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3523A -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33523A
CN115733523A CN202110997740.7A CN202110997740A CN115733523A CN 115733523 A CN115733523 A CN 115733523A CN 202110997740 A CN202110997740 A CN 202110997740A CN 115733523 A CN115733523 A CN 115733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mim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ar data
ofd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77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77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3352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165 priority patent/WO20230251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73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335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MIMO的预编码方式;信号复用方式;载波聚合的信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Description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毫米波(mmWave)的使用对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将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毫米波的固有特性(如大带宽,高频率)可以有效地实现小尺寸天线,和高分辨率好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通信数据传播速率。MIMO雷达另外一个好处是,能够对多个反射体同时感知,并有效地识别不同物体的位置。因此MIMO雷达在通信感知一体化领域是不可缺少的技术。
在反射体未知的情况下,MIMO雷达的发射天线需要被正交化。也就是说,每个发射天线需要发射独立的全方位雷达波形。MIMO雷达发射天线正交的理由是,在对反射体位置信息缺乏的情况下,MIMO雷达将发射空间全方位的探测信号,从而在任何位置提供恒定功率。因此,MIMO雷达基于全向天线,MIMO多集特性和利用Capon的方法能有效地感知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雷达是一种新技术,能够用于通信和雷达一体化目的的无线电系统。在相关技术中,在传输OFDM小数据包的同时,OFDM雷达通过对传输信号的回波接收和处理,可以制作雷达图像和相关的周围环境。
OFDM雷达主要是通过对回波接收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DFT)处理后,通过利用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的双处理,获取在DD域(Delay-DopplerDomain)信息,从而准确得到距离和多普勒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OFDM雷达波不需要对传输数据进行优化,因为在检测过程中,接收到的数据符号在转换成DD域以前会被除去。因此OFDM雷达对传输数据要求可以不需要被考虑。
MIMO-OFDM雷达结合了MIMO雷达和OFDM雷达的特征,也是一种最近提出的新技术。MIMO-OFDM雷达同时具有MIMO雷达和OFDM雷达的检测能力,因此和单技术雷达相比,雷达的检测范围,速度和角度等性能会更好,并且具备较强的通信能力。例如,多个便携式无线联网的区域监视就可以通过MIMO-OFDM雷达来实现。
如何得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如何得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瞬态的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处理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处理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MIMO的预编码方式、信号复用方式、载波聚合的信息和/或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该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不但能够提供精准的雷达感知性能,而且能够有效传输MIMO-OFDM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ISAC模型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ISAC模型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Rank 1和Rank 2码本的示意图;
图4是四个天线端口的Rank-1预编码本矩阵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7是载波聚合的调度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不同的子频带是映射到不同发射天线上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置式天线MIMO雷达和分布式天线MIMO雷达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DL-MIMO雷达场景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天线UL-MIMO雷达场景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链路传输的场景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之一;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示意图之二;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先介绍以下技术点:
一、关于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ISAC)模型
ISAC模型有两种:
第一种模型是根据共置式天线的无设备感知系统(Co-located Antenna basedDevice-free Sensing);
第二种模型是根据分布式天线的无设备感知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basedDevice-free Sensing)。
如图1所示,当采用第一种模型的时候,收发端的方位角是相同的,即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051
由于MIMO雷达在不同发射天线上发送的是独立雷达信号,因此可实现MIMO雷达波形分集增益。
如图2所示,而当采用第二种模型的时候,收发端的方位角是不相同的,即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052
但是,在第二种模型中可以通过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053
来算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054
因此采用两种模型能够达到的性能应该是同等的。
由于分布式天线发送独立雷达信号并由分布式天线接收,因此接收雷达可以从不同方向多次感知到相同的目标,从而实现空间分集增益,提高感知精度。
在ISAC中,考虑三种实体。第一种是ISAC实体,即拥有发送(包括雷达波和针对它实体的数据信息)和接收(包括反射雷达波和它实体来的数据信息)功能的实体,在此命名为TS实体(Transmitter/Sensing Entity)。如蜂窝网的基站,或车联网(Vehicle-to-everything,V2X)应用中的车辆(配备雷达和通信模块功能)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文中TS实体的接收功能是指接收自己发射并反射的雷达波信息。为了简单起见,并且不影响本文技术说明,TS实体不接收其它实体发送的数据包。
第二种是反射目标实体,即雷达波到达一个目标实体会被反射,而TS实体通过反射波感知目标实体相关的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距离(Range),和多普勒(Doppler)。在此命名为RO实体(Reflect Object Entity)。RO实体不需要拥有发送和接收功能。如没有通信功能的传统车辆等。
第三种是数据接收实体,即TS实体发射雷达波同时还会附带通信数据,数据接收实体只对通信数据感兴趣,因此配有通信接收模块。在此命名为CO实体(CommunicationObject Entity)。CO实体接收通信数据,同时也会反射雷达波。如蜂窝网业务中的终端,V2X应用中的车辆(至少配备通信接收模块功能)等。
TS实体具有感知和通信功能,主要是提供对物体的感知和对终端的通信服务。每个TS实体包含一个发射机和一个接收机,两者位于同一位置,但在物理上是相互分开的,并且相互没有信号干扰。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因此接收机是知道发射机发送的数据信息的,以备雷达数据处理时使用。另外,每个发射机配备K个发射天线,每个接收机配备L个接收天线。
TS实体对PRO个RO实体进行感知,主要检测DoA,距离和多普勒频移。另外,TS实体对PCO个CO实体进行同样的感知,同时还提供通信业务。其中P=PRO+PCO。而每个CO实体需要接收来自TS实体发送的数据包。
二、雷达(Radar)检测技术
针对DoA感知,可以依赖的传统的基于子空间的算法,如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基于传播算子的二维旋转不变子空间(Estimation ofSignal Parameters using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ESPRIT),矩阵束(Matrix Pencil)等。这种子空间的算法主要是针对未知反射物体的感知。
另外,针对已知物体的波束成形,可以依赖的传统的算法,如以Capon方法(即,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MVDR)),延时、求和波束形成(Delay and sum Beamforme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最大化(maximizer)等。
在以下的讨论中主要会利用传统的MUSIC算法来进行感知DoA,而利用传统的MVDR算法来进行波束成形。
三、基于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特性的MIMO-OFDM雷达波形设计方法
