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50353A -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50353A
CN115750353A CN202211450221.XA CN202211450221A CN115750353A CN 115750353 A CN115750353 A CN 115750353A CN 202211450221 A CN202211450221 A CN 202211450221A CN 115750353 A CN115750353 A CN 115750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suction
middle section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02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50353B (zh
Inventor
陆金琪
范瑞波
满若岩
姚学良
赵亮
宋立
许德忠
李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5022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50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50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0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50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50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涉及液体变容式机械的领域,其包括基座、屏蔽电机、主增压组件及次增压组件,主增压组件包括首级叶轮、第一气室、第二气室以及首级中段;首级中段套设在首级叶轮上,首级叶轮上设有隔板,第一气室内设有第一吸入室、过渡室及进气口,第一吸入室向第一工作腔供气,过渡室与第一工作腔连通用于出气;第二气室内设有第二吸入室和排气室,第二吸入室与进气口连通并向第二工作腔供气,排气室与第二工作腔、过渡室连通用于出气,第二气室上开设有连通次增压组件的排出口。本申请通过首级叶轮的两侧同时对气体进行增压,然后再通入次增压组件进行再次增压,可以有效提高气体输出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体变容式机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废气压缩单元应用于核电站,其作为TEG系统的关键设备单元,其主要功能是为TEG系统循环吹扫气体提供循环动力并维持上游容器的气空间在指定压力范围,废气压缩机又是压缩单元的主体设备。
由于输送的介质具有放射性(含有Kr、Xe)并含有少量H2、O2,属于易燃易爆的放射性危险气体。而屏蔽式水环压缩机内部没有金属摩擦表面,无须对压缩机内进行润滑;不存在动密封,工作可靠,适宜抽吸有毒、有害气体;水环式压缩机压缩的气体是等温的,即气体在压缩过程中温度变化很小等特点,特别适用抽吸和压缩易燃易爆气体,因此在核电TEG废气系统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应用。
然而国内现有的水环压缩机是在苏联的基础上改进的,大多为双级增压结构,压力等级偏低,不能满足核电TEG系统的要求。为此,发明人提供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核电TEG系统的压力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具有工作压力高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包括基座和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的屏蔽电机,所述屏蔽电机的转轴端设置有主增压组件和次增压组件,所述主增压组件包括同轴固定于转轴上的首级叶轮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气室、第二气室、首级中段;所述首级中段套设在所述首级叶轮上,所述首级叶轮的周侧设置有隔板,所述首级叶轮周侧的叶片被所述隔板沿轴向分隔为两段,所述隔板将所述首级中段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所述第一气室内设有第一吸入室、过渡室以及与所述第一吸入室连通的进气口,所述第一吸入室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进行供气,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过渡室连通用于输出压缩气体;所述第二气室内设有第二吸入室和排气室,所述第二吸入室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并向所述第二工作腔供气,所述排气室与所述第二工作腔、所述过渡室连通用于排出压缩气体,所述排气室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室与所述次增压组件的排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座上设置主增压组件,在屏蔽电机驱动首级叶轮转动时,首级叶轮会将气体从进气口处经第一吸入室吸入到第一工作腔内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再从第一工作腔通入过渡室,由于过渡室与排气室连通,加压后的气体从排气室进入次增压组件;在首级叶轮转动的同时,气体还从第二吸入室进入第二工作腔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从排气室进入次增压组件。次增压组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多组或者一组,在次增压组件需要获得较高的气体压力时,次增压组件所需要的进气量也较高,在首级叶轮上设置隔板,将首级中段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通过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同时对次增压组件供气,可以有效提高次增压组件的供气量,进而提高整体的气体输出压力。