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5568A -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5568A
CN115735568A CN202211518865.8A CN202211518865A CN115735568A CN 115735568 A CN115735568 A CN 115735568A CN 202211518865 A CN202211518865 A CN 202211518865A CN 115735568 A CN115735568 A CN 115735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corn
planting
rows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188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武云
史瑞杰
戴飞
赵一鸣
刘小龙
王虎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5188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55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5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5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包括四种种植模式;3.采用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对于第一和第二种植模式,在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2行玉米立式割台,每次收割一幅播种带;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在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2行玉米立式割台,每次收割2行大豆及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在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2行玉米立式割台,每次收割4行大豆以及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本发明实现玉米大豆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提高收获效率,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和种植积极性,减少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联合收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的稳粮扩油项目。该技术能实现在同一块土地上玉米大豆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对于保粮增油效果明显。目前公开的专利文件中从单一的种植模式出发,实现了玉米大豆的高产,没有考虑种植模式机械化收获带来的困难,单一的收获大豆后再收获玉米效率低下,机具成本较高,而从单一的机械化收获模式出发提出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结构复杂,难以适应我国广阔的土地和多样的种植模式。为进一步扩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规模,提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经济效益,增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产出效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急需通过品种选择、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技术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攻关,构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优质高效生产机械化收获模式,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的收益,助推乡村振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中玉米立式割台结构紧凑,与大豆挠性割台可实现高效匹配,整机尺寸较为合理,转弯半径较小,安全性高,实现玉米大豆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提高收获效率,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和种植积极性,减少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所述玉米品种包括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的早熟品种;所述大豆品种包括耐荫耐寒、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的晚熟品种;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第二种植模式、第三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
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3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4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大豆与玉米带间距为70cm;所述玉米的行距为37.5~42.5cm;所述大豆的行距为27.5~32.5cm;
(3)采用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包括大豆挠性割台和玉米立式割台;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一幅播种带;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2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4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
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二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1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3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
优选的: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还包括大豆脱粒清选装置、大豆粮仓、玉米果穗输送装置、玉米果穗扒皮机和玉米果穗粮仓;所述大豆挠性割台后方通过输送过桥连接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所述大豆粮仓设置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上方,所述大豆粮仓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后方通过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后方通过另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粮仓。
优选的: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和大豆的动力由发动机分别经两个独立的传动路线提供。
优选的: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履带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和第四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轮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
优选的:当种植地区为西南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南豆25、贡秋豆5号和滇豆7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仲玉3号、正红6号和川单99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黄淮海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和郑豆0689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和登海939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沿黄河及河西灌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中黄30、陇黄3号和陇中黄60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陇单10号、五谷568、先玉335、金凯8号、敦玉15、五谷704和吉祥1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中东部旱作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陇黄2号、陇中黄605、泾豆1号、银豆4号和中黄3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金穗3号、玉源7879、金凯3号、酒玉505、登义2号、金皇828、兴达5号、金北516、迪卡159和丰垦139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玉米的播种方式为: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所述大豆的播种方式为每穴播种2~3粒。
优选的: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为3200~3800株,大豆穴距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为8000~12000株;
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2cm,玉米亩保苗数为4300~4700株,大豆穴距为16cm,大豆亩保苗数为7800~9800株;
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4000株以上,大豆穴距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为5000~7000株;
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为4000~5000株,大豆穴距为15cm,大豆亩保苗数为8000~9000株。
