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54372A -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54372A
CN115654372A CN202211282464.7A CN202211282464A CN115654372A CN 115654372 A CN115654372 A CN 115654372A CN 202211282464 A CN202211282464 A CN 202211282464A CN 115654372 A CN115654372 A CN 115654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hydrogen storage
solid
hydroge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24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54372B (zh
Inventor
李思源
张国庆
陈开创
胡开铖
陈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Nanyang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28246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54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54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4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54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54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态储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运输管道,运输管道包括:固态储氢管道、增压管道和控制器,固态储氢管道和增压管道交替连接,增压管道内设置有增压装置,固态储氢管道中设置有传感器组件,固态储氢管道外设有用于给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增压装置和传感器组件连接;在本方案中,将固态储氢与管道运输结合,通过高温储氢材料对管道中的氢气进行储存,降低了管道中的氢气压力,从而降低了氢气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提高氢气运输的安全性;并且提高了运输管道在低压情况下的氢气储存量。

Description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储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氢能能量密度高,储存方式简单,是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技术也是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
管道运输是氢气运输中重要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氢气具有运输成本低,连续性好等优势,是用于输送大量高压氢气的最优选择。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氢气管道运输时,高压氢气易以原子形态渗入管道材料中,并在管道金属材料内部再结合成分子,使得管道材料中产生很高的压力,超过了金属材料的强度极限,导致材料内部形成裂纹,因此,现有技术的氢气运输管道容易发生氢脆风险,导致氢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于降低氢气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提高氢气运输的安全性。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运输管道,所述运输管道包括:固态储氢管道、增压管道和控制器;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和所述增压管道交替连接;
所述增压管道中设置有增压装置;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中设置有传感器组件;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外部设有用于给所述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所述传感器组件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储氢管道外壁、蓄热层、高温储氢材料层。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菲涅尔透镜。
优选地,所述蓄热层为高温相变蓄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高温储氢材料层为镁基储氢材料。
优选地,所述固态储氢管道的首端和末端均设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多条所述运输管道,多条所述运输管道的一端与供氢装置连接,多条所述运输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用氢装置连接。
优选地,每两条所述运输管道与同一用氢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运输管道与所述供氢装置连接的一端的管内设有充氢管道,所述充氢管道位于固态储氢管道的中轴线上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S2;
S2:启动供氢装置,获取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值,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增压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S3:当使用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放氢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加热装置,直到所述温度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优选地,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和所述供氢装置工作时长,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增压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S202: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或所述供氢装置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阈值,若是,则停止所述供氢装置;
