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8849A -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8849A
CN115648849A CN202211247241.7A CN202211247241A CN115648849A CN 115648849 A CN115648849 A CN 115648849A CN 202211247241 A CN202211247241 A CN 202211247241A CN 115648849 A CN115648849 A CN 115648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painting
scenery
gem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72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8849B (zh
Inventor
齐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2472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88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8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8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8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8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所述绘制方法包括:步骤一,准备;步骤二,打样;步骤三,绘画;步骤四,上色;步骤五,绘景;步骤六,调整;以及在画作上画点景物的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画出的水墨风格画作以宝石结构为作画基础,通过在宝石结构中不同的空格处填充同色系不同色度的色块,使宝石结构画出的画作主体具有明显的立体感空间感,然后通过对留白位置填充与宝石结构内相对色系的颜色衬托出画面的景深,使画面对比感强烈;同时在画面上特定位置增加点景物,并且点景物上使用具有立体感的颜料或材料装饰,还进一步提升画面立体感和层次感,并且这种作画方式还能够应用到原画的渲染,让使用这些画面的背景也具备立体感和空间感。

Description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绘画方法,尤其是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山水画画不出立体感,即使是表达山巍峨、怪石嶙峋的画法,它画出来的是山体平面的嶙峋感,但是它没有画出来山在画面中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是山水画或者水墨画的特点,这是颜料在宣纸上晕染所带来的。
但是现有的创作出的国画水墨画不擅长以空间和立体方式进行表达,由于国画颜料画在宣纸上具有晕染的特点,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主要特点具有更强的写意性,但是国画在进行空间感、立体感的直观表达上不具有优势,在创作者进行国画水墨画创作时,使用的纸张以及颜料决定了画出来的画通常是这种平面性状态的。以现有的国画、水墨画的创作方法,在画面上进行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达,以目前现有的绘画方法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如果我们突破了这一点,之后的文艺创作的方式上,我们就有办法达到水墨画的风格,立体空间的表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准备:
根据画作创作内容选定画作需要的景物;
步骤二,打样:
