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3882A -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3882A
CN115733882A CN202111012224.0A CN202111012224A CN115733882A CN 115733882 A CN115733882 A CN 115733882A CN 202111012224 A CN202111012224 A CN 202111012224A CN 115733882 A CN115733882 A CN 115733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ideo stream
holographic
calling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122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莉
袁晓志
刘展
马金兰
朱晓洁
张琳峰
王庆扬
杨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122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3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3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3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全息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确定与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和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以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

Description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全息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全息技术是一种可以立体重现包括人体、设备、建筑、自然景观等在内的任意物体的技术。
全息通信是一种可以把通信网络的传送能力、信息交互能力和全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进行视频通信的用户提供三维立体的沉浸式全息交互体验的通信方法。
相关技术中,通信双方通常在当前5G业务网络的支持下进行视频通信。
发明内容
发明人注意到,相关技术中,当前5G业务网络无法支持视频流的全息处理和传输,从而无法实现全息通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全息通信方法,包括: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确定与所述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和所述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以便所述主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主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和所述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确定与所述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主叫终端的第一算力需求;将满足所述第一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所述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被叫终端的第二终端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被叫终端的第二算力需求;将满足所述第二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所述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在确认所述主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接收所述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能力信息;在确认所述被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请求,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中的一个;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将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对初始视频流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第一视频流和所述第二视频流中的一个;将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便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对所述第一视频流和所述第二视频流中的所述一个进行解密,所述第二终端是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密请求携带有所述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的第一类型;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包括:生成与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的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一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包括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包括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始视频流包括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携带有所述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的第二类型;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还包括:生成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的第二加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一加密密钥还包括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所述第一解密密钥还包括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不同,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利用第一算法生成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利用第二算法生成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二算法和所述第一算法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主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一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第一QOS指标参数控制所述第一视频流的传输;和/或将所述被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二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第二QOS指标参数控制所述第二视频流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主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所述主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三终端;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以便所述第三终端将采集的第三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被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四终端;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第四终端,以便所述第四终端将采集的第四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包括:所述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所述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全息通信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和所述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以便所述主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第三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主叫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全息通信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还一方面,提供一种全息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全息通信装置;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主叫终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所述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所述被叫终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所述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还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还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确定与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并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可以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通过确定与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并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可以使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确保第一算力节点可以对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并且可以确保第二算力节点可以对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从而实现了通信质量可靠的全息通信。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102,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可以携带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和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例如,第一标识可以是主叫用户注册全息通信业务时采用的用户名,第二标识可以是被叫用户注册全息通信业务时采用的用户名。
在步骤104,确定与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
这里,第一算力节点与主叫终端匹配可以理解为第一算力节点能够对主叫终端发送的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类似地,第二算力节点与被叫终端匹配可以理解为第二算力节点能够对被叫终端发送的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
