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5615A - 手持式电圆锯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电圆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5615A
CN115805615A CN202111080368.XA CN202111080368A CN115805615A CN 115805615 A CN115805615 A CN 115805615A CN 202111080368 A CN202111080368 A CN 202111080368A CN 115805615 A CN115805615 A CN 115805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r saw
electric circular
motor
hand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03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洪斌
徐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03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56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5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56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电圆锯,一种手持式电圆锯,包括:锯片,在一个切割平面内延展;输出轴,用于安装所述锯片并驱动所述锯片绕一个与所述切割平面垂直的第一轴线转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固定护罩,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切割平面的一侧,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护罩的上侧,所述握持部以及所述锯片在一个垂直于所述切割平面的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基本设置在一条直线上。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提供整机轴向距离更短,机器更小,整机重心更舒适的手持式电圆锯。

Description

手持式电圆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圆锯。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使用手持式电圆锯的用户越来越多,手持式电源电圆锯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用户在操作手持式电圆锯进行切割工作时,会越来越重视整机的操作手感。目前市面上大多是的手持式电圆锯的锯片与握持把手在垂直于锯片平面的方向上存在较大的距离,用户在操作手持式电圆锯时,握持在握持部的手上施加的推力由于距离的存在会产生轴向分力,加大了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整机轴向距离更短,机器更小,整机重心更舒适的手持式电圆锯。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电圆锯,包括:锯片,在一个切割平面内延展;输出轴,用于安装所述锯片并驱动所述锯片绕一个与所述切割平面垂直的第一轴线转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固定护罩,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切割平面的一侧,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护罩的上侧,所述握持部基本关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所述切割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5mm。
进一步地,所述握持部基本关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所述手持式电圆锯的重心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形成有结合部,电池包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基本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的额定功率与所述无刷电机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25W/mm且小于等于35W/mm。
进一步地,所述无刷电机的直径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65mm。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切割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机机壳的远离所述固定护罩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护罩的靠近所述电机机壳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70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电圆锯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远离所述锯片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机轴承,所述电机轴承和所述风扇在垂直于所述切割平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有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形成有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位于所述握持部的下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所述结合部和所述电机机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纳部大致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式电圆锯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手持式电圆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剖面图;
图4A是传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4B是传动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图;
