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21211A -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21211A
CN115721211A CN202211183300.9A CN202211183300A CN115721211A CN 115721211 A CN115721211 A CN 115721211A CN 202211183300 A CN202211183300 A CN 202211183300A CN 115721211 A CN115721211 A CN 115721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base station
dust collection
air duct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833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端广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m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m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m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m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833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21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21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21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扫洗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设置有主机吸尘结构的主机,设置有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基站,主机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仓、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包括基站底壳、集尘口、集尘风道和集尘仓;集尘口设置有弹性密封部,弹性密封部用于连接密封集尘风道的端口。实现基站集尘结构自动启闭控制;且降低主机与作业面间的间隙和吸尘风阻,提升吸尘效果,且由基站自动完成对主机中灰尘的自动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扫洗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产品,而具备同时扫地和洗地功能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其中,智能扫洗机器人主要包括主机和基站两个组件,所述主机同时具有扫地和洗地的功能,扫地部件始终处于洗地部件的前端,目前智能扫洗机器人在进行请扫时,通常是通过负压将作业面上的灰尘吸入机载尘盒中,但是现有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吸尘结构的风道仅仅延伸到主机底壳处,与底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配合间隙,并且风道存在弯折导致存在阻挡问题,导致吸尘结构的负压不足,吸尘残留的问题。同时,所述基站用于闲时(非作业时间)收容主机,并对主机进行清洗和充电,且为了满足小型化需求,现有主机的集尘仓容量通常较小,需要用户经常手动清洁集尘仓,增加用户使用操作负担,降低了智能扫洗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
因此,如何通过提升主机吸尘效果,且自动清理主机中的灰尘,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技术中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吸尘效果差和不能自动清理灰尘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包括:
设置有主机吸尘结构的主机,以及设置有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基站;
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仓、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所述吸尘仓设置于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
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包括基站底壳、集尘口、集尘风道和集尘仓;所述集尘口设置至于所述基站底壳上;所述集尘风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中,且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口连通;所述集尘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上,且所述集尘仓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其中,所述集尘口设置有弹性密封部,所述弹性密封部用于连接密封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
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站上的基站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主机电极;当所述主机电极与所述基站电极电连接时,所述集尘口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密封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机上设置主机吸尘结构,在所述主机吸尘结构上设置所述辅助胶条,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和作业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通过在基站上设置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并设置集尘口,进而在主机停留在基站上时,由集尘口密封连接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然后,通过集尘风道将主机的吸尘仓中存储的灰尘自动吸附转移至基站的集尘仓中,进而由基站自动完成对主机中灰尘的自动清理;通过设置主机到位检测结构,进而可以主动获知主机是否停留在基站上,进而为基站全自动清理主机中灰尘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吸尘风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通的胶条连接部、风道本体和吸尘仓固定部,所述直道风腔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中,所述胶条连接部包括前端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
所述辅助胶条包括:风道延伸胶条和风道开口调节胶条;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处;
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环抱胶条、延伸胶条本体和第二环抱胶条,以及支撑筋板和筋板连接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所述支撑筋板与所述后端固定部和筋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筋板连接部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一体成型。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胶条连接部,将所述风道本体与辅助胶条稳定连接,保障辅助胶条能够配合风道本体将直道风道延伸到作业面,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延伸胶铁可以将直道风腔延伸到作业面,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用于调整所述直道风腔的开口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所述直道风腔的开口处的吸尘压力,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通过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进而能够在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所述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将延伸胶条本体两侧的灰尘引导至延伸胶条本体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支撑基板,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风道延伸胶条的结构强度,防止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因结构强度不足出现结构变形,保障风道的直线形结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可选的,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均包括风道延伸段和密封段;所述风道延伸段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所述密封段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的一端处。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段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的长度,保障主机吸尘结构能够直接将风道延伸至作业面上,通过设置所述密封段进而能够进一步的缩短所述直道风腔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
