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5193A -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5193A
CN115695193A CN202310005085.1A CN202310005085A CN115695193A CN 115695193 A CN115695193 A CN 115695193A CN 202310005085 A CN202310005085 A CN 202310005085A CN 115695193 A CN115695193 A CN 115695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inform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control
informa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5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5193B (zh
Inventor
郑为开
鲁玉婧
杜瑞明
李江涛
李文杰
王泽生
朱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shi Visu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shi Visu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shi Visu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shi Visual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050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5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5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5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5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5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公开了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根据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对于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响应于确定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获取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该实施方式降低了设备能耗。

Description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区域环境调节是指通过相关设备(如,温度控制设备,湿度控制设备)对环境状态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应区域内的环境处于适宜的状态。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对环境状态进行自动调节,以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方向。当前,在针对用于环境调节的设备的能耗控制方面,常用的方式为:通过设置阈值的方式,进行全局的设备能耗控制。
然而,发明人发现,当采用上述方式时,经常会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第一,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调节需求不同,采用阈值的方式进行全局的设备能耗控制,难以有效地对区域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从而难以降低设备能耗;
第二,用于区域环境调节的设备类型众多,不同设备的能耗控制要求不同,采用阈值的方式无法全面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难以实现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
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的理解,并因此,其可包含并不形成本国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了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一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第二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能耗控制装置,装置包括: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分组单元,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第三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难以降低设备能耗。具体来说,造成难以降低设备能耗的原因在于: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调节需求不同,采用阈值的方式进行全局的设备能耗控制,难以有效地对区域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从而难以降低设备能耗。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实际情况中,针对展馆区域,往往需要设置大量的用于环境调节的设备,为了保证能够有效进行能耗控制,因此需要确定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接着,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实际情况中,不同区域的环境调节需求往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设备位置,按区域对设备进行分组。除此之外,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第一步,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实际情况中,在不同时间段内,设备的能耗控制需求不同,为保证用于环境条件的设备工作正常,需要在对应的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进行能耗控制。此外,为了提高设备的控制效率,设置了临时设备通信网络用于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控制。此种方式不会增加对主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的占用。第二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实际情况中不同的能耗控制模式对应的不同的能耗控制能力,以及不同的能耗控制方式。因此,在进行能耗控制前,需要确定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第四步,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结合环境信息,以此确定目标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第五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通过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实现设备的能好调整,以达到能耗控制的目的。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调节需求,从而实现了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设备能耗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 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100。该设备能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能耗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计算设备)可以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设备位置信息表征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在上述展馆区域内的位置。上述展馆区域可以是进行物品陈列展示的区域。实践中,例如,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可以是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又如,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可以是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湿度调节的设备。再如,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可以是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亮度调节的设备。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上述展馆区域对应设备的设备状态,筛选出设备状态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的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作为上述设备信息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应该理解,计算设备的数目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可选地,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还包括:设备类型。其中,设备类型表征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的功能类型。实践中,设备类型可以是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温度调节设备类型,湿度调节设备类型,亮度调节设备类型,温度检测设备类型,湿度检测设备类型,亮度检测设备类型。
步骤102,根据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其中,设备信息组中的各个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位于相同的区域内。
作为示例,上述展馆区域可以包括多个子展馆区域。对于上述多个子展馆区域中的每个子展馆区域,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位于上述子展馆区域的设备信息,确定为设备信息组。
