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7604B -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7604B
CN115767604B CN202211461035.6A CN202211461035A CN115767604B CN 115767604 B CN115767604 B CN 115767604B CN 202211461035 A CN202211461035 A CN 202211461035A CN 115767604 B CN115767604 B CN 1157676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ignal
waiting period
executing
signal receiving
channel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10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67604A (zh
Inventor
秦丹阳
韩冰
杨昕铖
刘继萍
张更新
陈毓泓
曹恒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610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676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67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7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67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7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本发明涉及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单一信道模型无法满足无人机辅助通信要求的问题。一、如果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执行二和五;否则继续判定;二、采集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接收质量;三、计算二的累计平均值;四、基于累计平均值判断是否启动七;五、基于误码率是否突变判断是否启动七;六、基于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判断是否启动七;七、判断相邻两次切换时间间隔是否满足最小等待周期,若是执行信道切换;若否转二和五;八、对触发信道切换的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清除,释放内存资源,执行一。本发明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无人机辅助通信信道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的无人机辅助通信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及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空天地一体化”概念被提出,其中无人机作为空基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可控的移动性、部署的灵活性和对不同环境的快速适应性,使无人机辅助通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无人机辅助通信领域,一方面无人机能够作为空中基站,与地面蜂窝网络融合,在网络热点区域卸载流量,辅助基站通信;以及因自然灾害导致通信基础设施损毁后的应急通信恢复。另一方面,无人机可以作为移动通信中继,为两个或多个远程用户,以及用户组之间提供可靠的无线通信链路,并且可以作为移动的数据收集端辅助信息传播或数据采集。
由此可见,无人机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并且无人机的快速移动会导致信道特性在短时间剧烈变化。现有对无人机空地信道的描述大多采用单一信道模型,例如瑞利信道、莱斯信道等经典信道模型,以及基于几何算法建立的三维信道模型,如椭圆体、圆柱体信道模型。但考虑到无人机辅助通信的多场景以及高机动性,且实际环境中散射体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即使同一环境的信道特性也会因无人机飞行位置与高度的变化而产生差异,单一的信道模型在这种复杂的通信场景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同时保证普适性与准确性,存在信号传输时延大、误码率高、信道容量低等问题,导致接收端出现语音、视频等信号的卡顿、丢失,影响无人机通信性能。因此,如何将多种信道模型结合起来,有效适用于更多通信场景,保障无人机在复杂多变场景中的通信可靠性、稳定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提出一种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单一信道模型在无人机复杂多变的辅助通信场景中无法同时保证普适性与准确性,影响无人机通信性能的问题。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为信令,则继续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直至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则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
步骤二、根据固定采样间隔,周期性采集信道性能评价参数;
所述信道性能评价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步骤三、计算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
步骤四、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
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大小;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五、判断当前信道模型误码率是否发生突变,若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若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判断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超过阈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否则,重新执行步骤五;
步骤七、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步骤八、对触发信道模型切换的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清除,释放内存资源,重新执行步骤一,开始新一轮切换判决。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系统用于执行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首先识别传输数据类型,若为信令信息则禁止切换,保证了重要控制信息的准确传输,有效避免了信道模型切换对敏感的信令信息造成损失。选择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及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作为信道性能评价指标,RSRP代表无线信号强度的关键参数以及物理层测量需求之一,RSRQ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报告信号强度和干扰相结合的效果,反映和指示当前信道质量的信噪比和干扰水平。如果仅比较RSRP可能导致频繁乒乓切换,如果仅比较RSRQ虽然可以减少切换频率但可能导致掉话。因此将二者结合,进行同步比较,有效降低切换次数的同时保证了无人机的通信质量以及可靠性;
本发明对无人机的通信性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把控,通过实时监测当前模型的性能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切换信道模型以保证无人机的通信质量。误码率是能够直接的反应当前链路质量的数值,通过对误码率性能的监控有效把控信道的通信可靠性,使通信误码率一直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因环境的剧烈变化使误码率急剧升高,产生通信中断等严重后果,有效保障了无人机空地信息传输时的链路质量;
本发明采用最小等待周期方法防止快速的任意切换导致系统不稳定。切换频率要满足最小等待周期,使切换次数在有限区间内是有界的,有效确保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联合切换判决,并结合最小等待周期判决方法实现信道模型的自适应切换。有效解决了单一信道模型在无人机辅助通信场景中的局限性的同时,利用判决约束条件保证了无人机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实现了一种轻量级、稳定的信道模型切换方法。本发明方法使信号传输稳定在可接受范围内,不会因环境的剧烈变化而通信中断;保证了无人机信道的通信质量、可靠性。解决了现有单一信道模型在无人机辅助通信场景中无法同时保证普适性与准确性,影响无人机通信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时序图;
