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10906A -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10906A
CN115710906A CN202211509544.1A CN202211509544A CN115710906A CN 115710906 A CN115710906 A CN 115710906A CN 202211509544 A CN202211509544 A CN 202211509544A CN 115710906 A CN115710906 A CN 115710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pipe
bag
double
inne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95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东
王丽梅
黄春生
孙旭平
张振禹
张海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Bureau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ix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95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10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10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10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包括双囊体、注浆管、排气管、承力钢管、注浆液,所述的双囊体包含内囊和外囊,所述的外囊外壁间隔有多个算盘珠形圆环体,所述的内囊插有第一注浆管,内囊和外囊间对称设置有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内囊和外囊下口由囊袋卡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加固位置有开孔,基础以下地基对应开孔处钻有桩孔,所述的带注浆管、排气管的双囊体插入桩孔,依次自第一、第二注浆管向内囊及内囊与外囊间注入浆液,内囊的注浆管拔出插入承力钢管;将混凝土基础上的开孔和承力钢管内用灌浆料灌实;通过该施工方法形成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桩,具有竖向和水平二个方向的高承载力,基础复位受控,对土壤不产生污染。

Description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加固方法,尤其涉及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土木工程领域,由于特殊地质环境条件的多样性,经常会出现地质勘察结果与工程实际地质环境条件不符、使用过程环境设计计算条件不符的情况及后期建筑使用功能及配套升级改造对地基基础及周边土体的扰动,造成一些建筑后期产生了影响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的不均匀沉降,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和建筑使用功能,经常需要对原有基础进行地基加固,多采用注浆加固的方式加固地基。
在传统的注浆加固工艺中,多采用原土直接与钻杆喷出的浆液混合加固工艺,该工艺在施工中存在一个高压浆液切割土体及浆液与土体混合搅拌过程,被加固的土体与浆液混合物在固化形成承载能力前,存在一个土体由固态向流塑状态保持过程,在该过程中被加固影响范围内土体承载力显著降低,存在危及基础或建筑物产生二次沉降和破坏的风险。
针对传统工艺的不足,开发的囊体注浆技术,该技术采用先钻孔,孔内安装内置注浆管的筒形单层囊体,囊体内注入浆液,浆液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柱状体。该工艺有效避免了因浆液与土体直接接触造成的土体软化风险。不足之处在于受土体力学性能限制,钻孔和囊袋直径普遍较小,单孔加固提升的承载力不够大,受算材料力学性能限制水平承载力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承载力大、能同时增加基础的竖向和水平受力能力、调控基础水平位移和竖向标高,兼有环保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在需加固的混凝土基础顶壁上放线标出注浆点位置,然后在注浆点位置处的混凝土基础上钻一个比外囊最大外径大10~15cm的基础孔;
步骤二、以所述的基础孔的圆心为中心在混凝土基础以下土体中钻一个比外囊的外径小3-5cm的桩孔,桩孔深度比设计注浆加固深度大2~10cm;
步骤三、截取与桩孔的深度相同长度的双层囊体,所述的双层囊体包括内囊,在所述的内囊外间隔套有外囊;然后将内囊和外囊下口用囊袋卡固定封口,所述的囊袋卡顶部设有环形凹槽;再在内囊中插入第一注浆管且第一注浆管的底部管壁嵌入囊袋卡顶部的凹槽内;在内囊与外囊之间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最后将内囊和外囊的上口固定在第一注浆管上部外壁上,在所述的排气管内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无线电磁排气阀,在所述的排气管的顶部安装有顶部阀门,在所述的第二注浆管上部设有上口阀门;在位于双层囊体内的第一注浆管上开有多个第一注浆孔并在第二注浆管上开有多个第二注浆孔;所述的外囊的外壁为上下依次间隔连接的多个算盘珠形圆环体;
步骤四、将安装有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的双层囊体通过基础孔放入桩孔内,同时使囊袋卡插入桩孔底部的土体内,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的顶部高出混凝土基础顶壁15-20cm;
