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9141A -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9141A
CN115769141A CN202180047287.1A CN202180047287A CN115769141A CN 115769141 A CN115769141 A CN 115769141A CN 202180047287 A CN202180047287 A CN 202180047287A CN 115769141 A CN115769141 A CN 115769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rotrusion
disposed
holder
guid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72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474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29455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916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12618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769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91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46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zoom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件,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倾斜引导单元,布置在壳体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布置在壳体中并且驱动移动件;弹性构件,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与壳体之间,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磁体和虚设构件,第一磁体布置在移动件的第一侧面上,虚设构件布置在面对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

Description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相机是拍摄对象的图像或运动图像的设备,并且相机安装在诸如便携式装置、无人机、车辆等电子装置上。为了提高图像质量,相机模块可以具有校正或防止由用户移动引起的图像抖动的图像稳定(IS)功能、自动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布置透镜的焦距的自动对焦(AF)功能以及使用变焦透镜来增大或减小放大倍率以拍摄远距离处的对象的图像的变焦功能。
同时,当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量增大时,分辨率增大并且像素的尺寸减小。随着像素尺寸减小,同一时间接收到的光量减少。因此,随着相机的像素的数量增加,在黑暗环境中由于快门速度降低而发生的手抖所导致的图像抖动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地发生。用于改变光路以校正运动的光学图像稳定(OIS)技术是典型的图像稳定技术。
根据一般的OIS技术,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等检测相机的移动,然后可以基于检测到的移动来倾斜或移动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当为了OIS而倾斜或移动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时,需要在透镜或相机模块周围额外确保用于倾斜或移动的空间。
同时,用于OIS的致动器可以设置在透镜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用于OIS的致动器可以包括用于沿垂直于光轴Z的两个轴倾斜的致动器,即用于X轴倾斜的致动器和用于Y轴倾斜的致动器。
然而,由于近来对超薄和超小型相机模块的需求,对于OIS的致动器的布置具有很多在空间上的限制,并且可能难以确保足够的空间用于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为了OIS而倾斜或移动。此外,随着相机的像素数量增加,为了增加接收到的光量,优选地增大透镜的尺寸,但是由于用于OIS致动器所占用的空间导致在增大透镜的尺寸方面存在限制。
此外,当相机模块具有变焦功能、AF功能和OIS功能时,还存在用于OIS的磁体和用于AF或变焦的磁体彼此相邻设置而导致磁场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超薄、超小型和高分辨率相机的相机致动器。
本发明还旨在提供一种稳定地保持倾斜引导单元的相机致动器。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倾斜引导单元,所述倾斜引导单元设置在壳体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驱动移动件;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与壳体之间,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磁体和虚设构件,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移动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虚设构件设置在移动件的面对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
驱动单元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移动件的下部上的第二磁体、面对第一磁体的第一线圈以及面对第二磁体的第二线圈。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基板部,所述基板部电连接到驱动单元并且包括第一基板侧部、与第一基板侧部相对的第二基板侧部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与第二基板侧部之间的第三基板侧部;以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和第三基板侧部中的任一者上,其中,第一基板侧部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线圈,并且第三基板侧部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线圈。
第二基板侧部可以是虚设基板。
驱动器可以向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供应电流。
弹性构件可以使倾斜引导单元与移动件紧密接触。
相机致动器还可以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与移动件结合的第二构件,其中第二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与移动件之间,弹性构件可以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一构件连接的第二接合部以及将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连接的连接部。
第二接合部可以设置在移动件与第一接合部之间。
倾斜引导单元可以包括基部、从基部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基部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并且移动件可以围绕第一突出部相对于第一轴倾斜并围绕第二突出部相对于第二轴倾斜。
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在由第一平分线和第二平分线划分的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中,所述第一象限区域、所述第二象限区域、所述第三象限区域和所述第四象限区域可以逆时针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可以关于第一平分线和第二平分线对称,第二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以关于第一平分线和第二平分线对称,第一平分线可以是在第一方向上平分弹性构件的线,并且第二平分线可以是在第二方向上平分弹性构件的线。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相机模块,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中,光入射到的开口与图像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及第二相机模块,所述第二相机模块包括改变入射光的光路的光学构件,其中,第二相机模块包括与第一相机模块相邻的第一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置在光学构件与第二侧面之间并移动光学构件的驱动单元以及在光学构件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虚设构件。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壳体;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置在壳体中;倾斜引导单元,所述倾斜引导单元设置在壳体与移动件之间;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驱动移动件;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与壳体之间,其中弹性构件使倾斜引导单元与移动件紧密接触。
移动件可以包括容纳倾斜引导单元的安置槽并且还可以包括容纳在安置槽中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第一构件可以覆盖安置槽的一部分,第二构件可以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与第一构件之间。
弹性构件可以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接合部;与第一构件连接的第二接合部;以及将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连接的连接部。
第二接合部可以设置在移动件与第一接合部之间。
连接部可以从第一构件朝向第二构件延伸。
第一接合部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区域和位于第一平坦区域中的多个第一接合孔。
第一平坦区域的内侧面可以位于比第一构件与第一平坦区域彼此接触的接触区域更向内的位置。
倾斜引导单元可以包括基部、从基部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从基部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移动件可以围绕第一突出部相对于第一轴倾斜并且围绕第二突出部相对于第二轴倾斜。
第二接合部可以沿第二轴与第一突出部重叠。
第二接合部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区域以及沿着第二轴彼此间隔开并且位于第二平坦区域中的多个第二接合孔。
在基部中,第一突出部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二接合孔之间的中间轴上。
移动件可以包括容纳第一突出部的第一突起槽,第二构件可以包括容纳第二突出部的第二突起槽。
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倾斜引导单元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第二轴至少部分地与移动件重叠,倾斜引导单元可以沿着第三轴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重叠,并且第三轴可以垂直于第一轴和第二轴。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固定构件;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包括反射构件;倾斜引导单元,所述倾斜引导单元引导移动件倾斜;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移动件;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将移动件朝向固定构件拉动,其中弹性构件使倾斜引导单元与固定构件和移动件紧密接触。
倾斜引导单元可以设置在固定构件与移动件之间。
移动件可以包括容纳倾斜引导单元的安置槽并且还可以包括容纳在安置槽中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且固定构件可以是壳体和第二构件中的任意一者。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固定构件;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包括反射构件;倾斜引导单元,所述倾斜引导单元引导移动件倾斜;以及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包括与固定构件结合的第一接合部和与移动件结合的第二接合部,其中弹性构件的第二接合部不设置在弹性构件的第一接合部与固定件的一个表面彼此接触的虚设平面上。
第二接合部可以相比于第一接合部更靠近反射构件。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超薄、超小型和高分辨率相机的相机致动器。特别地,可以在不增加相机模块的总尺寸的情况下有效地布置用于光学图像稳定(OIS)的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会发生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和相对于Y轴方向的倾斜之间的磁场干扰,可以通过稳定的结构实现相对于X轴方向的倾斜和相对于Y轴方向的倾斜,不会发生用于OIS的致动器与用于自动对焦(AF)或变焦的致动器之间的磁场干扰,从而可以实现精确的OIS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解决了透镜的尺寸限制,可以确保充分的光量,因此可以实现具有低功耗的OI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驱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透视图。
图6b是在与图6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示出第一壳体的透视图。
图6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透视图。
图8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8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8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主视图。
图8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构件的后视图。
图8e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构件的仰视图。
图9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平面图。
图9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侧视图。
图9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俯视图。
图9d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
图9e是从图9d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移除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图。
图10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
图10b是沿与图10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
图10c是沿图10a的线FF’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图。
图12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12b是沿图12a中的线PP’的剖视图。
图12c是沿图12a中的线QQ’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13b是沿图13a中的线SS’的剖视图。
图13c是图13b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图14a是沿图13a中的线RR’的剖视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组装顺序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视图。
图1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动件的透视图。
图20是沿与图19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移动件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仰视图。
图2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侧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平面图。
图2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俯视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
图28是示出图27中的部分K的放大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
图30是从图29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移除第一构件的图。
图3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
图32是沿与图3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
图33是示出沿图31的线FF’的倾斜引导单元的剖视图。
图3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除了屏蔽罩和基板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35是沿图34中的线PP’的剖视图。
图36是沿图34中的线QQ’的剖视图。
图3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图。
图3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39是沿图38中的线SS’的剖视图。
图40是图39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图41是示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42是沿图41中的线RR’的剖视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图4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4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6是沿图44中的线DD’的剖视图。
图47是沿图44中的线EE’的剖视图。
图48是示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移动终端的透视图。
图49是示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车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允许各种变化并且具有许多实施例,所以将在附图中示出并描述具体实施例。然而,这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于具体的实施例,应理解,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等同物和替代物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二”、“第一”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来。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联的列举项中的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将理解为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其他元件可以存在于其间。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将理解为没有中间元件。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单数形式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在本说明书中,应进一步理解,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包含”、“含有”和/或“包括”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步骤、动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动作、元件、部件及它们的组。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术语,例如那些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会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除非在此明确如此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无论附图的标号如何,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将由相同或相应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盖CV、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和电路基板130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互换地用作第一致动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互换地用作第二致动器。
盖CV可以覆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通过盖CV来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结合力。
此外,盖CV可以由阻挡电磁波的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保护盖CV中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光入射到的开放区域可以位于盖CV的上表面中,并且防止部CVP可以位于开放区域周围。防止部CVP可以防止入射光的漫反射。
此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是光学图像稳定器(OIS)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光学构件。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设置在预定镜筒(未示出)中的固定焦距透镜。固定焦距透镜可以被称为“单焦距透镜”或“单透镜”。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改变光路。在实施例中,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通过内部光学构件(例如,棱镜或反射镜)在垂直方向上改变光路。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即使当移动终端的厚度减小时,由于尺寸大于移动终端的厚度的透镜部件设置在移动终端中,所以可以通过光路的改变来执行放大倍率、自动对焦(AF)和OIS功能。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多次改变光路或者将光路改变预定的角度。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和下面将描述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均可以应用于第一相机致动器。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后面。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结合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之间的相互结合可以以各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来执行。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自动对焦(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支撑单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并根据预定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来移动透镜以执行AF功能或变焦功能。
此外,单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可以独立地或单独地沿光轴方向移动以执行变焦或AF功能。
电路基板1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后面。电路基板1300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和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此外,电路基板1300可以设置为多个电路基板1300。
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也可以被设置为单个相机模块或多个相机模块。例如,多个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和第二相机模块。
此外,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单个致动器或多个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此外,第二相机模块可以包括设置在预定壳体(未示出)中并且可以驱动透镜部的致动器(未示出)。致动器可以是音圈电机、微型致动器、硅胶致动器等,并且可以以静电方式、热方式、双压电晶片方式、静电力方式等不同地应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在本说明书中,相机致动器可以被称为致动器等。此外,设置为多个相机模块的相机模块可以安装在诸如移动终端的各种电子装置中。
参照图3,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用于OIS功能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用于变焦功能和AF功能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光可以通过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上表面中的开放区域进入相机模块或第一相机致动器。也就是说,光在光轴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进入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并且可以通过光学构件在垂直方向(例如,Z轴方向)上改变光路。此外,光可以穿过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并且可以入射在位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一端处的图像传感器IS上。
在本说明书中,下表面是指第一方向的一侧。此外,第一方向可以是附图中的X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二轴方向等互换使用。第二方向是附图中的Y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一轴方向互换使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此外,第三方向可以是附图中的Z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三方向互换使用。此外,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向(Z轴方向)对应于光轴方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被第二相机致动器倾斜。此外,在下文中,在关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描述中,光轴方向是第三方向(Z轴方向),并且将基于光轴方向是第三方向(Z轴方向)来描述本发明。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向内”可以指从盖CV到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方向,并且术语“内外”可以是与“向内”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位于盖CV的内侧,并且盖CV可以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或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外侧。