步骤103,对于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
步骤1031,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例如,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可以是用于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的时间段。实践中,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不同设备组对应的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可以不相同。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包括:主通信节点和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主通信节点可以与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进行双向通信。实践中,主通信节点可以从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中选举产生。主通信节点可以和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进行全双工通信。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可以是临时创建的虚拟通信网络。
作为示例,设备信息组可以包括:设备信息A,设备信息B,设备信息C,设备信息D,设备信息E。其中,设备信息A对应设备A。设备信息B对应设备B。设备信息C对应设备C。设备信息D对应设备D。设备信息E对应设备E。其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选举设备C作为主通信节点。其中,设备C可以与设备A进行全双工通信、设备C可以与设备B进行全双工通信、设备C可以与设备D进行全双工通信、设备C可以与设备E进行全双工通信。
首先,通过设置临时设备通信网络,避免了对设备主干通信网络的网络资源的占用。此外,通过对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设置主通信节点,避免了通过设备主干通信网络的控制节点的设备控制压力。并且,通过选举的方式从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中选举主通信节点,避免了额外设置控制节点的开销。
步骤1032,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确定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实践中,上述目标区域可以是上述展馆区域包括的多个子展馆区域中的一个子展馆区域。能耗控制模式可以表征控制的设备类型。实践中,上述能耗控制模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第一能耗控制模式,第二能耗控制模式。其中,第一能耗控制模式表征对温度控制设备和湿度控制设备进行能耗控制。第二能耗控制模式表征对亮度控制设备进行能耗控制。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针对目标区域的、待进行能耗控制的设备对应的设备类型,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
步骤1033,响应于确定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响应于确定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其中,上述环境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目标区域内的环境状态。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用于环境监测的设备、针对上述目标区域采集得到的环境相关信息,作为上述环境信息。
可选地,上述环境信息包括:当前温度信息,当前湿度信息,温度差信息和湿度差信息。其中,上述当前温度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当前温度。上述当前湿度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当前湿度。上述温度差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目标区域与室外的温度差。上述湿度差信息可以表征上述目标区域与室外的湿度差。
作为示例,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目标区域内的温度检测设备类型的设备和湿度检测设备类型的设备,检测当前温度信息、当前湿度信息、温度差信息和湿度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二能耗控制模式,执行以下第二处理步骤:
第一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区域图像序列。
其中,上述目标时间段可以是早于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且距离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最近的单位时间段。实践中,上述区域图像序列可以是由目标区域内的监控设备处采集得到的图像序列。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和设备主干通信网络之间可以网络穿透,以实现跨网之间的设备通信。其中,上述设备主干通信网络可以是上述展馆区域对应的用于控制全部设备的通信网络。第二步,将上述区域图像序列输入预先训练的时序型人员识别模型,以生成人员轨迹映射图。
其中,上述时序性人员识别网络可以包括双路CNN(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分类器。双路CNN模型中的两个CNN模型并行设置。例如,时序性人员识别网络可以包括:第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和第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其中,第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对区域图像序列进行人员识别。第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对光流进行识别。上述人员轨迹映射图可以是二维的、表征目标区域内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多个人员的人员轨迹的平面图。
第三步,根据上述人员轨迹映射图,确定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人流量信息。
其中,人流量信息表征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段内的人流量。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对人员轨迹映射图包括的人员轨迹进行统计,以生成人流量信息。
可选地,上述人员轨迹映射图包括:至少一个人员轨迹。
可选地,上述根据上述人员轨迹映射图,确定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人流量信息,包括:
第一子步骤,对上述人员轨迹映射图中的至少一个人员轨迹进行近似轨迹融合,以生成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映射图。
作为示例,首先,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聚类的方式,对近似轨迹进行聚类。然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同一类别的多个人员轨迹进行轨迹连接,得到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接着,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得到的多个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对人员轨迹映射图就行映射图更新,以得到上述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映射图。
第二子步骤,对上述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映射图中不满足轨迹统计条件的人员轨迹进行剔除,以生成轨迹剔除后人员轨迹映射图。
作为示例,上述轨迹统计条件可以是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的轨迹长度小于预设长度。
第三子步骤,确定上述轨迹剔除后人员轨迹映射图中的人员轨迹的数量,以生成上述人流量信息。
第四步,从上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一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一设备信息,得到第一设备信息组。
其中,上述第一设备类型可以是亮度调节设备类型。
第五步,响应于确定上述人流量信息对应的人流量小于人流量阈值,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上述第一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亮度调节指令,以实现针对上述第一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的亮度调整。
其中,人流量阈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最小人流量阈值。上述亮度调节指令可以是用于降低第一设备信息组对应设备的设备亮度的指令。
步骤1034,根据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其中,环境状态调整模型可以是用于预测环境调整量的模型。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可以表征针对不同的、用于环境调节的设备的环境调节量。实践中,上述环境状态调整模型可以是预测模型。例如,上述环境状态调整模型可以是CNN模型。
可选地,环境状态调整模型可以包括:温度预测模型,湿度预测模型和温度湿度约束模型。温度预测模型可以是用于温度预测的模型。湿度预测模型可以是用于湿度预测的模型。温度湿度约束模型可以是用于结合预测温度和预测湿度进行湿度温度全局调整的模型。
可选地,环境调整信息包括:温度调节信息和湿度调节信息。其中,温度调节信息表征针对温度调节设备类型的设备的温度调节量。湿度调节信息表征针对湿度调节设备类型的设备的湿度调节量。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根据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上述当前温度信息输入上述温度预测模型,以生成候选温度信息。
其中,候选温度信息表征温度预测模型预测的温度。实践中,上述温度预测模型可以是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第二步,将上述当前湿度信息输入上述湿度预测模型,以生成候选湿度信息。
其中,上述候选湿度信息表征湿度预测模型预测湿度。实践中,上述湿度预测模型可以是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长短时记忆)模型。