步骤五、向第一注浆管内注入内部的注浆液,内部的注浆液沿第一注浆孔流入内囊,当内部的注浆液从第一注浆管与内囊的绑扎处的间隙冒出后,停止注浆;待内部的注浆液初凝未形成强度前松开内囊和外囊与第一注浆管之间的绑扎并拔出第一注浆管,然后由内囊上口向内囊中插入承力钢管;内部的注浆液初步凝固后采用高压水枪和自吸泵清除承力钢管壁内部的位于混凝土基础下表面以上的水泥土;
步骤六、将内囊和外囊与排气管、第二注浆管和承力钢管之间绑扎严密,且将内囊和外囊上口固定在承力钢管外壁上;
步骤七、所述的内囊中的内部的注浆液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关闭排气管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和顶部阀门,打开上口阀门,自第二注浆管向内囊和外囊之间注入外部的注浆液,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先打开顶部阀门,再自下而上逐级打开排气管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打开无线电磁排气阀的过程中保持注浆压力不变,待排气管顶部排出外部的注浆液且没有气泡后,关闭排气管上的顶部阀门,加压使外囊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充分填充密实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外囊中的外部的注浆液的压力造成外囊及外囊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的膨胀形成对桩孔外侧土体的挤压力,使桩孔外侧土体向上拢起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混凝土基础底面产生上升效应,当桩孔的周边的混凝土基础底面位置上升至设计要求位置后,停止注浆,并保持压力10~15min,关闭第二注浆管上的上口阀门;
步骤八、待外部的注浆液达到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基础底面的竖向高度位置稳定在设计要求位置后,将第二注浆管、排气管自混凝土基础的下表面位置切断,清除混凝土基础上的基础孔内的杂物,用灌浆料将基础孔和承力钢管内部填充密实,然后将位于混凝土基础顶壁以上的承力钢管切断。
本方法适用于已有基础或建筑的加固,在避免基础或建筑因注浆加固造成的二次沉降灾害发生,同时能提供较高的竖向承载力和一定的水平力,可以同时解决基础沉降和水平位移的问题,并对已发生的基础沉降和水平位移有恢复能力,同时因为所有的浆液均包裹在囊体内,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保护了自然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加固基础成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中内囊注浆完成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中囊体及注浆管和排气管组合插入加固土体钻孔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中的基础开孔和土体钻孔后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中囊体剖立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囊体中的外囊的立面图;
图7是图1、2、3中囊体卡的剖立面示意图;
图8是图1、2、3中囊体卡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在需加固的混凝土基础11顶壁上放线标出注浆点位置,然后在注浆点位置处的混凝土基础11上钻一个比外囊2最大外径大10~15cm(如:可以为10cm、12cm、15cm等)的基础孔12;
步骤二、以所述的基础孔12的圆心为中心在混凝土基础以下土体中钻一个比外囊2的外径小3-5cm(如:可以为3cm、4cm、15cm等)的桩孔14,桩孔深度比设计注浆加固深度大2~10cm(如:可以为2cm、5cm、10cm等);
步骤三、截取与桩孔14的深度相同长度的双层囊体,所述的双层囊体包括内囊1,在所述的内囊1外间隔套有外囊2;然后将内囊1和外囊2下口用囊袋卡5固定封口,所述的囊袋卡为现有结构,具体可以参见授权公告号为CN215018779U的专利《一种骨填充囊袋》,所述的囊袋卡5顶部设有环形凹槽15;再在内囊1中插入第一注浆管3-1且第一注浆管3-1的底部管壁嵌入囊袋卡5顶部的凹槽15内;在内囊1与外囊2之间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注浆管3-2和排气管4;最后将内囊1和外囊2的上口通过绑带或者其它绑扎物固定在第一注浆管3-1上部外壁上,在所述的排气管4内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无线电磁排气阀6,所述的无线电磁排气阀6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开启,在所述的排气管4的顶部安装有顶部阀门7,在所述的第二注浆管3-2上部设有上口阀门8;在位于双层囊体内的第一注浆管3-1上开有多个第一注浆孔13-1并在第二注浆管3-2上开有多个第二注浆孔13-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注浆管3-1为金属管,第二注浆管3-2为高压橡胶软管;所述的外囊2的外壁为上下依次间隔连接的多个算盘珠形圆环体2-1,优选的,在外囊2内侧且对应每个算盘珠形圆环体2-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拉接肋条2-2,所述的拉接肋条2-2上下两侧分别与算盘珠形圆环体2-1的内壁固定相连,每个算盘珠形圆环体处的最大直径比内囊1的外直径大10-12cm。在算盘珠形圆环体内注浆液9的填充和挤压下向桩孔14外侧土体扩张,一是可以增加固化后的注浆囊柱的承载力(原理通过算盘珠形圆环体增加了桩体摩擦力和土体对扩大的算盘珠形圆环位置的土体反作用力),二是通过对桩孔外的土体挤压,使土体产生一个向上顶起的效果,对混凝土基础11的底部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使基础向上复位,加强了基础加固和位置修正的双重作用。
