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70015A -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70015A
CN115770015A CN202211074267.6A CN202211074267A CN115770015A CN 115770015 A CN115770015 A CN 115770015A CN 202211074267 A CN202211074267 A CN 202211074267A CN 115770015 A CN115770015 A CN 115770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device
mobile monitoring
mobile
human body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42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鹏鹏
陈为奎
陈长根
夏恒星
张奎
张珍奇
徐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70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70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1Measuring movement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e.g. head or hand tremor, mobility of a lim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Abstract

一种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设备获取到的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处理器还用于在预设条件下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二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本申请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在节省功耗的同时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医疗监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穿戴式医疗设备中,受制于体积限制,电池很难做到较大容量,因此电池电量较小。另一方面,用户通常期望穿戴式医疗设备能够尽量在较长时间内使用,因而对穿戴式医疗设备的续航能力要求较高。再一方面,穿戴式医疗设备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反馈、记录、存储监测数据,而无线传输是主要的数据传输方式。然而,无线传输需要较多的功耗且有时因为通信距离等因素存在通信可靠性问题。因此,在低电池电量、高续航要求、无线数据传输功耗较大;无线通信可靠性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如何对穿戴式医疗设备及其交互设备进行合适的无线技术组网,以提升穿戴式医疗设备的续航并提升通信可靠性,成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获取到的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预设条件下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监护系统,所述监护系统包括穿戴在人体上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和远程设备,其中: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得到人体参数;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用于获取所述人体参数;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与所述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在预设条件下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根据本申请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与所述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在预设条件下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本申请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中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基于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通信,节省功耗,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也为设备小型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中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在低功耗无线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外时基于另一通信技术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通信,从而能够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护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护系统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申请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申请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为了彻底理解本申请,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申请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10、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其中,处理器用于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将移动监测设备获取到的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处理器还用于在预设条件下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二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支持第一无线通信技术,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支持第二无线通信技术,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和第二无线通信技术是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由于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可穿戴设备,因此其通常是穿戴到人体上进行工作的;而人体外的监护设备通常包括与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同一房间内的监护仪(例如床旁监护仪等),也即人体外的监护设备通常为距离移动监测设备100较近的设备;远程设备顾名思义一般包括移动监测设备100较远的设备。同时,移动监测设备100在与人体外的近端设备通信时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而在预设条件下(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与远程设备和/或监护设备通信时是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因此,容易理解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支持的第一无线通信技术是与近场通信有关的技术,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支持的第二无线通信技术是与远程通信有关的技术。也即,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10的可通信距离小于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20的可通信距离。由此,移动监测设备100与人体外的近端设备的通信均是通过与近场通信有关的无线通信技术,只有在预设条件下与远程设备和/或监护设备的通信是通过与远程通信有关的无线通信技术。而相对于远程无线通信技术,近场无线通信技术消耗较小的电量(因为通信距离短,所需发射功率小)。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能够节约功耗,从而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也为设备小型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此外,由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在其自身位于预设范围以外(例如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较远或者其与监护设备不在同一房间内)时,能够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20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二通信连接将监测到的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能够提高其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可靠性,即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可以根据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情况和/或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自动检测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的可靠性。当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时,处理器110可向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发送控制信号,以开启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此时,移动监测设备100可以关闭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向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传送监测数据。或者,移动监测设备100也可以在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向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传送监测数据的同时,继续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向监护设备传送监测数据,这样能够更及时地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是否恢复可靠,从而可以在第一通信连接恢复可靠时停止使用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传输数据,以尽可能地减小功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可以包括:处理器110每向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则从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相应地,处理器110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可以包括:当处理器110向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时,处理器110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其是否从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来确定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能够及时检测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的情况,从而及时开启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来传输数据,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处理器11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处理器110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当信号强度小于一定阈值时,即使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还能够与监护设备之间通信,也可开启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避免在出现丢包后才感知到通信连接不可靠,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1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处理器110通过定位方式和/或人体运动状态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当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时,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与监护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可能存在可靠性问题,因而开启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可以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基于此,处理器110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可以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例如,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可以部署有N个无线基站,其中移动检测设备100到这N个无线基站的信号强度分别为A1、A2到AN,这N个数