图5A是手持式电圆锯放置于工作面上的立体图;
图5B是手持式电圆锯安装电池包后放置于工作面上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手持式电圆锯的局部爆炸图;
图8是手持式电圆锯上的出尘管与固定护罩的结构图;
图9是图8中出尘管与固定护罩的另一视角的剖面图;
图10是手持式电圆锯的底板的结构图;
图1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剖面图;
图13是图11中手持式电圆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是手持式电圆锯的又一视角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1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进风口的结构图;
图16是图11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局部爆炸图;
图17是图11中的手持式电圆锯的气流导向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圆锯100可以用于切割木材、纤维板以及塑料等。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如图1至图3所示,手持式电圆锯100包括:壳体11、输出轴121、锯片122、底板13、电机14、电源装置。其中,壳体11用于容纳电机14等零件,电机14用于提供动力来源,并能驱动输出轴12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以输出动力。锯片122用于切割工件,底板13形成有用于与工件接触的底板平面131,锯片122被设置为穿过底板平面131。电源装置用于接入手持式电圆锯100工作所需的电源。其中,电源装置可选地设置为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电插头接入120V或220V的交流市电。电源装置也可以采用直流电的形式,例如可以为能可拆卸的结合至壳体11的电池包151。
如图1至图2所示,壳体11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11,握持部111上还设置有扳机开关111a和安全开关111b。其中,扳机开关111a与握持部111构成活动连接,当用户的手部握在握持部111时,用户的手能够触发扳机开关111a以启动手持式电圆锯100。安全开关111b设置在握持部111上或者握持部111附近,安全开关111b用于将扳机开关111a锁定在未被用户触发的位置,从而防止电圆锯100的意外启动,保护用户不会受到伤害。可以理解,安全开关111b可以设置在握持部111的左侧或右侧或两侧均设置。握持部111具有分别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111c和第二端111d。壳体11还形成有用于连接电池包151的结合部112,结合部112与握持部111的第一端111c相连。具体地,结合部112用于连接电池包151从而为手持式电圆锯100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池包151可拆卸地连接至结合部112。电池包151的标称电压为18V,标称容量为3000mAh。电池包151包括多个电芯,电池包151的宽度为84mm。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壳体11形成有第一容纳部113和第二容纳部114。其中,第一容纳部113与握持部111的第二端111d相连,第二容纳部114设置在握持部111的下方,并位于结合部112和第二容纳部114之间。第一容纳部113形成有第一容纳腔113a,电路板组件18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3a内。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的壳体11为两半式壳体,握持部111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第一平面102与第一轴线101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部113与握持部111的第二端111d相连接,第一容纳部113也设置为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进一步地,电路板组件18放置在第一容纳部113形成的第一容纳腔113a内,可以理解电路板组件18也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电路板组件18包括:第一电路板(图未示)和第二电路板(图未示),手持式电圆锯100的控制电路可以部分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部分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尺寸均比较小,从而避免所有的控制电路设置在一个电路板上造成电路板尺寸较大而引起的不便于设置该电路板的问题,进而能够便于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置在壳体11内的合适的位置。更进一步而言,第一电路板用于控制电机14的输出功率,第二电路板可以用于控制电池包151,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18还包括用于散热的散热件(图未示)。
第二容纳部114形成有第二容纳腔114a,电机14和传动装置17布置在第二容纳腔114a内。其中,电机14可以为无刷电机14,电机14包括能以第二轴线103为轴转动的电机轴141,第二轴线103与第一轴线101相互平行。优选地,电机14的直径在45mm至65mm之间,手持式电圆锯100的额定功率与电机14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25W/mm且小于等于35W/mm,更进一步而言,该比值为30W/mm。
具体而言,第二容纳腔114a内依次布置电机14和传动装置17。可以理解,电机14布置在第二容纳腔114a内靠近结合部112的一端。参见图3所示,电机14位于固定护罩161的后上方位置。具体而言,直线D经过电机轴141和输出轴121,直线D在第一平面102上的投影与底板平面131在第一平面102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小于等于30°。
