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7221B -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 Google Patents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17221B CN115717221B CN202211437344.XA CN202211437344A CN115717221B CN 115717221 B CN115717221 B CN 115717221B CN 202211437344 A CN202211437344 A CN 202211437344A CN 115717221 B CN115717221 B CN 1157172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inless steel
- resistant
- phase stainless
- corrosion
- per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734 marten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29910001566 auste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29910000765 inter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723 Smel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105 martensitic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039 duplex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04 solid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Hydrochlo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l VEXZGXHMUGYJM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37852 Petrea volub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534 inc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1 que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78 Iron(III) chl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79 austemp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67 deionised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641 deionized wat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iron tri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Fe](Cl)Cl RBTARNINKXHZNM-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05 nan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on one ha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71 quen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及不锈钢制品。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包括马氏体、奥氏体以及铁素体,Cu、Ni和Mo在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相较于传统的马氏体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该不锈钢兼具更好的腐蚀性和更高的机械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背景技术
地球表面仅有约29%的面积是陆地,约71%的面积处于海洋的覆盖下。海洋中蕴藏着比陆地上多得多的资源。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以及科技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增多,开发海洋中尚未发现的资源已经成为了急需推进的任务。与陆地上主要暴露于大气中的环境相比,海洋中的环境更为苛刻和复杂,不锈钢铸件还需要面对泥沙冲刷、复杂载荷影响以及更多种形式的腐蚀问题。这要求不锈钢铸件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和耐磨损等性能,因此不锈钢铸件的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常用的不锈钢铸件主要是马氏体不锈钢和双相不锈钢。通常,马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为540MPa~700MPa,抗拉强度为735MPa~1080MPa,伸长率>8%,硬度>30HRC。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为400MPa~550MPa,抗拉强度为600MPa~750MPa,伸长率>20%,硬度<290HBW。而无论是马氏体不锈钢,还是双相不锈钢,均无法同时满足耐腐蚀和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兼具耐腐蚀性和高机械强度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0%,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包括马氏体、奥氏体以及铁素体,Cu、Ni和Mo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占比大于所述奥氏体的体积占比,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占比大于所述铁素体的体积占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所述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所述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4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为铸造不锈钢,所述高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洛氏硬度为35~45,抗拉强度在1000MPa以上,屈服强度在850MPa以上,伸长率在12%以上,点蚀电位值在300mV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制备原料,所述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所述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
将所述铸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过程包括固溶处理以及于所述固溶处理后进行的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其中,
所述固溶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1030℃~110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600℃~6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二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400℃~5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的步骤中,将所述制备原料通过冶炼和浇铸的方式形成所述铸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溶处理、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和所述二次回火处理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固溶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10h;
