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8629A -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8629A
CN115778629A CN202310071981.8A CN202310071981A CN115778629A CN 115778629 A CN115778629 A CN 115778629A CN 202310071981 A CN202310071981 A CN 202310071981A CN 115778629 A CN115778629 A CN 115778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ament
anchoring part
module
telescopic
bayo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719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78629B (zh
Inventor
黄诚一
王贝宇
王型金
杜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719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78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78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8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包括多个韧带本体;韧带本体包括上锚定部、下锚定部和伸缩韧带,伸缩韧带的两端分别与上锚定部和下锚定部连接;上锚定部上设置有卡口A,下锚定部上设置有卡口B;多个韧带本体依次沿韧带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两个韧带本体连接。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通过多个韧带本体中的上锚定部与下锚定部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棘突上,利用伸缩韧带模拟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功能,以完成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重建;在手术过程中,无需在棘突上进行钻孔的手术操作,在保留棘突骨性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完成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修复,从而有效的降低颈椎韧带重建的手术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背景技术
后方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亦称后方张力带(posterior tension band),其由棘上韧带(supraspinous ligament , SSL)、棘间韧带(interspinous ligament , ISL)、黄韧带(ligamentum flavum , LF)及关节囊韧带(facetjoint capsules , FJC)组成。
完整的PLC结构可防止脊柱过度屈曲、牵张、旋转和平移,其在维持颈椎正常强度和刚度、对抗颈椎后方牵张应力以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PLC被破坏时,下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到很大的影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椎不稳定和过度屈曲,甚至会出现,颈椎骨折或脱位。
这种类型的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可分为保守或手术治疗,以防止进行性畸形和由于后方韧带张力丧失而导致的脊髓受压。自1910年以来,融合手术一直被认为是处理PLC损伤最可靠的方法。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由于在重建后张力带和恢复正常矢状面轮廓方面的显著效果,一直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段屈曲-牵张损伤;
然而,脊柱融合并不适合治疗不合并骨折的PLC损伤患者,尤其对于颈椎而言,颈椎融合手术会导致相应节段的活动度丧失,从而代偿性地增加了相邻节段的ROM;以往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颈椎融合改变了相邻节段的运动模式,从而增加了固定刚度和相邻节段的位移,在长期随访中,患者会出现无法避免的相邻节段退变等并发症。
目前,颈椎后路人工韧带修复重建手术中棘上、棘间韧带的修复重建主要是通过棘突间人工韧带重建技术来完成;
其手术原理是:在棘突基底部钻孔做骨通道,使用人工韧带在棘突之间以“8”字模式穿行,两端交叉紧密缝合固定。
以C4-6棘上、棘间韧带损伤为例:分别于损伤节段颈椎棘突基底部两侧做一约4mm直径的皮质骨槽,在点式复位钳的辅助下经骨槽穿通形成约4mm直径骨通道;
取LARS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将引导线带肌腱头端依次穿过各棘突形成“8”字固定。以该患者为例,将引导线带肌腱头端穿过C4椎棘突通道,向下再于同侧穿过C5椎棘突通道至对侧,再向下至C6椎棘突通道由对侧穿过回到同侧。充分牵拉肌腱头端与尾端,恢复棘突间足够张力并维持,将肌腱头端与尾端交叉且紧密缝合固定。
但是,该人工韧带锚定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棘突间人工韧带重建技术中钻孔器械(点式复位钳、磨钻等)以及人工韧带穿行过程需要操作空间,显露范围须至双侧关节突,使得患者术中的创伤增加;且人工韧带穿过骨通道的过程操作精细且十分困难,需要术者对颈后方解剖熟练掌握,对于术者显露及外科手术技术的要求较高;
2、术者在重建韧带的结构时,需在棘突上进行钻孔操作,该方式会破坏棘突的骨性结构,在术后存在棘突骨折、韧带失效的风险;
3、棘突间人工韧带重建技术中采用单根韧带重建颈椎棘突间韧带结构时,难以真正模拟正常的棘上、棘间韧带的解剖形态与韧带走行;而采用两根韧带进行重建操作时,在颈椎棘突间的操作空间有限,同时需要多个操作孔完成韧带的重建操作,对棘突的破坏较大,术后骨折以及韧带之间发生绞索的风险较高,导致现有的重建方式难以模拟棘上、棘间韧带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
4、现有颈椎韧带重建方式仅能完成棘突间的解剖连接,难以匹配与适应颈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偏、轴向旋转六个自由度方面的生物力学强度与性能,不能实现颈椎后方韧带在人体生物力学上的修复重建。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实现棘突间人工韧带重建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棘突间人工韧带重建技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手术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包括多个韧带本体;其中,
所述韧带本体包括上锚定部、下锚定部以及伸缩韧带;所述伸缩韧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锚定部以及所述下锚定部连接;所述上锚定部远离所述伸缩韧带的一端设置有卡口A,所述下锚定部远离所述伸缩韧带的一端设置有卡口B;所述韧带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卡口A和所述卡口B卡设在相邻的两个棘突上;