值中存在M个数值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其中M小于或者等于N,则可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可能因为人体的移动而已经不在监护设备所在的室内空间,此时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其与室内空间内多个无线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简便易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相应地,处理器110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可以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移动监测设备100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室内的位置;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室内的位置和监护设备在室内的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例如,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可以部署有N个无线基站,其中移动检测设备100到这N个无线基站的信号强度分别为A1、A2到AN,根据这N个数值可以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再结合地图引擎服务(地图引擎服务能够得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绝对位置),可以计算得到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室内的位置,最后结合监护设备在室内的位置,可得到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例如当该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确认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其与室内空间内多个无线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和地图引擎服务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能够更为精确地判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运动传感器(未在图1中示出)。相应地,处理器110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可以包括: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基于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包括运动传感器,基于运动传感器能够确定人体是否在运动以及计算出运动距离。例如,当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人体处在运动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及人体每单位时间大概运动的距离(例如人体每一步的步幅,可以是设定的值),计算人体在该持续时间内总的运动距离,结合室内空间的尺寸,可粗略地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例如,人体总的运动距离为D,室内空间从病床到门的方向的尺寸为W,当D大于W时,可确定人体走出了房间,即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其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结合室内房间的尺寸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简便易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运动传感器(未在图1中示出)。相应地,处理器110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可以包括: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包括运动传感器,基于运动传感器能够确定人体是否在运动以及计算出运动距离。例如,当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人体处在运动状态的持续时间以及人体每单位时间大概运动的距离(例如人体每一步的步幅,可以是设定的值),计算人体在该持续时间内总的运动距离,可认为该距离即为人体离床后的运动距离,将该运动距离视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例如床旁监护仪)之间的距离,当该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其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的大小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简便易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10还可以进一步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在前述的运动状态下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在该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基于其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并结合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是否将该运动距离视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成下降趋势时,表明移动监测设备100正在远离监护设备,因此该运动距离可视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反之,当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成上升趋势时,表明移动监测设备100正在靠近监护设备,因此该运动距离不可视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该实施例能够更为精确地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除了前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移动监测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姿态传感器(未示出)。相应地,处理器110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可以包括:基于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在该实施例中,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这两者的感测信号来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可以避免将人体在病床上的运动也视为一定的运动距离,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以上结合不同实施例描述了如何判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以及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这些实施例可以各自独立执行,也可以相互结合来执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未在图1中示出),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其监测到的人体参数。在该实施例中,用户可以直接在移动监测设备100上查看监测数据,非常便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前文所述的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可以包括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简称为BLE)模组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edical Body AreaNetwork,简称为MBAN)通信模组。相应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支持的第一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BLE无线通信技术或者MBAN无线通信技术。相应地,通过第一无线通信单元120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的第第一通信连接可以包括BLE无线通信连接或者MBAN无线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前文所述的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可以包括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通信模组、无线医疗遥测服务(Wireless MedicalTelemetry Services,简称为WMTS)通信模组、蜂窝网络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支持的第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WIFI无线通信技术、WMTS无线通信技术、蜂窝网通信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相应地,通过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与远程设备和/或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可以包括WIFI无线通信连接、WMTS无线通信连接、蜂窝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可以是能够佩戴在人体上、采集表征人体至少一种生理体征参数的信号的监测设备,诸如佩戴在手腕部位的监测血氧的监测设备等等。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监护设备可以是与移动监测设备100处在同一房间内的床旁监护仪。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前述的远程设备可以是病人所处医院的各种系统,诸如护士台处的中央站等,也可以其他非医疗远程电子设备,诸如远程医疗服务的客户端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第二通信连接将监测数据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时,可以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其中,间接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可以是指:移动监测设备100与转发设备建立前述的第二通信连接,基于该第二通信连接将监测数据传送至转发设备,再由转发设备转发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其中,当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包括WIFI通信模组和/或WMTS通信模组时,转发设备可以为WIFI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设备和/或WMTS AP设备;当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包括蜂窝通信模组时,转发设备可以为基站。此外,当第二无线通信单元130同时包括WIFI通信模组和WMTS通信模组时,WIFI AP设备和WMTS AP设备可以是分开的两个实体,也可以集中到一个设备中同时支持两种无线技术。
以上示例性地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基于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通信,节省功耗,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也为设备小型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在低功耗无线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外时基于另一通信技术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通信,从而能够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的监护系统。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护系统2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监护系统20可以包括穿戴在人体上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人体外的监护设备200和远程设备300。其中,移动监测设备100用于监测得到人体参数;监护设备200和/或远程设备300用于获取移动监测设备100监测得到的人体参数;移动监测设备100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与监护设备200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200;在预设条件下与监护设备200和/或远程设备300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二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200和/或远程设备300;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100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在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100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和远程设备的数据交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前文所述理解监护系统20内移动监测设备100、人体外的监护设备200和远程设备300各自的操作。为了简洁,此处仅监护系统20中各组件的主要操作,不再赘述细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其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交互包括:移动监测设备100每向监护设备200传送一次数据,则从监护设备200接收到回复信号;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其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交互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包括:当移动监测设备100向监护设备200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监护设备200接收到回复信号时,移动监测设备100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移动监测设备100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200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200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移动监测设备100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室内的位置;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在室内的位置和监护设备200在室内的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基于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的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还基于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当在运动状态下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100与监护设备200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远程设备300包括中央站。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BAN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连接包括WIFI通信连接、WMTS通信连接、蜂窝网络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100还用于:显示人体参数。
