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43517A -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3517A
CN115743517A CN202211571716.8A CN202211571716A CN115743517A CN 115743517 A CN115743517 A CN 115743517A CN 202211571716 A CN202211571716 A CN 202211571716A CN 115743517 A CN115743517 A CN 115743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rotating
auxiliary
main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17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稚晔
岑兵
汪润
冯宗伟
王彦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derson High Tech No1 Middle School In Kunming High Tech Zone
Original Assignee
Henderson High Tech No1 Middle School In Kunming High Tech Zo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derson High Tech No1 Middle School In Kunming High Tech Zone filed Critical Henderson High Tech No1 Middle School In Kunming High Tech Zone
Priority to CN2022115717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3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3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351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涉及飞机机翼技术领域。包括主机翼和副机翼,所述副机翼隐纳于主机翼下方,所述副机翼通过一根悬挂杆与主机翼相连接,主机翼的机翼骨架结构由多个通过骨架杆衔接固定的全机翼骨架板,机翼旋转装置、机翼定位装置和机翼壳体组成,机翼定位装置位于机翼骨架结构的中部。本发明满足正常的飞行需要,在升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升力,通过机翼内部的机翼旋转装置和机翼定位装置将副机翼打开并旋转一定角度,相较于襟翼来说,隐藏在机翼下方的副机翼体积更大,宽度更广,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升力,能够提高相当部分飞机升降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翼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背景技术
飞机的升力来自于仰角,机翼弧形产生向下的压力和前进阻力,为了提高飞机起降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一般机翼的一侧都会设置有襟翼,用来在起降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升力,在高海拔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飞机发动机吸入的空气明显降低,燃料燃烧效率不足容易出现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在高海拔区域升降过程中,需要依靠机翼来获得更大的升力,传统机翼一般通过机翼的形状结构设计和襟翼来增加升力,由于襟翼面积较小,高海拔地区飞机在襟翼作用下,机翼上下面的压力差不一定能够达到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在机翼底部增加可以调节角度的副翼“第二机翼”,让机翼在高海拔的上下压力差能够明显增加,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包括主机翼和副机翼,所述副机翼隐纳于主机翼下方,所述副机翼通过一根悬挂杆与主机翼相连接,主机翼的机翼骨架结构由多个通过骨架杆衔接固定的全机翼骨架板,机翼旋转装置、机翼定位装置和机翼壳体组成,机翼定位装置位于机翼骨架结构的中部,机翼定位装置带动副机翼以机翼壳体的两端为限位进行横向的移动,机翼旋转装置位于机翼定位装置的两侧,机翼旋转装置带动副机翼以悬挂杆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
优选的,所述机翼旋转装置包括次骨架板,次骨架板中部开设有贯通槽,位于次骨架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其中,副机翼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旋转杆作用于凸块表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呈直槽口状,旋转杆以自身一端的圆心为旋转轴进行0°至120°的旋转;
所述旋转杆底部开设有底部槽口,凸块横截面呈T形,凸块活动连接于旋转杆内壁且限位与底部槽口;
凸块顶部表面在旋转杆内壁旋转并能够以旋转杆的旋转轴为圆心进行弧形运动。
优选的,所述机翼定位装置包括一个主骨架板,主骨架板中部同样开设有贯通槽,贯通槽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主骨架板一端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螺纹杆一端;