此外,使用这种结构,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改变光路来解决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也就是说,在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中,在相机模块的厚度对应于光路的变化被最小化的同时相机模块的光路可以延长。此外,应当理解,第二相机致动器还可以控制延伸光路上的焦点等以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第一相机致动器控制光路以实现OIS,因此,可以最小化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实现最佳光学特性。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光学系统和透镜驱动单元。例如,可以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中设置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引导销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和磁体并执行高放大倍率变焦功能。
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是利用线圈、磁体和引导销移动的移动透镜,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执行收集光以在特定位置处形成图像的聚焦器的功能,并且第一透镜组件可以执行在另一个位置改变通过第三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的变换器的功能。同时,由于到物体或图像的距离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第一透镜组件可能处于放大倍率的变化大的状态,而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可以起到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或放大倍率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其处通过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形成图像的图像点可以根据位置而略微变化。因此,第二透镜组件可以对通过变换器形成的图像执行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以在实际图像传感器的准确位置处形成通过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通过由于线圈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电磁力驱动。上述内容可以应用于下面将描述的透镜组件。此外,第一透镜组件至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沿光轴方向,即第三方向移动。此外,第一透镜组件至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沿第三方向单独移动或彼此结合移动。
同时,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用于OIS的致动器和用于AF或变焦的致动器时,在执行OIS时可以防止与用于AF或变焦的磁体发生磁场干扰。由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分开设置,因此可以防止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磁场干扰。在本说明书中,OIS可以与诸如手抖校正、OIS、光学图像校正和抖动校正的术语互换使用。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4和图5,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包括第一壳体1120、移动件1130、旋转部1140、第一驱动单元1150、弹性构件EE、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
移动件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光学构件1132。此外,旋转部1140可以包括倾斜引导单元1141。此外,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基板部1154和轭部1155。
首先,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屏蔽罩(未示出)。屏蔽罩(未示出)可以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最外侧以围绕下面将描述的旋转部1140和第一驱动单元1150。
屏蔽罩(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在外部产生的电磁波。也就是说,屏蔽罩(未示出)可以减少旋转部1140或第一驱动单元1150的故障的发生。
第一壳体1120可以位于屏蔽罩(未示出)内的位置。当没有屏蔽罩时,第一壳体1120可以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最外侧。
此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位于下面将描述的第一基板部1154内。第一壳体1120可以通过与屏蔽罩(未示出)彼此装配或接合而紧固到屏蔽罩。
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20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二构件1131a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中或包括在第一壳体1120中。下面将对其进行描述。
移动件1130包括保持器1131和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光学构件1132。
保持器1131可以安置在第一壳体1120的容纳部1125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一构件1126对应的第一保持器外侧面、第二保持器外侧面、第三保持器外侧面和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例如,第一保持器外侧面至第四保持器外侧面可以对应于或面对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一构件1126的内侧面。
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四安置槽中的第二构件1131a。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光学构件1132可以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为此,保持器1131可以具有安置表面,并且可以通过容纳槽形成安置表面。安置表面可以涂布有接合构件。因此,光学构件1132可以结合到保持器1131。
在实施例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反射镜或棱镜。在下文中,基于棱镜示出光学构件1132,但是光学构件1132可以设置为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透镜。或者,光学构件1132可以设置为多个透镜和棱镜或反射镜。此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此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物体)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换句话说,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反射光的路径来解决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因此,应当理解,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最小化其厚度的同时延长光路来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
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结合到保持器1131。第二构件1131a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外部和壳体内部。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安置在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中除第四安置槽之外的区域处的额外槽中。因此,第二构件1131a可以结合到保持器1131,并且第一构件112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二构件1131a与保持器1131之间。例如,第一构件1126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穿过第二构件1131a与保持器1131之间形成的空间。
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形成为与保持器1131分离的结构。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如下所述,可以容易地组装第一相机致动器。或者,第二构件1131a可以与保持器1131一体地形成,但是在下文中,第二构件1131a将被描述为分离结构。
旋转部1140可以包括倾斜引导单元1141。此外,旋转部1140可以包括具有相同极性的磁性构件以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结合到移动件1130和第一壳体1120。具体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结合到保持器1131的移动件1130和第一壳体1120。然而,与上述内容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具体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的第四安置槽之间。
第二构件1131a、第一构件1126、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依次设置。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靠近光轴设置。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致动器可以通过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轴倾斜和第二轴倾斜而容易地改变光路。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此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突出。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第一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基板部1154和轭部1155。下面将描述其内容。
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位于移动件1130与固定构件(例如,第一壳体1120或第一构件1126)之间。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固定构件与移动件之间。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将移动件1130朝向固定构件拉动以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固定构件和移动件紧密接触。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移动件1130紧密接触。换句话说,弹性构件EE可以将移动件1130朝向作为固定构件的壳体1220或第一构件1126拉动。
弹性构件EE可以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壳体1120之间。具体地,弹性构件EE可以依次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上。也就是说,第一构件1126、弹性构件EE、第二构件1131a、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可以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
弹性构件EE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并设置在第一构件1126与第二构件1131a之间以将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结合。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相对于固定到壳体1120的第一构件1126向第二构件1131a和连接到第二构件1131a的保持器1131提供弹力。
因此,弹性构件EE可以设置在壳体1120与移动件1130之间并结合到壳体1120和移动件1130,并且可以通过移动件113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通过倾斜引导单元1141来执行移动件1130的X轴倾斜和/或Y轴倾斜。
在弹性构件EE中,与第一构件1126接触的部分以及与第二构件1131a(或保持器1131)和壳体1120接触的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由于接触部(下面将描述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距离,弹性构件EE可以具有预载荷。此外,预载荷可以通过移动件1130传递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并且通过倾斜引导单元1141传递到第一构件1126。因此,可以通过弹性构件EE来按压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也就是说,可以保持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位于移动件1130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的力。因此,即使在执行X轴倾斜或Y轴倾斜时,倾斜引导单元1141也不分离,并且可以保持在移动件1130与壳体1120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此外,在为了X轴倾斜或Y轴倾斜而向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供应电流之后不供应电流时(例如,当电流为零时),移动件1130可以通过上述的预载荷或恢复力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即,当产生大于预载荷的力(以下将描述的电磁力)时,移动件1130可以进行X/Y轴倾斜,当产生小于预载荷的力时,移动件1130可以返回到初始位置,或者位置可以保持。
图6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透视图,图6b是在与图6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示出第一壳体的透视图,图6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参照图6a至图6c,根据实施例的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1124。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并与第一壳体1120一体形成。因此,第一构件1126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中包括的部件。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120可以结合到第一构件1126并与第一构件1126一体形成。或者,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构件1126。
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
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接触。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中的下表面。此外,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中的上表面。此外,上述内容也同样适用于关于方向的描述。
第一壳体侧部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线圈可以位于第一壳体孔1121a中。
此外,第二壳体侧部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此外,第二壳体孔1122a和第一壳体孔1121a可以关于第一方向或第三方向对称地设置。第二壳体孔1122a可以是空区域。
此外,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可以是第一壳体1120的侧面。
第一线圈可以结合到第一基板部。在实施例中,第一线圈可以电连接到第一基板部,并且电流可以流过第一线圈。电流是使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围绕X轴倾斜的电磁力的因素。
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123a。
下面将描述的第二线圈可以位于第三壳体孔1123a中。此外,第二线圈可以电连接到与第一壳体1120接触的第一基板部并结合到与第一壳体1120接触的第一基板部。因此,第二线圈可以电连接到第一基板部并且可以从第一基板部接收电流。电流是使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围绕Y轴倾斜的电磁力的因素。
第一构件1126可以安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1124之间。因此,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上。例如,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一侧。第一构件1126和保持器可以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
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1123接触。
此外,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包括第四壳体孔1124a。第四壳体孔1124a可以位于光学构件的上方。因此,光可以穿过第四壳体孔1124a并且可以入射在光学构件上。
此外,第一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1124形成的容纳部1125。第一构件1126、第二构件1131a、移动件1130和弹性构件EE可以作为部件设置在容纳部1125中。
此外,第一壳体1120还可以包括面对第一构件1126的第五壳体侧部。此外,第五壳体侧部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1123接触。此外,第五壳体侧部可以包括开放区域以提供被光学构件1132反射的光移动通过的路径。此外,第五壳体侧部可以包括突起、凹槽等以容易地结合到另一个相邻的相机致动器。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提供了光路,同时,提高了形成有提供光路的开口的第五壳体侧部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结合力,抑制了由于分离等引起的开口的移动,因此可以最小化光路的变化。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构件1126可以是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并被包括在第一壳体1120中的部件。也就是说,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120中。或者,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一壳体1120中。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在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与第四壳体侧部1124之间。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上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至第三壳体侧部接触。
此外,第一止动件1121b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的内侧面上。此外,第二止动件1122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侧部1122的内侧面上。
第一止动件1121b和第二止动件1122b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止动件1121b和第二止动件1122b可以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即使当第一构件1126移动到第一壳体1120中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止动件1121b和第二止动件1122b保持其位置。换句话说,第一止动件1121b和第二止动件1122b可以保持第一构件1126在第一壳体1120中位于一侧的状态。
此外,第一止动件1121b和第二止动件1122b可以固定第一构件1126的位置以通过将倾斜引导单元的位置固定在第一构件1126与移动件之间来消除诸如振动的误差因素。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和Y轴倾斜。
此外,第一止动件1121b与第二止动件1122b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L2可以小于第一构件1126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L1。因此,第一构件1126可以通过横向组装到第一壳体1120或插入到第一壳体1120中而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此外,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1124形成的容纳部1125。第一构件1126、第二构件1131a、倾斜引导单元1141、移动件1130和弹性构件EE可以作为部件设置在容纳部1125中。
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壳体1120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或被包括在第一壳体中。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在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安置在形成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中的壳体槽1123b’中或穿过壳体槽1123b’的至少一部分以结合到第三壳体侧部1123。因此,第一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并且可以保持移动件1130与倾斜引导单元1141之间的固定,下面将对此进行描述。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设置在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1相邻的区域中的第一结合部PP1。每个第一结合部PPl可以形成为突起。此外,第一结合部PP1可以结合到第一接合部EP1。如下所述,第一结合部PP1可以插入到第一接合部EP1的第一接合孔中。
此外,第一构件1126包括在其中安置倾斜引导单元的第二突出部的第二突起槽。第二突起槽PH2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内侧面1126s1中。因此,在第一构件1126中,倾斜引导单元的突出部(例如,第二突出部)可以设置为靠近第四安置槽中的棱镜,使得突出部设置为靠近移动件1130的重心。因此,当保持器倾斜时,可以最小化为了倾斜而使移动件1130移动的力矩。因此,由于用于驱动线圈的电流损耗也被最小化,所以可以降低相机致动器的功耗。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通孔1126a和1126b。通孔可以设置为多个通孔并且包括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
以下将描述的第二构件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可以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因此,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可以结合。换句话说,第一壳体和移动件可以彼此结合。
第二突起槽PH2可以位于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之间。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的结合力,以防止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在第一壳体中的移动而发生的倾斜精度下降。
此外,第二槽gr2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中。磁性构件可以安置在第二槽gr2中。此外,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可以面对第二构件或构件基部的内侧面。此外,安置在第二构件上的磁性构件和第一构件1126的磁性构件可以彼此面对并且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可能产生排斥力。此外,由于第一构件1126利用排斥力向内按压倾斜引导单元或按压保持器,所以即使当电流未被供应到线圈时,移动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中与第三壳体侧部间隔开预定距离。换句话说,能够保持移动件、壳体和倾斜引导单元之间的结合力。
此外,当第一构件1126与第一壳体1120一体形成时,可以提高第一构件1126与第一壳体1120之间的结合力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此外,当第一构件1126和第一壳体1120分开形成时,可以提高第一构件1126和第一壳体1120的组装和制造的容易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此外,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可以平行设置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重叠。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位于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上的上构件UA以及设置在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下方的下构件BA。因此,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中间。也就是说,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位于第一通孔1126a和第二通孔1126b旁边的连接构件MA。也就是说,上构件UA和下构件BA可以通过连接构件MA彼此连接。此外,下构件BA可以设置为多个下构件BA以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且多个下构件BA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因此,由于第一构件1126具有上构件UA,所以能够提高刚度。例如,与没有上构件U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第一构件1126的刚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刚度的单位可以为[N/μm]。因此,能够提高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结合槽1126k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中。第一结合槽1126k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的边缘中。具体地,第一结合槽1126k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中的端部(例如,左侧部和右侧部)并且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相邻设置。
第一结合槽1126k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的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对应。在实施例中,第一结合槽1126k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的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可以位于与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1126s2相邻并与其共面的侧面中。
在实施例中,第一结合槽1126k以及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结合槽1126k和多个第二结合槽1121m,并且多个第一结合槽1126k以及多个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可以关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对称地设置。