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运输管道,所述运输管道包括:固态储氢管道、增压管道和控制器;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和所述增压管道交替连接;所述增压管道内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固态储氢管道中设置有传感器组件;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外设有用于给所述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和所述传感器组件连接;所述固态储氢管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储氢管道外壁、蓄热层、高温储氢材料层。在本方案中,发明人将固态储氢与管道运输结合,通过高温储氢材料对管道中的氢气进行储存,降低了管道中的氢气压力,从而降低了氢气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提高氢气运输的安全性;并且提高了运输管道在低压情况下的氢气储存量。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S2;S2:启动供氢装置,获取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值,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增压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S3: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加热装置,直到所述温度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在本方案中,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通过监控压力值,实时控制固态储氢装置促进了氢气的储存;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通过监控温度值,实时控制固态储氢装置的温度保证了用氢装置可以收到稳定压力的氢源,从而实现低压氢气管道运输高储存和高输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中运输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固态储氢管道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菲涅尔透镜与固态储氢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二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第三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数据流向图;
图中,1-固态储氢管道,2-增压管道,3-传感器组件,4-单向阀,5-增压装置,6-菲涅尔透镜,7-控制器,8-供氢装置,9用氢装置,101-储氢管道外壁,102-蓄热层,103-高温储氢材料层,104-充氢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中心”、“内”、“外”、“首”、“末”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氢气的管道运输一般是采用高压气体运输,高压氢气导致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较高。其中,氢脆是溶于钢中的氢,聚合为氢分子,造成应力集中,超过钢的强度极限,在钢内部形成细小的裂纹,又称白点。氢气压力过高也是产生氢脆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氢分压越高,碳钢的氢脆层就越深,发生氢脆破裂的时间也越短,但是氢在常温常压下则不会对钢产生明显的腐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降低运输管道中的氢气压力,从而降低氢气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提高氢气运输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
本实施例提供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运输管道,其中,运输管道包括:固态储氢管道1、增压管道2和控制器7。
具体的,固态储氢管道1在供氢装置进行供氢时,用于储存氢气;在用氢装置使用氢气时,用于提供氢气。增压管道中2设置有增压装置5,用于在提供氢气时给整个运输管道增加压强,以便促进固态储氢材料进行吸氢反应。可以理解的是,增压装置为一种供氢装置。每条运输管道均由多个固态储氢管道1和增压管道2交替连接组成,可以理解的是,运输管道由多个固态储氢管道1拼接而成,而两个固态储氢管道1之间设有一个增压管道2,使得整个运输管道压力快速达到所需压力。进一步,固态储氢管道1内设置有传感器组件3,用于检测固态储氢管道中的温度和压力;固态储氢管道1外设置有用于给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控制器7分别与增压装置5、传感器组件3和加热装置连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传感器组件3检测温度和压力,传递信号到控制器7中,控制器7分别判断温度和压力是否达到阈值,来控制是否进入下一步和是否启动增压装置5和加热装置,从而实现实时控制运输管道中的温度和压力。
其中,固态储氢管道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储氢管道外壁101、蓄热层102、高温储氢材料层103。具体的,储氢管道外壁101用于保护整个固态储氢管道,可以选用耐腐蚀且导热快的材料,例如:不锈钢、钛合金等;蓄热层102用于储存热量,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高温储氢材料层103中包含丰富的储氢材料,用于储存和释放氢气。在本实施例中,发明人将固态储氢与管道运输结合,通过高温储氢材料对管道中的氢气进行储存,降低了管道中的氢气压力,仅仅达到2Mpa左右的压力,远低于高压氢气运输时管道所承受的35~70MPa高压,从而降低了氢气运输管道发生氢脆的风险,提高氢气运输的安全性,并且提高了运输管道在低压情况下的氢气储存量。
在本实施的实际使用中,控制器7与增压装置5、传感器组件3和加热装置采用电路连接或通信连接,优选通信连接,更为优选采用无线连接,采用无线连接无需线路维护与安装,更利于较远距离的管道输送。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为温度-压力传感器;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目前,固态储氢作为热门的储氢方式之一,其体积储氢密度大,安全性好,已在热电联供、储能、车载燃料电池氢源系统领域有相关应用,但是高温固态储氢材料(如MgH2)进行吸氢和放氢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导致能耗较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请参阅图3,固态储氢管道1外设置的加热装置为菲涅尔透镜6,菲涅尔透镜6通过光热转换为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具体的,菲涅尔透镜6可以先通过支架设置好与管道的距离,然后通过支架固定在管道外部,在有太阳光照的时候,通过光热转换为管道提供热量。采用菲涅尔透镜可以利用太阳光,可以降低电能和煤炭能源的使用,实现节能减排。在本实施的菲涅尔透镜实际使用中,运输管道选择架空设置,使得整个管道能充分接收到光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蓄热层102为高温相变蓄热材料。高温相变蓄热材料在特定的温度(如相变温度)下发生物相变化,并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用以储存热能。在对管道进行加热时,高温相变蓄热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在温度低于储氢所需温度时,高温相变蓄热材料可以把储存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高温储氢材料层103为镁基储氢材料。镁基储氢材料因其储氢量大、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金属储氢材料之一。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固态储氢管道1的首端和末端均设有单向阀4。设置单向阀,可避免固态储氢管道中存储了氢气之后泄露。若发现管道中某处管道损坏或泄露而需要维修时,可以及时关闭单向阀,避免其他段管道中存有的氢气泄露。