CN115814094B -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4094B
CN115814094B CN202310010343.5A CN202310010343A CN115814094B CN 115814094 B CN115814094 B CN 115814094B CN 202310010343 A CN202310010343 A CN 202310010343A CN 115814094 B CN115814094 B CN 115814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al cord
cord injury
dclk1
inhibitor
dc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0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14094A (zh
Inventor
谭明会
林宏生
李少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103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4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4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4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14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4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发现DCLK1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DCLK1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还发现DCLK1抑制剂抑制DCLK1的表达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改善或缓解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指标或症状,例如提高BMS评分,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失步现象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阐明了DCLK1参与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为确立DCLK1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者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造成受损脊髓相应节段及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创伤性脊髓损伤是最常见的脊髓损伤类型。SCI 不仅让患者身体和心理承受双重折磨,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2016年脊髓损伤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全球SCI患者的发病率为13人/10万,患病率为368人/10万,我国SCI患者的发病率为7人/10万,患病率为236人/10万。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6年,SCI患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SCI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SCI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其中继发性损伤的过程被认为是可逆的,因此常被视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原发性损伤破坏血管结构导致出血,进而触发了继发性损伤。进一步,由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导致炎症细胞和血细胞浸润。随后多细胞和多分子相互作用导致Na+/K+离子失衡和钙流入增加,自由基产生,兴奋毒性和谷氨酸积累。最终所有因素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血肿和水肿导致脊髓内压升高,限制受损脊髓血液供应,脊髓缺血和灌注不足加剧了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水肿,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在SCI后期,胶质瘢痕的侵入和脊髓空洞的形成进一步阻碍受损神经元的再生。在SCI患者治疗方面,紧急的手术切开减压,早期的皮质类固醇冲击疗法以及血管升压药改善脊髓血流灌注。虽然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对于改善SCI患者的预后并不明显。所以如何改善SCI患者的预后以及恢复其功能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随研究的深入,发现SCI修复的关键是增加轴突分支的数量及促进再生轴突与靶细胞之间突出联系结构和功能的重塑实现神经环路的重建。轴突损伤时,调控特定时空的微管切割可有效促进其分支形成,从而促进轴突再生。
现有研究表明,DCLK蛋白家族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通过抑制DCLK1的磷酸化,下调其靶标蛋白可以抑制肠道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中,通过抑制DCLK1、DCLK2激酶活性们能够抑制病毒颗粒的产生以及通过抑制 β-连环蛋白和 DCLK1/S100A9/NF-κB 信号传导降低炎症反应。然而,目前暂未见有关DCLK蛋白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相关研究报道。