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室内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的第三吸入室,所述第三吸入室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与所述第二吸入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通进气口的第三吸入室,在首级叶轮转动时便可将气体从第三吸入室吸入第二工作腔进行压缩工作;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首级叶轮可以同时从第一吸入室和第三吸入室将气体吸入第一工作腔,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工作腔的进气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分别位于所述首级中段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入室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吸入口,所述过渡室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吸入室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吸入口,所述排气室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首级中段上平行于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高压气道,所述过渡室与所述排气室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高压气道开设有第一连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过程中,气体从第一吸入室经第一吸入口进入第一工作腔,在第一工作腔加压后从第一出气口进入过渡室,增压后的气体会从首级中段上的高压气道进入排气室;另一路气体从第二吸入室经第二吸入口进入第二工作腔,经第二工作腔增压后从第二排气口排入排气室;将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设置于首级中段的两端,在首级中段上开设高压气道连通过渡室和排气室,而无需另设管道连通过渡室和排气室,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可以有效减小体积。
可选的,所述第三吸入室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三吸入口,所述首级中段上平行于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低压气道,所述第三吸入室与所述第二吸入室的侧壁上对应所述低压气道开设有第二连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过程中,一部分气体可以从第三吸入室经第三吸入口进入第一工作腔进行压缩工作,另一部分气体从第三吸入室进入低压气道,从低压气道经第二吸入室进入第二工作腔;在首级中段上开设低压气道,无需另设管道连通过渡室和第二吸入室,有助于减小体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室包括固定于基座上的前端盖以及固定于所述前端盖靠近所述首级中段一侧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吸入室、所述过渡室以及所述第三吸入室均开设于所述前端盖靠近所述首级中段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入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一封板上;所述第二气室包括后端盖以及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位于所述后端盖与所述首级中段之间,所述第二吸入室以及所述排气室均开设于所述后端盖靠近所述首级中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吸入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均开设于所述第二封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气室拆分为前端盖和第一封板,方便在前端盖上加工出第一吸入室、过渡室和第三吸入室,通过第一封板对第一吸入室、过渡室和第三吸入室进行封闭;将第二气室拆分为后端盖和第二封板,方便在后端盖上加工出第二吸入室和排气室,然后通过第二封板封闭第二吸入室和排气室,可以有效降低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的制造成本。
可选的,所述次增压组件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次增压室和同轴固定于转轴上的次级叶轮,所述次增压室内设置有次级工作腔,所述次级叶轮位于所述次级工作腔内,所述次级工作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出口的次级吸入口和用于出气的次级出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次增压组件,在正常工作时,经主增压组件增压后的气体会从排出口进入次级工作腔内,在次级叶轮转动过程中,次级叶轮会将增压后的气体进行再次加压,加压后的气体从次级出气口排出,可以有效提高气压的压力。
