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5167B -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5167B
CN115745167B CN202211275827.4A CN202211275827A CN115745167B CN 115745167 B CN115745167 B CN 115745167B CN 202211275827 A CN202211275827 A CN 202211275827A CN 115745167 B CN115745167 B CN 115745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phosphorus
anaerobic
unit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58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5167A (zh
Inventor
彭永臻
宫小斐
郭静雯
张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2758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5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5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5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5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5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污水污泥生物处理领域。城市污水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厌氧段释磷,好氧段吸磷并通过絮凝作用吸附剩余有机物至污泥中,出水进入中间水箱且部分含磷污泥排至第一储泥池;含磷污泥在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含磷上清液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贮存于第二储泥池;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好氧段进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缺氧段以剩余污泥作为底物发酵,产生的碳源将硝酸盐去除,释放的氨氮同剩余的亚硝酸盐通过厌氧氨氧化去除。本装置及方法简单且操作性强,可提高城市污水碳源利用效率,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实现剩余污泥减量。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 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属于污水污泥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适用于低碳氮比城市污水氮磷同步去除,污水中碳源回收利用和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增加,污水处理量日益增大且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特别是对氮、磷控制要求加强以遏制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低耗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城市污水处理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仍使用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而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曝气量及碳源投加费用,能耗较高且会产较多温室气体。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高效生物脱氮技术,该工艺是指在缺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氮氧化为氮气的反应,具有无需曝气,无需碳源,污泥产量低的优势,近年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工艺串联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较为常见,但其在城市污水中的实际应用仍较少。短程硝化工艺是指在硝化过程中,通过调控溶解氧、曝气时间等运行参数将氨氮氧化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不进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此过程往往需要多种控制策略协同进行方能保证短程硝化的实现,而在实际运行中亚硝酸盐往往难以稳定积累,导致出水中含有硝酸盐,厌氧氨氧化工艺无法将硝酸盐去除,进而影响整体脱氮效果。
此外,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由于剩余污泥成分复杂,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免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的剩余污泥处理方法主要为填埋、堆肥和焚烧,处理工序繁杂且处理处置费用较高。开发利用污泥发酵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污泥产量,实现污泥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同时污泥水解、发酵后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是一种优质碳源,可用于反硝化脱氮过程,从而降低碳源投加费用以及污泥处置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在该装置和方法中,城市污水首先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在厌氧段利用污水中部分有机物储存为内碳源并释磷,而后在好氧段进行吸磷并将污水中剩余有机物通过生物吸附作用捕获到污泥中,部分含磷污泥排出并进行短时间厌氧处理,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出水再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在好氧曝气阶段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随后缺氧段中利用厌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原位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将硝酸盐去除,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的碳源回收利用,强化除磷脱氮以及剩余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1、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中间水箱3、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