根据步骤一中的景物内容确定图画的前、中、远景,根据确定的前、中、远景将景物内容创作草图,并制作小色稿确定草图中的色彩分布;
步骤三,绘画:
根据步骤二中绘制的草图和小色稿,以若干宝石结构勾勒出景物的轮廓;
步骤四,上色:
将步骤三中绘制好的景物轮廓图,进行上色,将宝石结构顶面和表现景物阳面区域填充色块A,并将宝石结构阴面填充色块B,最后将未填充颜色的山体部分,使用与色块A同一色系不同色度的颜色错落设置;
步骤五,绘景:
将步骤四中完成上色的画稿,绘制留白区域,且留白区域颜色需选用与色块A色差不同的颜色;
步骤六,调整:
将步骤五中完成绘景的画稿用淡墨进行补色。
进一步的,所述绘制方法还包括:
绘点景物:
在步骤四中完成上色的画稿上绘制点景物。
进一步的,所述点景物使用工笔画法,配合白色或与景物色系不同的的国画颜料和/或3D颜料绘制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后的金箔。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处理后的金箔为:在布/纸上叠加金箔,然后在金箔上覆盖湿纱布,并在湿纱布上使用硫磺涂抹,最后使用熨斗熨烫湿纱布1-3分钟,熨烫完成后得到的金箔,所述处理后的金箔以粘贴的方式绘制出点景物。
进一步的,所述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过的敦煌土。
进一步的,处理过的敦煌土为:使用体积比为黄土:水:胶=1:8:1的黄土、水和胶混合制成的颜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取画稿用的宣纸并对宣纸进行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宣纸的预处理包括,将宣纸使用胶矾水进行均匀刷涂,之后晾干,所述胶矾水为的体积比为胶:矾:水=1:3:500配制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景物为山体,所述山体轮廓使用90%浓度的墨色绘制,所述山体轮廓内结构使用60%浓度的墨色绘制,所述远景区域轮廓使用30%浓度的墨色绘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使用彩墨上色前使用底色彩墨将绘制好的景物轮廓图刷一遍,所述底色彩墨使用胭脂红颜料:水=1:300-500的体积比调配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宝石结构的横截面对应山体结构顶面,宝石结构侧面和正面对应山体结构的侧面和正面,并选取侧面或正面的其中一面为阳面。
进一步的,所述宝石结构为标准圆钻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中水面和天空使用的彩墨颜色与山体颜色为冷暖色系对比,且水面和天空颜色面积:山体颜色面积=2:8。
优点效果
通过本发明使用传统国画颜料并且在宣纸上以宝石结构为作画基础,通过在宝石结构中不同的区域填充同色系但不同色度的色块,使宝石结构画出的画作主体具有明显的立体感空间感的同时不会使画面产生相互割裂的效果,整体性好,通过对留白位置填充与宝石结构内相对色系的颜色衬托出画面的景深效果,能够有效的提升画面对比感;同时在画面上特定位置增加能够让画作具有突出重点的点景物,在提升画面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解决了点景物上使用具有立体感的特殊颜料或材料进行装饰产生的突兀感,使点景物与画面融合度高更加和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宝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宝石结构中A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宝石结构中B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宝石结构中C部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使用宝石结构绘制的景色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绘景步骤留白区域与景色区域分布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点景物在画面中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绘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准备:
根据画作创作内容选定画作需要的景物,如果要进行国画或者水墨画创作,还需要对作画使用的宣纸做预处理的准备,具体方法如下:画作创作可以结合写生或拍照收集的素材进行创作;选择传统的在宣纸上作画还需要对宣纸进行预处理,具体的,宣纸的预处理包括,将宣纸使用胶矾水进行均匀刷涂,之后晾干,胶矾水为的体积比为胶:矾:水=1:3:500配置而成,将胶矾水均匀涂刷在宣纸上,晾干后的宣纸能够提升纸绢质地,并且在之后使用绘画时不容易透水,避免造成颜料在画纸上发色后很容易晕染开,导致在宝石结构中填充色块时颜色分割不明显,无法表现出画作具有空间感立体感,并且准备毛毡,在作画时垫于宣纸下方。
步骤二,打样:
根据步骤一中的景物内容确定图画的前、中、远景,根据确定的前、中、远景将景物内容创作草图,并尽量保证草图中确定好的前中远景内容完整,要素齐全,并制作小色稿确定草图中的色彩分布,作为之后在画稿中色块填充位置的参考。
步骤三,绘画:
根据步骤二中绘制的草图和小色稿,以若干宝石结构勾勒出景物的轮廓;
如图1至图4所示,这里画出的宝石结构使用的是标准圆钻型的宝石结构,标准圆钻型宝石结构上线条分明错杂,留出的面较大,在填充上色时色块之间的对比感分明,立体感突出,更能够表现出画面的景深效果。
如图5所示,当绘画的景物为山体时,取处理好的宣纸,首先勾勒出山体轮廓区域,这里画山体轮廓时,使用90%浓度的墨色绘制,使用线条较为粗硬,且墨色较深的线条绘制,这样画的山体轮廓边界感清晰,有助于后续对山体结构填充色块后山体轮廓也能被清楚的看到,保证由若干色块组成的山体结构能保持整体感,不会出现山体松散凌乱的视觉效果,另外,还可以清楚的分辨各山体边界,表现出山体层峦前后的关系,作为上色后画作表现出空间感的基础。
画山体轮廓内结构使用60%浓度的墨色绘制,区别于山体轮廓,可以表现出山体表面的凹凸不平的朝向各个方向的山体表面,通过宝石结构线条的分割,使山体呈现多个面,即顶面,阳面,阴面等,绘制完宝石结构的线条后,还是使用60%浓度的墨色,使用皴、擦、点、染的绘画技巧,在宝石结构的各个面中表现出山体的纹理或突起等,增强山体表面质感,表现出山体的嶙峋效果。
并且针对于山体上的顶面、阳面和阴面可以选择根据宝石结构上不同的位置结构针对性选择线条的表现,在作画时,根据草图和小色稿的规划确定好山体上画顶面的位置,在画这里时,通常选择如图2中的A部分宝石结构的线条排列;画山体上的阳面和阴面位置时,通常选择如图3中的B部分在侧边的宝石结构上的线条排列;山体上的其他部分则通常可以选择如图4中C部分在中间位置的宝石结构上的线条排列,在表现山体嶙峋时亦可用宝石结构的ABC部分进行叠加组合使用,产生非规律式的山体结构的视觉效果。
远景区域轮廓使用30%浓度的墨色绘制,远景处的山体使用淡墨色表现远景的朦胧感,使画作的画面具有焦点透视的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景深效果,保证画作最终能够呈现空间感。
本发明使用的90%、60%、30%的墨色均为使用墨汁与水混合后配制形成的,具体的,100%的墨汁浓度是指从市面能够买到的墨汁产品直接进行使用,90%浓度的墨色使用体积比墨汁:水=9:1配制得到、60%浓度的墨色使用体积比墨汁:水=3:2配制得到、30%浓度的墨色使用体积比墨汁:水=3:7配制得到,墨汁可以选用一得阁云头艳墨汁、红星中浓墨液或红星玄宗墨液等市面可以买到的墨汁。
步骤四,上色:
将步骤三中绘制好的景物轮廓图,进行上色,将宝石结构顶面和表现景物阳面区域填充色块A,并将宝石结构阴面填充色块B,最后将未填充颜色的山体部分,使用与色块A同一色系不同色度的颜色错落设置。
虽然步骤三在绘制景物轮廓后,使用的宝石结构能够将景物的立体感在画纸上得到表现,但是同时的,通常这种将一片区域分割成宝石结构小块的画面中的景物表现形式,也会导致画面上的景物在视觉感受上会具有割碎感,为了保证景物视觉效果的整体感,具体的,色彩的选择参照步骤二完成的小色稿,填充顶面和表现阳面的宝石结构区域使用的色块A需要是该色彩所在色系内,相比色块B和画面其他位置的色块颜色最浅的;填充表现阴面的宝石结构区域使用的色块B需要是该色彩所在色系内,相比其他位置的色块颜色最深的,或者直接用黑色的墨色填充;如在画山体时,以绘制主色调为蓝绿色山体为例,填充山体的顶面以及阳面的色块A可以使用的浅绿色,在该绿色色系,色块B则需要使用最深的墨色或深蓝黑色,剩余未填充颜色的是山体部分可以使用蓝绿色,深蓝色等同色系不同色度的颜色错落地填充在宝石结构的不同区块内。
