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4606A -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04606A
CN115704606A CN202110902836.0A CN202110902836A CN115704606A CN 115704606 A CN115704606 A CN 115704606A CN 202110902836 A CN202110902836 A CN 202110902836A CN 115704606 A CN115704606 A CN 115704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guide assembly
wind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28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明亮
李婧
田志强
徐新
劳春峰
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283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04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704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04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导风的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一侧面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导风组件设置于第一导风组件下侧,且一侧面倾斜向上设置,其与第一导风组件之间形成设定夹角;其中第一导风组件的部分或全部以及第二导风组件的部分或全部可转动,改变导风方向。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配合,可更好地实现向上出风和向下贴附送风,提高送风效果,且机构简单,对出风口处的空间占用较小。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

Description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柜式空调多采用混合通风(侧送风)夏季送冷风时,吹风感比较强烈,人体舒适性较差,温度分层现象明显;冬季时,送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送风气流受热浮升力影响向上流动,导致房间内垂直温差较大,调整送风角度后,热风受动量作用可向下流动,但对人产生的吹风感会使其不适;基于此,需要对柜式空调送风方式进行优化。
相关技术中,多采用设置外置导流板或者采用射流改变风向等方式提高贴附送风的效果,但是结构较为复杂,且空调出风口处安装结构突出,不方便清理,增加空间占用。
因此,如何简化出风口结构,且能够优化贴附送风的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以更好地实现向上出风和向下贴附送风,提高送风效果,且机构简单,对出风口处的空间占用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导风的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一侧面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导风组件设置于第一导风组件下侧,且一侧面倾斜向上设置,其与第一导风组件之间形成设定夹角;其中第一导风组件的部分或全部以及第二导风组件的部分或全部可转动,改变导风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包括:包括上述任一项地用于导风的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进行导风,在制热的过程中,需要向下导风时,第二导风组件关闭,第一导风组件旋转打开可由上向下导风,制热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流可贴附于空调柜机壳体侧壁向下流动或向斜下方射流,向下流动的热气流在撞击地面后,向空调下侧的周圈扩散开,在地面形成类似“空气湖”的效果,即低风速、小温差的气流沿地板均匀扩散,融合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两种方式的优势,克服了混合通风温度效率低及置换通风使用场合受限等弊端,具有较高的送风温度效率,同时可降低造价,节约能耗,提高送风舒适性,在制冷的过程中,需要向上导风时,第一导风组件关闭,第二导风组件旋转,可由下向上导风,将冷空气更好的上扬,避免冷空气堆积在房间内的底部,提高房间内整体温度的均匀性,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通过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配合,可更好地实现向上出风和向下贴附送风,提高送风效果,且机构简单,对出风口处的空间占用较小。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导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用于导风的装置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导风的装置第一导风组件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导风的装置第二导风组件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联动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空调的剖视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导风组件;101、导风板;102、联动驱动组件;103、框架;104、齿条;105、连接轴;106、驱动装置;107、第一齿轮;108、滑动组件;109、滑槽;110、滑动凸起;200、第二导风组件;300、挡风组件;400、壳体;401、出风口;402、出风腔;403、弧形导流板;404、条形槽;500、封闭盖板;501、挡板部;502、连接部;503、连接凸起;600、驱动机构;601、条形齿;60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导风的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第一导风组件100一侧面倾斜向下设置;第二导风组件200设置于第一导风组件100下侧,且一侧面倾斜向上设置,其与第一导风组件100之间形成设定夹角;其中第一导风组件100的部分或全部以及第二导风组件200的部分或全部可转动,改变导风方向。