多个所述韧带本体依次沿所述韧带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连接,且多个所述韧带本体处于同一平面内。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锚定部和所述下锚定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伸缩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锚定部的下底边以及所述下锚定部的下底边;所述卡口A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的上底边,所述卡口A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卡口B设置在所述下锚定部的上底边,所述卡口B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的长度方向垂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中的两个所述上锚定部的底角通过铰接件A铰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中的两个所述下锚定部的底角通过铰接件B铰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卡口A的内部设置有防止所述上锚定部由棘突上脱出的倒刺A;所述卡口B的内部设置有防止所述下锚定部由棘突上脱出的倒刺B。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韧带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传动模块;
所述传动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传动模块位于所述上锚定部内,所述伸缩韧带远离所述下锚定部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模块的动作端传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监控患者的颈部进行活动的姿势以及产生的应力,以控制所述传动模块动作实现所述伸缩韧带的收/放。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模块、应力检测模块和姿态检测模块;所述应力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在所述伸缩韧带上;所述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有两个,所述姿态检测模块的两个检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的内部以及所述下锚定部的内部,所述应力检测模块和所述姿态检测模块均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传动模块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传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的内部,且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伸缩韧带远离所述下锚定部的一端缠绕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锚定部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患者习惯动作的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以及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均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且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与用户端无线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还包括与所述电源模块适配的无线充电装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发明,在上述结构中作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上锚定部与所述下锚定部均由成骨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通过多个韧带本体中的上锚定部与下锚定部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棘突上,利用伸缩韧带模拟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功能,以完成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重建;在手术过程中,仅需将患者的棘突暴露便能够完成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安装固定,且无需在棘突上进行钻孔的手术操作,在保留棘突的骨性结构完整性的基础上完成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修复,从而有效的降低颈椎韧带重建的手术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上锚定部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电控部分的框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锚定部;11、卡口A;12、倒刺A;131、电源模块;132、控制模块;133、传动模块;
2、下锚定部;21、卡口B;22、倒刺B;
3、伸缩韧带;
41、铰接件A;42、铰接件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包括多个韧带本体;其中,
韧带本体包括上锚定部1、下锚定部2以及伸缩韧带3;伸缩韧带3的两端分别与上锚定部1以及下锚定部2连接;上锚定部1远离伸缩韧带3的一端设置有卡口A11,下锚定部2远离伸缩韧带3的一端设置有卡口B21;韧带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卡口A11和卡口B21卡设在相邻的两个棘突的下边缘和上边缘;
多个韧带本体依次沿韧带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韧带本体连接,且多个韧带本体处于同一平面内。
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通过多个韧带本体中的上锚定部1与下锚定部2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棘突的下边缘和上边缘,利用伸缩韧带3模拟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功能,以完成棘上韧带以及棘间韧带的重建;
在手术过程中,术者仅需将患者的棘突暴露便能够安装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从而有效的降低颈椎韧带重建的手术难度。
此外,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安装无须在棘突上进行钻孔,不会破坏棘突的骨性结构,因此,安装有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患者在术后不会出现棘突骨折以及韧带失效的的情况,以使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优化的,上述的上锚定部1和下锚定部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伸缩韧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锚定部1的下底边以及下锚定部2的下底边;卡口A11设置在上锚定部1的上底边,卡口A11的长度方向与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卡口B21设置在下锚定部2的上底边,卡口B21的长度方向与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以使上锚定部1与下锚定部2能够轻松的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棘突上。
优化的,上述的相邻的两个韧带本体中的两个上锚定部1的底角通过铰接件A41铰接,相邻的两个韧带本体中的两个下锚定部2的底角通过铰接件B42铰接;
由于棘突的上边缘的各个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棘突的下边缘的各个位置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为了便于多个韧带本体的安装,相邻的两个韧带本体中的两个上锚定部1的底角通过铰接件A41铰接,相邻的两个韧带本体中的两个下锚定部2的底角通过铰接件B42铰接,使得多个韧带本体能够依次沿棘突的长度方向安装在棘突上,从而使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的安装更加的简单、方便。