可选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包括支撑基板,以及一体成型的基板连接部和调节斜条部;所述支撑基板与所述前端固定部连接;所述基板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基板连接;所述调节斜条部背离所述基板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倾斜设置。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斜条部能够有效的调节所述直道风腔的口部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直道风腔的口部处的吸附压力。
可选的,所述吸尘仓包括:
吸尘仓体,所述吸尘仓体设置有尘室,以及分别与所述吸尘风道和尘室连通的集尘风道的端口;
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卡接;
下端盖,所述下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卡接;
尘仓夹层盖,所述尘仓夹层盖设置于所述尘室中,且与所述吸尘仓体的内壁铰接,所述尘仓夹层盖用于将所述尘室隔离为吸尘室和通气室,且所述尘仓夹层盖上设置有负压通气槽孔;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负压通气槽孔中;
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风机孔,所述主机吸尘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孔处的吸尘风机;
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吸尘室连通的单向阀孔,所述吸尘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孔处的固定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单向阀组件和下端盖卡接件。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进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手动清理所述吸尘仓体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尘仓夹层盖和过滤件,进而可以将灰尘与吸附负压动力源的隔离开,避免灰尘进入吸尘室中后,直接进入吸附负压动力源,损坏吸附负压动力源的结构;通过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进而可以控制在风机运行时,主机吸附灰尘时密封所述单向阀孔,保障所述吸尘仓、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之间形成负压压力,进而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同时,在配合基站自动清洁所述吸尘仓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并不运行,风机通道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所述单向密封阀打开,进而使得所述吸尘仓、吸尘风道、辅助胶条和基站之间形成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基站底壳包括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基站底壳底板和尘仓支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边对称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沿宽度方向另一端处;所述基站底壳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背离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一端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为直角梯形,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围设成风道容置室,所述集尘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容置室中,所述集尘口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上;所述尘仓支架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背离所述基站底壳底板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处,所述集尘仓设置于所述尘仓支架上;
所述基站底壳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尘道底板;所述底板本体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尘道底板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本体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底壳放置于作业面上,所述基站底壳的上端面倾斜设置,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倾斜设置,进而既为集尘风道提供了安装空间,又方便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上,保障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和基站的集尘口精准密封对位;所述基站底壳放置于作业面上,所述基站底壳的上端面倾斜设置,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倾斜设置,进而既为集尘风道提供了安装空间,又方便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上,保障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和基站的集尘口精准密封对位。
可选的,所述集尘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集尘口连接段、底板变截面段和尘仓连接段;所述集尘口连接段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上,且所述集尘口密封设置于所述集尘口连接部上;所述底板变截面段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变截面段的截面面积沿集尘口连接段向尘仓连接段方向递增;所述尘道底板朝向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风道固定密封凸槽,所述集尘口连接段和底板变截面段均固定于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中;
所述基站底壳本体设置有尘口安装槽孔,且所述尘口安装槽孔侧孔壁外周朝向所述基站底壳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尘口固定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上的尘口密封凸筋;所述集尘口对应所述尘口固定台阶设置有底壳固定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壳固定台阶上的底壳密封槽;所述集尘口连接段设置有尘口承载台阶,所述底壳固定台阶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和尘口承载台阶之间;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中还设置有密封胶条。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集尘风道的部分结构安装于所述基站底壳内部,进而在所述基站具备自动收集主机中灰尘功能的同时,降低基站的空间占用,实现了基站的结构布局的高度集成化;同时,通过控制所述底板变截面段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变截面段的截面面积沿集尘口连接段向尘仓连接段方向递增,进而有效的增加所述集尘口连接段处的负压压力,提升对主机集尘的吸附效率和效果;有效的提升了基站集尘口与基站底板之间的转配密封性能,保障负压压力无损失传输至主机集尘风道的端口处,为提升基站集尘主机中灰尘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了保障。
可选的,所述集尘口包括:
集尘口本体,所述底壳固定台阶设置于所述集尘口本体朝向所述基座底壳本体的一端;其中,所述弹性密封部设置为弧形弹性折弯部,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集尘口本体连接,且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截面厚度沿远离所述集尘口本体的方向递减;
所述集尘口连接段的顶部的倾斜设置,且所述集尘口连接段的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平行设置,所述底壳固定台阶的底面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并控制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厚度变化,进而在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上时,将抵接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并且在主机的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与所述主机底壳进行面接触,有效的提升集尘口与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并控制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厚度变化,进而在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上时,将抵接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并且在主机的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与所述主机底壳进行面接触,有效的提升集尘口与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集尘仓包括:集尘仓体和集尘袋;所述集尘仓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集尘风道连通的尘道连接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尘道连接孔外周的尘袋卡持部;所述集尘袋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集尘仓体上;其中,所述集尘袋包括尘袋、尘袋握持板和尘袋入口,所述尘袋设置于所述尘袋握持板上,所述尘袋入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尘袋和尘袋握持板的连接处;
