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4015A -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4015A
CN115694015A CN202211379245.0A CN202211379245A CN115694015A CN 115694015 A CN115694015 A CN 115694015A CN 202211379245 A CN202211379245 A CN 202211379245A CN 115694015 A CN115694015 A CN 115694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rotor
groups
groove body
punch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92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迎前
汪昱
孙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92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40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4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4015A/zh
Priority to EP23206224.0A priority patent/EP4366138A1/en
Priority to US18/501,353 priority patent/US20240154477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3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magnetic circu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voiding torque ripples or self-starting probl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转子结构的第一转子组件中,每个第一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第一永磁体槽组的每个第一永磁体槽靠近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转子结构的第二转子组件中,每个第二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第二永磁体槽组的每个第二永磁体槽靠近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贯通。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磁通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内的噪声水平是影响汽车驾乘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车用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执行部件,其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性能对整车的性能影响至关重要,而且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NVH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电磁噪声是电机噪声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为了削弱电机总体噪声,首先需要减小电磁噪声。而控制电机电磁噪声最直接的方法是在电机设计时使电机的噪声激励尽量小,即尽量减小电机的转矩脉动。
相关技术中,永磁电机的转子主要包括转子铁心和多个转子磁极,具体地,转子磁极沿着转子铁心的周向方向分布在转子铁心的外周,而且,在转子铁心的径向方向上,相邻的转子磁极之间略有错位,通过各个转子磁极之间的夹角互不相同,以此实现更好的NVH效果。
然而,上述方案中,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会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该转子至少包括: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转子组件;所述至少两个转子组件至少包括:第一转子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相贴合的第二转子组件;
所述第一转子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一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一永磁体;且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转子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二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二永磁体;且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
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贯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子,该转子中,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内的第一凸台和第二转子冲片内的第二凸台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转矩,另外,同一对应位置的第一永磁体槽与第二永磁体槽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的注塑压力。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顺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逆时针方向延伸;或者,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顺时针方向延伸。
通过第一转子冲片内的第一凸台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转子冲片内的第二凸台的延伸方向不同,能够更好的实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磁场偏移,更大程度上减小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转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圆心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圆心角的角度相同。第一转子冲片的第一凸台的圆心角和第二转子冲片的第二凸台的圆心角相对应时,能够避免转子存在正转性能和反转性能不一致的问题,从而能够避免永磁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正转性能和反转性能不一致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或确保永磁电机的整体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包括:第一主槽体、第一磁障以及第二磁障;所述第一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障相连,所述第一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障相连,所述第一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磁障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包括:第二主槽体、第三磁障以及第四磁障;所述第二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磁障相连,所述第二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磁障相连,所述第二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永磁体,所述第四磁障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主槽体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主槽体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所述第一磁障与所述第三磁障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所述第二磁障与所述第四磁障在所述转子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相贯通。
通过将第一转子冲片上的第一永磁体槽设计为包括相连的第一主槽体、第一磁障以及第二磁障,将第二转子冲片上的第二永磁体槽设计为包括相连的第二主槽体、第三磁障以及第四磁障,第一主槽体用于容置第一永磁体,第二主槽体用于容置第二永磁体,第一主槽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二主槽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即能够保证第一永磁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永磁体的位置一致,能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另外,第一磁障与第三磁障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第二磁障与第四磁障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能够确保第一永磁体槽的末端和第二永磁体槽的末端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保持贯通,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的注塑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同。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同,例如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尺寸和材质一致,能够便于磁钢物料的归一管理,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
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之间;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之间;
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为第一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第一V字型槽体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
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为第二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第二V字型槽体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为第三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第三V字型槽体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
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为第四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第四V字型槽体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三转子组件;所述第三转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三转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相贴合;所述第三转子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三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三永磁体;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贯通。