此方法通过利用CDM正交方法对MIMO-OFDM数据信号在时域和/频域进行预编码,从而得到针对发射天线的正交雷达新波形。此雷达波形不但能够提供精准的雷达感知性能,而且能够有效传输MIMO-OFDM数据信号。另外,雷达发送端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对雷达波形参数进行有效的控制,使通信和感知性能达到最优化。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此MIMO-OFDM雷达新波形需要对信令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因此针对现有的终端用户(Legacy UE)是无法使用的。
四、关于新空口(New Radio,NR)MIMO技术
在NR MIMO协议中,终端可以假设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与数据是联合预编码的。下行链路多天线预编码对终端接收端都是透明的。因此网络可以在发送端使用任何预编码,而无需通知接收端预编码的相关信息。因此,下行多天线预编码对协议的影响主要与PDSCH传输预编码的测量和报告有关。如,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us Informtion,CSI)报告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指示(Precoder-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
对上行链路,网络决定上行链路调度授权中的上行链路传输参数,以及用于传输的相应预编码矩阵。基于对配置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测量,网络可以探测信道并选择相关的传输参数和预编码矩阵。当上行/下行互易不成立时,通常使用基于码本的预编码方法。两个天线端口(Antenna Port)的码本如图3所示,其中包括Rank 1和Rank 2码本。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选择非相干(No Coherent)性码本的情况下,即同等于天线选择方法,发射天线间是相互正交的。如图4所示,四个天线端口的Rank-1预编码本矩阵。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指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长期演进型(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501和步骤502。
步骤501: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步骤502: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MIMO的预编码方式;
(2)信号复用方式;
(3)载波聚合的信息;
(4)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上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描述为发送端,比如网络侧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描述为接收端,比如终端。
网络侧设备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Service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g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 Point,TRP)、无线接入网节点或所述领域中其它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指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游戏机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的具体类型。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MIMO的预编码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MIMO的预编码方式,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中的一项或多项,对MIMO-OFDM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本发明利用NR标准协议中MIMO的Pre-coding方法在时域/频域/空域对OFDM数据进行预编码,从而得到适应每个发送天线的正交雷达的新波形。此正交雷达波形不但能够提供精准的雷达感知性能,而且能够有效传输MIMO-OFDM数据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信号复用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信号复用方式,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1)时分复用模式TDM;
(2)频分复用模式FDM;
(3)TDM和FDM;
(4)码分复用模式CDM和TDM;
(5)CDM和FDM;
(6)CDM、TDM和FDM。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载波聚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载波聚合的信息,将载波聚合中不同的成员载波上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映射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有效地,此正交雷达新波形可以通过现有的载波聚合方法来实现。通过相互正交成员载波映射不同的发送天线的方法,在现有的NR标准协议的基础上,保证发送天线雷达信号的正交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预编码处理对现有技术影响非常大,特别是要对物理层信令(比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或重新设计。雷达发送端对发射波形是预先知道的,接收时不会产生影响,但是ISAC的MIMO-OFDM雷达波形也同时考虑了数据包的传输。数据接收端通过对PDCCH解码从而获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中相关的MIMO-OFDM雷达波形信息,然后才能解码数据包。这样就需要通过重新设计PDCCH格式,或修改PDCCH格式的方法来实现新雷达波形的信令。现有的接收端(比如,传统终端(Legacy UE))由于无法解读新设计或修改的PDCCH格式,将无法正确地接收解码数据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成员载波一一对应,因此在不修改NR标准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调度方式为自调度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与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相同;在所述调度方式为交叉调度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为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的一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为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所述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中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一个成员载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调度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Legacy UE),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比如,基站可以利用传统的PDCCH信令给传统终端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基站可以利用新设计的PDCCH信令给新型终端调度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其中,传统终端可以支持现有的通信协议版本,而新型终端可以支持新的通信协议版本和现有的通信协议版本。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OFDM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OFDM数据进行解码,并利用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分布天线对周围的物体目标进行感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具有2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预编码方式为非相关预编码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PDCCH承载的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每个子频带中独立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六信息的比特数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相同,且所述第六信息的格式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格式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可以理解的是,正交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指示可以通过现有的物理层PDCCH信令来指示,而不需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修改。更有效地,如果要提高感知和数据接收的性能,可以在现有的PDCCH中的DCI格式1_1或DCI格式0_1上加一个信令比特,或对DMRS CDM组预留值进行新的定义,使通信和感知性能达到最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根据MIMO的预编码方式、信号复用方式、载波聚合的信息和/或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该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不但能够提供精准的雷达感知性能,而且能够有效传输MIMO-OFDM数据。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601。
步骤601: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MIMO的预编码方式;
(2)信号复用方式;
(3)载波聚合的信息;
(4)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1)TDM;
(2)FDM;
(3)TDM和FDM;
(4)CDM和TDM;
(5)CDM和FDM;