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还设置有集尘风机,所述集尘风机与所述集尘仓背离所述集尘风道的一侧,且与所述集尘仓之间设置有集尘滤芯;
所述集尘仓中设置有集尘压力传感器。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并控制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厚度变化,进而在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上时,将抵接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并且在主机的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与所述主机底壳进行面接触,有效的提升集尘口与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能;通过设置所述集尘压力传感器,进而能够实时检测所述集尘仓中的负压压力,通过所述负压压力间接获知所述集尘仓中积尘量,进而即时提醒用户清洁集尘仓中的灰尘。
本申请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实现的智能扫洗控制方法,其包括:
所述主机接收扫洗信息,脱离所述基站且控制所述主机集尘结构进行扫洗作业;
当所述吸尘仓中尘满或完成扫洗作业时,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上;
当检测到所述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上时,所述基站控制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对所述主机的吸尘仓进行灰尘自动清洁。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主机集尘结构进行扫洗作业,可以显著提升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扫洗性能;通过当检测到所述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上时,所述基站控制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对所述主机的吸尘仓进行灰尘自动清洁,进而实现由基站对主机进行灰尘自动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机器人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的配合关系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的配合关系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部分零部件的剖视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一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13是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集尘口、集尘风道和基站底壳之间的配合关系立体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集尘口、集尘风道和基站底壳之间的配合关系剖视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图3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18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图3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19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集尘口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集尘仓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申请中提供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集尘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申请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智能扫洗机器人;2、主机;3、基站;40、主机到位检测机构;41、主机电极;42、基站电极;10、主机吸尘结构;11、吸尘仓;12、吸尘风道;13、辅助胶条;14、直道风腔;15、吸尘风机;20、主机底壳;111、吸尘仓体;112、上端盖;113、下端盖;114、尘仓夹层盖;115、过滤件;116、固定架;117、单向阀组件;118、下端盖卡接件;1111、尘室;1112、吸尘口;1113、吸尘室;1114、通气室;1115、风机孔;1116、单向阀孔;1141、负压通气槽孔;1161、单向阀固定部;1162、卡接件固定部;1171、单向阀转轴;2、扭簧;1173、密封挡板;1181、卡接件转轴;1182、卡接板;1183、复位弹性件;1184、端盖卡扣;121、风道本体;122、吸尘仓固定部;123、胶条连接部;1231、前端固定部;1232、后端固定部;131、风道延伸胶条;132、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11、延伸胶条本体;1312、第一环抱胶条;1313、第二环抱胶条;1314、支撑筋板;1315、筋板连接部;1316、风道延伸段;1317、密封段;1321、支撑基板;1322、基板连接部;1323、调节斜条部;30、基站自动集尘结构;31、基站底壳;32、集尘口;33、集尘风道;34、集尘仓;35、集尘风机;36、集尘滤芯;311、基站底壳本体;312、第一侧板;313、第二侧板;314、第三侧板;315、基站底壳底板;316、尘仓支架;317、风道容置室;3111、尘口安装槽孔;3112、尘口固定台阶;3113、尘口密封凸筋;3151、底板本体;3152、尘道底板;3153、风道固定密封凸槽;3154、密封胶条;321、弹性密封部;322、底壳固定台阶;323、底壳密封槽;324、集尘口本体;325、弧形弹性折弯部;331、集尘口连接段;332、底板变截面段;333、尘仓连接段;3311、尘口承载台阶;341、集尘仓体;342、集尘袋;343、集尘压力传感器;3411、尘道连接孔;3412、尘袋卡持部;3421、尘袋;3422、尘袋握持板;3423、尘袋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具备良好的吸尘效果,并且,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还可以通过基站对主机中吸取存储的灰尘,进行自动清理,提升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具体的,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主机和基站,所述主机用于对作业面进行扫洗作业,所述基站用于对主机进行补给和维护;所述主机中设置有主机吸尘结构,所述主机通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对作业面进行清扫作业,并暂时存储清扫出的灰尘;所述基站中设置有基站自动集尘结构,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用于自动清理主机的主机吸尘结构中暂时存储的灰尘;此外,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还包括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主机是否移动至所述基站上,进而为所述基站的基站自动集尘结构自动清理收集主机的主机吸尘结构中的灰尘提供了保障。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仓、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所述吸尘仓设置于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
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安装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上,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在进行扫洗作业时,为了方便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在作业面上移动,通常配置有主动轮和从动轮,并且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必然朝向所述作业面,并且与作业面之间存在配合间隙,这就现有主机吸尘结构10通常是大间隔悬空吸附灰尘,导致现有障碍物布局坐标信息的主机吸尘结构10吸尘残留;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10也是通过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处吸取作业面上的灰尘,至于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底壳20结构则为现有技术,所述主机底壳只需要能够承载本申请中提供的主机吸尘结构10,且能够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能够从其上吸取作业面上的灰尘即可。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和图8,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包括:吸尘仓11、吸尘风道12和辅助胶条13;所述吸尘仓11设置于所述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即暂时存储从作业面上吸取的灰尘等垃圾;所述吸尘风道12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11连通,也就是说,所述吸尘风道12是所述吸尘仓11向外延伸的一个可以通风和灰尘的通道,作业面上的灰尘通过吸尘风道12进入所述吸尘仓11中;所述辅助胶条13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背离所述吸尘仓11的一端处,也就是说,所述辅助胶条13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与作业面的配合间隙处,可以将吸尘风道12延伸至作业面,缩小作业面与吸尘风道12之间的配合间隙,风道直接延伸至作业面上或者更一部的接近所述作业面,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吸尘风道12和辅助胶条13在所述作业面处的负压压力,提升灰尘吸取效果,避免灰尘残留;同时,所述吸尘风道12和所述辅助胶条13配合构成由吸尘仓11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14;也就是说,所述吸尘风道12和所述辅助胶铁配合行程有作业面至集成仓的直道风腔14,进而相对于现有风道有台阶或者折弯的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在风道中形成阻挡效应,避免气流在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内出现风速骤降,避免造成灰尘二次沉降,气的负压气流以稳定风速带动灰尘依次经辅助胶条13和吸尘风道12进入吸尘仓11中,保障灰尘吸附效果。