可选的,还包括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次增压组件远离所述主增压组件一侧的冷却泵,所述冷却泵包括同轴固定于转轴上的涡轮,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泵的进液口,所述冷却泵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室与转轴之间,所述冷却组件的外侧于所述基座上套设有外筒体,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外筒体内部的气液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屏蔽电机驱动主增压组件和次增压组件的同时还驱动冷却泵工作,冷却泵工作时将冷却液从入水口吸入冷却泵,冷却液经冷却泵增压后通到第一气室与转轴之间。在首级叶轮工作过程中,冷却液会从首级叶轮与第一气室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冷却液可以对工作中的首级叶轮进行润滑和冷却;经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会进入次级工作腔内,对次级叶轮进行润滑和冷却。最后高压气液混合体会从次增压组件排到外筒体内,然后从气液出口排出。通过设置冷却组件,将冷却液通入到第一工作腔、第二工作腔和次级工作腔内,冷却液不仅可以对工作部件进行冷却和润滑,还可以预防存在相互运动的工作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预防发生爆炸,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可选的,所述首级叶轮与转轴的配合面上贯穿开设有水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首级叶轮上开设水道,冷却液可以从水道快速的进入到第二工作腔,对第二工作腔进行润滑,从而减小初步运转时首级叶轮靠近第二工作腔的一侧干摩擦,进而有效增加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涡轮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所述次增压室与转轴之间的通水孔,多个所述次级叶轮与转轴的配合面上均开设有所述水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涡轮上开设通水孔,在工作过程中,部分冷却液从通水孔进入到次增压室与转轴之间,冷却液经次级叶轮与次增压室之间的间隙进入次级工作腔进行冷却和润滑,可以有效提高次增压组件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冷却泵的出液口连接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所述屏蔽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泵在工作时,会将冷却液分出一路进入屏蔽电机内,对屏蔽电机进行冷却,从而使屏蔽电机无需外接冷却装置,更加的实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在基座上设置主增压组件,在屏蔽电机驱动首级叶轮转动时,首级叶轮会将气体从进气口处经第一吸入室吸入到第一工作腔内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再从第一工作腔通入过渡室,由于过渡室与排气室连通,加压后的气体从排气室进入次增压组件,在首级叶轮转动的同时,气体还从第二吸入室进入第二工作腔进行加压,加压后的气体从排气室进入次增压组件,次增压组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多组或者一组,在次增压组件的出气端需要获得较高的气体压力时,次增压组件所需要的进气量也较高,在首级叶轮上设置隔板,将首级中段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通过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同时对次增压组件供气,可以有效提高次增压组件的供气量,进而提高整体的气体输出压力;
2.通过设置次增压组件,在正常工作时,经主增压组件增压后的气体会从排出口进入次级工作腔内,在次级叶轮转动过程中,次级叶轮会将增压后的气体进行再次加压,加压后的气体从次级出气口排出,可以有效提高气压的压力;
3.通过设置冷却组件,在屏蔽电机驱动主增压组件和次增压组件的同时还驱动冷却泵工作,冷却泵工作时将冷却液从入水口吸入冷却泵,冷却液经冷却泵增压后通到第一气室与转轴之间。在首级叶轮工作过程中,冷却液会从首级叶轮与第一气室之间的间隙进入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冷却液可以对工作中的首级叶轮进行润滑和冷却;经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会进入次级工作腔内,对次级叶轮进行润滑和冷却。最后高压气液混合体会从次增压组件排到外筒体内,然后从气液出口排出。通过设置冷却组件,将冷却液通入到第一工作腔、第二工作腔和次级工作腔内,冷却液不仅可以对工作部件进行冷却和润滑,还可以预防不停摩擦的工作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预防发生爆炸,从而有效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主增压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次增压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突显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1、底板;11、基座;111、安装槽;112、进气口;113、气液出口;114、入水口;12、屏蔽电机;121、转轴;13、外筒体;2、主增压组件;21、前端盖;211、第一吸入室;212、第三吸入室;213、过渡室;214、装配槽;215、安装孔;216、通液孔;22、第一封板;221、第一吸入口;222、第三吸入口;223、第一出气口;224、第一连通孔;225、第二连通孔;23、首级中段;231、分板;232、第一工作腔;233、第二工作腔;234、高压气道;235、低压气道;24、首级叶轮;241、隔板;242、摩擦孔;243、水道;25、后端盖;251、第二吸入室;252、排气室;253、排出口;254、通气环槽;26、第二封板;261、第二吸入口;262、第二出气口;27、摩擦片;271、通液槽;3、次增压组件;31、次级中段;311、次级工作腔;32、挡板;321、次级吸入口;322、次级出气口;33、次级叶轮;34、盖板;341、压出室;342、压出孔;343、进液道;345、出液道;35、轴套;36、固定杆;4、冷却组件;41、冷却泵;411、泵壳;412、涡轮;4121、通水孔;42、第一冷却管;43、第二冷却管;44、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参照图1和图2,包括底板1、基座11、屏蔽电机12以及外筒体13,底板1为矩形板体,基座11为通过螺栓垂直固定于底板1上的矩形板体。屏蔽电机12固定于基座11的一侧面上,屏蔽电机12的转轴121垂直并贯穿基座11。外筒体13为一侧设置开口的圆柱状筒体结构,外筒体13同轴罩设于转轴121上并通过螺栓与基座11固定。在基座11上于外筒体13内设置有主增压组件2、次增压组件3以及冷却组件4,使用时,通过屏蔽电机12驱动主增压组件2和次增压组件3逐级对气体进行增压,同时冷却组件4对主增压组件2和次增压组件3进行冷却和润滑。