在步骤106,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和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向数据仓库模块发送被叫终端接入的会话管理模块的查询请求,以便数据仓库模块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对被叫终端接入的是哪个会话管理模块进行查询,并将对应的查询结果(例如被叫终端接入的是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模块。进而,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将接收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由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仓库模块中可以存储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签约用户信息、签约业务信息、各类终端信息以及注册信息等信息,其中,注册信息可以包括各类终端注册全息通信业务时接入的会话管理模块的信息。
在步骤108,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以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
应理解,第一视频流是由主叫终端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进行全息通信时采集的视频流。第一视频流可以反映主叫终端所处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全息处理可以是利用全息技术对视频流进行的相关处理,以使得全息处理后的视频流可以立体重现视频流中的内容。
在步骤110,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
应理解,第二视频流是由被叫终端在被叫用户和主叫用户进行全息通信时采集的视频流。第二视频流可以反映被叫终端所处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0和108执行顺序不限。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确定与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并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可以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通过确定与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并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可以使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确保第一算力节点可以对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并且可以确保第二算力节点可以对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从而实现了通信质量可靠的全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对应的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可以确定主叫终端的第一算力需求。例如,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可以包括主叫终端所支持的视频编解码类型等信息。相应地,第一算力需求可以包括根据主叫终端所支持的视频编码类型确定的对该主叫终端发送的视频流进行编解码时所需的算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满足第一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例如,可以根据当前可调度的算力节点以及算力节点所能提供的算力为主叫终端匹配满足第一算力需求的第一算力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对应的被叫终端的第二终端能力信息可以确定被叫终端的第二算力需求。例如,第二终端能力信息可以是被叫终端所支持的视频编解码类型等信息。第二算力需求可以是根据被叫终端所支持的视频编码类型确定的对该被叫终端发送的视频流进行编解码时所需的算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满足第二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例如,可以根据当前可调度的算力节点以及算力节点所能提供的算力为被叫终端匹配满足第二算力需求的第二算力节点。
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算力节点的过程中,考虑了根据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确定的第一算力需求,可以进一步地确保第一算力节点可以对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类似地,在确定第二算力节点的过程中,考虑了根据被叫终端的第二终端能力信息确定的第二算力需求,可以进一步地确保第二算力节点可以对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从而实现了通信质量更可靠的全息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在进行全息通信之前可以分别先进行全息通信业务的注册。
由此,在步骤104之前,可以通过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第一注册请求中可以携带有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和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在确认主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将第一标识和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并通知主叫终端注册成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将第一注册请求转发给数据仓库模块,数据仓库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注册请求中携带的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查询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以确认主叫用户是否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认主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数据仓库模块还可以将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以及主叫用户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的信息对应地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认主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数据仓库模块还可以将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模块,以便第一会话管理类模块可以将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能力信息以及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对应地存储。
应理解,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在收到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后,可以根据全息通信呼叫请求中携带的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查询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以便确认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权限。在确认主叫用户具有全息通信业务权限的情况下,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才会处理该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类似地,在步骤104之前,被叫终端也可以通过第二会话管理模块进行全息通信业务的注册。具体说明可以参照上述相关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会话管理模块通过处理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可以将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以及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以便在处理主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时可以直接调用相应的信息,从而提高了全息通信的通信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主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一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网络侧根据第一QOS指标参数控制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视频流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被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二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网络侧根据第二QOS指标参数控制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视频流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QOS指标参数可以是全息通信过程中网络侧控制视频流在传输起点、中间节点和传输终点之间传输的过程中应满足的时延、带宽和抖动等参数。例如,第一QOS指标参数可以是网络侧控制第一视频流从主叫终端(传输起点)传输至第一算力节点(中间节点)以及从第一算力节点(中间节点)传输至被叫终端(传输终点)的传输过程中满足的时延、带宽和抖动等参数。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主叫用户(被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一QOS指标参数(第二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可以使网络侧按照对应的参数控制第一视频流(第二视频流)的传输,从而提高了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质量,从而提高了全息通信的通信质量。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比,图2所示实施例还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8。
在步骤202,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请求。
这里,第一终端可以是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中的一个。
例如,第一终端可以对未加密的初始视频流中的数据进行识别以确定初始视频流中是否存在待加密的数据。若初始视频流中包含指纹、面部、步态等待加密的数据,则第一终端将发送第一加密请求。
应理解,初始视频流是未经加密的视频流,例如可以是第一终端采集的原始视频流,也可以是对原始视频流进行其他处理后的视频流。
在步骤204,根据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密密钥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密子密钥,第一解密密钥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解密子密钥。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视频流中可以包括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第一加密请求可以携带有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的第一类型。例如,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可以是面部数据,其类型为面部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加密请求可以生成与第一类型对应的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一解密子密钥。
