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5503A -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 Google Patents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5503A
CN115685503A CN202110856453.4A CN202110856453A CN115685503A CN 115685503 A CN115685503 A CN 115685503A CN 202110856453 A CN202110856453 A CN 202110856453A CN 115685503 A CN115685503 A CN 115685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angle
wid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564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春梅
田中武彦
杨巧凤
张勋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564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5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5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5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广角镜头包括一第一镜头组件和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Description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与移动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用于获取影像,如视频或图像)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近几年来,科技水平呈现出不断加速发展的趋势,尤其是电子技术相关的领域,更是以一种令人咂舌的速度在发展,摄像模组的竞争日趋激烈,摄像模组的结构以及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论是功能上还是体积上,都在不断向人们所想象的方向发展,功能高度复合化,体积高度紧凑化和小型化。
现有技术中,摄像头往往采用广角镜头的结构,以带给用户更佳的摄像体验。广角镜头具有较大的视场,可以增大像面,也可以用来辅助计算照片的深度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图像虚化处理。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广角镜头由于光学设计问题,成像时通常会存在镜头畸变,影响画质。分体式镜头上群的重量大时会产生上下群粘接不牢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广角镜头为分体式的镜头结构包括一第一镜头组件和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粘接固定,有利于提升摄像模组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广角镜头可有效地增加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画幅,从而提升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广角镜头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自由曲面镜片,有利于降低所述广角镜头成像时产生的畸变。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广角镜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之间设有两个缝隙,通过增加第一缝隙处的胶量,在不增加摄像模组高度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所述广角镜头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朝向物侧的透镜为自由曲面镜片,并且所述透镜为外径最大,可有效增加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面。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广角镜头,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中间透镜,所述至少一中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之间,其中从物侧到像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于物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于像侧,并且所述第以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包括一透光区和自所述透光区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长宽比例为2: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至少二切平面,其中所述切平面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部边缘,并且所述切平面呈对称结构,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相等,圆心角处于100°至120°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为108°。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为D-CUT树脂镜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黑物,所述镜头黑物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借以所述镜头黑物遮挡外界入射的杂散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二镜筒固定和支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筒包括一第一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一镜筒主体一体向内延伸的一镜片支架,所述第一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内卡槽,其中所述至少一内卡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内侧和所述镜片支架的下侧,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卡固端,其中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内卡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外卡槽,其中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通过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和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相互卡固的方式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胶层,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通过所述胶层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筒之间设有至少一画胶槽,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的所述画胶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胶层包括一第一胶层和一第二胶层,所述第一镜筒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镜筒的下端部之间设有一第一缝隙和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片支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二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80-150μm,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30-80μ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摄像模组,包括:
一感光组件;和
一广角镜头,其中所述广角镜头沿所述感光组件的一感光路径被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广角镜头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中间透镜,所述至少一中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之间,其中从物侧到像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于物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于像侧,并且所述第以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包括一透光区和自所述透光区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长宽比例为2: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至少二切平面,其中所述切平面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部边缘,并且所述切平面呈对称结构,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相等,圆心角处于100°至120°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二镜筒固定和支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筒包括一第一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一镜筒主体一体向内延伸的一镜片支架,所述第一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内卡槽,其中所述至少一内卡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内侧和所述镜片支架的下侧,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卡固端,其中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内卡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外卡槽,其中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通过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和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相互卡固的方式