优化的,上述的卡口A11的内部设置有倒刺A12,上锚定部1通过倒刺A12能够更加稳定的卡设在棘突上,以避免上锚定部1由棘突上脱落;卡口B21的内部设置有倒刺B22,下锚定部2通过倒刺B22能够更加稳定的卡设在棘突上,以避免下锚定部2由棘突上脱落,从而使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得安装更加的稳固。
优化的,上述的上锚定部1和下锚定部2均为成骨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成骨材料在医疗技术领域运用较多,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便不对其进行进行详细的说明。
优化的,上述的韧带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模块131、控制模块132以及传动模块133;其中,
传动模块133通过控制模块132与电源模块131电连接,传动模块133位于上锚定部1内,伸缩韧带3远离下锚定部2的一端与传动模块133的动作端传动连接;
通过控制模块132监测患者的颈部进行活动的姿势以及产生的应力,并通过控制传动模块133动作实现伸缩韧带3的缩/放,使伸缩韧带3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使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更好的满足生物力学性能。
优化的,上述的控制模块132包括处理器模块、应力检测模块和姿态检测模块;其中,
应力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在伸缩韧带3上;
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有两个,姿态检测模块的两个检测端均为位置传感器,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上锚定部1的内部以及下锚定部2的内部,应力检测模块和姿态检测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
传动模块133与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
应力检测模块能够随时监测伸缩韧带3的张力,并将监测到的张力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模块中;
上述的姿态检测模块则能够监测患者的动作姿态,协同应力检测模块调节韧带的张力,以适应颈椎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偏以及轴向旋转六个自由度方面的生物力学强度与性能。
以颈4-5两节段手术为例:
颈4椎的棘突与颈5椎的棘突之间设置有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的所有的上锚定部1均卡设在颈4椎的棘突的下边缘,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的所有的下锚定部2均卡设颈5椎的棘突的上边缘;
当患者做前屈和后伸动作时,颈4椎的棘突与颈5椎的棘突之间纵向方向的间距会发生变化,且靠近颈椎前方的韧带本体两端的间距与远离颈椎前方的韧带本体两端的间距不同;
上述的上锚定部1以及下锚定部2内设置的位置传感器便能够将相应的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模块中,通过处理器模块分析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息,以判断患者的动作,并协同应力检测模块监测到的张力信息调整伸缩韧带3的长度;
以此类推,当患者做左、右侧偏以及转头动作时,颈4椎的棘突与颈5椎的棘突以及颈5椎的棘突与颈6椎的棘突的位置均会发生变化,上述的上锚定部1以及下锚定部2内设置的位置传感器便能够将相应的位置变化的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模块中,通过处理器模块分析位置传感器发送的信息,以判断患者的动作,并协同应力检测模块监测到的张力信息调整伸缩韧带3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的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为至少四个,四个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分别位于首尾两个韧带本体中的上锚定部1以及下锚定部2中,通过四个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便能够监测患者的动作姿态,协同应力检测模块调节韧带的张力,以适应颈椎在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偏以及轴向旋转六个自由度方面的生物力学强度与性能。
优化的,上述的姿态检测模块还包括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重力传感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上锚定部1的内部,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患者在做各种动作时颈椎各节段的速度的变化,并将速度变化的信息发送至处理器模块中,通过处理器模块控制传动模块133协同动作,以更好的满足伸缩韧带3的伸缩变化;
重力传感器则能够判断根据其所在的高度判断患者当前的状态(直立或者躺卧等),以使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能够更好监测患者的动作,并通过控制模块132控制传动模块133动作,以实现伸缩韧带3的伸缩变化。
优化的,上述的上锚定部1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患者习惯动作的信息的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与用户端无线连接;
用户端可以为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术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计算机查看存储模块记录的患者的习惯动作,根据患者的习惯动作为患者提供减小颈椎再次损伤的建议,并对患者提供后续颈椎康复运动的指导。
优化的,上述的传动模块133包括传动电机和传动轴,传动轴转动设置在上锚定部1的内部,且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与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伸缩韧带3远离下锚定部2的一端缠绕在传动轴上;
传动电机与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传动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以实现伸缩韧带3的缩/放。
优化的,上述的传动电机与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以使动力的传输更加的平稳,从而更好的实现伸缩韧带3的缩/放。
优化的,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还包括与电源模块131适配的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与电源电连接,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便能够对电源模块131进行充电,以使电源模块131能够持续为该棘上棘间复合韧带中的电子设备提供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无线充电装置靠近电源模块131便能够为电源模块131进行充电;当患者躺卧在床上休息时,将无线充电装置放置在颈部的下方或者是颈部的侧边即可对电源模块131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韧带本体;
所述韧带本体包括上锚定部(1)、下锚定部(2)以及伸缩韧带(3);所述伸缩韧带(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锚定部(1)以及所述下锚定部(2)连接;所述上锚定部(1)远离所述伸缩韧带(3)的一端设置有卡口A(11),所述下锚定部(2)远离所述伸缩韧带(3)的一端设置有卡口B(21);所述韧带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卡口A(11)和所述卡口B(21)卡设在相邻的两个棘突上;
