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8802A -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8802A
CN115728802A CN202211455522.1A CN202211455522A CN115728802A CN 115728802 A CN115728802 A CN 115728802A CN 202211455522 A CN202211455522 A CN 202211455522A CN 115728802 A CN115728802 A CN 115728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grid
layout
reference station
a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55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楚彬
欧阳文一
曾翔强
雷博
华亮春
敖敏思
黎晨曦
周峰松
陈春花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e Mapping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e Mapping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e Mapping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e Mapping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4555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88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8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8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准站总体规模测算;(2)核心站和普通站规模测算;(3)用户群体活跃度分析;(4)基于经纬网格均匀布局;(5)根据现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6)区域地形地类分布条件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7)基础设施与重点应用布局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8)平均站间距统计以及基准站网形系数计算;(9)判断基准站网形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是,则完成布局;否,则返回步骤(6),重复执行步骤(6)~(8)。本发明的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可实现CORS基准站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满足全区域空间服务高可用、高稳定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位置服务用于解决人或物的某一时刻的三维空间位置问题,主要依托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来实现。然而,直接接收GNSS卫星信号进行单点定位,其定位精度为5-10米。在面向更高精度定位需求,如车道级车辆监控(亚米级)、精细农业(厘米级)、地质灾害监测(毫米级)等领域,则主要通过在地面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提供差分定位来实现。
区域CORS系统主要包括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处理中心、用户定位终端3部分组成。首先通过在地面已知位置建立的连续运行的基准站,实时不间断观测GNSS卫星信号,并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卫星轨道、钟差和大气等主要的误差影响进行计算,生成用于高精度定位的误差改正信息,并对外播发;定位终端在接收GNS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数据处理中心播发的误差改正信息,由于定位终端误差与基准站误差具有空间上的相关性,定位终端通过使用基准站的误差改正信息可对自身定位误差进行修正,实现实时厘米级精度定位。
目前,关于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仅《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建设技术规范(BD440013—2017)》对基准站网形系数有要求,即一个基准站与其最邻近的两个基准站组成的三角形的最短边与最长边之比应不小于0.7。因此,各区域CORS布局过程中主要通过地理位置进行均匀分布,然后再考虑通讯、交通、电力配套情况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置调整。
现有技术CORS中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基准站采用基于地理位置均匀分布的布局方案,平均站间距较大,且未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布局优化,无法满足一些新兴领域应用需求。
目前亟需提供一种顾及用户群体分布、地形与地类条件、新兴应用需求等因素,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顾及用户群体分布、地形与地类条件、新兴应用需求等因素,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准站总体规模测算:根据标准要求的平均站间距测算出基准站的总体规模;
(2)核心站和普通站规模测算:通过分析用户GGA数据,确定核心站的平均站间距,从而测算得到核心站的规模,步骤(1)中测算出的基准站的总体规模减去核心站的规模得到普通站规模;
(3)用户群体活跃度分析:根据区域内用户群体活跃度划分多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根据各类别活跃度区域的用户群体活跃度确定各类别跃度区域内的平均站间距;
(4)基于经纬网格均匀布局:划分经纬网格,于网格角点布设基准站站址;
(5)根据现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通过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核心站址布局,然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
(6)区域地形地类分布条件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确定缓冲区,对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
(7)基础设施与重点应用布局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
(8)平均站间距统计以及基准站网形系数计算:生成Delaunay三角网,统计此时区域内基准站的平均站间距,并计算基准站网形系数;
(9)判断基准站网形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是,则完成布局;否,则返回步骤(6),重复执行步骤(6)~(8)。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首先根据设计需求对基准站总体规模进行测算,然后进行核心站和普通站规模测算,在据用户群体活跃指数划分多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并根据CORS现有站址分布调整布局;并基于经纬网格均匀布局进行均匀布局;再根据区域地形地类分布条件进行站址布局调整,根据基础设施分布条件进行缓冲区与叠加分析,并进行布局调整;最后生成Delaunay三角网计算平均站间距调整,调整基准站网形系数,应尽量确保基准站与其最邻近的两个基准站组成的三角形的最短边与最长边之比应不小于0.7。