主增压组件2包括第一气室、第二气室、首级中段23以及首级叶轮24,第一气室设置于基座11上,首级叶轮24同轴固定于屏蔽电机12的转轴121上,首级中段23同轴套35设于首级叶轮24的外侧,第二气室设置于首级中段23远离基座11的一侧。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气室包括前端盖21和第一封板22,前端盖21和第一封板22均为圆形板体,前端盖21和第一封板22上均同轴贯穿开设有安装孔215,前端盖21和第一封板22均同轴套35设于转轴121上,在基座11上对应前端盖21的位置开设有安装槽111,前端盖21插设于安装槽111内并通过螺栓与基座11固定,安装槽111的槽壁与前端盖21之间留有间隙,第一封板22位于前端盖21远离基座11的一侧。在基座1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进气口112和气液出口113,气液出口113连通安装槽111槽壁与前端盖21之间的间隙。在前端盖21靠近第一封板2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吸入室211、第三吸入室212和过渡室213,第一吸入室211和第三吸入室212均与进气口112连通。前端盖21上对应第一封板22的位置开设有装配槽214,首级中段23靠近第一封板22的一端也开设有装配槽214,第一封板22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前端盖21与首级中段23的装配槽214内。
在第一封板22上对应第一吸入室211和第三吸入室212的位置分别贯穿开设有第一吸入口221和第三吸入口222,第一吸入口221和第三吸入口222尺寸相同,第一吸入口221和第三吸入口222间隔180°;第一封板22上对应过渡室213位置开设有两个第一出气口223,两个第一出气口223尺寸小于第一吸入口221,两第一出气口223分别与第一吸入口221、第三吸入口222间隔90°。
参照图3和图4,第二气室包括圆形的第二封板26和后端盖25,第二封板26与后端盖25上也同轴开设有安装孔215,第二封板26与后端盖25套设在转轴121上,第二封板26位于后端盖25与首级中段23之间,在后端盖25与首级中段23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装配槽214,第二封板26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后端盖25与首级中段23上的装配槽214内。在后端盖25靠近第二封板26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吸入室251和排气室252,在第二封板26上对应第二吸入室251的位置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二吸入口261,第二吸入口261的大小和位置对应第一吸入口221和第三吸入口222;在第二封板26上对应排气室252的位置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二出气口262,两个第二出气口262的大小与位置均与第一出气口223相同。在后端盖25远离第二封板26的一侧对应排气室252的位置贯穿开设有排出口253,在对应排出口253的位置同轴开设有通气环槽254。
参照图2和图3,首级中段23为圆柱状块体,在首级中段23上同轴贯穿开设有与首级叶轮24配合工作的腔体。在首级叶轮24沿轴向的中部同轴一体设置有圆形的隔板241,在首级中段23的内腔壁上一体设置有与隔板241配合的分板231,隔板241与分板231配合将首级中段23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232和第二工作腔233。在首级叶轮24的两端均同轴开设有摩擦孔242,在摩擦孔242内同轴插设有圆环形的摩擦片27,摩擦片27可以减小首级叶轮24与第一封板22、第二封板26之间的摩擦。在首级中段23的侧壁上对应过渡室213和排气室252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多道高压气道234,高压气道234平行于首级中段23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封板22和第二封板26上对应高压气道234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24。在首级中段23上对应第三吸入室212和第二吸入室251的位置贯穿开设有多个低压气道235,低压气道235平行于首级中段23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封板22和第二封板26上对应低压气道235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二连通孔225。
在工作时,从进气口112向第一吸入室211和第三吸入室212内通入气体,屏蔽电机12驱动首级叶轮24转动,气体被首级叶轮24从第一吸入室211和第三吸入室212吸入第一工作腔232,气体被首级叶轮24压缩后从第一出气口223进入过渡室213,被压缩的高压气体从高压气道234进入排气室252排出。另一路气体从第一吸入室211经低压气道235进入第二吸入室251,在首级叶轮24的作用下吸入第二工作腔233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气体从第二排气口进入排气室252排出。
