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83248B -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83248B
CN115783248B CN202211529175.2A CN202211529175A CN115783248B CN 115783248 B CN115783248 B CN 115783248B CN 202211529175 A CN202211529175 A CN 202211529175A CN 115783248 B CN115783248 B CN 1157832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rc
pull rod
pilo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29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83248A (zh
Inventor
纪雷
朱轮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along Aviat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along Aviat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along Aviat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along Aviatio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2917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83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83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83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83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Toy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飞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顶端设有握把主体和握把侧板,所述握把主体和所述握把侧板的顶端设有拉杆端部上壳和拉杆端部下壳;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托板;所述握把主体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中部环绕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三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握把侧板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板;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同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力学,保证飞行员在对飞机进行拉升时飞行员对握把主体的握持力和握持舒适度,进而提高飞行员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飞机在传统上配备有用于飞行员操作副翼和升降舵从而在俯仰轴和横滚子上控制飞机的姿态的转向控制杆,转向手柄位于飞行员的双腿之间,飞行员使用其手臂的力量来致动手柄,在一些配备有电子飞行控制装置的飞机中,控制杆被称为“操纵杆”的控制装置所代替,操作杆比传统的控制杆更紧凑,一般将其集成到飞行员的座椅扶手中,并且操纵杆包括由飞行员仅以手腕的运动来操作的控制杆。
由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飞行员进行大量的控制,而飞行员对飞机姿态的控制主要通过操纵拉杆来实现,因此如何提高飞行员对飞机操作拉杆的握持舒适度尤为重要,而且,飞机操作拉杆上还需要集成大量的飞机电子仪器的控制按钮,如何避免飞行员误触按钮对飞机的正常飞行十分重要。
同时,当飞行员需要对飞机进行拉升时需要使用另一只手紧握拉杆端部进行操作,而当飞行员的另一只手与拉杆端部握持时容易误压到按钮预留槽内的按钮,从而出现误操作现象。
而当飞行员另一只手与拉杆端部长时间握持拉升时,飞行员的另一只手由于长时间处于握持状态,从而容易发生手掌酸痛肿胀,不仅会降低飞行员手部对拉杆端部的握持力,同时长时间使用时还会造成飞机失控并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发明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顶端设有握把主体和握把侧板,所述握把主体和所述握把侧板的顶端设有拉杆端部上壳和拉杆端部下壳;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托板;
所述握把主体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中部环绕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三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握把侧板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板;
所述拉杆端部上壳包括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按钮安装槽,所述按钮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按钮安装座,所述按钮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有半齿轮,两组所述半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半齿轮的顶部设有挡板;
所述拉杆端部下壳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延伸槽,所述延伸槽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支撑壳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某一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挡板相背对的端面与所述支撑壳的两侧端面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托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定位环,所述托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开设有螺母预留槽,所述连接座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进线槽,所述进线槽设置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弧形槽的另一侧内壁开设有三个球形槽,三个所述球形槽与三个所述定位槽相匹配,所述凸起的外侧壁顶端固定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侧面设置为半椭圆形结构,所述挡块远离所述拉杆端部上壳的一侧设有电控伸缩杆,所述电控伸缩杆的输出端设有弧形块,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壁中部开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两端均设有理线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凸起相对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凸块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汗槽,所述排汗槽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压线槽。