在所述一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10h;
在所述二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2h~10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固溶处理、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和所述二次回火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所述铸坯时的升温速率为5℃/min~20℃/min。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其包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或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为水轮机叶片、阀门阀体或螺旋桨。
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进一步地,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在该原料配比下,经合适热处理调整后,在金相组织结构中同时形成了马氏体、铁素体以及奥氏体,并且使得Cu、Ni和Mo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以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通过在金相组织结构中设计马氏体、铁素体以及奥氏体,以保证材料具有出色的强韧匹配性。采用Cu、Ni和Mo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该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增强体,能够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另外,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还采用提高Si元素的含量来提高耐腐蚀性及辅助强化,Si元素在腐蚀介质中可以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较高含量的Si元素与Cr元素搭配协同能够显著提高耐腐蚀性。Si元素作为合金元素具有明显的固溶强化作用,能够辅助提高铸造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此外Si元素还能够提高钢液流动性,降低形成缺陷的可能性,提升铸件质量。因此相较于传统铸造的马氏体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该不锈钢兼具更好的腐蚀性和更高的机械强度。
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特定组分的制备原料形成铸坯,并且,在固溶处理之后还进行了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Nb元素与少量C元素之间形成稳定碳化物,能够有效避免后续的回火处理过程中产生脆化,还能够抑制Cr元素与C元素形成碳化物而影响腐蚀性;一次回火处理的处理温度条件使得铸坯形成逆转变奥氏体组织,二次回火处理的处理温度条件则使得铸坯中的Cu、Ni、Mo等元素形成细小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起到弥散强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3的不锈钢试样的金相组织图,其中颜色较深的区域为马氏体和奥氏体,其中奥氏体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之间,颜色较浅的区域为铁素体;
图2示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3的不锈钢试样的XRD测试图谱,图谱中衍射峰上的数字代表晶面指数,晶面指数的下标γ表示该晶面属于奥氏体,晶面指数无下标则表示该晶面属于马氏体和铁素体;
图3示出了不锈钢试样的点蚀电位的测试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包括马氏体、铁素体以及奥氏体,Cu、Ni和Mo在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
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通过在金相组织结构中设计马氏体、铁素体以及奥氏体,以保证材料具有出色的强韧匹配性。采用Cu、Ni和Mo在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该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增强体,能够起到弥散强化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还采用提高Si元素的含量来提高耐腐蚀性及辅助强化,Si元素在腐蚀介质中可以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较高含量的Si元素与Cr元素搭配协同能够显著提高耐腐蚀性。Si元素作为合金元素还具有固溶强化作用,能够辅助提高铸造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此外,Si元素还能够提高钢液流动性,降低形成缺陷的可能性,提升铸件质量。引入奥氏体则可以在提高韧性的同时抑制裂纹扩展。因此较于传统的马氏体不锈钢或双相不锈钢,该三相不锈钢复合了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复合结果保证了材料具有出色的强韧匹配性。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的尺寸在纳米级。例如,该金属间化合物强化相在长度和/或宽度上的尺寸为1nm~100nm。
可以理解,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应当存在C元素,以形成马氏体和奥氏体。C是参与形成奥氏体的元素之一,也是钢获得强韧性能的有效元素,但是含量过高会与Cr形成碳化物,从而导致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下降,并且不利于焊接。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存在少量C元素,一方面参与形成奥氏体和马氏体,另一方面还能够与少量Nb形成稳定碳化物,起到细化晶粒,防止晶间腐蚀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C元素的质量含量≤0.03%。可选地,C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005%、0.01%、0.015%、0.02%、0.025%、0.03%,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传统的马氏体不锈钢通常通过回火析出碳化物进行增强,但碳含量过高会影响耐腐蚀性和焊接性能等,与其不同的是,本公开的该实施例通过降低C含量,添加Cu,Nb和Mo等元素并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以金属间化合物代替碳化物作为增强相,同时采用Si元素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耐磨损等性能。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采用了含量为2%~4%的Si元素。Si元素在腐蚀介质中可以形成稳定的钝化膜,较高含量的Si元素与Cr元素搭配协同能够显著提高耐腐蚀性。同时,Si元素作为合金元素还具有固溶强化作用,能够辅助提高铸造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可选地,Si元素的质量含量为2%、2.5%、3%、3.5%、4%,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Si元素能够在铸造过程中提高钢液的流动性,降低形成缺陷的可能性,提升铸件质量。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Mn元素。Mn元素是促进奥氏体形成的元素之一,其能够降低钢的淬火硬化性,但含量过多会导致回火脆性,并且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可选地,该实施例中的Mn元素含量为0.8%~1%。