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90974A -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90974A
CN115790974A CN202211347976.7A CN202211347976A CN115790974A CN 115790974 A CN115790974 A CN 115790974A CN 202211347976 A CN202211347976 A CN 202211347976A CN 115790974 A CN115790974 A CN 115790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dle
propeller
included angle
blade
angl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4797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哲
涂舸
景李玥
冯亚楠
马志刚
徐建国
王欣
陈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Marine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4797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90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90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90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支架、一拖辊、一支撑轴、桨毂组件、螺旋桨、二支撑轴;所述支架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的底部连接,支架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的底部连接,一拖辊的顶部与一支撑轴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的右端与桨毂组件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的侧围上套设有螺旋桨,桨毂组件的右侧与二支撑轴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的侧围与二拖辊的顶部连接;所述一拖辊与二拖辊的结构相同;所述螺旋桨的侧围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桨叶。本设计与螺旋桨正常的工作状态相同,使螺旋桨轴线处于水平状态,减小了螺旋桨与试验装置的静摩擦力,使试验数据更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旋桨技术的改进,属于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现代舰船的舒适性,舰船装置对自身噪声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现代舰船大多数还是使用传统螺旋桨进行推进。螺旋桨作为传统推进装置,其振动噪声是舰船的主要噪声来源,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螺旋桨的振动噪声,在螺旋桨的制造过程中,都需对其进行静平衡效验,尽可能减小由螺旋桨制造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带来的振动噪声影响。而根据对螺旋桨的静平衡要求:螺旋桨在做静平衡之前,应先进行随遇平衡检验。
随遇平衡定义:如果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它的平衡状态不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状态叫“随遇平衡”,例如,当一个圆球体停在一个水平平面上的时候,或是一个圆锥体以其母线与平面相接触时,都会出现随遇平衡状态,这些物体如被移置到一个新的位置时,虽然它们不能自动地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但它们在新的位置上,却仍能停住不动,其重心之高度,亦保持不变,一般说来,任何微小之运动,既不能将其重心提高,亦不能使其重心降低之物体,一定处于随遇平衡状态之下,常规的定距螺旋桨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其主要是采用竖直放置,使整个螺旋桨叶面成水平放置,调整螺旋桨轴线处于竖直状态,然后测量螺旋桨在竖直方向产生的弯矩从而测定整个螺旋桨的不平衡力矩,这种方式与螺旋桨实际使用状态不一致,因此测定的数值不精确。
申请号为CN201710395367.1,申请日为2017年5月26日的中国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可调螺距螺旋桨静平衡测量方法,包括:仪器调节准备;桨叶放置与调整;数据记录;仪器整理和归位,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可调螺距螺旋桨静平衡测量装置,对比文件专利依旧采用的是采用竖直放置,使整个螺旋桨叶面成水平放置进行测试,与螺旋桨实际使用状态不一致,测定的数值不精确。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测定的数值不精确的问题,提供了测定的数值精确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支架、一拖辊、一支撑轴、桨毂组件、螺旋桨、二支撑轴;
所述支架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的底部连接,支架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的底部连接,一拖辊的顶部与一支撑轴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的右端与桨毂组件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的侧围上套设有螺旋桨,桨毂组件的右侧与二支撑轴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的侧围与二拖辊的顶部连接;
所述一拖辊与二拖辊的结构相同;
所述螺旋桨的侧围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桨叶。
所述一拖辊包括底座、支撑臂、辊轮,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支撑臂的底部连接,支撑臂的背面与辊轮滑动连接,辊轮与桨毂组件滑动配合。
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支撑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臂设置分别设置于滑槽内壁的两侧,两个辊轮的侧围与桨毂组件的圆轴处滑动配合。
所述桨叶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一桨叶、二桨叶、三桨叶、四桨叶、五桨叶,且一桨叶、二桨叶、三桨叶、四桨叶、五桨叶依次均匀的环绕插接于桨毂组件的侧围上。
所述一支撑轴的长度小于二支撑轴的长度,一支撑轴的直径、二支撑轴的直径相同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螺旋桨套设在桨毂组件的侧围上,桨毂组件的左端与一支撑轴的右端连接,桨毂组件的右端与二支撑轴的左端连接,再将一支撑轴的左端放置于一拖辊上、二支撑轴的右端放置于二拖辊上,此时,螺旋桨轴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与二桨叶;