即通过设置所述辅助胶条13,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12和作业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14,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11,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9至图1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站自动集尘结构30,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30用于对主机进行自动集尘,即自动清理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的吸尘仓中的灰尘;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30包括:基站底壳31、集尘口32、集尘风道33、集尘仓34;所述集尘口32设置至于所述基站底壳31上,主机在完成清洁时,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31上,进而使得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连接;所述集尘风道33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31中,且所述集尘风道33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口32连通,所述集尘风道33用于连接所述集尘口32与与所述集尘仓34;所述集尘仓34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31上,且所述集尘仓34与所述集尘风道33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集尘仓34用于收容承载从主机中吸取过来的灰尘;其中,所述集尘口32设置有弹性密封部321,所述弹性密封部321用于连接密封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可知,在所述集尘口32设置弹性密接部,进而在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连接时,有效的提升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保障所述基站对所述主机集尘的效率和效果。也就是说,通过在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基站上设置集尘口32,并在所述集尘口32上设置弹性密封部321,进而在主机停留在基站上时,由集尘口32密封连接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然后,通过集尘风道将主机的吸尘仓中存储的灰尘自动吸附转移至基站的集尘仓34中,进而由基站自动完成对主机中灰尘的自动清理。
请再次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包括基站电极和主机电极,也就是说,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是对现有的主机和基站的充电电极赋予了新的功能,当所述主机电极与所述基站电极连接时,可以获知所述主机已经移动至所述基站上,进而触发激活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以实现对主机吸尘结构中存储的灰尘的自动清洁。
请再次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风道12包括:风道本体121、吸尘仓固定部122和胶条连接部123,且胶条连接部123、风道本体121和吸尘仓固定部122123自下至上依次连通设置;所述直道风腔14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中,即所述风道本体121为所述吸尘风道12的设置风道的主要部分;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背离所述辅助胶条13的一端处;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11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12的风道本体121上,即所述吸尘仓11通过所述吸尘风道12间接安装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当然也可以适应性的替换为直接将所述吸尘仓11安装于所述主机底壳上;所述胶条连接部123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背离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的一端处,即所述吸尘仓固定部122和胶条连接部123分别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121相对的两端处,所述胶条连接部123包括前端固定部1231和后端固定部123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前段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1232是以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的行进方向为基准进行限定,即沿所述扫洗作业时的行进方向,所述前段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的相对前端。通过设置胶条连接部123,可以将所述风道本体121与辅助胶条13稳定连接,保障辅助胶条13能够配合风道本体121将直道风道延伸到作业面,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11,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胶条13包括:风道延伸胶条131和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处,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14,缩小风道本体121与作业面的配合间隙;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1231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用于调整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尺寸,例如通过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缩小所述知道风腔的开口尺寸,进而增加所述知道风腔的开口处的吸附压力,提升吸尘效果。也就是说,所述风道延伸胶铁可以将直道风腔14延伸到作业面,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用于调整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所述直道风腔14的开口处的吸尘压力,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包括: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14平齐设置,进而避免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与所述风道本体121之间存在配合台阶,保障所述气流流速平稳通过延伸胶条本体1311和风道本体121,有效避免在风道本体121和延伸胶条本体1311上形成折弯或台阶凸起结构,避免上述结构对气流形成阻力,造成气流速度骤降,灰尘自所述气流中沉降,影响吸尘效果;所述第一环抱胶条1312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一端处;所述第二环抱胶条1313设置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另一端处。也就是说,通过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的两端上设置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进而能够在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进行扫洗作业时,所述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将延伸胶条本体1311两侧的灰尘引导至汇聚在延伸胶条本体1311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还包括:支撑筋板1314和筋板连接部1315;所述支撑筋板1314与所述后端固定部1232连接,所述支撑基板1321既增加了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整体结构强度,又方便了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安装;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连接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一体成型,且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与所述支撑筋板1314连接,可知,所述筋板连接部1315用于将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连接在所述支撑筋板1314上。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支撑基板1321,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的结构强度,防止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因结构强度不足出现结构变形,保障风道的直线形结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1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胶条本体1311、第一环抱胶条1312和第二环抱胶条1313均包括风道延伸段1316和密封段1317;所述风道延伸段1316与所述直道风腔14平齐设置;所述密封段1317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1316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123的一端处。