步骤四、将安装有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4的双层囊体通过基础孔12放入桩孔14内,同时使囊袋卡5插入桩孔14底部的土体内,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的顶部高出混凝土基础11顶壁15-20cm(如可以为15cm、18cm、20cm等;
步骤五、向第一注浆管3-1内注入内部的注浆液9,内部的注浆液9沿第一注浆孔13-1流入内囊1,当内部的注浆液9从第一注浆管3-1与内囊的绑扎处的间隙冒出后,停止注浆;待内部的注浆液9初凝未形成强度前松开内囊1和外囊2与第一注浆管3-1之间的绑扎并拔出第一注浆管3-1,然后由内囊1上口向内囊中插入承力钢管10;内部的注浆液9初步凝固后采用高压水枪和自吸泵清除承力钢管壁10内部的位于混凝土基础11下表面以上的水泥土;
步骤六、将内囊1和外囊2与排气管4、第二注浆管3-2和承力钢管10之间绑扎严密,且将内囊1和外囊2上口固定在承力钢管10外壁上;
步骤七、所述的内囊1中的内部的注浆液9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关闭排气管4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6和顶部阀门7,打开上口阀门8,自第二注浆管3-2向内囊1和外囊2之间注入外部的注浆液9,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先打开顶部阀门7,再自下而上逐级打开排气管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6,打开无线电磁排气阀6的过程中保持注浆压力不变,待排气管4顶部排出外部的注浆液9且没有气泡后,关闭排气管上的顶部阀门7。加压使外囊2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2-1充分填充密实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外囊2中的外部的注浆液9的压力造成外囊2及外囊2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2-1的膨胀形成对桩孔14外侧土体的挤压力,使桩孔14外侧土体向上拢起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混凝土基础11底面产生上升效应,当桩孔14的周边的混凝土基础11底面位置上升至设计要求位置后,停止注浆,并保持压力10~15min,关闭第二注浆管3-2上的上口阀门8;
步骤八、待外部的注浆液9达到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基础底面的竖向高度位置稳定在设计要求位置后,将第二注浆管3-2和排气管4自混凝土基础11的下表面位置切断,清除混凝土基础11上的基础孔12内的土泥土等杂物,用灌浆料16将基础孔和承力钢管10内部填充密实,然后将位于混凝土基础顶壁以上的承力钢管切断。所述的灌浆料优选的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Claims (5)

1.一种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在需加固的混凝土基础(11)顶壁上放线标出注浆点位置,然后在注浆点位置处的混凝土基础上钻一个比外囊(2)最大外径大10~15cm的基础孔(12);
步骤二、以所述的基础孔的圆心为中心在混凝土基础以下土体中钻一个比外囊的外径小3-5cm的桩孔(14),桩孔深度比设计注浆加固深度大2~10cm;
步骤三、截取与桩孔的深度相同长度的双层囊体,所述的双层囊体包括内囊(1),在所述的内囊外间隔套有外囊(2);然后将内囊和外囊下口用囊袋卡(5)固定封口,所述的囊袋卡顶部设有环形凹槽(15);再在内囊中插入第一注浆管(3-1)且第一注浆管的底部管壁嵌入囊袋卡顶部的凹槽内;在内囊与外囊之间的两侧分别插入第二注浆管(3-2)和排气管(4);最后将内囊和外囊的上口固定在第一注浆管上部外壁上,在所述的排气管内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无线电磁排气阀(6),在所述的排气管的顶部安装有顶部阀门(7),在所述的第二注浆管上部设有上口阀门(8);在位于双层囊体内的第一注浆管上开有多个第一注浆孔(13-1)并在第二注浆管上开有多个第二注浆孔(13-2);所述的外囊的外壁为上下依次间隔连接的多个算盘珠形圆环体(2-1);
步骤四、将安装有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的双层囊体通过基础孔放入桩孔内,同时使囊袋卡插入桩孔底部的土体内,第一注浆管、第二注浆管和排气管的顶部高出混凝土基础顶壁15-20cm;
步骤五、向第一注浆管内注入内部的注浆液(9),内部的注浆液沿第一注浆孔流入内囊,当内部的注浆液从第一注浆管与内囊的绑扎处的间隙冒出后,停止注浆;待内部的注浆液初凝未形成强度前松开内囊和外囊与第一注浆管之间的绑扎并拔出第一注浆管,然后由内囊上口向内囊中插入承力钢管(10);内部的注浆液初步凝固后采用高压水枪和自吸泵清除承力钢管壁内部的位于混凝土基础下表面以上的水泥土;
步骤六、将内囊和外囊与排气管、第二注浆管和承力钢管之间绑扎严密,且将内囊和外囊上口固定在承力钢管外壁上;
步骤七、所述的内囊中的内部的注浆液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关闭排气管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和顶部阀门,打开上口阀门,自第二注浆管向内囊和外囊之间注入外部的注浆液,待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后,先打开顶部阀门,再自下而上逐级打开排气管上的无线电磁排气阀,打开无线电磁排气阀的过程中保持注浆压力不变,待排气管顶部排出外部的注浆液且没有气泡后,关闭排气管上的顶部阀门,加压使外囊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充分填充密实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外囊中的外部的注浆液的压力造成外囊及外囊的扩大算珠形圆环体的膨胀形成对桩孔外侧土体的挤压力,使桩孔外侧土体向上拢起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混凝土基础底面产生上升效应,当桩孔的周边的混凝土基础底面位置上升至设计要求位置后,停止注浆,并保持压力10~15min,关闭第二注浆管上的上口阀门;