在步骤206,将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第一终端,以便第一终端利用第一加密密钥对初始视频流进行加密以得到第一视频流和第二视频流中的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为主叫终端,则可以由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主叫终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为被叫终端,则可以由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二加密密钥发送至被叫终端。
在步骤208,将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便第二终端利用第一解密密钥对第一视频流和第二视频流中的一个进行解密。
这里,第二终端是主叫终端和被叫终端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为主叫终端,则第二终端为被叫终端。例如,可以由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被叫终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终端为被叫终端,则第二终端为主叫终端。例如,可以由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主叫终端。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初始视频流中待加密的视频数据的类型生成对应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从而提高了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全息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初始视频流中可以包括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和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第一加密请求可以携带有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的第一类型以及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的第二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加密请求可以生成第一类型对应的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一解密子密钥、以及生成第二类型对应的第二加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其中,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二加密子密钥不同,第一解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不同。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初始视频流中待加密的视频数据的不同类型生成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息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一算法生成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一解密子密钥、以及利用第二算法生成第二加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其中,第一算法和第二算法不同,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二加密子密钥不同,第一解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不同。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生成不同的加密子密钥以及不同的解密子密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息通信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主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主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三终端。例如,第三终端可以是预先部署的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终端,第三终端的相关信息(例如部署位置、终端能力信息等)可以存储在数据仓库模块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范围可以是在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中预先设置的范围。例如,可以预先将以主叫终端的当前位置为圆心、以5米为半径的圆所在的区域设置为第一预设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将主叫终端的当前位置发送至数据仓库模块,以便数据仓库模块确定与主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三终端,进而唤醒第三终端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进行全息通信时采集的视频流采集第三视频流。
应理解,第三视频流也可以反映主叫终端所处的环境。第三视频流可以和第一视频流一起更全面的反映主叫终端所处的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第三终端,以便第三终端将采集的第三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例如,可以由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第三终端。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三终端采集反映主叫终端所处的环境的第三视频流,并将第三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如此,被叫用户可以获得由第一视频流和第三视频流共同呈现的画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息通信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被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被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四终端。例如,第四终端可以是预先部署的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终端,第四终端的相关信息(例如部署位置、终端能力信息等)可以存储在数据仓库模块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范围可以是在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中预先设置的范围。例如,可以预先将以被叫终端的当前位置为圆心、以3米为半径的圆所在的区域设置为第二预设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可以将被叫终端的当前位置发送至数据仓库模块,以便数据仓库模块确定与被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四终端,进而唤醒第四终端在被叫用户和主叫用户进行全息通信时采集的视频流采集第四视频流。
应理解,第四视频流也可以反映被叫终端所处的环境。第四视频流可以和第二视频流一起更全面的反映被叫终端所处的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第四终端,以便第四终端将采集的第四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例如,可以由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第四终端。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第四终端采集反映被叫终端所处的环境的第四视频流,并将第四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如此,主叫用户可以获得由第二视频流和第四视频流共同呈现的画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全息通信的通信质量。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全息通信系统300可以包括业务控制层和混媒体分布式接入及计算层。业务控制层包括会话管理模块、数据仓库模块、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和QOS规则引擎模块。混媒体分布式接入及计算层包括混媒体算力模块1至混媒体算力模块n等多个混媒体算力模块。
业务控制层被配置为提供全息通信业务的业务流程控制服务。
会话管理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全息通信业务签约用户的各类终端的注册、认证鉴权、业务数据管理和呼叫会话控制等服务。
数据仓库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全息通信业务签约用户的用户信息、业务信息以及各类终端的注册信息等信息的统一存储和管理的服务。
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被配置为提供全息通信过程中传输的需要加密的信息(例如指纹、影像、步态等信息)的加密管理服务。
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被配置为全息通信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息处理的各类视频流提供部署在网络中的混媒体算力模块的智能调度服务。
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被配置为存储可调度的算力节点的信息(例如可调度的算力节点的算力以及地址等信息),以便在接收到终端的算力需求时,可以为终端分配满足该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
QOS规则引擎模块被配置提供各类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QOS指标参数的统一存储和管理的服务。QOS指标参数可以是全息通信过程中网络侧控制视频流在传输起点、中间节点和传输终点之间传输的过程中应满足的时延、带宽和抖动等参数。
混媒体分布式接入及计算层被配置为提供对全息通信过程中传输的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的服务。
每个混媒体算力模块都被配置为在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的调度下完成对各类视频流的全息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混媒体算力模块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算力节点。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实施例中涉及的各个模块的具体说明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
在步骤402,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这里,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是主叫终端接入的会话管理模块。全息通信呼叫请求是由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该全息通信呼叫请求中携带有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和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可以是主叫用户注册全息通信业务时采用的用户名,第二标识可以是被叫用户注册全息通信业务时采用的用户名。
在步骤404,第一会话管理模块确认主叫用户是否具有全息通信业务的业务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会话管理模块中可以对应地存储有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以及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以便可以根据全息通信呼叫请求中携带的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查询主叫用户的全息通信业务签约信息,进而确认主叫用户是否有全息通信业务权限。在确认主叫用户具有全息通信业务的业务权限的情况下,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执行后续步骤406。
在步骤406,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向数据仓库模块发起被叫用户接入的会话管理模块的查询请求。
这里,查询请求中可以携带有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