所述螺纹杆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副机翼顶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弧形杆,限位弧形杆活动连接于滑块表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弧形杆呈弯曲的直槽口状,并且限位弧形杆的轴心与副机翼的悬挂杆重合;
副机翼位于机翼定位装置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弧形杆,限位弧形杆分别活动连接于滑块两侧。
优选的,所述机翼壳体底部设置有机翼隐藏凹槽,机翼隐藏凹槽横截面形状与副机翼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主机翼和副机翼均为流线型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机翼壳体底部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副机翼的悬挂杆两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内壁;
悬挂杆两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边块,限位边块抵于限位槽外侧机翼壳体表面。
优选的,所述机翼壳体顶部开设有多个适配槽,位于中部的适配槽与副机翼顶部的限位弧形杆相适配;
位于中部适配槽两侧的适配槽与副机翼顶部的凸块相适配。
优选的,全机翼骨架板、主骨架板和次骨架板呈横向等距排列,主机翼和副机翼的主要架构部件均为高强度碳纤维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双翅型第二机翼通过机翼旋转装置、机翼定位装置和副机翼的设置,该装置通过副机翼与主机翼的相契合,在飞行过程中,副机翼收纳于主机翼的下方,将主机翼和副机翼视为机翼主体,满足正常的飞行需要,在升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升力,通过机翼内部的机翼旋转装置和机翼定位装置将副机翼打开并旋转一定角度,相较于襟翼来说,隐藏在机翼下方的副机翼体积更大,宽度更广,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升力,能够提高相当部分飞机升降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
同时,该双翅型第二机翼的主机翼和副机翼均为流线型的结构设计,同时副机翼隐藏于主机翼下方时,机翼的整体同样为流线型的结构,不影响飞机分型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机翼旋转装置和机翼定位装置能够确保副机翼得了连接强度,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机翼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机翼壳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机翼旋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机翼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副机翼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悬挂杆和限位边块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翼壳体;101、机翼隐藏凹槽;102、适配槽;103、限位槽;2、机翼旋转装置;201、次骨架板;202、第二电机;203、旋转杆;204、底部槽口;205、凸块;3、机翼定位装置;301、主骨架板;302、螺纹杆;303、滑块;304、限位弧形杆;305、第一电机;4、骨架杆;5、全机翼骨架板;6、副机翼;601、悬挂杆;602、限位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包括主机翼和副机翼6,副机翼6隐纳于主机翼下方;
副机翼6通过一根悬挂杆601与主机翼相连接,副机翼6会通过悬挂杆601在主机翼底部移动和旋转,主机翼的机翼骨架结构由多个通过骨架杆4衔接固定的全机翼骨架板5,机翼旋转装置2、机翼定位装置3和机翼壳体1组成,副机翼6通过机翼旋转装置2在主机翼底部进行一定的角度旋转,并通过机翼定位装置3将副机翼6略向外移动,便于副机翼6的展开,同时能够通过副机翼6覆盖更大的面积,获得更大的升力,机翼定位装置3位于机翼骨架结构的中部,机翼定位装置3带动副机翼6以机翼壳体1的两端为限位进行横向的移动;机翼旋转装置2位于机翼定位装置3的两侧,机翼旋转装置2带动副机翼6以悬挂杆60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在飞行过程中,副机翼6收纳于主机翼的下方,将主机翼和副机翼6视为机翼主体,满足正常的飞行需要,在升降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升力,通过机翼内部的机翼旋转装置2和机翼定位装置3将副机翼6打开并旋转一定角度,相较于襟翼来说,隐藏在机翼下方的副机翼6体积更大,宽度更广,因此能够获得更大的升力。
为保证该实施例的顺利实施,需要知道的是,机翼旋转装置2包括次骨架板201,次骨架板201中部开设有贯通槽,位于次骨架板20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2,第二电机2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03,其中,副机翼6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205,旋转杆203作用于凸块205表面,机翼旋转装置2为副机翼6的旋转提供条件,通过第二电机202驱动旋转杆203进行旋转,该装置工作前,副机翼6会先在机翼定位装置3的作用下横移,让凸块205抵在与旋转杆203旋转轴相对的一端,随后在旋转杆203转动的效果下,抵住凸块205带动副机翼6进行旋转动作,为提高副机翼6旋转的稳定性,该第二电机202使用的是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不仅具有优秀的启停和反转响应,并且没有电刷,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能够减少机翼的重量,使用步进电机不仅能够获得优良的控制,同时还能够控制成本。
