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82174A -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82174A
CN115682174A CN202110879561.3A CN202110879561A CN115682174A CN 115682174 A CN115682174 A CN 115682174A CN 202110879561 A CN202110879561 A CN 202110879561A CN 115682174 A CN115682174 A CN 115682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heating
chassis
heat exchanger
heat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9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成珂
刘明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956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821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0739 priority patent/WO202301067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682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82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1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24F11/42Defros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of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空调器包括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或者,所述加热管路与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管路并联;所述加热管路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底盘;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的冷媒流量。本发明实施例直接采用系统冷媒换热,且换热后的冷媒回流到制热循环回路上,既不浪费热量,又不需要耗电能的情况下除冰,实现安全、节能有效除冰。

Description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低温环境下运行制热过程中,冷凝器会结霜,现通过一定的化霜程序可以实现除霜,除霜产生的水会流经底盘然后排出外机。
但是,在寒冷区域,除霜产生的水很容易在未排出机身时就冻结成冰,积累在室外机的底盘上,也有大雪天气雪花不断的积累在底盘上。长此以往,会在底盘上慢慢积满冰,影响到正常的排水,冰层过厚甚至会影响到风轮的正常转动。
目前,常用的室外机底盘冰霜的去除方法是在室外机底盘放置电加热管,通过控制电加热管通电加热的方式来达到底盘除冰除霜的目的。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采用电加热管加热除霜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1、电加热管除冰的耗电量高,浪费能源;
2、由于电加热管需要通电,除冰过程中产生的水与电接触存在安全性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利用空调系统运行时自身的热量来去除底盘上的冰霜,实现安全、节能有效除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或者,所述加热管路与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管路并联;所述加热管路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底盘;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的冷媒流量。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液侧进口、液侧出口和气侧出口,所述闪蒸器串联于所述加热管路上,所述液侧进口和所述液侧出口与所述加热管路连通,所述气侧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回气口连接,使得与所述底盘换热后的部分冷媒经所述闪蒸器流向室外换热器,部分冷媒流向所述压缩机回气口。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节流部件,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管路为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管路。
可选地,所述所述加热部包括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分布于所述底盘的底部和/或上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加热管路上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将所述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可选地,所述获取位于所述底盘的底盘换热管所在管路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或所述当前运行频率确定所述加热管路上的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制热模式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或者,
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到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压缩机当前的运行时长,并在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
可选地,所述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本次所述室外机的除霜周期,对所述除霜周期进行修正;
采用修正后的所述除霜周期更新所述除冰周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在室内换热器上并联一加热管路,将部分高温冷媒传送到室外机底盘,采用高温冷媒除冰,或者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侧的管路并联一加热管路,将经过室内换热器冷凝后的液态高温冷媒传送到室外机底盘,采用冷媒除冰,相对于在底盘上设置电加热管,本实施例直接采用系统冷媒换热,且换热后的冷媒回流到制热循环回路上,既不浪费热量,又不需要耗电能的情况下除冰,实现安全、节能有效除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空调器的硬件构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涉及的控制阀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190605250000031
Figure BDA00031906052500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由于空调器在寒冷区域中运行制热,室外机容易结霜,室外机结霜后,严重影响制热性能,基于此,空调器在寒冷区域运行制热时,每隔一段时间则进行一次除霜操作,除霜时会产生水,且产生的水会流经底盘然后排出外机。然而,底盘中的水容易在未排出机身时就就冻结成冰,积累在室外机的底盘上,也有大雪天气雪花不断的积累在底盘上。长此以往,会在底盘上慢慢积满冰,影响到正常的排水,冰层过厚甚至会影响到风轮的正常转动。
基于此,本实施例改进空调器的系统结构,使得底盘除冰过程无需增设电加热管,安全且节能能耗,且不影响空调器的换热性能。
