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0957B -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0957B
CN115690957B CN202211712206.8A CN202211712206A CN115690957B CN 115690957 B CN115690957 B CN 115690957B CN 202211712206 A CN202211712206 A CN 202211712206A CN 115690957 B CN115690957 B CN 115690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intelligent lock
remote control
mode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7122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90957A (zh
Inventor
黎忠华
陈乙周
陈乙利
陈兴俊
陈德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ngheng In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ngheng I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ngheng Ind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ngheng Ind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7122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0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90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90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0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包括: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通过远程控制端可以实现智能锁的开启和闭合,避免采用机械锁时存在的弊端,且智能锁是否开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端设置的相应权限进行判定,精确每一个开锁人员的身份以及是否有权限打开智能锁,智能有效的控制智能锁的开锁权限。

Description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控柜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信号机通过手控按键切换至人工操作模式,手控按键外装有柜门与锁控制其操作权限。目前市面上的信号机,手控按键外柜门多为机械锁,存在携带不便,钥匙遗失后柜门易被无关人员打开等缺点。
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实现智能控制柜门锁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该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包括:
S100,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
S200,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
S300,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
S400,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优选的,所述S100包括:
S101,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优先级更改权限和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S102,在远程控制端接收更改指令,判断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还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
S103,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获取该优先级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身份权限是否满足优先级更改权限条件,若满足,按照优先级更改指令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的优先级顺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优先级顺序;
S104,若控制指令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获得该开锁方式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该身份权限是否满足开锁方式更改权限,若满足,按照开锁方式更改权限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开锁方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开锁方式。
优选的,所述S101包括:
S1011,设置智能锁的开锁方式,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
S1012,针对智能锁的开锁方式设置开锁优先级顺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根据预设方式对所有开锁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为多个;
S1013,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优先级顺序以及优先级更改权限;不同的优先级更改权限具有更改开锁优先级顺序的不同权限;
S1014,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开锁方式以及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优选的,所述S200包括:
S201,当开锁方式采用智能锁的终端进行开锁时,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
S2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获得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该开锁人员对应的开锁权限、开锁方式和优先级顺序;
S203,远程控制端根据获得的开锁人员所具有的权限确定该开锁人员对应最优的开锁方式;
S204,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最优的开锁方式,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开锁方式启动提示;
S205,开锁人员根据启动提示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开锁。
优选的,所述S204包括:
S2041,所述开锁方式包括至少一种,当开锁方式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设置开锁方式的优先级顺序;
S2042,控制终端首先提示优先级第一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再提示优先级第二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同样采用该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智能锁开启。
优选的,还包括:
S500,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远程控制端是否发生故障或通讯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S600,若检测到远程控制端或通讯设备发生故障,通过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中的任一种开锁方式切断远程控制端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控制。
优选的,所述S101还包括:
S1015,在远程控制端构建身份-权限数据库;
S1016,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所有权限信息,权限信息包括第一优先级顺序、第二优先级顺序和第三优先级顺序;以及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最优开锁方式;
S1017,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开锁记录。
优选的,还包括:
S700,判断智能锁是否应该处于闭合状态;
S800,若应该处于闭合状态,检测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上传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记录智能锁的当前状态为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开启状态,通过远程控制端向相关人员发送锁状态信息,指导相关人员将智能锁关闭,或者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