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导风的装置,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进行导风,在制热的过程中,需要向下导风时,第二导风组件200关闭,第一导风组件100旋转打开可由上向下导风,制热出风口401吹出的热气流可贴附于空调柜机壳体400侧壁向下流动或向斜下方射流,向下流动的热气流在撞击地面后,向空调下侧的周圈扩散开,在地面形成类似“空气湖”的效果,即低风速、小温差的气流沿地板均匀扩散,融合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两种方式的优势,克服了混合通风温度效率低及置换通风使用场合受限等弊端,具有较高的送风温度效率,同时可降低造价,节约能耗,提高送风舒适性,在制冷的过程中,需要向上导风时,第一导风组件100关闭,第二导风组件200旋转,可由下向上导风,将冷空气更好的上扬,避免冷空气堆积在房间内的底部,提高房间内整体温度的均匀性,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通过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配合,可更好地实现向上出风和向下贴附送风,提高送风效果,且机构简单,对出风口处的空间占用较小。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沿水平面对称设置。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相同,使第一导风组件100向下导风的角度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向上导风的角度保持相同,提高向上和向下导风的均匀性,使空调整体出风效果更好。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与第二导风组件200相对的一端之间具有设定间隙。这样,由于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相对设置,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具有设定间隙,可以防止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工作过程中,彼此距离过近发生碰撞卡死的情况,可提高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工作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与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的设定间隙内设置挡风组件300。这样,可利用挡风组件300将第一导风组件100与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的间隙挡住,防止气流从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吹出,影响气流的正常吹出,可使气流能够更集中地从第一导风组件100或第二导风组件200处吹出,提高导流效果。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导风组件2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导风组件20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第一导风组件100向下吹风使更贴近竖直面,形成更好的向下贴附送风效果。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与第二导风组件200结构相同。这样,将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设置为相同的结构,使其对称设置,可稳定地利用第一导风组件100开启向下吹风,以及利用第二导风组件200开启向上吹风,使上下出风均更稳定,且第一导风组件100与第二导风组件200采用相同的结构,在生产和维修时成本更低,降低批量生产时的时的成本。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的一端与第二导风组件200的一端固定连接。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的一端与第二导风组件200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防止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漏风,提高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导风的稳定性,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安装使用时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包括:多个导风板101、联动驱动组件102。联动驱动组件102与多个导风板101连接,能够驱动多个导风板101旋转。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包括多个导风板101,通过多个导风板101旋转,使多个导风板101之间的间隙可向外出风,并利用导风板101对气流形成导流,由于第一导风组件100本身具备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由第一导风组件100上的导风板101形成的出风口401的出风偏移角度更大,可以更好地向下贴附送风,使送风气流能够沿着空调外壳向下流动,或者倾斜的撞击地面,形成空气湖效应,提高房间内的舒适度。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还包括框架103。导板可转动安装于框架103内。这样,导板可在框架103内转动,通过导板的转动调节其角度,使其可通过导板进行导风,提高导风的灵活性。其中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可共用同一个框架103。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导风板10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第一导风组件100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多个导风板101相互平行且在多个导风板101之间形成导风通道。这样,多个导风板10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可阻碍出风,对出风进行关闭,而多个导风板101相互平行在多个导风板101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可对出风形成导流,因此切换导风板101的位置,使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关闭出风或对出风进行导流,提高对气流的导流控制。
可选地,联动驱动组件102包括:齿条104、连接轴105和驱动装置106。连接轴105与导风板101连接,且设有与齿条104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07;驱动装置106与齿条104连接,能够驱动齿条104活动带动第一齿轮107旋转。这样,利用驱动装置106带动齿条104滑动,由于齿条104与第一齿轮107啮合连接,齿条104的活动可以带动第一齿轮107转动,进而带动连接轴105以及与连接轴105连接的导风板101旋转,同一齿条104可与多个第一齿轮107啮合连接,驱动齿条104的同时可带动多个第一齿轮107旋转,进而带动多个导风板101之间联动,该结构简单可靠,可使多个导风板101运动保持一致,提高出风的稳定性。
可选地,齿条104与框架103之间通过滑动组件108连接。这样,通过滑动组件108的连接,使齿条104可相对于框架103稳定的滑动,利用齿条104的活动同步带动第一齿轮107旋转,进而可同步带动多个导风板101活动,更好地进行导风,且通过滑动组件108的连接,保持齿条104活动的稳定性,进而使整体结构可稳定运行。
可选地,滑动组件108包括滑槽109和滑动凸起110,滑槽109和滑动凸起110中的一个设置于齿条104上另一个设置于滑动组件108上,且滑槽109被限定为沿着滑动凸起110滑动。这样,在齿条104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凸起110始终限定在滑槽109内,保持滑槽109沿着滑动凸起110活动,使齿条104可沿固定轨迹活动,采用滑槽109和滑动凸起110的结构连接齿条104与框架103,结构简单,连接稳定性高,使齿条104可顺畅滑动。
可选地,齿条104平行于框架103设置。这样,使齿条104与框架103始终保持平行,在齿条104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带动设置在框架103内的导风板101活动,提高导风板101同步运转的稳定性。