第三步,将上述候选温度信息、上述候选湿度信息、温度差信息和湿度差信息输入上述温度湿度约束模型,以生成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包括的温度调节信息和湿度调节信息。
其中,温度湿度约束模型中可以包括:用于约束候选湿度信息对应的湿度和候选温度信息对应的温度的约束方程、用于约束候选湿度信息对应的湿度和湿度差信息对应的湿度差的约束方程、用于约束候选温度信息对应的温度和温度差信息对应的温度差的约束方程。实践中,温度湿度约束模型包括的约束方程可以通过回归的方式确定。
上述步骤1034中“可选地”和“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对应的内容,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发明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及的技术问题二,即“用于区域环境调节的设备类型众多,不同设备的能耗控制要求不同,采用阈值的方式无法全面地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难以实现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实际情况中,温度调节设备和湿度调节设备作为环境控制的重要设备,对其功耗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地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基于此,首先,本公开分别设置温度预测模型和湿度预测模型的预测。此外,考虑到湿度和温度之前的关系,如,高温度高湿度会导致环境沉闷、低温度高湿度会导致环境湿冷、低温度低湿度会导致环境干冷、高温度低湿度会导致环境干燥。基于此,本公开设置了温度湿度约束模型用于约束预测的温度和预测的湿度。此外,考虑到当室内外温度差,以及室内外湿度差较大时,能耗量往往较高的情形,因此,温度湿度约束模型也增加了预测的湿度和室内外湿度差的约束,以及预测的温度和室内外温度差的约束。通过此种方式,在保证环境适宜的前提下,实现了针对不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有效性调节,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步骤1035,通过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通过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通过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可以包括:
第一步,从上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二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二设备信息,得到第二设备信息组。
其中,上述第二设备类型可以是温度调节设备类型。
第二步,从上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三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三设备信息,得到第三设备信息组。
其中,上述第三设备类型可以是湿度调节设备类型。
第三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上述第二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温度调节询问指令。
其中,温度调节询问指令可以是用于询问第二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是否需进行温度调节的指令。
第四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上述第三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湿度调节询问指令。
其中,湿度调节询问指令可以是用于询问第三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是否需进行湿度调节的指令。
第五步,确定回应上述温度调节询问指令的设备,作为待温度调整设备,得到待温度调整设备集合。
第六步,确定回应上述湿度调节询问指令的设备,作为待湿度调整设备,得到待湿度调整设备集合。
第七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上述待温度调整设备集合发送上述温度调节信息,以及向上述待湿度调整设备集合发送上述湿度调节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上述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步,响应于超过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备复原指令,以使得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恢复至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前的工作状态。
第二步,响应于恢复完毕,释放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对应的网络资源。
通过对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对应的网络资源,减少了网络资源的占用。
第三步,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在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内的能耗量,以生成第一能耗量。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在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内的能耗量的和,确定为第一能耗量。
第四步,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的能耗量,以生成第二能耗量。
其中,目标历史时间段早于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上述目标历史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与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相同。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设备信息组对应的多个设备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的能耗量的和,确定为第二能耗量。
第五步,根据上述第一能耗量和上述第二能耗量,生成能耗节约量信息。
实践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第二能耗量和第一能耗量的差值,确定为能耗节约量信息。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难以降低设备能耗。具体来说,造成难以降低设备能耗的原因在于: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调节需求不同,采用阈值的方式进行全局的设备能耗控制,难以有效地对区域环境进行有效调节,从而难以降低设备能耗。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设备能耗控制方法,首先,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实际情况中,针对展馆区域,往往需要设置大量的用于环境调节的设备,为了保证能够有效进行能耗控制,因此需要确定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对应的设备信息。接着,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实际情况中,不同区域的环境调节需求往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设备位置,按区域对设备进行分组。除此之外,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第一步,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实际情况中,在不同时间段内,设备的能耗控制需求不同,为保证用于环境条件的设备工作正常,需要在对应的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进行能耗控制。此外,为了提高设备的控制效率,设置了临时设备通信网络用于对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控制。此种方式不会增加对主通信网络的通信资源的占用。第二步,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实际情况中不同的能耗控制模式对应的不同的能耗控制能力,以及不同的能耗控制方式。因此,在进行能耗控制前,需要确定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第三步,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第四步,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结合环境信息,以此确定目标区域的环境调节信息。第五步,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通过将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实现设备的能好调整,以达到能耗控制的目的。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满足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环境调节需求,从而实现了设备能耗的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设备能耗。