图3为实施例中Rayleigh信道模型、Rician信道模型、以及本发明将Rayleigh和Rician信道模型切换形成的自适应信道模型Adaptive的误码率性能对比图,α为重复次数,Sum为每百次误码率采集中误码率大于10-2的次数。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考虑到信令对信道性能要求较高,对信道稳定性较敏感,无法承受模型切换时带来的切换震荡问题,易造成信令信息丢失,因此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为信令,则继续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直至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则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
信道性能代表通信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等,如果信道性能差则可能导致信号传输中断或发生错误/掉帧/卡顿/断断续续等问题;
信道可以看作信号传输的媒介;
信令是传输信号中的一种具有控制功能的指令信号;
如果传输信号是信令,切换时易造成传输失败或损失;
信道模型是对信道的抽象描述,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有利于通信技术的研发、标准化工作等。
步骤二、根据固定采样间隔,周期性采集信道性能评价参数;
所述信道性能评价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步骤三、计算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
步骤四、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
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大小;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进行更进一步的判决;
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五、判断当前信道模型误码率是否发生突变,若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若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判断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超过阈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否则,重新执行步骤五;
步骤七、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频繁切换会导致系统不稳定,因此要求若相邻两次切换间隔过短,则禁止切换,若相邻两次切换间隔时间够长,则切换;
信道模型切换,即将当前信道模型切换为另一种信道模型,具体采用何种信道模型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采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方法,对无人机信道模型的切换频率进行限制,有效防止频繁切换对系统能耗、稳定性造成的负面影响。
步骤八、最后当切换完成,为使下一循环的切换判决有效,相邻两次切换相互独立,需对触发信道模型切换的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清除,释放内存资源,重新执行步骤一,开始新一轮切换判决。
所述触发切换的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第n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n、第n-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n-1、误码率累积量。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二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方式为:
基于无人机上机载通信模块获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基于无人机上机载通信模块中的射频芯片读取并计算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同步处理二者数值。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三中计算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具体过程为:
采样时间间隔为t,采样次数为n,对最近n次采样获取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取累计平均值:
其中,RSRP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采样时间间隔为t,采样次数为n,对最近n次采样获取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取累计平均值:
其中,RSRQ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四中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
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大小;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否则,执行步骤二;
具体过程为:
判断:
其中,RSRP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为根据具体作业要求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判断:
其中,RSRQ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RSRQ为根据具体作业要求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进行更进一步的判决;
否则,执行步骤二。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五中判断当前信道模型误码率是否发生突变,若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若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具体过程为:
利用反馈矫正方法,通过实时监测当前模型的性能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切换模型以保证无人机的通信质量。所述反馈矫正方法即,对当前信道误码率性能进行反馈,依据误码率性能变化做出判决行为;
所述判决行为包括,突变判决和累积量判决。所述突变判决,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并对连续两次误码率进行比较;
若Pq>NPq-1即误码率在ε周期内急剧增大,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若Pq≤NPq-1,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
其中N为突变倍数;Pq为第q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q-1为第q-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六中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判断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超过阈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否则,重新执行步骤五;具体过程为:
对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进行变化量求和,与设定阈值P'进行比较;
若m次监测到误码率累计增加量大于预设阈值∑ΔP>P',则判定当前信道性能易出现较高丢包概率,严重影响当前无人机的通信质量,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ΔP=Pm-Pm-1
ΔP为第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与第m-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的差值,Pm为第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m-1为第m-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ΔP为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累计增加量;
若m次监测到误码率累计增加量小于等于预设阈值∑ΔP≤P',则重新执行步骤五。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所述步骤七中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具体过程为:
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即
Tl-Tl-1≥τ
其中,Tl、Tl-1为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比如Rayleigh信道模型切换为Rician信道模型;Clarke信道模型切换为Jakes信道模型;Rayleigh信道模型切换为Clarke信道模型等等)。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所述信道模型为Rayleigh信道模型、Rician信道模型、Clarke信道模型或Jakes信道模型等;
所述Rayleigh信道模型为瑞利信道模型;
所述Rician信道模型为莱斯衰落信道模型。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所述采样次数5≤n≤20;
所述5≤m≤10。
如m=5时,∑ΔP=(P5-P4)+(P4-P3)+(P3-P2)+(P2-P1)。
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系统用于执行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具体实施方式九之一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实施例:
图3为每百次误码率采集中误码率大于10-2的次数,其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Rayleigh信道模型、Rician信道模型、将Rayleigh和Rician模型切换形成的自适应信道模型Adaptive;α为重复次数;Sum为每百次误码率采集中误码率大于10-2的次数。我们模拟恶劣的通信环境,对三种方法分别采集100次误码率,再统计100个采样点中误码率过大的次数,为保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重复以上步骤100次,得到图3。
由图3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切换方法得到的自适应信道模型的误码率过大的次数更少,即本发明方法相较于单一信道模型更加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通信环境,不会因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导致误码率激增,进而导致通信可靠性低、通信中断等问题。有效保证了无人机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通信稳定性、可靠性。
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为信令,则继续对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进行判定,直至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
如果无人机收发信号类型不为信令,则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
步骤二、根据固定采样间隔,周期性采集信道性能评价参数;
所述信道性能评价参数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步骤三、计算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
步骤四、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
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大小;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否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五、判断当前信道模型误码率是否发生突变,若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若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具体过程为:
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并对连续两次误码率进行比较;
若Pq>NPq-1,发生突变,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若Pq≤NPq-1,未发生突变,执行步骤六;
其中N为突变倍数;Pq为第q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q-1为第q-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
步骤六、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判断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超过阈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否则,重新执行步骤五;
步骤七、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步骤八、对触发信道模型切换的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清除,释放内存资源,重新执行步骤一,开始新一轮切换判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获取方式为:
基于无人机上机载通信模块获取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计算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具体过程为:
采样时间间隔为t,采样次数为n,对最近n次采样获取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取累计平均值:
其中,RSRP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采样时间间隔为t,采样次数为n,对最近n次采样获取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取累计平均值:
其中,RSRQ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大小;
判断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大小;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否则,执行步骤二;
具体过程为:
判断:
其中,RSRP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RSRP为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判断:
其中,RSRQn为每次采样获得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RSRQ为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
若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的累计平均值小于设定的最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否则,执行步骤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周期性获取当前信道误码率数值,相邻两次采样间隔时间为ε,判断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是否超过阈值;若误码率变化量的累积量超过阈值,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否则,重新执行步骤五;具体过程为:
对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进行变化量求和,与设定阈值P'进行比较;
若m次监测到误码率累计增加量大于预设阈值∑ΔP>P',则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执行步骤七;
ΔP=Pm-Pm-1
ΔP为第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与第m-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的差值,Pm为第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Pm-1为第m-1次监测到的误码率;∑ΔP为m次监测到的误码率累计增加量;
若m次监测到误码率累计增加量小于等于预设阈值∑ΔP≤P',则重新执行步骤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具体过程为:
判断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即
Tl-Tl-1≥τ
其中,Tl、Tl-1为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若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小于最小等待周期τ,则分别执行步骤二和步骤五,直至相邻两次启动最小等待周期判决行为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最小等待周期τ,再执行信道模型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模型为Rayleigh信道模型、Rician信道模型、Clarke信道模型或Jakes信道模型;
