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2748A - 烤箱 - Google Patents
烤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02748A CN115702748A CN202110887032.8A CN202110887032A CN115702748A CN 115702748 A CN115702748 A CN 115702748A CN 202110887032 A CN202110887032 A CN 202110887032A CN 115702748 A CN115702748 A CN 1157027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conductive
- oven
- heating pipe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graphite alken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72 meat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29 brea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3118 ary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3 materials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6 vapo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烤箱,包括箱体,以及用于开闭所述箱体的门体,所述烤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段,所述中段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两端部与所述底面的间距。本发明提供的烤箱,通过将加热管与烤箱底面之间配置具有不同高度,如此在加热管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使烤箱实现兼顾加热速度快和受热均匀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烤箱中的加热管通常配置为圆柱状,且横向布置于烤箱内托盘或其他置物平面的上方,由于加热管整体与置物平面平行,在待加热食品放置在置物平面中部时,加热管各部位到食品处的距离不同,尤其是加热管的两端部距离待加热食品较远,加热管的中段距离待加热食品较近,同时由于加热管通常配置为各处具有相同加热效率,因此待加热食品靠近加热管中段一侧受热效果,往往远高于靠近加热管两端部的两侧的受热效果,从而导致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烤箱加热前需要进行预热、加热速度慢,以及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烤箱,包括箱体,以及用于开闭所述箱体的门体,所述烤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包括两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段,所述中段与所述箱体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两端部与所述底面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两端部固定于所述箱体内部的两侧壁之间,所述加热管配置为拱形,且向远离所述底面方向弯曲。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在垂直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后壁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包括平行于所述侧壁的平直面,以及与所述加热管的端部固定的倾斜面,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平直面固定于所述箱体,所述倾斜面向所述加热管方向倾斜,提供所述加热管以向上的支持力。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包括管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管体两侧的封盖,所述封盖包括封盖本体,以及由所述封盖本体向所述管体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固定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倾斜面的固定槽,所述封盖本体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固定槽中。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管还包括导电发热层、导电引线以及导电极,所述管体两端部封闭,形成用以容置所述导电发热层的容置腔,所述导电引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极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导电极包括两个端面,其中一端面与所述导电引线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导电发热层连接,所述导电极沿所述导电发热层的横截面均匀布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盖还包括导线通孔,所述导电引线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极,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导线通孔和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烤箱的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槽和所述封盖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垫圈。