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9787A -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9787A
CN115699787A CN202180036607.3A CN202180036607A CN115699787A CN 115699787 A CN115699787 A CN 115699787A CN 202180036607 A CN202180036607 A CN 202180036607A CN 115699787 A CN115699787 A CN 115699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camera actuator
link
rotating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66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敏旭
金敬源
秋京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699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9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1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支座,其被设置在下部分中;旋转部分,其被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内部;光学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分上;第一驱动部分,其用于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将所述光学构件倾斜到第一轴线;和第二驱动部分,其用于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将所述光学构件倾斜到第二轴线,其中,所述旋转部分包括:第一旋转板,其被设置在内部上;第二旋转板,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外部;固定板,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外部;第一桥,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二旋转板之间,以便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第二桥,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以便被定位成对应于所述第二轴线。

Description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致动器和一种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相机是用于拍摄被摄体的图片或视频的设备,并且安装在便携式设备、无人机、车辆等上。相机设备可以具有图像稳定(IS)功能、自动对焦功能以及变焦功能,其中该图像稳定功能校正或防止用户移动所引起的图像抖动以改善图像质量,该自动对焦功能通过自动地调整图像传感器与透镜之间的间距来对准透镜焦距,该变焦功能通过经由变焦透镜来增大或减小远程被摄体的放大倍率从而捕捉远程被摄体。
同时,图像传感器的像素密度随着相机的分辨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像素的大小变得更小,并且随着像素更小,相同时间接收到的光量减少。因此,由于相机具有更高像素密度,所以由在黑暗环境中快门速度降低时发生的手抖动所引起的图像抖动可能更严重地发生。作为代表性图像稳定(IS)技术,存在通过改变光的路径来校正运动的光学图像稳定器(OIS)技术。
根据一般OIS技术,可以通过陀螺传感器等检测相机的运动,并且可以基于检测到的运动倾斜或移动透镜,或者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可以倾斜或移动。当为了OIS而倾斜或移动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时,有必要另外确保在透镜或相机模块周围的用于倾斜或移动的空间。
同时,用于OIS的致动器可以设置在透镜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用于OIS的致动器可以包括负责两个轴线(即,垂直于Z轴线的X轴线和Y轴线)的倾斜的致动器,Z轴线为光轴。
然而,根据对超薄和超小型相机设备的需求,对布置用于OIS的致动器存在大的空间约束,并且可能难以确保足够的空间,使得透镜或包括透镜和图像传感器的相机模块本身可以在其中为了OIS而倾斜或移动。另外,由于相机具有更高像素密度,因此优选地增大透镜的大小以增加接收到的光量,并且由于被用于OIS的致动器占用的空间而导致增加透镜的尺寸可能存在限制。
另外,当变焦功能、AF功能和OIS功能全部被包含在相机设备中时,还存在OIS磁体和AF或变焦磁体彼此靠近地设置从而引起磁场干扰的问题。
另外,存在对移动透镜的空间约束或限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用于通过旋转板执行两轴线倾斜,该旋转板通过桥连接。
另外,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用于通过调整用于倾斜光学构件的接触点的位置来容易地执行两轴线倾斜。
另外,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其适用于超薄、超小型和高分辨率相机。
实施例的目的不限于此,并且还将包括可以从构造或实施例中识别的目的或效果。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相机致动器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被设置在下部上;旋转部分,所述旋转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座中;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分上;以及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被构造成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而沿第一轴线倾斜所述光学构件,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被构造成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而沿第二轴线倾斜所述光学构件,其中,所述旋转部分可以包括:第一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被设置在内部;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二旋转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外部;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外部;第一桥,所述第一桥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二旋转板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第二桥,所述第二桥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二轴线。
第一桥可以被定位在沿着第二轴线平分第一旋转板的虚拟线上。
第二桥可以被定位在沿着第一轴线平分第二旋转板的虚拟线上。
第一驱动部分可以包括:第一压电部分,该第一压电部分在光轴方向上膨胀和收缩;第一连杆部分,该第一连杆部分连接到第一压电部分;第一移动部分,该第一移动部分连接到第一连杆部分;第一操作部分,该第一操作部分连接到第一移动部分并接触第一旋转板;以及第一吸力部分,该第一吸力部分被设置成与第一旋转板相邻并被构造成拉动第一旋转板。
第二驱动部分可以包括:第二压电部分,该第二压电部分在光轴方向上膨胀和收缩;第二连杆部分,该第二连杆部分连接到第二压电部分;第二移动部分,该第二移动部分连接到第二连杆部分;第二操作部分,该第二操作部分连接到第二移动部分并接触第二旋转板;以及第二吸力部分,该第二吸力部分被设置成与第二旋转板相邻并被构造成拉动第二旋转板。
第一连杆部分和第一移动部分可以响应于第一压电部分的机械变形而移动,第二连杆部分和第二移动部分可以响应于第二压电部分的机械变形而移动,在第一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时第一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一连杆部分改变,在第二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时第二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连杆部分改变。
相机致动器可以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支座中的支架。
支架可以包括:支架支撑部分,该支架支撑部分被设置在支座上;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该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被定位在支架支撑部分上;以及第三突起,该第三突起被设置成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间隔隔开。
第一突起可以包括第一孔,第二突起可以包括第二孔,第三突起可以包括第三孔和第四孔,第一孔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三孔重叠,第二孔可以在光轴方向上与第四孔重叠。
第一连杆部分可以穿过第一孔和第三孔,并且第二连杆部分可以穿过第二孔和第四孔。
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一种相机致动器,用于通过旋转板执行两轴线倾斜,旋转板通过桥连接。
另外,根据实施例,可以实现一种相机致动器,用于通过调整用于倾斜光学构件的接触点的位置来容易地执行两轴线倾斜。
另外,可以提供一种相机致动器,其适用于超薄、超小型、高分辨率的相机。特别地,即使不增加相机设备的整体大小,也可以高效地设置用于OIS的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X轴线方向上的倾斜和在Y轴线方向上的倾斜不会引起磁场相互干扰,因此可以实现用于执行在X轴线方向上的倾斜和在Y轴线方向上的倾斜的稳定结构,并且可以实现精确的OIS功能,因为也不会发生与AF或变焦致动器的磁场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消除透镜的大小限制来确保足够的光量并且以低功耗实现OIS。
本发明的各种和有益优点和效果不限于上述内容,并且在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将更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座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架的透视图。
图8a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透视图。
图8b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8c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侧视图。
图9a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驱动部分的透视图。
图9b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驱动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9c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透视图。
图9d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板部分和位置传感器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和光学构件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的前视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顶透视图。