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传动装置17包括带传动组件171和齿轮传动组172件,当然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装置17也可以仅包括带传动组件171或者仅包括齿轮传动组172件。具体而言,带传动组件171具体包括:第一带轮171a、第二带轮171b、传动带171c和中间轴171d。第一带轮171a与电机轴141构成固定连接,第二带轮171b与中间轴171d构成固定连接,传动带171c张紧在第一带轮171a和第二带轮171b上,从而实现动力的传递。中间轴171d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01的第三轴线104方向延伸,在电机轴141转动时,传动带171c驱动第二带轮171b转动,第二带轮171b带动中间轴171d一并以第三轴线104为轴转动。齿轮传动组172件包括:与中间轴171d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72a和与输出轴121连接的第二齿轮172b,第一齿轮172a能够将中间轴171d输出的动力传递至输出轴121,从而驱动输出轴12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172a与第二齿轮172b相互啮合,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72a和第二齿轮172b之间还可以设置用户在它们两者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的齿轮。
如图2所示,手持式电圆锯100还包括使得输出轴121的转动被锁定的锁定件123,锁定件123与传动装置17中任意一个转动的零件配合以锁定该零件的转动时均能够实现输出轴121的转动的锁定,或者锁定件123也可以直接与电机轴141或者输出轴121配合以使得输出轴121的转动被锁定。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B所示,第二带轮171b上形成有锁定槽171e,锁定槽171e沿垂直于第三轴线104的径向向内凹陷。锁定件123部分设置在第二容纳部114所形成的第二容纳腔114a内,锁定件123形成有能嵌入锁定槽171e的锁定凸起123a,锁定件123能相对壳体11转动。在用户操作锁定件123相对壳体11转动时,锁定凸起123a嵌入锁定槽171e内从而锁定第二带轮171b的转动,进而输出轴121的转动被锁定。
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的壳体11为两半式壳体。握持部111还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第一平面102与第一轴线101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优选地采用的电机14的长度为56mm,而传统的电圆锯所采用的电机长度约为96mm,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的电机14的尺寸明显减小,使得整个手持式电圆锯100的外形尺寸,尤其是在垂直于锯片1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明显减小,参见图6所示,在该方向上,手持式电圆锯100的壳体11的尺寸小于底板13的尺寸。可以理解,在垂直于底板13的方向上,壳体11的投影落在底板13的边界所定义的区域内。电机14的重量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整机重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电机14的尺寸减小,进一步地,电机14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从而电机14及其重心的位置更加地靠近握持部111。在电池包151未安装的状态下,手持式电圆锯100的重心到握持部111中心对称第一平面102的距离不超过5mm。优选地,电池包151安装至手持式电圆锯100后,可以理解的是电池包151的重心也基本位于第一平面102上。因此,无论电池包151是否安装,手持式电圆锯100的重心到握持部111中心对称第一平面102的距离不变,即不超过5mm。优选地,整个手持式电圆锯100的重心位于握持部111中心对称第一平面102上。
手持式电圆锯100还包括护罩组件16。护罩组件16包括固定护罩161和活动护罩162。其中,固定护罩161相对壳体11固定设置在锯片122的上侧,沿锯片122的圆周方向覆盖锯片122的上半部分。具体而言,参照图3所示,固定护罩161沿锯片122的径向覆盖在锯片122的上半部分。可以理解,壳体11能够通过固定护罩161与底板13之间实现间接连接。壳体11也可选地通过底板13与固定护罩161之间实现间接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另外,固定护罩161的材质可以设置为金属或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组合,或采用其他材质。活动护罩162相对壳体11能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活动护罩162至少部分伸出至底板平面131的下侧。活动护罩162在相对壳体11转动时,会使得活动护罩162与固定护罩161之间产生位移而使得锯片122露出,随着活动护罩162的转动,锯片122露出的部分逐渐增大。当活动护罩162移动至底板13的上方后,手持式电圆锯100可以用于进行切割工作。
如图5A和5B所示,手持式电圆锯100能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13支撑于工作面A上。当手持式电圆锯100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13支撑于工作面A上时,底板平面131相对工作面倾斜,锯片122所在的平面基本与工作面A垂直。具体而言,当手持式电圆锯100未安装电池包151的状态下放置于工作面A时,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后边缘132支撑与工作面A上,锯片122所在的平面基本与工作面A垂直。当手持式电圆锯100安装电池包151的状态下放置于工作面A时,通过活动护罩162和电池包151支撑于工作面A上,锯片122所在的平面基本与工作面A垂直。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的锯片122所在的平面基本与工作面A垂直可以理解为锯片122所在的平面与工作面A之间并不局限于90°,可以存在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的偏差。在一些实施中,当手持式电圆锯100在安装了电池包151的状态下通过活动护罩162和电池包151支撑于工作面A,可以使手持式电圆锯100在放置状态下平衡性更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电圆锯100安装了电池包151的状态下通过活动护罩162、底板后边缘132以及电池包151支撑于工作面A上。本实施方式中的手持式电圆锯100的支撑方法区别于传统圆锯的摆放方式,活动护罩162以及底板13不会侧向受力,延长活动护罩162和底板的寿命,并且在手持式电圆锯100摆放在工作面A上时更加安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圆锯100未安装电池包151的情况下,能够只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13支撑于工作面A上。进一步地,手持式电圆锯100未安装电池包151的情况下,能够只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后边缘132支撑于工作面A上。进一步地,手持式电圆锯100未安装电池包151的情况下,能够只通过活动护罩162和底板后边缘132上的至少两个点支撑于工作面A上。
