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7343A -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7343A
CN115807343A CN202211654832.6A CN202211654832A CN115807343A CN 115807343 A CN115807343 A CN 115807343A CN 202211654832 A CN202211654832 A CN 202211654832A CN 115807343 A CN115807343 A CN 115807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polyethylene
parts
woven
infrared reflection
low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48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照
孔德敬
刘活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SPG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SPG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SPG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FSPG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48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73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7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73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塑料编织布,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10‑30份、低密度聚乙烯6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12份。红外反射母粒特殊的组分及含量,使得将红外反射母粒加入到上淋膜层中与其他组分相互作用,从而对复合塑料编织布的红外反射功能和防水作用有显著提升。例如,对近红外的反射比超过0.8。

Description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膜在一些电子产品领域或其他领域具有应用。然而现有的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膜制备过程复杂,且红外反射效果较差。
现有技术CN104024352A公开了红外线反射膜、红外线反射涂料及红外线反射体,在780nm-2500nm处的平均红外线反射率为7.5%以上(15μm~60μm的透明涂膜),且在380nm-780nm处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为60%以上。即现有的红外反射膜对红外的反射效果差。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膜材防水效果较差。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塑料膜材,且进一步提高塑料膜材的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具有良好的红外反射功能,且进一步具有良好的防水作用。本发明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在农用大棚领域具有很好的隔热作用,在建筑领域不仅具有隔热降温作用,还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
具体的,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
所述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所述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10-30份、低密度聚乙烯(LDPE)6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4-12份。
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母粒中还包括白矿油。白矿油不仅有利于红外反射母粒的制备,而且有利于活化红外反射母粒,从而提高对红外的反射功能。
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以及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乙烯(PE)、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母粒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指数为1.5-4.5g/10min(2160g);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指数为2-4g/10min(2160g)。
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母粒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6-9g/10min(2160g);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7-9g/10min(2160g)。
优选的,所述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20-30份、低密度聚乙烯(LDPE)72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8-12份。
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40-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20-40份、红外反射母粒10-20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40-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40份、红外反射母粒15-20份。
优选的,所述下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40-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20-40份、红外反射母粒0-20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40-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40份、红外反射母粒0-20份。
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3-5g/10min(2160g)。
优选的,所述编织层由扁丝编织而成,所述扁丝的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或聚丙烯(PP)。即采用组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或聚丙烯(PP)的扁丝,经过塑料圆织机或平织机等设备编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编织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110g/m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编织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40-90g/m2
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均为10-90g/m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均为18-40g/m2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备方法。
具体的,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挤出造粒,制得所述红外反射母粒;
(2)将扁丝编织成编织层;
(3)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涂覆在所述编织层上下两面,制得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
优选的,步骤(1)中,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优选的,步骤(2)中,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或聚丙烯(PP)利用拉丝的方法制备扁丝。该工艺属于本领域常规工艺。
优选的,步骤(3)中,先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在挤出机中进行混炼,然后在流延复合机中进行涂覆。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应用。
上述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在农用大棚或防水卷材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所述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所述红外反射母粒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10-30份、低密度聚乙烯(LDPE)6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4-12份。红外反射母粒特殊的组分及含量,使得将所述红外反射母粒加入到上淋膜层中与其他组分相互作用,从而对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的红外反射功能和防水作用有显著提升。例如,对近红外的反射比超过0.8。编织层对复合塑料编织布提供强有力的结构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现列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作用。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试剂或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常规商业途径得到,或者可以通过现有已知方法得到。
以下实施例所用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由江苏泛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纳米氧化锆由江苏新兴化工集团公司提供。
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由中国石化或中国石油提供。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
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20份、低密度聚乙烯(LDPE,型号为2426H)72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型号为7144)8份、白矿油5份;
红外反射母粒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指数为3g/10min(2160g);
红外反射母粒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9g/10min(2160g);
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份、红外反射母粒15份;
下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份、红外反射母粒15份;
上淋膜层、上淋膜层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4g/10min(2160g)。
编织层由扁丝编织而成,所述扁丝的组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编织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
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均为50g/m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100表示下淋膜层,200表示编织层,300表示上淋膜层。
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白矿油混合,在双螺杆造粒机中挤出造粒(双螺杆造粒机中机筒1、机筒2、机筒3、机筒4、机筒5、机筒6、滤网区、连接头、模头的温度分布为:180℃、200℃、210℃、220℃、220℃、225℃、230℃、230℃、220℃),制得红外反射母粒;
(2)采用常规拉丝的方法,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扁丝,将扁丝用塑料圆织机编织成编织层;
(3)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在挤出机中混炼(挤出机中机筒1、机筒2、机筒3、机筒4、机筒5、机筒6、滤网区、连接头、模头的温度分布为:180℃、230℃、250℃、260℃、260℃、270℃、270℃、275℃、270℃),然后在流延复合机中涂覆在编织层上下两面,冷却至室温,制得复合塑料编织布。
实施例2
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
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氧化锆20份、低密度聚乙烯(LDPE,型号为2426H)72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型号为7144)8份、白矿油2份;
红外反射母粒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熔融指数为3g/10min(2160g);
红外反射母粒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9g/10min(2160g);
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份、红外反射母粒15份;
下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5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35份、红外反射母粒15份;
上淋膜层、上淋膜层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熔融指数为4g/10min(2160g)。
编织层由扁丝编织而成,所述扁丝的组分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编织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
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均为50g/m2
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氧化锆、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白矿油混合,在双螺杆造粒机中挤出造粒(双螺杆造粒机中机筒1、机筒2、机筒3、机筒4、机筒5、机筒6、滤网区、连接头、模头的温度分布为:180℃、200℃、210℃、220℃、220℃、225℃、230℃、230℃、220℃),制得红外反射母粒;
(2)采用常规拉丝的方法,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成扁丝,将扁丝用塑料圆织机编织成编织层;
(3)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在挤出机中混炼(挤出机中机筒1、机筒2、机筒3、机筒4、机筒5、机筒6、滤网区、连接头、模头的温度分布为:180℃、230℃、250℃、260℃、260℃、270℃、270℃、275℃、270℃),然后在流延复合机中涂覆在编织层上下两面,冷却至室温,制得复合塑料编织布。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1的区别仅在于用等量的金红石钛白粉代替实施例1中的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其余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例2的区别仅在于,在红外反射母粒以及上淋膜层中,用等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代替实施例1中的低密度聚乙烯,其余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产品效果测试
取实施例1-2、对比例1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膜厚约为60μm),按照标准GB/T11186.2测试复合塑料编织布的明度,按照JG/T235-2014测试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太阳光反射比和近红外反射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明度(L*) 太阳光反射比 近红外反射比
实施例1 98.313 0.881 0.881
实施例2 92.920 0.836 0.811
对比例1 97.731 0.804 0.64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对红外的反射效果明显优于对比例1。
另外,还测试了上述实施例1、对比例2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防水性能。具体过程为,将上述实施例1、对比例2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分别置于水压为0.7MPa的条件下,30分钟后,观察是否有水透过复合塑料编织布。结果显示,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塑料编织布无水透过,而对比例2有少量水透过。由此课件,各组分的合适用量对复合塑料编织布的防水性能有显著影响。