优选的:当种植地区雨水充沛且位于灌溉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二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当所述种植地区位于旱作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或者第三种植模式。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通过对玉米大豆品种选择、种植农艺模式改良、联合收获装备改型等方面,将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玉米大豆品种采用晚熟大豆品种和早熟玉米品种,种植农艺模式采用四种种植模式,并根据各种植模式设计相应的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实现玉米大豆的同时机械化联合收获,以解决传统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时分开收获或单行收获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玉米大豆低损高效联合收获,可提高收获效率,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和种植积极性,减少劳动强度,助推乡村振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所采用的履带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和第四种植模式所采用的轮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收割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收割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收割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种植模式下玉米和大豆收割示意图;
图中:1-玉米立式割台、2-大豆挠性割台、3-大豆输送过桥、4-大豆脱粒清选装置、5-大豆粮仓、6-玉米果穗粮仓、7-驾驶室、8-玉米果穗输送装置、9-玉米果穗扒皮机、10-双向螺旋输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所述玉米品种包括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的早熟品种;所述大豆品种包括耐荫耐寒、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的晚熟品种;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第二种植模式、第三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
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3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4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大豆与玉米带间距为70cm;所述玉米的行距为37.5~42.5cm;所述大豆的行距为27.5~32.5cm;
(3)采用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包括大豆挠性割台和玉米立式割台,一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收割一行玉米;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一副播种带;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2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4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
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二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1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3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
本发明首先进行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所述玉米品种包括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的早熟品种;所述大豆品种包括耐荫耐寒、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的晚熟品种。
在本发明中,当种植地区为西南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优选的选择南豆25、贡秋豆5号和滇豆7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仲玉3号、正红6号和川单99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种植地区为黄淮海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优选的选择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和郑豆0689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和登海939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沿黄河及河西灌区时,所述大豆品种优选的选择中黄30、陇黄3号和陇中黄60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陇单10号、五谷568、先玉335、金凯8号、敦玉15、五谷704和吉祥1号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中东部旱作区时,所述大豆品种优选的选择陇黄2号、陇中黄605、泾豆1号、银豆4号和中黄3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金穗3号、玉源7879、金凯3号、酒玉505、登义2号、金皇828、兴达5号、金北516、迪卡159和丰垦139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进行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后,本发明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第二种植模式、第三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为“2+2模式”,具体为:种植2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为“2+3模式”,具体为:种植2行玉米和3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为“4+2模式”,具体为:种植4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为“4+4模式”,具体为:种植4行玉米和4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在各种植模式中,所述大豆与玉米带间距为70cm;所述玉米的行距为37.5~42.5cm,更优选为40cm;所述大豆的行距为27.5~32.5cm,更优选为30cm。
本发明在满足玉米大豆生长前提下进行,通过品种相宜搭配、种植模式优化、机收轻简减损等方式,由机械化同时低损作业出发,实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机械化同时收获,减少单独收获时的损失。本发明的种植模式出发可达到同时收获大豆和玉米的作业效果,机收损失低,效率高,种植效益明显提升。
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的播种方式优选为: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所述大豆的播种方式优选为每穴播种2~3粒。
本发明的大豆与玉米带间距以及玉米和大豆的株行距能够满足大多数大豆机收的条件要求和大豆生长的条件要求。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优选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优选为3200~3800株,更优选为3500株,大豆穴距优选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优选为8000~12000株,更优选为10000株;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优选为12cm,玉米亩保苗数优选为4300~4700株,更优选为4500株,大豆穴距优选为16cm,大豆亩保苗数优选为7800~9800株,更优选为8800株;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优选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优选为4000株以上,更优选为4000~5000株,最优选为4200~4500株;大豆的穴距优选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优选为5000~7000株,更优选为6000株;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优选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优选为4000~5000株,更优选为4500株,大豆穴距优选为15cm,大豆亩保苗数优选为8000~9000株,更优选为8500株。
在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后,本发明采用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包括大豆挠性割台和玉米立式割台,一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收割一行玉米;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玉米和2行大豆;对于第二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1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玉米和3行大豆;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3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4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
在本发明中,当种植地区雨水充沛且位于灌溉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二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当所述种植地区位于旱作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或者第三种植模式。
