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5614A -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5614A
CN115795614A CN202211538194.1A CN202211538194A CN115795614A CN 115795614 A CN115795614 A CN 115795614A CN 202211538194 A CN202211538194 A CN 202211538194A CN 115795614 A CN115795614 A CN 115795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sign
support
cavern
value
underground cav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381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家耀
褚卫江
陈建林
张洋
刘宁
曹爱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381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56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5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56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9503 priority patent/WO202411429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3/00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综合指标H;S2、确定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S3、依据Pairwise技术生成工程案例库;S4、基于H值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S5、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S6、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表;S7、构建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本发明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估岩体开挖响应方式、计算地下洞室所须的设计支护压力以及确定详细的设计支护参数和类型,从而为岩体地下工程中的支护设计、安全稳定评估提供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体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岩体工程中,围岩体作为地下工程的自承载结构,承担了地下工程荷载的绝大部分,在开挖扰动和围岩体的应力调整过程中,其应力应变力学响应、变形破坏模式和承载机制对地下工程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在地下工程建设实践中需要提出能充分反映围岩体全过程力学响应特征、破裂机制和承载能力演化规律的设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指导洞室群的相关设计。
国内的地下洞室支护设计主要以工程类比、定性和半定量地根据岩体类别和洞室跨度给定支护参数建议,国外基于RMR、Q值等也总结了地下洞室的支护设计参数,但这些支护设计系统各自均存在一定的缺陷:Q系统没有直接采用岩石特性作为输入参数,但这些特性间接的反映在其他参数中;RMR系统中包含了初始地应力水平达到25MPa的情形,对于隧洞中的高地应力问题并没有涵盖在内(如岩爆,挤压变形等);所有的现有系统没有直接考虑岩体强度作为重要的输入参数进行支护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解决现有支护设计系统在地应力、岩爆以及挤压变形开挖响应、洞室跨度主要在30m尺度范围等方面考虑的不足,同时,经验设计支护系统无法直接考虑岩体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这两个参数对地下洞室岩体稳定和支护设计的重要影响。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综合指标H;
地下洞室工程实践表明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主要受到岩体质量、地应力、岩体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洞室跨度、洞室开挖断面型式、开挖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在评价围岩稳定特征以及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建了一个可以反映上述多个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标H,根据不同因素的对洞室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的影响程度,将上述因素综合为3个基本因素和3个影响因素,并将这6个因素按照:基本因素相加,影响因素作为系数相乘的方式构建了综合指标H;
综合指标H的构建基于:基本因素×影响因素,其中,基本因素为三个因素的加和,影响因素为三个因素的乘积;
所述基本因素分别为:岩体质量评分、岩体峰值强度、岩体残余强度;
所述影响因素分别为:地应力、洞型、施工方法;
S2、确定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
3个基本因素相加的总分之和最大值为100;
S3、依据Pairwise技术生成工程案例库;
S4、基于H值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
地下洞室顶拱和边墙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可以只考虑H值,也可以同时考虑H值和洞室跨度;
S5、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
根据H值、洞室开挖后的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值从宏观上来确定支护设计的一般要求;
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确定地下洞室顶拱以及边墙的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要求的宏观分类;
S6、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表;
对岩体分为硬脆性块状岩体(连续,脆性特征明显)和高度节理化或破碎岩体(非连续,延性特征明显);
设计表中的横坐标为H值和洞室跨度的比值,根据不同的岩体开挖响应方式可以制定锚杆、喷层、拱架、混凝土衬砌等常规设计支护参数;
S7、构建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9种支护(组合)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基本因素中,岩体质量评分范围为10-60,岩体峰值强度评分范围为0-25,岩体残余强度评分范围为0-15;
影响因素中,地应力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0;
洞型修正因子考虑洞室跨度、洞型(圆形、马蹄形、城门洞型)、高跨比,这三个主要因素;洞室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取值不同,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1;
开挖施工方法的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9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具体包括:
工程案例构建包含地下洞室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埋深、岩性、岩块单轴抗压强度UCS、地质强度指标GSI和洞室跨度,洞室断面型式以圆形断面为例;