可以理解,所述延伸段用于延伸所述直道风腔14的长度,保障主机吸尘结构10能够直接将风道延伸至作业面上,通过设置所述密封段1317进而能够进一步的缩短所述直道风腔14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包括:支撑基板1321、基板连接部1322和调节斜条部1323,基板连接部1322和调节斜条部1323均分别与所述支撑基板132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基板1321与所述前端固定部1231连接,所述支撑基板1321既增强了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的结构强度,又能方便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132的装配操作;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与所述支撑基板1321连接,用于将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安装在所述支撑基板1321上;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与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一体连接,且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背离所述基板连接部1322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延伸胶条131倾斜设置。可以理解,所述调节斜条部1323能够有效的调节所述直道风腔14的口部的面积,进一步的提升所述直道风腔14的口部处的吸附压力。
请进一步结合参阅图7、图8、图12和图1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11包括:吸尘仓体111、上端盖112、下端盖113、尘仓夹层盖114和过滤件115;所述吸尘仓体111设置有尘室1111,所述尘室1111用于容置吸入的灰尘,以及分别与所述吸尘风道12和尘室1111连通的吸尘口1112,即作业面的灰尘通过吸尘风道12和吸尘仓体111上的吸尘口1112进入尘室1111中;所述上端盖112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铰接,所述上端盖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卡接,可知,所述上端盖112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当需要人工清理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时,可以便捷的开启所述上端盖112;所述下端盖113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铰接,所述上端盖112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111卡接,可知,所述下端盖113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当需要人工清理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时,可以便捷的开启所述下端盖113;所述尘仓夹层盖114设置于所述尘室1111中,且与所述吸尘仓体111的内壁铰接,可知,所述尘仓夹层盖114也可以相对所述吸尘仓体111转动,更进一步的方便尘室1111中的灰尘,所述尘仓夹层盖114用于将所述尘室1111隔离为吸尘室1113和通气室1114,可知,所述吸尘室1113用于承载灰尘,所述通气室1114中并不承载灰尘,即负压源并不直接接触容置灰尘的吸尘室1113,而是由通气室1114进行中转,进而有效的避免灰尘被吸入负压源中,有效的保障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正常运行,且所述尘仓夹层盖114上设置有负压通气槽孔1141,所述过滤件115设置于所述负压通气槽孔1141中;也就是说,通过设置上端盖112和下端盖113,进而可以在特殊情况下手动清理所述吸尘仓体111中的灰尘;通过设置尘仓夹层盖114和过滤件115,进而可以将灰尘与吸附负压动力源的隔离开,避免灰尘进入吸尘室1113中后,直接进入吸附负压动力源,损坏吸附负压动力源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1114连通的风机孔1115,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孔1115处的吸尘风机15;可知,所述吸尘风机15即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负压源,所述吸尘风机15通过所述风机孔1115连接所述通气孔,在通过所述过滤件115和负压通气槽孔1141为所述吸尘室1113提供负压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还设置有单向阀孔1116,所述单向阀孔1116与所述吸尘室1113连通;所述吸尘仓11还包括固定架116、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所述固定架116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孔1116处,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上;可知,所述单向阀组件117用于单向控制所述单向阀孔1116的通断,当所述主机吸尘机构通过基站进行自动清理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15处于关机状态,此时,所述风机孔1115和风机15的通道处于密闭状态,此时基站吸取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吸尘仓11中处于负压状态,此时若不向所述吸尘仓11中补充新空气,则集成仓中不会建立气流循环,则会导致基站不能彻底吸取集成仓中的灰尘;也就是说,通过在所述吸尘仓体111上设置单向阀孔1116和单向阀组件117,进而可以在基站对所述吸尘仓11进行自动清洁时,所述单向阀打开建立吸尘仓11、集成风道、辅助胶条13和基站的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通过设置下端盖卡接件118,进而方便卡接所述下端盖113。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进行吸尘作业时,所述风机15运行,所述吸尘仓11通过所述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与外部空气连通,因此,虽然所述吸尘仓11中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并不会被负压开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116包括单向阀固定部1161和卡接件固定部1162;所述单向阀固定部1161朝向所述吸尘室1113设置,所述卡接件固定部1162背离所述吸尘室1113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相对的两端面上,既方便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的装配,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单向阀组件117和下端盖卡接件118的空间占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组件117包括单向阀转轴1171、扭簧1172和密封挡板1173;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固定部1161上,所述密封挡板1173的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上,也就是说,所述密封挡板1173可以相对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摆动,所述扭簧1172套设于所述单向阀转轴1171上,且所述扭簧117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密封挡板1173和单向阀固定部1161上,可知,所述扭簧1172用于控制所述密封挡板1173是否相对所述密封挡板1173转动,所述密封挡板1173用于密封所述单向阀孔11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端盖卡接件118包括卡接件转轴1181、卡接板1182和复位弹性件1183;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设置于所述卡接件固定部1162上,所述卡接板118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上,所述复位弹性件118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16和所述卡接板1182的上端之间,所述卡接板1182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下端盖113卡接的端盖卡扣1184,可知,所述卡接板1182可以相对所述卡接件转轴1181转动,所述复位件弹簧用于控制所述卡接板1182卡接于所述下端盖113上。