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多条运输管道,多条运输管道的一端与供氢装置8连接,多条运输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用氢装置9连接,同时实现对不同的用氢装置9同时供应氢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为了使得用氢装置的氢气供应保持连续,可以设置一台用氢装置与两条运输管道连接,当第一条管道中的氢气用完之后可以使用第二条运输管道中的氢气,然后对第一条管道进行储存氢气;当第二条管道中的氢气用完之后,这时有可以使用储存氢气完毕后的第一条运输管道中的氢气,两条运输管道交替使用,保证用氢装置的氢气供应保持连续。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运输管道与供氢装置连接的一端的管内设有充氢管道104,充氢管道104位于固态储氢管道1的中轴线上,可以避免接触到温度较高的固态储氢管道导致高温损坏充氢管道,从而增加充氢管道的使用寿命,并且位于中轴线上的充氢管道可以使得氢气在固态储氢管道中均匀填充,使得固态储氢管道四周的固态储氢材料同时接触到氢气,从而加快储氢效率。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第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S2。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态储氢管道中的氢气用完之后,需要对固态储氢管道进行充氢,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先通过加热装置对固态储氢管道进行加热,使固态储氢管道达到固态储氢材料发生吸氢反应所需的温度。
S2:启动供氢装置,获取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判断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增压装置,直到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吸氢过程中,需要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这里的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可以为吸氢平衡压,吸氢平衡压是储氢材料在吸氢过程中,储氢罐内材料压力的一种表述,在某一段过程中,其平衡压力不发生改变,储氢量增加,而一旦经过这段区间,再增加压力,其储氢量的变化很小,即,当处于吸氢平衡压时固态储氢材料处于较高效吸氢效率,并且又避免了过渡增压导致能源损耗过大;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还可以为发生吸氢反应的压力。在本实施的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材料的属性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测定。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增压装置布置在各节固态储氢管道之间,设置多个增压装置可以使得各节管道更快到达吸氢平衡压,提高储氢效率。
S3: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加热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固态储氢管道中的固态储氢材料需要发生放氢反应,而进行放氢反应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条件,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对固态储氢管道进行加热,使固态储氢管道保持固态储氢材料储氢所需的温度。
在本实施的实际使用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根据高温固态储氢材料的化学性能确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不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高温固态储氢材料的吸放氢过程是材料与氢气之间发生的一种可逆反应过程。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通过监控压力值,实时控制固态储氢装置促进了氢气的储存;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通过监控温度值,实时控制固态储氢装置的温度保证了用氢装置可以收到稳定压力的氢源,从而实现低压氢气管道运输高储存和高输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高温储氢材料层为镁基储氢材料。其中,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的工作原理:当温度达到300℃,启动供氢装置,充氢压力达到0.1~0.5MPa时,固态储氢管道中主要发生正向反应(吸氢反应),镁基储氢材料与氢气生成携带氢气的镁基储氢材料,直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完成储氢;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的工作原理:当温度到300℃,且用氢装置使用氢气时,固态储氢管道中的氢气含量降低,导致化学平衡状态被打破,固态储氢管道中主要发生逆向反应(放氢反应),镁基储氢材料中的氢气被释放出来,随携带氢气的镁基储氢材料和氢气含量的降低,固态储氢管道中的化学平衡也会不断改变,当用氢装置停止使用氢气时,固态储氢管道内又会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镁基储氢材料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3898716690000091
其中,Me是置换元素,x为正数,y为非负数。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的第二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S3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在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获取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和供氢装置工作时长,判断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增压装置,直到压力值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储氢时,可以通过增压装置维持固态储氢管道中压力平衡,当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启动增压装置进行增压,当增压后导致固态储氢管道内部值的压力高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停止增压装置;当重新检测到压力值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时,重复上述操作,从而维持固态储氢管道中压力平衡,使得固态储氢材料处于较高效吸氢效率。
S202:判断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或供氢装置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阈值,若是,则停止供氢装置;其中,第二预设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
具体的,固态储氢管道完成储氢或达到储氢饱和可以通过两个方式判断:
其一,由于一定量的储氢材料在某种特定工况下(温度、压力),其吸氢时间是固定的,在进行储氢之前可以先根据预设的温度、压力和储氢材料的量计算理论所需的储氢时间,根据理论所需的储氢时间预先设置供氢装置运行时长,当达到这个运行时长后默认完成储氢,控制器控制供氢装置停止供氢。