且由于脊髓损伤是一种破坏性创伤,常常导致患者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丧失,同时由于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并不十分清晰,所以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而探寻与脊髓损伤修复相关的靶点及药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针对脊髓损伤的相关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通过抑制目标靶点DCLK1的活性从而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改善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指标和症状,为脊髓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干预和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切实的实验证据和科学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DCLK抑制剂在制备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DCLK2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IN-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DCLK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改善和/或缓解与脊髓损伤有关的指标和/或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DCLK2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IN-1。
作为优选地,所述与脊髓损伤有关的指标和/或症状选自BM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失步现象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DCLK抑制剂在制备用于促进神经元生长的药物中的应用。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DCLK2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IN-1。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包括DCLK抑制剂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DCLK2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抑制剂。
作为优选地,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IN-1。
作为优选地,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选自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抗氧剂、抑菌剂、矫味剂、芳香剂、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应理解的是,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上下文中所述“DCLK抑制剂”或类似表述是指能够特异性降低细胞和/或组织中DCLK表达水平的物质,所采用的DCLK1-IN-1等抑制剂仅用于对相关实验的开展和演示,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案和构思,并不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和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有能力基于DCLK蛋白序列或控制DCLK表达的核酸序列设计相关物质以调控DCLK表达水平,例如siRNA、sgRNA、shRNA、抗DCLK抗体等,亦或可以直接购买市售产品,例如DCLK单克隆抗体、各类小分子抑制剂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DCLK1-IN-1通过市售获得,其分子式为C26H28F3N7O2,分子量为527.5。
DCL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双皮质素家族激酶,参与一系列大脑发育过程,包括神经元迁移,轴突/树突生长和突触传递。该基因的多种亚型差异表达,具有不同的激酶活性。这些亚型被分为四组,由以下两种不同的启动子表达:全长变体(DCLK1-L,包含DCX和激酶结构域),缺乏激酶亚型(DCL),缺乏双皮质素亚型(CPG16/DCLK-S)和缺乏DCX和激酶结构域的CaMK相关肽(CARP )。目前上述四组亚型已被证明在小鼠大脑中相对丰富。DCLK1定位在神经元树突,并且是依赖驱动蛋白-3(kinesin-3)的 致密性囊泡定向运输至树突所必须的,并通过N末端的DCX结构域促进树突的生长。其次通过激酶结构域减少PSD-95进而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的成熟,至于其机制可能与DCLK1的下游底物蛋白有关。在眼神经损伤模型中,DCLK1/2可通过DCX的微管结合域和富含丝氨酸脯氨酸 (S/P-rich)的区域促进受损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但是其激酶活性对于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暂不明确。作为蛋白激酶,关于DCLK1的下游底物的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已知DCLK1在S315位点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MAP7D1以促进皮质神经元轴突伸长。但有关DCLK1的激酶活性在神经元的突起生长以及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以及其中的机制还存在很大的未知性。