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极配置为环状,且具有与所述导电发热层的横截面相同的内径和外径;所述导电极套设于所述插接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发热层沿所述管体内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生长,所述加热管还包括惰性气体,所述惰性气体充盈于所述导电发热层形成的中空部。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发热层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铁粉的复合材料;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所述管体为石英玻璃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烤箱,将加热管两端部与烤箱底面的间距配置得较近,且将加热管中段与烤箱底面的间距配置得较远,从而防止加热管两端和中部传热能力不均;如此,待加热食品距离加热管中段和两端部的直线距离基本相同,在烤箱进行加热过程中,尤其是在将加热管配置为大功率输出的工作条件下,烤箱能够实现加热速度快且食品受热均匀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烤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省略门体的烤箱在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省略门体的烤箱在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烤箱内加热管及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管与配合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管的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管与配合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加热管的封盖与导电极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设置于烤箱内部,用于检测烤箱内温度环境,并对应进行循环反馈调节,具体地,如图1,该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部13以及与控制部13连接的加热管2,其中控制部13用于检测烤箱内部温度、执行温度控制,并将相关信号输出至加热管2。
所述控制部13具体包括温度检测装置131、温度调节装置132以及循环控制装置133,其中温度检测装置131和温度调节装置132分别与循环控制装置133电性连接。具体地,温度检测装置131包括热电阻、铂电阻和热敏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用于检测烤箱内部的温度,并将该温度数据输出至循环控制装置133,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装置131配置为在预设时间间隔内不断检测并生成所述温度数据,并遵循相同或不同工作时序地将生成的温度数据输出至循环控制装置133处。
温度调节装置132用于接收/获取并输出目标温度值、偏差阈值以及最高温度,其中,本发明为了描述需要,将“接收”定义为被动接收来自用户侧的数据输入,而将“获取”定义为主动调用与温度调节装置132相配合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因而在表述上有所区分,但其所实现的效果均是使温度调节装置132得到前述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温度值为烤箱内食材的最适宜加热温度,目标温度可以由用户根据食谱或食材类型自行判断并输入,也可以由烤箱通过识别模块识别食材的类型,并从本地调取对应最适宜加热温度;所述偏差阈值为进行温度检测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偏差,应当注意地,该偏差阈值应当与温度检测装置131的检测精度和误差作区分解释:温度检测装置131的检测精度属于检测装置本身的性质范畴,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烤箱内部温度时,若两次检测得到的温度偏差小于该检测精度,则温度检测装置131输出的两次温度数值相等;而本发明中定义的偏差阈值,实际上是针对目标温度值而言所能允许的偏差,具体而言本发明中定义的偏差阈值具有两方面含义:
(1)是温度检测装置131在检测温度时所产生小范围偏移。由于此种偏移实际上是由温度检测装置131的电子元器件排布所产生的固有性质,一方面区分于检测精度而言,其差值是真实存在且可以被温度检测装置131所检测的,另一方面,由于该偏移由装置本身电路布置决定,难以排除,但同时存在此偏移不会对烤箱温度造成过分影响,因此不必排除;
(2)是预先设定或用户自设定的、不会影响食品正常烤制过程的误差。虽然食谱中给出的目标温度是一个单一的数值,但此数值实际上也是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得到的,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不必苛求烤箱严格按照此温度进行控温,在该目标温度上下范围内进行的浮动即可大致达到期望的加热目的,因此不必排除。
此外,所述最高温度则定义为食材所允许的温度的最高值,此处具有至少两方面含义,一方面综合所有烤箱加热食谱而言,取其中最高的加热温度,将其定义为最高温度并预设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中,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食材,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可以根据目标温度换算得到最高温度,因此温度调节装置132可以在获得目标温度后计算得到。其意义在于,在检测到烤箱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时,不仅无法达成预期烹饪目的,而且会对食材造成严重损坏,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