埋深范围涵盖地下洞室的常规埋深100-400m;
岩性包含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岩石类型;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工程中一般常见的强度值范围20-150MPa;
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取值范围涵盖I-V类五种岩体质量类型为20-80;
圆形洞室直径(洞室跨度)为常见的地下洞室跨度范围5-30m;
基于Pairwise方法实现对上述五个因素两两组合的完全覆盖,使得产生的案例集合性价比最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根据Q系统查表获得支护设计参数,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支护参数计算极限支护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根据已有的基于Q值、洞室跨度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最终构建支护压力和H值的计算公式。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前文所述的设计方法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
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基于前文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并包括:
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9种支护(组合)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考虑岩体质量、岩体峰值强度、岩体残余强度、地应力、洞室几何特征、开挖施工方式等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指标H值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及系统,所构建的指标为设计指标,而非地质指标,不直接采用岩体质量评价指标RMR或者Q值作为指标;指标体系包含岩体质量评价以及已有经验系统未考虑或考虑不够充分的因素;以工程案例为基础,以设计支护压力为目标来调整各个指标的权重,使其符合已有支护经验设计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基于岩体质量、岩体峰值强度、岩体残余强度、地应力、洞室几何特征以及开挖方式六个指标以及定量评分依据,构建综合指标H,实现地下洞室开挖响应、支护压力和支护参数的快速确定,能够解决已有设计支护系统在大跨度、深埋、岩体强度特征等方面考虑的不足;特别地,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估岩体开挖响应方式、计算地下洞室所须的设计支护压力以及确定详细的设计支护参数和类型,从而为岩体地下工程中的支护设计、安全稳定评估提供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综合指标H值和应力强度比确定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示意图。
图3为根据综合指标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确定洞室顶拱稳定和支护要求示意图。
图4为根据综合指标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确定洞室详细设计支护和支护类型示意图。
图5为根据综合指标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进行洞室支护设计系统的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实现地下洞室岩体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影响因素的全覆盖,并构建综合指标的定量评分方法,解决已有设计支护系统在大跨度、深埋、岩体强度特征等方面考虑的不足。可以快速、定量地评估岩体开挖响应方式、计算地下洞室所须的设计支护压力以及确定详细的设计支护参数和类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包括:
S1、构建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综合指标H;
特别地,地下洞室工程实践表明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主要受到岩体质量、地应力、岩体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洞室跨度、洞室开挖断面型式、开挖施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在评价围岩稳定特征以及支护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建了一个可以反映上述多个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标H,根据不同因素的对洞室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的影响程度,将上述因素综合为3个基本因素和3个影响因素,并将这6个因素按照基本因素相加,影响因素作为系数相乘的方式构建了综合指标H。。
S2、确定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
3个基本因素相加的总分之和最大值为100;基本因素中,岩体质量评分范围为10-60,岩体峰值强度评分范围为0-25,岩体残余强度评分范围为0-15;
影响因素中,地应力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0;
洞型修正因子考虑洞室跨度、洞型(圆形、马蹄形、城门洞型)、高跨比这三个主要因素;
洞室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取值不同,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1;
开挖施工方式的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90-1.0;
建立基本因素评分与具体指标之间的计算公式。
表1为根据影响地下洞室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的6个因素确定的综合指标H值计算公式及不同指标取值范围。
表1
Figure BDA0003976127780000061
Figure BDA0003976127780000071
S3、依据Pairwise技术生成工程案例库;
工程案例构建包含地下洞室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埋深、岩性、岩块单轴抗压强度UCS、地质强度指标GSI和洞室跨度,洞室断面型式以圆形断面为例;
埋深范围涵盖地下洞室的常规埋深100-400m;
岩性包含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岩石类型;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工程中一般常见的强度值范围20-150MPa;
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取值范围涵盖I-V类五种岩体质量类型为20-80;
圆形洞室直径(洞室跨度)为常见的地下洞室跨度范围5-30m;
基于Pairwise方法实现对上述五个因素两两组合的完全覆盖,使得产生的案例集合性价比最高。
S4、基于Q系统获得基于H值的支护压力计算公式;
基于H值的支护压力计算公式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主要如下:
方法1:根据Q系统查表获得支护设计参数,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支护计算极限支护压力;
方法2:根据已有的基于Q值、洞室跨度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最终构建支护压力和H值的计算公式;