通过在转子内设置第三转子组件,第三转子组件与第一转子组件以及第二转子组件同轴设置,第三转子组件至少包括沿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子冲片,每个第三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沿着第三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的第三永磁体槽组,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第三永磁体的第三永磁体槽。这样,能够在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的基础上增加转子的设计维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包括:第三主槽体、第五磁障以及第六磁障;所述第三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磁障相连,所述第三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磁障相连,所述第三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三永磁体;所述第三主槽体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主槽体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主槽体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所述第五磁障与所述第一磁障以及所述第三磁障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所述第六磁障与所述第二磁障以及所述第四磁障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
通过将第三转子冲片上的第三永磁体槽设计为包括相连的第三主槽体、第五磁障以及第六磁障,第三主槽体用于容置第三永磁体,第三主槽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主槽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主槽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即能够保证第三永磁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永磁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永磁体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永磁体的位置一致,能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另外,第五磁障与第一磁障以及第三磁障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第六磁障与第二磁障以及第四磁障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能够确保第三永磁体槽的末端与第一永磁体槽的末端以及第二永磁体槽的末端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保持贯通,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的注塑压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相同。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以及第三永磁体相同,例如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以及第三永磁体的尺寸和材质一致,能够便于磁钢物料的归一管理,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多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为第五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
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为第六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一端与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的另一端相对远离;且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转子;所述定子结构和所述转子沿着所述永磁电机的轴向方向交替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包括转子,该转子中,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内的第一凸台和第二转子冲片内的第二凸台能实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永磁电机中设置上述转子,因永磁电机中转子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这样能够在提高永磁电机的量产化的同时优化永磁电机的使用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总成,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永磁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至少包括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至少包括转子,该转子中,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内的第一凸台和第二转子冲片内的第二凸台能实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动力总成中设置上述永磁电机,因永磁电机中转子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进而能够优化动力总成的整体性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至少包括:前轮、后轮、车辆本体以及上述所述的永磁电机;所述车辆本体连接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之间,且所述永磁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该车辆至少包括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至少包括转子,该转子中,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内的第一凸台和第二转子冲片内的第二凸台能实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车辆中设置上述永磁电机,因永磁电机中转子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进而使得车辆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这样能够优化车辆的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一转子组件中第一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二转子组件中第二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透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一转子组件中第一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二转子组件中第二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透视图;
图8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三转子组件中第三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第三转子组件中第三转子冲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转子; 110-第一转子组件; 111-第一转子冲片;
112-第一永磁体槽组; 1121-第一永磁体槽; 1122-第一主槽体;
1123-第一磁障; 1124-第二磁障; 113-第一永磁体;
114-第一凸台; 115-第一V字型槽体组; 116-第二V字型槽体组;
120-第二转子组件; 121-第二转子冲片; 122-第二永磁体槽组;
1221-第二永磁体槽; 1222-第二主槽体; 1223-第三磁障;
1224-第四磁障; 123-第二永磁体; 124-第二凸台;
125-第三V字型槽体组; 126-第四V字型槽体组; 130-第三转子组件;
131-第三转子冲片; 132-第三永磁体槽组; 1321-第三永磁体槽;
1322-第三主槽体; 1323-第五磁障; 1324-第六磁障;
133-第三永磁体; 134-第五V字型槽体组; 135-第六V字型槽体组;
140-第四转子组件; 150-第五转子组件; A-第一预设夹角;
B-第二预设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电动马达(即电机)一般是通过产生扭矩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功。电动车辆(包括混合动力车辆)采用诸如感应马达和永磁马达的电动马达来驱动车辆,并且在用作发电机时捕获制动能量。通常,电动马达包括在操作期间旋转的转子和静止的定子。转子可以包含多个永磁体,并且相对于固定的定子旋转。转子连接到转子轴,转子轴也随转子一起旋转。包括永磁体的转子通过预定的气隙与定子分开。定子包括呈线绕组形式的导体。当电能通过导线绕组施加时,产生磁场。当电能或功率被馈送到定子的导电绕组中时,功率可以通过磁通量在气隙上传递,产生作用在转子中的永磁体上的扭矩。以这种方式,机械功率可以传递到旋转的转子轴或从旋转的转子轴提取。在电动车辆中,转子因此通过齿轮组经由旋转的轴将扭矩传递到车辆的驱动轮。
目前,两种常见类型的电机包括径向磁通电机和永磁电机。其中,在径向磁通电机中,转子和定子通常位于同心或嵌套构造中,因此当定子通电时,它产生从定子径向延伸到转子的磁通量。因此,定子中的导电绕组通常垂直于旋转轴线布置,从而产生磁场,该磁场从旋转轴线(沿着转子轴)在径向方向上定向。而在永磁电机中,由定子中的导电线绕组产生平行于旋转轴线的磁场,因此磁通平行于旋转轴线(平行于转子轴)延伸。在某些应用中,永磁电机是理想的,因为与径向磁通电机相比,永磁电机相对较轻,产生增加的功率,并且具有紧凑的尺寸,因而,在有尺寸、重量等限制要求的应用场景中,例如,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应用中,在相同转速下永磁电机相较于径向磁通电机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关技术中,永磁电机的转子主要包括转子铁心和多个转子磁极,具体地,转子磁极沿着转子铁心的周向方向分布在转子铁心的外周,而且,在转子铁心的径向方向上,相邻的转子磁极之间略有错位,通过各个转子磁极之间的夹角互不相同,以此实现更好的NVH效果。
然而,上述方案中,转子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会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转子以及具有该转子的永磁电机,具有该转子的永磁电机可应用于车辆中,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该转子的具体结构以及具有该转子的永磁电机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100,该转子100可以应用于永磁电机中,具体地,该转子100至少可以包括: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转子组件,其中,至少两个转子组件至少可以包括:第一转子组件110以及第二转子组件120,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相贴合。
具体地,如图1B所示,第一转子组件110至少可以包括: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转子冲片111,第一转子组件110中的每个第一转子冲片111都是相同的。每个第一转子冲片11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第一转子冲片111呈圆环状,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沿着每个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第二转子组件120至少可以包括: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转子冲片121,第二转子组件120中的每个第二转子冲片121都是相同的。每个第二转子冲片121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第二转子冲片121呈圆环状,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沿着每个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其中,参见图2所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每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内设置有第一永磁体113,而且,每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114。