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胶层,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通过所述胶层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筒之间设有至少一画胶槽,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的所述画胶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胶层包括一第一胶层和一第二胶层,所述第一镜筒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镜筒的下端部之间设有一第一缝隙和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片支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二缝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镜头载体,所述镜头载体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并且所述镜头载体与所述广角镜头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镜头载体驱动所述广角镜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广角镜头,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靠近于像侧的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广角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广角镜头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广角镜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广角镜头的一第一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广角镜头的一第二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广角镜头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一第一物侧透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5所示,依照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广角镜头100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广角镜头10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件10和一第二镜头组件20,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相固定,并且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位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入光侧,即外界成像光线经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被传导致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沿同一光轴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位于所述光轴方向的前端。
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包括一第一镜筒11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一第一透镜组12,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12沿所述光轴方向被依次地排布在所述第一镜筒11的一第一镜筒容置腔内。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透镜组12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并由所述第一镜筒11保护内部的所述第一透镜组12。所述第一透镜组12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121和一第一像侧透镜122,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入光侧(物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出光侧(像侧),即外界光线经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进入到所述第一镜筒11,再经由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向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方向出射。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还可以包括一或以上的第一中间透镜123,其中所述第一中间透镜12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并且所述第一中间透镜123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之间。
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具有一第一表面1211和一第二表面1212,其中所述第一表面1211朝向于所述广角镜头的物侧,所述第二表面1212朝向于所述像侧,即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第一表面1211为透镜的物侧面,所述第二表面1212位所述透镜的像侧面。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进一步包括一透光区1213和自所述透光区1213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1214,其中成像光线经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透光区1213入射到所述第一透镜组12。所述结构区1214位于所述透光区1213的外侧,并且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透光区1213对应的所述第一表面面1211为弧形结构,以汇聚外界光线,可以增加进光量,供所述光线通过后到达所述摄像模组的感光芯片。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为树脂镜片。
如图4A所示,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黑物13,其中所述镜头黑物1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所述镜头黑物13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一镜筒11支撑所述镜头黑物13。所述镜头黑物13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一透镜组12的外侧,用以遮挡外界入射的杂散光。优选地,所述镜头黑物13被扣合在所述第一镜筒11的一端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黑物13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外侧壁紧扣,防止在后续组装过程中,所述镜头黑物偏心遮挡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透光区1213。
相应地,所述镜头黑物13包括一遮挡端131和自所述遮挡端131一体向外延伸的一外延端132,其中所述镜头黑物131的所述遮挡端131扣合在所述第一镜筒11的入光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结构区1214,以防止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镜头黑物13的所述遮挡端131遮挡进入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结构区1214的外界光线,以阻挡外界的杂散光对成像造成影响。所述镜头黑物13的所述外延端132自所述遮挡端131向外延伸,以便于夹持和组装。所述镜头黑物13进一步包括一黑物固定端133,其中所述黑物固定端133自所述遮挡端131的外侧一体地向下延伸,并通过所述镜头黑物13的所述黑物固定端133固定所述镜头黑物13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外侧,以便于所述镜头黑物13与所述第一镜筒11的卡合固定。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黑物13与所述第一镜筒11的侧壁紧扣,防止在后续组装生产过程中,所述镜头黑物13偏心遮挡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透光区1213,影响视场角。所述镜头黑物13的所述遮挡端131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和所述第一镜筒11的入光侧的外侧,可以用来遮挡杂散光,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如图1和图4B所示,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包括一第二镜筒21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21的一第二透镜组22,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22被所述第二镜筒21固定,并沿所述光轴方向依次地排布。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21的一入光侧表面,由所述第二镜筒21保护内部的所述第二透镜组22,同时支撑和固定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所述第二镜筒21通过卡合固定的方式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之间通过至少一胶层30粘结,进而增强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连接的稳定性。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镜筒11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镜筒主体111和自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一体向内延伸的一镜片支架112,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件10的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被所述镜片支架112支撑在所述第一镜筒11内侧。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黑物13被卡合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的上端部,所述第二镜筒21与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的下端部相固定地连接。