例如,数据仓库模块可以根据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查询到被叫用户接入的会话管理模块为第二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08,数据仓库模块将查询到的被叫用户接入的是第二会话管理模块的查询结果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10,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转发给第二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12,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主叫终端的第一算力需求发送至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可以根据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对应的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确定主叫终端的第一算力需求。
在步骤414,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确定与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可以将满足第一算力需求的混媒体算力模块确定为与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例如,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可以根据当前可调度的混媒体算力模块以及混媒体算力模块所能提供的算力为主叫终端匹配满足第一算力需求的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
在步骤416,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将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的地址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18,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叫终端可以对未加密的初始视频流中的数据进行识别以确定初始视频流中是否存在待加密的数据。若初始视频流中包含指纹、面部、步态等待加密的数据,则主叫终端将向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发送第一加密请求。
在步骤420,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加密请求转发至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
在步骤422,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根据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
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接收第一加密请求后,可以按照步骤204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具体说明可以参照步骤204中的相关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424,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将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第一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26,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将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第二会话管理模块。
在步骤428,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向QOS规则引擎模块发起第一QOS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QOS请求中可以携带有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以便QOS规则引擎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确定主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一QOS指标参数。
在步骤430,QOS规则引擎模块将第一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网络侧根据第一QOS指标参数控制第一视频流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QOS指标参数可以是全息通信过程中网络侧控制视频流在传输起点、中间节点和传输终点之间传输的过程中应满足的时延、带宽和抖动等参数。例如,第一QOS指标参数可以是网络侧控制第一视频流从主叫终端(传输起点)传输至第一算力节点(中间节点)以及从第一算力节点(中间节点)传输至被叫终端(传输终点)的传输过程中满足的时延、带宽和抖动等参数。
在步骤432,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主叫终端,以便主叫终端利用第一加密密钥对采集的初始视频流进行加密以得到第一视频流。
在步骤434,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以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
应理解,第一视频流是由主叫终端在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进行全息通信时采集的视频流。第一视频流可以反映主叫终端所处的环境。
在步骤436,第二会话管理模块会将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对接收的第一视频流进行解密。
在步骤438,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和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
在步骤440,主叫终端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
在步骤442,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对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全息处理可以是利用全息技术对视频流进行的相关处理,以使得全息处理后的视频流可以立体重现视频流中的内容。
在步骤444,第一混媒体算力模块将全息处理后的第一视频流发送至被叫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在接收到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发送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后,可以结合混媒体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模块、敏感媒体安全管控模块以及QOS规则引擎模块执行全息通信过程中被叫终端的相关步骤,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步骤412至步骤436所示的实施方式类似。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可以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对应的混媒体算力模块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与前述步骤440至444中的实施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全息通信装置500包括接收模块501,被配置为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确定模块502,被配置为确定与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第一发送模块503,被配置为将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和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第二发送模块504,被配置为将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主叫终端,以便主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被叫终端;第三发送模块505,被配置为将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被叫终端,以便被叫终端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主叫终端。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全息通信装置600包括存储器601以及耦接至该存储器601的处理器602,处理器60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01中的指令,执行前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存储器601例如可以包括系统存储器、固定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等。系统存储器例如可以存储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以及其他程序等。
全息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603、网络接口604、存储接口607等。这些接口603、604、607之间、以及存储器601与处理器602之间例如可以通过总线606连接。输入输出接口603为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输出设备提供连接接口。网络接口604为各种联网设备提供连接接口。存储接口607为SD卡、U盘等外置存储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图7是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全息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全息通信系统700可以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全息通信装置500/600、第一算力节点701和第二算力节点702。第一算力节点701被配置为对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被叫终端;第二算力节点702被配置为对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主叫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息通信系统700还可以包括主叫终端703和被叫终端704。主叫终端703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算力节点701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第一算力节点701;被叫终端704可以被配置为接收第二算力节点702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第二算力节点702。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中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中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全息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确定与所述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
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和所述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
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以便所述主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主叫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第一标识和所述被叫用户的第二标识;
确定与所述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主叫终端的第一终端能力信息确定所述主叫终端的第一算力需求;
将满足所述第一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所述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