本发明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发现DCLK1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DCLK1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还发现DCLK1抑制剂抑制DCLK1的表达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改善或缓解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指标或症状,例如提高BMS评分,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失步现象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阐明了DCLK1参与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为确立DCLK1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具体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DCLK1与脊髓损伤及修复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DCLK1通过自噬参与脊髓损伤修复;同时本发明也发现通过DCLK1抑制剂干扰DCLK1蛋白的表达可以明显改善和/或缓解与脊髓损伤有关的指标和/或症状。本发明为脊髓损伤修复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中脊髓损伤修复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切实的实验证据和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脊髓半切位置示意图。
图2为SCI组小鼠以及假手术(SHAM)组小鼠差异表达基因可视化热图。
图3为脊髓损伤后差异基因的火山图。
图4为脊髓损伤3天及7天后脊髓中DCLK1表达情况结果示意图。
图5为不同时间点检测各组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的BMS评分结果示意图。
图6为损伤后14天各组小鼠足迹实验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7为损伤后14天各组小鼠网格行走测试中掉落脚步频率结果示意图。
图8为损伤后28天各组小鼠足迹实验分析结果示意图。
图9为损伤后28天各组小鼠网格行走测试中掉落脚步频率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使用的试剂中,均通过市售获得。本发明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例如Western blot、蛋白质谱分析、免疫荧光染色及动物实验等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和技术。
生物学实验重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结果呈现在上下文附图中,数据按照图示中规定的以mean±SEM展示。所有实验至少重复三次。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6.0行统计及绘制数据。采用 Shapiro-Wilk 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两组数据采用 t 检验,两组以上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 Bonferroni事后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变量比较采用 Mann-Whitney检验(两组数据)或 Kruskal-Wallis 检验(两组以上数据)。统计具备显著性的标准是p<0.05。
实施例1
脊髓损伤(SCI)模型的构建,所选用的实验动物为6-8周龄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购自于广东省动物中心(SPF级)),单独饲养在25±3℃的SPF级设施中,环境清洁,提供通风、恒温、恒湿、12h光照/黑暗循环的饲养环境,自由获取食物和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腹腔注射1.25%三溴乙醇(20μL/g体重)用于麻醉C57BL/6J小鼠;麻醉成功后,备皮并固定于操作台上。
(2)观察小鼠麻醉后呼吸时的胸13肋骨,确定第T7-T9水平,并在T7-T9水平在背部正中作一个2.5cm长的纵向切口。
(3)钝性剥离椎旁肌,用咬骨钳去除棘突和椎板,先显露胸13肋骨后部分,彻底暴露T7-T9节段的脊椎,操作过程中要小心避免额外的组织损伤。
(4)随后用固定器撑开固定,以充分暴露脊髓;用刀片沿脊髓后动脉右侧切开硬脊膜及脊髓,可见脑脊液流出。
(5)显微剪切断T10脊髓正中右侧脊髓,同一位置切两次保证右侧完全横断。
(6)进行损伤后,评估受伤区域,并进行止血,用3.0丝线缝合肌肉和皮肤;对于假手术(SHAM)组仅作椎板切除术处理。
对于脊髓半切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结果显示造模成功,图中三角形所示处为半切部位示意。
收集SCI组小鼠以及假手术(SHAM)组小鼠作为对照,在损伤72h后选取各组大鼠脊髓T10(脊髓损伤造模处)为中心长约0.8cm的脊髓样品进行蛋白质谱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将各组样品进行充分的蛋白酶解,随后进行除盐处理,得到蛋白样品。
(2)将各组蛋白样品用20-30uL 0.1% FA(金水配制)溶解,稀释5倍后测浓度,根据所测浓度调整需再加的0.1% FA的量,使样品终浓度为0.5ug/uL。
(3)将各组样品各取15μL 至新EP管离心12000g,20min。取上清12μL至新离心管12000g离心20min。取9.5μL上清至新离心管,加入0.5μL标肽(10×iRT),涡旋混匀,离心12000g 10min后即可上样。
(4)将质谱数据进行搜库,获得的蛋白质信息进行蛋白注释,进而进行信号通路富集性分析,获得基因差异表达谱,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随后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背景校正后,进行t-test得到p值,然后利用Fisher检验合并p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检测结果如图2-3所示分析。
其中图2为SCI组小鼠以及假手术(SHAM)组小鼠差异表达基因可视化热图,图中每个小方格表示每个基因,颜色深浅表示该基因表达量大小,颜色越深表达量越大;每行表示每个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量情况,每列表示每个样品中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上方树状图表示对来自不同实验分组的不同样品的聚类分析结果,左侧树状图表示对来自不同样本的不同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