通常的图画创作都是以需要绘画的具体内容来选择色彩的使用以达到写意、写实或表达情感的作用,但上述颜色填充方法不仅具有常规的色彩填充作用,同时解决了由于采用宝石结构突出立体效果而带来的线条分割画面的弊端,以线条作为景物轮廓是常有的方式,但是以浓墨粗线进行景物的绘画极易造成画面被分割,使得画面的视觉效果碎裂,无法形成整体效果,从视觉上无法形成一幅完整的画作,而是一块一块的碎块,但配合上述色彩填充的方式则可以很好解决画面碎裂的问题,但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在色彩填充处理不当时仍存在整体性不佳的问题。
上色使用的色彩或者彩墨可以使用国画颜料、丙烯颜料、颜彩等,具体的,彩墨可以选用马利国画颜料、丽维特丙烯颜料以及日本樱花颜彩等;
选用同色系的颜色时,以色系A、色系B和色系C详细说明,色系A为红色色系的颜色,浅色使用20%陶红混合80%锌白配制,中间色使用80%大红混合15%胭脂红,再混合5%三绿配制,深色使用60%紫罗兰混合20胭脂红,再混合10%大红,再混合10%橘黄配制;色系B为黄色色系的颜色,浅色使用20%藤黄混合80%锌白配制,中间色使用60%那坡里黄混合30%土黄,在混合10%金色配制,深色使用80%土黄混合10%那坡里黄,在混合10%墨色配制;色系C为蓝绿色色系的颜色,浅色使用20%黄绿混合80%锌白配制,中间色使用20%头青混合20%二青,再混合60%酞青蓝配制,深色使用80%酞青蓝混合10%二青,再混合10%墨色配制。
具体的,关于色系和色度的划分可以参考photoshop、sketchbook、SAI等软件中的颜色选择面板或者颜色库中直接选择,上述软件中只用于举例说明便于对色系和色度划分的理解,颜色选择时,具有相同色调的为同色系,在该色系下颜色不同的深浅程度的为不同的色度,如在色系选择红色后,可以在软件中的调色板上选择该色系下不同深浅程度不同的红色色度。
步骤五,绘景:
将步骤四中完成上色的画稿,绘制留白区域,且留白区域颜色需选用与色块A色差不同的颜色;
在完成步骤四将宝石结构的小块内填充完颜色后,其表现的景物能够保证视觉上不会有分碎感,但是这时景物会显得独立在画面上,无法与画面形成一个整体,无法与留白区域相呼应,使画作整体感不佳,所以在绘制完景物后需要对留白区域进行处理,以画作上绘制的景物为山体为例,水面和天空使用的彩墨颜色与山体颜色为冷暖色系对比,且留白区域颜色面积:山体颜色面积=2:8,这里对比感强烈指的是在视觉效果上有明显的对比,在作画时选择与山体颜色使用的色系对比强烈的颜色绘制天空和水面,可以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即使在远处看也色彩强烈,选择相对的冷暖色系,除了使画面色彩对比强烈,同时也能达到在颜色上的互补的效果,如画山体主色调颜色选择使用色系A,即红色色系,则天空或者水面使用绿色或蓝色上色,具体的,留白区域与画作主体结构区域=2:8的效果如图6所示。
在采用留白区域颜色面积:山体颜色面积=2:8的处理方式之后,不仅可以获得更强的视觉冲击感,同时配合步骤四的上色方式,画面的整体性得到了改善,在配合步骤四中填色的方式下,使景色不会独立于画面之上,且留白区域与景色区域相呼应并形成对比,从而使画面具有整体感,其对比度有了提高,画面不再存在分散或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作为山体颜色在衬托下整体效果更为统一,并借此获得了更强的画面表达整体感。
绘点景物:
在步骤五完成绘景上色,使留白区域和景色区域相呼应,画面统一具备整体感后,但是相应的画面统一整体感得到提升后,其画面上的前中后景的景深效果反而会被削弱,导致画作层次感不足,景深感下降,通常是在画面上绘制与画面画风一致的点景物来突出重点,增添画面层次感来提升景深效果。