图15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前视图,其中移除了旋转部分和光学构件。
图16a和图16b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向前移动的视图。
图17a和图17b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向后移动的视图。
图18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19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沿图18中的线D-D’的截面图。
图21是沿图18中的线E-E’的截面图。
图22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所应用于的移动终端的透视图。
图23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所应用于的车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可以具有各种变化并且具有各种实施例,因此在附图中示出和描述了具体实施例。
然而,应理解,无意限制具体实施例,并且应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所有修改、等效物和替代。
包括诸如第二或第一之类的序数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部件,但是部件不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例如,第二部件可以被称为第一部件,类似地,第一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部件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术语“和/或”包括多个相关列出项或该多个相关列出项中的任一项的组合。
当某个部件被描述为被“连接到”或“联接到”到另一部件时,应理解,该部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联接到另一部件,但是其它部件也可以存在于其间。另一方面,当某个部件被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联接”到另一部件时,应理解,在其间不存在其它部件。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无意限制本发明。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在本申请中,应理解,诸如“包含…”或“具有…”之类的术语有意指定存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提前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理想的或过度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实施例,并且相同或对应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与附图标记无关,并且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外罩CV、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和电路板1300。在本文中,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与“第一致动器”互换使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与“第二致动器”互换使用。
外罩CV可以覆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通过外罩CV增大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联接力。
此外,外罩CV可以由阻挡电磁波的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容易保护外罩CV中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另外,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是光学图像稳定器(OIS)致动器。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被设置在预定镜筒中的固定透镜(未示出)。另外,透镜可以包括例如固定焦距透镜。固定焦距透镜可以被称为“单焦距透镜”或“单透镜”。
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改变光路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通过其中的光学构件(例如,反射镜)竖直地改变光路径。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当移动终端的厚度减小时,也可以通过光路径的改变而将大于移动终端厚度的透镜构造设置在移动终端中,以便可以执行放大、自动对焦(AF)和OIS功能。
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设置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后端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联接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另外,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执行相互联接。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支持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并且通过根据控制部分的预定控制信号来移动透镜从而执行AF功能或变焦功能。
电路板1300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后端处。电路板1300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和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另外,可以设置多个电路板1300。
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形成为单个相机模块或多个相机模块。例如,该多个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和第二相机模块。
另外,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单个致动器或多个致动器。例如,第一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另外,第二相机模块可以设置在预定外壳(未示出)中,并且包括致动器(未示出),该致动器可以驱动透镜部分。致动器可以是音圈马达、微致动器、硅致动器等,并且以各种方法应用,诸如静电方法、热方法、双峰方法以及静电力方法,但不限于此。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机致动器可以被称为致动器等。另外,包括多个相机模块的相机模块可以被安装在诸如移动终端之类的各种电子设备中。
参考图3,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包括用于执行OIS功能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和用于执行变焦功能和AF功能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
光可以通过被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上表面上的开口区域入射到相机模块中。换言之,光可以在光轴方向(例如,X轴线方向)上入射到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中,并且光路径可以通过光学构件在竖直方向(例如,Z轴线方向)上改变。另外,光可以穿过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并且可以入射在被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一端处的图像传感器上(PATH)。
在本说明书中,底表面是指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另外,第一方向是附图中的X轴线方向。第二方向是附图中的Y轴线方向。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另外,第三方向是附图中的Z轴线方向。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这里,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对应于光轴方向,而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线方向)是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并且可以被第一相机致动器倾斜。下面将给出其详细描述。
另外,在关于第一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以下描述中,光轴方向是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并且将在下文中基于其进行描述。
另外,通过这种构造,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改变光路径来减小第一相机致动器和第二相机致动器的空间限制。换言之,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延伸光路径,同时响应于光路径的变化使相机模块的厚度最小化。此外,应理解,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控制延伸的光路径中的焦点等来提供高范围的放大倍率。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可以通过由第一相机致动器控制光路径来实现OIS,由此使偏心或倾斜现象的发生最小化并提供最佳光学特性。
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光学系统和透镜驱动部分。例如,第一透镜组件、第二透镜组件、第三透镜组件和引导部分(例如,引导轨或引导销)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中。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线圈和磁体,并执行高放大倍率的变焦功能。
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是通过线圈、磁体和引导销移动的移动透镜,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可以执行聚焦器的功能,光通过聚焦器在特定位置处形成图像,第一透镜组件可以执行变换器的功能,以在另一位置处重新形成由作为聚焦器的第三透镜组件所形成的图像。同时,第一透镜组件可能处于放大倍率变化大的状态,因为到被摄体的距离或图像距离变化很大,而第一透镜组件,即变换器,可能在光学系统的焦距或放大倍率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同时,由第一透镜组件(即,变换器)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可能取决于位置而略有不同。因此,第二透镜组件可以对由变换器形成的图像执行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以使用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在图像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处准确地形成图像。例如,第一透镜组件和第二透镜组件可以由电磁力驱动,电磁力由于线圈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上述描述可以应用于下文将要描述的透镜组件。