本发明提出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顾及用户群体分布、地形与地类条件、新兴应用需求等因素影响,相比传统的基于地理位置均匀分布的布局方法,其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可实现CORS基准站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满足全区域空间服务高可用、高稳定要求,可有效支撑新业态、新应用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计算,所述空间活跃度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正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USI=n*gird/m
式中,US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指数,n为网格内的用户数量,grid为网格总数,m为区域用户总量;
(3.2)用户时空可用性指数计算,时空可用性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负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31
式中,UA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t为统计区间,单位为天,n为网格内固定用户(达到厘米级精度)数量,m为区域用户总量;
(3.3)指数加权融合,确定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进行加权求和可得到用户活跃度总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41
式中,UI为用户活跃度总指数,a和b分别为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根据经验模型,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权值为0.7,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权值为0.3
(3.4)网格聚类:首先确定簇类数,然后进行聚类分析,选定聚类阈值,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同时确保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中最少网格数与最多网格数相比不应小于0.6。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分别为18km、22km和26k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步骤(3)中的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计算出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取不同经纬网格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位数,并根据确定的核心站之间的平均站间距计算核心站的经纬网格站间距,根据计算获得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划分经纬网格并于网格角点布设站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5)的具体步骤为:
(5.1)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当规划的网格核心站周围已存在核心站,且与邻近核心站的距离小于核心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以已有的核心站址为准设置核心站,同时删去重复的网格核心站;
(5.2)调整核心站布局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当网格普通站与核心站距离小于普通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删除该网格普通站站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的具体步骤为:
(6.1)套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基准站址未落入控制线中;
(6.2)套合区域格网数字高程模型,保持基准站高程和覆盖区域平均高程的差与最大高程差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其中,某一基准站覆盖范围即为该站所参与构建的所有Delaunay三角网覆盖范围,覆盖区域平均高程为按1km经纬网格平均内插取样点,获取高程值取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51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52
式中,H为某基准站高程,H平均为覆盖区域平均高程,n为该区域所有用户位置数据总量,Hi_max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大值,Hi_min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小值,最大高程差为Hi_max-Hi_min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7)的具体步骤为:
(7.1)缓冲区分析:基于用户使用CORS定位反馈至服务端历史GGA数据,分析差分数据龄期,按经纬网格统计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不稳定区域,并以不稳定区域网格中心点做5km缓冲区;基于县级以上道路中心线做5km缓冲区;对地灾隐患点位置、重点水利设施布局、重点交通及能源设施布局做5km缓冲区;
(7.2)叠加分析:将所有缓冲区范围进行叠加分析;
(7.3)站址位置调整:根据步骤(7.2)中的分析结果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基准站址调整范围应小于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9)中基准站网形系数的指标要求为:60%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7,85%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6,除省边界少数三角网以外,其余三角网的网型系数需优于0.5。
本发明相比传统的基于地理位置均匀分布的布局方法,顾及用户群体分布、地形与地类条件、新兴应用需求等因素,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可实现CORS基准站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满足全区域空间服务高可用、高稳定要求,可有效支撑新业态、新应用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经纬网格站间距与平均站间距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基准站总体规模测算:根据标准要求的平均站间距测算出基准站的总体规模;
基准站网用于取代GPS C级点。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C级点平均站间距为20km,即可测算出全区域基准站的总体规模N基准站总数
基准站兼容单基准站模式。依据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73-2019)技术要求,根据基准站等级不同,采用单基准站RTK进行地形测量的碎部点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应≤10~15km。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关系测算,即流动站P为3个相连基准站中心位置,根据等边三角形定律,流动站距离基准站中心的距离为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61