所述第一镜筒11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内卡槽113,其中所述至少一内卡槽113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的内侧和所述镜片支架112的下侧。所述第二镜筒21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主体211和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211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卡固端212,其中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对应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内卡槽113。也就是说,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内卡槽113相卡合,以使得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相固定地连接。
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211向上和向内地延伸,其中所述卡固端212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组22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二镜筒21固定和保护所述第二透镜组22。
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所述第二透镜组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透镜单元221,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单元221被所述第二镜筒21固定在所述第二镜筒21的内侧。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单元221为树脂镜片。
如图4B所示,所述第二镜筒21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外卡槽213,其中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对应于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213,通过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213和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的下端部相互卡固的方式,进一步地增强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结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12的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所述第二透镜组22靠近于所述像侧的第一个所述的第二透镜单元的外径尺寸,以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获取更大的光量,以增大视场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胶层30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一胶层30进一步地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分体式镜头结构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至少一胶层30被设置于所述内卡槽113和/或所述外卡槽213,借以所述胶层30粘结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111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211的外径尺寸,以便于后续组装过程中,所述广角镜头100可以正常锁附、与马达卡扣。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重量较大,通过所述胶层30进一步地固定粘结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可以稳定结合。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的所述第二镜筒21之间设有至少一画胶槽101,其中所述胶层30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之间的所述画胶槽101,借由在所述画胶槽101内形成所述胶层30,并由所述胶层30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筒11于所述第二镜筒21。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画胶槽101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下方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上方,并且所述画胶槽101呈现“Z”字型结构,有利于增加所述画胶槽101的面积,即增加所述胶层30的施胶面积。
相应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画胶槽101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镜片支架112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画胶槽101还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镜筒主体111的下端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的外侧,所述画胶槽101还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镜筒主体111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211的上端部的上表面。
所述第一镜筒21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镜筒22的下端部之间设有一第一缝隙102和一第二缝隙103,其中所述第一缝隙102和所述第二缝隙103可增加所述胶层30的容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粘结效果。所述第一缝隙102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镜片支架112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卡固端212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缝隙103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所述镜筒主体111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21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211的上端部的上表面。
所述胶层30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胶层31和一第二胶层32,其中所述第一胶层31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缝隙102,所述第二胶层32被形成于所述第二缝隙103。因此,所述胶层30的厚度却绝于所述第一镜筒11和所述第二镜筒21之间的所述缝隙的厚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缝隙102位于所述内卡槽,即所述第一缝隙102靠近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和所述第二透镜单元221;所述第二缝隙103位于所述外卡槽,即所述第二缝隙103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的距离比所述第一缝隙102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的距离远。优选地,所述第一缝隙102靠近所述第一镜筒11,所述第二缝隙103靠近所述第二镜筒21。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重量较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重量集中分布在靠近光轴的内侧,即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重心靠近于所述光轴。因此,通过所述第一缝隙102可增加所述第一缝隙102内的所述第一胶层31的胶层厚度;所述第二缝隙103可增加所述第二缝隙103内的所述第二胶层32的胶层厚度。在尽量减小镜头高度的前提下,提高所述镜头的稳定性,增加所述广角镜头100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缝隙102的宽度为80-150μm,所述第二缝隙103的宽度为30-80μm。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为自由曲面镜片,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第一表面12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12均为自由曲面。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具有非旋转对称的面型,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自由度,有利于减少镜头畸变,扩宽光学系统的有效视场,提升光学系统性能,同时可以使光学系统的结构布局更加灵活。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第一表面12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12均为自由曲面使得光学系统在满足增大进光量、减少畸变的同时,也满足尺寸小、结构紧凑的要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为D-CUT镜片,即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具有至少二切平面1210,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切片面1210呈对称结构。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切平面1210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外部边缘,设所述切平面1210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为α,两个所述的切平面1210对应的圆心角相等。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切平面1210对应的圆心角α可处于100°至120°的范围。更优选地,每所述切平面1210对应的圆心角α缩成的角度为108°。相应地,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透光区1213长宽比为2:1,即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透光区1213对应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感光芯片的感光区长宽比为2:1。