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被叫终端的第二终端能力信息确定所述被叫终端的第二算力需求;
将满足所述第二算力需求的算力节点确定为与所述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主叫终端发送的第一注册请求,所述第一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能力信息;
在确认所述主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一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
接收所述被叫终端发送的第二注册请求,所述第二注册请求携带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能力信息;
在确认所述被叫用户已签约全息通信业务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能力信息对应地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加密请求,所述第一终端是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中的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
将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以便所述第一终端利用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对初始视频流进行加密以得到所述第一视频流和所述第二视频流中的一个;
将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便所述第二终端利用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对所述第一视频流和所述第二视频流中的所述一个进行解密,所述第二终端是所述主叫终端和所述被叫终端中的另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初始视频流包括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携带有所述待加密的第一视频数据的第一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包括:
生成与所述第一类型对应的第一加密子密钥和第一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一加密密钥包括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所述第一解密密钥包括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初始视频流还包括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携带有所述待加密的第二视频数据的第二类型;
根据所述第一加密请求生成第一加密密钥和第一解密密钥还包括:
生成与所述第二类型对应的第二加密子密钥和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一加密密钥还包括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所述第一解密密钥还包括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不同,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利用第一算法生成所述第一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一解密子密钥;
利用第二算法生成所述第二加密子密钥和所述第二解密子密钥,所述第二算法和所述第一算法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主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一服务质量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第一QOS指标参数控制所述第一视频流的传输;和/或
将所述被叫用户签约的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二QOS指标参数发送至网络侧,以便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第二QOS指标参数控制所述第二视频流的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主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所述主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三终端;
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以便所述第三终端将采集的第三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被叫终端的当前位置,确定与所述被叫终端之间的距离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且注册有全息通信业务的第四终端;
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第四终端,以便所述第四终端将采集的第四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叫终端接入的第一会话管理模块接收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会话管理模块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接入的第二会话管理模块;
所述第二会话管理模块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
12.一种全息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主叫用户向被叫用户发起的全息通信呼叫请求;
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与所述主叫用户的主叫终端匹配的第一算力节点和与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匹配的第二算力节点;
第一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全息通信呼叫请求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和所述主叫终端建立全息通信连接;
第二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以便所述主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被叫终端;
第三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以便所述被叫终端在所述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给所述主叫终端。
13.一种全息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全息通信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全息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算力节点,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被叫终端;
所述第二算力节点,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视频流进行全息处理后再发送至所述主叫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所述主叫终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算力节点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所述第一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一算力节点;
所述被叫终端,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算力节点的地址,并在全息通信连接建立后将所述第二视频流发送至所述第二算力节点。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012224.0A 2021-08-31 2021-08-31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733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2224.0A CN115733882A (zh) 2021-08-31 2021-08-31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12224.0A CN115733882A (zh) 2021-08-31 2021-08-31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3882A true CN11573388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12224.0A Pending CN115733882A (zh) 2021-08-31 2021-08-31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388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264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128447B2 (en) Cryptographic operation method, working key creation method, cryptographic service platform, and cryptographic service device
CN108683747A (zh) 资源获取、分发、下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8338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后台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347206A (zh) 一种网络访问方法和装置
CN112003696B (zh) Sm9密钥生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40038B (zh) 区块链及其通信方法、网关、通信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1274611A (zh) 数据脱敏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8001B (zh) 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数据处理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93426A1 (zh) 基于联邦机器学习的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
CN114039753A (zh)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760602B (zh)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9921B (zh) 会话密钥的生成方法、锚点功能网元以及系统
Singh et al. A novel privacy and security framework for the cloud network services
CN114268437A (zh) 数据处理方法、区块链节点、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01335A (zh) 基于中台的区块链数据传输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685931B (zh) 智能卡应用管理方法和系统、终端和智能卡
CN112699391B (zh) 目标数据的发送方法及隐私计算平台
CN115733882A (zh)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1673B (zh) 一种sap电子签章方法及系统
CN112751664B (zh) 一种物联网组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37063A (zh) 一种数据融合与取用方法、平台以及系统
CN116743377B (zh) 基于区块链密钥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36998A1 (en) Safe mode configur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434845B (zh) 业务办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