倍基准站距离,故流动站与邻近基准站最远的流动站点为10~15kn时,基准站间距约为18~26km。
(2)核心站和普通站规模测算:通过分析用户GGA数据,确定核心站的平均站间距,从而测算得到核心站的规模,步骤(1)中测算出的基准站的总体规模减去核心站的规模得到普通站规模;
通过分析近三年用户GGA数据,进一步确定核心站的平均站间距S核心站(平均站间距优于S核心站的三角网的服务时空可用性有明显提升),从而测算得到核心站的规模N核心站数
普通站规模测算公式为:N普通站数=N基准站总数-N核心站数
(3)用户群体活跃度分析:根据区域内用户群体活跃度划分多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根据各类别活跃度区域的用户群体活跃度确定各类别跃度区域内的平均站间距;
(3.1)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计算,所述空间活跃度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正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USI=n*gird/m
式中,US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指数,n为网格内的用户数量,grid为网格总数,m为区域用户总量;
(3.2)用户时空可用性指数计算,时空可用性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负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71
式中,UA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t为统计区间,单位为天,n为网格内固定用户(达到厘米级精度)数量,m为区域用户总量;
(3.3)指数加权融合,确定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进行加权求和可得到用户活跃度总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72
式中,UI为用户活跃度总指数,a和b分别为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具体实施例中,根据经验模型,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权值为0.7,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权值为0.3。
(3.4)网格聚类:首先使用Calinski-Harbasz评估方法确定簇类数,然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选定经验聚类阈值,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同时确保这三类区域中最少网格数与最多网格数相比不应小于0.6。其中,所述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分别为18km、22km和26km。
(4)基于经纬网格均匀布局:划分经纬网格,于网格角点布设基准站站址;
由图2可知,图中P~P9组成经纬网格,经纬网格间距S与基准站平均站间距S平均平均测算关系为,最小经纬网格间距Smin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81
最小经纬网格间距Smin为S平均;然后根据步骤(3)中的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计算出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取不同经纬网格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位数,并根据确定的核心站之间的平均站间距计算核心站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可计算出三类活跃度区域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分别为16.5km、20km、23.5km。假设核心站的平均站间距S核心站为40km,则其经纬网格站间距为36.5km。根据计算获得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划分经纬网格并于网格角点布设站址。
(5)根据现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通过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核心站址布局,然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
(5.1)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当规划的网格核心站周围已存在核心站,且与邻近核心站的距离小于核心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以已有的核心站址为准设置核心站,同时删去重复的网格核心站;
(5.2)调整核心站布局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当网格普通站与核心站距离小于普通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删除该网格普通站站址。
(6)区域地形地类分布条件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确定缓冲区,对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
(6.1)套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基准站址未落入控制线中;
(6.2)套合区域5m格网数字高程模型,保持基准站高程和覆盖区域平均高程的差与最大高程差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其中,某一基准站覆盖范围即为该站所参与构建的所有Delaunay三角网覆盖范围,覆盖区域平均高程为按1km经纬网格平均内插取样点,获取高程值取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91
Figure BDA0003952833170000092
式中,H为某基准站高程,H平均为覆盖区域平均高程,n为该区域所有用户位置数据总量,Hi_max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大值,Hi_min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小值,最大高程差为Hi_max-Hi_min
(7)基础设施与重点应用布局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
(7.1)缓冲区分析:1)为确保移动通讯不稳定区域,基于单基站模式作业可行性,需基于用户使用CORS定位反馈至服务端历史GGA数据,分析差分数据龄期,按经纬网格统计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不稳定区域,并以不稳定区域网格中心点做5km缓冲区;2)为确保基准站建设、运维交通便利性以及智能驾驶应用需求,需基于县级以上道路中心线做5km缓冲区;3)变形监测主要采用静态测量模式,依据主流厂商接收机标称精度(静态平面±2.5mm+10- 6m×D,静态高程+5mm+10-6m×D,D为流动站到基准站的距离,单位m),以及变形监测毫米级相对精度定位需求,测算监测点与基准站距离应≤5km为确保满足重点应用监测需求,需对地灾隐患点位置、重点水利设施布局、重点交通及能源设施布局做5km缓冲区;
(7.2)叠加分析:将所有缓冲区范围进行叠加分析;
(7.3)站址位置调整:根据步骤(7.2)中的分析结果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基准站址调整范围应小于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