由于所述广角镜头的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直接对应于物侧视场入射的光线,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透光区1213的长宽比例设置为2:1可以增大摄像模组像面面积,有利于增大摄像模组画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切平面1210是经切削得到的呈对称结构的平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切平面1210自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所述第一表面1211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12。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经切削形成两个所述切平面1210后,使得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透光区1213的长宽比增大,有利于提高所述广角镜头对应形成的视场角的大小,从而提升所述摄像模组的画幅尺寸。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树脂镜片能够在成型时均匀收缩,并且在镜筒中受力均匀对称,使得镜片的中心相对于镜筒中心的偏移较小,并且能够使镜片具有较小的偏心。在镜片无公差的情况下,镜片的几何中心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是重叠的。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的所述第一透镜组12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的外径尺寸,以使得增大进入到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光量,增大视场角。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组12中从像侧到物侧的透镜尺寸依次地增大,即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123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一中间透镜123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的尺寸。简言之,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1的尺寸是最大的,可以增大进光量,从而增大视场角。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为自由曲面镜片,可以很好地解决摄像模组成像是产生畸变的问题。
所述第一镜头组件10组装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的尺寸最大,通过倒装的方式按照先组装所述第一像侧透镜122于所述第一镜筒11,再依照顺序组装所述第一中间透镜123,最后将所述第一物侧透镜121组长在所述镜筒11。在所述第二镜头组件20组装的过程中,按照从最靠近物侧的镜片到最靠近像侧的镜片的顺序依次地进行组装。当完成摄像模组的校准后在组装所述镜头黑物13于所述第一镜筒11的端部,防止所述镜头黑物尺寸过大影像摄像模组的校准。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6所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广角镜头100和一感光组件200,其中所述广角镜头100沿所述感光组件200的一感光路径设置。所述感光组件200包括一模塑体210、一感光芯片220以及一电路板230,其中所述感光芯片220被贴附于所述电路板230,与所述电路板230相电气地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模塑体包覆电子元器件(MOB);模塑体包覆感光芯片的部分感光区(MOC)。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广角镜头100通过黏着剂附着于所述感光组件200,以被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200的感光路径上。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镜头载体300,其中所述镜头载体300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0,并且与所述广角镜头100相连接,由所述镜头载体300支撑所述广角镜头100和驱动所述广角镜头100移动。所述镜头载体300安装于所述感光组件200(例如,所述镜头载体300通过黏着剂附着所述感光组件200的上端),所述广角镜头100被承载于所述镜头载体300内。所述摄像模组中的所述镜头载体300可以被实施为镜头支架,即所述摄像模组被实施为定焦摄像模组,所述广角镜头100与所述感光组件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持恒定。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可以被实施为其他类型的摄像模组。例如,所述摄像模组可以被实施为动焦摄像模组,即所述镜头载体300被实施为驱动元件(驱动马达),其能够承载并驱动所述广角镜头100沿着感光路径移动,以改变所述广角镜头100和所述感光组件20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模组还可以被实施为防抖摄像模组,即所述镜头载体300被实施为防抖马达,以通过所述防抖马达实现防抖功能。又如,所述摄像模组还可以包括棱镜等部件,以形成潜望式摄像模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感光芯片为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部分,用于接收来自外界的成像光线并进行成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4)

1.一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中间透镜,所述至少一中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之间,其中从物侧到像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于物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于像侧,并且所述第以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包括一透光区和自所述透光区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长宽比例为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至少二切平面,其中所述切平面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部边缘,并且所述切平面呈对称结构,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相等,圆心角处于100°至120°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为10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为D-CUT树脂镜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镜头黑物,所述镜头黑物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借以所述镜头黑物遮挡外界入射的杂散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二镜筒固定和支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筒包括一第一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一镜筒主体一体向内延伸的一镜片支架,所述第一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内卡槽,其中所述至少一内卡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内侧和所述镜片支架的下侧,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卡固端,其中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内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外卡槽,其中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通过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和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相互卡固的方式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广角镜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胶层,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通过所述胶层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筒之间设有至少一画胶槽,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的所述画胶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胶层包括一第一胶层和一第二胶层,所述第一镜筒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镜筒的下端部之间设有一第一缝隙和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片支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二缝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缝隙的宽度为80-150μm,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为30-80μm。
16.一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靠近于像侧的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中间透镜,所述至少一中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之间,其中从物侧到像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尺寸。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于物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于像侧,并且所述第以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包括一透光区和自所述透光区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长宽比例为2:1。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至少二切平面,其中所述切平面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部边缘,并且所述切平面呈对称结构,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相等,圆心角处于100°至120°的范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为108°。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广角镜头,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为D-CUT树脂镜片。