参见图3所示,每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每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内设置有第二永磁体123,而且,每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124。
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第一永磁体槽1121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贯通。第一永磁体槽与第二永磁体槽在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100在制作过程中的注塑压力。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永磁体槽1121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贯通指的是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第一永磁体槽11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叠。至少部分重叠指的是,第一永磁体槽11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可以是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完全重合,此时,第一永磁体槽11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的外轮廓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的外轮廓相同。或者,第一永磁体槽11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可以是与可以是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区域仅有部分重合,且其它部分不重合,只要能实现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的第一永磁体槽1121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贯通即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子100的轴向方向指的是沿着转子100的中轴线所在的方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周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周壁方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周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周壁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第一凸台114的一端与第一永磁体槽1121相连,第一凸台114的另一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顺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凸台124的一端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连,第二凸台124的另一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逆时针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凸台114相对于第一永磁体槽1121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顺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凸台124相对于第二永磁体槽1221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逆时针方向延伸。这样,第一转子冲片111的整体结构具有旋转对称性,第二转子冲片121的整体结构也具有旋转对称性,第一凸台114和第二凸台124沿着相反的方向相对延伸,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转矩,进而能够得到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效果。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第一凸台114的一端与第一永磁体槽1121相连,第一凸台114的另一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凸台124的一端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连,第二凸台124的另一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顺时针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第一凸台114相对于第一永磁体槽1121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逆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凸台124相对于第二永磁体槽1221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顺时针方向延伸,这样,第一凸台114和第二凸台124沿着相反的方向相对延伸,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转矩,进而能够得到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第一凸台114的圆心角的角度(即图2中的第一预设夹角A)与第二凸台124的圆心角的角度(即图3中的第二预设夹角B)的角度可以相同。
这里具体对圆心角进行说明。以图2中的第一凸台114的圆心角(即第一预设夹角A)为例,第一凸台114的圆心角指的是第一凸台114的外弧边的两端与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圆心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凸台114的外弧边指的是第一凸台114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个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台114的圆心角的角度与第二凸台124的圆心角的角度相同,指的是数学意义上的相同,允许实际制造或工艺实现中存在偏差。
第一转子冲片111的第一凸台114的圆心角和第二转子冲片121的第二凸台124的圆心角相对应时,能够避免转子100存在正转性能和反转性能不一致的问题,从而能够避免永磁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正转性能和反转性能不一致的问题,进而能够提高或确保永磁电机的整体可靠性。
参见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包括:第一主槽体1122、第一磁障1123以及第二磁障1124,其中,第一主槽体1122的一端与第一磁障1123相连,第一主槽体1122的另一端与第二磁障1124相连,第一主槽体1122用于容置第一永磁体113,第二磁障1124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114。
参见图3所示,每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包括:第二主槽体1222、第三磁障1223以及第四磁障1224,第二主槽体1222的一端与第三磁障1223相连,第二主槽体1222的另一端与第四磁障1224相连,第二主槽体1222用于容置第二永磁体123,第四磁障1224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124。
第一主槽体11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二主槽体12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
通过将第一转子冲片111上的第一永磁体槽1121设计为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主槽体1122、第一磁障1123以及第二磁障1124,将第二转子冲片121上的第二永磁体槽1221设计为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二主槽体1222、第三磁障1223以及第四磁障1224,第一主槽体1122用于容置第一永磁体113,第二主槽体1222用于容置第二永磁体123,第一主槽体11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二主槽体12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即能够保证第一永磁体11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永磁体12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永磁体的位置一致,能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另外,第一磁障1123与第三磁障1223可以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第二磁障1124可以与第四磁障1224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这样能够确保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末端和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末端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保持贯通,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100的注塑压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永磁体113和第二永磁体123相同。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永磁体113和第二永磁体123相同,例如第一永磁体113和第二永磁体123的尺寸和材质一致,能够便于磁钢物料的归一管理,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以及第二永磁体槽组122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参见图5所示),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中的多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可以包括: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参见图6所示),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中的多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此时,参见图7所示,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第一凸台114的一端与第一永磁体槽1121相连,第一凸台114的另一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顺时针方向延伸,第二凸台124的一端与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连,第二凸台124的另一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逆时针方向延伸。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每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可以包括: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直径所在的方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直径所在的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具体地,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114,即第一凸台114位于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