(8)平均站间距统计以及基准站网形系数计算:生成Delaunay三角网,统计此时区域内基准站的平均站间距,并计算基准站网形系数;
(9)判断基准站网形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是,则完成布局;否,则返回步骤(6),重复执行步骤(6)~(8),其中基准站网形系数的指标要求为:60%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7,85%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6,除省边界少数三角网以外,其余三角网的网型系数需优于0.5。
为了方便理解,此处对相关术语进行解释:
GNSS: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相关的增强系统。
CORS:全称是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Stations),通过在地面已知点建立多个连续运行的基准站,实时不间断观测GNSS卫星信号,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误差模型解算,并将解算的误差改正信息面向用户定位终端提供服务。用户定位终端在接收GNSS卫星信号的同时,也接收CORS数据中心播发的误差改正信息,并进行差分定位。
基准站:是COR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NSS信号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由通信设施将观测数据实时或定时传送至数据中心的固定观测站。
核心站:为国务院、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本省境内建设的用于维持全省测绘基准框架的基准站。
Delaunay三角网:基准站网平均站间距计算采用Delaunay三角网,它是一系列相连的但不重叠的三角形的集合,而且这些三角形的外接圆不包含这个面域的其他任何点。
空间布局:指基准站在区域内站址位置的分布情况。
差分定位:是指定位终端接收机在接收GNSS卫星观测数据的同时,也接受来自于CORS数据中心播发的用于抵消误差的差分数据,从而削弱误差,实现高精度定位。基于CORS的差分定位主要包括分米级精度的网络实时码相位差分定位(Network Real TimeDifferentia,网络RTD)和厘米级精度的网络实时载波相位差分定位(Network Real TimeKinematic,网络RTK)。
本发明提出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顾及用户群体分布、地形与地类条件、新兴应用需求等因素影响,相比传统的基于地理位置均匀分布的布局方法,其站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可实现CORS基准站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满足全区域空间服务高可用、高稳定要求,可有效支撑新业态、新应用发展需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基准站总体规模测算:根据标准要求的平均站间距测算出基准站的总体规模;
(2)核心站和普通站规模测算:通过分析用户GGA数据,确定核心站的平均站间距,从而测算得到核心站的规模,步骤(1)中测算出的基准站的总体规模减去核心站的规模得到普通站规模;
(3)用户群体活跃度分析:根据区域内用户群体活跃度划分多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根据各类别活跃度区域的用户群体活跃度确定各类别跃度区域内的平均站间距;
(4)基于经纬网格均匀布局:划分经纬网格,于网格角点布设基准站站址;
(5)根据现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通过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调整核心站址布局,然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
(6)区域地形地类分布条件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确定缓冲区,对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
(7)基础设施与重点应用布局分析,进行基准站布局调整;
(8)平均站间距统计以及基准站网形系数计算:生成Delaunay三角网,统计此时区域内基准站的平均站间距,并计算基准站网形系数;
(9)判断基准站网形系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指标要求,是,则完成布局;否,则返回步骤(6),重复执行步骤(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计算,所述空间活跃度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正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USI=n*gird/m
式中,US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指数,n为网格内的用户数量,grid为网格总数,m为区域用户总量;
(3.2)用户时空可用性指数计算,时空可用性指数与平均站间距成负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52833160000021
式中,UAI即为某网格内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t为统计区间,单位为天,n为网格内固定用户数量,m为区域用户总量;
(3.3)指数加权融合,确定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进行加权求和可得到用户活跃度总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52833160000022
式中,UI为用户活跃度总指数,a和b分别为用户空间活跃度指数的权值和用户空间可用性指数的权值;
(3.4)网格聚类:首先确定簇类数,然后进行聚类分析,选定聚类阈值,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同时确保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中最少网格数与最多网格数相比不应小于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类活跃度区域、二类活跃度区域和三类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分别为18km、22km和26k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根据步骤(3)中的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平均站间距计算出各个类别的活跃度区域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取不同经纬网格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位数,并根据确定的核心站之间的平均站间距计算核心站的经纬网格站间距,根据计算获得的经纬网格站间距划分经纬网格并于网格角点布设站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步骤为:
(5.1)套合已有CORS站址分布,当规划的网格核心站周围已存在核心站,且与邻近核心站的距离小于核心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以已有的核心站址为准设置核心站,同时删去重复的网格核心站;
(5.2)调整核心站布局后,进一步调整网格普通站布局,当网格普通站与核心站距离小于普通站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时,删除该网格普通站站址。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具体步骤为:
(6.1)套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基准站址未落入控制线中;
