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04933A -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04933A
CN115804933A CN202211594665.0A CN202211594665A CN115804933A CN 115804933 A CN115804933 A CN 115804933A CN 202211594665 A CN202211594665 A CN 202211594665A CN 115804933 A CN115804933 A CN 115804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shaped frame
fixing plates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46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喜英
刘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5946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04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04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049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U型框架;第一转轴,架设在U型框架中;两个肋部固定板,分别设在U型框架的横向板与第一转轴之间,且对称分布,两个肋部固定板分别与U型框架的两个侧板滑动连接;两个凸轮,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两侧;筒体,架设在U型框架的一侧;透气板,其内部通过透气板被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调节板,设在密封筒体中;第一转轴的一端穿透U型框架、筒体,与透气孔调节板连接;当第一转轴上的两个凸轮推动两个肋部固定板向靠近U型框架的横板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调节板进行转动对透气板的透气孔大小进行调节。本发明通过增强呼吸训练强度,有助于提高呼吸训练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呼吸道受损的患者在术后虽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但由于其长时间的依赖呼吸机供氧,因此容易造成呼吸肌麻痹、呼吸功能下降以及肺活量大大降低的问题,患者要进行有序的呼吸锻炼才能逐步恢复其呼吸机能,这便需要使用到用于锻炼患者肺活量的呼吸恢复器。
现有专利CN111773065B中公开了一种胸廓腹部联合辅助呼吸装置,其具体公开了,包括胸廓呼吸辅助装置,胸廓呼吸辅助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铰接件,胸部呼吸辅助装置通过连接线与腹部辅助呼吸装置相连,胸廓呼吸辅助装置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呼吸频率调节旋钮、通气量表和压力表,控制装置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胸廓装置气泵和腹部装置气泵。该专利可实现对患者吐气的力道进行准确的判断,既加强对患者呼吸肌的恢复锻炼效果,也帮助医护人员可以更加精准的把控患者的恢复进展。但是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当其处于不同的训练期,其自身的呼吸机能的恢复程度不同,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呼吸辅助康复训练时,需要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逐步地增强呼吸训练强度,通过循序渐进对患者进行不同的辅助呼吸训练,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该专利的辅助呼吸装置不能实现对处于不同呼吸恢复阶段的患者进行不同训练强度的练习,不能满足患者的不同训练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用以实现对患者进行不同训练强度的呼吸辅助训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包括:
U型框架;
第一转轴,架设在U型框架中,且其两端分别与U型框架的两个侧板转动连接,
两个肋部固定板,分别设在U型框架的横向板与第一转轴之间,且对称分布,两个肋部固定板分别与U型框架的两个侧板滑动连接;
两个凸轮,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两侧;
筒体,架设在U型框架的一侧;
透气板,其内部通过透气板被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
调节板,设在密封筒体中;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透U型框架、筒体,与透气孔调节板连接;
其中,驱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实现第一转轴上的两个凸轮推动两个肋部固定板向靠近U型框架的横板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调节板进行转动对透气板的透气孔大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
两个背部固定板,分别对称设在U型框架的横向板内壁的两侧;
两个第一伸缩杆,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两个肋部固定板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伸缩杆,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肋部固定板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第一电机,其输出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
两个所述凸轮的中心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均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设有套环,两个套环均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电机,设在U型框架上;
两个丝杠,分别架设在U型框架的两个纵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的两个侧板分别相平行;
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杠上且分别与两个丝杠螺纹连接,两个第一滑块上分别设有的第二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所述第一电机设在该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穿透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且与该第一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双向丝杠,架设在U型框架的横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的横向板相平行;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丝杠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与U型框架的一个纵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两个第二滑块,分别套设在双向丝杠的两端且分别与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滑块上分别设有的第三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三限位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