Claims (10)

1.一种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从下往上,依次包括下淋膜层、编织层、上淋膜层;
所述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所述红外反射母粒,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10-30份、低密度聚乙烯6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淋膜层包括红外反射母粒,以及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40-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40份、红外反射母粒10-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淋膜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低密度聚乙烯40-6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40份、红外反射母粒0-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由扁丝编织而成,所述扁丝的组分包括高密度聚乙烯和/或聚丙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层的单位面积重量为30-110g/m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单位面积重量均为10-90g/m2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二氧化硅包覆的二氧化钛和/或纳米氧化锆、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挤出造粒,制得所述红外反射母粒;
(2)将扁丝编织成编织层;
(3)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涂覆在所述编织层上下两面,制得所述复合塑料编织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先将上淋膜层和下淋膜层的组分在挤出机中进行混炼,然后在流延复合机中进行涂覆。
10.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在农用大棚或防水卷材中的应用。
CN202211654832.6A 2022-12-22 2022-12-22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8073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4832.6A CN115807343A (zh) 2022-12-22 2022-12-22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4832.6A CN115807343A (zh) 2022-12-22 2022-12-22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7343A true CN115807343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6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4832.6A Pending CN115807343A (zh) 2022-12-22 2022-12-22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734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80009645A (ko) * 1996-07-26 1998-04-30 구광시 올레핀계 타포린의 제조방법
KR101317856B1 (ko) * 2013-01-29 2013-10-14 호명화학공업 주식회사 3중 폴리에틸렌계 열수축성 필름
CN104004310A (zh) * 2014-05-05 2014-08-27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可用于挤出成型的高耐候白色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1700A (zh) * 2018-09-20 2019-02-22 潍坊博元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塑料大棚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699A (zh) * 2019-08-26 2019-12-24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反光防草地布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80009645A (ko) * 1996-07-26 1998-04-30 구광시 올레핀계 타포린의 제조방법
KR101317856B1 (ko) * 2013-01-29 2013-10-14 호명화학공업 주식회사 3중 폴리에틸렌계 열수축성 필름
CN104004310A (zh) * 2014-05-05 2014-08-27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可用于挤出成型的高耐候白色asa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1700A (zh) * 2018-09-20 2019-02-22 潍坊博元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乙烯塑料大棚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7699A (zh) * 2019-08-26 2019-12-24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反光防草地布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9962B (zh) 聚烯烃微孔透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07012B (zh) 制造加厚增强阻燃耐用聚乙烯编织布的方法及相应的产品
CN106739367B (zh) 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40289B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的制备方法及一种背光模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5479884B (zh) 双向拉伸聚丙烯预涂膜基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0564846B1 (de) Matte, biaxial gereckte Polypropylenfoli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3753924B (zh) 一种高透明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EP0616885A1 (de) Matte, biaxial gereckte Polypropylenfoli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9371700A (zh) 一种聚乙烯塑料大棚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63758A (zh) 一种高阻隔在线涂复聚酯薄膜的加工方法
CN104530609A (zh) 白色、完全不透明单层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0788A (zh) 一种高阻水型太阳能背板用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3932B (zh) 用于覆膜铁的可直接复合的低熔点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3950256B (zh) 一种表面易清洁的tpo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7343A (zh) 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复合塑料编织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20126620A (ko) 농업용 반사필름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농업용 반사필름
CN105504446B (zh) 发泡母粒、增厚型塑料薄膜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CN109177402A (zh) 一种镭射用bopp预涂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39865A (zh) 聚烯烃离型膜及其制造方法、热塑性聚氨酯复合结构
CN107627696A (zh) 一种耐热装饰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1718424B1 (ko) 고밀도 폴리에틸렌과 고강력 폴리에틸렌의 복합 용융 방사를 통한 고강도 직조 필름 제조 방법
CN110421938A (zh) 一种易撕裂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05584154B (zh) 高贴合亚光镀铝膜的生产方法
CN103724975A (zh) 一种高光反射pc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1580A (zh) 一种铝塑复合封口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