(6)CDM、TDM和FDM。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对PDCCH解码获取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接收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不同发射天线发送的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该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不但能够提供精准的雷达感知性能,而且能够有效传输MIMO-OFDM数据。
下面结合方案一至方案四介绍本申请的实施例。
方案一:MIMO-OFDM新波形设计
本发明是通过利用NR标准中MIMO的预编码方法(Pre-coding)在时域/频域/空域对MIMO-OFDM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从而得到适应于每个发射天线的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作为雷达来探测感知物体目标,同时还能和传统的OFDM波形一样传输数据,完成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功能。
如前述的ISAC模型,假设有K个发射天线,L个接收天线和P个感应目标。为了简单起见,在此考虑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位于同一地理位置,即考虑共置式天线的无设备感知场景,因此发射方位角和接收方位角均为θp。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通过MIMO-OFDM的方式来调制的,因此第m个RE(Resource Element)上的接收信号,第n个OFDM符号,第l个接收天线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1
其中,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2
hp是与第p个目标的雷达截面(Radar CrossSection,RCS)成正比的复数振幅,dk是从第k个发射天线发射的N×M雷达数据矩阵,M是每个OFDM符号中的RE数,N是每个发射雷达信号脉冲的样本数。
另外,针对方位角θp,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向量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3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4
可以分别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5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86
其中,λ,dT和dR分别表示信号波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来自不同发射天线的数据能够保持正交的话,第l个接收天线信号中的数据dk可以在雷达信号处理之前被除去。也就是说,如果不同发射天线的数据具有正交性的话,MIMO-OFDM的数据发送对雷达感知性能几乎没有的影响。唯一是,当数据拥有很高的QAM调制阶数的时候,除去数据信号会产生有色噪声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雷达波形设计方法主要是,在实现感知物体目标的情况下,完成数据信号的传输,同时尽量减少对当前NR协议的影响(特别是对协议物理层的影响)。因此为了达到对当前NR协议影响的最小化,不同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正交性必须在每个OFDM符号上实现。
具体地,可以考虑以下方法选项:
选项一:通过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即,每个OFDM符号只能映射一个发射天线。这样不同天线上的信号将在时域上正交。
选项二:通过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即,在每个发射天线上,可以选择不同的频域资源。这样不同天线上的信号将在频域上正交。
选项三:通过基于TDM和FDM的组合来实现,即,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这样不同天线上的信号将在时域和频域上正交。
假设子频带为F1,F2,…,FM,其中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91
F为系统总频带。天线选择矩阵可以表示为A(n)=diag(a1,a2,…,aK),其中diag(·)是对角矩阵(Diagonal Matrix),K是发射天线的数量,n是时域中发射块(Transmit Block)的索引,n=1,2,…,N,N是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脉冲的样本数(Transmit Radar Signal Pulse),ak是第k天线选择的指示,被定义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92
因此,在第n时间发射块中天线上使用的子频带可以确定为AnF,其中F是可选子频带的K×1向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前文所叙述的,由于不同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正交性必须在每个OFDM符号上实现,因此发射块时间长度将等于OFDM符号时间长度。
在MIMO雷达中,接收端接收每个接收天线中反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由每个样本或发射块(共N样本)的K×L矩阵表示。根据背景技术所示,被接收到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首先通过MUSIC等传统算法感知物体目标的DoA,然后通过传统的OFDM雷达算法估计物体目标的距离和多普勒。
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被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193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1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2
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被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3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4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5
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被表示为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6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07
其中,K′是每个OFDM符号中所占有的子频带,K≥K′。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K′=1,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等同于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同样地,如果K′=K,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等同于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更有效地,可以通过CDM,TDM和FDM更复杂的组合方法来有效地实现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设计。组合方法可以选择对CDM-TDM,CDM-FDM两项的组合,也可以选择对CDM-TDM-FDM三项的组合。
方案二:基于NR-CA的解决方案
发射天线的正交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通过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方法来解决。由于载波聚合中使用的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是相互正交的,因此通过不同的成员载波映射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从而保证发射天线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正交性。
具体地,在NR中,利用载波聚合,通过映射成员载波上的信号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可以解决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指示问题。这是因为,每个成员载波会配备一个独立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控制信令,因此在不修改NR标准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更具体地,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实体负责跨成员载波调度数据包传输。载波聚合的基本原理是在物理层独立处理成员载波,包括控制信令,调度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重传。因此MAC中的调度器可以为不同发射天线分配映射不同的成员载波,并通知物理层发送相应的OFDM数据信号。针对数据接收用户,可以采用传统的OFDM解调方法,首先通过解码PDCCH,然后根据需求再解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上的数据包。针对雷达接收机,也可以采用传统的MIMO-OFDM的解调方法,先除去数据信号,然后对物体目标进行感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发射天线的正交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使用CA的利点是,不会对现有的NR标准协议产生任何影响;但是缺点是,不同的天线只能调度不同载波的资源,导致MIMO调度的灵活性降低。另外,针对数据发送和接收,MIMO的分集增益将会丧失。
如图7所示,载波聚合中有两种调度方式,即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Self-scheduling)和成员载波间的交叉调度方式(Cross-scheduling)。
如果涉及PDCCH跨成员载波调度(配置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carrierIndicatorSizeDCI-0-2或carrierIndicatorSizeDCI-1-2(0,1,2或3比特)可用于指示成员载波ID。