可选地,滑槽109平行设置于齿条104上的中空凹槽,滑动凸起110为成对设置于框架103上的圆形凸起。这样,利于成对设置的圆形凸起可使滑槽109沿着成对设置的圆形凸起平移,且圆形凸起与滑槽109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摩擦力较小,可提高齿条104活动的顺滑性。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整体均为弧形结构。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整体为弧形结构,其在进行导风时,利用弧形结构可提高导风气流的偏移角度,使出风能够更好地向下或向上吹,提高贴附效果,在向上出风时,能够提高冷气流的上扬效果,随着冷气流的下沉可使房间内温度更加均匀,在向下出风时送风气流能够沿着空调外壳向下流动,或者倾斜的撞击地面,形成空气湖效应,提高房间内的舒适度。
可以理解地,第一导风组件100整体均为弧形结构是指,第一导风组件100的多个导风板101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弧形的整体。
可选地,当第一导风组件100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齿条104也为弧形结构且弧度与第一导风组件100的弧度相同。这样,可保持齿条104与第一导风组件100平行活动,可稳定的同步带动第一导风组件100上的导风板101活动。
可选地,导风板101为弧形板状结构或平面板状结构。优选地导风板101为弧形板结构。这样,采用弧形板状结构或平面板状结构的导风板101均可形成有效的导流作用,但是相对来说采用弧形板状结构的导风板101,其导风时对气流的导流角度更大,可使气流大角度变向,提高贴附送风的效果。
可选地,设定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之间的夹角在90度至160度之间,既可使相互之间不会对彼此的出风产生影响,并且能够保持向上和向下有足够的出风,出风效果更好。
可选地,设定角度为120度。这样,将设定角度定位120度,既可防止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中的一个对另一个的出风产生影响,同时还能使第一出风组件和第二出风组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其能够向下以及向上送风,提高导风效果。
结合图6-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用于导风的装置。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其上设置有用于导风的装置,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进行导风,在制热的过程中,需要向下导风时,第二导风组件200关闭,第一导风组件100旋转打开可由上向下导风,制热出风口401吹出的热气流可贴附于空调柜机壳体400侧壁向下流动或向斜下方射流,向下流动的热气流在撞击地面后,向空调下侧的周圈扩散开,在地面形成类似“空气湖”的效果,即低风速、小温差的气流沿地板均匀扩散,融合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两种方式的优势,克服了混合通风温度效率低及置换通风使用场合受限等弊端,具有较高的送风温度效率,同时可降低造价,节约能耗,提高送风舒适性,在制冷的过程中,需要向上导风时,第一导风组件100关闭,第二导风组件200旋转,可由下向上导风,将冷空气更好的上扬,避免冷空气堆积在房间内的底部,提高房间内整体温度的均匀性,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环境,通过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配合,可更好地实现向上出风和向下贴附送风,提高送风效果,且机构简单,对出风口处的空间占用较小。
可选地,空调还包括:壳体400。壳体400上设置有出风口401,用于导风的装置设置于出风口401内,且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相对形成的夹角向空调内部凹陷。这样,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向空调内部凹陷,可以保持空调壳体400整体的一体性,提高出风效果的同时,不增加空调自身的空间占用,且保持较高的美观度。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的框架103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的框架103与壳体400均固定连接。这样,将第一导风组件100的框架103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的框架103均与壳体400固定连接,可提高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与空调的壳体4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持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其工作过程中发生振动等情况产生的噪音,且提高导流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的一端与出风口401所在平面平齐,另一端向壳体400内凹陷。这样,使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不会突出壳体400保持壳体400前侧面的平整,一方面可提高美观度,另一方面减少空间占用,便于将出风口401封闭。
可选地,壳体400内对应出风口401的位置限定有出风腔402,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向壳体400内凹陷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出风腔402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使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占用出风腔402的空间不至于过大,第一导风组件100出风时,气流可通过出风腔402的其余部分绕过第二导风组件200,由上侧向第一导风组件100供气,使第一导风组件100能够更好地向下导风,提高贴附送风的效果。
可选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向壳体400内凹陷的距离等于出风腔402宽度的二分之一。这样,将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向壳体400内凹陷的距离设置为出风腔402宽度的二分之一,既可保持第一导风组件100和第二导风组件200有足够的纵深,更好地进行导风,又能保持出风腔402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使气流更好的绕过第二导风组件200,由上侧对第一导风组件100进行供气,提高向下贴附送风的效果。
可选地,出风腔402顶端设有弧形导流板403。这样,通过设置在出风腔402顶端的弧形导流板403可以对气流进行疏导,改变气流的方向,由于空调器内部在送风时多由下向上送风,而第一导风组件100的出风为由上向下出风,因此在通过第一导风组件100向外出风时气流需要转向,通过设置弧形导流板403可以降低气流转向时的阻力,使气流吹出使更加顺畅。
可选地,弧形导流板403整体向设有第一导风组件100的一侧偏移。这样,使弧形导流板403能够更好地将气流向第一导风组件100处疏导,进而更顺畅地通过第一导风组件100排出,提高气流的通畅性。
可选地,出风口401上活动设置有封闭盖板500。这样,通过活动设置的封闭盖板500可对出风口401进行封闭,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防止灰尘进入,并且将出风口401封闭可提高美观效果。
可选地,封闭盖板500与驱动机构600连接,驱动机构600能够驱动封闭盖板50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封闭出风口401,在开启位置的情况下打开出风口401。这样,通过驱动机构600带动封闭盖板500在开启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可更好地对出风口401进行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封闭盖板500与壳体400滑动连接。这样,封闭盖板500与壳体400滑动连接,在封闭盖板500覆盖出风口401以及打开出风口401的过程中封闭盖板500始终贴附在壳体400上,减少空调工作过程中的空间占用。