图3为差异基因的火山图,图中每一个点表示一个基因,左侧点代表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右侧点代表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下侧点则代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横坐标轴为基因在两组样本间表达量差异倍数的对数值(log2 Fold Change),越偏离中心差异倍数越大;纵坐标轴表示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统计学显著性的负对数值(-log10(P Value)),值越大则表示差异越显著。横向虚线是-log10(P Value)=-log10(0.05),纵向虚线是log2(FoldChange)=1及log2(Fold Change)=-1。一般横轴越偏离中心的点其纵轴值也会比较大,因此呈现火山喷发的形状。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SCI组DCLK1蛋白出现明显上调,这些过程可能与SCI损伤密切相关,证明了其在SCI恢复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于脊髓损伤后第3天或第7天,分别取脊髓T10处上下6mm脊髓组织,利用Western blot进行DCLK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1)将玻璃板清洗干净,配好分离胶和浓缩胶,室温静置30min以保证完全凝胶;在Buffer中拔掉胶板上的梳子,将变性的蛋白样品加入梳子孔中。
(3)上样完毕,恒压65-80V,当溴酚蓝指示带被压缩成一条线进入分离胶后,恒压120-140V,直至溴酚蓝指示带跑至凝胶末端处即停止电泳。
(4)电泳结束后,将PVDF膜泡在甲醇中2-4s,然后浸泡在1×Transfer Buffer中,同时将海绵、滤纸浸泡;打开电转印夹,黑色朝下,铺上一层浸泡好的海绵和滤纸,将凝胶平铺上,用镊子小心夹起PVDF膜平放在凝胶上,附上一层滤纸,左手固定住滤纸上下角,右手拿小玻璃管驱赶气泡,注意不可将手指压到膜的中间,盖上海绵,电转印夹插入电转槽,连接好电极,恒压100V,75min。
(5)转膜完成后,将膜放入1×TBS中漂洗,放入5%脱脂牛奶的封闭液中,置于摇床上,室温封闭90min。
(6)将封闭后的转印膜放入1×TBS中漂洗,一抗(DCLK1、GAPDH)1:1000稀释,用封闭液配制1mL稀释的抗体,将抗体稀释液滴在自制的湿盒薄膜上,将转印膜倒贴在上面,确认膜下没有气泡,用保鲜膜封住湿盒以免膜干掉,4℃孵育过夜或室温(20-25℃)孵育3h;用1×TBST洗膜3次,每次15min,同样方法配制二抗(HRP 标记的山羊抗Rabbit IgG,1:15000稀释),湿盒里室温孵育2h;用1×TBST洗膜3次,每次15min;最后在GEImageQuant LAS 500生物分子成像仪检测特异性条带。
检测结果图4所示。结果显示,与上述蛋白质谱分析结果相一致,在脊髓损伤后,脊髓内DCLK1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该上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脊髓的损伤时间呈现正相关,由此可以明确,DCLK1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性。
实施例2
根据既往研究文献报道,脊髓损伤半切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将在半切损伤后4周达到平台期,各项功能减缓。SCI后4周左右纤维化瘢痕基本形成。大量文献研究表明,SCI后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行为功能的恢复呈现密切相关性。因此为了研究DCLK1在脊髓损伤小鼠中的作用,在SCI后4周内针对各组小鼠开展了各种常规的行为学测试。
取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记为组1-组3,按照实施例1中方法进行脊髓损伤模型制备。其中组1为假手术(SHAM)组,即仅进行背侧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组2为空白对照组,行T10右侧脊髓半切;组3为实验组,行T10右侧脊髓半切,同时给予DCLK1-IN-1治疗,其中DCLK1-IN-1给药方法为:每隔一天注射DCLK1-IN-1,注射剂量为200μL/只(DCLK1-IN-1浓度为2mg/mL)。
在损伤后28天内对各组小鼠定期予以Basso Mouse Scale(BMS)行为学评分。BMS评分范围从0(完全瘫痪,无脚踝运动)到9(正常行走)。两名对治疗类型不知情的独立观察者在每只动物观察1-2分钟后进行BMS评分评估,在手术前所有小鼠BMS评分均为9分。BMS评估在手术后进行一次,然后每隔一天评分,评分时间固定在下午。BMS评分细则如下表1所示:
表1 BMS评分表
分数 特征 说明
0 无可观察到的后肢运动
1 踝关节轻微运动 轻微:<1/2踝关节活动范围
2 踝关节大幅运动 大幅:>1/2踝关节活动范围
3 负重/无负重足拖地或偶尔/频繁/持续地足背步行,无足底步行 拖地:以拇指和最后的脚趾积极触地
4 偶尔足底步行 负重:(足背或足底):后躯干抬高时,后肢升高,膝不触地
5 频繁/持续不协调地足底步行,或频繁/持续足底步行,部分协调,触地和提起时爪旋转
6 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时爪与身体平行;或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和提起时爪旋转
7 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时爪与身体平行,提起时爪旋转;或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和提起时爪与身体平行,躯干极不稳定 躯体极不稳定:后部躯体出现严重的重心侧移,出现摇晃、倾斜、划到
8 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时爪与身体平行,躯干轻微不稳;或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和提起时爪与身体平行,躯体稳定,尾下垂或上下摇动 躯体稳定:躯体无摇晃、倾斜,尾部远端1/3稳定
9 频繁/持续地足底步行,大部分协调,触地和提起时爪与身体平行,躯体稳定,尾部持续上翘
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所有右半侧脊髓半切损伤的小鼠,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无任何关节运动,显示右后肢拖行。而假手术组(组1)24小时后,动物表现出正常的运动行为,BMS评分约为9分。在术后第7天起实验组(组3)的BMS评分从开始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组2)(*p<0.05,**p<0.01,***p<0.001)。脊髓半切损伤小鼠在两周内运动功能恢复迅速,随后逐渐减慢。相比阴性对照组的小鼠,经DCLK1-IN-1后的实验组小鼠的运动功出现显著的改善,BMS评分约为6–7分,由此证明DCLK1-IN-1能够有效提高脊髓损伤后的BMS评分、促进运动水平的恢复。