更进一步的,旋转杆203呈直槽口状,旋转杆203以自身一端的圆心为旋转轴进行0°至120°的旋转;
为保证该方案为最佳优选方案,需要了解的是,旋转杆203底部开设有底部槽口204,凸块205横截面呈T形,凸块205活动连接于旋转杆203内壁且限位与底部槽口204,通过凸块205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凸块205正好卡在旋转杆203中,并让旋转杆203能够顺利地作用于凸块205上。
凸块205顶部表面在旋转杆203内壁旋转并能够以旋转杆203的旋转轴为圆心进行弧形运动,凸块205与副机翼6的旋转路径保持一致,所以凸块205的旋转轴为旋转杆203的一端圆心,则说明该机翼旋转装置2能够顺利地带动副机翼6进行角度旋转。
其中,机翼定位装置3包括一个主骨架板301,主骨架板301中部同样开设有贯通槽,贯通槽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2,主骨架板301一端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5,第一电机305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螺纹杆302一端,螺纹杆302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303,副机翼6顶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弧形杆304,限位弧形杆304活动连接于滑块303表面,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该结构让副机翼6与滑块303相连接,使得该装置以直线滑台的形式推动滑块303进行直线位移运动,以此将副机翼6向外侧推动,做旋转展开的预备运动。
优选的,限位弧形杆304呈弯曲的直槽口状,并且限位弧形杆304的轴心与副机翼6的悬挂杆601重合,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机翼定位装置3不仅能够顺利地带动副机翼6进行横向的位移,当副机翼6旋转时,限位弧形杆304的内槽与副机翼6旋转的路径相适配,满足副机翼6旋转的条件,同时能够满足副机翼6横向移动的条件
副机翼6位于机翼定位装置3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弧形杆304,限位弧形杆304分别活动连接于滑块303两侧。
更进一步的,机翼壳体1底部设置有机翼隐藏凹槽101,机翼隐藏凹槽101横截面形状与副机翼6横截面形状相适配,该结构的支持下,副机翼6能够顺利地隐藏于主机翼下,并不破坏流水行的形状结构,主机翼和副机翼6均为流线型结构设计。
另外,机翼壳体1底部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03,副机翼6的悬挂杆601两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103内壁,悬挂杆601两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边块602,限位边块602抵于限位槽103外侧机翼壳体1表面,在该结构的支持下,副机翼6与主机翼相连接,并以限位槽103为限位,对副机翼6进行限位,并提供移动路径。
其中,机翼壳体1顶部开设有多个适配槽102,位于中部的适配槽102与副机翼6顶部的限位弧形杆304相适配,位于中部适配槽102两侧的适配槽102与副机翼6顶部的凸块205相适配,通过适配槽102的设置,让副机翼6能够顺利地与主机翼内部结构连接,满足副机翼6工作的条件。
为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知道的是,全机翼骨架板5、主骨架板301和次骨架板201呈横向等距排列,主机翼和副机翼6的主要架构部件均为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由于内部机翼旋转装置2和机翼定位装置3增加了机翼的重量,所以机翼采用碳纤维材质的材料能够有效保证其强度的同时,降低机翼的重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包括主机翼和副机翼(6),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翼(6)隐纳于主机翼下方;
所述副机翼(6)通过一根悬挂杆(601)与主机翼相连接;
主机翼的机翼骨架结构由多个通过骨架杆(4)衔接固定的全机翼骨架板(5),机翼旋转装置(2)、机翼定位装置(3)和机翼壳体(1)组成;
机翼定位装置(3)位于机翼骨架结构的中部,机翼定位装置(3)带动副机翼(6)以机翼壳体(1)的两端为限位进行横向的移动;
机翼旋转装置(2)位于机翼定位装置(3)的两侧,机翼旋转装置(2)带动副机翼(6)以悬挂杆(601)为旋转轴进行旋转,旋转角度在0°-1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旋转装置(2)包括次骨架板(201),次骨架板(201)中部开设有贯通槽,位于次骨架板(201)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2),第二电机(20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03),其中,副机翼(6)顶部固定连接有凸块(205),旋转杆(203)作用于凸块(205)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203)呈直槽口状,旋转杆(203)以自身一端的圆心为旋转轴进行0°至120°的旋转;
所述旋转杆(203)底部开设有底部槽口(204),凸块(205)横截面呈T形,凸块(205)活动连接于旋转杆(203)内壁且限位与底部槽口(204);
凸块(205)顶部表面在旋转杆(203)内壁旋转并能够以旋转杆(203)的旋转轴为圆心进行弧形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定位装置(3)包括一个主骨架板(301),主骨架板(301)中部同样开设有贯通槽,贯通槽两端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02),主骨架板(301)一端还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05),第一电机(305)输出端固定连接于螺纹杆(302)一端;