综上,温度调节装置132的用途在于提供获取和输出上述数据,从而为后续循环控制装置133实现温度控制提供要件,以使控制系统最终达到针对偏差阈值和最高温度两种情况输出不同的调节信号的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温度调节装置持续动作导致的电能消耗、反应不及时,以及无法应对配置为快速加热的烤箱的问题,达到了将烤箱内温度稳定于一定允许范围内,保持优良的加热效果,同时防止温度过高导致食材损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对于上述循环控制装置133,则用于接收检测温度、偏差阈值以及最高温度,并根据目标温度与检测温度、偏差阈值、最高温度的数值关系,输出至少一种电力调整信号。也即针对前文所述情况进行控制信号的输出,从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
继续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部13还包括与循环控制装置133连接的电力调节装置134,其中,电力调节装置134用于接收来自循环控制装置133的至少一种电力调整信号,并调整输出电力至预设的最低值或关断电力输出,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循环控制装置133在运算得到对应电力调整信号后,可以直接接入烤箱自身的电力输出控制装置,调整电力输出,但考虑到装置之间不适配的问题,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力调节装置134独立设置于循环控制装置133和加热管2之间,从而控制输出到加热管2的电力。值得强调地,上述电力调整信号可以包括多种,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种用于对应调整输出电力至预设的最低值,其中另一种则用于对应关断电力输出。
对于电力调节装置134的具体结构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调节装置134具体包括电力输入端以及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通过电力输入端连接烤箱电源获取电能,通过按照预设频率进行通断,从而达到根据不同电力调整信号输出不同电力的技术效果。更具体地,上述固态继电器在一更优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替换成可控硅,由于可控硅的工作模式是无触点的接通和断开,可以适应很频繁的通断过程,因此能够将温度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调节装置134可以在0-500V的电压范围,以及0-20Hz的频率范围内调整电力输出,电压调节精度为2V,频率调节精度为0.1Hz。相对应的,前述电源的输出总功率为1500W-5000W,搭配上述配置方案,经过实验可以维持烤箱温度在±0.5℃的范围内波动。
值得强调地,图1中温度检测装置131和温度调节装置132之间可存在一定连接关系,其考虑到用户主要通过温度调节装置132输入目标温度,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会通过温度调节装置132输入最高温度和/或偏差阈值,可以理解地,温度调节装置132可能会作为烤箱与用户交互的唯一窗口,因此当然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131检测得到的烤箱内部当前温度情况,通过温度调节装置132反馈至用户侧,从而方便用户及时了解食材当前的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烤箱1,包括箱体10以及用于开闭箱体10的门体,在本发明中,至少上述加热管2被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而前述烤箱温度控制系统被配置为可选择地实施于烤箱1内,在箱体10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托盘12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开启门体11,将待加热食材放入托盘12上,同时调节控制部13特别是温度调节装置132,以控制加热管2的温度输出,从而加热食材。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温度调节装置132可以配置为可触摸的屏幕,用户可通过屏幕观察当前温度状态,并输入前述相关温度数据;而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温度调节装置132配置为至少一个旋钮,用以输入目标温度。对于烤箱1内部其他结构,温度检测装置131设置于烤箱1内部一侧壁,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烤箱1内部靠近温度调节装置132的顶面,从而简化控制部13的接线。托盘12具体包括烤盘121以及烤架122两种类型,其中烤盘121可以用于加热一般食材,特别是对于烤制面包等需要将水分锁在食材内部的情况,将原料处理完毕放入模具中后,直接放入烤盘烤制即可,而对于新鲜肉类,为了还原炭火烤架的烤制效果,可以将烤架122放在烤盘121上部,将肉类直接放在烤架122上方,在烤制过程中,肉类外侧经过烘烤形成焦脆口感,油脂沿烤架122滴落至烤盘121中,保证烤制效果的同时能够减少油脂对烤箱1内部卫生的影响。
烤盘121、烤架122与箱体10之间还设置有导轨120,导轨120布置于托盘12两侧,并在箱体10高度方向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托盘12与导轨120配合,通过导轨120的导向作用,引入箱体10内部并固定,从而限制其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箱体10内部设置的加热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包括设置于箱体10内上部的加热管2、用于将加热管2固定于箱体10内的固定座15,以及设置于箱体10内后壁的风机14,如此通过加热管2形成热辐射,经过烤箱内空气形成热传导,风机14催化形成温差对流,进而将三种加热方式复合,形成更优秀的加热体系。