如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制热过程中,所述四通阀将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将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而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连通,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节流部件。如此,所述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外换热器形成制热循环回路。
在所述空调器上增设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如所述加热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加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部分流入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制热,而部分流入所述加热管路,使得加热管路的温度升高。所述加热管路经过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温度升高后的加热管路于所述底盘处与所述底盘进行换热,如此,可以将所述底盘上的冰去除。
所述空调器还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的冷媒流量。如所述底盘无需除冰时,所述控制阀则将所述加热管路关闭,避免部分冷媒直接经所述加热管路回流到室外换热器,没有经过室内换热器做功,造成能源浪费。如所述底盘需要除冰时,所述控制阀则将所述加热管路打开,使得部分冷媒进入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底盘进行除冰。如用户对空调器的制热需求较高,而所述底盘中也存在冰霜时,所述控制阀可将开度调整至大于0度,小于预设开度的位置,使得小部分冷媒进入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加热管路进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大小可调节。如所述控制器根据底盘结冰的情况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者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来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路可直接与所述底盘接触,进而与所述底盘上的冰进行换热。或者,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路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为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分布于所述底盘的底部和/或上部,所述加热盘管沿所述底盘盘旋设置,增大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底盘的接触面积,增大除冰面积,使得底盘的各个的冰霜都去除干净,更有效除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上并联一加热管路,将部分高温冷媒传送到室外机底盘,采用高温冷媒除冰,相对于在底盘上设置电加热管,本实施例直接采用系统冷媒换热,且换热后的冷媒回流到制热循环回路上,既不浪费热量,又能在不需要电加热的情况下除冰,实现安全、节能有效除冰。
可选地,由于空调器在制热过程中,将所述控制阀打开时,会有部分冷媒从所述加热管经底盘换热后直接流向室外换热器,因此,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量相对减少,会导致室内侧的制热能力有一定衰减,进而影响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且考虑到控制阀打开后,压缩机排气口的高温排气一分为二,大部分排气引入室内侧进行制热,小部分排气通过控制阀的开度设置通过加热管路引入到所述底盘处,利用高温的排气去溶解所述底盘上的雪、冰、霜,这小部分排气经过冰、雪、霜的冷凝之后其压力依旧较高,仍然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基于此,本发明在进一步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闪蒸器,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液侧进口、液侧出口和气侧出口,所述闪蒸器串联于所述加热管路上,所述液侧进口和所述液侧出口与所述加热管路连通(如所述液侧进口连接所述控制阀的出口,所述液侧出口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所述气侧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回气口连接,使得与所述底盘换热后的部分冷媒经所述闪蒸器流向室外换热器,部分冷媒流向所述压缩机回气口。
如此,与底盘换热后的冷媒从所述闪蒸器的液侧进口进入所述闪蒸器,在所述闪蒸器降压的作用下,实现将冷媒进行气液分离。气态冷媒部分从所述气侧出口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回气口,进入压缩机,使得压缩机内的高压气态冷媒增加,增大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量,进而补偿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媒量,减少底盘除冰过程中对室内换热器换热的影响。液态冷媒部分,从所述液侧出口流向节流部件,然后经过所述节流部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内进行换热。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闪蒸器和所述加热管路的加热盘管之间,所述控制阀既可以控制流经底盘的冷媒流量;还可以对除冰后变为液体的冷媒先进行一次节流降压变为气液两相冷媒后再进入闪蒸器。
经过一次节流的冷媒进入闪蒸器,利用闪蒸器结构对节流后的这部分液体冷媒进行二次闪蒸降压,进一步降低这部分冷媒的压力,使之闪蒸出更多的气态冷媒。如此,与底盘换热后的冷媒从所述闪蒸器的液侧进口进入所述闪蒸器,气态冷媒部分从所述气侧出口回流到所述压缩机回气口,进入压缩机,使得压缩机内的高压气态冷媒增加,增大压缩机排气口的排气量,进而补偿室内换热器中的冷媒量,减少底盘除冰过程中对室内换热器换热的影响。液态冷媒部分,从所述液侧出口流向节流部件,然后经过所述节流部件后流向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内进行换热。
可选地,所述闪蒸器还具有将气液两相冷媒进行气液分离的作用,防止液态冷媒会随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降低压缩机的可靠性,有可能会引起“液击”。
本实施例通过增设闪蒸器以及将控制阀设置于所述闪蒸器和所述加热管路的加热盘管之间,可确保气液两相中的蒸汽通过管路回到压缩机吸气口,增大吸气量,提高压缩机输出能力,弥补分流带来的影响,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以及提高制热效果。而经过一次节流以及闪蒸后的低压液体直接与主冷媒混合后,节流,可以进一步降低室外侧冷媒的蒸发压力,提高室外侧的换热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闪蒸器可以使得制热过程中对底盘除冰时,保持更佳的制热效果。
可选地,如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四通阀,制热过程中,所述四通阀将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将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而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连通,且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所述节流部件。如此,所述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部件和室外换热器形成制热循环回路。
制热过程中,压缩机的高温排气进入室内侧冷凝放热之后回到室外侧节流之前的温度依旧能达到30-40度之间。这部分冷媒蕴含的热量如果不加以利用就白白浪费掉,直接节流进入外侧换热器。
基于此,本实施例在所述空调器上增设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出口侧的管路并联。可选地,所述出口侧的管路为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管路。如所述加热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所述加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与所述节流部件的进口。
