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1528A -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1528A
CN115751528A CN202211420014.XA CN202211420014A CN115751528A CN 115751528 A CN115751528 A CN 115751528A CN 202211420014 A CN202211420014 A CN 202211420014A CN 115751528 A CN115751528 A CN 115751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pressure
pressure value
water
variabl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00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丛来
银松
曹培春
王远鹏
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00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1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1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降低压缩机损坏的风险。水源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水源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可变流量阀、过冷却器和控制器。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包括冷媒通道和热介质通道,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吸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口连通。热介质通道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第二换热器串联于压缩机与第一换热器之间。可变流量阀设于供水管上。过冷却器串联于压缩机与冷媒通道之间。控制器与可变流量阀电连接。本申请用于调节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调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所以在娱乐、居家及工作等多种场所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室外体感温度过高或者体感温度过低(比如:夏季天气炎热或者是冬季天气寒冷)的情况下,空调成为人们一种必不可少的电器。
相关技术中,水源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冷媒通道和热介质通道,冷媒通道包括第一冷媒口、第二冷媒口。热介质通道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为与供水管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通。相较于空气源空调系统,水源空调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比、更省的占地面积、更低的运行噪音与振动、以及更稳定出色的性能。
但是在第二换热器换热量较小的情况下,进水口恒定的进水量会导致第一换热器中冷媒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比较多,导致压缩机中的排气压力值较低(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者吸气压力值较高(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从而导致机组保护甚至压缩机损坏。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用于降低压缩机损坏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源空调系统,水源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可变流量阀、过冷却器和控制器。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第一换热器包括冷媒通道和热介质通道,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吸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排气口连通。热介质通道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第二换热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可变流量阀设于供水管上。过冷却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媒通道之间。控制器与可变流量阀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供水管的水温值、排气口的压力值或吸气口的压力值;
根据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的初始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换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量相匹配;
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换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量相匹配;
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吸气口的压力值、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吸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放热量相匹配。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的初始开度。这样,在水源空调系统开始工作时,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压缩机的排气口压力值与吸气口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可以降低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在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这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器中的冷媒的放热量,与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的吸热量相匹配,使压缩机的排气口压力值与吸气口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在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根据吸气口的压力值、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这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中的冷媒的吸热量,与第二换热器中的冷媒的放热量相匹配,使压缩机的排气口压力值与吸气口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如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压缩机的排气口压力值与吸气口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判断水源空调系统所处的工作模式。在制冷模式下,根据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初始开度,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在制热模式下,根据供水管路的水温值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初始开度,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获取排气口第一时刻的第一压力值,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压力值;第二时刻位于第一时刻之后。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其中,第一压力阈值为排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若是,减小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否,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值,且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若是,减小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否,判断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其中,第三压力阈值为排气口的最大安全压力值。若第二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增大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和/或,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压力阈值,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若第二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增大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三压力阈值,维持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吸气口的压力值、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获取吸气口的第三压力值、过冷却器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和供水管的第二温度值。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五压力阈值,其中,第五压力阈值为吸气口的最大安全压力值。若是,减小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第三压力值小于第五压力阈值,判断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减小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否,判断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其中,第六压力阈值为吸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若第四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五差值,增大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第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和/或,第一温度值大于地误差值,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若第三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增大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若第三压力值大于第六压力阈值,维持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四通换向阀和膨胀阀。