同时,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OIS致动器和AF致动器或变焦致动器时,可以防止当OIS被驱动时与AF磁体或变焦磁体的磁场干扰。由于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第一驱动磁体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分开设置,因此可以防止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与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之间的磁场干扰。在本说明书中,OIS可以与诸如手抖校正、光学图像稳定、光学图像校正、抖动校正等术语互换使用。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4和图5,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可以包括支座1110、支架1120、第一驱动部分1130和第二驱动部分1140、第一板部分1150、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旋转部分1170以及光学构件1180。
首先,支座1110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1100的外侧处。另外,支座1110可以支撑支架1120、第一驱动部分1130和第二驱动部分1140、第一板部分1150、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旋转部分1170以及光学构件1180。
支架1120可以被定位在支座1110上。另外,支架1120可以支撑第一驱动部分1130。更具体地,支架1120可以支撑第一驱动部分1130和第二驱动部分1140的第一连杆部分和第二连杆部分。
另外,支架1120可以支撑就座在其上部上的附加板以及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的多个霍尔传感器。
另外,支架1120可以通过一体地支撑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来提高根据连杆部分的移动和负载的可靠性。
第一驱动部分1130和第二驱动部分1140可以使旋转部分1170绕横摆轴线(yawaxis)倾斜或横摆-倾斜(或旋转)。另外,第一驱动部分1130和第二驱动部分1140可以使旋转部分1170绕俯仰轴线(pitch axis)倾斜或俯仰-倾斜(或旋转)。在说明书中,横摆方向对应于第一轴线,并且横摆倾斜是绕横摆方向的旋转。另外,俯仰方向对应于第二轴线,俯仰倾斜是绕俯仰方向的旋转。另外,横摆方向是XZ平面上的一个方向和倾斜的旋转部分的竖直方向,而俯仰方向是YZ平面上的一个方向和倾斜的旋转部分的水平方向。
在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分1130可以通过经由第一连杆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来移动第一移动部分和第一操作部分的位置从而使旋转部分1170横摆-倾斜。另外,第二驱动部分1140可以通过经由第二连杆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来移动第二移动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从而使旋转部分1170俯仰-倾斜。
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就座在支座110上。另外,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电连接到第一驱动部分,以通过第一驱动部分改变第一压电部分和第二压电部分的长度。换言之,通过第一板部分1150输入的电信号(例如,电压)可以使第一压电部分和第二压电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膨胀。
另外,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包括具有可以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诸如刚性印刷电路板(PCB)、柔性PCB和刚性柔性PC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类型。
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可以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第二霍尔传感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一磁体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与第一操作部分接触。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一磁体中的另一个可以与支架1120接触。可替选地,第一霍尔传感器和第一磁体中的另一个可以与支架1120上的附加板接触。下面将描述与第一操作部分接触的第一磁体和与支架1120接触的第一霍尔传感器。
因此,与第一操作部分接触的第一磁体可以响应于第一操作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可以根据第一磁体的移动来检测磁力的变化。
同样地,第二霍尔传感器和第二磁体中的任何一个可以与第二操作部分接触。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和第二磁体中的另一个可以与支架1120接触。可替选地,第二霍尔传感器和第二磁体中的另一个可以与支架1120上的附加板接触。下面将描述与第二操作部分接触的第二磁体和与支架1120接触的第二霍尔传感器。
另外,与第二操作部分接触的第二磁体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可以根据第二磁体的移动来检测磁力的变化。
旋转部分1170可以被定位在支座1110上并由支座1110支撑。另外,旋转部分1170可以支撑光学构件1180。换言之,光学构件1180可以就座在旋转部分1170上。
在实施例中,旋转部分1170的一些区域可以被第一驱动部分横摆-倾斜。另外,旋转部分1170的一些区域可以被第二驱动部分俯仰-倾斜。光学构件1180还可以响应于旋转部分1170的旋转(横摆/俯仰倾斜)而被横摆-倾斜或俯仰-倾斜。
旋转部分1170可以通过第一驱动部分的按压和联接力而被横摆-倾斜,并且通过第二驱动部分的按压和联接力而被俯仰-倾斜。
光学构件1180可以包括诸如棱镜或反射镜之类的反射构件。光学构件1180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反射构件前方或后方的至少一个透镜。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光学构件1180响应于旋转部分1170的旋转而被横摆-倾斜或俯仰-倾斜,所以光路径可以如上所述在垂直于光轴(Z轴线方向)的方向上改变。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执行OIS。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座的透视图。
参考图6,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座1110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外侧处。
在实施例中,支座1110可以包括侧壁部1111、第一下部1112、第二下部1113以及旋转支撑部分1114。
侧壁部1111可以被定位在支座1110的一侧处。侧壁部1111可以接触第一板部分。
第一下部1112可以竖直接触侧壁部1111。第一下部1112可以与侧壁部1111一体地形成。
第一下部1112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最下侧处。另外,第一下部1112可以支撑第一板部分。
第二下部1113可以接触第一下部1112。第二下部1113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从第一下部1112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下部1113和第一下部1112可以一体地形成。旋转部分1170可以被定位在第二下部1113上。
旋转支撑部分1114可以接触第二下部1113。旋转支撑部分1114可以接触第二下部1113的侧表面并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延伸。
另外,旋转支撑部分1114可以具有关于YZ平面倾斜的倾斜表面1114a。倾斜表面1114a可以关于YZ平面具有第一倾角θa。
另外,旋转部分可以就座在倾斜表面1114a上。因此,旋转部分也可以具有关于YZ平面的第一倾角θa。
换言之,旋转支撑部分1114可以在支撑旋转部分的同时将旋转部分支撑为以预定角度(例如,第一倾角)倾斜。因此,通过上部入射的光可以被倾斜的光学构件反射。因此,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同时改变光路径,由此使厚度(例如,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最小化并且提高透镜在光路径上的自由度从而提高光学性能。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架的透视图。
参考图7,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支架1120可以包括支架支撑部分1121、第一突起1122、第二突起1123和第三突起1124。
支架支撑部分1121可以被定位在支架1120的下部处。支架支撑部分1121可以被定位在上述支座1110的第一下部和第二下部上。因此,支架支撑部分112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与第一下部和第二下部重叠。
第一突起1122、第二突起1123和第三突起1124可以被定位在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边缘处。
第一突起1122可以被定位在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上表面上并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延伸。第一突起1122可以垂直于支架支撑部分1121形成。
第一突起1122可以被定位成与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边缘相邻。具体地,第一突起1122可以被定位成与面对第二方向(Y轴线方向)的一个表面相邻。
另外,第一突起1122可以包括第一孔1122a。第一孔1122a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突起1122的上部中。第二连杆部分可以就座在第一孔1122a中。
第二突起1123可以被定位在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上表面上并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延伸。第二突起1123可以垂直于支架支撑部分1121形成。
第二突起1123可以被定位成与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边缘相邻。具体地,第二突起1123可以被定位成与另一表面相邻,该另一表面与面对第二方向(Y轴线方向)的表面相邻。在实施例中,第二突起1123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和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突起1122对称。
第二突起1123可以包括第二孔1123a。第二孔1123a可以被定位在第二突起1123的上部中。第一连杆部分可以就座在第二孔1123a中。
另外,第二孔1123a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第三突起的第四孔1123b。例如,第二孔1123a可以设置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与第四孔1123b对称。因此,第一连杆部分可以穿过第二孔1123a和第四孔1123b。另外,第一连杆部分可以由第二孔1123a和第四孔1123b支撑,并且当第一连杆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时,可以向第一连杆部分施加摩擦力。