(6.2)套合区域格网数字高程模型,保持基准站高程和覆盖区域平均高程的差与最大高程差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3,其中,某一基准站覆盖范围即为该站所参与构建的所有Delaunay三角网覆盖范围,覆盖区域平均高程为按1km经纬网格平均内插取样点,获取高程值取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952833160000031
Figure FDA0003952833160000032
式中,H为某基准站高程,H平均为覆盖区域平均高程,n为该区域所有用户位置数据总量,Hi_max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大值,Hi_min为采样区间高程最小值,最大高程差为Hi_max-Hi_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的具体步骤为:
(7.1)缓冲区分析:基于用户使用CORS定位反馈至服务端历史GGA数据,分析差分数据龄期,按经纬网格统计移动通讯信号覆盖不稳定区域,并以不稳定区域网格中心点做5km缓冲区;基于县级以上道路中心线做5km缓冲区;对地灾隐患点位置、重点水利设施布局、重点交通及能源设施布局做5km缓冲区;
(7.2)叠加分析:将所有缓冲区范围进行叠加分析;
(7.3)站址位置调整:根据步骤(7.2)中的分析结果基准站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基准站分布在缓冲区的重叠范围以内,基准站址调整范围应小于平均站间距的三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基准站网形系数的指标要求为:60%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7,85%以上三角网的网型系数优于0.6,除省边界少数三角网以外,其余三角网的网型系数需优于0.5。
CN202211455522.1A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Pending CN1157288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5522.1A CN115728802A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55522.1A CN115728802A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8802A true CN115728802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55522.1A Pending CN115728802A (zh) 2022-11-21 2022-11-21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88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398A (zh) * 2023-10-31 2023-12-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两网融合的测站分布几何构型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8398A (zh) * 2023-10-31 2023-12-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两网融合的测站分布几何构型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7148398B (zh) * 2023-10-31 2023-12-29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一种两网融合的测站分布几何构型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3600B (zh) 巨型低轨互联网星座路由方法
CN108919305B (zh) 交通运输中北斗地基增强带状服务方法及系统
US815445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to detect moved WLAN access points
CN101498785B (zh) Gnss网络差分定位基准站网构造方法与动态更新方法
CN103217177B (zh) 一种电波折射修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424522C (zh) 用于布局卫星导航地基区域增强系统的装置及方法
CN103792546B (zh) 一种增量式电离层折射误差修正方法
CN106851606B (zh) 一种蜂窝网络rtk定位计费方法及系统
CA272703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using a hybrid satellite and wlan positioning system by selecting the best wlan-ps solution
CN107976702A (zh) 一种基于cors的位置修正方法、定位终端及定位系统
CN110426723A (zh) 一种卫星定位gga数据的获取与地图发布的方法
CN107367773A (zh)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单点气象要素确定方法
CN115728802A (zh) 一种区域cors基准站空间布局方法
CN110910006B (zh) 一种区域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多源数据处理方法
Katsambalos et al. Hellenic terrestrial reference system 2007 (HTRS07): a regional realization of ETRS89 over Greece in support of HEPOS
CN102721945A (zh) 一种到达时间差滤波方法、装置及特征数据存储方法
Fazilova et al. Creation a state GNSS network as a basic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Uzbekistan
Charoenkalunyuta et al. Geometric and Statistical Assessments on Horizontal Positioning Accuracy in Relation with GNSS CORS Triangulations of NRTK Positioning Services in Thailand.
Ayele et al. Optimum CORS Network Design for Geodetic Applications in Ethiopia
CN107369213A (zh) 一种基于海拔高度差的共享单车的计费装置和计费方法
Badescu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use of gnss technology and total stations in the general cadastre works in Romania
Medved et al. National report of Slovenia to the EUREF 2010 Symposium in Gävle
CN116381735A (zh) 普速铁路自维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Carțiș et al. Realization and increase density of points for the geodetic network by GNSS measurements in the UAT Zarand.
Karpik et al.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high precision positioning methods using GLONASS and GPS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