四通换向阀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换向口和第二换向口。第一进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一出口与吸气口连通,第一换向口与冷媒通道连通,第二换向口与第二换热器连通。膨胀阀一端与过冷却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设于所述供水管上,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开度,调节所述变频水泵的转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可变流量阀中的流量小于预设流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水源空调系统包括四通换向阀的情况下,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四通换向阀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润滑油回收回路,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供水管的水温值、排气口的压力值或吸气口的压力值。根据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的初始开度。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吸气口的压力值、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控制器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如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一种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可变流量阀的开度与档位对应关系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源空调系统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6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区间与可变流量阀的一种对应关系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度区间与可变流量阀的另一种对应关系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1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性的”或“比如”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文中“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空调系统100,如图1所示,水源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四通换向阀20、第一换热器30、过冷却器40、膨胀阀50和第二换热器60。
如图1所示,压缩机10包括吸气口11和排气口12。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通过吸气口11进入压缩机10中,然后在压缩机10内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12中排出。
四通换向阀20包括第一进口21、第一出口22、第一换向口23和第二换向口24。第一进口21与排气口12连通,第一出口22与吸气口11连通。
第一换热器30包括冷媒通道31和热介质通道32。冷媒通道31包括第一冷媒口311和第二冷媒口312,热介质通道32包括进水口321和出水口322。第一冷媒口311与第一换向口23连通,第二冷媒口312与第二换向口24连通。热介质通道32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即进水口321与供水管连通,出水口322与出水管连通。
示例性地,第一换热器30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其他各种形式的换热器,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比如,第一换热器30可以为板式换热器。
过冷却器40串联于压缩机10与冷媒通道31之间。
膨胀阀50一端与过冷却器4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换向口24连通。示例性地,膨胀阀5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比如,膨胀阀50可以为电子膨胀阀。
第二换热器60一端与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过冷却器4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源空调系统100包括一个第一换热器30、多个第二换热器60和多个膨胀阀50,且第二换热器60的数量与膨胀阀50的数量相等,一个第二换热器60一个膨胀阀50相匹配。示例性地,水源空调系统100包括一个第一换热器30和一个第二换热器60、三个第二换热器60或者五个第二换热器60,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如图1所示,水源空调系统100包括一个第一换热器30和三个第二换热器60。
水源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如图1所示,第一换向口23与第一进口21连通,第二换向口24与第一出口22连通,即,第一冷媒口311与吸气口11连通,第二冷媒口312与压缩机的排气口12连通。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12经第一进口21和第一换向口23流向第一冷媒口311,从而进入第一换热器30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水完成换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放热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从第二冷媒口312流出第一换热器30,气液两相态的冷媒经过过冷却器40流向膨胀阀50,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经过膨胀阀50以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流进第二换向器60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第二换向器60中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二换向口24、第一出口22流向吸气口11,进而流到压缩机10中,进入压缩机10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12流出压缩机10。其中,如果膨胀阀50前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产生气泡,通过膨胀阀50的流量就会减小,导致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制冷能力减弱,过冷却器40用于降低膨胀阀50前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产生气泡产生的风险,进而可以提升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制冷能力。
在制热模式下,如图2所示,第一换向口23与第一出口22连通,第二换向口24与第一进口21连通,即,第一冷媒口311与排气口12连通,第二冷媒口312与压缩机的吸气口11连通。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12经第一进口21和第二换向口24流向第二换热器60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第二换向器60中放热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流向膨胀阀50,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经过膨胀阀50以后变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流经过冷却器,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经第二冷媒口312流进第一换热器30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与水完成换热,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从第一冷媒口311流出第一换热器30,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经第一换向口23、第一出口22流向吸气口11,进而流到压缩机10中,进入压缩机10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经排气口12流出压缩机10。
相关技术中,在室内负载需求小,即冷媒在第二换热器中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较少的情况下,进水口恒定的进水量导致第一换热器中冷媒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较多,导致压缩机的排气口的压力值较低(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或者,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压力值较高(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从而导致压缩机的排气口压力值与吸气口的压力值的比值超出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外,从而引起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可变流量阀70和控制器80,可变流量阀70设于供水管上,可变流量阀70用于调节进入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以使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6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排气口12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
控制器80与可变流量阀70电连接,控制器80用于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以调节进入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分为十档,每一档对应一个开度,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与开度的对应关系可以是:档位越高,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越大,档位越低,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越小。或者,档位越低,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越大,档位越高,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越小,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性地,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与开度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在需要增大进入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的情况下,控制器80升高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在需要减小进入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的情况下,控制器80降低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数量不进行限定。