步骤二:先将一桨叶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向右转,此时,一桨叶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一号夹角数据;
步骤三:先将一桨叶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向右转,此时,一桨叶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二号夹角数据;
步骤四:先将一桨叶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向左转,此时,一桨叶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三号夹角数据;
步骤五:先将一桨叶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向左转,此时,一桨叶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六: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二桨叶进行同样检测,并获得二桨叶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七:对上述获得的所有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进行分析,当所有的夹角数据不大于°时,即判定螺旋桨的随遇平衡检测合格。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二桨叶、三桨叶、四桨叶、五桨叶;
所述步骤六中,还包括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三桨叶、四桨叶、五桨叶进行同样随遇平衡检测,并获得三桨叶、四桨叶、五桨叶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所述步骤七中,当夹角数据存在大于°时,则判定螺旋桨的随遇平衡检测不合格,对不合格的螺旋桨桨叶进行修磨,修磨完成之后,将各个桨叶按上述步骤重新开展随遇平衡,得到最终所检测满足指标要求的数据。
所述修磨的方法具体为:对各个桨叶的吸力面上磨去一些金属,按厚度偏差范围保持叶片表面的平滑性。
所述磨去一些金属后还包括,再次检查各个桨叶的宽度和厚度及表面光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支架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的底部连接,支架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的底部连接,一拖辊的顶部与一支撑轴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的右端与桨毂组件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的侧围上设置有螺旋桨,桨毂组件的右侧与二支撑轴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的侧围与二拖辊的顶部连接,螺旋桨按其实际工作状态采取水平状态进行放置,与螺旋桨正常的工作状态相同,其两端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将螺旋桨撑起,使螺旋桨轴线处于水平状态,并放置在拖滚上,减小了螺旋桨与试验装置的静摩擦力,使试验数据更精准。因此,本设计测量结果更精准,误差较小。
2、本发明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通过开展螺旋桨的随遇平衡,可以检测出每片桨叶对螺旋桨整桨不平衡力矩的影响,并通过随遇平衡过程中,对每片桨叶的修整,使每片桨叶的质量及重心对整桨的偏心力矩影响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样整个螺旋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片桨叶相对其中心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就不会产生偏心力矩,得到更为精确的螺旋桨,从而有效减小了螺旋桨的振动及噪声。因此,本设计减小了螺旋桨的振动及噪声,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拖辊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中螺旋桨右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螺旋桨左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支架1、一拖辊2、底座21、滑槽22、支撑臂23、辊轮24、一支撑轴3、桨毂组件4、螺旋桨5、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二支撑轴6、二拖辊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一拖辊2、一支撑轴3、桨毂组件4、螺旋桨5、二支撑轴6;
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2的底部连接,支架1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7的底部连接,一拖辊2的顶部与一支撑轴3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3的右端与桨毂组件4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套设有螺旋桨5,桨毂组件4的右侧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6的侧围与二拖辊7的顶部连接;
所述一拖辊2与二拖辊7的结构相同;
所述螺旋桨5的侧围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桨叶。
所述一拖辊2包括底座21、支撑臂23、辊轮24,所述底座21的顶部与支撑臂23的底部连接,支撑臂23的背面与辊轮24滑动连接,辊轮24与桨毂组件4滑动配合。
所述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2,支撑臂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臂23设置分别设置于滑槽22内壁的两侧,两个辊轮24的侧围与桨毂组件4的圆轴处滑动配合。
所述桨叶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且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依次均匀的环绕插接于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
所述一支撑轴3的长度小于二支撑轴6的长度,一支撑轴3的直径、二支撑轴6的直径相同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螺旋桨5套设在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桨毂组件4的左端与一支撑轴3的右端连接,桨毂组件4的右端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再将一支撑轴3的左端放置于一拖辊2上、二支撑轴6的右端放置于二拖辊7上,此时,螺旋桨5轴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与二桨叶52;
步骤二: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一号夹角数据;
步骤三: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二号夹角数据;
步骤四: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三号夹角数据;