优选的,所述握持块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弧形凹槽,三个所述延伸槽与三个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握持块位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板的顶端;所述按钮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三个与所述支撑壳错位分布的按钮预留槽,所述握持块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一侧内壁设有进线孔。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结构的连接板,所述握持块和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弧形结构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和定位环均与所述连接板相适配,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握持块的外侧面底端。
优选的,所述凸起和所述凸块的两端均设有圆角,所述弧形槽、定位槽、球形槽、弧形凹槽和延伸槽的槽口处均设有圆角。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利用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体的上表面均设有五个模腔,五个所述模腔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握把主体、所述握把侧板、所述拉杆端部上壳和所述拉杆端部下壳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上模体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灌注口,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下模体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插槽。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接组件等部件的相互配合,飞行员可以从侧面抓握侧板来实现对拉杆的精确操控,飞行员可以通过握住端部结构来实现拉杆的大幅度拉动,以上各组件配合,使得飞行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选择握持姿势,从而可以提升飞行员对飞机拉杆的握持舒适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拉杆端部上壳等部件的相互配合,支撑壳可以对按钮预留槽上方的空间进行支撑,从而可以避免飞行员误触控制按钮,弧形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飞行员握持拉杆端部上壳时产生不适,从而保证了飞行员握持的舒适度,通过在握把主体的外侧设置挡块,挡块可以对飞行员的大拇指外侧起到支撑定位,从而方便了飞行员使用大拇指按压控制按钮。
3、本发明通过设置进线槽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控制按钮线路的铺设连接,通过在走线槽的两端设置理线槽,理线槽可以对多余的导线进行收纳,从而方便了检修导线的预留,进而方便了装置的检修维护。
4、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弧形板和定位槽等部件的相互配合,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同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力学,保证飞行员在对飞机进行拉升时飞行员对握把主体的握持力和握持舒适度,进而提高飞行员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
5、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和挡板等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按钮预留槽内部的按钮进行适应性的封盖和保护,安全性更高,适应性更强,尤其的当飞行员的手掌由于长时间处于紧握状态发生酸痛肿胀等问题时,装置能够自适应的对飞行员的手掌进行拍打按摩,从而提高飞行员的舒适性和操作耐久性,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员对飞机的操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握把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握把主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握把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握把侧板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握把侧板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拉杆端部上壳和拉杆端部下壳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拉杆端部上壳和拉杆端部下壳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拉杆端部上壳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拉杆端部下壳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支撑壳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上模座与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组件;2、握把主体;3、握把侧板;4、拉杆端部上壳;5、拉杆端部下壳;101、托板;103、进线槽;104、连接座;105、螺母预留槽;106、加强筋;201、固定杆;202、凸起;203、弧形槽;204、定位槽;205、球形槽;206、挡块;207、电控伸缩杆;208、弧形块;209、走线槽;210、理线槽;211、连接板;301、固定板;302、凸块;303、排汗槽;304、压线槽;401、握持块;402、弧形凹槽;403、按钮安装槽;404、按钮安装座;405、支撑壳;406、按钮预留槽;407、接线槽;408、进线孔;409、定位板;4010、通孔;4011、转轴;4012、半齿轮;4013、挡板;501、下壳体;502、延伸槽;601、上模体;602、下模体;603、模腔;604、灌注口;605、定位柱;606、定位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至图12所示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包括连接组件1、握把主体2、握把侧板3、拉杆端部上壳4和拉杆端部下壳5,连接组件1的顶端设有握把主体2和握把侧板3,握把主体2和握把侧板3的顶端设有拉杆端部上壳4和拉杆端部下壳5,连接组件1对装置进行支撑连接,而握把主体2和握把侧板3作为主要的握把组件,便于飞行员使用时对装置进行握持,拉杆端部上壳4和拉杆端部下壳5作为主要的拉杆端部结构,当需要紧急拉升飞机时,飞行员的另一只手与拉杆端部上壳4和拉杆端部下壳5握持并向上拉升飞机。