控制器80是指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指示水源空调系统100执行控制指令的装置。示例性的,控制器8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 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控制器80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水源空调系统100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10,第二压力传感器120、第一温度传感器13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40。
第一压力传感器110与控制器80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10设于排气口12,第一压力传感器110用于检测排气口12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排气口12的压力值发送至控制器80中。
第二压力传感器120与控制器80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120设于吸气口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0用于检测吸气口11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吸气口11的压力值发送至控制器80中。
第一温度传感器130与控制器80连通,第一温度传感器130设于过冷却器40的出口,第一温度传感器130用于检测过冷却器40出口的冷媒温度值(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处于制热模式),并将检测到的冷却器40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发送到控制器80中。
第二温度传感器140与控制器80连通,第二温度传感器140设于供水管上,第二温度传感器140用于检测供水管的水温值,并将检测到的供水管的水温值发送到控制器8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80获取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供水管的水温值、排气口12的压力值或吸气口11的压力值,并根据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是指: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80根据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80根据供水管路的水温值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根据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可以使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6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排气口12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80根据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这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6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排气口12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这样,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6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排气口12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总的来说,水源空调系统100在开始工作和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与第二换热器60中的冷媒的换热量相匹配,使排气口12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压力值的比值位于正常的比值范围以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与控制器80连接,设于可变流量阀70上,且当可变流量阀70中的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时,即(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小于报警开度),控制器80控制报警装置报警。报警开度可以使出厂时设置,也可以由用户根据环境温度设定,还可以由水源空调系统100根据环境温度自动设定。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下,当可变流量阀70中的水流量低于预设流量时,报警装置不报警,这样可以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调节范围。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报警装置报警,这样,可以降低水源空调系统100被冻住的风险,从而提升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中,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变频水泵,变频水泵设于供水管上。一个变频水泵与至少一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一个变频水泵与一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五个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或者十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
变频水泵与控制器80连接,控制器计算与一个变频水泵对应的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若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降低,即,可变流量阀70的总的水流量降低,则降低变频水泵的转速,若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不变,即,可变流量阀70的总的水流量不变,则维持变频水泵的当前转速,若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增加,即,可变流量阀70的总的水流量升高,则升高变频水泵的转速。根据变频水泵中的关系式n1/n2=Q1/Q2=(H1/H2)^(1/3)=(N1/N2)^(1/2)可知,当变频水泵的流量下降,变频水泵的转速降低,变频水泵的功率降低。其中,n是指变频水泵的转速,Q是指变频水泵的流量,H是指变频水泵的扬程,N是指变频水泵的功率。
示例性地,在变频水泵与一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的情况下,一个变频水泵对应的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是指:一个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在变频水泵与三个可变流量阀70对应的情况下,一个变频水泵对应的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和是指:三个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的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油分离器90,油分离器90设于压缩机10和四通换向阀20之间,油分离器90设有第二进口91、第二出口92和第三出口93,第二进口91与排气口12连通,第二出口92与第一进口21连通,第三出口93与压缩机10的吸气11口连通。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压缩机10中的润滑油的混合物通过第二进口91进入油分离器90中,油分离器90可以将高温高压气态冷媒和润滑油分离开来,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二出口92流出油分离器90,从而经第一进口21流进四通换向阀20中,润滑油通过第三出口93、吸气口11流向压缩机10中,以降低压缩机10损坏的风险。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润滑油回收回路1,润滑油回收回路1位于第三出口93与吸气口11之间,润滑油回收回路1包括第一电磁阀1001和第一毛细管1002,第一毛细管1002用于将高温高压的润滑油变为低温低压的润滑油,如果需要向压缩机10中补充润滑油时,第一电磁阀1001打开。如果不需要向压缩机10中补充润滑油时,第一电磁阀1001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01,气液分离器101设于四通换向阀20与压缩机10之间,气液分离器101设有第四进口1011和第四出口1012,第四进口1011与第一出口22连通,第四出口1012与吸气口11连通,气液分离器101用于将低温低压中的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分离开,气态冷媒可以通过第四出口1012流进压缩机10中,液态冷媒留到气液分离器101中,这样,可以降低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导致压缩机10损坏的风险。
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高压储液器102,高压储液器102一端连通第一换热器30,另一端连通过冷却器40。
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冷媒散热器103,冷媒散热器103一端连通高压储液器102,另一端连通过冷却器40。
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调节冷媒回路2,第一调节冷媒回路2设于排气口12与第四进口1011之间,第一调节冷媒回路2包括第一调节电磁阀201,在进入第四进口1011之前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的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打开第一调节电磁阀201,排气口12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与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混合,以提高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的压力。在进入第四进口1011之前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的压力正常的情况下,第一调节电磁阀201关闭。
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调节冷媒回路3,第二调节冷媒回路3设于第二出口92与冷媒散热器103之间,第二调节冷媒回路3包括第二调节电磁阀301和第一单向阀3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源空调系统100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水源空调系统100中的控制器80。如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供水管的水温值、排气口的压力值或吸气口的压力值,并根据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
由上述可知,在供水管上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40,第二温度传感器140可以实时获取到供水管的水温值。