辅助板,设在U型框架上,所述筒体设在辅助板上;
氧气瓶,其与筒体的进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
呼吸面罩,其与筒体的出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板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透气通槽,其外壁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调节板,设在筒体内部的透气板的一侧,其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调节通槽,其外壁与筒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透气通槽的面积大于调节通槽的面积。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三电机,设在辅助板上;
第二转轴,穿设在筒体中,其一端与调节板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三转轴,其架设在辅助板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转轴传动连接;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一转轴、第三转轴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时,所述第一转轴、第三转轴上分别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先后交替与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当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使得所述凸轮的凸轮表面与肋部固定板接触时,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此时第二转轴带动调节板沿筒体的内壁相对于透气板发生转动,使得所述透气通槽的开口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杆设有四个,其以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肋部固定板连接;
每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固定端均与肋部固定板固定连接,其伸缩端分别固定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部固定板上固定设有弧形橡胶垫;所述肋部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弧形橡胶垫条;
所述U型框架的底部均分设有升降支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在U型框架上设置肋部固定板,以及在U型上设置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转轴上的凸轮的转动挤压肋部固定板向靠近背部固定板的方向移动并持续停留一段时间,模仿正常呼吸时肋部的挤压动作,实现了对术后的患者进行辅助呼吸训练。此外,通过设置筒体,在筒体中的与调节板连接的第二转轴,设置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且与第一转轴通过同一个电机驱动的第三转轴,以及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第四转轴,实现了在挤压肋部固定板在进行间歇往复运动的同时,筒体中的调节板也进行间歇往复运动,实现了筒体中的透气板的透气通槽的开口大小的改变,从而增强呼吸训练强度,有利于提高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效果,满足了患者在不同康复训练阶段的呼吸训练需求。本发明中的装置在使用时穿戴简单,避免了现有的呼吸训练装置因患者穿戴不准确,而使得训练效果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U型框架,2-背部固定板,3-肋部固定板,4-第一转轴,5-凸轮,6-第一电机,7-丝杠,8-第一滑块,9-双向丝杠,10-第二滑块,11-第二电机,12-辅助板,13-筒体,14-透气板,15-调节板,16-第二转轴,17-第三转轴,19-氧气瓶,20-呼吸面罩,21-第一伸缩杆,22-第二伸缩杆,23-套环,24-第三电机,25-升降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包括U型框架1;第一转轴4,架设在U型框架1中,且其两端分别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转动连接,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别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与第一转轴4之间,且对称分布,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别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滑动连接;两个凸轮5,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的两侧;筒体13,架设在U型框架1的一侧;透气板14,其内部通过透气板被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调节板15,设在密封筒体13中;第一转轴4的一端穿透U型框架1、筒体13,与透气孔调节板15连接;其中,驱动第一转轴4进行转动,实现第一转轴4上的两个凸轮5推动两个肋部固定板3向靠近U型框架1的横板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调节板15进行转动对透气板14的透气孔大小进行调节。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两个背部固定板2,分别对称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内壁的两侧;两个第一伸缩杆21,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2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伸缩杆22,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第一电机6,其输出轴与第一转轴4传动连接。