第三突起1124可以被定位成与支架支撑部分1121的边缘相邻。具体地,第三突起1124可以被定位成面对第一突起1122和第二突起1123。第三突起1124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对应于第一突起1122。另外,第三突起1124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对应于第二突起1123。
第三突起1124可以包括第三孔1124a和第四孔1124b。第三孔1124a和第四孔1124b可以被定位在第三突起1124的上部中。
另外,第三孔1124a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第一孔1122a。另外,第四孔1124b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第二孔1123b。在实施例中,第三孔1124a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面对第一孔1122a。另外,第四孔1124b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面对第二孔1123b。因此,第二连杆部分可以穿过第一孔1122a和第三孔1124a并且可以由第一突起1122和第三突起1124支撑。另外,第一连杆部分可以穿过第二孔1123a和第四孔1124b并且可以由第二突起1123和第三突起1124支撑。
另外,第三突起1124在第二方向(Y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突起1122或第二突起1123在第二方向(Y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另外,第一突起1122和第二突起1123可以设置成彼此间隔隔开。通过这种构造,可以通过第三突起1124提高对第一连杆部分和第二连杆部分的支撑力。另外,可以通过在第一突起1122与第二突起1123之间设置分离空间而容易地确保第一驱动部分的布置空间。
另外,第一突起1122、第二突起1123和第三突起1124可以与支架支撑部分1121一体地形成。
图8a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透视图,图8b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8c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侧视图。
参考图8a和图8b,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1130可以包括第一压电部分1131、第一连杆部分1132、第一移动部分1133、第一操作部分1134以及第一吸力部分1135。
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由压电元件形成。在实施例中,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压电元件。
在实施例中,在第一压电部分1131中可以由于电压施加而形成电场,并且其长度可以改变。更具体地,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由其中正离子和负离子被弹性连接的晶格形成。因此,在第一压电部分1131中,正离子和负离子可以在电场形成时移动。例如,正离子可以在沿电场的方向上被拉动,而负离子可以在沿与电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拉动。另外,产生对应于移动或力的应力,并且晶格可能变形。
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是多晶体,并且晶格通常可以被分成具有不同极化方向的几个极化。另外,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处于其中从极化状态到整体的极化被消除的状态。此时,当向第一压电部分1131施加电场时,晶体内部的极化方向根据电场方向极化,与此同时,可以在电场方向上增加晶体晶粒的长度。相反地,当电场被移除时,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保持其中整体已经被极化的状态。因此,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在其中每个晶体膨胀的膨胀状态或在其中晶体根据电压而收缩的收缩状态下操作。换言之,当诸如电压之类的电信号被施加到第一压电部分1131时,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机械地变形(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膨胀和收缩)。通过这种构造,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没有电磁干扰并且几乎没有对形状的影响,因而可以提供高可靠性和改进的能量效率。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由多个层形成。另外,可以向该多个层施加不同的电压。因此,如上所述,第一压电部分1131可以收缩或膨胀。
第一连杆部分1132可以连接到第一压电部分1131。因此,第一连杆部分1132可以响应于第一压电部分1131的膨胀和收缩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
第一连杆部分1132可以为轴的形式。另外,第一连杆部分1132可以如上所述穿过第二孔和第四孔。因此,第一连杆部分1132可以由支架1120支撑。
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连接到第一连杆部分1132。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覆盖第一连杆部分1132。此外,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接触第一操作部分1134。在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具有接触第一连杆部分1132的一侧和接触第一操作部分1134的另一侧。
通过这种构造,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响应于第一连杆部分1132的移动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然而,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与第一连杆部分1132具有预定的摩擦力。例如,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在第一连杆部分1132以预定速度或更高的速度移动时通过惯性力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换言之,第一移动部分1133的位置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杆部分1132改变。换言之,第一移动部分1133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一连杆部分1132改变。
相反地,当第一连杆部分1132以比预定速度低的速度移动时,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不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换言之,第一移动部分1133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一连杆部分1132被相对地保持。
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在其另一侧包括联接孔。联接孔可以接触第一操作部分1134。可以将结合构件施加到联接孔。因此,第一操作部分1134和第一移动部分1133可以彼此联接。
第一操作部分1134可以包括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第一操作延伸部1134b、第一就座部1134c以及第一按压部1134d。
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可以设置成与第一连杆部分1132间隔隔开。另外,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可以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一移动部分1133。例如,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与第一移动部分1133重叠。例如,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的底表面1134as可以联接到第一移动部分1133。
第一操作延伸部1134b可以连接到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第一操作延伸部1134b可以从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的下部朝向第一连杆部分1132延伸。换言之,第一操作延伸部1134b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连杆部分1132与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之间。
第一就座部1134c可以连接到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并且可以具有关于ZY平面以第二倾角θb倾斜的上表面。第一吸力部分1135可以就座在第一就座部1134c上。
在实施例中,第一就座部1134c可以包括第一就座凹槽1134h。第一就座凹槽1134h也可以关于ZY平面以第二倾角θb倾斜。第二倾角θb可以对应于第一倾角。通过这种构造,由旋转部分和第一吸力部分均匀地提供吸力,因而可以准确地执行横摆倾斜。
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被定位成与第一就座部1134c相邻。另外,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接触第一就座部1134c。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被定位在第一就座部1134c与旋转部分之间。因此,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被定位成比第一就座部1134c更靠近旋转部分。通过这种构造,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按压旋转部分从而横摆倾斜。第一按压部1134d可以具有接触旋转部分的第一接触表面1134ds。第一接触表面1134ds也可以关于ZY平面以第三倾角θc倾斜。第三倾角θc可以对应于第二倾角θb。通过这种构造,由于第一按压部均匀地按压旋转部分,所以可以准确地执行横摆倾斜。
此外,第一就座部1134c可以通过第一吸力部分1135吸引将被横摆-倾斜的旋转部分。换言之,横摆倾斜可以通过第一按压部1134d在沿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按压旋转部分来执行。另外,即使当第一按压部1134d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时,旋转部分也通过第一吸力部分1135保持接触第一按压部1134d,因而可以执行横摆倾斜。
第一吸力部分1135可以就座在第一就座凹槽1134h中。第一吸力部分1135可以由磁性物质形成。例如,第一吸力部分1135可以是磁体,并且可以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旋转部分形成吸引力。因此,即使当第一按压部1134d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时,旋转部分与第一按压部1134d之间的接触也通过第一吸力部分1135保持,因而可以执行横摆倾斜。
图9a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驱动部分的透视图,图9b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驱动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9c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透视图,图9d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操作部分的侧视图。
参考图9a至图9d,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二驱动部分1140可以包括第二压电部分1141、第二连杆部分1142、第二移动部分1143、第二操作部分1144以及第二吸力部分1145。