在一些实施中,应理解的是,在夏季的情况下,水源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第一换热器30作为冷凝器,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第一换热器中30放热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供水管的水温值较高。供水管的水温值越低,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在第一换热器30中冷媒与水的换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供水管的水温值越高,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越大,供水管的水温值越低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越小。
在冬季的情况下,水源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第一换热器30作为蒸发器,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中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供水管的水温值低。供水管的水温值越低,水放出的热量越少,在第一换热器30中冷媒与水的换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供水管的水温值越低,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越大,供水管的水温值越高,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越低小。
根据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能够降低压缩机10的排气压力值较低或者吸气压力值较高导致压缩机10损坏的风险。
S200、在制冷模式下,根据排气口12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在制热模式下,根据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在夏季的情况下,水源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模式,根据排气口12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进而调节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这样,水源空调系统100在运行中,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和水源空调系统负载100(第二换热器60中的放热量)相匹配,降低排气口12压力值较低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冬季的情况下,水源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模式,根据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进而调节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这样,水源空调系统100在运行中,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和水源空调系统100负载(第二换热器60中的放热量)相匹配,降低吸气口11压力值较低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根据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和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判断水源空调系统100所处的工作模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水源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换热器30或者第二换热器60中,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换热器(第一换热器30或者第二换热器60)中冷媒的压力值,并将检测到的换热器中冷媒的压力值传到控制器80中,控制器80可以根据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冷媒压力值来判断水源空调系统100所处的工作模式。
第三压力传感器设于第一换热器中,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0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由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变为低温高压的气液两相态冷媒,此时,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压力值较高,当控制器80接收到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较高时,即可确定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处于制冷模式。
在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第一换热器30为蒸发器,第一换热器中30的冷媒由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此时,第一换热器30中的冷媒的压力值较低,当控制器80接收到第三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较低,即可确定水源空调系统100的工作模式处于制热模式。
S102、在制冷模式下,根据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7所示,图7中所示的空心点不包括端点值,所示的实心点包括端点值。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5℃~10℃之间(包括10℃),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4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4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10℃~15℃之间(包括15℃),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5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5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15℃~25℃之间(包括25℃),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6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6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25℃~35℃之间(包括35℃),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7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70%。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变流量阀70的一个档位所对应的温度的变化区间可以为5℃、10℃或者15℃,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7所示,供水管的水温值越高,可变流量阀70所对应的初始开度越大。
S103、在制热模式下,根据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图8中所示的空心点不包括端点值,所示的实心点包括端点值。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5℃~10℃之间(包括10℃),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9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9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10℃~15℃之间(包括15℃),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8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8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15℃~25℃之间(包括25℃),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7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70%。在供水管的水温值处于25℃~30℃之间(包括30℃),可变流量阀70的档位为6档,即可变流量阀70的初始开度为60%。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如图8所示,供水管的水温值越高,可变流量阀70所对应的初始开度越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变流量阀70的一个档位所对应的温度的变化区间可以为5℃、10℃或者15℃,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根据排气口12的压力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01、获取排气口12第一时刻的第一压力值,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压力值;第二时刻位于第一时刻之后;
由上述可知,在排气口12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0,可以实时排气口12的压力值,即可以获取排气口12第一时刻的第一压力压,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压力值,第二时刻位于第一时刻之后的任意一个时刻,示例性地,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间隔5分钟、10分钟、或者20分钟,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示例,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间隔5分钟。
S202、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其中,第一压力阈值为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示例性地,第一压力阈值为1.9Mpa。
若第二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超过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此时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可能会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为了降低压缩机10损坏或者停机的风险,需要增大排气口12的压力值,即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可以减少第一换热器30内的水流量,减小第一换热器30内水从冷媒吸收的热量,从第一换热器30中流出的冷媒的压强较大,流到吸气口11的冷媒的压强较大,使得排气口12的压强较大,进而使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若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排气口12的压力值没有超过排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执行以下步骤:
S203、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值,且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