可选地,Mn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8%、0.85%、0.9%、0.95%、1%,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Cr元素。Cr元素是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的重要影响元素,但其含量过高会导致大量δ铁素体形成,影响不锈钢整体的韧性,可选地,该实施例中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Cr元素的含量为11%~15%。另外,Cr元素在该实施例中,还与较高含量的Si元素之间在提高耐腐蚀性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选地,Cr元素的质量含量为11%、12%、13%、14%、15%,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Nb元素。Nb元素能够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固溶强化作用,可以改善焊接性能,防止晶间腐蚀。但是Nb元素含量过高会生成过多的δ铁素体或其它脆性相,导致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可选地,该实施例中的Nb元素质量含量为0.2%~0.5%。可选地,Nb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2%、0.3%、0.4%、0.5%,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Ni元素。Ni元素本身是促进不锈钢中奥氏体形成的元素之一,可以提高不锈钢的韧性,但是含量偏高时会导致马氏体转变温度降低,影响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Cu元素。Cu元素本身是促进不锈钢中奥氏体形成的元素之一,同时还可以析出纳米级增强相提高强度。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还包括Mo元素。Mo元素本身是促进不锈钢中铁素体形成的元素之一,同时还能够提高不锈钢的耐缝隙腐蚀和孔蚀的能力,提高钝化膜稳定性。但含量过高时还会促使σ相和χ相等金属间相析出,进而增强脆性倾向。
在该实施例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除Cu元素、Ni元素和Mo元素各自本身的作用之外,还使得Cu、Ni和Mo在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为了兼顾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可选地,Cu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5%~1.5%,Ni元素的质量含量为5.5%~7.5%,Mo元素的质量含量为1.0%~2.0%。这种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能够显著提高铸造不锈钢的强度。
可选地,Cu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5%、0.8%、1.0%、1.2%、1.5%,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可选地,Ni元素的质量含量为5.5%、6.0%、6.5%、7.0%、7.5%,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可选地,Mo元素的质量含量为1.0%、1.2%、1.5%、1.8%、2.0%,或其中各质量含量之间的范围。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以马氏体为基体组织,在马氏体中形成有奥氏体和铁素体。可以理解,以马氏体为基体组织表示,在马氏体、奥氏体和铁素体三者中,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占比最高。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马氏体的体积分数≥40%。
可选地,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10%、13%、15%、17%、22%、26%、30%,或其中各体积分数之间的范围。
可选地,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0%、12%、16%、18%、23%、27%、30%,或其中各体积分数之间的范围。
可以理解,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在40%~80%之间。可选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50%~80%。进一步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60%~80%。
为了形成马氏体的体积分数占比较高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可以通过升高温度之后淬火的方式形成,而后再通过回火冷却的方式在不锈钢中形成部分逆转变的奥氏体。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洛氏硬度为35~45,屈服强度在850MPa以上,伸长率在12%以上,点蚀电位值在300mV以上。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制备原料,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
将铸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过程包括固溶处理以及于固溶处理后进行的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其中,固溶处理包括:将铸坯加热至1030℃~1100℃后保温,再水冷至水温;一次回火处理包括:将铸坯加热至600℃~6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二次回火处理包括:将铸坯加热至400℃~5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该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中的制备原料的组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元素组分提供。
可以理解,在将制备原料制备形成铸坯的过程中,可以将制备原料熔化,使其均匀混合。
该制备原料中采用了含量较高的Si元素含量,这有助于提高制备原料在熔化时的流动性,使得Cu、Ni和Mo等增强元素弥散分布于铸坯内部,为后续的二次回火处理处理过程中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做准备。
其中,一次回火处理的作用是在固溶处理后的铸坯中形成逆转变奥氏体。通过在马氏体中形成奥氏体组织,以改善不锈钢的韧性。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中在固溶处理之后还进行了二次回火处理。二次回火处理的温度较一次回火处理更低,经研究,在二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Cu、Ni和Mo等弥散分布的增强元素在铸坯中能够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该金属间化合物起到强化作用,能够在奥氏体增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不锈钢。因而,通过在固溶处理后进行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不仅能够形成包括马氏体、铁素体以及奥氏体的金相组织结构,还能够使得Cu、Ni和Mo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级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二者共同作用,能够大幅度提高铸造不锈钢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韧性。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将制备原料制备形成铸坯的步骤中,将制备原料通过冶炼和浇铸的方式形成铸坯。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固溶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2h。控制保温时长为1h~2h。可选地,可以控制保温时长为1h、1.2h、1.5h、1.8h或2h。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一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2h。