本发明的种植模式遵循“选配品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等原则,各地可根据种植习惯和现有农机具,选择适宜当地的种植模式,重点通过缩株距、增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努力做到玉米不减产或者少减产,尽可能多收一茬大豆的目的,做到大豆和玉米协同高产,确保收益不减或者增加收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还包括大豆脱粒清选装置和大豆粮仓,所述大豆挠性割台后方通过输送过桥连接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优先选取横轴流脱粒装置,所述大豆粮仓设置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上方,所述大豆粮仓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装置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还包括玉米果穗输送装置、玉米果穗扒皮机和玉米果穗粮仓,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后方通过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后方通过另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粮仓。
在本发明中,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和大豆的动力由发动机分别经两个独立的传动路线提供。
在本发明中,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履带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和第四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轮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实现玉米大豆低损高效联合收获,提高收获效率,提高农民种植玉米大豆经济效益和种植积极性,减少劳动强度。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1步是大豆和玉米品种的选择,大豆品种应选择耐荫耐寒、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晚熟品种,如西南地区宜选择南豆25、贡秋豆5号、滇豆7号等,黄淮海地区宜选择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郑豆0689等,西北地区沿黄河及河西灌区宜选择中黄30、陇黄3号、陇中黄602等,西北地区中东部旱作区宜选择陇黄2号、陇中黄605、泾豆1号、银豆4号、中黄30等品种;玉米品种应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早熟品种,如西南地区宜选择仲玉3号、正红6号、川单99等,黄淮海地区宜选择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登海939等,西北地区沿黄河及河西灌区宜选择陇单10号、五谷568、先玉335、金凯8号、敦玉15、五谷704、吉祥1号等,西北地区中东部旱作区宜选择金穗3号、玉源7879、金凯3号、酒玉505、登义2号、金皇828、兴达5号、金北516、迪卡159、丰垦139等品种。
第2步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的优化,所述的优化指玉米和大豆种植行数、株距、行距的变化,包括4种模式,第一种植模式是“2+2模式”,即2行玉米+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带间距70cm,玉米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株距16cm,亩保苗3500株左右,大豆2~3粒播种,穴距12cm,亩保苗10000株左右;第二种植模式是“2+3模式”,即2行玉米+3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其中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带间距70cm,玉米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株距12cm,亩保苗4500株左右,大豆2~3粒播种,穴距16cm,亩保苗8800株左右;第三种植模式是“4+2模式”,即4行玉米+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带间距70cm,玉米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株距16cm,亩保苗4000株以上,大豆2~3粒播种,穴距12cm,亩保苗6000株左右;第四种植模式是“4+4模式”,即4行玉米+4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带间距70cm,玉米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株距16cm,亩保苗4500株左右,大豆2~3粒播种,穴距15cm,亩保苗8500株左右;雨水充沛及灌溉区优先选择2+3模式或4+4模式,旱作区优先选择2+2模式或4+2模式。
第3步是玉米大豆联合收获一体式装备的改进,包括将玉米和大豆联合收获装备进行创新设计,有3种设计方案,第一种基于2+2模式或2+3模式种植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在普通侧置纵轴流履带式大豆联合收割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装,在大豆挠性割台2的右侧加装2行玉米立式割台1,每次作业收割一副播种带;对于2+2模式,将大豆挠性割台2幅宽设计为80cm,2行玉米立式割台1总幅宽设计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玉米+2行大豆(图3所示);对于2+3模式,将大豆挠性割台2幅宽设计为110cm,2行玉米立式割台1的总幅宽设计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玉米+3行大豆(图4所示);大豆挠性割台2后方是大豆输送过桥3,大豆输送过桥3后方是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优先选取横轴流脱粒装置,在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上方是大豆粮仓5,大豆粮仓5和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由螺旋输送装置连接,在2行玉米立式割台1后方设置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后方是玉米果穗扒皮机9,玉米果穗扒皮机9后方通过另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连接玉米果穗粮仓6,大豆挠性割台2和2行玉米立式割台1之间的间距可调,采用行走履带进行行走,驾驶室7位于底盘上方;第二种是基于4+2模式种植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在普通中置纵轴流轮式大豆联合收割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装,在大豆挠性割台2的左右各加装2行玉米立式割台1,将大豆挠性割台2幅宽设计为80cm,左右两侧的2行玉米立式割台1的总幅宽均设计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2行大豆和两侧相邻的各2行玉米(图5所示),大豆挠性割台2后方是大豆输送过桥,大豆输送过桥后方是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优先选取横轴流脱粒装置,在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上方是大豆粮仓5,大豆粮仓5和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由螺旋输送装置连接,在左右两侧的2行玉米立式割台1后方各设置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两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后方通过双向螺旋输送器10连接同一个玉米果穗扒皮机9,玉米果穗扒皮机9通过另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连接玉米果穗粮仓6,通过底盘前桥和底盘后桥支撑底盘,底盘前桥上连接前行走轮,底盘后桥上连接后行走轮,由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进行行走,驾驶室7位于底盘上并位于两侧的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之间;第三种是基于4+4模式种植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在普通中置纵轴流轮式大豆联合收割机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装,在大豆挠性割台2的左右各加装2行玉米立式割台1,将大豆挠性割台2幅宽设计为130cm,左右两侧的2行玉米立式割台1的总幅宽均设计为100cm,每次作业收割4行大豆和两侧相邻的各2行玉米(图6所示),大豆挠性割台2后方是大豆输送过桥,大豆输送过桥后方是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优先选取横轴流脱粒装置,在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上方是大豆粮仓5,大豆粮仓5和大豆脱粒清选装置4由螺旋输送装置连接,在左右两侧的2行玉米立式割台1后方各设置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两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后方通过双向螺旋输送器10连接同一个玉米果穗扒皮机9,玉米果穗扒皮机9通过另一个玉米果穗输送装置8连接玉米果穗粮仓6;大豆和玉米联合收获时两者收获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分别经两个独立的传动路线提供,互不影响,本发明中的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可同时收获大豆和玉米,得到大豆籽粒与玉米果穗。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玉米和大豆品种的选择;所述玉米品种包括株型紧凑或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的早熟品种;所述大豆品种包括耐荫耐寒、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的晚熟品种;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选择;所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第二种植模式、第三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
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为:种植2行玉米和3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2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为:种植4行玉米和4行大豆为一幅播种带;