若第二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值,即,随着时间的增加,排气口12的压力值在逐渐降低,如果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的流量不发生改变,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会小于第一压力阈值,从而导致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
若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没有在逐渐降低,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也不会小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减小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流量,即不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其中,第二压力阈值与压缩10的排气口12的压力值变化范围有关,例如,排气口12的压力值变化范围大,第二压力阈值取的大一些,排气口12的压力值的变化范围小,第二压力阈值取的小一些。示例性地,第二压力阈值为0.2Mpa。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减小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即不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
若第二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值,且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压缩机的排气口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但是排气口12的压力在逐渐减小,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可能会小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若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值,和/或,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执行以下步骤S204。
示例性地,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值,执行步骤S204。或者,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4或者,第二压力值大于第一压力值,且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4。
S204、判断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其中,第三压力阈值为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示例性地,第三压力阈值为2.4Mpa。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即,随着时间的增加,排气口12的压力值在逐渐升高,且升高的速度较快,如果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的流量不发生改变,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会高于第三压力阈值,从而导致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没有在逐渐升高,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增大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流量,即不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若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压缩10的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或者,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其中第四压力阈值与排气口12的压力值变化范围有关,例如,排气口12的压力值变化范围大,第四压力阈值取的大一些,排气口12的压力值的变化范围小,第四压力阈值取的小一些。示例性地,第四压力阈值为0.1Mpa。
若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增大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即不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维持可变流量阀70的当前运行开度)。
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但是排气口12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可能会高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或者,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而且排气口12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更高,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很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
若否,即若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和/或,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压力阈值,执行以下步骤S205。
示例性地,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5。或者,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5。或者,第二压力值与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压力阈值与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四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5。
S205、判断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
若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超过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此时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可能会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为了降低压缩机10损坏或者停机的风险,需要减小排气口12的压力值,即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可以增大第一换热器30内的水流量,增大第一换热器30内水从冷媒吸收的热量,从第一换热器30中流出的冷媒的压强较大,流到压缩机10中的吸气口11的冷媒的压强较小,使得排气口12的压强较小,进而使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若第二压力值小于第三压力阈值,即排气口12的压力值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在一段时间以后,排气口12的压力值还是大于排气口12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此时不需要改变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流量,即维持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根据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S206、获取吸气口11的第三压力值、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和供水管的第二温度值。
由上述可知,在吸气口11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0,可以实时检测吸气口11的压力值。在过冷却器40的出口设有第一温度触感器130,可以实时检测过冷却器40的出口的冷媒的温度值。在供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供水管的水温值。
S207、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五压力阈值;其中,第五压力阈值为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示例性地,第五压力阈值为0.85Mpa。
若第三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五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超过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此时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可能会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为了降低压缩机10损坏或者停机的风险,需要减小吸气口11的压力值,即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可以减少第一换热,30内的水流量,减小第一换热器30内的冷媒从水中的吸收的热量,从第一换热器30中流出的冷媒的压强较小,流到压缩机10中的吸气口11的冷媒的压强较小,进而使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若第三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五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没有超过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执行以下步骤:
S208、判断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
若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大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且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
若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排气口12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且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也不会大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减小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即不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
若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过冷却器40出口的冷媒的温度值,大于供水管上的水温值),说明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0中放出的热量,从而导致吸气口11的压力值逐渐升高,如果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的流量不发生改变,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大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压缩机10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