可选地,可以控制保温时长为1h、1.2h、1.5h、1.8h或2h。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二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2h~10h。可选地,可以控制保温时长为2h、4h、6h、8h或10h。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固溶处理的过程中,控制加热铸坯时的升温速率为5℃/min~20℃/min。可选地,控制将铸坯加热时的温度为5℃/min、10℃/min、15℃/min、20℃/min。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一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加热铸坯时的升温速率为5℃/min~20℃/min。可选地,控制将铸坯加热时的温度为5℃/min、10℃/min、15℃/min、20℃/min。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在二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加热铸坯时的升温速率为5℃/min~20℃/min。可选地,控制将铸坯加热时的温度为5℃/min、10℃/min、15℃/min、20℃/min。
可以理解,将制备原料制备形成铸坯之后进行固溶处理、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形成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为铸造不锈钢,此时的铸造不锈钢未经过轧制处理。该铸造不锈钢可以直接进行加工使用,也可以在后续制备过程中经过轧制处理。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铸造不锈钢经过轧制之后其机械强度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
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或者由上述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在该实施例中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为水轮机叶片、阀门阀体或螺旋桨。类似于水轮机叶片、阀门阀体或螺旋桨等形状较为复杂的不锈钢制品,其难以通过轧制的方式制备得到,通常是以铸造的方式形成。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通过铸造即形成了耐腐蚀和高强度的不锈钢,适合于制备在复杂环境工作的水轮机叶片、阀门阀体或螺旋桨等。
为了更易于理解及实现本发明,以下还提供了如下较易实施的、更为具体详细的试验例及对比例作为参考。通过下述具体试验例和对比例的描述及性能结果,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及其优点也将显而易见。在以下各试验例与对比例中,如无特殊说明,以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用的原材料皆可从市场上常规购得。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7%、Cr:13.1%、Ni:6.9%、Mn:1.0%、Si:2.1%、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0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500℃后保温4h,水冷至室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9%、Cr:13.5%、Ni:6.5%、Mn:0.9%、Si:2.6%、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10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3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500℃后保温4h,水冷至室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1%、Cr:13.3%、Ni:6.2%、Mn:0.9%、Si:3.4%、Mo:1.1%、Cu:1.0%、Nb:0.5%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10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1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500℃后保温4h,水冷至室温。
对比例1
本实施例中的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7%、Cr:13.1%、Ni:6.9%、Mn:1.0%、Si:2.1%、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0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中的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7%、Cr:13.1%、Ni:6.9%、Mn:1.0%、Si:2.1%、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0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500℃后保温4h,水冷至室温。
对比例3
本实施例中的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7%、Cr:13.1%、Ni:6.9%、Mn:1.0%、Si:0.5%、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0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二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500℃后保温4h,水冷至室温。
对比例4
本实施例中的不锈钢的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17%、Cr:13.1%、Ni:6.9%、Mn:1.0%、Si:0.5%、Mo:1.1%、Cu:1.0%、Nb:0.3%以及余量的Fe。
按照该配方进行备料,混料后装入真空感应炉中进行熔炼,熔炼后浇铸成铸坯。
对铸坯进行固溶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10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对铸坯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控制升温速率为10℃/min,升温至650℃后保温1h,水冷至室温。
测试1:将热处理后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热处理后的不锈钢切割为10mm×10mm×10mm的标准正方体试样,用树脂包裹并引出导线,进行点蚀电位测量,测量所用的溶液是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扫描电位在-0.5V~0.5V之间,扫描速度为0.5mV/s,测试结果可见于表1。
测试2:取热处理后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热处理后的不锈钢,制备金相观察试样,对该金相观察试样进行金相观察,通过金相观察的结果测定其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结果可见于表1。制备金相观察试样时,先使用多张砂纸依次打磨平整,多张砂纸的目数在600目~3000目之间且目数依次增大。打磨之后将试样用含0.5μm粒径金刚石的抛光膏抛光处理,处理好的试样在室温下用金相腐蚀液腐蚀10s进行组织观察。金相腐蚀液为30mL浓盐酸、50g氯化铁及70mL去离子水的混合组分。
实施例1~实施例3的不锈钢试样的金相组织结构测试图可见于图1。
测试3:取热处理后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热处理后的不锈钢,进行XRD测试。获取测试图谱中各衍射峰的角度、半高宽以及积分强度,采用马氏体的(100)和(211)的晶面对应峰以及残余奥氏体的(111)、(220)和(311)的晶面对应峰,利用直接对比法计算不锈钢样品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结果可见于表1。计算公式为:其中,Vi表示每个奥氏体峰对应体积分数,Iα和Iγ分别表示马氏体峰和奥氏体峰的积分强度,G是特定奥氏体晶面和特定马氏体晶面的强度因子之比。
