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7203A -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7203A
CN115797203A CN202211419636.0A CN202211419636A CN115797203A CN 115797203 A CN115797203 A CN 115797203A CN 202211419636 A CN202211419636 A CN 202211419636A CN 115797203 A CN115797203 A CN 1157972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image
target
sequence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96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章铭
黎明
夏昌盛
张韵东
邓中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ongxing 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Zh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Vimic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xing 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Zh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Vimic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xing 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Guangdong Zhongxing Electronics Co ltd, Vimicro Corp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xing Micr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i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96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72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7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72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该实施方式通过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视频的质量。

Description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是将目标图像进行降噪的方法。在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时,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将目标图像输入至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以生成降噪后目标图像。其中,上述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去噪的卷积神经网络(Denoising ConvolutionalNeural Network,DnCNN)。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无法根据上一帧目标图像进行降噪,从而导致降噪后目标图像的质量不高。
第二,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目标图像中边缘部分比较模糊,无法确定与上一帧目标图像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导致准确率不高。
第三,由于降噪后目标图像中的暗区亮度较低,无法对暗区进行补偿,导致图像的清晰度不高。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降噪处理装置,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可以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视频的质量。具体来说,导致降噪后目标图像的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无法根据上一帧目标图像进行降噪,从而导致降噪后目标图像的质量不高。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通过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两帧图像来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和第二亮度偏差值,从而得到的第一亮度偏差值和第二亮度偏差值更准确。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和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曝光补偿,以拼接得到的。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通过数据可视化,得到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预设加权值,与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进行加权处理,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可以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视频的质量。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图像降噪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图像降噪处理方法的流程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降噪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或者无线连接的相关设备来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可以是YUV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上述第一色度格式可以是YUV格式中的U格式。上述第二色度格式可以是YUV格式中的V格式。上述第一亮度格式可以是YUV格式中与U格式对应的Y格式。上述第二亮度格式可以是YUV格式中与V格式对应的Y格式。上述目标编码视频可以是待降噪的视频。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视频中目标编码图像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的图像序列。
步骤102,对于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上述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可以是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对应时间最早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
步骤1021,根据目标编码图像和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目标编码图像和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标准偏差。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标准偏差。
实践中,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亮度偏差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第一步,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一待亮度偏差值。
第二步,将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二待亮度偏差值。
第三步,将上述第一待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二待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确定为第一亮度偏差值。
实践中,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亮度偏差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第一步,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三待亮度偏差值。
第二步,将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四待亮度偏差值。
第三步,将上述第三待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四待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确定为第二亮度偏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第一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第二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一偏差值。其中,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一像素块,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二像素块,上述第一像素块可以是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上述第二像素块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二步,将第三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第四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二偏差值。其中,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三像素块,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四像素块,上述第三像素块是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上述第四像素块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三步,将第一绝对值与第二绝对值的和,确定为色度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一绝对值是上述第一偏差值的绝对值,上述第二绝对值是上述第二偏差值的绝对值。
第四步,将第五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一子像素块,作为第一子像素块序列。其中,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五像素块,上述第五像素块是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五步,将第六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二子像素块,作为第二子像素块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六像素块,上述第六像素块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六步,将第七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三子像素块,作为第三子像素块序列。其中,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七像素块,上述第七像素块是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七步,将第八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四子像素块,作为第四子像素块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八像素块,上述第八像素块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第八步,将上述第一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像素块与上述第二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块进行第一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一亮度偏差值,得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一子像素块与上述第二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二子像素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实践中,上述将上述第一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像素块与上述第二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块进行第一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一亮度偏差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子步骤,将上述第一子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上述第二子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一平均亮度偏差值。
第二子步骤,将上述第一平均亮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为第一亮度偏差值。
第九步,将上述第三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子像素块与上述第四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四子像素块进行第二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二亮度偏差值,得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三子像素块与上述第四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四子像素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实践中,上述将上述第三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子像素块与上述第四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四子像素块进行第二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二亮度偏差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子步骤,将上述第三子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上述第四子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二平均亮度偏差值。