步骤五: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六: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二桨叶52进行同样检测,并获得二桨叶52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七:对上述获得的所有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进行分析,当所有的夹角数据不大于5°时,即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合格。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
所述步骤六中,还包括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进行同样随遇平衡检测,并获得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所述步骤七中,当夹角数据存在大于5°时,则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不合格,对不合格的螺旋桨5桨叶进行修磨,修磨完成之后,将各个桨叶按上述步骤重新开展随遇平衡,得到最终所检测满足指标要求的数据。
所述修磨的方法具体为:对各个桨叶的吸力面上磨去一些金属,按厚度偏差范围保持叶片表面的平滑性。
所述磨去一些金属后还包括,再次检查各个桨叶的宽度和厚度及表面光顺性。
实施例1: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所述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一拖辊2、一支撑轴3、桨毂组件4、螺旋桨5、二支撑轴6;
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2的底部连接,支架1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7的底部连接,一拖辊2的顶部与一支撑轴3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3的右端与桨毂组件4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套设有螺旋桨5,桨毂组件4的右侧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6的侧围与二拖辊7的顶部连接;
所述一拖辊2与二拖辊7的结构相同;
所述螺旋桨5的侧围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桨叶。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螺旋桨5套设在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桨毂组件4的左端与一支撑轴3的右端连接,桨毂组件4的右端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再将一支撑轴3的左端放置于一拖辊2上、二支撑轴6的右端放置于二拖辊7上,此时,螺旋桨5轴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与二桨叶52;
步骤二: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一号夹角数据;
步骤三: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二号夹角数据;
步骤四: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三号夹角数据;
步骤五: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六: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二桨叶52进行同样检测,并获得二桨叶52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七:对上述获得的所有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进行分析,当所有的夹角数据不大于5°时,即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合格。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所述一拖辊2包括底座21、支撑臂23、辊轮24,所述底座21的顶部与支撑臂23的底部连接,支撑臂23的背面与辊轮24滑动连接,辊轮24与桨毂组件4滑动配合,使用一拖辊2、二拖辊7是为了减小螺旋桨5与试验装置的静摩擦力,使试验数据更精准;所述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2,支撑臂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臂23设置分别设置于滑槽22内壁的两侧,两个辊轮24的侧围与桨毂组件4的圆轴处滑动配合;所述桨叶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且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依次均匀的环绕插接于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所述一支撑轴3的长度小于二支撑轴6的长度,一支撑轴3的直径、二支撑轴6的直径相同。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所述步骤六中,还包括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进行同样随遇平衡检测,并获得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所述步骤七中,当夹角数据存在大于5°时,则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不合格,对不合格的螺旋桨5桨叶进行修磨,修磨完成之后,将各个桨叶按上述步骤重新开展随遇平衡,得到最终所检测满足指标要求的数据;所述修磨的方法具体为:对各个桨叶的吸力面上磨去一些金属,按厚度偏差范围保持叶片表面的平滑性;所述磨去一些金属后还包括,再次检查各个桨叶的宽度和厚度及表面光顺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一拖辊(2)、一支撑轴(3)、桨毂组件(4)、螺旋桨(5)、二支撑轴(6);
所述支架(1)的顶部左端与一拖辊(2)的底部连接,支架(1)的顶部右端与二拖辊(7)的底部连接,一拖辊(2)的顶部与一支撑轴(3)的侧围连接,一支撑轴(3)的右端与桨毂组件(4)的左侧连接,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套设有螺旋桨(5),桨毂组件(4)的右侧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二支撑轴(6)的侧围与二拖辊(7)的顶部连接;
所述一拖辊(2)与二拖辊(7)的结构相同;
所述螺旋桨(5)的侧围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桨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拖辊(2)包括底座(21)、支撑臂(23)、辊轮(24),所述底座(21)的顶部与支撑臂(23)的底部连接,支撑臂(23)的背面与辊轮(24)滑动连接,辊轮(24)与桨毂组件(4)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22),支撑臂(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臂(23)设置分别设置于滑槽(22)内壁的两侧,两个辊轮(24)的侧围与桨毂组件(4)的圆轴处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且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依次均匀的环绕插接于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支撑轴(3)的长度小于二支撑轴(6)的长度,一支撑轴(3)的直径、二支撑轴(6)的直径相同。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螺旋桨(5)套设在桨毂组件(4)的侧围上,桨毂组件(4)的左端与一支撑轴(3)的右端连接,桨毂组件(4)的右端与二支撑轴(6)的左端连接,再将一支撑轴(3)的左端放置于一拖辊(2)上、二支撑轴(6)的右端放置于二拖辊(7)上,此时,螺旋桨(5)轴线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与二桨叶(52);