本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使用站立位,或者坐式位,将U型框架1套在患者的上身处,并且使两个背部固定板2与患者的背部两侧相接触,使两个肋部固定板3与患者的肋部及腹部相接触,利用第一电机6驱动第一转轴4进行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轴4上的两个凸轮5进行转动,随着两个凸轮5进行转动,两个凸轮5的凸轮表面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别接触时,则两个凸轮5推动两个肋部固定板3向靠近背部固定板2的方向移动,此时连接第一转轴4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的第二伸缩杆22进行伸长,且连接背部固定板2与肋部固定板3的第一伸缩杆21进行伸长,因两个凸轮5的凸轮表面会持续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滑动接触一端时间,则会使得两个肋部固定板3在靠近背部固定板2处停留一段时间,通过两个肋部固定板3对使用者的肋部及腹部进行挤压,挤压程度与正常的呼吸时肋部和腹部的收缩程度相仿,则可实现对使用者进行吸气辅助训练,当两个凸轮5的凸轮表面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离时,此时患者呼气放松,则第二伸缩杆22、第一伸缩杆21缩短复位,如此循环往复,可辅助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呼吸锻炼,有助于使用者在术后尽快恢复呼吸功能,使用者在使用时只要保证两个肋部固定板3与其肋部及腹部相接触,保证两个背部固定板2与其背部相接触,达到固定的作用即可,使用较为方便。
此外,当患者锻炼一段时间,需要加强训练难度时,可利用筒体13进行呼吸训练,利用第一转轴4带动调节板15沿筒体13的内壁相对于透气板14发生转动,使得透气板14的透气孔大小进行调节,增强吸气的难度。因此本装置实现了在挤压肋部固定板3辅助使用者进行呼吸训练的同时,通过增强使用者在进行吸气的难度,有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高强度训练需求。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转轴4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两个凸轮5的中心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块;两个第一限位滑块均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二伸缩杆22的伸缩端分别设有套环23,两个套环23均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第二电机11,设在U型框架1上;两个丝杠7,分别架设在U型框架1的两个纵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分别相平行;两个第一滑块8,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杠7上且分别与两个丝杠7螺纹连接,两个第一滑块8上分别设有的第二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1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其中一个第一滑块8上设有安装板,第一电机6设在该安装板上,第一转轴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穿透另一个第一滑块8且与该第一滑块8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双向丝杠9,架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1的横向板相平行;双向丝杠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丝杠7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双向丝杠9的一端与U型框架1的一个纵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两个第二滑块10,分别套设在双向丝杠9的两端且分别与双向丝杠9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滑块10上分别设有的第三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1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三限位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块10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2固定连接。
在使用本装置时,因不同的患者的体型并不相同,因为可以对两个背部固定板2之间的间距及两个肋部固定板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即横向距离调节,也可以对背部固定板2及肋部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1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则双向丝杠9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则与双向丝杠9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的两个丝杠7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当双向丝杠9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时,与双向丝杠9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的两个第二滑块10分别相向或者相远离运动,从而实现两个背部固定板2之间的间距及两个肋部固定板3之间的间距的调大或者调小;当两个丝杠7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时,则与两个丝杠7螺纹连接的两个滑块8相对于丝杠7进行不同方向的移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4的位置的移动,因第一转轴4与肋部固定板3连接,因此当第一转轴4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则肋部固定板3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实现背部固定板2及肋部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调大或者调小。综上,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背部固定板2及肋部固定板3所形成的腔体空间的大小,满足了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辅助板12,设在U型框架1上,筒体13设在辅助板12上;氧气瓶19,其与筒体13的进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呼吸面罩20,其与筒体13的出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通过在气筒13上连接氧气瓶,有利于提高使用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的氧气浓度,增强呼吸训练时的安全性,在使用时,使用者佩戴呼吸面罩20,进行吸气、呼气。
为了提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可以在氧气瓶19与筒体13的连接管道上设置单向阀;呼吸面罩20,其与筒体13通过管道密封连通,为了提高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不同的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更换不同的呼吸面罩23。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透气板14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透气通槽,其外壁与筒体13的内壁固定连接;调节板15,设在筒体13内部的透气板14的一侧,其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调节通槽,其外壁与筒体13的内壁转动连接;透气通槽的面积大于调节通槽的面积。