多个所述韧带本体依次沿所述韧带本体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连接,且多个所述韧带本体处于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定部(1)和所述下锚定部(2)的横截面的形状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伸缩韧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上锚定部(1)的下底边以及所述下锚定部(2)的下底边;所述卡口A(11)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1)的上底边,所述卡口A(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卡口B(21)设置在所述下锚定部(2)的上底边,所述卡口B(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中的两个所述上锚定部(1)的底角通过铰接件A(41)铰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韧带本体中的两个所述下锚定部(2)的底角通过铰接件B(42)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A(11)的内部设置有防止所述上锚定部(1)由棘突上脱出的倒刺A(12);所述卡口B(21)的内部设置有防止所述下锚定部(2)由棘突上脱出的倒刺B(2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韧带本体上设置有电源模块(131)、控制模块(132)以及传动模块(133);
所述传动模块(133)通过所述控制模块(132)与所述电源模块(131)电连接,所述传动模块(133)位于所述上锚定部(1)内,所述伸缩韧带(3)远离所述下锚定部(2)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模块(133)的动作端传动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模块(132)监控患者的颈部进行活动的姿势以及产生的应力,以控制所述传动模块(133)动作实现所述伸缩韧带(3)的收/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132)包括处理器模块、应力检测模块和姿态检测模块;所述应力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在所述伸缩韧带(3)上;所述姿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有两个,所述姿态检测模块的两个检测端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1)的内部以及所述下锚定部(2)的内部,所述应力检测模块和所述姿态检测模块均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传动模块(133)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133)包括传动电机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上锚定部(1)的内部,且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伸缩韧带(3)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伸缩韧带(3)远离所述下锚定部(2)的一端缠绕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定部(1)的内部还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患者习惯动作的信息的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以及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均与所述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且所述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与用户端无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源模块(131)适配的无线充电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上棘间复合韧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锚定部(1)与所述下锚定部(2)均由成骨材料制成。
CN202310071981.8A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Active CN115778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1981.8A CN115778629B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71981.8A CN115778629B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629A true CN115778629A (zh) 2023-03-14
CN115778629B CN115778629B (zh) 2023-04-25

Family

ID=85430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71981.8A Active CN115778629B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78629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631A1 (en) * 1996-09-13 2002-06-20 Lubbers Lawrence 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endon or ligament repair
US20060089646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Bonutti Peter 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ing tissue and implants
CN101327153A (zh) * 2007-06-19 2008-12-2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胸腰椎后路假体
US20090062918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Jeffrey Chun Wang Interspinous implant, tools and methods of implanting
US20100036438A1 (en) * 2008-02-26 2010-02-11 Spartek Medical, Inc. Load-sharing bone anchor having a deflectable post with a compliant ring and method for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CN102670293A (zh) * 2012-06-08 2012-09-19 张英泽 一种仿生弹性固定装置
WO2012145275A2 (en) * 2011-04-16 2012-10-26 Solbodan Tepic Prosthetic system for orthopedic repair
US20130041408A1 (en) * 2011-06-30 2013-02-14 Hervé Dinville Interspinous Implant and Implantation Instrument
CN104771246A (zh) * 2015-04-21 2015-07-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视化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方法
CN206183354U (zh) * 2016-08-15 2017-05-24 李照文 棘间动态固定器