值得强调地,在上述内容中,除箱体10、门体11以及加热管2以外,其他均应定义为较优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附加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可以相互之间形成组合,产生若干区别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得到的。具体地,在一种同时设置有固定座15和导轨120,且固定座15和导轨120均设置于箱体10内部两侧壁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管2被架设且垂直于箱体10的所述内部两侧壁,以为下方通过导轨120滑动进入箱体10内部的托盘12提供热能,此时,为了避免固定座15和导轨120之间发生干涉,可以将导轨120间隔设置于固定座15下方,当然本发明并不排斥将固定座15设置于多个导轨120的间隙处,也不排斥将固定座15配置为可活动地连接于箱体10侧壁,同样能够避免干涉。
继续地,为了提升加热管2热量散发的集中程度,并防止箱体10中靠近加热管2设置的顶面被受热过多而发生损坏,本实施方式中,箱体10的顶面还具体设置有反射板16,反射板16的材质选用具有耐高温、隔热和高反射比特性的材料,可以配置为由上述材料形成的一体板材,也可以配置为普通隔热和耐高温基材在靠近加热管2一侧涂覆高反射比涂层的结构。
在加热管2的形态特征层面,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包括两端部21以及位于两端部21之间的中段22,其中,所述中段22与箱体10的底面间距配置为大于两端部21与箱体10的底面的间距。如此在加热管2下方任何可供放置物品的、靠近中心的位置处设置有待加热食材的情况下,加热管2的中段22以及两端部21距离待加热食材的距离近似保持相等,如此防止加热管2在受电提供热量的情况下,加热管2上的每个位置散发的热量在待加热食材处存在差异,进而导致食材加热不均匀,特别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管2的加热速度被配置为更快,输出功率被配置为更高,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则能够在保证快速升温加热的同时,保证食材受热均匀。
值得强调地,实现本发明预期的技术效果,只需要将中段22与箱体10底面的距离配置为大于两端部21与底面的距离即可,对于加热管2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以及两端部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本发明中并不进行限制,例如加热管2可以配置为“几”字形结构,或者相类似的阶梯状结构,同样能够实现预期的技术效果。同时在箱体10沿竖直方向设置时,两端部21在箱体10的两侧壁上的位置,可以配置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只需要将两者的高度配置为低于中段22的高度,即可以实现预期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管2被配置为通过两端部21固定于箱体10内部的两侧壁之间,加热管2的整体形态能够更直观地被用户观察到,如此达到方便用户调整食材位置,以对准加热管2的中段22下方,从而形成更为均匀的加热效果。此外,加热管2具体配置为拱形,且向远离箱体10的底面的方向弯曲,值得注意地,此处所称“拱形”,可以理解为抛物线状结构或圆弧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梯形,特别是等腰梯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和美观选择相应的实施方式,但不管配置为何种拱形,所述拱形的顶面,也即前文所述的中段22,都应当配置为向远离箱体10底面方向弯曲。
在加热管2的数量和设置方向层面,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管2在垂直于箱体10内部后壁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如此,不管用户将待加热食品设置于托盘12或其他位于箱体10底面以上任何高度的置物装置中的任何位置,特别是在垂直于后壁方向上,均能够实现对食材均匀加热的技术效果,同时多个加热管2可以配置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电源,例如烤箱1本身的供电设备;多个加热管2也可以配置为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高度,例如在垂直于后壁方向上间隔设置三个加热管2的实施方式中,将位于中间的加热管2设置得较高并将位于两侧的加热管2设置得较低,从而避免更靠近食材的中间的加热管2影响均匀加热的效果;同时多个加热管2也可以配置为具有不同的输入和输出功率、热能输出频率和/或热能输出时长,从而根据食材具体的摆放位置,对不同的加热管2进行选择性启停。由上述方案所衍生的一系列技术方案,例如通过拍照识别食材在箱体10中的位置而选择性开启对应位置加热管等实施方式,其技术效果和技术方案均可以预期。
下面结合图5至图9,进一步拆解分析本发明中加热管2的具体结构,值得注意地,下文对结构设置方位的介绍,特别是对于加热管2及其配合结构与箱体10各个侧面或壁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均以箱体10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在用户将待加热食材放置于箱体10内部后,加热管2始终位于待加热食材上方的状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下文描述,调整箱体10的位态形成的其他表述,均是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延伸。同时,下文中对设置于加热管2单侧的端部21以及配合的固定座15等结构,在加热管2两侧均设置固定座15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参考地实施,将位于左右两侧的固定座15配置为相同或不同的结构。