第二压电部分1141可以与第一压电部分1131一样由压电元件形成。在实施例中,第二压电部分1141可以包括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压电元件。
另外,在第二压电部分1141中可以由于电压施加而形成电场,并且其长度可以改变。如上所述,第二压电部分1141可以在其中每个晶体膨胀的膨胀状态或在其中晶体根据电压而收缩的收缩状态下操作。换言之,第二压电部分1141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膨胀和收缩。通过这种构造,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没有电磁干扰并且几乎没有对形状的影响,因而可以提供高可靠性和改进的能量效率。
第二连杆部分1142可以连接到第二压电部分1141。因此,第二连杆部分1142可以响应于第二压电部分1141的膨胀和收缩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
第二连杆部分1142可以是轴的形式。另外,第二连杆部分1142可以如上所述穿过第一孔和第三孔。因此,第二连杆部分1142可以由支架1120支撑。为了在第一连杆部分、第二连杆部分1142与支架1120的第一孔至第四孔之间形成预定摩擦力和联接力,具有摩擦力的联接构件可以被定位在第一孔至第四孔中。
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杆部分1142。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被定位成包围第二连杆部分1142。而且,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接触第二操作部分1144。在实施例中,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具有接触第二连杆部分1142的一侧和接触第二操作部分1144的另一侧。
通过这种构造,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响应于第二连杆部分1142的移动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然而,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与第二连杆部分1142具有预定摩擦力。例如,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在第二连杆部分1142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时通过惯性力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换言之,第二移动部分1143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连杆部分1142相对地改变。换言之,第二移动部分1143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连杆部分1142改变。
相反地,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在第二连杆部分1142以比预定速度低的速度移动时不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第二移动部分1143的位置可以关于第二连杆部分1142被相对地保持。
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在其另一侧包括联接孔。联接孔可以接触第二操作部分1144。可以将结合构件施加到联接孔。因此,第二操作部分1144和第二移动部分1143可以彼此联接。
第二操作部分1144可以包括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第二操作延伸部1144b、第二就座部1144c以及第二按压部1144d。
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可以设置成与第二连杆部分1142间隔隔开。另外,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可以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二移动部分1143。例如,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可以在第二方向(X轴线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与第二移动部分1143重叠。例如,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的底表面1144as可以联接到第二移动部分1143。
第二操作延伸部1144b可以连接到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第二操作延伸部1144b可以从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的下部朝向第一连杆部分1132延伸。可替选地,第二操作延伸部1144b可以从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的下部朝向1-1驱动部分延伸。换言之,第二操作延伸部1144b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连杆部分1132与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之间。因此,可以通过将第一操作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两者布置在预定空间中来减小相机致动器的大小。
第二就座部1144c可以连接到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并且可以具有关于ZY平面以第四倾角θd倾斜的上表面。第二吸力部分1145可以就座在第二就座部1144c上。
在实施例中,第二就座部1144c可以包括第二就座狭槽1144h。第二就座狭槽1144h也可以关于ZY平面以第四倾角θd倾斜。第四倾角θd可以对应于第一倾角或旋转部分关于ZY平面倾斜的角度。通过这种构造,由旋转部分和第二吸力部分均匀地提供吸力,因而可以准确地执行俯仰倾斜。
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被定位成与第二就座部1144c相邻。另外,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接触第二就座部1144c。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被定位在第二就座部1144c与旋转部分之间。因此,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被定位成比第二就座部1144c更靠近旋转部分。通过这种构造,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按压旋转部分从而俯仰倾斜。第二按压部1144d可以具有接触旋转部分的第二接触表面1144ds。第二接触表面1144ds也可以关于ZY平面以第五倾角θe倾斜。第五倾角θe可以对应于第四倾角θe。通过这种构造,由于第二按压部均匀地按压旋转部分,因而可以准确地执行俯仰倾斜。
此外,第二就座部1144c可以通过第二吸力部分1145吸引要俯仰倾斜的旋转部分。换言之,俯仰倾斜可以通过第二按压部1144d在沿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移动的同时按压旋转部分来执行。另外,即使当第二按压部1144d在与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时,旋转部分也通过第二吸力部分1145保持接触第二按压部1144d,因而可以执行俯仰倾斜。
第二吸力部分1145可以就座在第二就座狭槽1144h中。第二吸力部分1145可以由磁性物质形成。例如,第二吸力部分1145可以是磁体并且可以与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旋转部分形成吸引力。因此,即使当第二按压部1144d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时,旋转部分与第二按压部1144d之间的接触也通过第二吸力部分1145保持,因而可以执行旋转部分的俯仰倾斜。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板部分和位置传感器部分的透视图。
参考图10,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第一板部分1150和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
如上所述,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就座在支座1110上。另外,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电连接到第一驱动部分,以通过第一驱动部分改变第一压电部分和第二压电部分的长度。换言之,通过第一板部分1150输入的电信号(例如,电压)可以使第一压电部分和第二压电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膨胀。
另外,第一板部分1150可以包括具有可以电连接的布线图案的电路板,诸如刚性印刷电路板(PCB)、柔性PCB和刚性柔性PC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类型。
位置传感器部分1160可以包括第一霍尔传感器1161b、第二霍尔传感器1162b、第一磁体1161a和第二磁体1162a。
在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61a可以联接到第一操作部分。更具体地,第一磁体1161a可以被定位在第一操作部分的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的底表面1134as上。另外,第二磁体1162a可以联接到第二操作部分。更具体地,第二磁体1162a可以被定位在第二操作部分的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的底表面1144as上。
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1161b和第二霍尔传感器1162b可以连接到支架1120或支架上的附加板。
因此,第一磁体1161a可以响应于第一操作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1161b可以根据第一磁体1161a的移动来检测磁力的变化。
另外,接触第二操作部分的第二磁体1162a可以响应于第二操作部分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而移动。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1162b可以根据第二磁体1162a的移动来检测磁力的变化。
第一磁体1161a和第二磁体11262a分别接触第一操作支撑部1134a的底表面1134as和第二操作支撑部1144a的底表面1144as,因而可以以上述预定角度倾斜。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和光学构件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的透视图,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旋转部分的前视图。
参考图11至图13,光学构件1180可以就座在旋转部分1170上。如上所述,光学构件1180可以包括诸如棱镜或反射镜之类的反射构件。另外,光学构件1180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反射构件前方或后方的至少一个透镜。
在实施例中,旋转部分1170可以包括第一旋转板1171、第二旋转板1172、固定板1173、第一桥BR1和第二桥BR2。
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被定位在旋转部分1170的最内侧。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支撑光学构件1180。第一旋转板1171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光学构件1180的面积。通过这种构造,光学构件1180还可以易于响应于第一旋转板的旋转而旋转。