可知,通过设置所述单向阀组件117,进而可以控制在风机15运行时,主机吸附灰尘时密封所述单向阀孔1116,保障所述吸尘仓11、集成风道和辅助胶条13之间形成负压压力,进而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10的吸尘效果;同时,在配合基站自动清洁所述吸尘仓11中的灰尘时,所述风机15并不运行,风机15通道处于密封状态,此时,所述单向密封阀打开,进而使得所述吸尘仓11、吸尘风道12、辅助胶条13和基站之间形成负压气路循环,提升基站对主机自动收集灰尘的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底壳31包括:基站底壳本体311、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第三侧板314和基站底壳底板315;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上端面倾斜设置,进而既为集尘风道33提供了安装空间,又方便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上,保障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和基站的集尘口32精准密封对位;所述第一侧板312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处;所述第二侧板313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沿长度方向一端处;所述第三侧板314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沿宽度方向另一端处,可知,所述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和第三侧板314共同构成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支撑侧板,使得所述基站底壳31沿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具备三角形结构,进而既为集尘风道33提供了安装空间,又方便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上;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和第三侧板314背离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一端处;其中,所述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设置为直角梯形,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第一侧板312、第二侧板313和第三侧板314围设成风道容置室317,所述集尘风道33设置于所述风道容置室317中,所述集尘口32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上。
可以理解,所述基站底壳31放置于作业面上,所述基站底壳31的上端面倾斜设置,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上端面倾斜设置,进而既为集尘风道33提供了安装空间,又方便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上,保障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和基站的集尘口32精准密封对位。进一步的,所述基站底壳31还设置有尘仓支架316,所述尘仓支架316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31本体背离所述基站底壳31底板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基站底壳31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侧板313的一端处,所述集尘仓34设置于所述尘仓支架316上;具体的,所述尘仓支架316设置为匚字形框,进而在保障所述基站正常容置所述主机的同时,将集尘仓34集成设置尘仓支架316上,且能最大可能降低所述基站的体积。
请结合参参阅图14至图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包括:底板本体3151和尘道底板3152,所述底板本体3151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连接,可知,所述底板本体3151可以有效的提升所述底壳本体、第一侧板312和第二侧板313的稳定性;所述尘道底板3152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第二侧板313、第三侧板314和底板本体3151连接。即通过将基站底壳底板315设置为底板本体3151和尘道底板3152,并由所述尘道底板3152配合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和底板变截面段332,进而在所述集尘风道33发生灰尘堵塞时,仅仅拆开尘道底板3152即可清理堵塞灰尘,进而保障了所述集尘风道33的畅通,也方便对集尘风道33进行维护清洁。
请结合参阅图9至图11,以及图14至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风道33包括依次连通的集尘口连接段331、底板变截面段332和尘仓连接段333;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上,且所述集尘口32密封设置于所述集尘口32连接部上,即,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集尘口32密封段连接;所述底板变截面段332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上,且所述底板变截面段332的截面面积沿集尘口连接段331向尘仓连接段333方向递增,进而有效的增加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处的负压压力,提升对主机集尘的吸附效率和效果;所述尘道底板3152朝向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端面上设置有风道固定密封凸槽3153,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和底板变截面段332均固定于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3153中,进而既方便精准对位安装,又能有效的提升尘道底板3152和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以及底板变截面段332之间的密封性能。也就是说,所述集尘风道33的部分结构安装于所述基站底壳31内部,进而在所述基站具备自动收集主机中灰尘功能的同时,降低基站的空间占用,实现了基站的结构布局的高度集成化;同时,通过控制所述底板变截面段332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上,且所述底板变截面段332的截面面积沿集尘口连接段331向尘仓连接段333方向递增,进而有效的增加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处的负压压力,提升对主机集尘的吸附效率和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3153中还设置有密封胶条3154,进而更近一步的提升尘道底板3152和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以及底板变截面段332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结合参参阅图16至图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设置有尘口安装槽孔3111,且所述尘口安装槽孔3111侧孔壁外周朝向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的一侧设置有尘口固定台阶3112和尘口密封凸筋3113,所述尘口密封凸筋3113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3112上;所述集尘口32对应所述尘口固定台阶3112设置有底壳固定台阶322,以及对应所述尘口固定台阶3112设置有底壳密封槽323,所述底壳密封槽323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壳固定台阶322上;进而有效的提升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装配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设置有尘口承载台阶3311;在装配状态时,所述底壳固定台阶322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3112和尘口承载台阶3311之间,进而保障了所述集尘口32、集尘口连接段331和基站底壳本体311之间的装配密封性能,保障负压压力无损失传输至主机集尘风道的端口处,为提升基站集尘主机中灰尘的效率和效果提供了保障。
请结合参参阅图17至图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口32包括集尘口本体324;所述底壳固定台阶322设置于所述集尘口本体324朝向所述基座底壳本体的一端;其中,所述弹性密封部321设置为弧形弹性折弯部325,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的一端与所述集尘口本体324连接,且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的截面厚度沿远离所述集尘口本体324的方向递减。可知,在基站对主机进行自动集尘时,所述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31上,此时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容置于所述集尘口32中,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抵接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外周的主机底壳上,进而保障所述通过将所述弹性密封部321设置为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并控制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的厚度变化,进而在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底壳31上时,将抵接于所述主机底壳上,并且在主机的压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与所述主机底壳进行面接触,有效的提升集尘口32与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之间的密封性能。
请结合参参阅图11和图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的顶部的倾斜设置,且所述集尘口连接段331的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就是说,所述集尘口32连接端沿长度方向上两个侧板高度并不相同,所述集尘口32连接端沿宽度方向上两个侧板高度的顶面设置为斜面,进而保障所述集尘口32连接端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紧密贴合。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的上表面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315平行设置,所述底壳固定台阶322的底面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311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也就是说,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沿长度方向上两个侧板高度并不相同,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沿宽度方向上两个侧板高度的顶面设置为斜面,进而保障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325与所述主机底壳紧密贴合。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所述集尘口32的倾斜角度,进而保障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主机底壳平行抵接,保障所述集尘口32与所述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处的密封效果。