同样,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可以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124,即第二凸台124位于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三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三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位于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之间。
每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可以包括:三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三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外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位于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之间。
具体地,三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位于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之间。三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外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位于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之间。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每个第二永磁体槽组122可以包括: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外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参见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同样,参见图3所示,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外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是沿着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为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一端与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114,即第一凸台114位于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中的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
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可以为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一端与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另一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114,即第一凸台114位于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中的两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靠近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边缘的一端。
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其中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为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一端与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124,即第二凸台124位于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中的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
四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中的另外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可以为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一端与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另一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而且,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台124,即第二凸台124位于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中的两个第二永磁体槽1221靠近第二转子冲片121的外边缘的一端。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V字型槽体组115可以位于第二V字型槽体组116的内侧,且第三V字型槽体组125位于第四V字型槽体组126的内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至少两个转子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三转子组件130(参见图8A所示),其中,第三转子组件130可以位于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此时,转子100中转子组件的数量为三个,第三转子组件130的一面与第一转子组件110相贴合,第三转子组件130的另一面与第二转子组件120相贴合。
具体地,参见图8B所示,第三转子组件130至少可以包括: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子冲片131,第三转子组件130中的每个第三转子冲片131是相同的。
其中,参见图9所示,每个第三转子冲片131上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多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沿着每个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每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内设置有第三永磁体133。
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第三永磁体槽1321与第一永磁体槽1121以及第二永磁体槽1221相贯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周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一转子冲片111的外周壁方向。
通过在转子100内设置第三转子组件130,第三转子组件130与第一转子组件110以及第二转子组件120同轴设置,第三转子组件130至少可以包括沿转子100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子冲片131,每个第三转子冲片131上开设有多个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的第三永磁体槽组132,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第三永磁体133的第三永磁体槽1321。这样,能够在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的基础上增加转子100的设计维度。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包括:第三主槽体1322、第五磁障1323以及第六磁障1324,其中,第三主槽体1322的一端与第五磁障1323相连,第三主槽体1322的另一端与第六磁障1324相连,第三主槽体1322用于容置第三永磁体133。
第三主槽体13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主槽体11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主槽体12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通过将第三转子冲片131上的第三永磁体槽1321设计为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三主槽体1322、第五磁障1323以及第六磁障1324,第三主槽体1322用于容置第三永磁体133,第三主槽体13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主槽体11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主槽体1222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即能够保证第三永磁体13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永磁体11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永磁体12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永磁体的位置一致,能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另外,第五磁障1323可以与第一磁障1123以及第三磁障1223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第六磁障1324可以与第二磁障1124以及第四磁障1224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能够确保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末端与第一永磁体槽1121的末端以及第二永磁体槽1221的末端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保持贯通,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转子100的注塑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永磁体113、第二永磁体123和第三永磁体133相同。在转子100的轴向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永磁体113和第二永磁体123以及第三永磁体133相同,例如第一永磁体113和第二永磁体123以及第三永磁体133的尺寸和材质一致,能够便于磁钢物料的归一管理,也便于插磁钢及充磁工艺的顺利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可以包括: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参见图10所示),多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中的多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可以包括: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指的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直径所在的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具体地,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一者的一端与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一者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一者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一者的另一端相对远离。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一永磁体槽组112可以包括:三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三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三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外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位于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之间。