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护系统中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基于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与监护系统中的监护设备通信,节省功耗,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也为设备小型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监护系统中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在低功耗无线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外时基于另一通信技术与监护系统中的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通信,从而能够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下面结合图3来进一步描述图2所示监护系统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病人处在房间内时,位于病人手腕处的移动监测设备利用蓝牙(BLE)的通信距离短,功耗低特点,通过BLE通信技术将血氧数据、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等监测数据发送到床旁监护仪(ePM)。床旁监护仪可以通过无线LAN或者有线LAN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中央站。在病人离开房间后,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之外,移动监测设备通过WIFI/WMTS技术方式,将血氧数据、心电数据和血压数据等监测数据发送到WIFI/WMTS AP设备,由AP设备转发到中央站和/或监护仪。这样,移动监测设备可以通过双网络无线通信实现可靠的网络切换方案。
在该场景中,病人从病房内走到走廊或者反过来的情况下,需要从BLE通信近距离通信切换到WIFI/WMTS这种更远距离的通信。具体的切换策略可以为如下:(1)在病房内,主要靠BLE通信,但是有可能因为干扰等情况,BLE通信出现丢数等情况,此时可以提前开启WMTS/WIFI通信,此时BLE和WMTS/WIFI通信同时开启,优先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2)因为BLE点对点通信无法精准定位距离,无法判断病人已经走出病房,需要辅助其他方式来实现切换,辅助方式有:a.利用无线定位技术来辅助判断,在院内实现精准定位,移动监测设备可以知道自己所在位置来判断是在病房内/外,实现无线网络切换。b.增加运动传感器和姿态传感器来判断病人是否在运动状态,是否离开了病床,基于此来实现无线网络的切换。
下面结合图4描述根据本申请再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400,该方法400应用于前文所述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前文已经详细描述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前文所述理解数据传输方法400的具体细节。为了简洁,此处仅描述数据传输方法400的一些主要步骤。
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方法40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S410,与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一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
在步骤S420,在预设条件下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第二通信连接将人体参数传送至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其中,预设条件包括: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包括:移动监测设备每向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则从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包括:当移动监测设备向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时,移动监测设备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移动监测设备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确定移动监测设备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基于移动监测设备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在室内的位置;基于移动监测设备在室内的位置和监护设备在室内的位置,计算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基于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基于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包括:基于移动监测设备的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基于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人体的运动距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移动监测设备还基于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在运动状态下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移动监测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远程设备包括中央站。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BAN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连接包括WIFI通信连接、WMTS通信连接、蜂窝网络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方法400还包括:在获取人体参数后,显示人体参数。
基于上面的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基于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通信,节省功耗,提高电池续航能力,也为设备小型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能够在低功耗无线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外时基于另一通信技术与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通信,从而能够提高监测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了程序指令,在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或处理器运行时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相应步骤。所述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智能电话的存储卡、平板电脑的存储部件、个人计算机的硬盘、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便携式紧致盘只读存储器(CD-ROM)、USB存储器、或者上述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申请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申请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申请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申请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申请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要求比在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发明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申请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申请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模块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申请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包括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获取到的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预设条件下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包括:所述处理器每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则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
所述处理器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包括:当所述处理器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信号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所述处理器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所述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处理器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
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和所述监护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包括运动传感器,所述处理器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基于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所述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包括运动传感器,所述处理器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包括姿态传感器,所述处理器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
基于所述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在所述运动状态下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设备包括中央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包括蓝牙模组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BAN通信模组;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包括WIFI通信模组、WMTS通信模组、蜂窝网络通信模组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
显示所述人体参数。
15.一种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系统包括穿戴在人体上的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人体外的监护设备和远程设备,其中:
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得到人体参数;
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用于获取所述人体参数;
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与所述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
在预设条件下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每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则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