S900,若应该处于开启状态,不启动对智能锁的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优选的,所述S800包括:
S801,通过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智能锁闭合指示灯是否处于闭合指示状态,若是,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S8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通过智能锁闭合传感器检测电控柜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传感器检测到为闭合状态,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优选的,所述S800中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包括:
S803,在远程控制端获取相应的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开锁记录;
S804,对历史开锁记录进行分析,获得历史智能锁开启于智能锁闭合之间的所用时间;
S805,对若干个所用时间进行分析,获得近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一平均值,以及历史记录中最早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二平均值,以及最早与最近之间采样任意三次所用时间获得第三平均值;
S806,对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进行用时时长分析,获得预测用时时长;
S807,从开锁时间算起,达到预测用时时长时通过远程控制端自动控制智能锁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包括: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通过远程控制端可以实现智能锁的开启和闭合,避免采用机械锁时存在的弊端,且智能锁是否开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端设置的相应权限进行判定,精确每一个开锁人员的身份以及是否有权限打开智能锁,智能有效的控制智能锁的开锁权限。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请参照图1,该控制方法包括:
S100,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
S200,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
S300,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
S400,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首先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其次,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通过远程控制端可以实现智能锁的开启和闭合,避免采用机械锁时存在的弊端,且智能锁是否开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端设置的相应权限进行判定,精确每一个开锁人员的身份以及是否有权限打开智能锁,智能有效的控制智能锁的开锁权限,避免由于被非权限人员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取钥匙开锁造成的重大失误的问题。
另外,一旦检测到开锁人员的身份权限不符合相应的开锁条件,则可以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降低电控柜门被误打开的几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远程控制端可以实现智能锁的开启和闭合,避免采用机械锁时存在的弊端,且智能锁是否开启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端设置的相应权限进行判定,精确每一个开锁人员的身份以及是否有权限打开智能锁,智能有效的控制智能锁的开锁权限。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S100包括:
S101,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优先级更改权限和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S102,在远程控制端接收更改指令,判断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还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
S103,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获取该优先级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身份权限是否满足优先级更改权限条件,若满足,按照优先级更改指令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的优先级顺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优先级顺序;
S104,若控制指令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获得该开锁方式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该身份权限是否满足开锁方式更改权限,若满足,按照开锁方式更改权限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开锁方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开锁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首先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优先级更改权限和开锁方式更改权限;其次,在远程控制端接收更改指令,判断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还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获取该优先级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身份权限是否满足优先级更改权限条件,若满足,按照优先级更改指令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的优先级顺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优先级顺序;另一方面,若控制指令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获得该开锁方式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该身份权限是否满足开锁方式更改权限,若满足,按照开锁方式更改权限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端开锁方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开锁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优先级顺序更改权限功能和开锁方式更改权限功能,可以避免开锁方式和开锁优先级顺序被任意改动调整,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才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更改优先级或开锁方式。优先级是指有多个开锁方式,哪个开锁方式设置为第一优先位的,相应的开锁人员就可以以第一优先位的开锁方式进行开锁,由于开锁方式有多种,在不知道确切的开锁优先级的前提下,即使获得了开锁人员的某一开锁“钥匙”,若没有按照相应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开锁,同样是不能顺利开启智能锁的,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案进一步保证开锁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101包括:
S1011,设置智能锁的开锁方式,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
S1012,针对智能锁的开锁方式设置开锁优先级顺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根据预设方式对所有开锁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为多个;
S1013,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优先级顺序以及优先级更改权限;不同的优先级更改权限具有更改开锁优先级顺序的不同权限;