参照图2和图5,次增压组件3位于主增压组件2远离基座11的一侧,次增压组件3包括次增压室和同轴固定于转轴121上的次级叶轮33,次增压室包括次级中段31和设置于次级中段31两端的挡板32,挡板32中部同轴贯穿开设有安装孔215,挡板32套设与转轴121上。次级中段31为圆柱状块,次级中段31上同轴贯穿开设有与次级中段31配合的腔体,次级中段31套设于次级叶轮33上。在次级中段31的两端同轴开设有装配槽214,挡板32位于次级中段31两端的装配槽214内,在后端盖25靠近次级中段31的一端同轴开设有装配槽214,靠近后端盖25一侧的挡板32端部插设于装配槽214内。在靠近后端盖25一侧的挡板32上贯穿开设有连接通气环槽254的次级吸入口321,在次级中段31远离后端盖25一侧的挡板32上贯穿开设有用于排出压缩气体的次级出气口322,次级出气口322尺寸小于次级吸入口321尺寸。在次级叶轮33的两端也开设有摩擦孔242,在摩擦孔242内同轴插设有圆环状的摩擦片27。
次增压组件3沿转轴121的轴向设置有三组,三组次增压组件3逐级减小。相邻次增压组件3的挡板32合为一体,次级吸入口321与次级出气口322一一对应。
参照图6和图7,在次增压组件3远离主增压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盖板34,盖板34通过轴套35转动安装于转轴121上,在前端盖21上固定有多根固定杆36,固定杆36沿全端盖的圆周方向分布有多根;多根固定杆36远离前端盖21的一端贯穿盖板34,盖板34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杆36上,盖板34将次级中段31、挡板32、后端盖25、第一封板22、第二封板26以及首级中段23进行压紧固定。在盖板34与挡板32之间形成有连通次级出气口322的压出室341,在盖板34上开设有连通压出室341的压出孔342。
在经过主增压组件2加压后的气体从通气环槽254进入次级工作腔311,通过次级叶轮33对气体进行再次压缩,压缩之后的气体从次级排出口253进入到下一级的次级工作腔311内继续进行压缩,直到从最后一级次级工作腔311内排入到压出室341内,气体从压出孔342进入到外筒体13内,最后从气液出口113处排出。
参照图2和图6,冷却组件4包括第一冷却管42、第二冷却管43、进液管44以及通过屏蔽电机12驱动的冷却泵41。冷却泵41固定于盖板34远离次增压组件3的一侧,在盖板34上开设有连通冷却泵41进液口的进液道343、连通冷却泵41出液口的出液道345;在基座11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114,进液管44设置有两根,两根进液管44连通入水口114与进液道343;第一冷却管42和第二冷却管43均位于盖板34下侧,第一冷却管42连通出液道345与屏蔽电机12,用于将冷却液通入屏蔽电机12进行冷却;前端盖21的下侧贯穿开设有连通前端盖21安装孔215的通液孔216,第二冷却管43连通出液道345与通液孔216。在首级叶轮24两端的摩擦片27相互远离的一侧面上开设有通液槽271,通液槽271沿摩擦片27的径向贯穿开设且沿摩擦片27的圆周方向分布有多道,在首级叶轮24与转轴121的配合面上沿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水道243。
在正常工作时,冷却液被冷却泵41经第二冷却管43泵入到前端盖21的安装孔215内,冷却液再从首级叶轮24的水道243内通到首级叶轮24的另一端,在首级叶轮24转动的过程中,冷却液会从两端是摩擦片27上的通液槽271进入第一工作腔232和第二工作腔233内,冷却液可以对相互运动的部件之间进行润滑和冷却。进入到第一工作腔232和第二工作腔233内的冷却液会在首级叶轮24的作用下与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液混合体会进入到次增压组件3内进行冷却和润滑。
参照图5和图7,冷却泵41包括泵壳411和涡轮412,泵体固定于盖板34上,涡轮412同轴固定于转轴121上。在涡轮412上贯穿开设有通水孔4121,在轴套35与转轴121的配合面上贯穿开设有水道243,在次级叶轮33与转轴121的配合面上也开设有水道243。在次级叶轮33两端的摩擦片27相互远离的一侧也均开设有通液槽271。
在正常工作时,部分冷却液会从通水孔4121向次增压组件3一侧流动,冷却液会从泵壳411与转轴121之间的间隙进入轴套35的水道243内,冷却液经轴套35的水道243进入挡板32的安装孔215,再经次级叶轮33的水道243流通整个次增压组件3。在次级叶轮33转动的过程中,冷却液会从次级叶轮33两端摩擦片27的通液槽271进入次级工作腔311,冷却液可以对工作部件进行冷却和润滑,最后从压出室341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主增压组件2、次增压组件3以及冷却组件4,在使用时,通过向第一工作腔232和第二工作腔233同时供气,利用首级叶轮24的两侧同时对气体进行增压,然后将增压后的气体通入次增压组件3,可以有效提高次增压组件3的进气量和进气压力,有助于提高次增压组件3的气体输出压力。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冷却组件4可以将冷却液通入第一工作腔232、第二工作腔233以及次级工作腔311内,可以对工作部件进行冷却和润滑;同时,冷却液会在第一工作腔232、第二工作腔233以及次级工作腔311内充分与气体混合形成气液混合物,相较于单纯的气体,气液混合物更加不容易泄漏,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并且,冷却液进入到相互摩擦的运动面之间,可以有效预防摩擦产生静电和火花,从而有效预防气体发生爆炸,进而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1)和固定在所述基座(11)上的屏蔽电机(12),所述屏蔽电机(12)的转轴(121)端设置有主增压组件(2)和次增压组件(3),所述主增压组件(2)包括同轴固定于转轴(121)上的首级叶轮(24)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11)上的第一气室、第二气室、首级中段(23);所述首级中段(23)套设在所述首级叶轮(24)上,所述首级叶轮(24)的周侧设置有隔板(241),所述首级叶轮(24)周侧的叶片被所述隔板(241)沿轴向分隔为两段,所述隔板(241)将所述首级中段(23)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工作腔(232)和第二工作腔(233);所述第一气室内设有第一吸入室(211)、过渡室(213)以及与所述第一吸入室(211)连通的进气口(112),所述第一吸入室(211)与所述第一工作腔(232)连通进行供气,所述第一工作腔(232)与