地下洞室顶拱和边墙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可以只考虑H值,也可以同时考虑H值和洞室跨度。
S5、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如图2和图3所示,:
根据H值、洞室开挖后的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值从宏观上来确定支护设计的一般要求;
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确定地下洞室顶拱以及边墙的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要求的宏观分类。
S6、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表,如图4所示:
支护设计表中,对岩体分为硬脆性块状岩体(连续,脆性特征明显)和高度节理化或破碎岩体(非连续,延性特征明显);
设计表中的横坐标为H值和洞室跨度的比值;
根据不同的岩体开挖响应方式可以制定锚杆、喷层、拱架、混凝土衬砌等常规设计支护参数;
S7、构建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如图5所示:
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了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了9种支护(组合)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本发明还提供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如图5所示,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了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了9种支护(组合)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本发明通过基于影响地下洞室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的6个重要指标构建了综合指标H值,并提出各个指标的定量取值方法,提出基于H值的洞室顶拱和边墙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构建基于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的地下洞室稳定特征和支护压力要求;特别地,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图表,拓展了该方法在工程设计中的适用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地下洞室支护设计综合指标H;
综合指标H的构建基于:基本因素×影响因素,其中,基本因素为三个因素的加和,影响因素为三个因素的乘积;
所述基本因素分别为:岩体质量评分、岩体峰值强度、岩体残余强度;
所述影响因素分别为:地应力、洞型、施工方法;
S2、确定不同指标的取值范围和计算公式;
3个基本因素相加的总分之和最大值为100;
S3、依据Pairwise技术生成工程案例库;
S4、基于H值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
地下洞室顶拱和边墙的设计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可以只考虑H值,也可以同时考虑H值和洞室跨度;
S5、提出地下洞室的一般性支护设计原则和要求;
根据H值、洞室开挖后的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值从宏观上来确定支护设计的一般要求;
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确定地下洞室顶拱以及边墙的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要求的宏观分类;
S6、根据岩体结构和强度特征、H值和洞室开挖跨度构建了地下洞室支护参数设计表;
对岩体分为硬脆性块状岩体和高度节理化或破碎岩体;
设计表中的横坐标为H值和洞室跨度的比值,根据不同的岩体开挖响应方式可以制定锚杆、喷层、拱架、混凝土衬砌等常规设计支护参数;
S7、构建基于综合指标H和地下洞室跨度的地下洞室群支护设计系统;
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9种支护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本因素中,岩体质量评分范围为10-60,岩体峰值强度评分范围为0-25,岩体残余强度评分范围为0-15;
影响因素中,地应力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0;洞室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取值不同,顶拱和边墙的洞型修正因子的取值范围为0.5-1.1;开挖施工方法的修正因子取值范围为0.9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包括:
工程案例构建包含地下洞室开挖响应和支护设计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埋深、岩性、岩块单轴抗压强度UCS、地质强度指标GSI和洞室跨度,洞室断面型式以圆形断面为例;
埋深范围涵盖地下洞室的常规埋深100-400 m;
岩性包含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大岩石类型;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工程中一般常见的强度值范围20-150 MPa;
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取值范围涵盖I-V类五种岩体质量类型为20-80;
圆形洞室直径为常见的地下洞室跨度范围5-30 m;
基于Pairwise方法实现对上述五个因素两两组合的完全覆盖,使得产生的案例集合性价比最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Q系统查表获得支护设计参数,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支护参数计算极限支护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根据已有的基于Q值、洞室跨度和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支护压力计算公式,最终构建支护压力和H值的计算公式。
6.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系统基于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并包括:
设计系统以图表的方式,可以根据H值和地下洞室跨度快速确定设计参数;
设计系统中横坐标为H值,副横坐标包含锚索间距、锚杆间距、喷层厚度参数,主纵坐标为洞室跨度D,副纵坐标包含了锚杆和锚索设计长度参数;
设计系统包含9种支护型式,根据H值和洞室跨度可以获得设计支护类型和支护详细参数。
CN202211538194.1A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7956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194.1A CN115795614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PCT/CN2023/129503 WO2024114292A1 (zh) 2022-12-01 2023-11-03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38194.1A CN115795614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5614A true CN115795614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4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38194.1A Pending CN115795614A (zh) 2022-12-01 2022-12-01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5614A (zh)