其二,由于储氢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预设时间在后期使用中有可能逐渐变得不准确,因此,还可以通过判断固态储氢管道中的压力值来判断储氢是否完成。可以理解的是,固态储氢管道在进行储氢(吸氢)时,会不断消耗管道内的氢气,即使进行增压,也会导致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使得固态储氢管道中的压力值在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左右波动;而当储氢量达到饱和状态时,储氢材料不再消耗管道内的氢气,但是供氢装置在一直提供氢气,这样就会导致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在达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后还会逐渐升高,直到达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在本实施的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储氢材料属性以及实际情况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和供氢装置工作时长,通过两种方式择一判断是否完成吸氢,还可以在停止供氢装置后,通过观察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和供氢装置工作时长来判断运输管道的情况。具体的,在停止供氢装置后,若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达到了第二预设压力值,而供氢装置工作时长未达到预设时长阈值,可以通过判断供氢装置时间工作时长与预设时长阈值的差值来判断固态储氢管道中的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从而确定储氢材料是否需要更换。若供氢装置工作时长未达到预设时长阈值,但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值,则说明管道可能发生了泄露问题,需要及时关闭单向阀进行检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也会同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值,判断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值是否小于第三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说明氢气用完,需要进行储氢,则执行S1~S2。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4中提供的第三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在S1中: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之后还包括:当温度没有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打开菲涅尔透镜,当当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菲涅尔透镜。S3中: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之后还包括:当温度没有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打开菲涅尔透镜,当温度达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时,关闭菲涅尔透镜。在本方案中,菲涅尔透镜上设有遮光板,遮光板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使得折光板移动,从而使透镜处于接收阳光状态或被遮挡状态,合理的控制固态储氢管的温度。在本实施的实际使用中,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根据高温固态储氢材料的化学性能确定。
在本方案中,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多条运输管道,其中,压力-温度传感器(P-T传感器)包括N个,固态储氢管道包括N个,增压装置包括N个,用氢段包括N个,N为不为0的自然数。
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控制器预设吸氢温度T1,预设供氢压力为高温固态储氢材料吸氢压力Pa,压力-温度传感器某时刻温度Tx,压力-温度传感器某时刻压力Px,当Tx<T1时,打开菲涅尔透镜,当Tx=T1时,供氢端或供氢装置持续供应氢气,当Px<Pa时,同时控制器控制N个增压装置分别对固态储氢管道1、2、……、N进行增压至Pa。
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控制器预设放氢温度T2,预设供氢压力为高温固态储氢材料放氢完成压力Pd,压力-温度传感器某时刻温度Tx,压力-温度传感器某时刻压力Px,当Tx<T2时,打开菲涅尔透镜,当Tx=T2时,关闭菲涅尔透镜,当Px≤Pd时,重复上述储氢过程。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运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管道包括:固态储氢管道、增压管道和控制器;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和所述增压管道交替连接;
所述增压管道中设置有增压装置;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设置有传感器组件;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外设有用于给所述固态储氢管道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增压装置、所述传感器组件和所述加热装置连接;
所述固态储氢管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储氢管道外壁、蓄热层、高温储氢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菲涅尔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层为高温相变蓄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储氢材料层为镁基储氢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储氢管道的首端和末端均设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包括多条所述运输管道,多条所述运输管道的一端与供氢装置连接,多条所述运输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用氢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两条所述运输管道与同一用氢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管道与所述供氢装置连接的一端的管内设有充氢管道,所述充氢管道位于固态储氢管道的中轴线上。
9.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存储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执行S2;
S2:启动供氢装置,获取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的压力值,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增压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S3:当固态储氢管道用于提供氢气时,获取固态储氢管道的温度值,判断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若是,则启动加热装置,直到所述温度值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所述固态储氢管道内部的压力值和所述供氢装置工作时长,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低于第一预设压力阈值,若是,则启动所述增压装置,直到所述压力值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S202:判断所述压力值是否达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或所述供氢装置运行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阈值,若是,则停止所述供氢装置;