手持式电圆锯100在切割工件时会产生的大量的尘屑,尘屑在电机14转动时产生的气流的作用下,从固定护罩161附近排出。当电机14达到一定的转速时,尘屑的产生以及排出速度会明显加快,从而出现尘屑飞溅的现象,严重影响用户进行切割工作时的视线和环境。参见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护罩161与壳体11固定连接,固定护罩161上形成有出尘口161a和出尘通道161b。其中。出尘口161a与出尘通道161b连通。出尘通道161b上连接有出尘管163,用于手持式电圆锯100在高速工作时快速高效地排出尘屑。具体而言,出尘口161a设置在固定护罩161的前侧。参见图8所示,锯片122的锯齿与底板平面131相交于B点,过B点存在一条直径为锯片122直径的圆的切线C,切线C绕交点B在锯片122所在平面内顺时针旋转30°生成第一直线C1,切线C绕交点B在锯片122所在平面内逆时针旋转30°生成第二直线C2。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护罩161覆盖在锯片122的圆周方向上,第一直线C1和第二直线C2必然也会与固定护罩161相交。本实施方式中,出尘口161a优选地设置在第一直线C1和第二直线C2之间。锯片122的锯齿与底板平面131相交于B点,进一步地可以理解为锯片122具有最大切割深度时与工件表面相交于B点。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护罩162完全位于底板平面131的上方时,活动护罩162与出尘口161a在锯片122的径向方向上没有重叠区域,活动护罩162相对壳体11以第一轴线101为轴转动时,始终不影响出尘口161a的出尘效果。
出尘管163通过连接件164与固定护罩161上的出尘通道161b相连通。具体地,连接件164固定安装在出尘通道161b上。参见图9所示,出尘管163为一个两端开口的管道,具有设置为出尘管163两端的出尘管进口163a和出尘管出口163b。其中,出尘管进口163a与连接件164连接以使得出尘管163与出尘口161a连通。为了提高出尘效率,设置出尘管出口163b的直径大于出尘管进口163a的直径。具体而言,出尘管出口163b的直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24mm且小于等于40mm,出尘管进口163a直径大于等于19.5mm且小于等于32.5mm。为了避免用户在使用手持式电圆锯100进行切割工件时尘屑飞扬严重,当出尘管163安装至出尘通过161b后,出尘管出口163b朝向底板平面131。可以理解,当手持式电圆锯100工作时,尘屑通过位于固定护罩161上的出尘口161a进入出尘通道161b后再进入出尘管163,最后通过出尘管出口163b向下方排出尘屑,进一步地减小了尘屑排出时对用户视线的遮挡。优选地,参见图9所示的出尘管163的剖视图,在剖视图的平面内,直线107与直线108之间的夹角为α,可以理解,出尘管出口163b与底板平面131所形成的角度为α。具体而言,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
本实施例中,出尘管163位于锯片122和握持部111的正前方。出尘孔161a、出尘通道161b、握持部111以及结合部112在一个垂直于锯片1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基准平面上的正投影基本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握持部111、结合部112以及锯片122大致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进一步地,设置在固定护罩161前侧的出尘孔161a也大致关于第一平面102对称设置。
为了用户可自行决定尘屑飞出的方向,且不会把尘屑喷到身上,连接件164优选地设置了一旋转型腔164a,出尘管163安装至连接件164后能够在旋转型腔164a内旋转。进一步地,以第一平面102为中心面,出尘管163在连接件164上的旋转型腔164a内向左或向右旋转角度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50°。可以理解,出尘管163在连接件164上的旋转型腔164a内旋转的最大角度时的止动件为壳体11。也就是说,当出尘管163向左或者向右旋转至最大角度150°时,出尘管163与壳体11接触,由于壳体11的存在使得出尘管163不能再旋转更大的角度。用户根据实际使用工况或个人习惯会将出尘管163旋转至合适的位置,由于尘屑通过出尘管排出时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使得出尘管163可能出现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本实施例中,在为防止可旋转的出尘管163无法固定在用户所需要的位置,出尘管163与连接件164之间还设置有一阻尼件165以增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手持式电圆锯100在进行工件切割操作时底板13需要支撑壳体11,因而底板13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制成保证底板13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用户在使用手持式电圆锯100时,可能会不小心将其摔落掉地,从而导致底板13的边缘发生不可以的形变,例如卷边。由于底板13在手持式电圆锯100在执行切割工作时间,底板平面131需要与工件表面接触,若底板13的边缘发生形变则会影响底板平面131与工件表面的接触从而影响切割效果。本实施例中,底板13的底板后边缘132以及底板左边缘(图未示)和底板右边缘(图未示)均设置为向上翻边处理,按此设计的底板13在衰落时边缘不容易发生形变。
参见图9所示,底板13还包括一个用于加强底板13的强度的加强件134。加强件134固定连接至底板13的上表面。加强件134设置在底板13的底板前边缘134处并沿平行于第一轴线101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加强件134在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等于底板前边缘135的长度,即加强件134能够叠放安装至底板13的上表面。加强件134的最前端与底板前边缘135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0毫米。优选地设置加强件134的最前端与底板前边缘135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加强件134与底板13非一体成型。加强件13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刻度线1342,供用户在执行切割操作时参考。加强件134的前端还设置有一缺口1343。进一步地,缺口1343和锯片122在底板平面131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基本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34形成或连接有一支架1341,加强件134固定连接至底板13的同时还通过支架1341可转动地连接至固定护罩161上。其中,支架1341优选地设置为铰链,支架1341与固定护罩161之间实现可转动的连接。可以理解,当用户进行手持式电圆锯100的切割深度调节时,底板13相对壳体11以第四轴线106为轴所转动时,支架1341与底板13固定连接,支架1341相对于固定护罩161以平行于第一轴线101的轴线转动。由于加强件134设置在底板前边缘135附近,所以底板前边缘35未做方便处理也具有较好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强件134与底板13的通过螺钉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当然可以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加强件134固定连接至底板13的上表面上。加强件13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指示锯片122位置的指示刻度以便于用户进行切割操作。