连接组件1包括托板101,托板101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控制器电性控制各电气元件,托板101上表面中部设有定位环,飞行员在握持拉杆时,托板101可以对飞行员的手起到支撑效果,同时,托板101还可以对拉杆下方的机械结构起到遮挡防护效果。
托板101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进线槽103,进线槽103设置为圆形结构,飞机上电子仪器的连接导线可以通过进线槽103进入拉杆内部,从而可以实现拉杆对飞机电子仪器的控制,托板101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连接座104,连接座104的下表面开设有螺母预留槽105,螺母预留槽105内可以加装连接螺母,以便拉杆结构安装在飞机上,连接座104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加强筋106,加强筋106的一端与托板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加强筋106的设置可以提升连接座104与托板10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拉杆的安装稳定性。
握把主体2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杆201,固定杆201位于托板101的上方,固定杆201的外侧壁中部环绕设有凸起202,凸起202的设置可以提升飞行员对固定杆201的握持舒适度,凸起202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弧形槽203,弧形槽203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三个定位槽204,定位槽204的底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借助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飞行员握持握把主体2时对定位槽204施加的压力值。
弧形槽203的另一侧内壁开设有三个球形槽205,三个球形槽205与三个定位槽204相匹配,飞行员在握持拉杆时,飞行员的手掌与凸起202的外侧壁贴合,而飞行员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可以分别放入定位槽204内,从而可以提升飞行员对拉杆的握持舒适度和稳定性,且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同时,飞行员的指头可以放入球形槽205内,可以进一步提升飞行员对拉杆的握持舒适度;凸起202的外侧壁顶端固定设有挡块206,挡块206的侧面设置为半椭圆形结构,挡块206远离拉杆端部上壳4的一侧设有电控伸缩杆207,挡块206远离固定板301的一侧底端设有弧形块208,飞行员在握持拉杆时,飞行员的大拇指与弧形块208贴合,此时挡块206可以对飞行员的大拇指起到定位作用,而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所设的压力预设值时,说明此时飞行员手握握把主体2的力度已经变大,则需要整个手包握住握把主体2,这样才能提高手掌对握把主体2的握持力和操作性,因此控制器控制电控伸缩杆207启动并带动弧形块208移动,则弧形块208推动飞行员的大拇指使其与弧形块208脱离并握持握把主体2。
飞行员在使用控制按钮时,飞行员的大拇指可以与挡块206的内侧面贴合,挡块206可以对飞行员的大拇指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飞行员大拇指悬空按压控制按钮而产生劳累不适,同时,挡块206还可以起到对飞行员大拇指的定位作用,以便飞行员快速将大拇指移动至控制按钮上方。
而且,固定杆201的内侧壁中部开设有走线槽209,走线槽209的两端均设有理线槽210,走线槽209可以用于连接导线的走线,理线槽210可以将连接导线的连接处和多余的导线进行收纳,从而方便连接导线的铺设和检修。
握把侧板3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板301,固定板301位于固定杆201的一侧,且固定板301位于托板101的上方,固定板301与固定杆201可以组成握把结构,飞行员可以通过握持握把来实现对拉杆的精确操控,固定板301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凸块302,凸块302与凸起202相对应,凸块302与凸起202配合,使得握把结构的中部凸出,从而方便了飞行员快速抓取握把中部,凸块302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汗槽303,排汗槽303设置为弧形结构,排汗槽303的设置可以避免飞行员握持握把时手心位置产生的汗液粘附在握把表面,影响飞行员的握持,固定板301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压线槽304,压线槽304的设置可以将连接导线限位在走线槽209内。
拉杆端部上壳4包括握持块401,握持块401位于固定杆201和固定板301的顶端,握持块401的外侧壁设置为光滑的弧面,飞行员可以通过抓握握持块401来实现对拉杆的大幅度操控,由于握持块401位于拉杆结构的顶端,因此飞行员抓握握持块401时更容易拉动拉杆,握持块401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弧形凹槽402,飞行员的另一只手需要对握持块401进行握紧时,飞行员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可以分别放置在三个弧形凹槽402中,此时可以保证飞行员对握持块401的握持稳定性。
并且,握持块401的上表面靠近固定杆201的一端开设有按钮安装槽403,按钮安装槽403的槽底设有按钮安装座404,按钮安装座404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壳405,且支撑壳405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按钮安装座404的上表面设有三个与支撑壳405错位分布的按钮预留槽406,按钮预留槽406用来安装飞机电子设备的控制按钮,握持块401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接线槽407,接线槽407的一侧内壁设有进线孔408。