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被定位在第一旋转板1171外部。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具有敞开的内侧,并且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被定位在第二旋转板1172的内部。例如,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为闭环或开环的形式。
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覆盖第一旋转板1171。第二旋转板1172可独立于或取决于第一旋转板1172而旋转。例如,仅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旋转(例如,横摆-倾斜)。可替选地,第一旋转板1171和第二旋转板1172两者可以旋转(例如,俯仰-倾斜)。
第一桥BR1可以被定位在第一旋转板1171和第二旋转板1172之间。第一桥BR1可以包括1-1桥BR1a和1-2桥BR1b。1-1桥BR1a可以被定位在顶部处。另外,1-2桥BR1b可以被定位在底部处。
1-1桥BR1a和1-2桥BR1b可以被定位在平分第一旋转板1171和第二旋转板1172之间的俯仰方向的点处。如上所述,横摆方向可以被限定为当旋转部分是平面时,在XZ平面上的一个方向。另外,如上所述,俯仰方向可以被限定为当旋转部分是平面时,在YZ平面上的一个方向。
另外,1-1桥BR1a和1-2桥BR1b可以在横摆方向上重叠。通过这种构造,被定位在1-1桥BR1a和1-2桥BR1b内部的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准确地旋转(横摆-倾斜)。
固定板1173可以被定位在旋转部分1170的最外侧。固定板1173可以被定位在旋转支撑部分1114的倾斜表面1114a上。因此,固定板1173可以由旋转支撑部分1114支撑并且可以不旋转。
固定板1173可以通过第一旋转板1171和第二旋转板1172外部的第二桥BR2联接到第二旋转板1172。
第二桥BR2可以包括2-1桥BR2a和2-2桥BR2b。2-1桥BR2a和2-2桥BR2b可以在俯仰方向上重叠。通过这种构造,被定位在2-1桥BR2a和2-2桥BR2b内部的第一旋转板1171和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准确地旋转(俯仰-倾斜)。
2-1桥BR2a和2-2桥BR2b可以被定位成与在俯仰方向上将旋转部分平分的第一虚拟线CV1平行。
另外,1-1桥BR1a和1-2桥BR1b可以被定位成与在横摆方向上将旋转部分平分的第二虚拟线CV2平行。
另外,第一虚拟线CV1可以平行于俯仰方向,第二虚拟线CV2可以平行于横摆方向。
在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通过上述第一驱动部分的驱动而横摆倾斜。此时,第一旋转板1171与第一驱动部分的接触点CP1和CP2可以被定位在第一旋转板1171的边缘处。通过这种构造,即使在小电压下也可以容易地执行横摆倾斜。换言之,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提供改进的功率效率。
第一旋转板1171的接触点CP1和CP2可以是点或区域。例如,点(例如,第一点CP1)可以被定位在第一虚拟线CV1上或在第一旋转板1171的竖直方向上的平分线上。另外,区域(例如,第一区域CP2)可以被对称地定位在第一虚拟线CV1上。通过这种构造,旋转部分根据按压力和吸力的旋转不集中在一侧上,并且旋转部分可以被准确地横摆-倾斜。
另外,第二旋转板1172可以通过第二驱动部分的驱动而与第一旋转板1171一起俯仰倾斜。此时,第二旋转板1172与第二驱动部分的接触点CP3和CP4可以被定位在第二旋转板1172的边缘处。通过这种构造,可以容易地执行俯仰倾斜。
第二旋转板1172的接触点CP3和CP4可以是点或区域。例如,点(例如,第二点CP3)可以被定位在第二虚拟线CV2上或在第二旋转板1172的竖直方向上的平分线上。另外,区域(例如,第二区域CP4)可以被对称地定位在第二虚拟线CV2上。通过这种构造,旋转部分根据按压力和吸力的旋转不集中在一侧上,并且旋转部分可以被准确地俯仰-倾斜。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顶透视图,图15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的前视图,其中移除了旋转部分和光学构件。
参考图14和图15,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旋转部分1170的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被第一驱动部分1130横摆-倾斜。此时,第一驱动部分1130的第一连杆部分、第一连接部分、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第一吸力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第一连杆部分、第一连接部分、第一操作部分以及第一吸力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前进和缩回。
例如,第一连杆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一操作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F1a)上移动并按压旋转部分(F1b)。另外,第一连杆部分、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一操作部分可以在与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一吸力部分(F1c)的吸力保持接触旋转部分。可替选地,可以保持第一吸力部分与旋转部分之间的预定距离。
在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中,旋转部分1170的第二旋转板1172和第一旋转板1171可以由第二驱动部分1140俯仰-倾斜。此时,第二驱动部分1140的第二连杆部分、第二连接部分、第二操作部分以及第二吸力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F2a)上移动。第二连杆部分、第二连接部分、第二操作部分以及第二吸力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前进和缩回。
例如,第二连杆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并按压旋转部分。另外,第二连杆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可以在与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的同时,通过第二吸力部分(F2c)的吸力保持接触旋转部分。可替选地,可以保持预定距离。
另外,第一霍尔传感器1161b可以被定位在第一磁体1161a下方。当没有移动时,第一霍尔传感器1161b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磁体1161a重叠。
另外,第二霍尔传感器1162b可以被定位在第二磁体1162a下方。同样地,当没有移动时,第二霍尔传感器1162b可以被定位成在第一方向(X轴线方向)上与第二磁体1162a重叠。
通过这种构造,根据实施例的第一相机致动器可以准确地检测第一操作部分和第二操作部分的位置移动。
图16a和图16b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向前移动的视图,图17a和图17b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描述第一相机致动器的第一驱动部分的向后移动的视图。
压电部分(对应于第一压电部分和第二压电部分)可以根据施加的电压而膨胀和收缩。例如,当施加的电压升高时,压电部分可能膨胀(F1aa)(参见图16b),当电压降低时收缩(F1ab)(参见图17b)。
参考图16a和图16b,压电部分的膨胀和收缩可以根据第一驱动信号PS1来调整,并且移动部分(对应于第一移动部分和第二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在连杆部分(对应于第一连杆部分和第二连杆部分)上变化。
例如,当电压被施加预定时间(t0至t1)并且按压部和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低速度前进时,移动部分可以在连杆部分上具有相同位置。换言之,可以保持移动部分和按压部之间的距离d1。
然而,当电压被施加预定时间(t1至t2)并且按压部和连杆部分以比预定速度更高的速度缩回时,移动部分的位置可能在连杆部分上变化。在时间(t1至t2)上施加的总电压ST2可以等于在时间(t0至t1)上施加的总电压ST1。例如,在时间(t1至t2)上的电压的量值可以大于在时间(t0至t1)上的电压的量值。这可以取决于压电部分而变化。在下文中,当向压电部分施加正(+)电压时,压电部分的长度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膨胀,而当向压电部分施加负(-)电压时,压电部分的长度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收缩。
因此,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通过惯性保持,因而,移动部分在连杆部分上的相对位置可以与膨胀方向相同。换言之,移动部分与按压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从d1增大到d2)。换言之,最后,尽管压电部分的长度通过施加第一驱动信号PS1相同,但压电部分与移动部分之间的位置也增大,因而,操作部分和吸力部分可能在第三方向上移动。
该第一驱动信号PS1可以对于预定时间重复几次。例如,第一驱动信号可以以每秒重复100次施加到压电部分。因此,一个周期的第一驱动信号可以允许第一移动部分在第三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旋转部分并执行横摆倾斜。
参考图17a和图17b,压电部分的膨胀和收缩可以根据第二驱动信号PS1’来调整,并且移动部分(对应于第一移动部分和第二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在连杆部分(对应于第一连杆部分和第二连杆部分)上变化。
例如,当电压被施加预定时间(t0’至t1’),并且按压部和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低速度缩回时,移动部分可以在连杆部分上具有相同的位置。换言之,可以保持移动部分与按压部之间的距离d3。
然而,当电压被施加预定时间(t1’至t2’),并且按压部和连杆部分以比预定速度更高的速度前进时,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在连杆部分上改变。在时间(t1’至t2’)上施加的总电压ST2’可以等于在时间(t0’至t1’)上施加的总电压ST1’。例如,在时间(t1’至t2’)上的电压的量值可以大于在时间(t0’至t1’)上的电压的量值。如上所述,这可以取决于压电部分而改变。
因此,移动部分的位置可以通过惯性保持,因而,移动部分在连杆部分上的相对位置可以与膨胀方向相同。换言之,移动部分与按压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从d3减小到d4)。换言之,最后,尽管压电部分的长度通过施加第二驱动信号PS1’相同,但压电部分与移动部分之间的位置也减小,因而,移动部分和吸力部分可能在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第二驱动信号PS1’可以对于预定时间重复几次。例如,第二驱动信号可以以每秒重复100次施加到压电部分。因此,一个周期的第二驱动信号可以允许第一移动部分在第三方向上移动以按压旋转部分并执行横摆倾斜。
图18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透视图,图19是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0是沿图18中的线D-D’的截面图,图21是沿图18中的线E-E’的截面图。
参考图18至图21,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包括透镜部分1220、第二外壳1230、第三驱动部分1250、基座部分(未示出)以及第二板部分1270。此外,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屏蔽罐(未示出)、弹性部分(未示出)以及结合构件(未示出)。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图像传感器IS。