图5示出了在烤箱1包括用于固定加热管2的固定座15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管2的配置情况,其中固定座在15在箱体10的两侧壁分别设置,包括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加热管2的左端部21a和右端部21b分别固定于所述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处,如此实现前文所述的加热管2通过两端部21固定于箱体10内部的两侧壁之间,并增加结构强度。当然在并未设置固定座15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管2可以通过左端部21a和右端部21b分别直接固定于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并通过左侧壁和右侧壁内部布置的导电线接收电能。
当然固定座15并不局限于在单个加热管2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同样也可以在单侧设置而在另一侧将加热管2做封闭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配置为具有相同的结构,仅在固定于箱体10上的设置方向上具有差别。对于固定座15的具体结构及与其相配合的加热管2的相关结构,则如图6所示,固定座15包括平行于箱体10侧壁延伸的平直面151,以及与加热管2的端部21固定的倾斜面152,其中,固定座15通过平直面151固定于箱体10,具体而言固定于箱体10的两侧壁,倾斜面152则向加热管2所在方向倾斜设置,以提供加热管2以向上的支持力。
在此需要强调地,所述设置方向上具有差别,指代的是由于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的平直面151分别固定于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因此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的倾斜面152实际上是“面对面”设置且分别固定加热管2的左端部21a和右端部21b的,倾斜面152朝向相对,如此会从两端部21处同时为加热管2提供支持力。
所述倾斜面152的定义,实际上是基于加热管2被配置为具有圆弧状或类似圆弧状的拱形,且端部21的开口被配置为垂直于端部21所在圆弧的切线,如此形成的平整开口,相对于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箱体10的侧壁以及平直面151而言,会存在一定相对夹角,为了适配上述夹角,因而将固定座15上与平直面151相对的、远离所述箱体10侧壁的侧面配置为倾斜,以形成所述倾斜面152,但此处应当理解地,在加热管2具有类似“几”字形或阶梯状的结构配置时,或加热管2的端部21的开口被配置为平行于平直面151时,倾斜面152当然可以相应地配置为平直或弧状,只要最终能够与端部21相对固定即可。
所述向上的支持力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竖直向上的分力,例如将倾斜面152配置为具有垂直于平直面151水平面的阶梯状结构,且端部21的开口被配置为同样的水平切口的实施方式中,阶梯状结构的水平面会给加热管2直接提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与此相对应地,设置具有相同上述结构的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时,左右两侧均能够提供竖直向上的分力。当然所述向上的支持力,还可以理解为竖直向上的合力,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端部21的开口以及倾斜面152与平直面151具有相同大小的夹角,如此会提供加热管2以垂直于倾斜面152方向的支持力,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固定座15a和右固定座15b时,两个支持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因而两个分力形成的合力沿竖直方向向上。当然所述向上的支持力也可以解释为由支持力产生的摩擦力,例如倾斜面152配置为与平直面151相同的、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管2端部21的开口同样配置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端部21的开口会与倾斜面152产生弹性形变,支持力沿垂直且远离平直面151方向,同时由于加热管2自重,会产生一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以抵抗重力。其他实施方式是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在此不做穷举。
继续地,如图6至图8所示,加热管2具体包括管体3,以及设置于管体3两侧的封盖5,封盖5包括封盖本体51以及由封盖本体51向管体3方向延伸的插接部52,封盖通过插接部52伸入管体3内形成摩擦或其他限位,从而将管体3整体密封。同时,固定座15还包括设置于倾斜面152的固定槽153,在加热管2的管体3通过端部21与固定座15的倾斜面152固定的实施方式中,管体3上固定的封盖5,特别是靠近固定座15一侧的封盖本体51会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容置于固定槽153中,固定槽153为封盖5提供限位,进而间接地限定了加热管2在箱体10内的相对位置。
当然在加热管2的两侧并不采用通过设置封盖5的方式进行密封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座15的固定槽153还可以配置为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端部21,如此形成的限位同样能够达到与前文类似的技术效果。
对于封盖本体51和插接部52的具体结构而言,在管体3配置为中空柱状体的实施方式中,两者为了更好的配合管体3的形状,分别配置为具有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第一直径等于管体3的外径,第二直径等于导电极8的内径,如此在完成装配后,封盖5、导电极8与管体3足以形成过盈配合,且从侧面观察封盖5不会突出管体3配置,提升加热管2整体美观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还可以分别配置为等于管体3的外径和内径,或所述第一直径和第二直径还可以分别配置为等于管体3的内径和导电极8的内径。