可选地,封闭盖板500为U形结构,包括挡板部501和连接部502,挡板部501贴合壳体400的前侧面,连接部502分别设置于挡板部501的两侧,且贴合壳体4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这样,U形结构的封闭盖板500能够提高封闭盖板500与空调的接触面积,可更好地对出风口401进行覆盖,两侧的连接可提高与壳体400连接的稳定性,且整体的美观度更高。
可选地,壳体400左侧面和壳体400右侧面上设有条形槽404,连接部502上设有连接凸起503,连接凸起503穿过条形槽404伸入壳体400内部,且连接凸起503伸入壳体400内部的部分与驱动机构600连接。这样,将驱动机构600设置于壳体400的内部,便于驱动机构600的隐藏,降低连接部502与空调的壳体400之间的缝隙,防止缝隙内积攒灰尘难以处理,且提高美观效果。
可选地,驱动机构600包括条形齿601和驱动电机602。条形齿601固定设置于连接凸起503上;驱动电机602固定设置于壳体400内部,且驱动电机602上设有齿轮,齿轮与条形齿601啮合连接。这样,通过条形齿601和齿轮的配合结构驱动封闭盖板500移动,结构简单,且驱动结构稳定,使封闭盖板500能够稳定运行。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导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风组件(100),一侧面倾斜向下设置;
第二导风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下侧,且一侧面倾斜向上设置,其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之间形成设定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的部分或全部以及所述第二导风组件(200)的部分或全部可转动,改变导风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与所述第二导风组件(200)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包括:
多个导风板(101);
联动驱动组件(102),与所述多个导风板(101)连接,能够驱动所述多个导风板(10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驱动组件(102)包括:
齿条(104);
连接轴(105),与所述导风板(101)连接,且设有与所述齿条(104)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07);
驱动装置(106),与所述齿条(104)连接,能够驱动所述齿条(104)活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07)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200)整体均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60度。
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导风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400),所述壳体(400)上设置有出风口(401),所述用于导风的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401)内,且所述第一导风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导风组件(200)相对形成的夹角向所述空调内部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401)上活动设置有封闭盖板(5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盖板(500)与所述壳体(400)滑动连接。
CN202110902836.0A 2021-08-06 2021-08-06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Pending CN115704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836.0A CN115704606A (zh) 2021-08-06 2021-08-06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2836.0A CN115704606A (zh) 2021-08-06 2021-08-06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4606A true CN115704606A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79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2836.0A Pending CN115704606A (zh) 2021-08-06 2021-08-06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046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09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1556065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666988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813364B (zh) 空调机
CN2147914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704606A (zh) 用于导风的装置、空调
CN2147914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413334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143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37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5540056A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2252735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4381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513770A (zh) 一种空调、空调室内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20852325U (zh) 室内机
CN217876132U (zh) 空调器
CN217876381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口组件和空调器
CN220624353U (zh)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WO2022252587A1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159150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464839U (zh) 空调器
CN220624352U (zh) 驱动组件及室内机
CN115614820A (zh) 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