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包括:当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信号时,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所述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
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和所述监护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基于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所述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在所述运动状态下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设备包括中央站。
2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BAN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包括WIFI通信连接、WMTS通信连接、蜂窝网络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用于:
显示所述人体参数。
2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所述监护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
在预设条件下与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并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将所述人体参数传送至所述监护设备和/或所述远程设备;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和/或,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位于预设范围以外。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和/或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包括: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每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则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回复信号;
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其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交互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是否可靠,包括:当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向所述监护设备传送一次数据后未从所述监护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信号时,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不可靠。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和/或通过所述人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设备所位于的室内空间内部署有多个无线基站,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无线定位技术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所述多个无线基站各自的信号强度,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
基于地图引擎服务和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到每个所述无线基站的相对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和所述监护设备在所述室内的位置,计算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基于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以及所述室内空间的尺寸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通过人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是否位于所述预设范围以外。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姿态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人体离床;
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的运动传感器的感测信号确定所述人体离床后处在运动状态,并计算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还基于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确定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当在所述运动状态下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为下降趋势时,将所述人体的运动距离作为所述移动监测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
4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设备包括中央站。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包括蓝牙连接或医疗人体局域网络MBAN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包括WIFI通信连接、WMTS通信连接、蜂窝网络通信连接中的至少一种。
4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所述人体参数后,显示所述人体参数。
CN202211074267.6A 2021-09-08 2022-09-02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157700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514567 2021-09-08
CN202111051456 2021-09-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70015A true CN115770015A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8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9716.1A Pending CN117940064A (zh) 2021-09-08 2022-09-02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11074267.6A Pending CN115770015A (zh) 2021-09-08 2022-09-02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CN202280061031.0A Pending CN117940058A (zh) 2021-09-08 2022-09-08 一种监护方法和监护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59716.1A Pending CN117940064A (zh) 2021-09-08 2022-09-02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031.0A Pending CN117940058A (zh) 2021-09-08 2022-09-08 一种监护方法和监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7940064A (zh)
WO (2) WO202303606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84720A2 (en) * 2003-03-21 2004-10-07 Welch Allyn, Inc. Personal status physiologic monitor system and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monitoring methods
DE102005019111A1 (de) * 2005-04-25 2006-10-26 Siemens Ag Medizinisches System zur funkbasierten Fernüberwachung des Aufenthaltsortes eines Patienten
US20100298718A1 (en) * 2009-04-27 2010-11-25 Jeffrey Jay Gilham Multiple Mode, Portable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CN101653358A (zh) * 2009-09-17 2010-02-24 上海交通大学 移动便携式急救监测装置
US9195799B2 (en) * 2011-02-08 2015-11-24 Aulisa Medtech International, Inc. Wireless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
KR102463383B1 (ko) * 2015-02-27 2022-1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신호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착용형 전자 장치
WO2017214930A1 (zh) * 2016-06-16 2017-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与移动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10688A (zh) * 2016-12-21 2017-03-22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植入式远程监测定位系统
CN206836874U (zh) * 2016-12-23 2018-01-05 郑州祥和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院前医疗急救终端
CN111528817A (zh) * 2020-05-11 2020-08-14 为麦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生理参数监护方法、监护中心、系统及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6065A1 (zh) 2023-03-16
CN117940064A (zh) 2024-04-26
CN117940058A (zh) 2024-04-26
WO2023036264A1 (zh)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0862B (zh) 基于位置的无线医学设备
EP1829290B1 (en) Automatic wireless pan/lan switching
US20080228045A1 (en) Multiprotocol Wireless Medical Monitors and Systems
CN104042196A (zh) 实时健康监测及智能预警系统与方法
CN109528183B (zh) 人体异常状态监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245797A1 (en) Physical assessment parameter measuring device
US20070255111A1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of Wireless Medical Devices with Short-Range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CN108352850A (zh) 用于管理对应无线耳机的功率的智能外壳及方法
JP4119862B2 (ja) 情報通信端末及び生体情報測定システム
JP2009095583A (ja) 健康情報収集システム、及び健康情報収集方法
CN103906462A (zh) 基于吞吐量的活跃模式触发
JP2007516020A (ja) 位置識別能力を有する移動式患者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WO2005096568A1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of wireless medical devices with short-range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JP2013517042A (ja) 絆創膏及び患者情報を管理する方法
CN101431937B (zh) 移动保健数据
EP2596662B1 (en) Method for energy efficient body sensor network discovery
Xu et al. The Outdoor Wireless Healthcare Monitoring System for Hospital Patients Based on ZigBee
CN107431389A (zh) 驱动无动力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和控制其的方法
CN115770015A (zh) 可穿戴的移动监测设备、监护系统和数据传输方法
WO2008056033A1 (en)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managing medical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in a hospital
CN204336897U (zh) 可校正的多功能照护装置
Agethen et al. An online telemetering system for mobile health parameter monitoring and medical assistance
CN204995442U (zh) 老人机及老年人状况监测系统
JP728192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センサデバイス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unnila et al. UUTE home network for wireless health monito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