封盖本体51具体包括第一接触面511和第二接触面512,在封盖本体51被配置为完全容置于所述固定槽153中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面512与固定槽153的底面接触,第一接触面511与倾斜面152平齐,如此在固定槽153和封盖本体51之间不设置有其他结构的情况下,固定槽153和封盖本体51同样可以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加热管2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导电引线6和导电极8,用于为加热管2内部设置的发热单元提供电能,其中导电引线6用于导通,导电极8则用于使导通的电流均匀的进入加热管2中的发热单元,并提高导电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引线6一端连接烤箱1或其他外设的电源,另一端通过导电极8间接地,或直接地接入加热管2中的发热单元。
在加热管2两侧设置有封盖5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引线6具体配置为穿过封盖5并通过固定座15连接至电源。具体而言,封盖5还包括导线通孔50,导电引线6配置为一端连接导电极8,另一端依次通过导线通孔50和固定座15与烤箱1的电源电性连接,如此在保证密封性的情况下,实现对加热管2内部发热单元供电的技术效果。
此外,固定槽153和封盖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绝缘垫圈154,一方面可以屏蔽导电引线6中位于固定槽153可能发生的漏电,另一方面能够为固定槽153和封盖5,特别是固定槽153与封盖本体51之间提供摩擦力,以限定两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当然此时固定槽153的内径应当大于封盖本体51的最大外径以形成空隙,绝缘垫圈154的体积配置为足以充盈于所述间隙中,且使得倾斜面152、绝缘垫圈154的外侧以及封盖本体51的第一接触面511同时平齐。
下面进一步说明加热管2内部的结构,特别是前文所述的发热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具体配置,如图8所示。当然除了下述配置以外,本发明提供的烤箱1中设置的加热管2,内部还可以包括加热丝或导电发热的填充料等结构作为发热单元,且发热单元可以配置为柱状、片状、环状、螺旋状等多种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管2,以导电发热层4作为所述发热单元,管体3或称加热管2的两端部21配置为封闭,与管体3共同形成用以容置导电发热层4的容置腔30,导电极8设置于导电发热层4靠近箱体10的侧壁的一侧,导电引线6的一端与导电极8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具体地,导电极8包括两个端面,其中一端面与导电引线6连接,另一端面与导电发热层4连接,从而将导电引线6的电能,均匀的引入导电发热层4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电的均匀性,防止导电发热层4局部过热,导电极8被配置为沿导电发热层4的横截面均匀布置,从而以整个导电发热层4作为导电介质形成回路。
同时形成回路必要地,还需要将导电引线6配置为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两条,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热管2的两端部21分别开口设置,因而可以在两端部21的其中之一处设置正极引线,其中另一处设置负极引线。当然在加热管2仅有一个端部21开口设置的实施方式中,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当然可以设置在同侧。
对于导电发热层4,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发热层4沿管体3的内壁长度延伸方向均匀生长,导电极8相对应地配置为环状,且具有与导电发热层4的横截面具有相同的内径和外径,一方面防止导电极8厚度过大导致电能损耗,另一方面也防止导电极8厚度过小导致不能充分利用导电发热层4。值得强调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极8可以采用铜质和银浆作为过渡性导电材料,具体地,导电极8配置为环状的实施方式中,出于节省成本的前提下达成更好导电效果的考虑,环体本体配置为铜材料,环体本体靠近导电发热层4一侧涂布有一层银浆,以避免铜材料与导电发热材料直接接触导电效率低的问题。
此外,由于导电发热层4沿管体3的内壁生长,且中部贯通,因而本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管2还可以包括惰性气体7,惰性气体7充盈于导电发热层4形成的中空部40,如此配合加热管2优秀的封闭性,达到有效防止导电发热层4被氧化,导致导电效率和红外辐射通量降低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导电发热层4形态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得出多种衍生的技术方案,而本发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将导电发热层4配置为利用石墨烯、碳纳米管、铁粉复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制成,并将惰性气体7配置为氩气,管体3配置为石英玻璃材质。
如此,加热管2得以具有优秀的热传导能力和红外辐射能力,在接入电源后,电能通过固定在上述固定座15的导电引线6接入导电发热层4中,两者形成沿管体3延伸方向的导电通路,由于配置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发热层4同时具备高导电效率和高红外辐射系数的性质,可以在导通瞬间配合石英材质管体3形成高红外辐射通量(M∝T4),保证烤箱开启瞬间(经测试可实现在1s以内),使被加热食材表面温度升温至85℃以上(烤箱内部温度则为100℃以上),不仅烤箱1无需预热,而且食材在表面可以形成脆皮,以锁住内部水分不因高温而汽化,形成外焦里嫩的口感;退一步讲,即使食材本身无法形成外焦里嫩的层次,由于食材外部升温速度快、熟度高,也会对内部其他熟度底的部位形成保护屏障,防止内部水分流失,间接导致食材的芳香物质、水分、油脂等营养物质的过分丢失,也能够缓解烤制产品柴、干、硬等缺陷。