支撑壳405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010,通孔401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4011,转轴4011的外表面设有半齿轮4012,两组半齿轮4012相互啮合,半齿轮4012的顶部设有挡板4013,某一转轴4011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一侧与通孔4010的内壁固定连接,则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某一个转轴4011固定连接,两组挡板4013相背对的端面与支撑壳405的外端面相匹配,因此当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并通过转轴4011带动半齿轮4012转动时,半齿轮4012与另一个半齿轮4012相互啮合转动,则半齿轮4012反向转动并带动挡板4013向两侧张开,借助挡板4013对按钮预留槽406顶部进行阻挡,避免在飞行员手的另一只手握住拉杆端部时手掌碰到按钮预留槽406内部的控制按钮出现误操作,进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同时当飞行员长时间手握拉杆端部对飞机进行向上拉升时,飞行员的手部由于长时间紧握拉杆端部,则容易出现手部血液循环差,手指或者手掌肿胀等问题,则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不断正反转,驱动电机通过转轴4011带动两组半齿轮4012不断正反转,则半齿轮4012带动挡板4013不断转动并对飞行员的手掌底部进行拍打按摩,进而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员在长时间手握拉杆端部时的舒适性,避免飞行员在驾驶时出现的手掌酸痛而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拉杆端部下壳5包括下壳体501,下壳体501位于握持块401的外侧面底端,下壳体501与握持块401可以组成拉杆结构的端部,从而方便飞行员大幅度操作拉杆;下壳体501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延伸槽502,三个延伸槽502与三个弧形凹槽402相匹配,延伸槽502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飞行员的另一只手与延伸槽502的握持力大小,飞行员的另一只手在握持拉杆端部时,飞行员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头可以分别放置在三个延伸槽502中,此时可以保证飞行员对拉杆端部的握持稳定性,且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
凸起202和凸块302的两端均设有圆角,弧形槽203、定位槽204、球形槽205、弧形凹槽402和延伸槽502的槽口处均设有圆角,圆角的设置可以提升飞行员对拉杆的握持舒适度。
而且,固定杆201和固定板301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结构的连接板211,握持块401和下壳体501的下表面均设有弧形结构的定位板409,定位板409和定位环均与连接板211相适配,定位环、定位板409可以分别与两组连接板211连接,并通过胶水、自攻螺丝等方式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对拉杆的组装。
使用时,正常情况下飞行员一只手紧握握把主体2,尤其的,飞行员的大拇指与弧形块208相抵触,且飞行员的其余手指与定位槽204相匹配,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所设的压力预设值,且挡板4013位于通孔4010内,进而方便飞行员的大拇指按压按钮预留槽406内的按钮,整个飞机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当飞机需要紧急向上拉升时,飞行员对握把主体2施加的握持力不断增大,尤其的,飞行员在定位槽204内手指施加的作用力不断增大,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不断增大,当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大于所设的压力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控伸缩杆207启动并带动输出端的弧形块208向远离拉杆端部上壳4端移动,则此时飞行员的大拇指与弧形块208脱离,这样方便飞行员的整个手握持握把主体2,从而避免大拇指与弧形块208相抵触时降低对握把主体2施加的握持力。
同时,当飞行员的大拇指与弧形块208脱离时,说明此时需要加大对握把主体2的拉力,则飞行员的另一只手紧握拉杆端部上壳4和拉杆端部下壳5,此时由于飞行员的另一只手紧握拉杆端部上壳4,则飞行员的手掌容易按压到按钮预留槽406内部的按钮并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则飞行员另一只手的手指与延伸槽502相匹配并不断施加压力,延伸槽502内部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不断增大并大于所设的压力预设值,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并通过转轴4011带动半齿轮4012转动,半齿轮4012转动时借助与另一个半齿轮4012相互啮合并带动顶部的挡板4013向两端外侧发生转动,挡板4013向外侧发生转动并转出通孔4010,此时借助挡板4013对按钮预留槽406内的按钮的阻挡作用,有效的避免了飞行员的另一只手对握把主体2进行拉升时发生误操作进而按压到按钮,并最终发生不必要的飞机安全事故。
而当飞行员另一只手长时间紧握拉杆端部且处于用力状态,则另一只手极易因缺血僵直等造成酸痛或者肿胀,不仅会降低飞行员对拉杆端部的握持力和握持程度,同时还会对飞机驾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值减小时,说明此时飞行员的另一只手对拉杆端部的拉升力逐渐减小,进而为了保证飞行员仍能对拉杆端部施加稳定和拉升力,则需要对飞行员的手掌进行活血按摩,此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不断正反转动,驱动电机通过转轴4011带动半齿轮4012不断正反转动,半齿轮4012正反转动时带动挡板4013不断沿着转轴4011发生正反向转动,进而挡板4013不断对手掌底部进行拍打按摩,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员的另一只手握持拉杆端部对飞机进行拉升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有效的提高飞行员对飞机的操纵性和拉升持续性。
而当飞行员对飞机拉升完成后,飞行员的另一只手脱离拉杆端部上壳4,则飞行员另一只手的手指脱离延伸槽502,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所设压力预设值,则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反转并通过半齿轮4012带动挡板4013反转至通孔4010内,按钮预留槽406内的按钮被重新释放,且此时飞行员紧握握把主体2的手指对定位槽204施加的握持力减小,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小于所设的压力预设值,控制器控制电控伸缩杆207反向启动并带动输出端部的弧形块208反向移动至初始位置,各部件重新恢复原状态并进行后续的正常工作。