所述Rayleigh信道模型为瑞利信道模型;
所述Rician信道模型为莱斯衰落信道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次数5≤n≤20;
所述5≤m≤10。
CN202211461035.6A 2022-11-17 2022-11-17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Active CN115767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1035.6A CN115767604B (zh) 2022-11-17 2022-11-17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1035.6A CN115767604B (zh) 2022-11-17 2022-11-17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7604A CN115767604A (zh) 2023-03-07
CN115767604B true CN115767604B (zh) 2023-08-11

Family

ID=8533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1035.6A Active CN115767604B (zh) 2022-11-17 2022-11-17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676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345A (zh) * 2017-08-30 2018-02-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55927A (zh) * 2017-12-11 2019-0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和无人机
WO2019041168A1 (en) * 2017-08-30 2019-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 FOR LOW-LATENCY SERVICE
CN111108776A (zh) * 2017-07-21 2020-05-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无线通信系统及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增强切换的方法
CN111954276A (zh) * 2020-08-14 2020-11-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无人机基站网络的切换参数设定方法
CN114665998A (zh) * 2022-03-22 2022-06-24 北京大学 空时一致性下的三重非平稳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4816A1 (en) * 2017-05-05 2018-11-0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to signal for aerial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8776A (zh) * 2017-07-21 2020-05-0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无线通信系统及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增强切换的方法
CN107666345A (zh) * 2017-08-30 2018-02-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多天线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041168A1 (en) * 2017-08-30 2019-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 FOR LOW-LATENCY SERVICE
CN109155927A (zh) * 2017-12-11 2019-01-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切换控制方法、控制终端和无人机
CN111954276A (zh) * 2020-08-14 2020-11-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面向无人机基站网络的切换参数设定方法
CN114665998A (zh) * 2022-03-22 2022-06-24 北京大学 空时一致性下的三重非平稳无线通信信道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移动扩展模型的无人机三维空地非平稳信道建模;刘敏,张治中,邓炳光;计算机应用研究;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67604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1799C (zh) 移动远程通信系统和移动远程通信控制方法
CN101369884B (zh) 一种基于时隙内自适应跳信道的工业无线通信方法
CN101594622B (zh) 休眠小区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0737350B1 (ko) 세부 이동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액세스 파라미터 적응 및패킷 데이터 리소스 관리
CN101449612B (zh) 无线通信终端装置、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185294B (zh) 用于接入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EP2882231B1 (en) Cell sel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49790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over or cell reselection evaluation
US63814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telligent cellular handoff
KR20070090847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1437295A (zh) 一种基于snr比较的感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检测方法
CN102176780A (zh) 休眠小区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09519682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移動局にカバレッジ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1360866B1 (en) Resources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elay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4402654A (zh) 用于无线电接入网数据收集的装置
CN107770778B (zh) 一种基于软融合策略的盲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WO2021224705A1 (en)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for local area machine learning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9191892B1 (en) Enhanced mobility state detec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15767604B (zh) 应用于无人机辅助通信的自适应信道模型切换方法
EP1451956B1 (en) Slew rate limited signal strength prediction
JP200608661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Teerapabkajorndet et al.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 of location-aware and traditional handoff-decision algorithms in CDPD networks
JPH10248090A (ja)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フェージングを応用した速度検出方式
CN101651926A (zh) 通信系统下行链路接收机中的激活窗检测方法和装置
WO2022184233A1 (en) Adaptive beam filt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