此外,接合构件可以涂布在第一结合槽1126k以及第二结合槽1121m和1122m上。也就是说,接合构件可以涂布在第一壳体侧部(或第二壳体侧部)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以提高壳体1120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的结合力。接合构件可以包括环氧树脂等但不限于该材料。
此外,第一构件1126还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接触,并且第二突出部可以与第二壳体侧部接触。第一突出部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从第一构件的外侧面1126s2的一个端部延伸。第二突出部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从第一构件的外侧面1126s2的另一个端部延伸。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朝向保持器延伸。
可以通过第一止动件1121b保持第一突出部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第二止动件1122b保持第二突出部的位置。因此,可以提高根据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7,光学构件1132可以安置在保持器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是作为反射部的直角棱镜,但不限于此。
在实施例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在其外侧面的一部分上包括突出部(未示出)。光学构件1132可以使用突出部(未示出)容易地结合到保持器。此外,保持器还可以包括槽或突起以结合到光学构件1132。
此外,光学构件1132的下表面1132b可以安置在保持器的安置表面上。因此,光学构件1132的下表面1132b可以对应于保持器的安置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下表面1132b可以与保持器的安置一样形成为倾斜表面。因此,棱镜可以根据保持器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同时可以防止光学构件1132随着该移动而与保持器分离。
此外,可以在光学构件1132的下表面1132b中形成槽,并且可以在槽中涂布接合构件,因此光学构件1132可以结合到保持器。或者,可以将接合构件应用于保持器的槽或突起,并且可以将保持器结合到光学构件1132。光学构件1132和保持器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以彼此结合。
此外,如上所述,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能够将从外部(例如,物体)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样,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形成为单个反射镜。此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改变反射光的路径来解决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因此,应理解,相机模块可以通过在最小化相机模块的厚度同时延长光路来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此外,应理解,根据该实施例的包括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还可以通过在最小化厚度的同时延长光路来提供大范围的放大率。
图8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透视图,图8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仰视图,图8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保持器的主视图,图8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构件的后视图,图8e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构件的仰视图。
参考图8a至图8e,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在其上安置光学构件1132的安置表面1131k。安置表面1131k可以是倾斜表面。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位于安置表面1131k上的台阶部。此外,保持器1131中的台阶部可以结合到光学构件1132的突出部(未示出)。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外侧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和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
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即,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设置。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可以是第一侧面。此外,以下将描述的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可以是第二侧面。
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第一壳体侧部。即,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一壳体侧部。此外,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第二壳体侧部。即,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二壳体侧部。
此外,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可以包括第一安置槽1131S1a。此外,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可以包括第二安置槽1131S2a。第一安置槽1131S1a和第二安置槽1131S2a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设置。
此外,第一安置槽1131S1a和第二安置槽1131S2a可以设置成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此外,第一磁体1151a可以设置在第一安置槽1131S1a中,并且虚设构件DM可以设置在第二安置槽1131S2a中。第一磁体1151a和虚设构件DM也可以关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对称设置。在本说明书中,应理解,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可以使用轭或接合构件结合到壳体。
如上所述,可以将由第一安置槽1131S1a的第一磁体感应的电磁力提供给保持器1131。
根据该实施例,第一安置槽1131S1a的第一磁体的重量和第二安置槽1131S2a的虚设构件DM的重量可以具有相同的重量。因此,即使在由通过第一磁体产生的电磁力执行保持器1131的X轴倾斜时,也可以防止由于重量不平衡引起的向一侧倾斜。因此,可以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接触并且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的一侧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的一侧延伸的外侧面。此外,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位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之间。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是保持器1131中的下表面。即,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三壳体侧部。
此外,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包括第三安置槽1131S3a。第二磁体1151b可以设置在第三安置槽1131S3a中。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三壳体侧部1123。
此外,第三壳体孔1123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安置槽1131S3a重叠。因此,第三安装槽1131S3a中的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壳体孔1123a中的第二线圈1152c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此外,第二磁体1151b和第二线圈1152c可以产生电磁力,使得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Y轴倾斜。
此外,X轴倾斜可以由第一磁体执行,Y轴倾斜可以仅由第二磁体执行。
在实施例中,第三安置槽1131S3a可以与第一安置槽1131S1a或第二安置槽1131S2a相同。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像X轴倾斜一样通过电流控制来执行Y轴倾斜。
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可以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接触并且可以是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延伸的外侧面。此外,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可以位于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与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之间。即,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一构件。
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可以包括第四安置槽1131S4a。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第二构件1131a和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多个区域。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第二构件1131a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中。也就是说,第一区域A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二构件1131a重叠。具体地,第一区域AR1可以是第二构件1131a的构件基部所位于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AR1可以位于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即,第一区域AR1可以对应于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上方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AR1可以不是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的一个区域。
第一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二区域AR2中。也就是说,第二区域AR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构件1126重叠。
此外,与第一区域一样,第二区域AR2可以位于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也就是说,第二区域AR2可以对应于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的上部中的区域。
倾斜引导单元可以位于第三区域AR3中。具体地,倾斜引导单元的基部可以位于第三区域AR3中。也就是说,第三区域AR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倾斜引导单元(例如,基部)重叠。
此外,第二区域AR2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与第三区域AR3之间。
此外,第二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R1中,并且第二构件1131a可以包括第一槽gr1。在实施例中,第二构件1131a可以包括形成在内侧面1131aas中的第一槽gr1。此外,如上所述,磁性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槽gr1中。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AR2中。第一槽gr1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二槽gr2。例如,第一槽g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槽gr2重叠。此外,如上所述,由设置在第一槽和第二槽中的磁性构件产生的排斥力可以通过第二构件传递到保持器1131的第四安装槽1131S4a。因此,保持器可以在与由磁性构件产生的排斥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对倾斜引导单元施加力。结合弹性构件的预载荷,所施加的力可以牢固地保持移动件、壳体和倾斜引导单元之间的结合。因此,可以提高相机模块抵抗外部冲击等的可靠性。
第一构件可以包括面对形成在外侧面中的第一槽gr1的第二槽gr2。此外,第一构件可以包括如上所述形成在内侧面中的第二突起槽。此外,第二突出部可以安置在第二突起槽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三区域AR3中。此外,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可以容纳在第一突起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与第一突起槽接触。每个第一突起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每个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二突起槽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就是说,每个第二突起槽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每个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因此,第二突出部可以与第二突起槽接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基于第一突出部执行第一轴倾斜,可以容易地基于第二突出部执行第二轴倾斜,并且可以延长倾斜半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突起槽PH1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突起槽PH1。例如,第一突起槽PH1和第二突起槽PH2中的任意一个可以包括第1-1突起槽PH1a和第1-2突起槽PH1b。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第一突起槽PH1包括第1-1突起槽PH1a和第1-2突起槽PH1b。此外,以下的说明同样适用于第二突起槽PH2。例如,第二突起槽PH2可以包括第2-1突起槽和第2-2突起槽,对第1-1突起槽的描述可以应用于第2-1突起槽,而对第1-2突起槽的描述可以应用于第2-2突起槽。
第1-1突起槽PH1a和第1-2突起槽PH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设置。第1-1突起槽PH1a的最大面积可以与第1-2突起槽PH1b的最大面积相同。
多个第一突起槽PH1的倾斜表面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第一突起槽PH1可以包括槽下表面和倾斜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突起槽的倾斜表面的数量可以是不同的。此外,突起槽的下表面的面积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第1-1突起槽PH1a可以包括第一槽下表面LS1和第一倾斜表面CS1。第1-2突起槽PH1b可以包括第二槽下表面LS2和第二倾斜表面CS2。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槽下表面LS1的面积可以不同于每个第二槽下表面LS2的面积。每个第一槽下表面LS1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槽下表面LS2的面积。
此外,与第一槽下表面LS1接触的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量可以不同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量。例如,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量可以大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量。
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补偿安置在第一突起槽PH1中的第一突出部的装配公差。例如,由于第一倾斜表面CS1的数量大于第二倾斜表面CS2的数量,因此第一突出部可以与更多数量的倾斜表面接触,因此可以将第一突出部的位置更精确地保持在1-1突起槽PH1a中。
与此不同,由于与第一突出部接触的第1-2突起槽PH1b中的倾斜表面的数量比第1-1突起槽PH1b中的倾斜表面的数量少,所以可以容易地调整第一突出部的位置。
在实施例中,第二倾斜表面CS2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二槽下表面LS2可以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突出部与第二倾斜表面CS2接触的状态下,第一突出部可以容易地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第1-2突起槽PH1b中,可以容易地调整第一突出部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的高度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是不同的。在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第一区域AR1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二区域AR2的高度和第三区域AR3的高度。因此,台阶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与第二区域AR2之间。
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安置在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第二结合部PP2可以位于第二构件1131a的外侧面(例如,与面对第二构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第二结合部PP2可以包括结合基部PP2a和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第二结合部PP2可以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突出部重叠。
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并且多个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之间的所有平分线可以位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的顶点上。
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包括第一槽gr1。换句话说,第一槽gr1可以位于构件基部1131aa的内侧面中。此外,上述磁性构件可以安置在第一槽gr1中。此外,第一槽gr1可以根据磁性构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第一槽gr1。也就是说,第一槽gr1的数量可以对应于磁性构件的数量。
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包括构件基部1131aa、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
构件基部1131aa可以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最外侧。构件基部1131aa可以位于第一构件的外侧。也就是说,第一构件可以位于构件基部1131aa与倾斜引导单元之间。
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从构件基部1131aa的边缘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从构件基部1131aa向保持器1131延伸。这可以与第二延伸部1131ac相同。此外,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从构件基部1131aa的边缘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延伸。在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位于构件基部1131aa的边缘。此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设置在上构件与下构件之间。
因此,第二构件1131a可以具有由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形成的槽。也就是说,槽可以位于第一延伸部1131ab与第二延伸部1131ac之间。因此,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仅通过构件基部1131aa彼此连接。
此外,由于当执行X轴倾斜和Y轴倾斜时第二构件1131a结合到保持器并且移动,所以第二构件1131a的刚度可以大于第一构件的刚度。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构件可以具有上构件和下构件以提高刚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之间的刚度差。因此,当执行第二构件1131a和结合到第二构件1131a的保持器1131两者的X轴倾斜或Y轴倾斜时,第二构件1131a距第一构件的相邻距离可能减小,并且第二构件1131a可能与第一构件接触。因此,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构件具有提高的刚度,所以第一构件可以容易地用作止动件。即,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刚度差减小,当执行倾斜时,可以最小化由于接触造成的损坏。即,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
此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延伸部1131ac间隔开以形成分隔空间。第一构件和倾斜引导单元可以安置在分隔空间中。
此外,第一延伸部1131ab的长度和第二延伸部1131ac的长度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可以是相同的。因此,由于结合力、重量等是平衡的,所以可以精确地执行保持器的倾斜而不会向一侧倾斜。
此外,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结合到保持器。在本说明书中,应理解,除了上述突起和槽结构之外,还可以通过接合构件在彼此之间进行结合。在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可以包括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形成的第三结合槽1131k。此外,结合突起1131m可以位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重叠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的区域中。结合突起1131m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第三结合槽1131k。
例如,诸如环氧树脂的接合构件可以涂布在第三结合槽1131k中应用。此外,结合突起1131m可以插入到第一延伸部1131a.b和第二延伸部1131ac的第三结合槽1131k中。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第二构件1131a和保持器1131可以彼此结合。此外,由于结合,施加到第二构件1131a的排斥力可以传递到保持器1130。然而,如上所述,应理解,突起和槽结构的位置可以改变。
图9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平面图,图9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侧视图,图9c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俯视图,图9d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图9e是从图9d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移除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图。
参照图9a至9C,根据实施例的弹性构件EE可以包括第一接合部EP1、第二接合部EP2和连接部CP。
在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EP1可以连接到第一壳体1120,因此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也就是说,此外,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固定构件。或者,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或第一构件1126。在下文中,如图所示,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第一构件1126。因此,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
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结合到第二构件1131a,因此第二接合部EP2可以结合到第二构件1131a。
连接部CP可以设置在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也就是说,每个连接部CP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一接合部EP1,另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二接合部EP2。
具体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一接合部EP1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区域EP1f和位于第一平坦区域EP1f中的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
第一平坦区域EP1f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因此,第一平坦区域EP1f可以具有闭环形状。此外,第一平坦区域EP1f可以沿着第一构件1126的边缘设置。因此,当产生下面将描述的预载荷时,可以提高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一构件1126的结合力,第一接合部EP1由第一构件1126支撑并结合到第一构件1126,因此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并且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具有孔或槽的形状。此外,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结合到形成在第一构件1126上的突起等。
此外,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设置在第一平分线LX1或第二平分线LX2上或者可以关于第一平分线LX1或第二平分线LX2对称设置。因此,由于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结合力没有集中在一侧,所以可以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或Y轴倾斜。
此外,第一平分线LX1可以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分第一接合部EP1的线。或者,第一平分线LX1可以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分第二接合部EP2的线。此外,第二平分线LX2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分第一接合部EP1的线。或者,第二平分线LX2可以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分第二接合部EP2的线。此外,交点CK可以是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彼此相交的点。以下,基于此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第一接合部EP1的内侧。具体地,第二接合部EP2可以被第一接合部EP1包围。术语“内侧”是指从第一接合部EP朝向第二接合部EP2的方向并且对应于从第一结合部向第二结合部的方向。