该装置结构稳定,操作简单,同时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力学,保证飞行员在对飞机进行拉升时飞行员对握把主体2的握持力和握持舒适度,进而提高飞行员的操作稳定性和操作便捷性,尤其的还能对按钮预留槽406内部的按钮进行适应性的封盖和保护,安全性更高,适应性更强,尤其的当飞行员的手掌由于长时间处于紧握状态发生酸痛肿胀等问题时,装置能够自适应的对飞行员的手掌进行拍打按摩,从而提高飞行员的舒适性和操作耐久性,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员对飞机的操作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利用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包括上模体601和下模体602,上模体601的下表面和下模体602的上表面均设有五个模腔603,五个模腔603分别与连接组件1、握把主体2、握把侧板3、拉杆端部上壳4、拉杆端部下壳5相适配,通过模腔603可以实现对拉杆结构多个组件的分开注塑,通过将注塑完成的多个组件进行拼接,可以实现拉杆结构的生产,同时,在拼接过程中可以将控制按钮安装并完成连接导线的走线,从而方便了拉杆结构后期安装在飞机上;
上模体601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灌注口604,上模体601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柱605,下模体602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插槽606,定位柱605和定位插槽606配合,可以保证上模体601与下模体602合并的精确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顶端设有握把主体和握把侧板,所述握把主体和所述握把侧板的顶端设有拉杆端部上壳和拉杆端部下壳;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一侧设有控制器;
所述握把主体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壁中部环绕设有凸起,所述凸起的外侧面中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一侧内壁贯穿开设有三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
所述握把侧板包括弧形结构的固定板;
所述拉杆端部上壳包括握持块,所述握持块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按钮安装槽,所述按钮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按钮安装座,所述按钮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壳,所述按钮安装座的上表面设有三个与所述支撑壳错位分布的按钮预留槽,所述支撑壳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有半齿轮,两组所述半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半齿轮的顶部设有挡板;
所述拉杆端部下壳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延伸槽,所述延伸槽底部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支撑壳的顶端设置为弧形结构,某一所述转轴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挡板相背对的端面与所述支撑壳的两侧端面相匹配;
当所述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启动并通过转轴带动半齿轮转动时,所述半齿轮与另一个半齿轮相互啮合转动,则所述半齿轮反向转动并带动挡板向两侧张开,借助所述挡板对所述按钮预留槽顶部进行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上表面中部设有定位环,所述托板的下表面中部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开设有螺母预留槽,所述连接座的外侧壁环绕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进线槽,所述进线槽设置为圆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弧形槽的另一侧内壁开设有三个球形槽,三个所述球形槽与三个所述定位槽相匹配,所述凸起的外侧壁顶端固定设有挡块,所述挡块的侧面设置为半椭圆形结构,所述挡块远离所述拉杆端部上壳的一侧设有电控伸缩杆,所述电控伸缩杆的输出端设有弧形块,所述固定杆的内侧壁中部开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两端均设有理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凸起相对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凸块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排汗槽,所述排汗槽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内侧面中部设有压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块的外侧面底端开设有三个弧形凹槽,三个所述延伸槽与三个所述弧形凹槽相匹配,所述握持块位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板的顶端;所述握持块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一侧内壁设有进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设有弧形结构的连接板,所述握持块和所述下壳体的下表面均设有弧形结构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和定位环均与所述连接板相适配,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握持块的外侧面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凸块的两端均设有圆角,所述弧形槽、定位槽、球形槽、弧形凹槽和延伸槽的槽口处均设有圆角。
8.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利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进行加工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体和下模体,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模体的上表面均设有五个模腔,五个所述模腔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所述握把主体、所述握把侧板、所述拉杆端部上壳和所述拉杆端部下壳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飞机操纵拉杆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的上表面中部贯穿开设有灌注口,所述上模体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下模体的上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设有定位插槽。
CN202211529175.2A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Active CN115783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175.2A CN115783248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29175.2A CN115783248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248A CN115783248A (zh) 2023-03-14