CN206700263U (zh) * 2016-12-13 2017-12-05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
CN208926447U (zh) * 2018-06-08 2019-06-04 江苏尚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骨端过线装置
CN110051455A (zh) * 2019-05-27 2019-07-26 重庆凝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韧带
CN111904658A (zh) * 2020-08-11 2020-11-10 王加利 一种用于踝关节损伤韧带重建的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CN115581540A (zh) * 2022-08-25 2023-01-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韧带/肌腱增强修补或重建的人工移植物及配套工具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7631A1 (en) * 1996-09-13 2002-06-20 Lubbers Lawrence 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endon or ligament repair
US20060089646A1 (en) * 2004-10-26 2006-04-27 Bonutti Peter M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abilizing tissue and implants
CN101327153A (zh) * 2007-06-19 2008-12-24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胸腰椎后路假体
US20090062918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Jeffrey Chun Wang Interspinous implant, tools and methods of implanting
US20100036438A1 (en) * 2008-02-26 2010-02-11 Spartek Medical, Inc. Load-sharing bone anchor having a deflectable post with a compliant ring and method for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WO2012145275A2 (en) * 2011-04-16 2012-10-26 Solbodan Tepic Prosthetic system for orthopedic repair
US20130041408A1 (en) * 2011-06-30 2013-02-14 Hervé Dinville Interspinous Implant and Implantation Instrument
CN102670293A (zh) * 2012-06-08 2012-09-19 张英泽 一种仿生弹性固定装置
CN104771246A (zh) * 2015-04-21 2015-07-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可视化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方法
CN206183354U (zh) * 2016-08-15 2017-05-24 李照文 棘间动态固定器
CN206700263U (zh) * 2016-12-13 2017-12-05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人工后方韧带复合体
CN208926447U (zh) * 2018-06-08 2019-06-04 江苏尚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骨端过线装置
CN110051455A (zh) * 2019-05-27 2019-07-26 重庆凝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韧带
CN111904658A (zh) * 2020-08-11 2020-11-10 王加利 一种用于踝关节损伤韧带重建的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CN115581540A (zh) * 2022-08-25 2023-01-1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一种韧带/肌腱增强修补或重建的人工移植物及配套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8629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60403A1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To Correct Deformity
US2010011410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lteration of anatomical features
EP1585427B1 (en) Dynamic fixation device
CN101247764B (zh) 植入装置
CN109562260A (zh) 用于组织层之间的电极引线的增强植入的系统和方法
US20050203511A1 (en) Orthopaedics device and system
CN103110437B (zh) 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手术的暴露装置
KR20130018262A (ko) 척추의 척추경 나사 안정화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066757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US20210137570A1 (en) Articulating rod inserter
US20100262175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instrument and methods to treat periodontal disease
US20160128735A1 (en) 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vice for gradually aligning a spine and subcutaneous implantable device for gradually lengthening a bone
MacCormick et al. A biomechanical study compa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nterior pelvic ring fixation techniques to external fixation
US20110004249A1 (en) Flexible spinal fixation device and rod thereof
Jeffery Dorsal cross pinning of the atlantoaxial joint: new surgical technique for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US11317949B2 (en) Segmented alignment rod assembly
CN115778629A (zh) 一种棘上棘间复合韧带
CN101411642B (zh) 一种可防止过度代偿运动的颈椎前路固定系统
CN114848048A (zh) 模块化手术器械系统和基于柄的牵开和牵引的方法
Jeszenszky et al. VC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EP3405128B1 (en) Fusion rod insertion apparatus
CN106344137A (zh) 胸腰椎后路柔性固定系统
AU2013205419B2 (en)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to Correct Deformity
CN108523979A (zh) 棘突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