具体地,三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外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位于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之间。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每个第三永磁体槽组132可以包括: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对称分布。
参见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是沿着第三转子冲片131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四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中的其中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为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一端与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中的另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中的另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
四个第一永磁体槽1121中的另外两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可以为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一端与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中的另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一端相对靠近,两个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中的其中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另一端与两个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中的另一个第三永磁体槽1321的另一端相对远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V字型槽体组134可以是位于第六V字型槽体组135的内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子100中转子组件的数量还可以为四个、五个。六个或者更多个,转子组件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灵活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子100中转子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在转子100包括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的基础上,转子100还可以包括:第四转子组件140和第五转子组件150,第四转子组件140和第五转子组件150可以位于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参见图11所示),或者,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可以位于第四转子组件140和第五转子组件150之间,第四转子组件140和第五转子组件150与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均为同轴设置。此时,第四转子组件140可以与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中的其中一者的结构相同,第五转子组件150则可以与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中的另一者的结构相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及至少一个上述的转子100,其中,转子100和定子结构沿着永磁电机的轴向方向交替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可以包括转子100,该转子100中,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111内的第一凸台114和第二转子冲片121内的第二凸台124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100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100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永磁电机中设置上述转子100,因永磁电机中转子100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这样能够在提高永磁电机的量产化的同时优化永磁电机的使用性能。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永磁电机可以为双转子单定子永磁电机,即两个转子100可以分别位于一个定子结构的两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至少可以包括上述的永磁电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至少可以包括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至少可以包括转子100,该转子100中,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111内的第一凸台114和第二转子冲片121内的第二凸台124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100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100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动力总成中设置上述永磁电机,因永磁电机中转子100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进而能够优化动力总成的整体性能。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至少可以包括:前轮、后轮、车辆本体以及上述的永磁电机,其中,车辆本体可以连接在前轮和后轮之间,而且,永磁电机可以安装在车辆本体上。
可以理解的是,永磁电机用于为车辆提供动力,本申请中的永磁电机结构紧凑,结构强度高,具有高扭矩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结构紧凑可节约永磁电机的尺寸,应用在车辆中时可节约车辆的内部空间。其中车辆可以包括汽车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辆可以包括电动车或者专项作业车,电动车可以包括两轮、三轮或者四轮电动车,专项作业车可以包括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车,例如工程抢险车、洒水车、吸污车、水泥搅拌车、起重车或者医疗车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该车辆至少可以包括永磁电机,该永磁电机至少可以包括转子100,该转子100中,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采用轴向组合结构,通过第一转子冲片111内的第一凸台114和第二转子冲片121内的第二凸台124能够实现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磁场偏移,减小第一转子组件110和第二转子组件120之间的转矩,这样能够在优化永磁电机NVH性能的同时达到简化生产工艺的效果,从而能够避免转子100的整体工艺难度较大,导致永磁电机的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能够有利于转子100以及永磁电机的量产化。
通过在车辆中设置上述永磁电机,因永磁电机中转子100的工艺难度较小,从而使得永磁电机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进而使得车辆的工艺难度较小,生产效率较高,这样能够优化车辆的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轴设置的至少两个转子组件;
所述至少两个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相贴合的第二转子组件;
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一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一永磁体;且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
所述第二转子组件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二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二永磁体;且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
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顺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逆时针方向延伸;
或者,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一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逆时针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连,所述第二凸台的另一端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顺时针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的同一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凸台的圆心角的角度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圆心角的角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包括:第一主槽体、第一磁障以及第二磁障;所述第一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障相连,所述第一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障相连,所述第一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磁障靠近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包括:第二主槽体、第三磁障以及第四磁障;所述第二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磁障相连,所述第二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磁障相连,所述第二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二永磁体,所述第四磁障靠近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外边缘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凸台;
所述第一磁障与所述第三磁障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所述第二磁障与所述第四磁障在所述转子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相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