WO (1) WO20241142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28044A (zh) * 2023-08-28 2023-11-28 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围岩稳定安全在线预警方法
CN117131568A (zh) * 2023-07-24 2023-11-28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 基于岩体极限应变的地下洞室顶拱变形控制标准建立方法
WO2024114292A1 (zh) * 2022-12-01 2024-06-0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4631B2 (en) * 2008-08-18 2012-07-17 Fci Holdings Delaware, Inc. Stress, geologic, and support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underground openings
CN109241627B (zh) * 2018-09-07 2020-08-18 大连海事大学 概率分级的动态支护方法及自动设计支护方案的装置
CN111506956B (zh) * 2020-05-25 2022-09-30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特大跨洞室支护结构可控性设计方法
CN114297824A (zh) * 2021-12-03 2022-04-08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深部高应力硬岩板裂化岩爆释能支护体系设计方法
CN115795614A (zh) * 2022-12-01 2023-03-14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14292A1 (zh) * 2022-12-01 2024-06-0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7131568A (zh) * 2023-07-24 2023-11-28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 基于岩体极限应变的地下洞室顶拱变形控制标准建立方法
CN117131568B (zh) * 2023-07-24 2024-05-03 重庆蟠龙抽水蓄能电站有限公司 基于岩体极限应变的地下洞室顶拱变形控制标准建立方法
CN117128044A (zh) * 2023-08-28 2023-11-28 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围岩稳定安全在线预警方法
CN117128044B (zh) * 2023-08-28 2024-04-02 浙江华东测绘与工程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洞室施工围岩稳定安全在线预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4292A1 (zh) 2024-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95614A (zh) 一种基于多指标的地下洞室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0889588A (zh) 利用因子判断矩阵进行盾构隧道施工临近建筑物风险等级的评估方法
CN104005777B (zh) 一种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设计方法
Protosenya et al. Geomechanics of low-subsidence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large cities and megalopolises
Wu et al. Unloading deformation during layered excavation for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of Jinping I Hydropower Station, southwest China
CN103291332B (zh) 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
Li et al.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CAP1400 nuclear island structure on soft rock sites
CN113536646B (zh) 一种单层球壳地震失效荷载计算方法
CN109915182B (zh) 深埋大跨度地下洞室群设计参数确定方法
Qiao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specially shap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olumns with multiple cavities
CN113239427A (zh) 既有桩基抵抗侧向变形力学性能增强方法
CN114329680A (zh) 一种矿区地下水库矿柱坝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CN113153348B (zh) 一种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案比选方法
GHODRATI et al. Seismic response of 4-legged self-supporting telecommunication towers
CN105909271B (zh) Tbm隧道轻、重管片衬砌组合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104005776B (zh) 一种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
Yang et al. Study o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Roadway with Large Section and Extra‐Thick Top Coal
De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support model of dentate row piles
Wan et al. Research on cumulativ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chor beam concrete supporting structure by blasting vibration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Dheyaaldın et al. Effect of stiffeners on structural behavior of steel liquids tank
CN106777655B (zh) 架空输电线路煤矿采空区等效采厚比的计算方法及装置
Ren et al. Study on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stability algorithm of soft and hard rock interbedded slope excavation
Wang et al. Research on natural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foundation pit settlement of prefabricated utility tunnel
Dekhn et al.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ree-like steel columns subjected to combined axial and lateral loads
Zhang et al. Dynamic stability discrimination method for concrete dam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