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一接合部EP1之间。或者,第二接合部EP2可以设置在第二构件1131a与第一接合部EP1之间。也就是说,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接合部EP1间隔开。
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部CP可以从第二构件1131a向第一构件1126延伸或从第一构件1126向第二构件1131a延伸。也就是说,连接部CP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例如,连接部CP可以设置在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并且可以将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连接。因此,由于第一接合部EP1是固定到壳体的固定构件(壳体是固定的),所以可以从第二接合部EP2向第一接合部EP1产生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因此,连接到第二接合部EP2的第二构件1131a和连接到第二构件1131a的移动件1130也可以产生从第二接合部EP2朝向第一接合部EP1的力。因此,上述力可以施加在移动件1130与倾斜引导单元1141之间。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最终按压第一构件1126,因此可以保持在移动件1130与第一构件1126(或壳体)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以执行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轴倾斜或第二轴倾斜。
此外,由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的间隔距离dd1,因此弹性构件EE可以具有作为上述力的预载荷。
此外,弹性构件EE的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不设置在与弹性构件EE的第一接合部EP1和作为固定构件的第一构件1126的一个表面接触的表面上。如上所述,第一接合部EP1和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XY)上并且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比第一接合部EP1更靠近反射构件的位置。
此外,在实施例中,即使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从倾斜引导单元朝向第二构件的方向)上产生预载荷时,也可以容易地保持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此外,在不使用磁性构件等时,能够防止由于磁力引起与第一相机致动器相邻的另一相机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出现故障。此外,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不使用磁性构件等,使用轻且薄的弹性构件,因此可以容易实现小型化。或者,作为修改例,也可以通过在上述第一槽和第二槽中布置具有相同极性的磁性构件而在磁性构件之间产生排斥力。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排斥力可以通过第二构件传递到保持器的第四安置槽。此外,保持器可以在与产生的排斥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向倾斜引导单元施加力。因此,弹性构件可以通过由磁性构件产生的排斥力容易地恢复。即,能够提高弹性构件的可靠性。此外,由于通过排斥力更容易保持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所以可以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或Y轴倾斜。
在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区域EP2f和位于第二平坦区域EP2f中的多个第二接合孔EP2h。第二平坦区域EP2f可以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可以与第二构件1131a接触。此外,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结合到第二结合部PP2。
此外,在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位于相邻的第一接合孔EP1h之间。例如,第二接合孔EP2h和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设置在第一平分线LX1上。此外,第一接合孔EP1h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平分线LX2上。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由弹性构件EE施加的力可以均匀地提供给移动件。
此外,随着提供给第一线圈的电流量被调节,可以执行X轴倾斜。即,由于移动件的位置在驱动之后通过弹性构件EE恢复到初始位置,所以可以仅利用施加到第一线圈的电流容易地执行X轴倾斜。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能量效率,并且可以容易地驱动相机模块。
在实施例中,连接部CP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
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分别设置在由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划分的第一象限区域S1至第四象限区域S4中。
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可以从第一接合部EP1到第二接合部EP2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设置。在下文中,将基于逆时针方向描述本发明。例如,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分别位于由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划分的第一象限区域S1、第二象限区域S2、第三象限区域S3和第四象限区域S4。第一象限区域S1至第四象限区域S4逆时针设置。
此外,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中的每一个可以在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具有弯曲形状等。
具体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可以逆时针设置并且具有相同的形状。换句话说,第一连接部CP1和第三连接部CP3可以关于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对称。此外,第二连接部CP2和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关于第一平分线LX1和
第二平分线LX2对称。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提高抵抗X轴倾斜或Y轴倾斜的恢复力的线性度。例如,当第一连接部CP1至第四连接部CP4仅关于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中的任意一个对称时,抵抗X/Y轴倾斜的恢复力可能在一个方向上不平衡。然而,在根据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由于连接部关于第一平分线LX1和第二平分线LX2对称,所以可以解决这种不平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EP1可以包括与连接部CP接触的第一接合点P1至第四接合点P4。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包括与连接部CP接触的第五接合点P5至第八接合点P8。
第一连接部CP1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的第一接合点P1和第二接合部EP2的第五接合点P5接触。此外,第二连接部CP2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的第二接合点P2和第二接合部EP2的第六接合点P6接触。此外,第三连接部CP3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的第三接合点P3和第二接合部EP2的第七接合点P7接触。此外,第四连接部CP4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的第四接合点P1和第二接合部EP2的第八接合点P8接触。
此外,第一接合点P1、第五接合点P5、第三接合点P3和第七接合点P7可以设置在通过交点CK的第一虚设线DL1上。此外,第二接合点P2、第六接合点P6、第四接合点P4和第八接合点P8可以设置在通过交点CK的第二虚设线DL2上。
此外,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具有从第一接合点P1向内延伸,从第一虚设线DLl向下弯曲,向内延伸并向第一虚设线DL1的下部突出的结构。此外,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具有从第一虚设线DL1向上延伸、弯曲并向第一虚设线DL1突出的结构。此外,第一连接部CP1可以具有从第一虚设线DL1向下延伸、弯曲并向第一虚设线DL1的下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与接合部EP2的第五接合点P5接触。
第二连接部CP2可以具有从第二接合点P2向内延伸,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上弯曲、向内延伸并向下突出到第二虚设线DL2的结构。此外,第二连接部CP2可以具有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下延伸、弯曲并向第二虚设线DL2的下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上延伸、弯曲并向第二虚设线DL2的上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与第二接合部EP2的第六接合点P6接触。
第三连接部CP3可以具有从第三接合点P3向内延伸、从第一虚设线DL1向上弯曲、向内延伸并向下突出到第一虚设线DL1的结构。此外,第三连接部CP3可以具有从第一虚设线DL1向下延伸、弯曲并向第一虚设线DL1的下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具有从第一虚设线DL1向上延伸、弯曲并向第一虚设线DL1的上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与第二接合部EP2的第七接合点P7接触。
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具有从第四接合点P4向内延伸,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下弯曲,向内延伸并向第二虚设线DL2的下部突出的结构。此外,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具有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上延伸、弯曲并向第二虚设线DL2的上部突出的结构。此外,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具有从第二虚设线DL2向下延伸、弯曲并向第二虚设线DL2的下部突出的结构,并且可以与第二接合部EP2的第八接合点P8接触。
参照图9d和图9e,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在第二轴上或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重叠。
此外,在下面将描述的基部中,第一突出部PR1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将多个第二接合孔EP2h平分的中间轴上(对应于第二平分线LX2)。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由第一突出部PR1执行第二轴倾斜时,可以相对于第二轴或第一方向均匀地产生通过弹性构件EE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的力。
此外,第二突出部PR2的顶点可以位于第一平分线LX1上。也就是说,第二突出部PR2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将第一接合孔EP1h平分的第一平分线LX1上。因此,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由弹性构件EE按压的力可以均匀地提供给移动件的上部和下部。
图10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图10b是沿与图10a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图10c是沿图10a的线FF’的剖视图。
根据实施例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基部BS、从基部BS的第一表面1141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和从基部BS的第二表面1141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此外,根据结构,在其上形成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表面可以是相反的,但是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此外,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基部BS一体成型,并且如图所示,应理解,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具有像球一样的球形。
首先,基部BS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141a和与第一表面1141a相反的第二表面1141b。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141a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表面1141b间隔开,并且第一表面1141a和第二表面1141b可以是在倾斜引导单元1141中彼此相反或彼此面对的外侧面。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从第一表面1141a向一侧延伸的第一突出部PR1。根据该实施例,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从第一表面1141a向保持器突出。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包括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
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设置。换句话说,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此外,在实施例中,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被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虚设线平分。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曲率,例如,半球形状。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距离基部BS的第一表面1141a最远的点处与壳体的第一槽接触。
此外,对准槽1141aa可以位于第一表面1141a中。对准槽1141aa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141a的一侧并且可以在执行装配工序时提供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组装位置或组装方向。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在第二表面1141a上朝向一侧延伸的第二突出部PR2。根据该实施例,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从第二表面1141b朝向壳体突出。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二突出部PR2被设置为多个第二突出部PR2并且可以包括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
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此外,在实施例中,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被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虚设线平分。
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曲率,例如,半球形。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与基部BS的第二表面1141b间隔开的点处与第二构件1131a接触。
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位于在第二方向上第2-1突出部PR2a与第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例,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位于在第二方向上第2-1突出部PR2a与第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分隔空间的中央区域中。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根据实施例的致动器可以使X轴倾斜的角度关于X轴具有相同的范围。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使保持器提供相同的范围(例如,正/负范围),在该范围内可以基于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围绕X轴执行X轴倾斜。
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位于第一方向上第1-1突出部PR1a与第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例,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位于第一方向上第1-1突出部PR1a与第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分隔空间的中央部分中。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根据实施例的致动器可以使Y轴倾斜的角度关于Y轴具有相同的范围。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保持器可以提供相同的范围(例如,正/负范围),在该范围内基于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围绕Y轴执行Y轴倾斜。
具体地,第一表面1141a可以包括第一外侧线M1、第二外侧线M2、第三外侧线M3和第四外侧线M4。第一外侧线M1和第二外侧线M2可以彼此面对,第三外侧线M3和第四外侧线M4可以彼此面对。此外,第三外侧线M3和第四外侧线M4可以位于第一外侧线M1与第二外侧线M2之间。此外,第一外侧线M1和第二外侧线M2垂直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第三外侧线M3和第四外侧线M4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位于第一虚设线VL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虚设线LV1是平分第一外侧线M1和第二外侧线M2的线。或者,第一虚设线LV1和第三虚设线LV1’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分基部BS的线。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使用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X轴倾斜。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围绕第一虚设线VL1执行X轴倾斜,所以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准地执行X轴倾斜,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关于第一虚设线VL1和第二虚设线VL2对称设置。或者,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关于第一中心点C1对称设置。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执行X轴倾斜时,由第一突出部PR1支撑的支撑力可以相对于第二虚设线VL2均匀地施加到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引导单元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虚设线VL2是平分第三外侧线M3和第四外侧线M4的线。或者,第二虚设线LV2和第四虚设线LV2’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分基部BS的线。
此外,第一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一虚设线VL1与第二虚设线VL2的交点。或者,根据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形状,第一中心点C1可以是对应于重心的点。
此外,第二表面1141b可以包括第五外侧线M1’、第六外侧线M2’、第七外侧线M3’和第八外侧线M4’。第五外侧线M1’和第六外侧线M2’可以彼此面对,第七外侧线M3’和第八外侧线M4’可以彼此面对。此外,第七外侧线M3’和第八外侧线M4’可以位于第五外侧线M1’与第六外侧线M2’之间。此外,第五外侧线M1’和第六外侧线M2’垂直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第七外侧线M3’和第八外侧线M4’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
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围绕第四虚设线VL2’执行Y轴倾斜,所以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准地执行Y轴倾斜,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相对于第三虚设线VL1’对称地设置在第四虚设线VL2’上。或者,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关于第二中心点C1’对称设置。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执行Y轴倾斜时,由第二突出部PR2支撑的相同支撑力可以相对于第四虚设线VL2’被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的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引导单元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虚设线LV1’是将第五外侧线M1’和第六外侧线M2’平分的线。此外,第二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三虚设线VL1’和第四虚设线VL2’的交点。或者,根据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形状,第二中心点C1’也可以是与重心对应的点。
此外,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第1-1突出部PR1a与第1-2突出部PR1b之间的距离DR2可以大于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每个第二突出部PR2的长度。因此,当基于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执行X轴倾斜时,可以最小化由于第二突出部PR2引起的阻力。
与此对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第2-1突出部PR2a与第2-2突出部PR2b之间的距离ML2可以大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每个第一突出部PR1的长度。因此,当基于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执行Y轴倾斜时,可以最小化由于第一突出部PR1引起的阻力。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单元的图。
参照图11,第一驱动单元1150可以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第一基板部1154和轭部1155。
此外,如上所述,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由于电磁力而提供驱动力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外侧面上。
此外,如上所述,尽管在附图中描述了虚设构件DM被包括在驱动单元1150中,但应理解,虚设构件DM也可以是单独的构件。也就是说,由于虚设构件DM未设置为与线圈相对,所以不产生电磁力,因此虚设构件DM不是产生用于相对于预定方向执行倾斜(例如,Y轴倾斜)的驱动力的驱动源。然而,虚设构件DM可以安置在保持器的外侧面上并且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与第一磁体1151a对称设置。此外,虚设构件DM的重量可以与第一磁体1151a的重量相同。因此,虚设构件DM可以补偿保持器中的第一磁体1151a的重量并且防止当保持器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时重量集中在第一磁体1151a上。换句话说,虚设构件DM可以提高保持器1131的Y轴倾斜的精度。此外,由于虚设构件DM,由于线圈未设置于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对称的位置处,因此可以提高Y轴倾斜的电流效率。此外,由于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总重量变轻,因此能够实现重量减轻。
此外,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例中,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与第二线圈1152c。
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与第一磁体1151a相对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的第一壳体孔1121a中。
此外,由于第二壳体侧部1122的第二壳体孔1122a是开放的,可以减轻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重量。开口部可以设置为与虚设构件DM相对。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最小化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从而在通过利用驱动磁体1151与驱动线圈1152之间的电磁力控制移动件1130围绕第一轴(X轴方向)或第二轴(Y轴方向)旋转来执行OIS时提供最佳光学特性。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使用设置在第一壳体1120与移动件1130之间的旋转部1140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来实现OIS,可以解决致动器的尺寸限制以提供超薄和超小型相机致动器以及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第一基板部1154可以包括第一基板侧部1154a、第二基板侧部1154b和第三基板侧部1154c。
第一基板侧部1154a和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位于第一基板侧部1154a与第二基板侧部1154b之间的位置。
此外,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并且可以是第一基板部1154的下表面。
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一线圈1152a。此外,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
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是虚设基板。
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二线圈1152c。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
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由于不需要电连接到第二基板侧部1154b,因此可以仅在第一基板侧部1154a和第三基板侧部1154c上形成电路径CPH。因此,可以减少用于电连接的长度以降低电阻。即,可以提高电流效率。
此外,也可以在第一基板侧部1154a和第三基板侧部1154b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控制施加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等的电流量的驱动器dR。因此,可以最小化电路径以最小化电阻。