所述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所述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凝制热,冷凝制热后的冷媒从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出后,部分流入所述加热管路,使得加热管路的温度升高。所述加热管路经过所述空调器室外机的底盘,温度升高后的加热管路于所述底盘处与所述底盘进行换热,如此,可以将所述底盘上的冰去除。而部分冷媒流向所述节流部件,然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
或者,将再室内换热器冷凝放热后的冷媒不直接进入节流部件,将所有所述冷媒输送到所述加热管路上,经过所述底盘进行换热,利用冷媒的残余热量进行底盘除雪、除霜、除冰后,进一步降低节流前冷媒的压力和温度,然后再去节流蒸发。
所述空调器还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的冷媒流量。如所述底盘无需除冰时,所述控制阀则将所述加热管路关闭,避免部分冷媒直接经所述加热管路回流到室外换热器,没有经过室内换热器做功,造成能源浪费。如所述底盘需要除冰时,所述控制阀则将所述加热管路打开,使得部分冷媒进入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底盘进行除冰。如用户对空调器的制热需求较高,而所述底盘中也存在冰霜时,所述控制阀可将开度调整至大于0度,小于预设开度的位置,使得小部分冷媒进入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加热管路进行。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为电子膨胀阀,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大小可调节。如所述控制器根据底盘结冰的情况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或者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来调节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加热管可直接与所述底盘接触,进而与所述底盘上的冰进行换热。或者,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路设有加热部,所述加热部为加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分布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加热盘管沿所述底盘的底部盘旋设置,增大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底盘的接触面积,增大除冰面积,使得底盘的各个的冰霜都去除干净,更有效除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换热器的出口侧的管路并联一加热管路,将经过室内换热器冷凝后的液态高温冷媒传送到室外机底盘,采用冷媒除冰,相对于在底盘上设置电加热管,本实施例直接采用系统冷媒换热,且换热后的冷媒回流到制热循环回路上,减少成本与耗电量,还可以利用雪、冰、霜对冷媒进一步冷凝过冷,增加过冷度,降低冷凝压力,同步降低室外侧的蒸发温度,增加回气流量,提高制热量与制热能效。实现安全、节能有效除冰。
基于上述空调器结构,本发明提供该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环境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
具体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涉及的硬件架构可以包括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可以为空调器,也可以为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如中央大屏或移动终端等。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控制终端包括:处理器101,例如CPU,存储器102,通信总线103。其中,通信总线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处理器102用于调用应用程序来执行控制过程。
存储器1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实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过程的控制程序存储在所述控制器的存储器102中,所述处理器101从所述存储器102中调用控制程序时,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加热管路上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将所述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实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过程的控制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中,将所述存储介质应用到计算机上时,所述计算机的处理器101可以从所述存储介质中调用所述控制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判断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加热管路上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将所述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基于上述空调器的硬件构架,以下对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出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判断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加热管路上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步骤S20,将所述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本实施例以运行于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在极寒环境中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外换热器以及底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霜和结冰,基于此,空调器需要不定时的切换到制冷模式来对室外机进行化霜。
化霜过程时,切换四通阀,使得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流向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换热器内与霜进行换热,使得霜融化成水。在制冷除霜,所述控制阀处于常闭状态。或者由于需要集中高温排气进行室外换热器除霜,因此化霜期间所述控制阀可以控制在较小的固定开度,实现整机除霜的同时缓慢进行底盘除冰除霜除雪。
在室外机化霜过程中,室外换热器上的水通过底盘排出,因此底盘结冰越来越多。在室外机化霜结果后,系统切换到制热模式时,系统需要考虑对底盘进行除冰操作。
因此,在室外机化霜结束后,空调器满足室外机底盘除冰条件时,开启所述控制阀。或者,获取所述控制阀目标开度,将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到所述目标开度,使得部分高压冷媒进入底盘进行换热除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制热模式时,则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控制所述控制阀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对底盘除冰。也即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后,切换到制热模式则进行底盘除冰。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到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压缩机当前的运行时长,并在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