第二子步骤,将上述第二平均亮度偏差值的绝对值,确定为第二亮度偏差值。
步骤1022,根据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
实践中,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像素偏差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第一步,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一待像素偏差值。
第二步,将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二待像素偏差值。
第三步,将上述第一待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第二待像素偏差值的偏差值确定为第一亮度偏差值。
实践中,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像素偏差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第一步,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三待像素偏差值。
第二步,将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第四待像素偏差值。
第三步,将上述第三待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第四待像素偏差值的偏差值确定为第二像素偏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整体偏差值,以及将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二整体偏差值。
第二步,将第五像素块中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值与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的差的绝对值确定为第三整体偏差值,得到第三整体偏差值序列。
第三步,将第七像素块中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值与上述第二整体偏差值的差的绝对值确定为第四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四整体偏差值序列。
第四步,将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五整体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1]中任一数值。
第五步,将上述第二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六整体偏差值。
第六步,将第一预设数值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差,确定为第一调整阈值。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数值“1”。
第七步,将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一调整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七整体偏差值,得到第七整体偏差值序列。
第八步,将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一调整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八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八整体偏差值序列。
第九步,将上述第五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七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七整体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一综合偏差值序列。
第十步,将上述第六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八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八整体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二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二综合偏差值序列。
第十一步,将第二预设阈值与色度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九整体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
第十二步,将第三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一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综合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
第十三步,将上述第三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二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综合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四综合偏差值,得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
第十四步,将第四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三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十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
第十五步,将上述第四预设阈值与上述第四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四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
第十六步,基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确定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
实践中,将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三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四个第三综合偏差值确定为第一对应关系序列。其中,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序列与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二个第十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关系。
实践中,将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五个第三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八个第三综合偏差值确定为第二对应关系序列。其中,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序列与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二个第十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
实践中,对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综合偏差值,执行以下步骤:
将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与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对应的第十整体偏差的乘积、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像素偏差值,得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
第十七步,基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确定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四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四个第四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五个第四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八个第四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二个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依次类推。
实践中,对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四综合偏差值,执行以下步骤:
将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与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对应的第十一整体偏差的乘积、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二像素偏差值,得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
上述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目标图像中边缘部分比较模糊,无法确定与上一帧目标图像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导致准确率不高”。无法确定与上一帧目标图像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导致准确率不高的因素往往如下: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目标图像中边缘部分比较模糊,无法确定与上一帧目标图像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导致准确率不高。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危险值的准确率高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第一,将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一整体偏差值,以及将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的平均值,确定为第二整体偏差值。第二,将第五像素块中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值与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的差的绝对值确定为第三整体偏差值,得到第三整体偏差值序列。第三,将第七像素块中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值与上述第二整体偏差值的差的绝对值确定为第四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四整体偏差值序列。第四,将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与第一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五整体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1]中的任一数值。第五,将上述第二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六整体偏差值。第六,将第一预设数值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差,确定为第一调整阈值。其中,上述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一预设数值可以是数值“1”。第七,将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一调整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七整体偏差值,得到第七整体偏差值序列。第八,将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亮度偏差值与上述第一调整阈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八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八整体偏差值序列。第九,将上述第五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七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七整体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一综合偏差值序列。第十,将上述第六整体偏差值与上述第八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八整体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二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二综合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综合偏差值和上述第二综合偏差值可以是跟图像的噪声存在对应关系。上述当图像的噪声比较弱时,上述第一综合偏差值和上述第二综合偏差值会小一些,增加对局部发生变化差异的敏感度,避免过重的块效应。当图像的噪声比较强时,上述第一综合偏差值和上述第二综合偏差值会大一些,抑制噪声对发生变化估计的影响,以及避免图像模糊。