S1014,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开锁方式以及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首先设置智能锁的开锁方式,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其次,针对智能锁的开锁方式设置开锁优先级顺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根据预设方式对所有开锁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为多个;之后,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优先级顺序以及优先级更改权限;不同的优先级更改权限具有更改开锁优先级顺序的不同权限;最后,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开锁方式以及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开锁优先级可以是按照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的顺序进行,优先采用指纹开锁,然后依次是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等,结合开锁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优先级排序的不同,形成更多种不同的开锁“密钥”,提升智能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S200包括:
S201,当开锁方式采用智能锁的终端进行开锁时,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
S2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获得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该开锁人员对应的开锁权限、开锁方式和优先级顺序;
S203,远程控制端根据获得的开锁人员所具有的权限确定该开锁人员对应最优的开锁方式;
S204,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最优的开锁方式,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开锁方式启动提示;
S205,开锁人员根据启动提示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开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当开锁方式采用智能锁的终端进行开锁时,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智能锁的控制终端获得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该开锁人员对应的开锁权限、开锁方式和优先级顺序;远程控制端根据获得的开锁人员所具有的权限确定该开锁人员对应最优的开锁方式;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最优的开锁方式,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开锁方式启动提示;开锁人员根据启动提示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开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开锁人员可能自己不确定自己优先的开锁方式是什么,通过设置开锁方式启动提示,开锁人员按照提示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进行开锁操作。或者远程控制端由权限更高的作业人员更改相应的开锁人员的优先顺序,任何人在开锁的瞬间都不确定是采用何种开锁方式进行开锁的,从这一角度提升智能锁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204包括:
S2041,所述开锁方式包括至少一种,当开锁方式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设置开锁方式的优先级顺序;
S2042,控制终端首先提示优先级第一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再提示优先级第二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同样采用该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智能锁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所述开锁方式包括至少一种,当开锁方式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设置开锁方式的优先级顺序;控制终端首先提示优先级第一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再提示优先级第二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同样采用该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智能锁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设置的开锁方式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时,可以通过优先顺序依次按照两种开锁方式进行开锁,只有两种开锁方式均匹配成功后,电控柜门才可以开启,提升智能锁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S500,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远程控制端是否发生故障或通讯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S600,若检测到远程控制端或通讯设备发生故障,通过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中的任一种开锁方式切断远程控制端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远程控制端是否发生故障或通讯设备是否发生故障;若检测到远程控制端或通讯设备发生故障,通过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中的任一种开锁方式切断远程控制端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当远程控制端或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远程控制端不能控制智能锁,或者远程控制端被非权限人员恶意操控时,就需要即使切断远程控制端对智能锁的控制,而采用智能锁的控制终端上的开锁方式进行开锁。提升智能锁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101还包括:
S1015,在远程控制端构建身份-权限数据库;
S1016,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所有权限信息,权限信息包括第一优先级顺序、第二优先级顺序和第三优先级顺序;以及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最优开锁方式;
S1017,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开锁记录。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在远程控制端构建身份-权限数据库;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所有权限信息,权限信息包括第一优先级顺序、第二优先级顺序和第三优先级顺序;以及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最优开锁方式;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开锁记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身份-权限数据库可以记录开锁人员的身份,方便更改相关权限以及记录每个开锁人员的历史开锁信息,方便通过历史开锁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S700,判断智能锁是否应该处于闭合状态;
S800,若应该处于闭合状态,检测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上传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记录智能锁的当前状态为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开启状态,通过远程控制端向相关人员发送锁状态信息,指导相关人员将智能锁关闭,或者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
S900,若应该处于开启状态,不启动对智能锁的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判断智能锁是否应该处于闭合状态;若应该处于闭合状态,检测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上传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记录智能锁的当前状态为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开启状态,通过远程控制端向相关人员发送锁状态信息,指导相关人员将智能锁关闭,或者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若应该处于开启状态,不启动对智能锁的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检测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上传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记录智能锁的当前状态为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开启状态,通过远程控制端向相关人员发送锁状态信息,指导相关人员将智能锁关闭,或者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对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进行监控,保证智能锁应该处于闭合状态时,真实情况为处于闭合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S800包括:
S801,通过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智能锁闭合指示灯是否处于闭合指示状态,若是,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S8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通过智能锁闭合传感器检测电控柜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传感器检测到为闭合状态,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通过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智能锁闭合指示灯是否处于闭合指示状态,若是,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或者,智能锁的控制终端通过智能锁闭合传感器检测电控柜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传感器检测到为闭合状态,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电控柜门是否闭合进行检测,该检测方式可以在控制终端实现,而检测到的状态进而可以传输至远程控制端,通过远程控制端记录的状态进一步核实当前电控柜门应该处于何种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包括:
S803,在远程控制端获取相应的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开锁记录;
S804,对历史开锁记录进行分析,获得历史智能锁开启于智能锁闭合之间的所用时间;
S805,对若干个所用时间进行分析,获得近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一平均值,以及历史记录中最早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二平均值,以及最早与最近之间采样任意三次所用时间获得第三平均值;
S806,对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进行用时时长分析,获得预测用时时长;
S807,从开锁时间算起,达到预测用时时长时通过远程控制端自动控制智能锁闭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是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包括:在远程控制端获取相应的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开锁记录;对历史开锁记录进行分析,获得历史智能锁开启于智能锁闭合之间的所用时间;对若干个所用时间进行分析,获得近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一平均值,以及历史记录中最早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二平均值,以及最早与最近之间采样任意三次所用时间获得第三平均值;对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进行用时时长分析,获得预测用时时长;从开锁时间算起,达到预测用时时长时通过远程控制端自动控制智能锁闭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是获取预测用时时长的过程,若某一开锁人员的历史开锁记录超过预设次数,例如超过20次,则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的方式获得预测用时时长,其中第三平均值计算时,可以通过采样多组数据,然后通过插值计算的方式获取拟合曲线,在拟合曲线上获得任意三次所用时间,进而获得第三平均值,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精确的预测每一个开锁人员对应的预测用时时长,进一步位智能锁的自动闭合时间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避免由于忘记闭合智能锁而造成被其他人员误打开控制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锁的启闭状态确定锁的开启时间,根据历史的锁的开启时间预测之后的各个时间段的预测用时时长。
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表示未来第k个时间段的预测用时时长,k表示未来第k个时间段,表示历史的锁的开启用时时间,e表示e指数,表示时间序列的发展系数,表示灰色系数,表示锁的第i次状态变化的权重,m表示状态变化的次数,表示锁的第i个状态变化的区间中点值,表示锁的状态为j的概率。表示预测值的残差修正值。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预测的时长数据不但通过时间序列的计算方式精确计算,并且还通过残差修正的方式对预测值进行修正,保证预测用时时长的准确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开锁权限;
S200,对开锁人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结果判断开锁人员是否符合开锁条件;
S300,若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开锁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智能锁开启;
S400,若不符合开锁条件,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报警指令,控制终端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还包括:
S700,判断智能锁是否应该处于闭合状态;
S800,若应该处于闭合状态,检测智能锁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闭合状态,将闭合状态上传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记录智能锁的当前状态为闭合状态;若检测处于开启状态,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
S900,若应该处于开启状态,不启动对智能锁的闭合状态进行检测;
所述S800中通过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智能锁关闭包括:
S803,在远程控制端获取相应的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开锁记录;
S804,对历史开锁记录进行分析,获得历史智能锁开启与智能锁闭合之间的所用时间;
S805,对若干个所用时间进行分析,获得近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一平均值,以及历史记录中最早三次所用时间的第二平均值,以及最早与最近之间采样任意三次所用时间获得第三平均值;
S806,对第一平均值、第二平均值和第三平均值进行用时时长分析,获得预测用时时长;
S807,从开锁时间算起,达到预测用时时长时通过远程控制端自动控制智能锁闭合;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锁的启闭状态确定锁的开启时间,根据历史的锁的开启时间预测之后的各个时间段的预测用时时长;
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表示未来第k个时间段的预测用时时长,k表示未来第k个时间段,表示历史的锁的开启用时时间,e表示e指数,表示时间序列的发展系数,表示灰色系数,表示锁的第i次状态变化的权重,m表示状态变化的次数,表示锁的第i个状态变化的区间中点值,表示锁的状态为j的概率;表示预测值的残差修正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包括:
S101,在电控柜门的智能锁的远程控制端设置优先级更改权限和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S102,在远程控制端接收更改指令,判断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还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
S103,若更改指令是优先级更改指令,获取该优先级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身份权限是否满足优先级更改权限条件,若满足,按照优先级更改指令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开锁优先级顺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开锁优先级顺序;
S104,若控制指令是开锁方式更改指令,获得该开锁方式更改指令的操作人员的身份权限,判断该身份权限是否满足开锁方式更改权限,若满足,按照开锁方式更改权限更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开锁方式,若不满足,不允许更改开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包括:
S1011,设置智能锁的开锁方式,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远程开锁;
S1012,针对智能锁的开锁方式设置开锁优先级顺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根据预设方式对所有开锁方式进行优先级排序;所述开锁优先级顺序为多个;
S1013,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开锁优先级顺序以及优先级更改权限;不同的优先级更改权限具有更改开锁优先级顺序的不同权限;
S1014,智能锁的开锁人员根据身份权限配置不同的开锁方式以及开锁方式更改权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包括:
S201,当开锁方式采用智能锁的控制终端进行开锁时,所述开锁方式包括: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
S2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获得开锁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端,远程控制端根据身份信息获得该开锁人员对应的开锁权限、开锁方式和开锁优先级顺序;
S203,远程控制端根据获得的开锁人员所具有的权限确定该开锁人员对应最优的开锁方式;
S204,远程控制端向智能锁的控制终端发送最优的开锁方式,控制终端控制相应的开锁方式启动提示;
S205,开锁人员根据启动提示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开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4包括:
S2041,当开锁方式为两种时,设置开锁方式的优先级顺序;
S2042,控制终端首先提示优先级第一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采用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再提示优先级第二的开锁方式,开锁人员同样采用该相应的开锁方式输入信息且匹配成功后,智能锁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500,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远程控制端是否发生故障或通讯设备是否发生故障;
S600,若检测到远程控制端或通讯设备发生故障,通过指纹开锁、面部识别开锁、刷卡开锁中的任一种开锁方式切断远程控制端对智能锁的控制终端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还包括:
S1015,在远程控制端构建身份-权限数据库;
S1016,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所有权限信息,权限信息包括第一优先级顺序、第二优先级顺序和第三优先级顺序;以及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历史最优开锁方式;
S1017,在身份-权限数据库中记录每一身份信息对应的开锁记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00包括:
S801,通过智能锁的控制终端检测智能锁的闭合指示灯是否处于闭合指示状态,若是,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S802,智能锁的控制终端通过智能锁的闭合传感器检测电控柜门是否处于闭合状态,若传感器检测到为闭合状态,则检测结果为闭合状态,否则为开启状态。
CN202211712206.8A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690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2206.8A CN115690957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12206.8A CN115690957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957A CN115690957A (zh) 2023-02-03
CN115690957B true CN115690957B (zh) 2023-04-04

Family

ID=85055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712206.8A Active CN115690957B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909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15884U (zh) * 2015-03-17 2015-07-29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的智能门禁系统
CN104867219A (zh) * 2015-06-05 2015-08-26 王振铎 非接触式环保型密码锁
ES1147183Y (es) * 2015-10-22 2016-03-01 Ojmar Sa Cerradura electronica y sistema de cierre electronico para muebles, armarios o taquillas
CN105243714A (zh) * 2015-10-23 2016-01-13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的锁门方法及系统
CN106088826B (zh) * 2016-07-02 2019-08-06 六安金龙矿山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
CN207004244U (zh) * 2017-01-04 2018-02-13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背包上具有双拉链扣的防盗锁具
CN107527411A (zh) * 2017-08-30 2017-12-29 陈作祥 一种智能交互式开关锁系统及开锁方法
CN109243011A (zh) * 2018-07-24 2019-01-18 胡渐佳 智能门锁生物信息开锁方法和智能门锁
CN110855776A (zh) * 2019-11-11 2020-02-2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力机柜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0957A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6595B1 (en) Distributed biometric access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893905B1 (ko) 생체인식을 이용한 출입관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741969B2 (en) Door entry security device with electronic lock
US7110580B2 (en) Distributed biometric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70124599A1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vehicle
US200200149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a secure region
US10008058B2 (en) Vehicle garage door opener security
WO2002057998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960798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능이 구비된 생체인증 금고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60041432A (ko) 지문인식장치의 경보방법 및 시스템
CN1310280A (zh) 具有确认打开和设定功能的锁和用于该锁的ic卡
CN115690957B (zh) 一种电控柜门的智能启闭控制方法
WO2021233004A1 (zh) 保险安全柜装置、开锁方法和开锁系统
KR100774029B1 (ko) 보안구역의 출입 통제 장치
JP2006221255A (ja) 操作権限管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EP1939820A2 (en) Security indication system
CN107274525A (zh) 一种高效门禁管理系统
JP4945130B2 (ja) 駐車場の車両管理システム
KR100524324B1 (ko) 지문인식 도어개폐 시스템
CN108868342B (zh) 电子锁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16343422B (zh) 一种基于视觉识别控制的防盗门报警方法和系统
US202100654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wing Access to a Container by Specific Individuals at Specific Times and Locations
KR102443726B1 (ko) 스마트키를 이용한 위급상황 알림장치
CN111275856B (zh) 一种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242148C (zh) 指纹遥控汽车门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