所述过渡室(213)连通用于输出压缩气体;所述第二气室内设有第二吸入室(251)和排气室(252),所述第二吸入室(251)与所述进气口(112)连通并向所述第二工作腔(233)供气,所述排气室(252)与所述第二工作腔(233)、所述过渡室(213)连通用于排出压缩气体,所述排气室(25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室(252)与所述次增压组件(3)的排出口(2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内还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112)的第三吸入室(212),所述第三吸入室(212)连通所述第一工作腔(232)与所述第二吸入室(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分别位于所述首级中段(23)的两端,所述第一吸入室(211)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吸入口(221),所述过渡室(213)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出气口(223);所述第二吸入室(251)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吸入口(261),所述排气室(252)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出气口(262);所述首级中段(23)上平行于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高压气道(234),所述过渡室(213)与所述排气室(252)的侧壁上对应所述高压气道(234)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2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吸入室(212)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的分隔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三吸入口(222),所述首级中段(23)上平行于轴线方向贯穿开设有低压气道(235),所述第三吸入室(212)与所述第二吸入室(25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低压气道(235)开设有第二连通孔(2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包括固定于基座(11)上的前端盖(21)以及固定于所述前端盖(21)靠近所述首级中段(23)一侧的第一封板(22),所述第一吸入室(211)、所述过渡室(213)以及所述第三吸入室(212)均开设于所述前端盖(21)靠近所述首级中段(23)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入口(221)、所述第一出气口(223)均开设于所述第一封板(22)上;所述第二气室包括后端盖(25)以及第二封板(26),所述第二封板(26)位于所述后端盖(25)与所述首级中段(23)之间,所述第二吸入室(251)以及所述排气室(252)均开设于所述后端盖(25)靠近所述首级中段(23)的一侧,所述第二吸入口(261)、所述第二出气口(262)均开设于所述第二封板(2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增压组件(3)包括套设于转轴(121)上的次增压室和同轴固定于转轴(121)上的次级叶轮(33),所述次增压室内设置有次级工作腔(311),所述次级叶轮(33)位于所述次级工作腔(311)内,所述次级工作腔(3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出口(253)的次级吸入口(321)和用于出气的次级出气口(3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组件(4),所述冷却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次增压组件(3)远离所述主增压组件(2)一侧的冷却泵(41),所述冷却泵(41)包括同轴固定于转轴(121)上的涡轮(412),所述基座(11)上开设有入水口(114),所述入水口(114)连通所述冷却泵(41)的进液口,所述冷却泵(41)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气室与转轴(121)之间,所述冷却组件(4)的外侧于所述基座(11)上套设有外筒体(13),所述基座(11)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外筒体(13)内部的气液出口(1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级叶轮(24)与转轴(121)的配合面上贯穿开设有水道(2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412)上贯穿开设有连通所述次增压室与转轴(121)之间的通水孔(4121),多个所述次级叶轮(33)与转轴(121)的配合面上均开设有所述水道(24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泵(41)的出液口连接有第一冷却管(42),所述第一冷却管(42)连通所述屏蔽电机(12)。
CN202211450221.XA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Active CN115750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0221.XA CN115750353B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0221.XA CN115750353B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0353A true CN115750353A (zh) 2023-03-07
CN115750353B CN115750353B (zh) 2023-07-28

Family