第十一,将第二预设阈值与色度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九整体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第十二,将第三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一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综合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综合偏差值,得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第十三,将上述第三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二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综合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四综合偏差值,得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第十四,将第四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三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十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四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是[0,4]中的任一数值。第十五,将上述第四预设阈值与上述第四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四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得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第十六,基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确定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三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四个第三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十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五个第三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八个第三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二个第十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依次类推。实践中,对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综合偏差值,执行以下步骤:将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与上述第三综合偏差值对应的第十整体偏差的乘积、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像素偏差值,得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第十七,基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确定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四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四个第四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一个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五个第四综合偏差值至正向第八个第四综合偏差值、都与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中的正向第二个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存在对应关系。依次类推。实践中,对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四综合偏差值,执行以下步骤:将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与上述第四综合偏差值对应的第十一整体偏差的乘积、与上述第九整体偏差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二像素偏差值,得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可以是将上述九整体偏差值、第三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整体偏差值序列整合到一块的偏差值序列。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可以是将上述九整体偏差值、第四综合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十一整体偏差值序列整合到一块的偏差值序列。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可以根据噪声来确定值的大小。当噪声比较弱时,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可以小一些,增加对局部发生变化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重复确定当前帧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是否发生变化;而噪声比较强时,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避免对图像有模糊的影响,可以提高对局部发生变化的敏感度,更容易确定当前帧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对比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1023,根据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曝光补偿,以拼接得到的。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补偿处理可以表征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的处理。例如,上述补偿处理可以是曝光补偿。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补偿偏差值可以是对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后的偏差值。
第二步,对第二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补偿处理可以表征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的处理。例如,上述补偿处理可以是曝光补偿。上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补偿偏差值可以是对上述第二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后的偏差值。上述对第二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与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步,对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一变化值和第一变化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一变化处理可以是由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是否发生变化的信息来确定第一变化值的处理。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可以是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第四步,对上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二变化值和第二变化偏差值。其中,上述对上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与对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方法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第五步,对上述第一变化值和上述第二变化值进行第二变化处理,得到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
第六步,将上述第一变化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变化偏差值序列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一变化值和第一变化偏差值,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第二预设数值确定为预设变化值。其中,上述第二预设数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二预设数值可以是数值“0”。
第二步,对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补偿偏差值,执行以下确定步骤:
第一子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第五预设阈值,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值。其中,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是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上述第五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五预设阈值可以是[30,66]中的任一数值。
第二子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上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上述第五预设阈值与上述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与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偏差值,以及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值。其中,上述第三预设数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三预设数值可以是数值“2”。
第三子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上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上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四预设数值的比值,将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与上述第三预设数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变化偏差值。其中,上述第四预设数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四预设数值可以是数值“4”。
第四子步骤,响应于确定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不发生变化的信息、或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上述第五预设阈值,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暂定变化值。
第五子步骤,响应于确定完成确定步骤,将上述第一暂定变化值确定为第一变化值。
第六子步骤,响应于确定未完成确定步骤,将上述第一暂定变化值确定为预设变化值,以再次执行上述确定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上述第一变化值和上述第二变化值进行第二变化处理,得到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其中,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第一变化值与上述第二变化值的和,确定为第三变化值。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三变化值大于第六预设阈值,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其中,上述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上述第六预设阈值可以是[12,32]中的任一数值。
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上述第六预设阈值、且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三变化值大于上述第六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第四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上述第六预设阈值、且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上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上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上述第六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第五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数值,将上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不发生变化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最小值,将第七预设阈值确定为调整倍数值。其中,上述第七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七预设阈值可以是[1,4]中的任一数值。上述预设最小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预设最小值可以是数值“0”。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大于预设最小值、且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预设最大值,将确定倍数值确定为调整倍数值。其中,上述预设最大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预设最大值可以是数值“64”。上述确定倍数值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第一子步骤,将上述第七预设阈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差,确定为第一倍数值。
第二子步骤,将上述预设最大值与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的差,确定为第二倍数值。
第三子步骤,将上述预设最大值与上述预设最小值的差,确定为第三倍数值。
第四子步骤,将上述第三倍数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四倍数值。