此外,轭部1155可以包括第一轭1155a和第二轭1155b。第一轭1155a可以位于第一安置槽中并结合到第一磁体1151a。此外,第二轭1155b可以位于第三安置槽中并结合到第二磁体1151b。此外,虚设轭可以位于第二安置槽中并且结合到虚设构件DM。第一轭1155a和第二轭1155b使得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能够容易地安置在第一安置槽和第三安置槽中并结合到壳体。
图12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12b是沿图12a的线PP’的剖视图,图12c是沿图12a的线QQ’的剖视图。
参照图12a至12C,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彼此相对设置。第一磁体1151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重叠。
此外,虚设构件DM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上。此外,第一磁体1151a和虚设构件DM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
X轴倾斜可以通过由第一磁体1151a和第一线圈1152a施加到保持器的外侧面(第一保持器外侧面)的电磁力来执行。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与第一壳体1120的第一构件1126接触。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安置于形成在第一构件1126的一个侧面中的第二突起槽PH2中。此外,当进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用作倾斜的基准轴(或旋转轴)。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位于外部以电连接并结合到第一基板部1154。然而,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的位置不限于此。
此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上,第二磁体1151b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上。第二线圈1152b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二线圈1152b与第二磁体1151b之间的电磁力的大小。
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安置在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中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如上所述,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第二构件1131a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R1中,并且第二构件1131a可以包括形成在内侧面中的第一槽gr1。
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AR2中。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面对第一槽gr1的第二槽gr2。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设置在与第二槽gr2对应的表面中的第二突起槽PH2。
设置在第一槽gr和第二槽gr中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磁性构件可以产生排斥力。上述内容可以同样适用于排斥力。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三区域AR3中。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分别设置在基部BS的第二表面1141b和第一表面1141a上。如上所述,在下面将描述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同地位于基部BS的相面对的表面上。
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容纳在第一突起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与第一突起槽PH1接触。第一突起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二突起槽PH2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就是说,第二突起槽PH2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此外,相应地,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第二突起槽PH2接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能够基于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第一轴倾斜,能够基于第二突出部PR2容易地执行第二轴倾斜,并且能够延长倾斜的半径。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平行于第二构件1131a和第一构件1126,并且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更具体地,在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此外,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c或第二磁体1151b重叠。也就是说,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作为倾斜的中心轴的突出部可以位于与移动件1130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倾斜引导单元可以位于与保持器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可以最小化用于使保持器倾斜的力矩值,并且可以最小化为了使保持器倾斜而施加到线圈部等的电流损耗量,因此可以减小耗电量,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如上所述,位于第二线圈1152c内部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检测磁通量的变化,因此可以执行第二磁体1151b与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之间的位置检测。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弹性构件EE、第二构件1131a、第一构件1126、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保持器1131可以沿第三方向依次设置。
此外,根据实施例,+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部分区域可以位于比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更向外的位置。
除了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之外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安置在基于基部BS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换句话说,基部BS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实现小型化。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可以大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突出部PR2的端部可以位于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突出部PR2的至少一个端口可以位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保持器1131相反的方向上。换句话说,保持器113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突出部PR2的端部(与第二突起槽接触的部分)间隔开预定距离。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第二构件1131a的前表面1131aes可以与第一构件1126的前表面1126es间隔开。具体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构件1131a的前表面1131aes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1126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前表面1126es上。或者,根据实施例的第二构件1131a的前表面1131aes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前表面1126es内。为此,第一构件1126可以具有向内延伸并且弯曲的结构。此外,第二构件1131a的部分区域可以位于由延伸并弯曲的第一构件1126的结构形成的槽中。
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由于第二构件1131a位于第一构件1126内,所以可以提高空间效率,并且可以实现小型化。此外,即使在进行基于电磁力的驱动(移动件1130的倾斜或旋转)时,由于第二构件1131a不比第一构件1126更向外突出,所以可以阻止与周围元件接触。因此,可以提高可靠性。
图13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13b是沿图13a的线SS’的剖视图,图13c是图13b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参照图13a至图13c,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可以执行Y轴倾斜。也就是说,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执行旋转以实现OIS。
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彼此相对设置。第一磁体1151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重叠。
此外,虚设构件DM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上。此外,第一磁体1151a和虚设构件DM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
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第一磁体1151a的重量和虚设构件DM的重量均匀地施加到保持器1131,因此可以通过施加到保持器的外侧面(第一保持器外侧面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的电磁力准确且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与壳体1120的第一构件1126接触。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安置于形成在第一构件1126的一个侧面中的第二突起槽PH2中。此外,当执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是倾斜的基准轴(或旋转轴)。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可以垂直地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位于外部以电连接并结合到基板部1154。然而,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的位置不限于此。
此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上,第三磁体1151c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上。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磁体1151c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二线圈1152b与第三磁体1151c之间的电磁力的大小。
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安置在第四保持器外侧面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如上所述,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上。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分别设置在基部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上。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同地位于基部BS的相面对的表面上。然而,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
此外,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中。具体地,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位于第一突起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一突起槽PH1接触。此外,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PR1的顶点s可以位于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孔的平分线上。
此外,第一突起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二突起槽PH2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就是说,第二突起槽PH2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此外,相应地,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第二突起槽PH2接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基于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第二轴倾斜,可以基于第二突出部PR2容易地执行第一轴倾斜,并且可以延长倾斜半径。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平行于第二构件1131a和第一构件1126,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更具体地,在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此外,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b或第二磁体1151b重叠。也就是说,在根据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作为倾斜的中心轴的突出部可以位于与移动件1130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倾斜引导单元可以位于与移动件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在根据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可以最小化用于使移动件倾斜的力矩值,并且可以最小化施加到线圈部等以使移动件倾斜的电流的消耗量,因此可以减少耗电量,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如上所述,位于第二线圈1152b内部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检测磁通量的变化,因此可以执行第二磁体1151b与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之间的位置检测。
在实施例中,利用第二线圈1152b,设置在保持器1131下方的第二磁体1151b可以产生电磁力以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倾斜或旋转移动件1130。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中。此外,第二构件1131a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上。第二构件1131a的外侧面可以通过第二结合部PP2结合到弹性构件EE的第二接合部EP2。因此,保持器1131可以在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的相同方向上对倾斜引导单元1141施加力RF2’。
此外,第一构件1126可以包括第二突起槽PH2。第二突起槽PH2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26的面对保持器1131的表面中。
此外,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可以通过上述路径施加到第一构件1126。因此,通过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和RF2’可以按压设置在第一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
具体地,弹性构件EE的恢复力可以传递到第二构件1131a并最终传递到设置在第一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恢复力被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
此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由第一构件1126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作为基准轴(或旋转轴)的第二突出部PR2旋转或倾斜并且朝向第一构件1126突出,即,可以围绕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第二突出部PR2旋转或倾斜,即,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第二突出部PR2是基准轴(或旋转轴)并且朝向第一构件1126突出。
例如,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三安置槽中的第二磁体1151b与设置在第三基板侧部上的第二线圈部1152b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相对于X轴方向旋转(X1→X1a)第一角度θ1时,可以执行OIS。此外,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三安置槽中的第二磁体1151b与设置在第三基板侧部上的第二线圈部1152b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相对于X轴方向旋转(X1→X1b)第一角度θ1时,可以执行OIS。第一角度θ1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4a是沿图13a的线RR’的剖视图,图14b是图14a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参照图14a和14B,可以执行X轴倾斜。也就是说,当移动件1130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或旋转时,可以实现OIS。
在实施例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一线圈1152a可以产生电磁力并且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倾斜或旋转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
具体地,弹性构件EE的恢复力可以传递到第二构件1131a和保持器1131,并最终传递到设置在保持器1131与第一构件1126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利用上述恢复力通过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由形成在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的第一突起槽PH1支撑。此外,在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第一突出部PR1旋转或倾斜,也就是说,可以围绕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第一突出部PR1是基准轴(或旋转轴)并且朝向保持器1131(例如,在第三方向上)突出。
例如,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一安置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与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的第一线圈部1152a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相对于Y轴方向旋转(Y1→Y1a)第二角度θ2时,可以实现OIS。此外,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一安置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与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上的第一线圈部1152a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相对于Y轴方向旋转(Y1→Y1b)第二角度02时,可以实现OIS。第二角度02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第二致动器当通过利用设置在保持器中的驱动磁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来控制移动件1130围绕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来实现OIS时,可以最小化偏心或倾斜现象,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此外,如上所述,术语“Y轴倾斜”是指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术语“X轴倾斜”是指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组装顺序的图。
参照图15,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组装方法可以包括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第一基板部结合到第一壳体,将第一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第二构件1131a和弹性构件EE结合到第一壳体,并将结合的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插入第一壳体1120中。
在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第一基板部结合到第一壳体之后,可以执行将结合的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第二构件1131a和弹性构件EE插入第一壳体1120中。因此,可以使在第一线圈和第一基板部结合到第一壳体时产生的公差或异物对光学构件或保持器的影响最小化。因此,可以提高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驱动精度。
此外,由于结合的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例如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插入第一壳体1120中,因此与竖直插入第一壳体1120的情况相比,可以最小化对结合的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一构件1126和第二构件1131a的影响。
此外,第一构件1126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中心部分(对应于倾斜引导单元,在第三方向上与倾斜引导单元重叠,或者对应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连接构件”)的长度ka与第二构件1131a的构件基部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的长度kb的总和可以小于或等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连接到第一构件1126的中心部分的垂直框架(对应于上构件和下构件)的长度kc。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如上所述,即使当第二构件1131a倾斜或旋转时,第二构件1131a也不会比第一构件1126的外侧面更向外突出。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第一壳体1120以形成一个壳体。例如,一个壳体可以包括形成第一构件的第1-2壳体和第1-1壳体11200。
图1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透视图,图1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视图。
参照图16至图18,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包括屏蔽罩1110、壳体1120、移动件1130、旋转部1140、弹性构件EE、驱动单元1150、第一构件1131a和第二构件1126。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上述所有部件(屏蔽罩、壳体、移动件、旋转部、弹性构件、驱动单元、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内容可以同样适用于除了下面将描述的弹性构件EE之外的结构的内容。也就是说,除了例如弹性构件EE的结构和根据弹性构件EE的结构而改变的壳体1120或移动件1130的结构之外,即使在重复内容之外的不同内容中,也可以同样地应用根据实施例的上述相机致动器的内容。
移动件1130可以包括保持器1131和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光学构件1132。此外,旋转部1140可以包括倾斜引导单元1141。此外,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基板部1154和轭部1155。
屏蔽罩1110可以位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最外侧,以包围下面将描述的旋转部1140、驱动单元1150、壳体1120等。
屏蔽罩1110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也就是说,屏蔽罩1110可以减少旋转部1140或驱动单元1150的故障的发生。
壳体1120可以位于屏蔽罩1110中。此外,壳体1120可以位于下面将描述的基板部1154内。壳体1120可以通过彼此装配或接合而紧固到屏蔽罩1110。
壳体112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
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
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接触。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在壳体1120中具有下表面。此外,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具有侧面。
在这种情况下,下表面是指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此外,第一方向可以是附图中的X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二轴方向等互换使用。第二方向可以是附图中的Y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一轴方向等互换使用。第二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此外,第三方向可以是附图中的Z轴方向并且可以与第三方向等互换使用。第三方向是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向(Z轴方向)可以对应于光轴方向(对于被光学构件反射并移动的光),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由第一相机致动器执行倾斜。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此外,第一壳体侧部11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孔1121a。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孔1121a中。
此外,第二壳体侧部1122可以包括第二壳体孔1122a。此外,下面将描述的第二线圈1152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孔1122a中。
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结合到基板部1154。在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电连接到基板部1154,并且电流可以流过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电流是使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围绕X轴执行倾斜的电磁力的因素。
此外,第三壳体侧部1123可以包括第三壳体孔1123a和壳体槽1123b’。