实施例3
在损伤早期(7天)半切损伤小鼠右后肢瘫痪,呈现拖行,关节活动少,无法进行评测。随后7天到14天,下肢功能逐渐恢复,拖行减少,膝关节、髋关节活动明显增加。因此在损伤后14天进行了足迹分析,足迹分析实验中评测参数包括了步长和步宽。具体步骤如下:
取实验小鼠,随机分为3组,记为组1-组3,按照实施例1中方法进行脊髓损伤模型制备。其中组1为假手术(SHAM)组,即仅进行背侧椎板切除术,不损伤脊髓;组2为空白对照组,行T10右侧脊髓半切;组3为实验组,行T10右侧脊髓半切,同时给予DCLK1-IN-1治疗,其中DCLK1-IN-1给药方法为:每隔一天注射DCLK1-IN-1,注射剂量为200μL/只(DCLK1-IN-1浓度为2mg/mL)。实验前准备一个狭长通道,通道内铺上白纸,将各组小鼠双后足用无毒的红色墨水染色,紧接着将小鼠放入事先准备的通道,小鼠沿通道自由行走,此时白纸上可见小鼠后爪脚印,通过计算连续3次脚印的平均值来分析步长或步宽。
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脊髓半切模型会导致小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丧失,与假手术组(组1)相比,脊髓半切小鼠(组2)后肢运动存在拖行(图6A),而经DCLK1-IN-1治疗后的实验组(组3)后肢运动功能则显著优于假手术组。足迹定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4天实验组小鼠步幅和步宽均好于SCI组(图6B)(所有组中n=5,*p<0.05,**p<0.01,***p<0.001,****p<0.0001,ns代表不显著)。
网格行走测试能够评估小鼠在自发探索过程中准确地将爪子放在网格阶梯上的能力。对此,在脊髓损伤14天后选择各组小鼠进行网格行走测试,具体步骤如下:选择金属矩形网格(40×50cm),每个单元空格为1.5×1.5cm,将参与测试的小鼠放置于网格中心,计数50步,当右后肢爪子完全掉落网格以下(所有脚趾和脚后跟都在网格平面以下时),计为一次失步,记录各组小鼠右后肢失步的频率。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结果显示,在脊髓损伤14天后,脊髓损伤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失步现象(***p<0.001,vs 假手术(Sham)组),而在经DCLK1-IN-1治疗后,各小鼠脚步掉落的频率相较于未作处理的脊髓损伤组小鼠出现了明显降低(*p<0.05)。由此可见,DCLK1-IN-1能够有效缓解脊髓损伤后的失步现象。
在脊髓损伤28天,脊髓半切小鼠运动功能逐渐恢复,趋于平稳状态,对此,再次对各组小鼠进行上述足迹分析实验。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结果显示,脊髓半切小鼠步态逐渐恢复,发生足迹拖行的频率显著降,同时经DCLK1-IN-1治疗后的小鼠的足迹恢复显著优于脊髓损伤组,并且步长步宽均高于SCI组(所有组中n=5,*p<0.05,**p<0.01,ns代表不显著)。
进一步地,对损伤处理28天后的各组小鼠进行网格行走测试,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随着时间增加小鼠掉落脚步频率渐降低,运动协调功能逐渐恢复。脊髓损伤28天经DCLK1-IN-1治疗后的小鼠在悬空金属网格中行走50步的掉落脚步频率低于脊髓损伤组。
脊髓损伤是一种破坏性创伤,常常导致患者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丧失。由于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并不十分清晰,所以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本发明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发现DCLK1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DCLK1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也发现DCLK1抑制剂抑制DCLK1的表达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改善或缓解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指标或症状,例如提高BMS评分,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失步现象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阐明了DCLK1参与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为确立DCLK1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应当注意的是,上述介绍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思路,而不是对相关内容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修改,上述调整和修改也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 DCLK抑制剂在制备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DCLK抑制剂选自DCLK1-IN-1。
CN202310010343.5A 2023-01-04 2023-01-04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Active CN115814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0343.5A CN115814094B (zh) 2023-01-04 2023-01-04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0343.5A CN115814094B (zh) 2023-01-04 2023-01-04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4094A CN115814094A (zh) 2023-03-21
CN115814094B true CN115814094B (zh) 2024-04-02

Family