第五子步骤,将上述第一倍数值与第二倍数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五倍数值。
第六子步骤,将上述第五倍数值与上述第四倍数值的比值,确定为确定倍数值。
第三步,将第三综合偏差值与上述调整倍数值的乘积,确定为暂定补偿偏差值。
第四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将第五预设阈值与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补偿偏差值。其中,上述第八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八预设阈值可以是[200,255]中的任一数值。
第五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等于第八预设阈值、且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或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与第四预设数值的比值,将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与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补偿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九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九预设阈值可以是[0,20]中的任一数值。
上述相关内容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三“降噪后目标图像中的暗区亮度较低,无法对暗区亮度进行补偿,导致图像的清晰度不高”。导致图像的清晰度不高的因素往往如下:降噪后目标图像中的暗区亮度较低,无法对暗区亮度进行补偿,导致图像的清晰度不高。如果解决了上述因素,就能达到危险值的准确率高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效果,第一,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最小值,将第七预设阈值确定为调整倍数值。其中,上述第七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七预设阈值可以是[1,4]中的任一数值。上述预设最小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预设最小值可以是数值“0”。第二,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大于预设最小值、且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预设最大值,将确定倍数值确定为调整倍数值。其中,上述预设最大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预设最大值可以是数值“64”。上述确定倍数值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首先,将第七预设阈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差,确定为第一倍数值。其次,将上述预设最大值与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的差,确定为第二倍数值。然后,将上述预设最大值与上述预设最小值的差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三倍数值。最后,将上述第一倍数值与第二倍数值的乘积与上述第三倍数值的比值,确定为确定倍数值。第三,将第三综合偏差值与上述调整倍数值的乘积,确定为暂定补偿偏差值。其中,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可以是对暗区进行补偿后的偏差值。图像暗区的整体亮度比较低,整体图像的暗区的发生变化不容易被察觉,可以避免在像素叠加时出现拖影模糊。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第四,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大于第八预设阈值,将第五预设阈值与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补偿偏差值。其中,上述第八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八预设阈值可以是[200,255]中的任一数值。第五,响应于确定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等于第八预设阈值、且上述第一整体偏差值小于第九预设阈值,或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与第四预设数值的比值,将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与上述暂定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补偿偏差值。其中,上述第九预设阈值可以是一个数值。例如,上述第九预设阈值可以是[0,20]中的任一数值。上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可以是对过欠曝光度补偿后的偏差值。过曝和前曝会导致图像有边缘残影,以及影响当前帧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通过判断条件确定图像过曝或欠曝,以对图像进行对应的深层补偿。可以避免影响当前帧帧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步骤1024,将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实践中,将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和预设加权阈值进行数据可视化,得到与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预设加权阈值。其中,上述预设加权阈值的取值在[0,1]的区间。
第二步,对于与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预设加权阈值,执行以下步骤:
第一子步骤,将上述预设加权阈值与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加权值。
第二子步骤,将1与上述预设加权阈值的差值、与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乘积,确定为第二加权值。
第三子步骤,将上述第一加权值与上述第二加权值的和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
第三步,将多个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可选的,执行主体在上述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将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上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发生变化信息为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未发生变化的信息。
第二步,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是最后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将各个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视频。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可以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视频的质量。具体来说,导致降噪后目标图像的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使用预设去噪卷积神经网络对目标图像进行降噪,无法根据上一帧目标图像进行降噪,从而导致降噪后目标图像的质量不高。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亮度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亮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通过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两帧图像来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和第二亮度偏差值,从而得到的第一亮度偏差值和第二亮度偏差值更准确。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和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一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目标编码像素、与上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像素的偏差值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中的第二亮度偏差值的偏差值。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其中,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可以是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曝光补偿,以拼接得到的。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通过数据可视化,得到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对应的预设加权值,与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进行加权处理,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可以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图像的质量,从而提高降噪后目标编码视频的质量。
进一步参考图2,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降噪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降噪处理装置200包括:获取单元201和执行单元202。其中,获取单元201,被配置成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提取处理单元202,被配置成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可以理解的是,图像降噪处理装置2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2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301、ROM 302以及RAM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3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ROM 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上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上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对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和上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根据上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上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上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上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和执行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图像降噪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所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
对于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
根据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和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
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
将所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和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包括:
将第一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第二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一偏差值,其中,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一像素块,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二像素块,所述第一像素块是多个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所述第二像素块是多个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中第一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第三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与第四像素块中像素值的平均值的差,确定为第二偏差值,其中,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三像素块,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四像素块,所述第三像素块是多个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所述第四像素块是多个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中第二色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第一绝对值与第二绝对值的和,确定为色度偏差值,其中,所述第一绝对值是所述第一偏差值的绝对值,所述第二绝对值是所述第二偏差值的绝对值;