也即空调器室外机除霜结束后,切换回制热模式运行,并在运行至预设的除冰周期时,将所述控制阀调整至目标开度,对底盘进行除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除冰周期是指除霜结束,并切换到制热模式后到进入除冰的时间。所述除冰周期可以是预设的固定值,也可以是根据化霜周期确定的。
本实施例在制冷除霜结束后,运行预设时长后再进行除冰操作,一方面是为了使得室内的温度稳定后再分部分冷媒进行除冰,另一方面是等底盘将能排出去的水排出后再进行除冰。
可选地,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整个运行期间,系统何时开始运行除冰程序,是根据系统检测到的除霜间隔的时间计算的。可选地,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k3*T1+▲t;
其中,T为本次运行制冷除霜结束后开启除冰程序的除冰周期;T1为上一个制冷除霜模式的除霜周期(比如上次从压缩机启动到进入化霜运行了60min,则T1=60);▲t代表时间补偿,k3代表时间系数。从而计算出制冷除霜结束后预计从何时开始运行除冰程序,如此系统需要不断的迭代计算和更新除冰周期,直至系统关机或者室外环境温度上升至0度以上。
基于此,所述除冰周期可以在本次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后,并切换到制热模式时,根据前一次的除霜周期计算出来,进而在所述运行时长达到所述除冰周期时,增大控制阀的开度,开启除冰程序。
或者,所述除冰周期也可以在前一次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后计算出来,作为下一次运行除霜时的除冰周期。如在所述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本次所述室外机的除霜周期,对所述除霜周期进行修正;
采用修正后的所述除霜周期更新所述除冰周期。
如此,在下一次室外机运行除霜后,可直接获取更新好的除霜周期来判断当前运行时长是否满足底盘除冰条件,进而进行除冰程序。
本实施例相对于上一实施例,在室外机除霜结束后,可直接获取除冰周期,无需计算,节省计算时间,合理分配计算资源,提高效率。
可选地,所述目标开度可以为固定值,如通过实验测试确定在除冰过程中,所述控制阀的目标开度既使得除冰效率高,且最大程度降低对室内制热的影响。
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目标开度基于环境影响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同而不同。
可选地,所述获取位于所述底盘的底盘换热管所在管路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步骤S12,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或所述当前运行频率确定所述加热管路上的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空调器正常运行制热模式的时候,若室外温度大于0度以上时,底盘不会出现结冰,此时所述控制阀可以处于常闭状态。在室外温度小于0度时,则可能出现室外机结霜以及底盘结冰的情况。室外机结冰霜的程度跟室外环境温度有关。而除冰的效率与冷媒量有关,而冷媒量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有关。
因此,本实施例为了提高底盘除冰控制效果,在有效除冰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设置室外环境温度不同和/或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同对应的目标开度不同。
可选地,所述目标开度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或所述运行频率呈线性关系,所述室外环境温度越高,所述目标开度越小,反之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月底,所述目标开度越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越大,则所述目标开度可以调整越大,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越小,所述目标开度可以调整越小。通过一一映射的关系关联所述目标开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或所述运行频率,或者通过固定比例系数的方式关联所述目标开度和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或所述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双变量的控制中,如所述目标开度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确定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开度:
K=k1*t+k2*f+b;
其中,K为所述目标开度;t为所述室外环境温度;f为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k1为温度系数,k2为频率系数,b为开度补偿。
也即通过实时或定时采集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当前除冰过程中,所述控制阀的目标开度,然后再除冰过程中,将所述控制阀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达到快速除冰的同时,空调器制热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目的。
可选地,温度系数k1、频率系数k2和开度补偿b可以为预设的固定值。也可以为非固定值。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温度系数k1、频率系数k2和开度补偿b基于室外环境温度不同而不同。也即所述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或所述当前运行频率确定所述加热管路上的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处的温度区间确定温度系数、频率系数和开度补偿;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及其温度系数、当前运行频率及其频率系数以及所述开度补偿确定所述目标开度。
本实施例中,预设至少两个温度区间,每个所述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系数、频率系数和开度补偿不同,在获取到室外环境温度后,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所处的温度区间获取对应的温度系数、频率系数和开度补偿,进而基于所述温度系数、频率系数和开度补偿来计算所述目标开度,提高目标开度计算的准确度。
可选地,温度系数k1、频率系数k2和开度补偿b根据不同的空调器进行验证设置。
本实施例以一具体实施例为例说明所述目标开度的大小以及与室外环境温度的具体关系:
如当室外环境温度-5<T4<0,所述目标开度K2:2)、当-10<T4<-5,所述目标开度K3:3)、当T4<-10,所述目标开度K4>3。其中K4>K3>K2。
可选地,结合参照图6,本实施例列举在空调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述控制阀的状态变化过程:
空调器开机制冷时,所述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
空调器运行室外机除霜模式时,若室外环境温度大于预设值(如零度),则控制所述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若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值,则控制所述控制阀打开较小的开度K1,K1<K2,小部分冷媒进入加热管路进行除冰。
室外机除霜结束后,切换会制热模式,正常运行制热模式。
运行时长达到除冰周期时,若室外环境温度达到所述预设值以上,则保持所述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若室外环境温度低于所述预设值,则按照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压缩机运行频率来计算所述控制阀的目标开度,按照对应的目标开度除冰。