所以在步骤五中完成绘景上色的画稿上还要绘制点景物,如图7所示,具体的,点景物可以是建筑、动物、雕塑或者日月云等,点景物需要绘制在画面上宝石结构轮廓与留白区域相接的位置,或者画在与主体画面色差不同的大块着色区域内,如在画主体为山的画作时,点景物的位置即可画在山体轮廓与留白或者水面天空相接的位置,也可画在水面或者天空大片的着色区域里,在这些位置绘制点景物会让画面景深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点景物的存在会让画面处于散点透视的画作状态,散点透视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空间表达方法,使画面整体更接近一个立体的、完整的图景,即通过在画稿上绘制点景物可以让画作具有突出的重点,同时配合点景物所绘制的位置,能够进一步提升点景物在画面中突出作用。
具体的,点景物使用工笔画法,配合白色或与景物色系不同的的国画颜料和/或3D颜料绘制形成,工笔画法将点景物画的工整细致,这在让宝石结构画作的画面上不仅有了突出的重点,同时,使宏观的、立体的画面在近看时也能够有细节上的表现,但是虽然工笔画画出的点景物能够在传统的水墨风格画作上突出重点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当其用本发明这种宝石结构的水墨画作上时,虽然还具有一定的突出重点效果,但是其突出重点效果在画面上的表现并不理想,所以为了进一步增加画面的立体效果,在使用工笔画画完点景物的基础上,使用3D颜料进行细节补充,3D颜料画在画稿上后不会晕染,而是以固体形状黏在作画位置,并凸出于画纸平面,从而使点景物具有立体感的效果,以这种方法画出的点景物如果用在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中,虽然具有明显的突出重点的效果,但是却无法融入这些传统画法的国画或者水墨画画作之中,因为这样画出的点景物还画在传统的水墨画画面上会显得突兀,与画面格格不入;但是这种使用3D颜料画出的具有立体感的点景物画在本发明中用宝石结构绘制的画面上,不会因为突出效果不佳容易在画面上被忽略,导致整幅画作没有突出的重点显得画面千篇一律比较寡淡,反而不仅画面能够融合,通过宝石结构提升画面立体效果以及景深效果的基础上,配合具有立体感的点景物不仅能够使宝石结构画作的画面上有突出的重点,并且在进一步提升画作立体感的同时不会破坏画面整体和谐的效果;具体的,本发明使用的3D颜料可以是阿姆斯特丹牌的浮雕颜料。
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后的金箔,具体的,处理后的金箔为:在布/纸上叠加金箔,然后在金箔上覆盖湿纱布,并在湿纱布上使用硫磺涂抹,最后使用熨斗熨烫湿纱布1-3分钟,熨烫完成后得到的金箔,处理后的金箔以粘贴的方式绘制出点景物;首先金箔作为一种具有金属属性的材料,运用在画作领域中,其本身的光泽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褶皱,使用金箔会对国画颜料绘制的点景物进行装饰,金箔本身的颜色和光泽均异于画纸,表现在画面上时就具有立体感以及非常突出于画面内容的质感,比如立体金箔画就是使用金箔进行的创作,虽然能够进一步增加点景物在画面上突出的效果,金箔所带有的金属光泽明显不融合于使用颜料绘制的宝石结构画面,突出的金属光泽会降低宝石结构画面的景深效果,而将金箔使用上述处理方式处理后,金箔的金属光泽会变暗,再将它使用胶粘在点景物上,其与宝石结构的背景则能够融合,不会独立于画面主体,能够让本不易融于画面的材质能够很自然的融于画面之内,并与宝石结构的山体互相和谐表现在画面上,同时金箔本身能够带来立体感的金属光泽又进一步提升了画作的立体感,金箔可以以国画颜料画的点景物搭配处理后金箔装饰的形式表现在画作上,也可以以国画颜料画的点景物搭配3D颜料同时搭配处理后的金箔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上,这一点在通常的绘画方式上是很难做到的。
另外,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过的敦煌土,具体的处理过的敦煌土为:使用体积比为黄土:水:胶=1:8:1的黄土、水和胶混合制成的颜料,处理后的敦煌土用在点景物上之后,黄土能够为点景物带来自然的浑厚感,能够将画面表现的更加浑然天成,用在点景物上之后能够为画面增加层次感,并且黄土的颗粒感、质感也能够增加点景物立体感的效果,可以在国画颜料画的点景物的基础上,使用敦煌土点缀,也可以同时搭配3D颜料再增加敦煌土提升点景物质感,还可以同时搭配3D颜料和处理金箔的情况下再增加敦煌土提升点景物在画面上的表现,这样的点景物用在宝石结构是主图画面上后,不会突兀、失真,同时能够增加画作整体景深效果,同时还保证画面整体自然、和谐的视觉效果;具体的,制作敦煌土的原料使用的可以是取自敦煌地区,质地带有一定粘性,颜色略微发红的黄土,在过筛后得到松散细腻的土质后再进行处理,在这里大胆地选择与传统水墨画绘画技巧以及取料并不融合的金箔以及敦煌土,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不光是对绘画手法上的技术有合理运用的表现,对颜料的应用和对纸张的处理也具有独到的方法。