当然在搭配前述控制部13,也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一致的缓慢升温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加热管2能够实现瞬热功能,并不意味着丧失原有其他功能。同时,上述快速升温的效果配合本发明对加热管2形状的特殊限定,能够将烤箱1配置为加热速度又快,加热效果又均匀,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单纯利用电阻丝加热管加热空气,并通过风扇强制对流吹热食材的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管2更强调提高红外辐射率,以直接对食材表面温度形成影响,并利用红外辐射能量的穿透深度大的特点,以及加热管2不同位置与待加热食材具有不同间距的特殊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加热升温的速度和效果。
进一步地,搭配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力调节装置134配置为可控硅的实施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可控硅虽然能够将温度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是相应的加热温度和电力输出也非常小,导致食物被闷熟的技术问题,也即提高加热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加热管2)的红外辐射率以抵消可控硅电力输出小的弊端。此外,在烤箱1的配置方案中,还可以将三种加热原理进行复合,从而更好的利用可控硅的特性,实现温度稳定和加热迅速两项技术效果的兼顾。
在材料配置方面,石墨烯用于导电以及产生红外热辐射,碳纳米管用于提升单一石墨烯加热膜的加热功率,铁粉用于增强加热膜的导电能力,也即间接增强了导电发热层4的加热能力。由于石墨烯材料的导电层和石英玻璃均具有高红外辐射系数(大于0.92),因此利用上述材质搭配制作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加热管2,能够产生更好的技术效果,但应当理解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种配置方式。
本发明对于导电极8和封盖5的配合结构,还进一步提供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封盖本体51和插接部52配置为具有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导电极8配置为圆环状且具有小于插接部52的高;封盖本体51的外径、导电极8的外径、导电发热层4的外径和管体3的内径配置为相等,插接部52的外径、导电极8的内径和导电发热层4的内径配置为相等,进而可以将导电极8套设于插接部52处,并将封盖本体51至少部分设置于管体3内。
如此,封盖5可以与导电极8形成组合件,一同与管体3及其内部结构进行组装,在插接部52伸入容置腔30后,导电极8的外沿与管体3的内壁接触,远离封盖本体51一侧与导电发热层4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接部52具体包括第一部分521以及第二部分522,其中第二部分522位于所述第一部分521靠近封盖本体51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导电极8套设于第二部分522,在封盖5整体与管体3过盈配合的情况下,第一部分521与导电发热层4的内壁接触,导电极8位于导电发热层4和封盖本体51之间。当然关于封盖5和管体3的固定方式还存在很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烤箱1,将加热管2两端部21与烤箱1底面的间距配置得较近,且将加热管2中段22与烤箱1底面的间距配置得较远,从而防止加热管2两端和中部传热能力不均;如此,待加热食品距离加热管2中段22和两端部21的直线距离基本相同,在烤箱1进行加热过程中,尤其是在将加热管2配置为大功率输出的工作条件下,烤箱能够实现加热速度快且食品受热均匀的技术效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烤箱,包括箱体(10),以及用于开闭所述箱体(10)的门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的加热管(2),所述加热管(2)包括两端部(21)以及位于所述两端部(21)之间的中段(22),所述中段(22)与所述箱体(10)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两端部(21)与所述底面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通过所述两端部(21)固定于所述箱体(10)内部的两侧壁之间,所述加热管(2)配置为拱形,且向远离所述底面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在垂直于所述箱体(10)内部的后壁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固定座(15),所述固定座(15)包括平行于所述侧壁的平直面(151),以及与所述加热管(2)的端部(21)固定的倾斜面(152),所述固定座(15)通过所述平直面(151)固定于所述箱体(10),所述倾斜面(152)向所述加热管(2)方向倾斜,提供所述加热管(2)以向上的支持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包括管体(3),以及设置于所述管体(3)两侧的封盖(5),所述封盖(5)包括封盖本体(51),以及由所述封盖本体(51)向所述管体(3)方向延伸的插接部(52),所述固定座(1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倾斜面(152)的固定槽(153),所述封盖本体(51)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固定槽(153)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2)还包括导电发热层(4)、导电引线(6)以及导电极(8),所述管体(3)两端部封闭,形成用以容置所述导电发热层(4)的容置腔(30),所述导电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极(8)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源;