进一步参考图2,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设备能耗控制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设备能耗控制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的设备能耗控制装置200包括:确定单元201、分组单元202和执行单元203。其中,确定单元201,被配置成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分组单元202,被配置成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执行单元203,被配置成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该设备能耗控制装置200中记载的诸单元与参考图1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设备能耗控制装置2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参考图3,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计算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随机访问存储器3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301、只读存储器302以及随机访问存储器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3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3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308;以及通信装置309。通信装置3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3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3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3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3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308被安装,或者从只读存储器3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3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记载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 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上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对于上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上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上述目标区域是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上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上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上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上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上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上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确定单元、分组单元和执行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分组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根据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上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设备能耗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所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
对于所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
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
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
响应于确定所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
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还包括:设备类型;以及
在所述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二能耗控制模式,执行以下第二处理步骤:
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在目标时间段内的区域图像序列;
将所述区域图像序列输入预先训练的时序型人员识别模型,以生成人员轨迹映射图;
根据所述人员轨迹映射图,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人流量信息;
从所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一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一设备信息,得到第一设备信息组;
响应于确定所述人流量信息对应的人流量小于人流量阈值,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一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亮度调节指令,以实现针对所述第一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的亮度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包括:温度调节信息和湿度调节信息;以及
所述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包括:
从所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二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二设备信息,得到第二设备信息组;
从所述设备信息组中筛选出包括的设备类型为第三设备类型的设备信息,作为第三设备信息,得到第三设备信息组;
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二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温度调节询问指令;
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所述第三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湿度调节询问指令;
确定回应所述温度调节询问指令的设备,作为待温度调整设备,得到待温度调整设备集合;
确定回应所述湿度调节询问指令的设备,作为待湿度调整设备,得到待湿度调整设备集合;
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所述待温度调整设备集合发送所述温度调节信息,以及向所述待湿度调整设备集合发送所述湿度调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超过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向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发送设备复原指令,以使得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恢复至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前的工作状态;
响应于恢复完毕,释放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对应的网络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响应于恢复完毕,释放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对应的网络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在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内的能耗量,以生成第一能耗量;
确定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在目标历史时间段内的能耗量,以生成第二能耗量,其中,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早于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所述目标历史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与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的时间段长度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能耗量和所述第二能耗量,生成能耗节约量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境信息包括:当前温度信息,当前湿度信息,温度差信息和湿度差信息,所述环境状态调整模型包括:温度预测模型,湿度预测模型和温度湿度约束模型;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包括:
将所述当前温度信息输入所述温度预测模型,以生成候选温度信息;
将所述当前湿度信息输入所述湿度预测模型,以生成候选湿度信息;
将所述候选温度信息、所述候选湿度信息、温度差信息和湿度差信息输入所述温度湿度约束模型,以生成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包括的温度调节信息和湿度调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员轨迹映射图包括:至少一个人员轨迹;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人员轨迹映射图,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人流量信息,包括:
对所述人员轨迹映射图中的至少一个人员轨迹进行近似轨迹融合,以生成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映射图;
对所述轨迹融合后人员轨迹映射图中不满足轨迹统计条件的人员轨迹进行剔除,以生成轨迹剔除后人员轨迹映射图;
确定所述轨迹剔除后人员轨迹映射图中的人员轨迹的数量,以生成所述人流量信息。
8.一种设备能耗控制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被配置成确定展馆区域对应的设备信息集合,其中,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位置信息,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为处于设备工作状态、且用于对所述展馆区域进行环境调节的设备;
分组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包括的设备位置信息,对所述设备信息集合中的设备信息进行分组,以得到设备信息组集合;