原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相连;该单元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pH/DO在线监测装置2.3,曝气盘2.4,气体流量计2.5以及气泵2.6;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出水通过第一排水装置2.7排入中间水箱3;部分含磷污泥通过第一排泥装置2.8进入第一储泥池4.1;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通过第二蠕动泵4.2和第一储泥池连接;该单元为密闭结构,设有磁力搅拌装置4.3;厌氧处理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4.4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通过第二排泥装置4.5排入第二储泥池4.6;中间水箱通过第四蠕动泵5.1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相连;该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曝气头5.3、气量调节阀5.4、空压机5.5、温控装置5.6、聚氨酯海绵填料5.7;第二储泥池通过第五蠕动泵5.8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相连。
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中,控制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接种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短程硝化絮体污泥浓度为2000-3000mg/L,厌氧消化污泥浓度为8000-10000mg/L,两种污泥质量比为2:1,投加厌氧氨氧化海绵填料,填充比为30-40%;
城市污水收集于原水箱中,污水具体水质特点如下:氨氮浓度为60-75mg/L,COD浓度为150-250mg/L,碳氮比为2.0-4.0。原水箱中的城市污水通过第一蠕动泵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进水后进行厌氧搅拌0.5-2h;随后进入好氧过程,控制溶解氧在0.5-1.5mg/L,曝气0.5-1h;沉淀30-40min后排水至中间水箱,排水比为40-50%,污泥龄控制在0.5-3d,排出的含磷污泥储存在第一储泥池中;
第一储泥池中的含磷污泥通过第二蠕动泵进入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进泥后进行厌氧处理0.5-1h;沉淀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排入第二储泥池;
中间水箱中的废水通过第四蠕动泵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温度控制在30±1℃;进水后进入好氧段曝气2-3h,曝气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维持0.3-0.5mg/L;而后进行缺氧搅拌4-6h,缺氧初始通过第五蠕动泵将第二储泥池中的剩余污泥泵入反应器内;缺氧结束后沉淀40-60min,排出上清液,排水比50-60%,控制絮体污泥的污泥龄为30-40d。
技术原理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是指城市污水首先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在厌氧搅拌过程中,聚磷菌将污水中部分有机物储存为内碳源并释磷,而后在好氧段,控制溶解氧浓度和曝气时间,聚磷菌将水中的磷去除,同时经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将剩余的胶体态和颗粒态有机物捕获到污泥中,COD去除率可达到80-90%且磷酸盐去除率达90-95%,出水中含有氨氮;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中部分含磷污泥排出并在污泥厌氧处理单元中进行短时间厌氧处理,污泥中的磷酸盐释放到水相,含磷上清液重新回流至原水箱中;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出水再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维持好氧过程中的低溶解氧状态,氨氧化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厌氧氨氧化菌将反应单元内同时存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在随后缺氧段中控制缺氧反应时间,投加厌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进行原位发酵,其产生的有机物可以将好氧结束时的硝酸盐去除,同时通过厌氧氨氧化作用可将剩余亚硝酸盐联同原位发酵释放的氨氮去除,从而实现城市污水的高效脱氮除磷。此外,可达成污水中碳源回收与污泥减量的目标。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将城市污水中的碳源捕获,提高了碳源利用效率;
2.利用厌氧-好氧模式实现强化生物除磷,除磷效果良好且稳定性强,无需投加化学药剂;
3.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实现深度脱氮,节省曝气量,无需外加碳源费用;
4.利用吸附污水中胶体态有机物的剩余污泥进行原位污泥发酵,可产生优质碳源用于反硝化脱氮,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且有效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箱1、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中间水箱3、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
原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相连;该单元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pH/DO在线监测装置2.3,曝气盘2.4,气体流量计2.5以及气泵2.6;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出水通过第一排水装置2.7排入中间水箱3;部分含磷污泥通过第一排泥装置2.8进入第一储泥池4.1;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通过第二蠕动泵4.2和第一储泥池连接;该单元为密闭结构,设有磁力搅拌装置4.3;厌氧处理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4.4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通过第二排泥装置4.5排入第二储泥池4.6;中间水箱通过第四蠕动泵5.1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相连;该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曝气头5.3、气量调节阀5.4、空压机5.5、温控装置5.6、聚氨酯海绵填料5.7;第二储泥池通过第五蠕动泵5.8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相连。
试验采用北京工业大学家属院实际生活污水,主要参数:氨氮浓度为65-75mg/L,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低于0.5mg/L,COD浓度180-260mg/L,COD与氨氮的质量浓度比在2.5-4之间,属于典型的低碳氮比城市污水。向原水箱中注满城市污水。
具体运行操作过程如下:
接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中,接种后单元内的污泥浓度为3500mg/L;接种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短程硝化絮体污泥浓度为3000mg/L,厌氧消化污泥浓度为8000mg/L,两种污泥质量比为2:1,投加厌氧氨氧化海绵填料,填充比为30%;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取自处理城市污水的短程硝化SBR反应器;厌氧氨氧化海绵填料取自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厌氧消化污泥取自中温中性厌氧污泥发酵装置。