下面将描述的第三线圈1152c可以位于第三壳体孔1123a中。第三线圈1152c可以结合到基板部1154。此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电连接到基板部1154,并且电流可以流过第三线圈1152c。电流是使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围绕Y轴执行倾斜的电磁力的因素。
下面将描述的第二构件1126可以安置在壳体槽1123b’中。壳体槽1123b’可以形成为从第三壳体侧部1123沿着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第二壳体侧部1122延伸。即,壳体槽1123b’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1123中。因此,第二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1123。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类似,第二构件1126可以安置在由突起等形成的壳体槽中并结合到壳体1120。根据上述内容,第二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然而,由于通过壳体槽的结合,可以在第四壳体侧部1124上依次堆叠下面将描述的移动件1130、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二构件1126和第一构件1131a。因此,可以提高组装的容易性。或者,第二构件1126也可以与壳体1120一体形成。
因此,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固定构件,并且固定构件可以是当相机致动器执行单轴倾斜或双轴倾斜时不移动的部件。在实施例中,固定构件可以包括壳体1120和第二构件1126中的至少一个。在本说明书中,将基于此描述本发明。弹性构件EE可以位于移动件1130与固定构件之间。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固定构件与移动件之间。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通过将移动件1130朝向固定构件拉动而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固定构件和移动件紧密接触。此外,弹性构件EE可以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与移动件1130紧密接触。换句话说,弹性构件EE可以将移动件1130朝向壳体1120或作为固定构件的第二构件1126拉动。下面将这种描述结构。
此外,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侧部1121与第二壳体侧部1122之间并且可以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和第三壳体侧部1123接触。
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与连接到另一个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相机致动器接触。因此,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包括形成在壳体外侧面1124b中的突起、槽或多个槽。因此,第四壳体侧部可以允许与另一个相邻的相机致动器的轻松结合。也就是说,在第一相机致动器中,可以通过第四壳体侧部1124进一步增加第一相机致动器之间的结合力。此外,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第四壳体侧部可以提供光路,提高与另一部件的结合力,抑制由于分离等引起的开口的移动,从而最小化光路的变化。
此外,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包括开放区域1124a。路径被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光学构件改变的光可以经由开放区域1124a移动到第一相机致动器。如上所述,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AF和/或变焦,并且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OIS。
此外,壳体1120可以包括由第一壳体侧部1121至第四壳体侧部1124形成的容纳部1125。第二构件1126、第一构件1131a、倾斜引导单元1141、移动件1130和弹性构件EE可以作为部件位于容纳部1125中。
第二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壳体1120中。第二构件1126可以设置或被包括在壳体中。此外,第二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在实施例中,第二构件1126可以安置于形成在第三壳体侧部1123中的壳体槽1123b’中或者可以穿过壳体槽1123b’的至少一部分而结合到第三壳体侧部1123。因此,第二构件1126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并且可以保持移动件1130与下面将描述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之间的固定。
此外,第二构件1126可以包括第一壳体侧部1121和设置在与第二壳体侧部1121相邻的区域中的第一结合部PP1。第一结合部PP1可以形成为突起。此外,第一结合部PP1可以结合到第一接合部EP1。如下所述,第一结合部PP1可以插入到第一接合部EP1的第一结合孔中。
此外,第二构件1126包括在其中安置倾斜引导单元的第二突起槽PH2。因此,第二构件1126使得倾斜引导单元的突起能够被设置为与第四安置槽中的光学构件相邻。因此,作为倾斜的基准轴的突起可以设置为靠近移动件1130的重心。因此,当执行倾斜时,由于将为了倾斜而使移动件1130移动的力矩最小化,所以也可以最小化用于驱动线圈的电流的消耗以降低功耗。
此外,如上所述,第二构件1126可以与壳体1120一体形成或者与壳体1120分开形成。在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第二构件1126与壳体1120的结合力,从而可以提高相机致动器的可靠性。此外,在分开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第二构件1126和壳体1120的组装和制造的容易度。在下文中,将基于分开形成的情况来描述本发明。
移动件1130包括保持器1131和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光学构件1132。
首先,保持器1131可以安置在壳体1120的容纳部1125中。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侧部1121、第二壳体侧部1122、第三壳体侧部1123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对应的第一保持器外侧面至第四保持器外侧面。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设置在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的第一构件1131a。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光学构件1132可以安置在保持器1131中。为此,保持器1131可以具有安置表面,并且安置表面可以由容纳槽形成。在实施例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反射镜。在下文中,尽管将基于反射镜来描述光学构件1132,但是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像上述实施例那样形成为多个透镜。例如,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反射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将从外部(例如,被物体)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换句话说,光学构件1132可以改变反射光的路径以改进第一相机致动器并解决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因此,应理解,相机模块还可以延伸光路以在最小化厚度的同时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
此外,第一构件1131a可以结合到保持器1131。第一构件1131a可以与位于除了保持器1131中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中的第四安装槽之外的区域中的突出部接触。第一构件1131a可以与保持器1131一体形成。或者,第一构件1131a可以形成为与保持器1131分离的结构。即使当第一构件1131a和保持器1131一体地结合时,第四安置槽也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中。此外,当第一构件1131a未结合到保持器1131时,虽然第四安置槽向下和向后开放,但是当第一构件1131a结合到保持器1131时,第四安置槽可以向下开放。
弹性构件EE可以设置在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壳体1120之间。具体地,弹性构件EE、倾斜引导单元1141、第二构件1126和第一构件1131a可以按顺序设置。因此,弹性构件EE可以设置在第一构件1131a上。
弹性构件EE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弹性构件EE可以将第二构件1126与第一构件1131a结合,并且可以相对于固定到壳体1120的第二构件1126向第一构件1131a及与其连接的保持器1131提供弹力。
因此,弹性构件EE可以设置在壳体1120与移动件1130之间,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和移动件1130,并且可以通过移动件113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使用倾斜引导单元1141来执行移动件1130的X轴倾斜和/或Y轴倾斜。
在弹性构件EE中,与第一构件1131a(或保持器1131)和壳体1120接触的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由于接触部分(下面将描述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距离,弹性构件EE可以具有预载荷。此外,预载荷可以通过移动件1130传递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并通过倾斜引导单元1141传递到第二构件1126。因此,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二构件1126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被弹性构件EE按压。也就是说,可以保持使倾斜引导单元1141位于移动件1130与第二构件1126之间的力。因此,即使在执行X轴倾斜或Y轴倾斜时,倾斜引导单元1141也不会分离,并且可以将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保持在移动件1130与壳体1120之间。
旋转部1140可以包括倾斜引导单元1141。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结合到上述的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二构件1126之间并结合到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二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第二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之间。
因此,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1131a、第二构件1126、倾斜引导单元1141、保持器1131和第四壳体侧部1124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按顺序设置。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邻近光轴设置。因此,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倾斜而容易地改变光路。
在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突出部和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二突出部。此外,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可以向相反的方向突出。下面将描述其细节。
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基板部1154和轭部1155。上述内容可以同样适用于其内容。
图19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动件的透视图,图20是沿与图19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移动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19和图20,光学构件1132可以安置在保持器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是作为反射部的矩形光学构件,但不限于此。
在实施例中,光学构件1132可以包括位于外侧面的一部分上的突出部1132a。光学构件1132可以通过突出部1132a容易地结合到保持器。此外,光学构件1132的下表面1132b可以安置在保持器的安置表面上。因此,光学构件1132的下表面1132b可以对应于保持器的安置表面。在实施例中,下表面1132b可以像保持器的安置表面一样形成为倾斜表面。因此,光学构件可以随着保持器的移动而移动,并且同时可以防止光学构件1132随着移动而与保持器分离。
此外,如上所述,光学构件1132可以形成为能够将从外部(例如,被物体)反射的光反射到相机模块中的结构。与实施例类似,光学构件1132也可以形成为单个反射镜。此外,光学构件1132可以改变反射光的路径以改进第一相机致动器并解决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因此,应当理解,相机模块可以增加光路以在最小化厚度的同时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此外,应理解,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包括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还可以增加光路以在最小化厚度的同时提供大范围的放大倍率。
图2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透视图,图2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仰视图,图23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保持器的侧视图。
参考图21至图23,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在其上安置光学构件1132的安置表面1131k。安置表面1131k可以是倾斜表面。此外,保持器1131可以在安置表面1131k上包括台阶部1131b。此外,在保持器1131中,台阶部1131b可以结合到光学构件1132的突出部1132a。
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多个外侧面。例如,保持器1131可以包括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和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同样适用于关于此的描述。
具体地,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可以包括第四安置槽1131S4a。此外,第一构件1131a、第二构件1126和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按顺序设置在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
在实施例中,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多个区域。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第一构件1131a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中。也就是说,第一区域A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构件1131a重叠。
第二构件1126可以位于第二区域AR2中。也就是说,第二区域AR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二构件1126重叠。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第三区域AR3中。此外,第三区域AR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倾斜引导单元1141重叠。具体地,第三区域AR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基部重叠。
此外,根据实施例,第二区域AR2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与第三区域AR3之间。此外,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是不同的。在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第一区域AR1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二区域AR2的高度和第三区域AR3的高度。因此,台阶可以位于第一区域AR1与第二区域AR2之间。
第一构件1131a可以安置在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中。第二结合部PP2可以位于第一构件1131a的外侧面(例如,与面对第二构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第二结合部PP2可以包括结合基部PP2a和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第二结合部PP2可以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下面将描述的第一突出部重叠。
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可以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二结合突出部PP2b之间的所有平分线可以位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第一突出部的顶点上。
图2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平面图,图2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侧视图,图26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的俯视图,图27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图28是示出图27中的部分K的放大图。
参照图24至图28,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弹性构件EE包括第一接合部EP1、第二接合部EP2和连接部CP。
第一接合部EP1可以连接到壳体1120,并且第一接合部EP1和壳体1120可以彼此结合。第一接合部EP1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接合部EP1。在下文中,将基于两个第一接合部EP1来描述本发明。
此外,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固定构件。即,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壳体1120或第二构件1126。在下文中,如图所示,第一接合部EP1可以结合到第二构件1126。
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结合到第一构件1131a,并且第二接合部EP2和第一构件1131a可以彼此结合。
连接部CP可以设置在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也就是说,连接部CP的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一接合部EP1,另一端可以连接到第二接合部EP2。
在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接合部EP1之间。具体地,第二接合部EP2可以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一接合部EP1之间。也就是说,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一接合部EPl间隔开。因此,连接部CP可以从第一构件1131a朝向第二构件1126延伸。或者,连接部CP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例如,连接部CP可以具有从第一接合部EP1朝向第二接合部EP2弯曲的形状。因此,由于第一接合部EP1被固定(壳体被固定),所以可以从第二接合部EP2朝向第一接合部EP1产生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因此,可以在与第二接合部EP2连接的第一构件1131a和与第一构件1131a连接的移动件1130处产生从第二接合部EP2朝向第一接合部EP1的力。因此,上述力也可以施加在移动件1130与倾斜引导单元1141之间。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最终按压第二构件1126,所以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可以保持在移动件1130与第二构件1126(或壳体)之间,以执行下面将描述的第一轴倾斜或第二轴倾斜。此外,由于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分离距离dd1,弹性构件EE可以具有作为上述力的预载荷。
此外,弹性构件EE的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不设置在与弹性构件EE的第一接合部EP1接触的表面和作为固定构件的第一构件1126的一个表面上。换句话说,弹性构件EE的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不设置于其上设置有弹性构件EE的第一接合部EP1的一个表面(例如,与第二构件接触的表面)或其上设置有与第二构件接触的表面的平面(XY平面)上。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一接合部EP1和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不同的平面(XY)上并且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第二接合部EP2可以位于比第一接合部EP1更靠近反射构件的位置。
此外,在实施例中,即使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从倾斜引导单元朝向第二构件的方向)上产生预载荷时,也可以容易地保持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位置。此外,由于不使用磁性构件等,所以可以防止由于磁力导致与第一相机致动器相邻的另一相机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致动器)发生故障。此外,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不使用磁性构件等,使用轻且薄的弹性构件,因此可以容易地实现小型化。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设置在移动件1130与第一接合部EP1之间。
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EP1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区域EP1f和位于第一平坦区域EP1f中的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
第一平坦区域EP1f的内侧面可以与接触区域CA1间隔开,在接触区域CA1中壳体和第一平坦区域EP1f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接触。换句话说,第一平坦区域EP1f的内侧面可以位于比壳体与第一平坦区域EP1f彼此接触的接触区域CA1更靠内的位置。
因此,与第一平坦区域EP1f接触的第二构件1126不会干扰连接部CP。因此,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和/或Y轴倾斜。
此外,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区域EP2f和位于第二平坦区域EP2f中的多个第二接合孔EP2h。
第二平坦区域EP2f的外侧面EP2s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上与接触区域CA2间隔开,在接触区域CA2中第二平坦区域EP2f与第一构件1131a的结合基部PP2a接触。换句话说,第二平坦区域EP2f的外侧面EP2s可以位于比结合基部PP2a的外侧面更向外的位置。因此,与第二平坦区域EP2f接触的第一构件1131a不会干扰连接部CP。因此,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可以准确地执行X轴倾斜和/或Y轴倾斜。
此外,第一接合孔EP1h和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和多个第二接合孔EP2h。
此外,第一接合孔EP1h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在实施例中,第二接合孔EP2h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dd3(例如,直径)可以小于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多个第一接合孔EP1h之间的长度dd2。
此外,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位于第一接合孔EP1h之间。例如,第二接合孔EP2h可以设置在将第一接合孔EP1h之间平分的第一平分线LX1上。因此,在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由弹性构件EE施加的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移动件的上部和下部这两者。
当执行Y轴倾斜时,提供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电流不会根据相对于Y轴的正(+)/负(-)而不同地改变。也就是说,提供给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电流的变化范围可以是均匀的,以对应于移动件的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针对Y轴倾斜的控制。此外,由于在弹性构件EE的一个区域中均匀地产生弹性恢复力,所以可以提高弹性构件EE的可靠性。
此外,将第一接合部EP1(或第一平坦区域)中的第一接合孔EP1h的中心连接的第二平分线LX2和将第二接合孔EP2h之间平分的第三虚设线LX3可以彼此平行。因此,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即使当移动件移动时,也可以均匀地提供由弹性构件EE施加的力。
当执行X轴倾斜时,提供给第三线圈的电流量不会根据相对于X轴的正(+)/负(-)而不同地改变。也就是说,提供给第三线圈的电流的变化范围可以是均匀的,以对应于移动件的位置。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针对X轴倾斜的控制。此外,由于在弹性构件的一个区域中均匀地产生弹性恢复力,所以可以提高弹性构件EE的可靠性。
此外,第二平分线LX2和第三虚设线LX3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
在实施例中,连接部CP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接合部EP1与第二接合部EP2之间的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
可以从第一接合部EP1到第二接合部EP2依次设置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也就是说,可以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
此外,可以相对于第二接合部EP2对称地设置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此外,可以相对于第三虚设线LX3对称地设置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此外,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平分线LX1对称地设置第一连接部CP1、第二连接部CP2、第三连接部CP3和第四连接部CP4。
每个第一连接部CP1的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接触。此外,第一连接部CP1可以朝向第二接合部EP2延伸。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CP1可以与第一接合部EP1接触并且可以向内延伸。
每个第二连接部CP2可以连接到第一连接部CP1的另一端部。即,第二连接部CP2的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一连接部CP1的另一端部接触。
第二连接部CP2可以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从第一连接部CP1弯曲。在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CP2可以在第一平分线LX1下面向下延伸或在第一平分线LX1上面向上延伸。因此,第二连接部CP2可以延伸从而相对于第一连接部CP1以第一倾斜角θ1倾斜。例如,第一倾斜角可以是90°。