CN115783248B true CN115783248B (zh) 2023-06-06

Family

ID=85444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29175.2A Active CN115783248B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8324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0898A (ja) * 1997-02-20 1998-09-02 Teijin Seiki Co Ltd 舵面制御装置
CN207541804U (zh) * 2017-09-28 2018-06-26 四川偌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模拟器双操纵中央杆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0352B1 (en) * 1995-01-18 2002-06-04 Immersion Corporation Mechanical and force transmission for force feedback devices
EP2129577B1 (en) * 2007-02-20 2015-10-14 Raytheon Company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a HOTAS interface
US8386093B2 (en) * 2007-04-05 2013-02-26 Bombardier Inc. Multi-axis serially redundant, single channel, multi-path fly-by-wire flight control system
ES2559386T3 (es) * 2009-10-06 2016-02-11 Bae Systems Plc Empuñadura y reposabrazos de cabina de vuelo
US9004411B2 (en) * 2010-11-15 2015-04-14 Michael Lam Mechanical control mixer and method therefor
WO2012154188A1 (en) * 2011-05-12 2012-11-15 Bombardier Inc. Controller
US20130133469A1 (en) * 2011-11-28 2013-05-30 Embraer S.A. Sidestick controller grip
US8812177B2 (en) * 2012-02-10 2014-08-19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Integrated aircraft flight control units
CN104477378B (zh) * 2014-11-19 2018-04-1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飞机纵向操纵极限限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92500A (zh) * 2015-11-17 2016-02-03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人机工效的紧凑型侧杆操纵装置
CN206208514U (zh) * 2016-12-02 2017-05-31 北京安达维尔机械维修技术有限公司 计量活门组件测试装置
CN207541805U (zh) * 2017-09-28 2018-06-26 四川偌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模拟器单操纵中央杆机构
CN109515695B (zh) * 2018-12-07 2021-10-22 贵州华阳电工有限公司 提拉旋转触发开关的手柄机构
WO2020136357A1 (fr) * 2018-12-28 2020-07-02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Dispositif d'application d'effort pour un manche de pilotage d'un aéronef
CN211107958U (zh) * 2019-09-03 2020-07-28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自由度飞行员操纵装置
US11518497B2 (en) * 2020-07-15 2022-12-06 Beta Air, Llc Hover and thrust control assembly for dual-mode aircraft
CN213083528U (zh) * 2020-09-25 2021-04-30 西安亚龙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短舱及主起落架静强度试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30898A (ja) * 1997-02-20 1998-09-02 Teijin Seiki Co Ltd 舵面制御装置
CN207541804U (zh) * 2017-09-28 2018-06-26 四川偌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模拟器双操纵中央杆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83248A (zh)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2236B (zh) 具有手指位置同步测量和指尖力反馈功能的外骨骼手套
US8905845B2 (en) Gaming controller system
CN201182660Y (zh) 多关节伺服控制的康复、助残仿生手
CN1706530A (zh) 凝胶握柄控制器
CN115783248B (zh) 一种飞机操纵拉杆及其成型模具
CN111643161A (zh) 野战安全型烧伤用取皮刀
CN113261727B (zh) 一种具有高精度力反馈的可穿戴柔性xr体感手套
CN205976806U (zh) 车门的开启机构、车门以及车辆
CN106264806B (zh) 一种仿真机械手和控制方法
CN107753164B (zh) 一种便携式手部抓握辅助器
EP1003992A1 (en) Two hand control of working apparatuses
WO2022233043A1 (zh) 康复辅助手套
CN218075213U (zh) 手术机器人多功能控制装置
CN214633784U (zh) 一种多功能手功能训练器材
CN215279079U (zh) 一种控制面板和清洁机
CN219149204U (zh) 一种可以调节高度的操纵杆
CN220256743U (zh) 一种便捷式四头按摩器
CN215402419U (zh) 一种升降机运动机构
CN220682682U (zh) 一种无人机电池的防脱结构
CN113397906B (zh) 康复辅助手套
CN213722999U (zh) 一种电动轮椅的手动控制器
CN218391132U (zh) 一种x线拍摄用固定装置
CN217472358U (zh) 一种推拿按摩装置
CN220293804U (zh) 一种手部运动辅助装置
CN220047060U (zh) 一种新型游戏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