执行单元,被配置成对于所述设备信息组集合中的每个设备信息组,执行以下第一处理步骤:响应于到达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生成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其中,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为星形双向通信网络,所述设备能耗控制时间段是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用于能耗控制的时间段;确定目标区域对应的能耗控制模式,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所在的区域;响应于确定所述能耗控制模式为第一能耗控制模式,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环境信息;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预先训练的环境状态调整模型,确定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区域的环境调整信息;通过所述临时设备通信网络,将所述环境调整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以对所述设备信息组对应的设备进行能耗控制。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310005085.1A 2023-01-04 2023-01-04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5695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5085.1A CN115695193B (zh) 2023-01-04 2023-01-04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05085.1A CN115695193B (zh) 2023-01-04 2023-01-04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5193A true CN115695193A (zh) 2023-02-03
CN115695193B CN115695193B (zh) 2023-03-21

Family

ID=8505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5085.1A Active CN115695193B (zh) 2023-01-04 2023-01-04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519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62080A1 (ja) * 2009-11-17 2011-05-26 株式会社環境マネジメント研究所 省エネルギ管理装置
US20120046796A1 (en) * 2010-03-01 2012-02-23 Yibo Zhang Energy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20150276253A1 (en) * 2008-10-08 2015-10-01 Rey Montalvo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ly automated enterprise control of local power usage
US20160216721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MATEX CONTROLS Sp. Z o.o.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Of Energy-Consum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JP2017187195A (ja) * 2016-04-01 2017-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58530A (zh) * 2019-04-01 2019-07-26 深圳市豪斯特力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设备的节能管控、系统及控制终端
US20200074570A1 (en) * 2016-12-02 2020-03-05 Valorbec Societe En Commandit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nd predicting utility consumption
US20200174437A1 (en) * 2018-11-29 2020-06-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12612215A (zh) * 2020-12-23 2021-04-06 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能耗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1226182A1 (en) * 2020-05-06 2021-11-11 View, Inc. Device ensembles and coexistence management of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76253A1 (en) * 2008-10-08 2015-10-01 Rey Montalvo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ly automated enterprise control of local power usage
WO2011062080A1 (ja) * 2009-11-17 2011-05-26 株式会社環境マネジメント研究所 省エネルギ管理装置
US20120046796A1 (en) * 2010-03-01 2012-02-23 Yibo Zhang Energy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20160216721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MATEX CONTROLS Sp. Z o.o.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Of Energy-Consuming Devices For Buildings
JP2017187195A (ja) * 2016-04-01 2017-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00074570A1 (en) * 2016-12-02 2020-03-05 Valorbec Societe En Commandite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and predicting utility consumption
US20200174437A1 (en) * 2018-11-29 2020-06-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method
CN110058530A (zh) * 2019-04-01 2019-07-26 深圳市豪斯特力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源设备的节能管控、系统及控制终端
WO2021226182A1 (en) * 2020-05-06 2021-11-11 View, Inc. Device ensembles and coexistence management of devices
CN112612215A (zh) * 2020-12-23 2021-04-06 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能耗处理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益锋: "基于负荷智能分配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研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5193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4861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329386A1 (en) Automated network control systems that adapt network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local network environment
CN111430042A (zh) 预测传染病传播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985831A (zh) 云计算资源的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34939B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706820B (zh) 异步i/o请求的调度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822460A (zh) 一种交通流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907942A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辆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629938A (zh) 故障状态类型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5695193B (zh) 设备能耗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7333226B (zh) 室内移动感知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721811A (zh) 弹窗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44737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220459A (zh)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ntoine et al. Real-time traffic flow-based traffic signal scheduling: A queuing theory approach
CN116700250A (zh) 路径规划方法、计算设备、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220374259A1 (en) Application-centric design for 5g and edg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CN115759444A (zh) 电力设备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966098A (zh) 一种预测公交车到站时间的方法及设备
US20170193455A1 (en) Dynamic processing for collaborative events
CN113792869A (zh) 基于神经网络芯片的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59347A (zh) 一种房间状态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27454A (zh) 容器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33475A (zh) 目标对象追踪方法、相关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6066986B (zh) 室内温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