将第五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一子像素块,作为第一子像素块序列,其中,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五像素块,所述第五像素块是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第六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二子像素块,作为第二子像素块序列,其中,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六像素块,所述第六像素块是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一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第七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三子像素块,作为第三子像素块序列,其中,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七像素块,所述第七像素块是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第八像素块进行平均划分处理,得到预设数量个第四子像素块,作为第四子像素块序列,其中,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包括第八像素块,所述第八像素块是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多个第二亮度格式的像素组成的;
将所述第一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子像素块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二子像素块进行第一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一亮度偏差值,得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一子像素块与所述第二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二子像素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将所述第三子像素块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子像素块与所述第四子像素块序列中对应的第四子像素块进行第二预设平均值处理以生成第二亮度偏差值,得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其中,所述第三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三子像素块与所述第四子像素块序列中的第四子像素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包括:
对第一整体偏差值和所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
对第二整体偏差值和所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二像素偏差值进行补偿处理,得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
对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一变化值和第一变化偏差值;
对所述第二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二变化值和第二变化偏差值;
对所述第一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变化值进行第二变化处理,得到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
将所述第一变化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变化偏差值序列进行拼接处理,得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进行第一变化处理,得到第一变化值和第一变化偏差值,包括:
将所述第二预设数值确定为预设变化值;
对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一补偿偏差值,执行以下确定步骤:
响应于确定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第五预设阈值,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值,其中,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是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降噪后的上一帧的目标编码图像;
响应于确定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与所述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与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偏差值,以及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变化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第五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小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与第四预设数值的比值,将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与所述第三预设数值的乘积,确定为第一变化偏差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不发生变化的信息、或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一补偿偏差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五预设阈值,将预设变化值与第一预设数值的和,确定为第一暂定变化值;
响应于确定完成确定步骤,将所述第一暂定变化值确定为第一变化值;
响应于确定未完成确定步骤,将所述第一暂定变化值确定为预设变化值,以再次执行所述确定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变化值和所述第二变化值进行第二变化处理,得到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变化值与所述第二变化值的和,确定为第三变化值;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三变化值大于第六预设阈值,将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且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三变化值大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且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为所述降噪后上上帧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且所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所述第六预设阈值与第三预设数值的比值,将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少量内容发生变化的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三变化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数值,将所述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变化信息,确定为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不发生变化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对于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图像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将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其中,所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的图像发生变化信息为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与所述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相比内容未发生变化的信息;
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图像是最后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将各个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确定为降噪后的目标编码视频。
7.一种图像降噪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目标编码视频对应的目标编码图像序列,其中,所述目标编码视频的格式是色度与亮度格式,所述色度与亮度格式包括第一色度格式、第二色度格式、第一亮度格式和第二亮度格式;
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序列中的目标编码图像,响应于确定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不是第一帧目标编码图像,且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为未降噪的目标编码图像,执行以下降噪处理:根据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和所述目标编码图像对应降噪后的上一帧目标编码图像,确定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根据所述第一亮度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亮度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根据所述第一像素偏差值序列和所述第二像素偏差值序列,生成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将所述第三像素偏差值序列中的每个第三像素偏差值与所述目标编码图像中对应的目标编码像素对应的值进行加权处理以生成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像素,得到降噪后的目标编码图像。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419636.0A 2022-11-14 2022-11-14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57972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9636.0A CN115797203A (zh) 2022-11-14 2022-11-14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9636.0A CN115797203A (zh) 2022-11-14 2022-11-14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7203A true CN115797203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9636.0A Pending CN115797203A (zh) 2022-11-14 2022-11-14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72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3948B (zh) 一种图像降噪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458781B (zh) 用于处理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8980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60601B (zh) 图像融合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757100B (zh) 相机运动变化量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080595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935425B (zh) 视频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99137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962859A (zh) 一种全景图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59594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CN111833269A (zh) 视频降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719407A (zh) 图片美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8176B (zh) 视频抽帧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636331B (zh) 用于处理视频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3895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99802B (zh) 处理面部图像眼睛亮度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097520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555799A (zh) 用于处理视频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63852A1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gamma parameter
CN111447360A (zh)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1784726A (zh) 人像抠图方法和装置
CN115797203A (zh) 图像降噪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526796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56785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757843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