第三连接部CP3中的每一个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部CP2的另一端部。即,第三连接部CP3的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二连接部CP2的另一端部接触。
第三连接部CP3可以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从第二连接部CP2弯曲。在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CP3可以从第二连接部CP2朝向第二接合部EP2延伸。此外,第三连接部CP3可以从第三虚设线LX3的左侧延伸到右侧或者从第三虚设线Lx3的右侧延伸到左侧。
此外,第三连接部CP3可以延伸从而相对于第二连接部CP2以第二倾斜角θ2倾斜。第二倾斜角可以与第一倾斜角相同。
每个第四连接部CP4可以连接到第三连接部CP3的另一个端部。第四连接部CP4的一个端部可以与第三连接部CP3的另一个端部接触。此外,第四连接部CP4的另一个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接合部EP2。
第四连接部CP4可以相对于第三连接部CP3以预定倾斜角朝向第三虚设线LX3延伸。也就是说,第四连接部CP4可以相对于第三连接部CP3以预定角度朝向第二接合部EP2弯曲。
第四连接部CP4可以延伸从而相对于第三连接部CP3以第三倾斜角θ3倾斜。第三倾斜角θ3可以小于第一倾斜角θ1和第二倾斜角θ2。
在实施例中,弹性构件EE可以具有由第一接合部EP1、第二接合部EP2和连接部CP形成的两个闭环并且相对于第三虚设线LX3或第二接合部EP2对称。此外,在每个闭环中,可以保持第一连接部CP1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CP1与第一平分线LX1之间的间隔距离CL1可以相同。
此外,在闭环中,第二连接部CP2的高度和第三连接部CP3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连接部CP1的高度。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CPl与第一平分线LX1之间的间隔距离CL1可以小于第三连接部CP3与第一平分线LX1之间的间隔距离CL2。换句话说,与闭环中的第一连接部CP1相比,在第二连接部CP2和第三连接部CP3中高度(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增加。
此外,在闭环中,可以保持第三连接部CP3之间的高度。
此外,在闭环中,第四连接部CP4与第一虚设线LX3之间的间隔距离CL3可以在朝向第三虚设线的方向上减小到预定长度。也就是说,在闭环中,高度可以通过第四连接部CP4根据预定倾斜角而降低。因此,第四连接部CP4可以与第二接合部EP2接触。
图29是用于说明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弹性构件结合的图,图30是从图29中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移除第一构件的图。
参照图29和图30,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第二接合部EP2可以在第二轴或第一方向上与第一突出部PR1重叠。
此外,在下面将描述的基部中,第一突出部PR1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将多个第二接合孔EP2h平分的中间轴(与上述第三虚设线对应)上。
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通过第一突出部PR1执行第二轴倾斜时,可以相对于第二轴或第一方向均匀地产生由弹性构件EE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的力。
此外,第二构件1126可以包括向后突出的突出区域1126a。突出区域1126a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弹性构件EE部分地重叠。因此,弹性构件EE的连接部CP可以形成为围绕突出区域1126a的结构。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减轻重量来容易地调整重心。
此外,第二突出部PR2的顶点可以位于第一平分线LX1上。也就是说,第二突出部PR2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将第一接合孔EP1h之间的空间平分的第一平分线LX1上。因此,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由弹性构件EE按压的力可以均匀地提供给移动件的所有的上部或下部。
图3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图32是沿与图31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示出倾斜引导单元的透视图,图33是示出沿图31的线FF’的倾斜引导单元的剖视图。
参照图31至图33,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基部BS、从基部BS的第一表面1141a突出的第一突出部PR1和从基部的第二表面1141b突出的第二突出部PR2。此外,如上所述,根据结构,在其上形成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表面可以彼此相对,将基于上述内容来描述本发明。
首先,基部BS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141a和与第一表面1141a相对的第二表面1141b。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141a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与第二表面1141b间隔开,并且在倾斜引导单元1141中,第一表面1141a和第二表面1141b可以是彼此相对或彼此面对的外侧面。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从第一表面1141a向一侧延伸的第一突出部PR1。根据该实施例,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从第一表面1141a向移动件突出。第一突出部PR1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多个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包括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lb。
第1-1突出部PRl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行设置。换句话说,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重叠。此外,在实施例中,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被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虚设线平分。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曲率,例如,半球形。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从第二表面1141a向一侧延伸的第二突出部PR2。根据实施例,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从第二表面1141b朝向壳体突出。此外,在实施例中,第二突出部PR2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二突出部PR2,多个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包括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
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此外,在实施例中,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被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虚设线VL2’平分。
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曲率,例如,半球形。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在与基部BS的第二表面1141b间隔开的点处与第一构件1131a接触。
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位于第二方向上第2-1突出部PR2a与第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例,第1-1突出部PRl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位于第二方向上第2-1突出部PR2a与第2-2突出部PR2b之间的分隔空间的中央区域中。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可以使X轴倾斜的角度关于X轴具有相同的范围。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提供基于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围绕X轴的相同范围(例如,正/负范围),在该范围内执行移动件的X轴倾斜。
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位于第一方向上第1-1突出部PR1a与第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实施例,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位于第一方向上第1-1突出部PR1a与第1-2突出部PR1b之间的分隔空间的中央区域中。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致动器可以使Y轴倾斜的角度关于Y轴具有相同的范围。换句话说,可以基于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关于Y轴提供相同的范围(例如,正/负范围),在该范围内可以执行移动件的Y轴倾斜。
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位于第一虚设线VL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虚设线VL1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分第一表面1141a的线。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使用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X轴倾斜。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围绕第一虚设线VL1执行X轴倾斜,所以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准地执行X轴倾斜,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关于第一虚设线VL1和第二虚设线VL2对称设置。或者,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关于第一中心点C1对称设置。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执行X轴倾斜时,由第一突出部PR1支撑的相同支撑力可以相对于第二虚设线VL2施加到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引导单元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虚设线VL2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分第一表面1141a的线。此外,第一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一虚设线VL1与第二虚设线VL2的交点。或者,根据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形状,第一中心点C1可以是对应于重心的点。
此外,由于倾斜引导单元1141围绕第四平分线VL2’执行Y轴倾斜,所以旋转力可以均匀地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精准地执行Y轴倾斜,并且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位于相对于第三平分线VL1’对称设置的第四平分线VL2’上。或者,第2-1突出部PR2a和第2-2突出部PR2b可以关于第二中心点C1’对称设置。通过使用这种结构,当执行Y轴倾斜时,由第二突出部PR2支撑的相同支撑力可以相对于第四平分线VL2’被施加到倾斜引导单元的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提高倾斜引导单元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平分线VL1’是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平分第二表面1141b的线。第四平分线VL2’是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平分第二表面1141b的线。此外,第二中心点C1’可以是第三平分线VL1’和第四平分线VL2’的交点。或者,根据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形状,第二中心点C1’可以是与重心对应的点。
此外,上述内容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的描述。此外,基部BS的形状可以根据相机致动器的重量或紧固结构而不同地改变。
图34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移除了屏蔽罩和基板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35是沿图34中的线PP’的剖视图,图36是沿图34中的线QQ’的剖视图。
参照图34至图36,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上,并且第一磁体1151a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一保持器外侧面1131S1上。因此,第一线圈1152a和第一磁体1151a可以彼此相对设置。第一磁体1151a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一线圈1152a重叠。
此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侧部1122上,并且第二磁体1151b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二保持器外侧面1131S2上。因此,第二线圈1152b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彼此相对设置。第二磁体1151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二线圈1152b重叠。
此外,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并且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重叠。
通过使用这种结构,施加到保持器的外侧面(第一保持器外侧面和第二保持器外侧面)的电磁力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平行轴施加,因此可以准确和精确地执行X轴倾斜。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的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与壳体1120的第二构件1126接触。第二突出部PR2可以安置于形成在第二构件1126的一个侧面中的第二突起槽PH2中。此外,当执行X轴倾斜时,第二突出部PR2a和PR2b可以是倾斜的基准轴(或旋转轴)。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可以垂直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可以位于外部以被电连接并结合到基板部1154。然而,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的位置不限于此。
此外,第三线圈1152c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1123上,第三磁体1151c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三保持器外侧面1131S3上。第三线圈1152c和第三磁体1151c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第三线圈1152c与第三磁体1151c之间的电磁力。
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的第四保持器外侧面1131S4上。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安置在第四保持器外侧面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如上所述,第四安置槽1131S4a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一区域AR1、第二区域AR2和第三区域AR3。
第一构件1131a可以设置在第一区域AR1中。此外,第一构件1131a的外侧面可以结合到弹性构件EE的第二接合部EP2。因此,保持器1131可以在与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相同的方向上对倾斜引导单元1141施加力RF2’。
第二构件1126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AR2中。第二构件1126可以包括第二突起槽PH2。第二突起槽PH2可以位于第二构件1126的面对保持器1131的表面中。
此外,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可以通过上述路径施加到第二构件1126。因此,由弹性构件EE产生的恢复力RF2和RF2’可以按压设置在第二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
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在第三区域AR3中。如上所述,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在此情况下,第一突出部PRl与第二突出部PR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基部BS的第二表面1141b和第一表面1141a上。第一突出部PR1和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不同地设置在基部BS的相面对的表面上。然而,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
此外,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保持器1131中。具体地,第一突起槽PH1可以位于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此外,第一突出部PR1可以位于第一突起槽PH1中。因此,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第一突起槽PH1接触。此外,如上所述,第一突出部PR1的顶点可以位于第二接合部的接合孔的平分线上。
此外,每个第一突起槽PH1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每个第一突出部PR1的最大直径。这可以同样适用于第二突起槽PH2和第二突出部PR2。也就是说,每个第二突起槽PH2的最大直径可以对应于每个第二突出部PR2的最大直径。此外,相应地,第二突出部PR2可以与第二突起槽PH2接触。通过使用这种结构,能够基于第一突出部PR1容易地执行第二轴倾斜,能够基于第二突出部PR2容易地执行第一轴倾斜,并且能够增大倾斜半径。
此外,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设置为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平行于第一构件1131a和第二构件1126,因此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更具体地,在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PR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光学构件1132重叠。此外,第一突出部PR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线圈1152c或第三磁体1151c重叠。也就是说,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作为倾斜的中心轴的突出部可以位于与移动件1130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倾斜引导单元可以位于与移动件的重心相邻的位置。因此,在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中,可以最小化用于使移动件倾斜的力矩值,可以最小化为了倾斜动件而施加到线圈部等的电流的消耗耗量,可以减小耗电量,从而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如上所述,位于第三线圈1152c内部的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可以检测磁通量的变化,因此可以执行第三磁体1151c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之间的位置检测。
图37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图。
参照图37,如上所述,驱动单元1150包括驱动磁体1151、驱动线圈1152、霍尔传感器单元1153和基板部1154。
此外,如上所述,驱动磁体1151可以包括由于电磁力而提供驱动力的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第一磁体1151a、第二磁体1151b和第三磁体1151c中的每一个可以位于棱镜保持器1131的外侧面上。
此外,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多个线圈。在实施例中,驱动线圈115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152a、第二线圈1152b和第三线圈1152c。
第一线圈1152a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磁体1151a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一线圈1152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1121的第一壳体孔1121a中。此外,第二线圈1152b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磁体1151b相对。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线圈1152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侧部1122的第二壳体孔1122a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在通过利用驱动磁体1151与驱动线圈1152之间的电磁力控制移动件1130围绕第一轴(X轴方向)或第二轴(Y轴方向)旋转来执行OIS时,最小化偏心或倾斜现象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使用设置在壳体1120与移动件1130之间的旋转部1140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来实现OIS,可以解决致动器的尺寸限制以提供超薄和超小型相机致动器以及包括该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基板部1154可以包括第一基板侧部1154a、第二基板侧部1154b和第三基板侧部1154c。
第一基板侧部1154a和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设置为彼此面对。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位于第一基板侧部1154a与第二基板侧部1154b之间。
此外,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位于第一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位于第二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位于第三壳体侧部与屏蔽罩之间并且可以是第一基板部1154的下表面。
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一线圈1152a。此外,第一基板侧部1154a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一霍尔传感器1153a。
第二基板侧部1154b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二线圈1152b。此外,应当理解,第二基板侧部1154b也可以电连接到第一霍尔传感器。
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三线圈1152c。此外,第三基板侧部1154c可以结合并电连接到第二霍尔传感器1153b。
图38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39是沿图38中的线SS’的剖视图,图40是图39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参照图38至40,可以执行Y轴倾斜。也就是说,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执行旋转来实现OIS。
在实施例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的下部中的第三磁体1151c和第三线圈1152c可以产生电磁力以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移动件1130。
具体地,弹性构件EE的恢复力可以传递到第一构件1131a并最终传递到设置在第二构件1126与保持器1131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使用上述排斥力通过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
此外,第二突出部PR2可以由第二构件1126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在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第二突出部PR2(其是基准轴(或旋转轴)并且向第二构件1126突出)旋转或倾斜,也就是说,可以围绕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换句话说,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第二突出部PR2(其是基准轴(或旋转轴)并且向第二构件1126突出)旋转或倾斜,也就是说,可以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例如,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三安置槽中的第三磁体1151c与设置在第三基板侧部上的第三线圈部1152c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相对于X轴方向旋转(X1→X1a)第一角度θ1时,可以执行OIS。此外,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三安置槽中的第三磁体1151c与设置在第三基板侧部上的第三线圈部1152b之间的第一电磁力F1A和F1B相对于X轴方向旋转(X1→X1b)第一角度01时,可以执行OIS。第一角度θ1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4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42是沿图41中的线RR’的剖视图,图43是图42所示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移动的示例图。
参照图41和图43,可以执行X轴倾斜。也就是说,当移动件1130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或旋转时,可以执行OIS。
在实施例中,设置在保持器1131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151b以及第一线圈1152a和第二线圈1152b可以产生电磁力并且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倾斜或旋转倾斜引导单元1141和移动件1130。
具体地,弹性构件EE的恢复力可以传递到第一构件1131a和保持器1131,并最终传递到设置在保持器1131与第二构件1126之间的倾斜引导单元1141。因此,可以使用上述排斥力通过移动件1130和壳体1120按压倾斜引导单元1141。