实施例1~实施例3的XRD测试图谱可见于图2。
测试4:取热处理后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热处理后的不锈钢,加工成用于测试机械性能的测试试样,分别测试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洛氏硬度。并且分别测试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点蚀电位,点蚀电位的测试方式可见于图3,将不锈钢试样固定在树脂中,并将导线连接至试样底部进行测试。结果可见于表1。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机械性能、点蚀电位及金相组织测试结果
参照表1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3的抗拉强度均能够达到1000MPa以上、屈服强度均能够达到850MPa以上、伸长率均能够达到12%以上,点蚀电位值均能够达到300mV以上,说明该三相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对比例1并未进行二次回火处理,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洛氏硬度等各机械性能均出现了明显降低,说明二次回火处理起到了显著的强化作用,这主要得益于二次回火过程中使得Cu、Ni和Mo等弥散分布的增强元素在铸坯中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使得不锈钢各方面的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比例2并未进行一次回火处理,其中并未形成奥氏体,韧性极差,说明在二次回火处理前进行一次回火处理是必要的。对比例3和对比例4中的硅含量明显较低,也导致不锈钢的抗拉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出现了明显降低,说明硅含量的降低也会导致不锈钢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出现明显降低。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0%,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包括马氏体、奥氏体以及铁素体,Cu、Ni和Mo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参与形成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增强相,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为铸造不锈钢,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洛氏硬度为35~45,抗拉强度在1000MPa以上,屈服强度在850MPa以上,伸长率在12%以上,点蚀电位值在300mV以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
将所述铸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过程包括固溶处理以及于所述固溶处理后进行的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其中,
所述固溶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1030℃~110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600℃~6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二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400℃~5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占比大于所述奥氏体的体积占比,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占比大于所述铁素体的体积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所述铁素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所述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10%~30%,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中,所述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为50%~80%。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制备原料,所述制备原料包括如下质量含量的元素组分:C:≤0.06%,Si:2.0%~4.0%,Mn:0.8%~1.0%,Cr:11.0%~15%,Ni:5.5%~7.5%,Mo:1.0%~2.0%,Cu:0.5%~1.5%,Nb:0.2%~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将所述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
将所述铸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过程包括固溶处理以及于所述固溶处理后进行的一次回火处理和二次回火处理,其中,
所述固溶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1030℃~110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600℃~6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
所述二次回火处理包括:将所述铸坯加热至400℃~550℃后保温,再水冷至室温,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为铸造不锈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制备原料制备成铸坯的步骤中,将所述制备原料通过冶炼和浇铸的方式形成所述铸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溶处理、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和所述二次回火处理满足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固溶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10h;
在所述一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1h~10h;
在所述二次回火处理的过程中,控制保温时长为2h~10h。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溶处理、所述一次回火处理和所述二次回火处理中的至少一个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所述铸坯时的升温速率为5℃/min~20℃/min。
9.一种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或由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制品为水轮机叶片、阀门阀体或螺旋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37344.XA CN115717221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37344.XA CN115717221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17221A CN115717221A (zh) | 2023-02-28 |
CN115717221B true CN115717221B (zh) | 2024-02-02 |
Family