若第一温度值大于小于第二温度值(过冷却器40出口的冷媒的温度值,小于供水管上的水温值),说明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中吸收的热量不大于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0中放出的热量,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也不会大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减小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流量,即不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若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且大于压缩,10的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但是吸气口11的压力值逐渐升高,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可能会大于压缩10的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需要减小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
若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和/或,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执行以下步骤S209。
示例性地,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9。或者,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执行步骤S209。或者,第五压力阈值与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大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执行步骤S209。
S209、判断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其中,第六压力阈值为吸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示例性地,第六压力阈值为0.55Mpa。
若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压缩10的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或者,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
若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可能会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因此,不需要增大第一换热器30中水的流量,即维持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若第一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说明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中吸收的热量小于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0中放出的热量,从而导致吸气口11的压力逐渐降低,如果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的流量不发生改变,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会小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导致10压缩机停机或者损坏。其中第一温度阈值与过冷却器中40的冷媒温度变化有关,例如,过冷却器40中的冷媒的温度变化范围大,第一温度阈值取的大,过冷却器40中的冷媒温度变化小,第一温度阈值取的小,示例,第一温度阈值为1℃。
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说明冷媒在第一换热器30中吸收的热量不小于冷媒在第二换热器60中放出的热量,从而使吸气口11的压力值逐渐升高或者保持不变,如果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的流量不发生改变,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从而使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内,降低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若判断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且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但是吸气口11的压力在逐渐降低,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可能会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小安全压力值,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或者,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而且吸气口11的压力在逐渐降低,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更低,从而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此时,很需要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
若否,即若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和/或,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执行以下步骤S210。
示例性地,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执行步骤S209。或者,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执行步骤S209。或者,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大于第三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执行步骤S210。
S210、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
若第三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小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此时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以外,可能会导致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为了降低压缩机10损坏或者停机的风险,需要增大吸气口11的压力值,即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增大可变流量阀70的运行开度可以增大第一换热器30内的水流量,增大第一换热器30内的冷媒水从水中吸收的热量,从第一换热器30中流出的冷媒的压强较大,流到压缩机10中的吸气口11的冷媒的压强较大,使得吸气口11的压强较大,进而使排气口12的压力值与吸气口11的比值处于正常范围内,以降低压缩机10停机或者损坏的风险。
若第三压力值大于第六压力阈值,即吸气口11的压力值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在一段时间以后,吸气口11的压力值还是大于吸气口11的最小安全压力值,且小于吸气口11的最大安全压力值。此时不需要改变第一换热器30中的水流量,即维持可变流量阀70的当前运行开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压通过输出0~10V的电压来控制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如图3所示,电压区间与开度一一对应。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与控制器输出的电压N,一一对应。例如,当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为10%,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为2.8V,当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为50%,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为6V。本公开的实施对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所对应的输出电压不作限制。
如图11所示,可变流量阀70调节的目标开度为第一开度D1(目标开度是指:可变流量阀70想要调节到的开度),可变流量阀70的当前开度为第二开度D2,判断差值电压ΔN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电压阈值。ΔN=(D1-D2)×K,K为常数,K的取值范围为5~15。K与可变流量阀70的规格有关,可变流量阀70的规格大,K取值取得小,可变流量阀70的规格小,K取值取得大,示例,K为10。第一电压阈值与电压区间有关,示例性地,第一电压阈值为1V。
判断差值电压ΔN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第一电压阈值
若是,即若差值电压ΔN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电压阈值,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为第二开度,即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维持当前状态。
若否,即若差值电压ΔN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可变流量阀70的开度为第一开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Claims (10)

1.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包括吸气口和排气口;
第一换热器,包括冷媒通道和热介质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吸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热介质通道的一端与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管连通;
第二换热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可变流量阀,设于所述供水管上;
过冷却器,串联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冷媒通道之间;
控制器,与所述可变流量阀电连接,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所述排气口的压力值或所述吸气口的压力值;