所述第二预设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阈值。
CN202211282464.7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5654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2464.7A CN11565437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2464.7A CN11565437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4372A true CN115654372A (zh) 2023-01-31
CN115654372B CN115654372B (zh) 2024-04-12

Family

ID=8498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2464.7A Active CN11565437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543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5703A (zh) * 2023-03-08 2023-06-27 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 基于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4124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Solid state hydrogen storage device
CN214619009U (zh) * 2021-09-13 2021-11-05 氢储(新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储氢供氢系统
CN114665128A (zh) * 2022-04-07 2022-06-24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储氢供氢装置与一种供氢方法
CN114843549A (zh) * 2022-03-24 2022-08-02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固态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5164096A (zh) * 2022-06-07 2022-10-11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固态储供氢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4124A1 (en) * 2016-02-18 2017-08-24 Hyundai Motor Company Solid state hydrogen storage device
CN214619009U (zh) * 2021-09-13 2021-11-05 氢储(新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储氢供氢系统
CN114843549A (zh) * 2022-03-24 2022-08-02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固态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4665128A (zh) * 2022-04-07 2022-06-24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储氢供氢装置与一种供氢方法
CN115164096A (zh) * 2022-06-07 2022-10-11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氢燃料电池车用固态储供氢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5703A (zh) * 2023-03-08 2023-06-27 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 基于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
CN116345703B (zh) * 2023-03-08 2023-09-22 三峡新能源盐城大丰有限公司 基于海上风电制氢的综合能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54372B (zh) 2024-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8952B (zh) 使用储氢罐的方法和储氢罐
CN105715943B (zh) 一种固态高压混合储氢罐
US64651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thermal energy from a fuel processing system
CN110544784B (zh) 高压复合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为氢源的燃料电池物流车
CN112066242B (zh) 一种用于氢燃料的固态氢源装置
FR2948417A1 (fr) Systeme de stockage d'energie
US8469676B2 (en) Thermal hydrogen compressor
CN115654372A (zh) 一种固态储氢输氢管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22411B (zh) 一种化工系统停运保护设备
CN112349927A (zh) 全天候快速响应的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启动方法
WO2012114229A1 (en) Metal hydride hydrogen compressor
CN102027236A (zh) 用于泵送低温流体的装置和方法
JP6829014B2 (ja) 水素供給施設および水素供給方法
CN114046442A (zh) 一种多平台压型储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843549A (zh) 固态储氢装置与燃料电池一体化电源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236969B (zh) 一种电加热式金属储放氢系统
CN114754290B (zh) 一种基于相变储热的金属氢化物储氢罐及固-气耦合储氢系统
CN114122458A (zh) 氢燃料电池车辆及其供氢系统
JP2006177537A (ja) 高圧タンクシステム
JP2008045650A (ja) 水素貯蔵装置
CN213936263U (zh) 一种全天候快速响应的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CN212456254U (zh) 一种基于固态储供氢的加氢站系统
CN217444446U (zh) 一种快速启动型甲醇重整燃料电池系统
US20040013921A1 (en) Method of absorption-desorption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nd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nd fuel cell using said method
CN104751909A (zh) 核电站容器加压蓄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