所述螺纹杆(302)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303),副机翼(6)顶部还固定连接有限位弧形杆(304),限位弧形杆(304)活动连接于滑块(303)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弧形杆(304)呈弯曲的直槽口状,并且限位弧形杆(304)的轴心与副机翼(6)的悬挂杆(601)重合;
副机翼(6)位于机翼定位装置(3)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弧形杆(304),限位弧形杆(304)分别活动连接于滑块(303)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壳体(1)底部设置有机翼隐藏凹槽(101),机翼隐藏凹槽(101)横截面形状与副机翼(6)横截面形状相适配;
主机翼和副机翼(6)均为流线型结构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壳体(1)底部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03),副机翼(6)的悬挂杆(601)两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103)内壁;
悬挂杆(601)两端还固定连接有限位边块(602),限位边块(602)抵于限位槽(103)外侧机翼壳体(1)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壳体(1)顶部开设有多个适配槽(102),位于中部的适配槽(102)与副机翼(6)顶部的限位弧形杆(304)相适配;
位于中部适配槽(102)两侧的适配槽(102)与副机翼(6)顶部的凸块(205)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其特征在于:全机翼骨架板(5)、主骨架板(301)和次骨架板(201)呈横向等距排列,主机翼和副机翼(6)的主要架构部件均为高强度碳纤维材料。
CN202211571716.8A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Withdrawn CN115743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1716.8A CN11574351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1716.8A CN11574351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3517A true CN115743517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1716.8A Withdrawn CN115743517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35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8630A (zh) * 2024-01-04 2024-02-06 成都市鸿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8630A (zh) * 2024-01-04 2024-02-06 成都市鸿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
CN117508630B (zh) * 2024-01-04 2024-04-05 成都市鸿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尺寸可调节的飞机侧副翼组装型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9887B (zh) 一种副翼旋转收放式扑翼装置
CN110667822B (zh) 一种可变面积可转动的仿生翼梢小翼
CN203094442U (zh) 可倾转四旋翼飞行器
CN115743517A (zh) 一种双翅型第二机翼
CN110979682A (zh) 一种变面积鸭式前掠翼变体飞行器
CN104019959B (zh) 一种飞机发动机模型风洞试验变攻角装置
CN111688911B (zh) 一种基于四角星形剪叉机构与可变长度肋板的变形翼装置
CN109703743A (zh) 一种翼身融合布局飞机的喷流舵面
CN213375137U (zh) 一种可翻滚遥控航模飞机
CN103754360B (zh) 一种类飞碟式旋翼机
CN207809757U (zh) 一种小展弦比自适应变体飞翼布局战斗机
LU101146B1 (en) An open-close wing structure of a combination-drive flapping-wing aircraft
CN112896487B (zh) 一种无人机同步展开折叠系统、方法及应用
WO2020244625A1 (zh) 边缘驱动型风扇、双状态转换机构及机翼、垂直起降飞机
CN205574261U (zh) 一种开裂式可折叠翼梢小翼装置
CN209274896U (zh) 一种倾转摆线风扇翼装置、倾转摆线风扇翼飞行器
CN105691594A (zh) 一种新的飞翼布局飞行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10182361A (zh) 一种可倾转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15817791A (zh) 平尾作动机构及机翼结构
CN206068153U (zh) 用于地理信息勘测的无人机
CN210047615U (zh) 配装在垂直起降无人机上纵向折叠固定机翼
CN104494824B (zh) 一种双发旋转平拍类扑翼机
CN109703758B (zh) 双向飞翼飞行器气动外形和设计方法
CN206297732U (zh) 无人机及其共轴可变构型螺旋桨
CN205131653U (zh) 一种双桨复合机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