根据所述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初始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换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换热量相匹配;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放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吸热量相匹配;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吸气口的压力值、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中的吸热量,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中放热量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水源空调系统所处的工作模式;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初始开度;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以及第二映射关系,确定所述初始开度;所述第二映射关系包括多个温度区间,以及与每个温度区间一一对应的初始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排气口第一时刻的第一压力值,以及第二时刻的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
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压力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压力阈值为所述排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
若是,减小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否,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压力值,且所述第二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压力阈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
若是,减小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否,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压力值之间的第二差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三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二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其中,所述第三压力阈值为所述排气口的最大安全压力值;
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四压力阈值,增大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和/或,所述第三差值大于所述第四压力阈值,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压力阈值;
若所述第二压力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压力阈值,增大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所述第二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三压力阈值,维持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吸气口的压力值、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吸气口的第三压力值、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的第一温度值和供水管的第二温度值;
判断第三压力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五压力阈值;其中,所述第五压力阈值为所述吸气口的最大安全压力值;
若是,减小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第三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五压力阈值,判断所述第五压力阈值与所述第三压力值之间的第三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压力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
若所述第三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压力阈值,且第一温度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减小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否,判断第三压力值与第六压力阈值之间的第四差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压力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温度值与第一温度阈值之间的第五差值;其中,所述第六压力阈值为所述吸气口的最小安全压力值;
若所述第四差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压力阈值,且所述第一温度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五差值,增大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所述第四差值大于所述第三压力阈值,和/或,所述第一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五差值,判断所述第三压力值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
若所述第三压力值小于或者等于第六压力阈值,增大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若所述第三压力值大于第六压力阈值,维持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当前运行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
四通换向阀,设有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第一换向口和第二换向口;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吸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换向口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向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膨胀阀,一端与所述过冷却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变频水泵,所述变频水泵设于所述供水管上,且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开度,调节所述变频水泵的转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可变流量阀中的流量小于预设流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报警装置报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源空调系统包括四通换向阀的情况下,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串联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四通换向阀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源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空调系统还包括润滑油回收回路,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10.一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水源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所述排气口的压力值或所述吸气口的压力值;
根据所述水源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确定所述可变流量阀的初始开度;
在所述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排气口的压力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吸气口的压力值、所述过冷却器的出口的冷媒温度值和所述供水管的水温值,调节所述可变流量阀的运行开度。
CN202211420014.XA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751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0014.XA CN11575152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0014.XA CN11575152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1528A true CN115751528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7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0014.XA Pending CN115751528A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15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2873B (zh) 一种空调及其启动时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
KR101471813B1 (ko) 열원 시스템
CN105371545B (zh)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KR101618487B1 (ko) 열원 시스템의 대수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및 열원 시스템
CN112840164B (zh) 空调装置和管理装置
CN111928419B (zh) 多联机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807979A (zh) 基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变频多联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05243A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4949210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725596B (zh) 热泵系统
CN101086358A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2030A (zh) 一种适用于宽温域工况的空气源热泵节流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09520170B (zh) 一种具有双级过冷和液体脉冲融霜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4787238U (zh) 空气能热水机
JP6589946B2 (ja) 冷凍装置
CN210267822U (zh) 一种提高氟泵入口过冷度的系统
JP5677198B2 (ja) 空冷ヒートポンプチラー
CN111271832B (zh)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865071B (zh) 空调系统
CN217712853U (zh) 一种冷却系统
US20210341193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5751528A (zh) 一种水源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132947U (zh) 一种超低温空调机组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96373B (zh) 一种精确供液式热管一体机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