请结合参参阅图20和图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仓34包括:集尘仓体341和集尘袋342;所述集尘仓体341的一端设置有尘道连接孔3411和尘袋3421卡持部3412;所述尘道连接孔3411与所述集尘风道33连通,所述尘袋3421卡持部3412设置于所述尘道连接孔3411的外周;所述集尘袋34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集尘仓体341上;其中,所述集尘袋342包括尘袋3421、尘袋握持板3422和尘袋3421入口,所述尘袋3421设置于所述尘袋握持板3422上,所述尘袋3421入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尘袋3421和尘袋握持板3422的连接处。可以理解,通过将在所述集尘仓34设置为集尘仓体341和集尘袋342,由所述集尘袋342承载灰尘,并将所述集尘袋342与所述集尘仓体341可拆卸分离设置,进而在集尘仓34尘满时,只需要将集尘袋342自所述集尘仓体341中去除,倒出集尘袋342中的灰尘即可,进而方便对所述基站中的灰尘清洁。
请结合参参阅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30还设置有集尘风机35,所述集尘风机35与所述集尘仓34背离所述集尘风道33的一侧,且与所述集尘仓34之间设置有集尘滤芯36;所述集尘仓34中设置有集尘压力传感器343。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集尘压力传感器343,进而能够实时检测所述集尘仓34中的负压压力,通过所述负压压力间接获知所述集尘仓34中积尘量,进而即时提醒用户清洁集尘仓34中的灰尘。
请结合参参阅图22,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扫洗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扫洗控制方法基于如本申请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实现;具体的,所述智能扫洗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所述主机接收扫洗信息,脱离所述基站且控制所述主机集尘结构进行扫洗作业;
可知,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由所述主机进行扫洗作业,当所述主机接收到扫洗信息时,如用户触发开机按钮或APP指令按钮等现有方式,所述主机即可脱离所述基站进行扫洗作业,同步清扫并存储作业面上的灰尘,并拖洗清扫后的作业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拖洗的结构部分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中并不涉及此部分的结构改进。
步骤S200、当所述吸尘仓中尘满或完成扫洗作业时,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上;
在主机进行扫洗作业时,存在但不限于两种可能状态返回基站,一种是完成了扫洗作业,另一种是所述吸尘仓中尘满时;可知,在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上时,即可通过所述基站完成对主机的吸尘仓中存储的灰尘的自动清理。
步骤S300、当检测到所述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上时,所述基站控制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对所述主机的吸尘仓进行灰尘自动清洁。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主机已经移动至所述基站上,进而开启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对所述主机的主机吸尘结构进行自动灰尘清理,进而显著的提升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自动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其包括:设置有主机吸尘结构的主机,以及设置有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基站;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仓、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所述吸尘仓设置于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包括基站底壳、集尘口、集尘风道和集尘仓;所述集尘口设置至于所述基站底壳上;所述集尘风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中,且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口连通;所述集尘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上,且所述集尘仓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其中,所述集尘口设置有弹性密封部,所述弹性密封部用于连接密封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站上的基站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主机电极;当所述主机电极与所述基站电极电连接时,所述集尘口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密封连接。通过在主机上设置主机吸尘结构,在所述主机吸尘结构上设置所述辅助胶条,进而可以衔接吸尘风道和作业面之间的间隙,并形成直道风腔,既可以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吸力,又能避免风道存在台阶,阻挡灰尘进入吸尘仓,最终有效的提升所述主机吸尘结构的吸尘效果;通过在基站上设置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并设置集尘口,进而在主机停留在基站上时,由集尘口密封连接主机的集尘风道的端口,然后,通过集尘风道将主机的吸尘仓中存储的灰尘自动吸附转移至基站的集尘仓中,进而由基站自动完成对主机中灰尘的自动清理;通过设置主机到位检测结构,进而可以主动获知主机是否停留在基站上,进而为基站全自动清理主机中灰尘提供了保障。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主机吸尘结构的主机,以及设置有基站自动集尘结构的基站;
所述主机吸尘结构包括吸尘仓、吸尘风道和辅助胶条,所述吸尘仓设置于主机底壳上,用于承载灰尘;所述吸尘风道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连通;所述辅助胶条设置于所述吸尘风道背离所述吸尘仓的一端处;其中,所述吸尘风道和所述辅助胶条配合构成由吸尘仓至作业面的直道风腔;
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包括基站底壳、集尘口、集尘风道和集尘仓;所述集尘口设置至于所述基站底壳上;所述集尘风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中,且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集尘口连通;所述集尘仓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上,且所述集尘仓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第二端连通;其中,所述集尘口设置有弹性密封部,所述弹性密封部用于连接密封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
主机到位检测机构,所述主机到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基站上的基站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主机电极;当所述主机电极与所述基站电极电连接时,所述集尘口与所述集尘风道的端口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尘风道包括自下至上依次连通的胶条连接部、风道本体和吸尘仓固定部,所述直道风腔设置于所述风道本体中,所述胶条连接部包括前端固定部和后端固定部;
所述辅助胶条包括:风道延伸胶条和风道开口调节胶条;所述风道延伸胶条设置于所述后端固定部处;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设置于所述前端固定部处;
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环抱胶条、延伸胶条本体和第二环抱胶条,以及支撑筋板和筋板连接部,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所述支撑筋板与所述后端固定部和筋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筋板连接部均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胶条本体、第一环抱胶条和第二环抱胶条均包括风道延伸段和密封段;所述风道延伸段与所述直道风腔平齐设置;所述密封段设置于所述风道延伸段背离所述胶条连接部的一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开口调节胶条包括支撑基板,以及一体成型的基板连接部和调节斜条部;所述支撑基板与所述前端固定部连接;所述基板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基板连接;所述调节斜条部背离所述基板连接部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延伸胶条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仓包括:
吸尘仓体,所述吸尘仓体设置有尘室,以及分别与所述吸尘风道和尘室连通的集尘风道的端口;
上端盖,所述上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卡接;
下端盖,所述下端盖的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铰接,所述上端盖的另一端与所述吸尘仓体卡接;