此外,第1-1突出部PR1a和第1-2突出部PR1b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由形成在保持器1131的第四安置槽1131S4a中的第一突起槽PH1支撑。此外,在实施例中,倾斜引导单元1141可以围绕第一突出部PR1(其是基准轴(或旋转轴)并且朝向保持器1131(例如,在第三方向上)突出)旋转或倾斜,也就是说,可以围绕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例如,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一安置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251b与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和第二基板侧部上的第一线圈部1152a和第二线圈部1252b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相对于Y轴方向旋转(Y1→Y1a)第二角度θ2时,可以执行OIS。此外,当移动件1130通过设置在第一安置槽中的第一磁体1151a和第二磁体1251b与设置在第一基板侧部和第二基板侧部上的第一线圈部1152a和第二线圈部1252b之间的第二电磁力F2A和F2B相对于Y轴方向旋转(Y1→Y1b)第二角度θ2时,可以执行OIS。第二角度θ2可以在±1°至3°的范围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第二致动器可以在通过利用保持器中的驱动磁体与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线圈之间的电磁力控制移动件1130围绕第一方向(X轴方向)或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来实现OIS时,最小化偏心或倾斜现象以提供最佳的光学特性。此外,如上所述,术语“Y轴倾斜”是指相对于第一方向(X轴方向)旋转或倾斜,术语“X轴倾斜”是指相对于第二方向(Y轴方向)旋转或倾斜。
图4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45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6是沿图44中的线DD’的剖视图,图47是沿图44中的线EE’的剖视图。
参照图44至图47,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透镜部1220、第二壳体1230、第二驱动单元1250、基部(未示出)和第二基板部1270。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还可以包括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弹性部(未示出)和接合构件(未示出)。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IS。根据上述实施例或另一实施例,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结合到第一相机致动器。
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可以位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一个区域(例如,最外侧)以围绕下面将描述的部件(透镜部1220、第二壳体1230、弹性部(未示出))、第二驱动单元1250、基部(未示出)、第二基板部1270和图像传感器IS)。
第二屏蔽罩(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第二驱动单元1250的故障的发生。
透镜部1220可以位于第二屏蔽罩(未示出)中。透镜部1220可以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因此,可以执行上述AF功能。
具体地,透镜部1220可以包括透镜组件1221和线筒1222。
透镜组件122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此外,尽管透镜组1221可以设置为多个透镜组1221,但下面将基于一个透镜组件1221来描述本发明。
透镜组件1221可以结合到线筒1222,并且通过由与线筒1222结合的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产生的电磁力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
线筒1222可以包括围绕透镜组件1221的开放区域。此外,线筒1222可以以多种方式中的一种结合到透镜组件1221。此外,线筒1222可以包括在侧面中的槽并且可以通过该槽结合到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接合构件等可以涂布在槽中。
此外,弹性部(未示出)可以结合到线筒1222的上端和下端。因此,线筒1222可以在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同时被弹性部(未示出)支撑。也就是说,可以保持线筒1222的位置,因此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保持线筒1222的位置。弹性部(未示出)可以形成为板簧。
第二壳体1230可以设置在透镜部1220与第二屏蔽罩(未示出)之间。此外,第二壳体1230可以设置为围绕透镜部1220。
可以在第二壳体1230的侧部中形成孔。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设置在孔中。该孔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线筒1222的槽。
第四磁体1252a可以设置为面对第四线圈1251a。此外,第五磁体1252b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五线圈1251b。
弹性部(未示出)可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结合到线筒1222的上表面。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结合到线筒1222的下表面。此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板簧。此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与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向线筒1222提供弹力以使线筒1222移动。
第二驱动单元1250可以提供驱动力F3和F4,以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透镜部1220。第二驱动单元1250可以包括驱动线圈1251和驱动磁体1252。
透镜部1220可以通过由在驱动线圈1251和驱动磁体125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沿第三方向(Z轴方向)移动。
驱动线圈1251可以包括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设置于形成在第二壳体1230的侧部中的孔中。此外,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电连接到第二基板部1270。因此,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可以通过第二基板部1270接收电流。
驱动磁体1252可以包括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第四磁体1252a和第五磁体1252b可以设置在线筒1222的槽中并且设置为对应于第四线圈1251a和第五线圈1251b。
基部(未示出)可以位于透镜部1220与图像传感器IS之间。诸如过滤器的部件可以固定到基部(未示出)。此外,基部(未示出)可以设置为围绕图像传感器IS。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由于图像传感器IS变得没有异物,所以可以提高元件的可靠性。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支撑单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并且根据预定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移动透镜以执行AF功能或变焦功能。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固定变焦或连续变焦。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移动透镜组件1221。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设置有多个透镜组件。例如,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和引导销(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中。上述内容可以适用于此。因此,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使用驱动单元执行高放大倍率变焦功能。例如,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和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使用驱动单元和引导销(未示出)移动的移动透镜,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聚焦器的功能,聚焦器收集光以在特定位置处形成图像,并且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在另一位置执行变换器的功能,变换器改变通过作为聚焦器的第三透镜组(未示出)形成的图像。同时,由于距物体或图像的距离发生很大变化,因此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能处于放大倍率的变化较大的状态,而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起到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或放大倍率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其处通过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形成图像的图像点可以根据位置略微变化。因此,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对通过变换器形成的图像执行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以在实际图像传感器的准确位置处通过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形成图像。
图像传感器IS可以位于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内部或外部。在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图像传感器IS可以位于第二相机致动器内部。图像传感器IS可以接收光并将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此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形成为使得多个像素以阵列形式形成。此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位于光轴上。
图48是示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移动终端的透视图。
如图48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终端1500)可以包括相机模块1000、闪光灯模块1530和AF装置1510。
相机模块1000可以具有图像拍摄功能和AF功能。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具有使用图像的AF功能。
相机模块1000在图像拍摄模式或视频通话模式下处理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帧。
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预定显示器上并存储在存储器中。相机(未示出)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体的前表面中。
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1000a和第二相机模块1000b,并且可以由第一相机模块1000a实现AF或变焦功能和OIS。此外,第二相机模块1000b还可以执行AF或变焦功能和OIS功能。
例如,包括终端等的电子装置1500可以包括相机模块1000。此外,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1000a,在第一相机模块1000a中光入射的开口与图像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及第二相机模块1000b(对应于上述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第二相机模块1000b包括改变入射光的光路的光学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模块1000b中,第一磁体可以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第一侧面(对应于上述第一保持器外侧面)上,并且虚设构件DM可以设置在第二侧面上(对应于上述第二保持器外侧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相机模块1000a可以设置为比第一侧面更靠近第二侧面。此外,第二相机模块1000b可以具有与第一相机模块相邻的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并且包括设置在光学构件与其中的第二侧面之间以移动光学构件的驱动单元(对应于磁体/线圈等)。也就是说,第二相机模块1000b可以包括在光学构件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虚设构件。
因此,由于虚设构件DM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所以第二相机模块1000b可以在由第一相机模块产生磁力的影响被最小化的状态下使用磁性构件(例如,磁体)执行致动器的功能。此外,响应于此,在第一相机模块1000a中,虚设构件DM也设置为与第二相机模块1000b相邻,由第二相机模块1000b产生的磁力对作为致动器的第一相机模块1000a的功能的影响可以被最小化。
闪光灯模块1530可以包括在其中发光的发光元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相机的操作或用P的控制来操作闪光灯模块1530。
AF装置1510可以包括表面发光激光器元件的封装中的一个作为发光部。
AF装置1510可以具有使用激光的AF功能。AF装置1510可以主要在使用相机模块1000的图像的AF功能劣化的条件下,例如在10m以下的靠近环境中或在黑暗环境中使用。
AF装置1510可以包括具有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半导体元件的发光部以及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诸如光电二极管的光接收部。
图49是示出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车辆的透视图。
例如,图49是包括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的车辆驾驶辅助装置的车辆的外观图。
参照图49,实施例的车辆700可以包括通过动力源转动的车轮13FL和13FR以及预定的传感器。尽管传感器可以是相机传感器2000,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相机2000可以是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的相机传感器。实施例的车辆700可以通过拍摄前方图像或周围图像的相机传感器2000获得图像信息,使用图像信息确定车道未被识别的情况,并且在车道未被识别时生成虚设车道。
例如,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通过拍摄车辆700前方的图像来获得前方图像,并且处理器(未示出)可以分析前方图像中包括的物体以获得图像信息。
例如,当由相机传感器2000拍摄的图像中包括与间接道路指示器对应的车道、相邻车辆、行驶障碍物、隔离带、路缘石、街道树木等的图像时,处理可以检测这样的对象,使得对象被包括在图像信息中。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可以从通过相机传感器2000检测到的对象获得距离信息以补充图像信息。
图像信息可以是关于其图像被拍摄的对象的信息。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模块。
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处理由图像传感器(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
图像处理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利用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来提取必要的信息,并将提取的信息传输到处理器。
在这种情况下,相机传感器2000还可以包括立体相机以提高对象的测量精度并且进一步确保车辆700与对象之间的距离等信息,但不限于此。
尽管以上主要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不脱离本实施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上未示出的各种修改和应用。例如,可以修改并且实现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部件。此外,应理解,与修改和应用相关的差异落入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
壳体;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光学构件;
倾斜引导单元,所述倾斜引导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移动件之间;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驱动所述移动件;以及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倾斜引导单元与所述壳体之间,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磁体和虚设构件,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移动件的第一侧面上,所述虚设构件设置在所述移动件的面对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
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移动件的下部;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面对所述第一磁体;以及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面对所述第二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还包括:
基板部,所述基板部电连接到所述驱动单元并且包括第一基板侧部、与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相对的第二基板侧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与所述第二基板侧部之间的第三基板侧部;以及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侧部和所述第三基板侧部中的任一者上,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侧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线圈,并且
所述第三基板侧部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侧部是虚设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驱动器向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供应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弹性构件使所述倾斜引导单元与所述移动件紧密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还包括: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连接到所述壳体;以及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移动件结合,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移动件之间,
所述弹性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构件连接的第二接合部以及将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第二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第一接合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
所述倾斜引导单元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的第一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并且
所述移动件围绕所述第一突出部相对于第一轴倾斜并且围绕所述第二突出部相对于第二轴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别设置在由第一平分线和第二平分线划分的第一象限区域、第二象限区域、第三象限区域和第四象限区域中,
所述第一象限区域、所述第二象限区域、所述第三象限区域和所述第四象限区域逆时针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关于所述第一平分线和所述第二平分线对称,
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关于所述第一平分线和所述第二平分线对称,
所述第一平分线是在第一方向上平分所述弹性构件的线,并且
所述第二平分线是在第二方向上平分所述弹性构件的线。
10.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相机模块,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中,光入射到的开口与图像传感器在光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以及
第二相机模块,所述第二相机模块包括改变入射光的光路的光学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相机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相邻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并移动所述光学构件的驱动单元以及在所述光学构件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虚设构件。
CN202180047287.1A 2020-04-20 2021-04-19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Pending CN1157691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47485 2020-04-20
KR1020200047485A KR20210129455A (ko) 2020-04-20 2020-04-20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20-0091615 2020-07-23
KR1020200091615A KR20220012618A (ko) 2020-07-23 2020-07-23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PCT/KR2021/004861 WO2021215759A1 (ko) 2020-04-20 2021-04-19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9141A true CN115769141A (zh) 2023-03-07

Family

ID=7826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7287.1A Pending CN115769141A (zh) 2020-04-20 2021-04-19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9988B2 (zh)
EP (1) EP4141532A4 (zh)
JP (1) JP2023522917A (zh)
CN (1) CN115769141A (zh)
WO (1) WO20212157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92188B2 (en) * 2014-08-10 2016-07-12 Corephotonics Ltd. Zoom dual-aperture camera with folded lens
WO2017037688A1 (en) * 2015-09-06 2017-03-09 Corephotonics Ltd. Auto focus and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with roll compensation in a compact folded camera
EP3758356B1 (en) * 2016-05-30 2021-10-20 Corephotonics Ltd. Actuator
KR101901705B1 (ko) * 2016-10-13 2018-09-28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KR102046473B1 (ko) * 2017-03-08 2019-11-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389388B1 (ko) * 2017-05-19 2022-04-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997370B2 (ja) * 2017-05-25 2022-01-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KR102072811B1 (ko) * 2017-06-16 2020-03-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067069B1 (ko) * 2017-06-16 2020-01-1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DE102017212773A1 (de) * 2017-07-25 2019-01-31 Carl Zeiss Smt Gmbh Gewichtskraftkompensationseinrichtung
US10969652B2 (en) * 2018-01-10 2021-04-06 Apple Inc. Camera with folded optics having moveable lens
KR20190117973A (ko) 2018-04-09 2019-10-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KR102626510B1 (ko) 2018-10-05 2024-01-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22917A (ja) 2023-06-01
US20230217114A1 (en) 2023-07-06
EP4141532A4 (en) 2024-05-01
EP4141532A1 (en) 2023-03-01
WO2021215759A1 (ko) 2021-10-28
US11949988B2 (en)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47201B (zh) 相机致动器及包括其的相机模组
EP4141532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EP4152740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10150737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4187318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EP4203455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2022001261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EP4187894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KR20230015136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4761870B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模块
US20230213837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CN117355792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其的相机模块
TW202343122A (zh) 攝影機致動器、透鏡移動裝置及包括其之攝影機裝置
KR20220099370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52555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TW202417964A (zh) 相機致動器及包括其之相機模組
KR20230022602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16876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170410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40081903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170272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169727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40033646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30077835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42628A (ko)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