如图1所示,本发明还包括第三电机24,设在辅助板12上;第二转轴16,穿设在筒体13中,其一端与调节板15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7,其架设在辅助板12上;第三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三转轴17传动连接;
其中,当驱动第一转轴4、第三转轴17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时,第一转轴4、第三转轴17上分别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先后交替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当第一转轴4转动使得凸轮5的凸轮表面与肋部固定板3接触时,第一转轴4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此时第二转轴16带动调节板15沿筒体13的内壁相对于透气板14发生转动,使得透气通槽的开口变小,增强了将气体从进气腔吸入到出气腔的难度
在使用时,当第一电机6带动第一转轴4进行转动时,一方面第一转轴4带动两个凸轮5进行转动,使得两个凸轮5挤压两个肋部固定板3发生移动并持续对使用者的肋部及腹部挤压一段时间,此时使用者处于吸气状态;另一方面第三转轴17上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此时第二转轴16带动调节板15沿筒体13的内壁相对于透气板14发生转动,使得透气通槽的开口变小。因此本装置实现了在挤压肋部固定板3辅助使用者进行呼吸训练的同时,通过增强使用者在进行吸气的难度,有利于满足使用者的高强度训练需求。当第三转轴17上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断开啮合时,第四转轴18上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因第四转轴18与第三转轴17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第二转轴16带动调节板15复位,使得调节板15发生转动,使得透气板14上的透气通槽的开口变为初始大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伸缩杆22设有四个,其以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连接;每组中的两个第二伸缩杆22的固定端均与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其伸缩端分别固定设有套环23,套环23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通过设置两个第二伸缩杆22与肋部固定板3进行连接固定,有利于增强凸轮5推动肋部固定板3进行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背部固定板2上固定设有弧形橡胶垫;肋部固定板3上设有多个弧形橡胶垫条,有利于使得背部固定板2与患者的背部更加贴合,肋部固定板3与使用者的肋部、腹部更加贴合。
如图4所示,U型框架1的底部均分设有升降支撑杆25,当使用者需要进行站立训练时,可通过将升降支撑杆25的高度调高满足使用者的站立训练需求,当使用者需要进行坐式训练时,可通过将升降支撑杆25的高度调低满足使用者的站立训练需求。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首先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及训练需求调节升降支撑杆25,再将其上身套入在两个背部固定板2、两个肋部固定板3所形成的空腔中,再通过控制第二电机11的转向实现背部固定板2、肋部固定板3与患者的背部、肋部、腹部更加贴合,之后使用者可佩戴呼吸面罩20,完成以上工作后,可控制第一电机6及第三电机24分别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4上的凸轮5进行转动并挤压肋部固定板3实现对使用者肋部及腹部进行挤压,有助于辅助使用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动作训练,同时利用调节板15相对于透气板14进行转动,进一步增强使用者在进行呼吸时的难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U型框架(1);
第一转轴(4),架设在U型框架(1)中,且其两端分别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转动连接,
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别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与第一转轴(4)之间,且对称分布,两个肋部固定板(3)分别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滑动连接;
两个凸轮(5),分别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的两侧;
筒体(13),架设在U型框架(1)的一侧;
透气板(14),其内部通过透气板被分隔为进气腔、出气腔;
调节板(15),设在密封筒体(13)中;所述第一转轴(4)的一端穿透U型框架(1)、筒体(13),与透气孔调节板(15)连接;
其中,驱动第一转轴(4)进行转动,实现第一转轴(4)上的两个凸轮(5)推动两个肋部固定板(3)向靠近U型框架(1)的横板的方向移动的,同时调节板(15)进行转动对透气板(14)的透气孔大小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背部固定板(2),分别对称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内壁的两侧;
两个第一伸缩杆(21),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2)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伸缩杆(22),其固定端分别与两个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其伸缩端与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
第一电机(6),其输出轴与第一转轴(4)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
两个所述凸轮(5)的中心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滑块;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滑块均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2)的伸缩端分别设有套环(23),两个套环(23)均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机(11),设在U型框架(1)上;
两个丝杠(7),分别架设在U型框架(1)的两个纵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1)的两个侧板分别相平行;