可以理解的是,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中的成员载波指示字段只能用于指示一个成员载波。如果使用自调度进行授权,则需要K′个PDCCH来指示K′成员载波。如果使用交叉调度进行授权,则需要K′/2个PDCCH来指示K′载波。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发射天线的正交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并实现基于FDM或基于TDM-FDM的MIMO-OFDM雷达感知,成员载波数需要得到一定的保证。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的成员载波数量远小于所需的数量(即,与天线端口数量相比)。另外,如果成员载波的频域间隔宽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不同的成员载波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信道特性,导致感知DoA,距离和多普勒的模糊性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NR标准协议中使用CA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峰值数据速率。但是,在很多实际应用中对高峰值数据的需求并不大。因此虽然利用载波聚合来设计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比较简单,并且不需要修改NR标准协议,但是载波聚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方案三:基于NR MIMO预编码的解决方案
下行链路多天线预编码对终端是透明的,并且网络可以使用任何发送预编码,而无需通知终端所使用的相关预编码。因此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或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解决方案,或者两者组合的解决方案都可以由基站(gNB)或射频拉远头(Remote Radio Head,RRH)在下行链路中利用实现方法完成。
在当前的NR标准协议中,一个PDCCH只允许指示相同频带资源的MIMO-OFDM传输。因此,实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不需要更改任何标准协议。这是因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是同一时间使用单一发射天线和单一频带资源,等同于单输入多输出(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SIMO)场景。
如果要实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就需要修改现有的PDCCH内容,或者重新设计PDCCH格式。通过利用新的PDCCH格式,可以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对现有的NR标准协议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由现有传统的UE终端(Legacy UE)接收的话,雷达发送端只能通过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来发送雷达数据信息。如果基于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由新型UE终端接收的话,雷达发送端可以通过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来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在下行链路传输中,gNB可以针对不同的UE使用的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来进行发送雷达数据信息。具体地,针对传统的UE终端gNB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而针对新型UE终端gNB使用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一般情况下,gNB是预先知道UE终端能力(UECapability)的。因此这种传输方法非常有效,gNB可以利用传统的PDCCH信令针对传统UE终端来完成数据传输,而利用新设计的PDCCH信令针对新UE终端来完成数据传输。
由于gNB通过上行链路调度授权决定上行链路传输的MIMO层数,以及用于传输的相应预编码矩阵。在上行链路调度中,同样地,gNB可以针对不同的UE调度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相关传输资源。具体地,gNB可以利用传统的PDCCH给传统UE终端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相关的传输资源,而利用新设计的PDCCH给新UE终端调度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相关的传输资源。更有效地,gNB接收不同UE终端发送的OFDM数据包,通过传统的OFDM解调方法对OFDM数据进行解码,同时利用不同UE的分布天线对周围的物体目标进行感知。
在上行链路调度中,gNB可以利用现有的NR MIMO预编码对传统的UE调度时域,频域和空域资源。
具体地,在2个和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gNB可以使用非相干预编码。
对于具有2个天线端口的Rank 1,gNB可以使用码本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41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42
而该码本是等同于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
对于具有4个天线端口的Rank1,gNB可以使用码本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43
而该码本是等同于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gNB对上行链路调度方法对现有的标准协议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可以同时完成对数据通信和雷达感知的需求。也就是说,对数据通信来说,保持和传统OFDM相同的波形,但是对雷达感测来说,居于多用户多天线正交调度传输能够实现MIMO-OFDM的感知功能。
对于具有2个天线端口的Rank2,gNB可以使用码本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44
而该码本是等同于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码本
Figure BDA0003234643170000245
的使用是需要利用新设计的PDCCH来指示之频域资源信息的。
方案四:NR MIMO的具体设计
在单载波使用中,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对NR物理层的协议进行一定的修改。修改NR物理层协议目的是,对雷达接收实现更大的分集增益,从而获得更好的感知性能,而对数据接收实现了额外的空间分集增益,从而提高了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性能。
具体地,实现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有以下三个选项。
选项1:对传统的PDCCH不做任何修改,由于基于FDM或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看作是多天线之间的子频带信道置换(Frequency ChannelPermutation),因此可以被视为1×L的SIMO。因此,只要通过传统的PDCCH指示秩为1的MIMO即可。
选项2:利用PDCCH对每个天线端口进行指示。由于雷达发射端拥有K个发射天线,因此需要K比特来进行单独指示。这个选项的好处是,映射关系简单,但是需要在DCI中增加K比特。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收端UE不知道子频带信道的排列,信道估计性能会降低。如图8所示,由于不同的子频带是映射到不同发射天线上的,因此两个子频带之间边界处的信道是完成不同的。当利用DM-RS对整体信道进行估计的时候,各子频带中的信道估计可以顺利进行,但是由于接收端不知道子频带之间的边界处在哪里,利用传统的信道估计插值方法,边界处的信道估计误差将会很大,从而对数据解码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选项3:在DCI中增加一比特来指示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示例性地,通过一比特来指示发送的信号是否单纯的MIMO-OFDM信号还是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如果是单纯的MIMO-OFDM信号,数据接收端可以通过传统的MIMO-OFDM解调方法对数据进行解码。如果是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数据接收端首先判断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然后针对每个子频带进行独立信道估计。
示例性地,由于一比特是无法直接指示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的,因此数据接收端必须通过PDCCH中的信息隐性地获取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数据接收端首先从PDCCH中获取发送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F,同时获取天线端口数K。由于映射到各天线端口的子频带宽度是相等的,因此通过计算F/K,数据接收端可以间接地推算出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示例性地,利用选项3方法,信道估计可以在每个子频带中独立进行,从而边界处的信道估计误差可以被消除。
可以理解的是,在选项3中,仅仅在PDCCH中增加一个比特,能够高效地实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设计。
示例性地,在重新设计PDCCH中,可以采用具有相同比特数(或大小)的新DCI格式来指示MIMO-OFDM数据信号或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虽然重新引入了DCI格式,但是由于DCI的整体比特数没有改变,数据接收端不需要增加对PDCCH的盲检的负担。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MIMO-OFDM雷达数据通信比传统MIMO-OFDM要相对简单,因此所需的比特数也就相对比较少,从而可以维持相同的比特数来重新设计DCI格式。
实施例一
针对方案一,通过实施例一进行具体说明。
考虑基于TDM的MIMO-OFDM正交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时,OFDM发送块(TransmitBlock)将被对应到一个天线上,即,等同于MIMO天线的在时域切换(Switching)。由于本发明不同天线发射的信号的正交性必须在每个OFDM符号上实现,因此发送块时间长度等于OFDM符号时间长度。