尘仓夹层盖,所述尘仓夹层盖设置于所述尘室中,且与所述吸尘仓体的内壁铰接,所述尘仓夹层盖用于将所述尘室隔离为吸尘室和通气室,且所述尘仓夹层盖上设置有负压通气槽孔;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负压通气槽孔中;
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通气室连通的风机孔,所述主机吸尘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机孔处的吸尘风机;
所述吸尘仓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吸尘室连通的单向阀孔,所述吸尘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单向阀孔处的固定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单向阀组件和下端盖卡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底壳包括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基站底壳底板和尘仓支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边对称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所述第三侧板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沿宽度方向另一端处;所述基站底壳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背离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一端处;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设置为直角梯形,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围设成风道容置室,所述集尘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容置室中,所述集尘口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上;所述尘仓支架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背离所述基站底壳底板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处,所述集尘仓设置于所述尘仓支架上;
所述基站底壳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尘道底板;所述底板本体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连接;所述尘道底板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底板本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集尘口连接段、底板变截面段和尘仓连接段;所述集尘口连接段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上,且所述集尘口密封设置于所述集尘口连接部上;所述底板变截面段设置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上,且所述底板变截面段的截面面积沿集尘口连接段向尘仓连接段方向递增;所述尘道底板朝向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风道固定密封凸槽,所述集尘口连接段和底板变截面段均固定于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中;
所述基站底壳本体设置有尘口安装槽孔,且所述尘口安装槽孔侧孔壁外周朝向所述基站底壳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尘口固定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上的尘口密封凸筋;所述集尘口对应所述尘口固定台阶设置有底壳固定台阶,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壳固定台阶上的底壳密封槽;所述集尘口连接段设置有尘口承载台阶,所述底壳固定台阶设置于所述尘口固定台阶和尘口承载台阶之间;所述风道固定密封凸槽中还设置有密封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口包括:
集尘口本体,所述底壳固定台阶设置于所述集尘口本体朝向所述基座底壳本体的一端;其中,所述弹性密封部设置为弧形弹性折弯部,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一端与所述集尘口本体连接,且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截面厚度沿远离所述集尘口本体的方向递减;
所述集尘口连接段的顶部的倾斜设置,且所述集尘口连接段的顶部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弧形弹性折弯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基站底壳底板平行设置,所述底壳固定台阶的底面与所述基站底壳本体的上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仓包括:集尘仓体和集尘袋;所述集尘仓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集尘风道连通的尘道连接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尘道连接孔外周的尘袋卡持部;所述集尘袋可拆卸设置于所述集尘仓体上;其中,所述集尘袋包括尘袋、尘袋握持板和尘袋入口,所述尘袋设置于所述尘袋握持板上,所述尘袋入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尘袋和尘袋握持板的连接处;
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还设置有集尘风机,所述集尘风机与所述集尘仓背离所述集尘风道的一侧,且与所述集尘仓之间设置有集尘滤芯;
所述集尘仓中设置有集尘压力传感器。
10.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扫洗机器人实现的智能扫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主机接收扫洗信息,脱离所述基站且控制所述主机集尘结构进行扫洗作业;
当所述吸尘仓中尘满或完成扫洗作业时,所述主机移动至所述基站上;
当检测到所述主机停留在所述基站上时,所述基站控制所述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对所述主机的吸尘仓进行灰尘自动清洁。
CN202211183300.9A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721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3300.9A CN115721211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83300.9A CN115721211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21211A true CN115721211A (zh) 2023-03-03

Family

ID=8529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83300.9A Pending CN115721211A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2121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22984B2 (en) Autonomous cleaning robot
CN10867012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及其实现方法
EP4011266A1 (en) Sealing structure and smart cleaning apparatus
CN112353327A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和清洁设备
US20220313051A1 (en) Blocking plug and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CN101756674B (zh) 可自动开闭吸尘器集尘袋口的吸尘器集尘袋支架
CN216500990U (zh) 智能清洁机器人
CN113261886A (zh) 一种清洁系统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115721211A (zh) 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及智能扫洗控制方法
CN111387890B (zh) 收纳箱和清洁机器人
KR100765208B1 (ko) 로봇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구비하는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CN218588949U (zh) 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CN115530698A (zh) 一种主机吸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CN116906347A (zh) 清洁设备的风机装置、维护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5502773U (zh) 一种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9422730U (zh) 一种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CN115624303A (zh) 一种基站自动集尘结构及智能扫洗机器人
CN113693482A (zh) 一种手持无线集尘吸尘器
CN214595764U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和清洁设备
CN219206787U (zh) 表面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WO2024193191A1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WO2024193168A1 (zh) 尘盒、自移清洁设备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9813981U (zh) 一种多功能家用吸尘器
CN218574381U (zh) 一种计算机内存条插槽清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