所述导电极(8)包括两个端面,其中一端面与所述导电引线(6)连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导电发热层(4)连接,所述导电极(8)沿所述导电发热层(4)的横截面均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5)还包括导线通孔(50),所述导电引线(6)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极(8),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导线通孔(50)和所述固定座(15),与所述烤箱的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固定槽(153)和所述封盖(5)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垫圈(15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极(8)配置为环状,且具有与所述导电发热层(4)的横截面相同的内径和外径;所述导电极(8)套设于所述插接部(5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层(4)沿所述管体(3)内壁的长度延伸方向均匀生长,所述加热管还包括惰性气体(7),所述惰性气体(7)充盈于所述导电发热层(4)形成的中空部(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烤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发热层(4)为石墨烯、碳纳米管、铁粉的复合材料;所述惰性气体(7)为氩气;所述管体(3)为石英玻璃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7032.8A CN115702748A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烤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7032.8A CN115702748A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烤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2748A true CN115702748A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79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87032.8A Pending CN115702748A (zh) | 2021-08-03 | 2021-08-03 | 烤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02748A (zh) |
-
2021
- 2021-08-03 CN CN202110887032.8A patent/CN115702748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63138B2 (ja) | 調理装置 | |
EP1628078B1 (en) | Overheat steam cooker | |
EP3599429A1 (en) | Cooking appliance | |
US8344289B2 (en) | Terminal block cool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ic cooking range | |
JP3351849B2 (ja) | 調理用レンジのための電気加熱装置 | |
CN106610038B (zh) | 电磁炉的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和电磁炉 | |
CN216393843U (zh) | 烤箱 | |
CN115702748A (zh) | 烤箱 | |
US10753621B2 (en) | Oven appliance with a sensor shield | |
KR20160126625A (ko) | 전기밥솥 | |
JP2009156521A (ja) | 加熱調理器 | |
EP1798480B1 (en) | Electric oven | |
JP2004065553A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217013648U (zh) | 加热管及具有其的烤箱 | |
CN116202641A (zh) | 烤箱及其温度均匀性测试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211128214U (zh) | 石墨烯电热膜发热烹饪装置 | |
CN216702339U (zh) | 烤箱 | |
CN115702747A (zh) | 加热管及具有其的烤箱 | |
CN206062964U (zh) | 电热烹饪器具 | |
CN115344072A (zh) | 烤箱温度控制方法、系统及具有其的烤箱 | |
CN115336912A (zh) | 加热管及具有其的烤箱 | |
US20170224160A1 (en) | Cooking apparatus using cooking media with microwave | |
CN115868820A (zh) | 烤箱 | |
CN214258967U (zh) | 一种三区独立发热的早餐机 | |
CN216569517U (zh) | 锅具的把手及锅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