如图9所示,天线端口数为K=4,和发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脉冲的样本数N=8。在一般情况下,N和K是相互成正比例,即,N=JK,J是整数。在本例中,J=2,即,在一个发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脉冲的样本中,每个天线有2次机会发送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另外,从图9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看到,MIMO层数为1,因此所有发射天线在时域上是相互正交的。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PDCCH格式,通知数据接收端和MIMO数据相关的信令信息。因此不需要对现有的NR PDCCH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
考虑基于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时,OFDM发送块将对应到K个天线上,即,等同于MIMO天线置换(Antenna Permutation)。如图10所示,天线端口数为K=4,和发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脉冲的样本数N=8。其中子频带分别为F1,F2,F3,和F4,子频带宽度为F/K。
从实施例可以看到,MIMO层数为K,即K=4,所有发射天线映射子频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发射天线是相互正交的。但是,现有的PDCCH格式只能指示相同子频带的MIMO信息,如果通知数据接收端和MIMO数据相关的信令信息,就需要对现有的PDCCH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
考虑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时,OFDM发送块将对应到K′个天线上。如图11所示,天线端口数为K=4,发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脉冲的样本数N=8,K′=2。
具体地,第一个MIMO-OFDM雷达发送块对应到发射天线1和2,而第二个MIMO-OFDM雷达发送块对应到发射天线3和4。其中子频带分别为F1,F2,子频带宽度为F/K′。更具有地,第一个MIMO-OFDM雷达发送块中的子频带F1是映射到发射天线1,子频带F2是映射到发射天线2,而第二个MIMO-OFDM雷达发送块中的子频带F1是映射到发射天线3,子频带F2是映射到发射天线4。以此类推,第三个到第八个MIMO-OFDM雷达发送块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应发射天线。
相同地,从实施例可以看到,MIMO层数为K′=2,所有发射天线在时域和频域上是相互正交的。但是,现有的PDCCH格式只能指示相同子频带的MIMO信息,如果通知数据接收端和MIMO数据相关的信令信息,就需要对现有的PDCCH进行重新设计或修改。
实施例二
针对方案一,通过实施例二来具体说明共置式天线MIMO雷达和分布式天线MIMO雷达场景。
如图12所示,共置式天线MIMO雷达场景是,gNB被配置4个发射天线,发送下行链路(Down Link,DL)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相同的地理位置上,gNB拥有4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MIMO-OFDM雷达反射波信号。在此gNB被视为TS实体。
具体地,在gNB的雷达进程中,gNB首先针对物体目标估计DoA,例如依赖传统的MUSIC算法来精准地估计DoA。然后使用基于估计的DoA的接收波束成形,再对物体目标估计距离和多普勒。
更具体地,D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从gNB发送,接收用户端接收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通过解码PDCCH,然后根据需求再解码PDSCH数据信号。在此,数据接收用户端被视为CO实体。
更有效地,这种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场景可以通过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来实现。
如图13所示,分布式天线DL-MIMO雷达场景是,gNB连接4个RRH(Remote RadioHead),分别为RRH1,2,3和4。每个RRH拥有2个接收天线,用于发送D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gNB通过MAC实体对RRH1,2,3和4执行联合资源调度。
另外,在分布的地理位置上,RRH5拥有2个接收天线,用于接收MIMO-OFDM雷达反射波信号。RRH5的接收处理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gNB通过Backhaul通道把具体的雷达数据通知RRH5,RRH5可以先简单地除去雷达数据,然后估计DoA,再估计距离和多普勒。第二种情况是,如果gNB没有把具体的雷达数据通知RRH5,那么RRH5必须先解码每个子频带上传输的数据,根据解码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去除的处理。然后估计DoA,最后再估计距离和多普勒。
更有效地,这种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场景可以根据gNB对不同RRH联合资源调度的方法,通过TDM-FDM正交的雷达数据信号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RRH发生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因此配有不同的PDCCH。因此,这种场景,传统的PDCCH就可以实现对MIMO信令的指示,不需要对现有的NR标准协议做任何修改。
更具体地,D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从不同的RRH发送,被数据接收用户端接收。通过解码相应的PDCCH,根据需求再解码PDSCH数据信号。在此,数据接收用户端可以被认为是雷达波的反射体,被定义为CO实体。
如图14所示,分布式天线UL-MIMO雷达场景是,gNB通过Uu链路分别连接UE1,UE2,UE3和UE4。每个UE拥有一个发射天线,用于发送U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gNB通过MAC实体对UE1,UE2,UE3和UE4执行联合资源调度。
具体地,gNB发送PDCCH调度每个UE的PUSCH时域和频域资源。每个UE基于调度授权发送OFDM数据信号。gNB首先解码每个子频带上传输的UL数据信号,根据解码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数据去除的处理。然后估计反射体的DoA,再估计距离和多普勒。
更有效地,这种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场景可以根据gNB对不同UE联合资源调度的方法,通过TDM-FDM正交的雷达数据信号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UE间的时间对齐(Time Alignment,TA)应由gNB集中指示,以便在雷达感知过程中有效地调整UE的到达时间,避免非同步产生的感知误差。
实施例三
针对方案三,通过实施例三具体说明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调度。
在下行链路传输中,gNB可以针对不同的UE使用的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来进行发送雷达数据。
如图15所示,gNB拥有4个发射天线,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发送不同的数据包给4个UE,即,UE1,UE2,UE3和UE4。UE2和UE4是属于现有的UE终端(Legacy UE),他们只能接收现有的PDCCH(Legacy PDCCH),即UE2接收PDCCH2,UE4接收PDCCH4。但是,UE1和UE3是属于新UE终端,他们能够接收新设计的N-PDCCH,即UE1接收N-PDCCH1,UE3接收N-PDCCH3。为了方便起见,gNB始终需要占用两个子频带发送一个数据包,即在F1,F2,F3和F4中选择两个子频带发送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UE1和UE3是属于新UE终端,具有后向兼容性,他们不但能够接收新设计的N-PDCCH,还能接收现有的PDCCH。
可以理解的是,PDCCH2和PDCCH4只能指示子频带和一个天线的映射关系,而N-PDCCH1和N-PDCCH3可以指示子频带和多个天线的映射关系。
在传输块(Transmit Block,TB)1中,gNB在发射天线1上映射F1和F2子频带,并发送PDCCH2和PDSCH(数据包)给UE2;同时gNB在发射天线3和4上分别映射F3和F4子频带,并发送PDSCH(数据包)和N-PDCCH1给UE1。
在TB2中,gNB在发射天线2上映射F1和F2子频带,并发送PDCCH4和PDSCH(数据包)给UE4;同时gNB在发射天线3和4上分别映射F3和F4子频带,并发送PDSCH(数据包)和N-PDCCH3给UE3。
在TB3中,gNB在发射天线1和2上分别映射F1和F2子频带,并发送PDSCH(数据包)和N-PDCCH3给UE3;同时gNB在发射天线3和4上分别映射F3和F4子频带,并发送PDSCH(数据包)和N-PDCCH1给UE1。
在TB4中,gNB在发射天线2上映射F1和F2子频带,并发送PDCCH2和PDSCH(数据包)给UE2;同时gNB在发射天线4上映射F3和F4子频带,并发送PDCCH4和PDSCH(数据包)给UE4。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针对多用户的雷达数据发送方法可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感知物体目标的DoA,距离和多普勒。
在上行链路调度中,同样地,gNB可以针对不同的UE调度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相关传输资源。
实施方式和下行链路传输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gNB发送PDCCH是为了针对多用户传输资源调度的。
实施例四
针对方案四,通过实施例四来加以具体说明。
针对D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使用PDCCH格式1_1来调度PDSCH。其中格式1_1包含了天线端口数和MIMO层数(4,5,或6比特)信息。天线端口数和MIMO层数可以参考“3GPP TS 38.212 V16.5.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2021-03”中的表7.3.1.2.2-1/2/3/4和表7.3.1.2.2-1A/2A/3A/4A。天线端口{p0,…,pυ}应该根据上述表7.3.1.2.2-1/2/3/4或表7.3.1.2.2-1A/2A/3A/4A给出的DMRS端口顺序确定。
更有效地,可以使用预留的DM-RS端口,例如DMRS-DownlinkConfig中dmrs-Type=1和maxLength=1,DMRS CDM组预留值为12-15。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用重新设计PDCCH相关格式,可以使用现有的格式,对现有格式中的预留值加以重新定义即可。如,可以把DMRSCDM组预留值12定义为新的MIMO-OFDM雷达传输波形指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现有的接收端用户没法解读DMRS CDM组预留值指示含义,也就意味着无法解码MIMO-OFDM雷达数据。但是针对新的接收端用户的数据包,gNB可以通过重新定义DMRS CDM组预留值,使用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方法,从而提高雷达数据传输的整体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个码字,DMRS CDM组预留值比较有限。但对于两个码字,DMRS CDM组预留值的空间比较大。也就是说,组预留值的空间比较大,重新定义DMRS CDM组预留值对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也就更加有效。