ID=85520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0343.5A Active CN115814094B (zh) 2023-01-04 2023-01-04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40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28814A4 (en) * 2016-10-18 2020-07-29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Inc. SCAFFOLDING-TYPE PYRIMIDO-DIAZEPINONE KINASE COMPOUNDS AND TREATMENT METHODS FOR DCLK1 / 2-INDUCED DISORDER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iscovery of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doublecortin like kinase 1;Fleur M Ferguson等;Nat Chem Biol;20200406;第16卷(第6期);1-33 *
Doublecortin-Like Kinases Promote Neuronal Survival and Induce Growth Cone Reformation via Distinct Mechanisms;Homaira Nawabi;Neuron;20150918;第88卷;704–719 *
Fleur M. Ferguson等.Synthesis and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CLK1 kinase inhibitors based on a 5,11-dihydro-6H-benzo[e]pyrimido[5,4-b][1,4]diazepin-6-one scaffold.J Med Chem..2020,第63卷(第14期),1-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4094A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ucht et al. Anatomical correlates of locomotor recovery following dorsal and ventral lesions of the rat spinal cord
Meguid et al. Pathogenesis-based treatment of recurring subareolar breast abscesses
CN106074468B (zh) 肉桂醛在制备能够诱导vegf表达和分泌的诱导剂中的用途
Brophy Oral surgery
CN117618534A (zh) Hmgb1蛋白的片段肽的制药用途
Ye et al. Fusogen-assisted rapid reconstitution of anatomophysiologic continuity of the transected spinal cord
RU2703907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ранения дефекта лицевого нерва
Fadeev et al. Combination of epidur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ith ex vivo triple gene therapy for spinal cord injury: a proof of principle study
CN115814094B (zh) 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Huang et al. De novo establishment of circuit modules restores locomo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zebrafish
RU2543344C2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трофических язв
CN110755450B (zh)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CN116421618A (zh) Se@NADH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CN106665496A (zh) 一种治疗脊髓损伤药物的实验方法
JP2009504636A (ja) 血漿または血清を含む神経損傷治療用の医薬組成物
Yang et al. Case report: subconjunctival injection with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for refractory corneal ulcers in a dog
RU2729447C1 (ru) Способ пластики нижнего века
RU2739117C1 (ru) Способ моделирования фасциопатии у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ых животных
Anwar et al. Efficacy of intralesional injection of platlet rich plasma in combination with methoterexate in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US20140199421A1 (en) Botanical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RU2306928C1 (ru) Способ стимуляции регенерации роговицы глаза
JP7442624B2 (ja) 肢虚血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活性化間葉系幹細胞
WO2017117774A1 (zh) 亚丁基苯酞的应用
KR20190044325A (ko) 호중구 엘라스타제 억제제를 포함하는 척수 손상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RU2753136C1 (ru) Способ аутодермопластики расщепленным кожным лоскутом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кожного покрова при ожога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