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之间;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
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
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为第一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为第二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一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且所述第一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二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每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为第三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槽为第四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二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且所述第三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四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一永磁体和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转子组件还包括:第三转子组件;所述第三转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二转子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三转子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相贴合;
所述第三转子组件至少包括: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三转子冲片;每个所述第三转子冲片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永磁体槽组,多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沿着每个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内设置有第三永磁体;
沿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同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槽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槽相贯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包括:第三主槽体、第五磁障以及第六磁障;所述第三主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磁障相连,所述第三主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磁障相连,所述第三主槽体用于容置所述第三永磁体;
所述第五磁障与所述第一磁障以及所述第三磁障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贯通,所述第六磁障与所述第二磁障以及所述第四磁障在所述转子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相贯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槽组包括: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
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三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一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位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组包括: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
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其中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为第五V字型槽体组;所述为第五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四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中的另外两个所述第三永磁体槽为第六V字型槽体组;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沿着所述第三转子冲片的径向方向呈V字型分布;
且所述第五V字型槽体组位于所述第六V字型槽体组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轴向方向上相对的所述第三永磁体与所述第一永磁体以及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同。
17.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定子结构以及至少一个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所述的转子;
所述定子结构和所述转子沿着所述永磁电机的轴向方向交替排布。
18.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永磁电机。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后轮、车辆本体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永磁电机;
所述车辆本体连接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之间,且所述永磁电机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CN202211379245.0A 2022-11-04 2022-11-04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5694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9245.0A CN115694015A (zh) 2022-11-04 2022-11-04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EP23206224.0A EP4366138A1 (en) 2022-11-04 2023-10-26 Rotor an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US18/501,353 US20240154477A1 (en) 2022-11-04 2023-11-03 Rotor, permanent magnet motor and powertra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9245.0A CN115694015A (zh) 2022-11-04 2022-11-04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4015A true CN115694015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0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9245.0A Pending CN115694015A (zh) 2022-11-04 2022-11-04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54477A1 (zh)
EP (1) EP4366138A1 (zh)
CN (1) CN11569401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101822A1 (de) * 2012-03-05 2013-10-10 Feaam Gmbh Ro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EP3610558B1 (en) * 2017-04-13 2021-02-17 ABB Schweiz AG Sheet and rotor of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m
DE102018220057A1 (de) * 2018-11-22 2020-05-28 Robert Bosch Gmbh Rotor eines Elektromotors sowie Elektromotor
US11621594B2 (en) * 2020-09-03 2023-04-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machine ro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54477A1 (en) 2024-05-09
EP4366138A1 (en) 2024-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9366B (zh) 轴向间隙型电动机
CN101237173B (zh) 轴向间隙电机
US8878410B2 (en) Rotor with reinforcing portions for a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CN101663806B (zh) 轴向间隙型电机
EP3527410B1 (en) Coaxial multi-motor drive system and vehicle provided with same
US20090295246A1 (en) Axial gap motor
GB2465054A (en) Permanent magnet rotor machine with asymmetric flux
US11594921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noise-reducing rotor notches
EP1130747B1 (en) Permanent magnet type electric machine for a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KR20010087113A (ko) 영구자석식 회전전기를 사용한 하이브리드 전기자동차
JP3569148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車両
EP4325694A1 (en) Rotor, disc-type motor, motor-driven system, and vehicle
CN115694015A (zh) 转子、永磁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1490613A (zh) 带有键的转子叠片
JP2009296701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モータ
CN113785474B (zh) 一种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和电动汽车
CN115411857A (zh) 轴向电机转子、轴向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JP4962280B2 (ja) 回転電機
CN116368713A (zh) 电机的带有多层的永磁体布置的转子
JP4703282B2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219999205U (zh) 轴向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JP5293933B2 (ja) 回転子の積層コア、回転子コア、これを備えた永久磁石形同期回転電機用回転子、永久磁石形同期回転電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昇降機、加工機
EP4011720B1 (en) An electric machine for a vehicle
JP2006280189A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WO2023103225A1 (zh) 转子冲片、转子、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