针对UL 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可以使用PDCCH格式0_1来调度PUSCH。其中格式0_1包含了预编码信息和MIMO层数(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0、2、3、4、5、6比特),天线端口(2、3、4、5)。预编码信息和MIMO层数的相关比特数是由更高层参数“txConfi”决定的。天线端口的相关比特数是由表7.3.1.1.2-6至7.3.1.1.2-23的CDM组数决定的。
更有效地,可以使用预留的DM-RS端口,例如DMRS-UplinkConfig中dmrs-Type=1,maxLength=2,预留值为12-15。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用重新设计PDCCH相关的格式,可以使用现有的格式,对现有格式中的预留值加以重新定义即可。如,可以把DMRS CDM组预留值12定义为新的MIMO-OFDM雷达传输波形指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现有的接收端用户没法解读DMRS CDM组预留值指示含义,也就意味着无法解码MIMO-OFDM雷达数据。但是针对新的接收端用户的数据包,gNB可以通过重新定义DMRS CDM组预留值,使用新MIMO-OFDM雷达波形的传输方法,从而提高雷达数据传输的整体性能。
更有效地,gNB是事先获取UE能力(即,UE Capability)的,因此gNB可以对不同UE发送的数据包进行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有效调度。如针对现有UE(即,Legacy UE)发送数据的时候,gNB可以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或调度雷达数据传输,而针对新UE发送数据的时候,gNB可以使用基于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通过上述特有的PDCCH的指示方法发送或调度雷达数据传输。这种灵活有效的调度方法可以优化和提高雷达数据传输的整体性能。
参见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该装置1600包括:
确定模块1601,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雷达数据信号;
第一发送模块1602,用于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MIMO的预编码方式的情况下,确定模块1601进一步用于:通过MIMO的预编码方式,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中的一项或多项,对MIMO-OFDM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信号复用方式的情况下,确定模块1601进一步用于:根据信号复用方式,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TDM;
FDM;
TDM和FDM;
CDM和TDM;
CDM和FDM;
CDM、TDM和FDM。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载波聚合的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模块1601进一步用于:根据载波聚合的信息,将载波聚合中不同的成员载波上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映射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DCI信息中,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成员载波一一对应。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调度方式为自调度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与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相同;
在如果所述调度方式为交叉调度方式,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为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的一半。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为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所述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中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一个成员载波。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调度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OFDM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OFDM数据进行解码,并利用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分布天线对周围的物体目标进行感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调度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
或者,
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发射天线具有2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预编码方式为非相关预编码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PDCCH承载的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子频带中独立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信息的比特数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相同,且所述第六信息的格式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格式不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该装置1700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701,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TDM;
FDM;
TDM和FDM;
CDM和TDM;
CDM和FDM;
CDM、TDM和FDM。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六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七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八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对PDCCH解码获取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能够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执行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的流程。该终端实施例是与上述终端侧方法实施例对应的,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终端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图1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1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801、网络模块1802、音频输出单元1803、输入单元1804、传感器1805、显示单元1806、用户输入单元1807、接口单元1808、存储器1809、以及处理器18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1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8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8041和麦克风18042,图形处理器1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806可包括显示面板1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8061。用户输入单元1807包括触控面板1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8072。触控面板18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801将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8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网络侧设备。通常,射频单元18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8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态存储器,其中,非瞬态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态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地,处理器1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10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够实现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9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900包括:天线1901、射频装置1902、基带装置1903。天线1901与射频装置190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902通过天线190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90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90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902,射频装置190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901发送出去。