第二屏蔽罐(未示出)可以被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1200的一个区域(例如,最外侧)中,并且被定位成围绕下文将描述的部件(透镜部分1220、第二外壳1230、弹性部分(未示出)、第三驱动部分1250、基座部分(未示出)、第二板部分1270以及图像传感器IS)。
第二屏蔽罐(未示出)可以阻挡或减少从外部产生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减少第三驱动部分1250中故障的发生。
透镜部分1220可以被定位在第二屏蔽罐(未示出)中。透镜部分1220可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因此,可以执行上述AF功能。
具体地,透镜部分1220可以包括透镜组件1221和筒管1222。
透镜组件122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另外,可以设置多个透镜组件1221,但在下文中,描述将基于一个透镜组件。
透镜组件1221可以联接到筒管1222以通过从联接到筒管1222的第三磁体1252a和第二磁体1252b产生的电磁力从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
筒管1222可以包括包围透镜组件1221的开口区域。另外,筒管1222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联接到透镜组件1221。另外,筒管1222可以在其侧表面中包括凹槽并且可以通过凹槽联接到第三磁体1252a和第二磁体1252b。可以将结合构件等施加到凹槽。
另外,筒管1222可以在其上端和后端处联接到弹性部分(未示出)。因此,筒管1222可以由弹性部分(未示出)支撑以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换言之,筒管1222可以在被保持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的同时保持其位置。弹性部分(未示出)可以由板簧形成。
第二外壳1230可以设置在透镜部分1220与第二屏蔽罐(未示出)之间。另外,第二外壳1230可以设置成包围透镜部分1220。
可以在第二外壳1230的侧部中形成孔。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可以设置在该孔中。孔可以被定位成对应于上述筒管1222的凹槽。可替选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可以被称为“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以对应于磁体。
第三磁体1252a可以被定位成面对第一线圈1251a。另外,第二磁体1252b可以被定位成面对第二线圈1251b。
弹性部分(未示出)可以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联接到筒管1222的上表面。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联接到筒管1222的下表面。另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由上述板簧形成。另外,第一弹性构件(未示出)和第二弹性构件(未示出)可以提供关于筒管1222的移动的弹性。
第三驱动部分1250可以提供用于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透镜部分1220的驱动力F3和F4。第三驱动部分1250可以包括驱动线圈1251和驱动磁体1252。
透镜部分1220可以通过在驱动线圈1251与驱动磁体1252之间形成的电磁力从而在第三方向(Z轴线方向)上移动。
驱动线圈1251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可以设置在形成于第二外壳1230的侧部中的孔中。另外,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可以电连接到第二板部分1270。因此,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可以通过第二板部分1270接收电流等。
驱动磁体1252可以包括第三磁体1252a和第四磁体1252b。第三磁体1252a和第四磁体1252b可以设置在筒管1222的上述凹槽中,并且被定位成对应于第一线圈1251a和第二线圈1251b。
基座部分(未示出)可以被定位在透镜部分1220与图像传感器IS之间。诸如滤光镜之类的部件可以被固定在基座部分(未示出)上。另外,基座部分(未示出)可以设置成包围图像传感器IS。通过这种构造,由于图像传感器IS没有外来物质,因此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是变焦致动器或AF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支持一个透镜或多个透镜,并且通过根据控制器的预定控制信号来移动透镜从而执行自动对焦功能或变焦功能。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是固定变焦致动器或连续变焦致动器。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提供透镜组件1221的移动。
另外,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由多个透镜组件形成。例如,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包括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和引导销(未示出)中的至少一个。上述描述可以适用于它们。因此,第二相机致动器可以通过驱动部分执行高放大倍率变焦功能。例如,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和第二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通过驱动部分和引导销(未示出)移动的移动透镜,而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是固定透镜,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三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执行用于在特定位置处对光成像的聚焦器的功能,第一透镜组件(未示出)可以用作用于在另一位置处重新形成由作为聚焦器的第三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的变换器。同时,第一透镜组件可能处于其中放大倍率变化很大的状态,因为到被摄体的距离或图像距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可能在光学系统的焦距或放大倍率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可能取决于位置而略有不同。因此,第二透镜组件可以对由变换器形成的图像执行位置补偿功能。例如,第二透镜组件可以执行补偿器的功能,以使用由作为变换器的第一透镜组件形成的图像的成像点在图像传感器的实际位置处准确地形成图像。
图像传感器IS可以被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内部或外部。在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图像传感器IS可以被定位在第二相机致动器的内部。图像传感器IS可以接收光并将接收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具有阵列形式的多个像素。另外,图像传感器IS可以被定位在光轴上。
图22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所应用于的移动终端的透视图。
参考图22,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50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后表面上的相机模块1000、闪光灯模块1530和AF器件1510。
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图像捕捉功能和AF功能。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使用图像的AF功能。
相机模块1000以捕捉模式或视频通话模式处理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帧。
经处理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预定的显示部分上并存储在存储器中。相机(未示出)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体的前表面上。
例如,相机模块1000可以包括第一相机模块和第二相机模块,并且OIS可以与AF或变焦功能一起由第一相机模块实现。
闪光灯模块1530可以包括用于在其中发射光的发光器件。闪光灯模块1530可以由移动终端的相机操作或用户的控制来操作。
AF器件1510可以包括作为发光部分的表面发光激光器件的其中一个封装。
AF器件1510可以包括使用激光的AF功能。AF器件1510可以主要用于其中使用相机模块1000的图像的AF功能退化的条件下,例如,在其中被摄体接近10m或更近的环境中或在黑暗环境中。
AF器件1510可以包括发光部分和光接收部分,其中该发光部分包括竖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半导体器件,该光接收部分用于将光能转换成电能,诸如光电二极管。
图23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所应用于的车辆的透视图。
例如,图23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所应用于的包括车辆驾驶员辅助设备的车辆的外部图。
参考图23,实施例中的车辆700可以包括由动力源旋转的车轮13FL和13FR和预定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相机传感器200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相机2000可以是根据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0所应用于的相机传感器。实施例中的车辆700可以通过用于捕捉前方图像或周围图像的相机传感器2000采集图像信息,使用图像信息确定其中未识别车道线的情况,并在未识别车道线时生成虚拟车道线。
例如,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通过捕捉车辆700前方的视图来采集前方图像,并且处理器(未示出)可以通过分析前方图像中所包括的物体来采集图像信息。
例如,当在由相机传感器2000捕捉的图像中捕捉到物体,诸如分隔带、路缘或对应于车道线的街道树、相邻车辆、行驶障碍物和间接道路标记时,处理器可以检测物体并在图像信息中包括检测到的物体。此时,处理器可以通过采集到经由相机传感器2000检测到的物体的距离信息来进一步补充图像信息。
图像信息可以是关于图像中捕捉的物体的信息。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模块。
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处理由图像传感器(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CD))获得的静止图像或移动图像。
图像处理模块可以处理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的静止图像或移动图像以提取必要的信息,并将提取的信息传输到处理器。
此时,相机传感器2000可以包括立体相机,以提高物体的测量准确度并进一步确保诸如车辆700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之类的信息,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虽然上文主要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实施例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上文未例证的各种修改和应用是可能的。例如,实施例中具体示出的每个部件可以通过修改来实现。另外,与这些修改和应用有关的差异应被解释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相机致动器,包括:
支座,所述支座被设置在下部上;
旋转部分,所述旋转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座中;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旋转部分上;以及