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采用SBR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0L,排水比为50%。原水箱中的城市污水通过第一蠕动泵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SBR反应器,进水体积为5L,进水后厌氧搅拌1h;随后进入好氧过程曝气1.5h,控制溶解氧在1.0mg/L;好氧末排出0.5L含磷污泥至第一储泥池中;沉淀30min后排水至中间水箱,出水中氨氮平均浓度为32mg/L,COD平均浓度为40mg/L,磷酸盐平均浓度为0.4mg/L。
第一储泥池中的含磷污泥通过第二蠕动泵进入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该单元采用SBR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L;进泥后进行厌氧处理0.5h;沉淀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排入第二储泥池;
中间水箱中的废水通过第四蠕动泵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该单元采用SBR反应器,有效容积为10L,排水比为52%,温度维持在30℃;每周期进水5L,进水后进行好氧曝气3h,曝气过程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3mg/L;而后进行缺氧搅拌6h,缺氧初始通过第五蠕动泵将第二储泥池中浓缩后的0.2L剩余污泥泵入反应器内;缺氧结束后沉淀60min,排出上清液。
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城市污水作为进水,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SBR反应器污泥浓度控制在3500mg/L,厌氧段和好氧段分别为1h和1.5h,好氧段溶解氧为1.0mg/L,排水比为50%;同时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SBR反应器生物膜填充比30%,絮体污泥浓度为6000mg/L,排水比为52%;整个系统每周期处理5L污水时,可实现出水氨氮浓度低于3mg/L,总氮浓度低于6mg/L,磷酸盐浓度低于0.5mg/L,总氮去除达为91%-95%,磷酸盐去除率平均为90%,污泥减量率约为16%,能够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以及污泥减量。

Claims (1)

1.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捕获与强化脱氮除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用装置包括原水箱(1)、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中间水箱(3)、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和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
原水箱(1)通过第一蠕动泵(2.1)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相连;该单元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2),pH/DO在线监测装置(2.3),曝气盘(2.4),气体流量计(2.5)以及气泵(2.6);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2)出水通过第一排水装置(2.7)排入中间水箱(3);部分含磷污泥通过第一排泥装置(2.8)进入第一储泥池(4.1);污泥厌氧处理单元(4)通过第二蠕动泵(4.2)和第一储泥池连接;该单元为密闭结构,设有磁力搅拌装置(4.3);厌氧处理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4.4)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通过第二排泥装置(4.5)排入第二储泥池(4.6);中间水箱通过第四蠕动泵(5.1)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5)相连;该反应器设有第二搅拌装置(5.2)、曝气头(5.3)、气量调节阀(5.4)、空压机(5.5)、温控装置(5.6)、聚氨酯海绵填料(5.7);第二储泥池通过第五蠕动泵(5.8)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相连;
包括以下步骤:
(1)接种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于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中,控制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接种短程硝化絮体污泥和厌氧消化污泥于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短程硝化絮体污泥浓度为2000-3000mg/L,厌氧消化污泥浓度为8000-10000mg/L,两种污泥质量比为2:1,投加厌氧氨氧化海绵填料,填充比为30-40%;
(2)城市污水收集于原水箱中,污水具体水质特点如下:氨氮浓度为60-75mg/L,COD 浓度为150-250 mg/L,碳氮比为2.0-4.0;原水箱中的城市污水通过第一蠕动泵进入生物吸附有机物与除磷单元,进水后进行厌氧搅拌0.5-2h;随后进入好氧过程,控制溶解氧在0.5-1.5mg/L,曝气0.5-1h;沉淀30-40min后排水至中间水箱,排水比为40-50%,污泥龄控制在0.5-3d,排出的含磷污泥储存在第一储泥池中;
(3)第一储泥池中的含磷污泥通过第二蠕动泵进入污泥厌氧处理单元;进泥后进行厌氧处理0.5-1h;沉淀后的含磷上清液通过第三蠕动泵回流至原水箱,剩余污泥排入第二储泥池;
(4)中间水箱中的废水通过第四蠕动泵进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污泥原位发酵反硝化单元,温度控制在30±1℃;进水后进入好氧段曝气2-3h,曝气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维持0.3-0.5mg/L;而后进行缺氧搅拌4-6h,缺氧初始通过第五蠕动泵将第二储泥池中的剩余污泥泵入反应器内;缺氧结束后沉淀40-60min,排出上清液,排水比50-60%,控制絮体污泥的污泥龄为30-40d。
CN202211275827.4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15745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5827.4A CN115745167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5827.4A CN115745167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5167A CN115745167A (zh) 2023-03-07
CN115745167B true CN115745167B (zh) 2024-04-26

Family