除冰程序结束后,待下一周期室外机除霜时再启动除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或者,所述加热管路与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管路并联;所述加热管路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设置于所述空调器的底盘;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加热管路上,用于控制所述加热管路的冷媒流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换热器并联,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液侧进口、液侧出口和气侧出口,所述闪蒸器串联于所述加热管路上,所述液侧进口和所述液侧出口与所述加热管路连通,所述气侧出口与所述空调器的压缩机回气口连接,使得与所述底盘换热后的部分冷媒经所述闪蒸器流向室外换热器,部分冷媒流向所述压缩机回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节流部件,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管路为所述加热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节流部件之间的管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为包括热盘管,所述加热盘管分布于所述底盘的底部和/或上部。
5.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获取所述空调器的加热管路上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将所述所述控制阀的开度增大至所述目标开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位于所述底盘的底盘换热管所在管路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根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或所述当前运行频率确定所述加热管路上的的控制阀的目标开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制热模式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或者,
检测到空调器的室外机制冷除霜运行结束,并切换到制热模式时,获取所述压缩机当前的运行时长,并在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运行时长大于或等于除冰周期时,判定满足室外机的底盘除冰条件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本次所述室外机的除霜周期,对所述除霜周期进行修正;
采用修正后的所述除霜周期更新所述除冰周期。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控制程序,所述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79561.3A 2021-07-31 2021-07-31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6821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561.3A CN115682174A (zh) 2021-07-31 2021-07-31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20739 WO2023010671A1 (zh) 2021-07-31 2021-09-26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561.3A CN115682174A (zh) 2021-07-31 2021-07-31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82174A true CN115682174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5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9561.3A Pending CN115682174A (zh) 2021-07-31 2021-07-31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82174A (zh)
WO (1) WO20230106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9609A (zh) * 2012-06-07 2012-09-19 四川同达博尔置业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空调
CN105004111B (zh) * 2014-04-25 2017-07-28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具有化霜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31676A (zh) * 2017-04-27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CN108036542A (zh) * 2018-01-30 2018-05-15 厦门鑫中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底盘化冰功能的空调热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0671A1 (zh)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1U (zh) 一种不间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空调设备
EP2233864B1 (en) Air-conditioning and hot water complex system
KR101598624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CN109945330B (zh) 能连续制热的制冷系统及化霜控制方法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US842433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10425112B (zh) 防压缩机液击的空调及防压缩机液击的控制方法
US70897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ting operation in heat pump system
CN104061705A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44511B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防冻结方法
KR100712196B1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및 실외기 제상 방법
US20210341193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4484975B (zh) 化霜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5682174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53601A (zh) 热泵的除霜装置
KR20160060524A (ko) 제상설비를 구비한 히트 펌프시스템
CN213089945U (zh) 一种空调装置
CN111503819B (zh)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系统
KR20140097858A (ko) 히트펌프
US20220205662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578450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KR101100009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JP3781340B2 (ja) 蓄熱式冷凍空調装置
JPH0628127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0595094A (zh)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