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被构造成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而沿第一轴线倾斜所述光学构件,所述第二驱动部分被构造成通过按压所述旋转部分而沿第二轴线倾斜所述光学构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分包括:
第一旋转板,所述第一旋转板被设置在内部;
第二旋转板,所述第二旋转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外部;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外部;
第一桥,所述第一桥被定位在所述第一旋转板与所述第二旋转板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一轴线;以及
第二桥,所述第二桥被定位在所述第二旋转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并对应于所述第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桥被定位在沿着所述第二轴线平分所述第一旋转板的虚拟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桥被定位在沿着所述第一轴线平分所述第二旋转板的虚拟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包括:
第一压电部分,所述第一压电部分被构造成在光轴方向上膨胀和收缩;
第一连杆部分,所述第一连杆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压电部分;
第一移动部分,所述第一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杆部分;
第一操作部分,所述第一操作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移动部分并接触所述第一旋转板;以及
第一吸力部分,所述第一吸力部分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旋转板相邻并被构造成拉动所述第一旋转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包括:
第二压电部分,所述第二压电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膨胀和收缩;
第二连杆部分,所述第二连杆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压电部分;
第二移动部分,所述第二移动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杆部分;
第二操作部分,所述第二操作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移动部分并接触所述第二旋转板;以及
第二吸力部分,所述第二吸力部分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二旋转板相邻并被构造成拉动所述第二旋转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部分和所述第一移动部分响应于所述第一压电部分的机械变形而移动,
所述第二连杆部分和所述第二移动部分响应于所述第二压电部分的机械变形而移动,
在所述第一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时,所述第一移动部分的位置关于所述第一连杆部分改变,并且
在所述第二连杆部分以预定速度或更高速度移动时,所述第二移动部分的位置关于所述第二连杆部分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致动器,进一步包括被设置在所述支座中的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支架包括:
支架支撑部分,所述支架支撑部分被设置在所述支座上;
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被定位在所述支架支撑部分上;以及
第三突起,所述第三突起被设置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间隔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包括第一孔,
所述第二突起包括第二孔,
所述第三突起包括第三孔和第四孔,
所述第一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三孔重叠,并且
所述第二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四孔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杆部分穿过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四孔,并且
所述第二连杆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三孔。
CN202180036607.3A 2020-05-19 2021-05-18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Pending CN1156997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59768 2020-05-19
KR1020200059768A KR20210142955A (ko) 2020-05-19 2020-05-19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PCT/KR2021/006224 WO2021235834A1 (ko) 2020-05-19 2021-05-18 카메라 엑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9787A true CN115699787A (zh) 2023-02-03

Family

ID=7870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6607.3A Pending CN115699787A (zh) 2020-05-19 2021-05-18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8850A1 (zh)
EP (1) EP4156672A4 (zh)
KR (1) KR20210142955A (zh)
CN (1) CN115699787A (zh)
WO (1) WO20212358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34970B1 (en) * 2000-03-16 2009-12-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resolution of an image taken by a CCD using a refraction plate
US20090122406A1 (en) * 2006-02-06 2009-05-14 Jarkko Rouvin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Using Gimballed Prism
KR101234952B1 (ko) * 2010-10-25 2013-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용 렌즈 구동장치
JP6006349B2 (ja) * 2015-02-03 2016-10-12 株式会社ファイブ・ディー 屈曲式ズーム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防振装置
WO2017149092A2 (en) * 2016-03-02 2017-09-08 Optotune Ag Optical device, particularly camera, particularly comprising autofocus, image stabilization and super resolution
KR102046472B1 (ko) * 2017-02-15 2019-11-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2004802B1 (ko) * 2017-02-23 2019-07-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GB201703356D0 (en) * 2017-03-02 2017-04-19 Cambridge Mechatronics Ltd SMA actuator for zoom camera OIS
KR102187734B1 (ko) * 2019-11-12 2020-12-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반사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42955A (ko) 2021-11-26
WO2021235834A1 (ko) 2021-11-25
US20230188850A1 (en) 2023-06-15
EP4156672A1 (en) 2023-03-29
EP4156672A4 (en) 202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080808A1 (en) Anti-shake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auto-focus
TWI424246B (zh) Lens drive
US7881598B1 (en) Anti-shake auto-focus modular structure
KR101031857B1 (ko) 카메라의 손떨림 보정장치
US11809013B2 (en) Optical system
US20220404683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27253B2 (en) Camera actuator and a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13392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113243102B (zh) 相机模块
US20230209162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3050340B (zh) 相机模块
US20230185052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216291117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699787A (zh) 相机致动器和包括该相机致动器的相机设备
US20230359108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220011519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20220023194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20230269453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comprising same
EP4134735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US20230168565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device including same
US12003834B2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CN217932225U (zh)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20230314830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20230213837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same
US20230171475A1 (en) Camera actuator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