ID=85352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5827.4A Active CN115745167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实现低碳氮比城市污水碳源吸附与强化脱氮除磷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516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5920A (zh) * 2016-08-31 2016-11-16 北京工业大学 利用发酵污泥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02595A (zh) * 2019-05-10 2019-07-12 北京工业大学 两段序批式反应器实现城市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发酵的处理工艺
WO2020200262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北京工业大学 在aoa-sbr中实现异养与自养耦合深度脱氮同步污泥减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607861A (zh) * 2020-12-10 2021-04-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剩余污泥发酵碳源强化反硝化除磷-部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工艺
CN113480004A (zh) * 2021-07-15 2021-10-0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污水碳磷捕获后通过pda深度脱氮及实现磷回收的装置与方法
CN114105299A (zh) * 2021-12-02 2022-03-01 北京工业大学 强化城市污水碳源污泥捕获联合自养与异养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5920A (zh) * 2016-08-31 2016-11-16 北京工业大学 利用发酵污泥实现城市污水部分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00262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北京工业大学 在aoa-sbr中实现异养与自养耦合深度脱氮同步污泥减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02595A (zh) * 2019-05-10 2019-07-12 北京工业大学 两段序批式反应器实现城市污水脱氮除磷耦合污泥发酵的处理工艺
CN112607861A (zh) * 2020-12-10 2021-04-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剩余污泥发酵碳源强化反硝化除磷-部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工艺
CN113480004A (zh) * 2021-07-15 2021-10-0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污水碳磷捕获后通过pda深度脱氮及实现磷回收的装置与方法
CN114105299A (zh) * 2021-12-02 2022-03-01 北京工业大学 强化城市污水碳源污泥捕获联合自养与异养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5167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5450B (zh) 一种实现城市污水高效低耗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6830573B (zh) 基于强化碳捕获与厌氧氨氧化的低能耗城市污水脱氮方法
CN101428938B (zh)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2583885B (zh) 三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和方法
CN102557356B (zh) 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和方法
CN109721156B (zh) 间歇曝气一体化/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与方法
WO2022242040A1 (zh) 一种内源反硝化联合自养脱氮工艺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装置及方法
WO2022088778A1 (zh) 城市污水处理厂主流与侧流区生物膜循环交替实现部分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除磷系统与方法
CN109574218B (zh) 短程硝化-发酵/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装置与方法
CN112250176A (zh) 一体化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实现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57349B (zh) 一种基于碳源回收的低能耗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5217882B (zh) 好氧吸磷与半短程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双颗粒污泥系统深度脱氮除磷的方法
CN110395851B (zh) 基于氮磷捕获和全程自养脱氮的高海拔城镇污水处理方法
CN113461145A (zh) 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12390362A (zh)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后接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处理氨氮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58229B (zh) 一种自养/异养深度脱氮过程控制的装置与方法
CN108383239B (zh) 间歇曝气模式下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时除磷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工艺
CN103332788B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多级厌氧-好氧组合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CN110606626B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
CN113716693A (zh) 一种基于厌氧-好氧-缺氧运行对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CN115959771A (zh) 城市污水碳源回收利用强化自养/异养耦合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CN101186387A (zh) 一种提高实际污水在厌氧-低氧条件下生物同时除磷脱氮效果的方法
CN114105299A (zh) 强化城市污水碳源污泥捕获联合自养与异养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CN202658041U (zh) 三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装置
CN116062889A (zh)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强化城市污水氮磷协同高效去除与碳捕获的装置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