23.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和
一广角镜头,其中所述广角镜头沿所述感光组件的一感光路径被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广角镜头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并且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中间透镜,所述至少一中间透镜位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和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之间,其中从物侧到像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所述第一中间透镜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像侧透镜的尺寸。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朝向于物侧,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二表面朝向于像侧,并且所述第以物侧透镜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自由曲面。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包括一透光区和自所述透光区一体向外延伸的一结构区,其中所述透光区的长宽比例为2:1。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具有至少二切平面,其中所述切平面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部边缘,并且所述切平面呈对称结构,所述切平面与镜片的光学中心所成的圆心角相等,圆心角处于100°至120°的范围。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的入光侧,由所述第二镜筒固定和支撑所述第一镜头组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镜筒包括一第一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一镜筒主体一体向内延伸的一镜片支架,所述第一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内卡槽,其中所述至少一内卡槽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内侧和所述镜片支架的下侧,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主体和自所述第二镜筒主体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卡固端,其中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对应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内卡槽。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镜筒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外卡槽,其中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对应于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通过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至少一外卡槽和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第一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相互卡固的方式固定。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胶层,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通过所述胶层粘结固定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所述第二镜筒之间设有至少一画胶槽,其中所述胶层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之间的所述画胶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胶层包括一第一胶层和一第二胶层,所述第一镜筒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镜筒的下端部之间设有一第一缝隙和一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片支架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卡固端的上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缝隙被形成于所述第一镜筒的所述镜筒主体的下端部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镜筒的所述第二镜筒主体的上端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胶层被形成于所述第二缝隙。
3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镜头载体,所述镜头载体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并且所述镜头载体与所述广角镜头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镜头载体驱动所述广角镜头移动。
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感光组件;和
一广角镜头,其中所述广角镜头沿所述感光组件的一感光路径被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广角镜头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件;和
一第二镜头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件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件的一入光侧,所述第一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一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第一物侧透镜和一第一像侧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入光侧,所述第一像侧透镜位于所述第一镜筒的出光侧,所述第二镜头组件包括一第二镜筒和被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的一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二透镜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物侧透镜的外径尺寸大于靠近于像侧的所述第二透镜单元的外径尺寸,以增大进光量和增大视场角。
CN202110856453.4A 2021-07-28 2021-07-28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Pending CN115685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6453.4A CN115685503A (zh) 2021-07-28 2021-07-28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56453.4A CN115685503A (zh) 2021-07-28 2021-07-28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5503A true CN115685503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9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56453.4A Pending CN115685503A (zh) 2021-07-28 2021-07-28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550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98813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9581785B (zh) 减少杂散光的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
TW202009543A (zh) 光學成像模組
TW202009557A (zh) 光學成像模組
US11048066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US10838170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US11048065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US10642003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TW202013040A (zh) 光學成像模組
CN115685503A (zh) 广角镜头和摄像模组
JP200417973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カメラモジュール搭載装置
TWM575543U (zh) Optical imaging module
CN116953875A (zh) 可变焦距透镜装置和摄像模组
US10901186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CN115774312A (zh)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US10859797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US10914924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US10948692B2 (en)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module
JP2009003058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台座マウント及び撮像装置
TW202013012A (zh) 光學成像模組
TWM573452U (zh) Optical imaging module
TWM575544U (zh) Optical imaging module
TWM575541U (zh) Optical imaging module
CN117849982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2259101U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模组和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