步骤八、待外部的注浆液达到设计强度,且混凝土基础底面的竖向高度位置稳定在设计要求位置后,将第二注浆管、排气管自混凝土基础的下表面位置切断,清除混凝土基础(11)上的基础孔(12)内的杂物,用灌浆料(16)将基础孔和承力钢管内部填充密实,然后将位于混凝土基础顶壁以上的承力钢管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算盘珠形圆环体处的最大直径比内囊的外直径大10-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外囊内侧且对应每个算盘珠形圆环体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拉接肋条,所述的拉接肋条上下两侧分别与算盘珠形圆环体的内壁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注浆管为金属管,第二注浆管为高压橡胶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浆料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CN202211509544.1A 2022-11-29 2022-11-29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5710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544.1A CN115710906A (zh) 2022-11-29 2022-11-29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9544.1A CN115710906A (zh) 2022-11-29 2022-11-29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10906A true CN115710906A (zh) 2023-02-24

Family

ID=85235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9544.1A Pending CN115710906A (zh) 2022-11-29 2022-11-29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1090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9879A (zh) * 2023-05-19 2023-06-23 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地基液化的注浆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9879A (zh) * 2023-05-19 2023-06-23 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地基液化的注浆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0582B (zh) 地下洞室内设置支撑柱的方法
CN102587358A (zh) 一种高聚物材料后注浆挤扩灌注桩技术
CN110130334B (zh) 自钻进高压旋喷囊袋注浆扩体抗浮锚杆施工方法
CN110016909B (zh) 液压挤扩联合囊袋注浆桩身扩大加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1074899A (zh) 一种用于不同填充类型溶洞的注浆方法
CN216108436U (zh) 循环加泄压降水系统及其地基处理系统
CN206396742U (zh) 一种预制桩
CN115710906A (zh) 双囊体加筋注浆施工方法
CN104034592A (zh) 适于钻孔制样的岩体三轴压缩试验方法
CN110700842A (zh) 一种适用于盾构端头富水砂层段的超前注浆加固方法
CN206110124U (zh) 一种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装置
CN113668582B (zh) 一种可注浆式双壁承压降水管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4232611A (zh) 桩孔内溶洞填充装置及填充方法
CN112392524B (zh) 一种岩土工程分段式中空注浆锚索装置
CN204000859U (zh) 一种软硬夹层交互地基排水预应力管桩
CN113279388A (zh) 循环加泄压降水联合注浆的地基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973505U (zh) 一种用于不同填充类型溶洞的注浆系统
CN219137796U (zh) 用于加固混凝土基础的双囊注浆体结构
CN116122260A (zh) 一种袖阀管注浆加固地基的施工方法
CN113152467A (zh) 一种易塌地层灌浆方法
CN111139851A (zh) 一种围堰土料防渗体密封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21255488U (zh) 一种基于袖阀管的后注浆螺旋桩施工装置
CN211665779U (zh) 一种围堰土料防渗体密封结构
CN219045417U (zh) 一种旋喷体压力控制结构
CN212561469U (zh) 一种地基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