上述频带处理装置可以位于基带装置1903中,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90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903包括处理器1904和存储器1905。
基带装置190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9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处理器1904,与存储器190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90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基带装置1903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906,用于与射频装置1902交互信息,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简称CPRI)。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905上并可在处理器190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
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904调用存储器190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7或图18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可选的,如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存储在存储器20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20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2000为终端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2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5或图6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2000为网络侧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2001执行时实现上述图5或图6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非易失的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5或图6所述的处理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图5或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或网络侧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图5或图6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是一个实施例单独实现,也可以是通过多个实施例相互组合、结合等当方式实现,且能达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8)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MIMO的预编码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所述MIMO的预编码方式,在时域、频域和空域中的一项或多项,对MIMO-OFDM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信号复用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得到每个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时分复用模式TDM;
频分复用模式FDM;
TDM和FDM;
码分复用模式CDM和TDM;
CDM和FDM;
CDM、TDM和FD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载波聚合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载波聚合的信息,将载波聚合中不同的成员载波上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映射到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DCI信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成员载波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度方式为自调度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与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相同;
在所述调度方式为交叉调度方式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息的数量为所述成员载波的数量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信息的格式为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所述DCI格式0_2或DCI格式1_2中的第一字段用于指示一个成员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调度基于TDM或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或,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OFDM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对所述OFDM数据进行解码,并利用不同的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分布天线对周围的物体目标进行感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传输资源的步骤,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传统终端;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利用MIMO的预编码方式,调度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和空域资源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新型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射天线具有2个天线端口或4个天线端口的情况下,所述预编码方式为非相关预编码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PDCCH承载的DCI信息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用于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子频带中独立进行信道估计。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信息的比特数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比特数相同,且所述第六信息的格式与现有PDCCH承载的信息的格式不同。
23.根据权利要求5或7或10或11或12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24.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复用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TDM;
FDM;
TDM和FDM;
CDM和TDM;
CDM和FDM;
CDM、TDM和FDM。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将成员载波上的信号映射到相应的发射天线,得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其中,各个成员载波相互正交。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成员载波的调度方式发送的,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调度方式包括:成员载波的自调度方式和成员载波的交叉调度方式中的至少一者。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指示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发射天线和相同的频带资源,所述第三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四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DCI信息的格式用于指示子频带和MIMO层之间的映射关系。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是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发送的,所述第五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或者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使用基于T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发送雷达数据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步骤之前或之后或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第六信息,所述第六信息用于指示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信息,所述第六信息携带在DCI信息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FDM或TDM-FDM正交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对应秩为1的MIMO;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指示比特,每个所述第一指示比特对应一个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
或者,