参见图1至图4A所示,壳体11上设置有用于气流流通的通风口。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上设置有进风口115、第一出风口116和第二出风口117。其中进风口115优选地设置在壳体11上靠近电机14的输出轴141附近,第一出风口116优选地设置在壳体11上靠近传动装置17的第二带轮171b附近,第二出风口117优选地设置在壳体11上靠近风扇142附近。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风扇142优选的设置为离心式风扇。当电机14启动时,风扇142开始工作,气流从进风口115进入壳体11,流经电机14,然后一部分气流流经传动装置17,最后从第一出风口116流出,另一部分从经过风扇14后,最后从第二出风口117流出壳体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风口116优选地设置在壳体11上靠近传动装置17的第二带轮171b附近,第二带轮171b带动中间轴171d一并以第三轴线104为轴转动。参见图4B所示,中间轴171d连接轴锁环171f。轴锁环171f为类似风扇的结构,对带传动组件171起到额外散热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整机散热效果好,能够对内部的热源进行分路散热。
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圆锯200可以用于切割木材、纤维板以及塑料等。手持式电圆锯200包括:壳体21、锯片222、底板23、电机24、电源装置。其中,底板23形成有用于与工件接触的底板平面231,锯片222被设置为穿过底板平面231。电源装置用于接入手持式电圆锯200工作所需的电源。具体而言,电源装置可选地设置为交流电源,通过交流电插头接入120V或220V的交流市电。电源装置也可以采用直流电的形式,例如能可拆卸的连接至壳体21的电池包251。
参见图11至图14所示,手持式电圆锯200还包括护罩组件26,护罩组件26包括固定护罩261和活动护罩262。其中,固定护罩261相对壳体21固定设置在锯片222的上侧,具体地,固定护罩261沿锯片222的圆周方向覆盖锯片222的上半部分。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设置壳体21与固定护罩261连接,固定护罩261与底板23连接,即壳体21通过固定护罩261与底板23间接连接。当然,也可以设置壳体21与底板23连接,底板23与固定护罩261连接,即壳体21通过底板23与固定护罩261间接连接。此处的连接关系并不做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另外,固定护罩261的材质可以设置为金属或塑料、或金属与塑料的组合,或采用其他材质。活动护罩262至少部分伸出至底板平面231的下侧。活动护罩262在相对壳体21转动时,会使得活动护罩262与固定护罩261之间产生位移而使得锯片222露出,随着活动护罩262的转动,锯片222露出的部分逐渐增大。当活动护罩262全部移动至底板23的上方后,手持式电圆锯200可以用于进行切割工作。
壳体21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211,握持部211上还设置有扳机开关211a和安全开关211b。其中,扳机开关211a与握持部211构成活动连接,当用户的手部握在握持部211时,用户的手能够触发扳机开关211a以启动手持式电圆锯200。安全开关211b设置在握持部211上或者握持部211附近,安全开关211b用于将扳机开关211a锁定在未被用户触发的位置,从而防止电圆锯200的意外启动,保护用户不会受到伤害。可以理解,安全开关211b可以设置在握持部211的左侧或右侧或两侧均设置。握持部211具有分别位于其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端211c和第二端211d。具体地,握持部211的第一端211c为握持部211的后端,第二端211d为握持部111的前端。壳体21还形成有用于连接电池包151的结合部212,结合部212与握持部211的第一端211c相连。具体地,结合部212用于连接电池包251从而为手持式电圆锯200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池包251可拆卸地连接至结合部212。电池包251的标称电压为18V,标称容量为3000mAh。电池包251包括多个电芯,电池包251的宽度为84mm。握持部211的第二端211d固定连接在固定护罩261的上方。
壳体21还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24的电机机壳213,电机机壳213形成有一电机容纳腔(图未示),电机24设置在电机容纳腔内。电机机壳213与固定护罩261固定连接并沿与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壳体21还形成有用于容纳电路板组件28的容纳部214。具体而言,容纳部214位于握持部211的下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结合部212和电机机壳213以及固定护罩261。其中,电路板组件28包括:第一电路板(图未示)和第二电路板(图未示),手持式电圆锯200的控制电路可以部分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部分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尺寸均比较小,从而避免所有的控制电路设置在一个电路板上造成电路板尺寸较大而引起的不便于设置该电路板的问题,进而能够便于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设置在壳体21内的合适的位置。更进一步而言,第一电路板用于控制电机24的输出功率,第二电路板可以用于控制电池包251,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组件28还包括用于散热的散热件(图未示)。