步骤二: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一号夹角数据;
步骤三: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右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二号夹角数据;
步骤四: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上,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三号夹角数据;
步骤五:先将一桨叶(51)转动至竖直向下,再将一桨叶(51)向左转,此时,一桨叶(51)的法兰中心线处于水平,然后保持一桨叶(51)的静止状态,待保持到预设时间之后,再撤掉保持力,以使一桨叶(51)恢复自由状态,当一桨叶(51)再次处于静平衡状态时,记录一桨叶(51)法兰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获得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六: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二桨叶(52)进行同样检测,并获得二桨叶(52)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步骤七:对上述获得的所有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进行分析,当所有的夹角数据不大于5°时,即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桨叶包括一桨叶(51)、二桨叶(52)、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
所述步骤六中,还包括按上述随遇平衡操作方法对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进行同样随遇平衡检测,并获得三桨叶(53)、四桨叶(54)、五桨叶(55)所对应的一号夹角数据、二号夹角数据、三号夹角数据、四号夹角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当夹角数据存在大于5°时,则判定螺旋桨(5)的随遇平衡检测不合格,对不合格的螺旋桨(5)桨叶进行修磨,修磨完成之后,将各个桨叶按上述步骤重新开展随遇平衡,得到最终所检测满足指标要求的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磨的方法具体为:对各个桨叶的吸力面上磨去一些金属,按厚度偏差范围保持叶片表面的平滑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去一些金属后还包括,再次检查各个桨叶的宽度和厚度及表面光顺性。
CN202211347976.7A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5790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7976.7A CN11579097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47976.7A CN11579097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90974A true CN115790974A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3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47976.7A Pending CN115790974A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909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7020A (zh) * 2023-07-13 2023-08-11 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螺旋桨静平衡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7020A (zh) * 2023-07-13 2023-08-11 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螺旋桨静平衡检测设备
CN116577020B (zh) * 2023-07-13 2023-10-20 常州市中海船舶螺旋桨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螺旋桨静平衡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2641B (zh) 船模重量、重心及转动惯量测量与调节装置
CN115790974A (zh) 一种螺旋桨随遇平衡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23568B (zh) 一种飞机桨叶力矩自动测量系统
CN202008344U (zh) 一种轴承内圈径向跳动检测仪
JP3589672B2 (ja) ヘリコプターの回転翼の釣り合わせ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6891656U (zh) 可调螺距螺旋桨静平衡测量装置
CN109387177B (zh) 一种非标角接触球轴承的接触角测量方法
CN110530259A (zh) 一种调距螺旋桨螺距测量方法
CN106768632A (zh) 高精度头盔质量特性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CN106813833A (zh) 一种调距桨桨叶重心测量方法
CN105865374A (zh) 一种圆柱形滚子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
CN209623692U (zh) 一种高调节精度的坡度仪
CN217637153U (zh) 直升机主减速器下机闸壳体平行度和同轴度的检测装置
US4107983A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tension of saw blades
CN202225073U (zh) 一种在线检测光学仪器
CN113567017A (zh) 一种用于测量物体静力矩的测量机构
CN208872220U (zh) 一种汽车用锻造零件外径真圆度检查量具
CN209421905U (zh) 一种视力检测用视力表
CN114393560A (zh) 一种基于气浮转台的全自动调心调平装置及其调姿方法
CN111006864B (zh) 花键轴灵活性检测方法及检测工具
CN112161744B (zh) 旋转式高精度力矩秤
CN220039722U (zh) 一种动平衡机调节工装
CN204719002U (zh) 声散射系数测试用转台
CN220207395U (zh) 一种可倾斜调节的片剂脆碎度检测仪
CN210374967U (zh) 一种工件变形量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