所述第六信息中包括:第二指示比特,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数据信号,或者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所述第二指示比特的大小为一个比特。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指示比特指示发送的信号为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通过对PDCCH解码获取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根据所述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的频谱资源信息和发射天线的天线端口数,确定子频带之间边界处位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或28或29或30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信息携带:第一信息、第二信息、第三信息、第四信息、第五信息和第六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35.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发射天线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不同发射天线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36.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不同发射天线发射的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正交;
其中,所述MIMO-OFDM雷达数据信号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MIMO的预编码方式;
信号复用方式;
载波聚合的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的能力信息。
37.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3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97740.7A 2021-08-27 2021-08-27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7335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7740.7A CN115733523A (zh) 2021-08-27 2021-08-27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CT/CN2022/114165 WO2023025133A1 (zh) 2021-08-27 2022-08-23 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7740.7A CN115733523A (zh) 2021-08-27 2021-08-27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33523A true CN115733523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0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7740.7A Pending CN115733523A (zh) 2021-08-27 2021-08-27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33523A (zh)
WO (1) WO20230251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0725A (zh) * 2023-10-30 2023-12-12 威海天拓合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控阵天线的探测误差修正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835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ar detection
CN110462432A (zh) * 2017-05-31 2019-11-1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无线通信芯片组进行用于雷达感测的数字波束形成
CN11158564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US20210014893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Kyungmin Park Cell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2034B (zh) * 2015-06-30 2017-07-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集中式mimo雷达的发射ofdm波形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7302516B (zh) * 2017-07-25 2020-05-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mimo-ofdm的改进tr的papr抑制方法
US10754008B2 (en) * 2018-02-15 2020-08-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radar system that addresses doppler frequency shif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8983226B (zh) * 2018-07-20 2021-01-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天线布阵调制的mimo雷达通信一体化方法
CN110596646A (zh) * 2019-09-30 2019-12-20 南京慧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体制的提高雷达角度分辨率的布局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9835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radar detection
CN110462432A (zh) * 2017-05-31 2019-11-1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无线通信芯片组进行用于雷达感测的数字波束形成
US20210014893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Kyungmin Park Cell Resource Status Information
CN111585644A (zh) * 2020-05-27 2020-08-25 北京邮电大学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0725A (zh) * 2023-10-30 2023-12-12 威海天拓合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控阵天线的探测误差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17220725B (zh) * 2023-10-30 2024-03-26 威海天拓合创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多相控阵天线的探测误差修正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5133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19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CN112956145B (zh) 信道和干扰测量和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110820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uplink MIMO
US20210160837A1 (en) Reference signal for 3d mim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2303963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ub-Space Selection
CN107615856B (zh) 用于多级波束成形的非正交多址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10644773B2 (en) Feed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using pre-cod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971275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上行传输的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0536456A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526246A (zh) 数据发送方法、信令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080095258A1 (en) Pre-coding method for mimo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WO2017166281A1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50312919A1 (en)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of virtual antenna mapping information in mimo system
CN111770038A (zh) 下行信道估计方法、装置、通信系统以及终端
CN114641940B (zh) 毫米波频段中多模式装置的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13841342A (zh) 使用波束管理的mu-mimo的报告
CN112312416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25133A1 (zh) 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20240072857A1 (en) Uplink frequency selective precoder
CN114598365B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4089B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5706691A (zh)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0825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in angle-delay domains
CN1119030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大容量接入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