参见图13所示,手持式电圆锯200的壳体21为两半式壳体,握持部211关于第一平面202对称设置,第一平面202与电机轴241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202与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按此设计,位于第二平面202内的握持部211的中线和锯片222所形成的的切割线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用户在切割时施加推力后不会产生轴向分力,手感更加好。上述的大致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为握持部211的中线与锯片222所形成的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进一步地,握持部211的中线与锯片222所形成的切割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电机24的直径优选地设置为45mm至65mm之间,而传统的电圆锯所采用的电机的直径较大,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200的电机24的尺寸明显减小,使得整个手持式电圆锯200的外形尺寸,尤其是在垂直于锯片222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明显减小。本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圆锯200的额定功率与电机24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25W/mm且小于等于35W/mm,更进一步而言,该比值为30W/mm。
本实施例中的电机24为外转子电机,其包括:定子组件242、转子组件243和电机轴241。定子组件242固定的设置在电机容纳腔内,转子组件243围绕定子组件242并与电机轴241构成同步转动。其中,定子组件242设置在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一侧。可以理解,定子组件242设置在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左侧或者右侧。进一步地,用于容纳电机14的电机机壳213设置在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左侧或者右侧。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242设置在固定护罩261的右侧,即电机14位于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右侧。当然也可选地设置在固定护罩261或锯片222所在的切割平面的左侧。其中,电机机壳213远离固定护罩261的一侧与固定护罩261靠近电机机壳213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70mm。
手持式电圆锯200在进行工件切割操作时底板23需要支撑壳体21,因而底板23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制成保证底板23具有一定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底板23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底板13的设计是一致的,包括在底板23的前侧设置加强件234。另外,本实施例例中,固定护罩261上也设置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出尘装置,包括出尘连接管261b、出尘管263等,用于在手持式电圆锯200工作时将产生的尘屑排出至空气中。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2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电圆锯200放置在工作面上时是通过活动护罩262,底板23以及电机机壳213进行支撑。按此设计的手持式电圆锯200在活动护罩262未打开时,即未工作时整机放置更加平稳。
手持式电圆锯200具有最大切割深度时,手持式电圆锯200在垂直于底板平面23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h大于锯片222的直径且小于等于200毫米。进一步地,锯片222的直径大于等于110mm且小于等于150mm。手持式电圆锯200的重量在未安装电池包251时的重量与锯片222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9且小于等于16。进一步地,手持式电圆锯200的重量在未安装电池包251时的重量与锯片222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1且小于等于13。进一步地,手持式电圆锯200的重量在未安装电池包251时的重量大于等于1400g且小于等于1800g。
参见图15至图17所示,手持式电圆锯200还包括用于为电机24、电路板组件28等部件提供散热气流的风扇291,风扇291设置在电机机壳213内,且位于电机24的远离固定护罩261的一侧,风扇291优选地设置为离心式风扇并随电机轴241同步转动。电机24还包括电机轴承(图未示),电机轴承和风扇291在垂直于切割平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有重叠。电机机壳213上设置有与风扇291位置对应的机壳出风口217。具体地,机壳出风口217设置在风扇291的径向方向上。壳体21还形成有用于壳体21内气流流通的进风口216,进风口216优选地设置在结合部212和用于放置电路板组件28的第一容纳部214之间。当电机24启动时,风扇291开始工作,气流从进风口216进入壳体21,流经设置在第一容纳部214内的电路板组件28,然后经过电机24,从机壳出风口217流出壳体21,从而带走手持式电圆锯200在工作时,电路板组件28以及电机24等产生的热量,实现高效散热。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6所示,壳体21还包括设置在电机机壳213外侧的气流导向部292,气流导向部292固定连接在电机机壳213和固定护罩261上。具体地,气流导向部292形成有与机壳出风口217连通的气流导向通道292a,用于将流经机壳出风口217的气流导向底板23的前端。气流导向部292形成有一与气流导向通道292a连通的出风口292b。具体而言,出风口292b位于固定护罩261的前侧且位于底板23的上方。当电机24启动时,风扇291开始工作,气流从进风口216进入壳体21,流经设置在第一容纳部214内的电路板组件28,然后经过电机24,从机壳出风口217流出至气流导向通道292a,最后从出风口292b流出,从而带走手持式电圆锯200在工作时,电路板组件28以及电机24等产生的热量,实现高效散热。在实现散热的同时,从出风口292b流出的气流的一部分会吹向底板23的前侧,可以理解为气流能够吹至加强件234的表面,从而带走手持式电圆锯200在工作时底板23前面表面上的尘屑,保证用户在切割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加强件234上表面上的刻度,提高切割效率。本实施例中,气流导向部292沿着电机机壳213和固定护罩262的外表面延伸,形成用于气流流通和导向的气流导向通道292a,并通过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电机机壳213和固定护罩262上,使得从机壳出风口217流出的气体能够最大程度低通过气流导向通道292a从出风口292b吹出至底板23的前端,在具有较高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吹尘效率。本实施例中,气流导向部292采用的是塑料材质,当然,可以以采用其他材质制成,例如金属、硅胶等材质。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气流导向部292安装至壳体23后,与电机机壳213和固定护罩261的外表面形成用于气流流通和导向的气流导向通道292a,当然也可设置为气流导向部292自身形成独立的气流导向通道292a,此处并不做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手持式电圆锯,包括:
锯片,在一个切割平面内延展;
输出轴,用于安装所述锯片并驱动所述锯片绕一个与所述切割平面垂直的第一轴线转动;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壳体,形成有一用于容纳所述电机的电机机壳;
护罩组件,至少包括固定护罩和活动护罩,所述活动护罩可转动地与所述固定护罩连接;
其中,
所述电机至少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置在所述切割平面的一侧;
所述壳体还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固定连接至所述固定护罩的上侧,所述握持部基本关于第一平面对称设置,所述切割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电圆锯的重心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大于等于0mm且小于等于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形成有连接电池包的结合部,所述电池包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结合部,所述结合部基本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为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的额定功率与所述无刷电机的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25W/mm且小于等于35W/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刷电机的直径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6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切割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电机机壳的远离所述固定护罩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护罩的靠近所述电机机壳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0mm且小于7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电圆锯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电机机壳内远离所述锯片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机轴承,所述电机轴承和所述风扇在垂直于所述切割平面的平面上的正投影有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形成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位于所述握持部的下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所述结合部和所述电机机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大致关于所述第一平面对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式电圆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式电圆锯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
CN202111080368.XA 2021-09-15 2021-09-15 手持式电圆锯 Pending CN1158056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0368.XA CN115805615A (zh) 2021-09-15 2021-09-15 手持式电圆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0368.XA CN115805615A (zh) 2021-09-15 2021-09-15 手持式电圆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5615A true CN115805615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0368.XA Pending CN115805615A (zh) 2021-09-15 2021-09-15 手持式电圆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56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7751B2 (en) Electric cutting or drilling tools that use battery packs as power sources
US9757806B2 (en) Hand-held cutting tools
US10220457B2 (en) Cutting device
US20220297209A1 (en) Cutting tool
EP1708858B1 (en) Power circular saw with blower system and bevel quadrant
CN109909548B (zh) 电圆锯
WO2014008873A1 (zh) 便携式切割机
EP2712711B1 (en) Power tools
US20190329440A1 (en) Portable Power Tool
JP6808454B2 (ja) 木工用携帯用切削機
US20180207831A1 (en) Circular saw
EP3388177B1 (en) Hand-held cutting tool
CN217454018U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217454017U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03537752B (zh) 便携式切割机
JP2012178945A (ja) 切断工具
CN115805615A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13649642A (zh) 电圆锯
CN115805616A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15805612A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15805614A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15805613A (zh) 手持式电圆锯
CN110014190B (zh) 便携式切割机
JP6932620B2 (ja) 携帯用カンナ
JP2019152105A (ja) 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