所述大豆与玉米带间距为70cm;所述玉米的行距为37.5~42.5cm;所述大豆的行距为27.5~32.5cm;
(3)采用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包括大豆挠性割台和玉米立式割台;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一侧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一幅播种带;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2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在所述大豆挠性割台两侧各设置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每次作业收割4行大豆以及其两侧相邻的4行玉米,每侧各2行玉米;
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二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10cm,将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设为100cm;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8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对于第四种植模式,将所述大豆挠性割台的幅宽设为130cm,将两侧的2行所述玉米立式割台的总幅宽均设为10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还包括大豆脱粒清选装置、大豆粮仓、玉米果穗输送装置、玉米果穗扒皮机和玉米果穗粮仓;所述大豆挠性割台后方通过输送过桥连接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所述大豆粮仓设置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上方,所述大豆粮仓与所述大豆脱粒清选装置通过螺旋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立式割台后方通过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所述玉米果穗扒皮机后方通过另一个所述玉米果穗输送装置连接所述玉米果穗粮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和大豆的动力由发动机分别经两个独立的传动路线提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第一种植模式和第二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履带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对于第三种植模式和第四种植模式,所述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采用轮式玉米大豆联合收获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种植地区为西南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南豆25、贡秋豆5号和滇豆7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仲玉3号、正红6号和川单99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黄淮海地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齐黄34、石豆936、石豆885和郑豆0689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农大372、豫单9953、纪元128和登海939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沿黄河及河西灌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中黄30、陇黄3号和陇中黄60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陇单10号、五谷568、先玉335、金凯8号、敦玉15、五谷704和吉祥1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当种植地区为西北地区中东部旱作区时,所述大豆品种选择陇黄2号、陇中黄605、泾豆1号、银豆4号和中黄30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玉米品种选择金穗3号、玉源7879、金凯3号、酒玉505、登义2号、金皇828、兴达5号、金北516、迪卡159和丰垦139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的播种方式为:单粒播种或采用减穴增株的方式单双粒播种;所述大豆的播种方式为每穴播种2~3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为3200~3800株,大豆穴距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为8000~12000株;
所述第二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2cm,玉米亩保苗数为4300~4700株,大豆穴距为16cm,大豆亩保苗数为7800~9800株;
所述第三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4000株以上,大豆穴距为12cm,大豆亩保苗数为5000~7000株;
所述第四种植模式中:玉米株距为16cm,玉米亩保苗数为4000~5000株,大豆穴距为15cm,大豆亩保苗数为8000~9000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种植地区雨水充沛且位于灌溉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二种植模式或者第四种植模式;当所述种植地区位于旱作区时,所述种植模式包括第一种植模式或者第三种植模式。
CN202211518865.8A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Pending CN1157355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8865.8A CN115735568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18865.8A CN115735568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5568A true CN115735568A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4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18865.8A Pending CN115735568A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556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aliskan et al. Effect of planting method and plant population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in a Mediterranean type of environment
CN102017859B (zh) 马铃薯与玉米的套种高产栽培方法
CN103229656A (zh) 一种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3798034A (zh) 小麦玉米一年两作机械化套种方法
CN105123247A (zh) 一种甜玉米与四季豆套种的种植方法
Kantwa et al. Effect of land configuration, post-monsoon irrigation and phosphorus on performance of sole and intercropped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Assefa Biomass yield, botanical fractions and quality of tagasaste,(Chamaecytisus palmensis) as affected by harvesting interval in the highlands of Ethiopia
Roy et al. Effect of phosphorus fertilizer on yield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fodder at three cuttings.
Zaman et al. Production potentiality of summer tomato in Jamalpur region
CN108094085A (zh) 一种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方法
CN107046977A (zh) 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Dev et al. Earthing up and nitrogen levels in sugarcane ratoon under subtropical Indian condition
CN102960232B (zh) 同地点不同播期间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4885746B (zh) 一种降低油菜机械化收获损失率的栽培方法及其应用
Andelić et al. Yield components of winter oilseed rape regard to plant population
CN115735568A (zh) 一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联合收获方法
CN103461111B (zh) 一种高耐寒性水稻的选育方法
Awaad et al. Role of intercropping in increasing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and reducing the food gap in Egypt
CN107006256B (zh) 一种提高王草分蘖数的种植方法
Nabooji et al. Effect of seed rates and nitrogen levels on growth and fodder yield of sweet sorghum
CN105103826A (zh) 一种旱地蚕豆与马铃薯套种方法
CN114503888A (zh) 一种油蔬兼用型甘蓝型油菜菜薹采摘方法
Singh Replacing rice with soybean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he Indo-gangetic plain of Ind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higher productivity of soybean
CN106962164B (zh) 适宜在淡水水面无土栽培的水稻育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