ID=8537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0221.XA Active CN115750353B (zh) 2022-11-19 2022-11-19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5035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3334A (en) * 1980-01-25 1982-04-06 The Nash Engineering Company Two stage liquid ring pump
JPH06147166A (ja) * 1992-10-30 1994-05-27 Shin Nippon Zoki Kk 2段型液封式真空ポンプ
CN1904370A (zh) * 2005-07-25 2007-01-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多段旋转式压缩机
CN1932292A (zh) * 2005-09-13 2007-03-21 加德纳·丹佛·艾尔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液体环式泵性能的装置
CN103953545A (zh) * 2014-04-10 2014-07-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9294047U (zh) * 2018-12-26 2019-08-23 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 双级液环真空泵
CN114738280A (zh) * 2022-04-10 2022-07-12 江苏天丰真空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油螺杆式真空泵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3334A (en) * 1980-01-25 1982-04-06 The Nash Engineering Company Two stage liquid ring pump
JPH06147166A (ja) * 1992-10-30 1994-05-27 Shin Nippon Zoki Kk 2段型液封式真空ポンプ
CN1904370A (zh) * 2005-07-25 2007-01-31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多段旋转式压缩机
CN1932292A (zh) * 2005-09-13 2007-03-21 加德纳·丹佛·艾尔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整液体环式泵性能的装置
CN103953545A (zh) * 2014-04-10 2014-07-3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空调器
CN209294047U (zh) * 2018-12-26 2019-08-23 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 双级液环真空泵
CN114738280A (zh) * 2022-04-10 2022-07-12 江苏天丰真空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油螺杆式真空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50353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57667A (en) Oilless compressor with a pressurizable crankcase and motor containment vessel
CN11298384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及供气装置
WO2022077541A1 (zh) 空气压缩装置、多级空气压缩装置及氢燃料电池
CN100575710C (zh) 一种多级透平真空机及应用其抽取多级真空的方法
ITMI962253A1 (it) Compressore rotativo
CN107044416A (zh) 一种水冷式三级压缩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
CN101509489A (zh) 直连式隔爆全无油涡旋真空压缩机
US3649140A (en) Oil metering system for rotary compressor
US6719545B2 (en) Scroll compressor having a back pressure chamber in a rotation preventing mechanism
CN115750353B (zh) 一种屏蔽多级自冷却式压缩机
CN111043032A (zh) 一种具有电机冷却功能的涡旋压缩机
CN116066366A (zh) 一种轴向力平衡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双级螺杆压缩机
CN206753905U (zh) 一种水冷式三级压缩无油涡旋空气压缩机
KR100186875B1 (ko) 회전베인형 유체압기기
CN213953896U (zh) 一种螺杆式压缩机
CN210343716U (zh) 多级屏蔽泵
CN208982279U (zh) 螺杆流体机械
CN218913165U (zh) 一种液冷式屏蔽电机驱动式压缩机
CN110630535A (zh) 一种直驱两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
CN117905672B (zh) 一种防渗漏的螺杆空压机
CN116838568B (zh) 制氧机用带有过滤系统的内进气循环无油真空压缩机
CN220581264U (zh) 一种空压机转子座结构
CN217354756U (zh) 一种应用于双螺杆压缩机的工况控制系统
CN219262684U (zh) 一种轴向力平衡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双级螺杆压缩机
CN211039087U (zh) 一种直驱两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