ID=85255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37344.XA Active CN115717221B (zh) | 2022-11-17 | 2022-11-17 |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1722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6056A (zh) * | 2003-08-19 | 2006-09-20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耐腐蚀性优良的油井用高强度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534418A (zh) * | 2012-02-29 | 2012-07-04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套管用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11852A (zh) * | 2012-06-21 | 2015-03-11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耐腐蚀性优良的油井用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61683A (zh) * | 2014-02-28 | 2017-05-10 | 搲陆瑞客巴西钢管股份公司 |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制成品和使用其的方法 |
CN107849661A (zh) * | 2015-08-04 | 2018-03-27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不锈钢和油井用不锈钢材 |
CN108677107A (zh) * | 2018-06-20 | 2018-10-19 | 上海铭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带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技术 |
-
2022
- 2022-11-17 CN CN202211437344.XA patent/CN1157172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36056A (zh) * | 2003-08-19 | 2006-09-20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耐腐蚀性优良的油井用高强度不锈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534418A (zh) * | 2012-02-29 | 2012-07-04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油套管用马氏体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411852A (zh) * | 2012-06-21 | 2015-03-11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耐腐蚀性优良的油井用高强度不锈钢无缝管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661683A (zh) * | 2014-02-28 | 2017-05-10 | 搲陆瑞客巴西钢管股份公司 | 马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制成品和使用其的方法 |
CN107849661A (zh) * | 2015-08-04 | 2018-03-27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不锈钢和油井用不锈钢材 |
CN108677107A (zh) * | 2018-06-20 | 2018-10-19 | 上海铭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输送带用不锈钢及其制备技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ovel cast multi-phase stainless steel;Wu ZX等;《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第19卷;4177-4182 * |
铁素体/马氏体/奥氏体三相不锈钢铸造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吴自翔等;《铸造技术》;第43卷(第05期);326-33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17221A (zh) | 2023-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5353251B2 (en) | Low-alloy high-strength high-tenacity steel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CN110546290B (zh) | 奥氏体系耐磨钢板 | |
AU2014243613B2 (en) | High-hardness, low-alloy, wear-resistant steel she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2881486B1 (en) | Abrasion resistant steel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 |
EP2881487A1 (en) | Abrasion resistant steel plate with super-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 |
WO2014154140A1 (zh) | 一种低合金高性能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EP2881485A1 (en) | Abrasion resistant steel plate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 |
JP2010539325A (ja) | マルテンサ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この鋼から作られる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で製造される部品 | |
CN111748728B (zh) | 一种易焊接高强高韧耐磨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921732B (zh) | 一种多相强化超高强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517273B (zh) | 一种2400MPa级高塑韧性高耐蚀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DE69517533T2 (de) | Korrosionsfestes magnetmaterial | |
CN108220813B (zh) | 一种特超级双相不锈钢及其合金成分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5200341B (zh) | 一种抗拉强度大于1000MPa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921730B (zh) | 一种超高强高性能薄板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16082A (zh) | 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可沉淀硬化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 |
CN110983164A (zh) | 一种微合金元素Nb强化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106356B (zh) | 一种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877610B (zh) | 一种耐点蚀多组元沉淀硬化不锈钢及其热处理工艺 | |
CN111961976B (zh) | 钢材、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JP3768091B2 (ja) | 高強度及び高耐食性のマルテンサ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5717221B (zh) | 强韧耐腐蚀三相不锈钢、其制备方法和不锈钢制品 | |
JP2002161342A (ja) | 強度、耐疲労性及び耐食性に優れた構造用鋼 | |
CN114395739A (zh) | 一种铌钛复合强化的双相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959443A (zh) | 一种耐海水腐蚀高强度钢材、圆钢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