两个第一滑块(8),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杠(7)上且分别与两个丝杠(7)螺纹连接,两个第一滑块(8)上分别设有的第二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1)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二限位滑槽滑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块(8)上设有安装板,所述所述第一电机(6)设在该安装板上,所述第一转轴(4)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穿透另一个所述第一滑块(8)且与该第一滑块(8)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双向丝杠(9),架设在U型框架(1)的横向板上,且与U型框架(1)的横向板相平行;所述双向丝杠(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丝杠(7)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杠(9)的一端与U型框架(1)的一个纵向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两个第二滑块(10),分别套设在双向丝杠(9)的两端且分别与双向丝杠(9)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第二滑块(10)上分别设有的第三限位滑块与U型框架(1)的内侧壁上设有的第三限位滑槽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0)分别与两个背部固定板(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板(12),设在U型框架(1)上,所述筒体(13)设在辅助板(12)上;
氧气瓶(19),其与筒体(13)的进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
呼吸面罩(20),其与筒体(13)的出气腔通过管道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板(14)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透气通槽,其外壁与筒体(13)的内壁固定连接;
调节板(15),设在筒体(13)内部的透气板(14)的一侧,其上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调节通槽,其外壁与筒体(13)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透气通槽的面积大于调节通槽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电机(24),设在辅助板(12)上;
第二转轴(16),穿设在筒体(13)中,其一端与调节板(15)的中心固定连接;
第三转轴(17),其架设在辅助板(12)上;所述第三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三转轴(17)传动连接;
其中,当驱动所述第一转轴(4)、第三转轴(17)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时,所述第一转轴(4)、第三转轴(17)上分别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先后交替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当所述第一转轴(4)转动使得所述凸轮(5)的凸轮表面与肋部固定板(3)接触时,所述第一转轴(4)固定套设的不完全齿轮的有齿部分与第二转轴(16)上固定套设的齿轮啮合传动,此时第二转轴(16)带动调节板(15)沿筒体(13)的内壁相对于透气板(14)发生转动,使得所述透气通槽的开口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22)设有四个,其以两个为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肋部固定板(3)连接;
每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杆(22)的固定端均与肋部固定板(3)固定连接,其伸缩端分别固定设有套环(23),所述套环(23)套设在第一转轴(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固定板(2)上固定设有弧形橡胶垫;所述肋部固定板(3)上设有多个弧形橡胶垫条;
所述U型框架(1)的底部均分设有升降支撑杆(25)。
CN202211594665.0A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Withdrawn CN115804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4665.0A CN115804933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4665.0A CN115804933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4933A true CN115804933A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4665.0A Withdrawn CN115804933A (zh) 2022-12-13 2022-12-13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0493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8305A (zh) 一种急诊科用心肺复苏急救装置
CN111035900B (zh) 胸外科肺功能锻炼康复装置
CN112057715A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108339243A (zh)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CN111686354A (zh) 护理用人工呼吸装置
CN113209431B (zh) 一种心内科用辅助呼吸设备
CN115804933A (zh)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CN209679023U (zh) 腹部挤压式通气装置及双向呼吸支持呼吸机
CN111939043A (zh) 一种心肺复苏设备
CN112827137A (zh) 一种呼吸科用呼吸锻炼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9049924U (zh) 一种临床用呼吸装置
CN208660261U (zh) 一种呼吸科肺功能康复训练器
CN109394511A (zh) 腹部挤压式通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双向呼吸支持呼吸机
CN212854521U (zh) 一种用于医疗呼吸患者的调节式训练器
CN215194703U (zh) 一种带呼吸训练功能的呼吸机
CN215025783U (zh) 一种助力重症病人早期廓清能力提升及呼吸肌恢复的装置
CN213077391U (zh) 一种胸外科术后呼吸锻炼护理装置
CN115154785A (zh)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装置
CN113058230A (zh) 一种肺功能康复用训练装置
CN202822383U (zh) 无创负压电动呼吸机
CN113975131A (zh) 一种单人操作的心肺复苏装置
CN213100129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器
CN114377359A (zh) 一种调压式呼吸康复训练装置
CN219700720U (zh) 一种可调节潮气量的呼吸球囊
CN212700375U (zh) 一种胸外科术后护理用呼吸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