步骤六,调整:
将步骤五中完成绘景的画稿用淡墨进行补色。具体的,在画稿完成且所有颜色上完后,还需要使用淡墨调节颜色或补色,淡墨即绘制远景区域轮廓时所使用的30%浓度的墨色,用来降低一些画面整体的鲜艳度,另外,补色也可以根据画面整体的对比度效果进行调节,如:画稿完成后,画面整体从视觉效果上看所使用的颜色对比度过高,则可以使用与画作主体颜色相近的颜色补色来适当降低画作整体对比度,而画面的对比度较低,则需要使用相对立的或者相互之间对比度较高的颜色在画稿上进行补色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有:
上述画作创作方法延续了国画创作的精髓,以传统的条件、开创性的思维及方式进行创作,并将其总结成为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系统的方法,虽然使用的作画方式脱离了传统的国画或者水墨画的作画方式,但是画作在完成后墨色以及重彩的表现依旧是传统国画颜料和墨色在宣纸上仍然可以保留晕染效果,这使得画面上的传统国画具有意境感得到保留;但不同于传统国画表现的写意风格以及画面上的平面感,本发明将利用宝石结构表现在画作上,使得作品在视觉感受上能够提供纵深上的景深效果,以及表现出画面上事物的立体感,但是不同于西方油画在立体感上使用颜料堆叠的手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传统作画方式在纸稿上平面性的绘画语言就将画面的立体感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在色彩的使用上虽然也是使用重彩,但也区别于传统使用泼墨重彩的水墨画作只能表现平面效果的画面,通过宝石结构这一艺术结构的运用和处理,在画面的表现上脱离了油画的立体性和国画的平面性,创造了能够表现立体感的国画绘画方法,尤其是在以山水为画作主体的创作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更加善于表现山水的立体感,山体层峦叠嶂地在景深上的表现,使画面具有纵深上的空间感这一新的画面语言;纵深感配合画面上以工笔画法画出的点景物可以使得具有纵深的画面不失焦而具有重点,很好的解决了画面上没有突出重点的缺陷,通过点景物表现在画面上的特定位置,以及用于提升点景物突出效果和立体效果的装饰手段,使点景物在宝石结构的画作上能够融入画面,既不过于突出,也不容易让观者忽略,配合宝石结构的画作主体,让画面整体不会显得空洞平淡。
另外,本发明是技术方案也可以让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作品不再是传统国画单纯绘画创作语言,也不再局限于平面性的画面观感,而是采用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表现画面的中国画作画方法,这种让中国画具有立体感的绘画方法还可以用在原画渲染中,适用在具备国风的游戏或软件的背景画面中,也能够使这些水墨风的背景画面渲染出立体感。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4)

1.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方法包括:
步骤一,准备:
根据画作创作内容选定画作需要的景物;
步骤二,打样:
根据步骤一中的景物内容确定图画的前、中、远景,根据确定的前、中、远景将景物内容创作草图,并制作小色稿确定草图中的色彩分布;
步骤三,绘画:
根据步骤二中绘制的草图和小色稿,以若干宝石结构勾勒出景物的轮廓;
步骤四,上色:
将步骤三中绘制好的景物轮廓图,进行上色,将宝石结构顶面和表现景物阳面区域填充色块A,并将宝石结构阴面填充色块B,最后将未填充颜色的山体部分,使用与色块A同一色系不同色度的颜色错落设置;
步骤五,绘景:
将步骤四中完成上色的画稿,绘制留白区域,且留白区域颜色需选用与色块A色差不同的颜色;
步骤六,调整:
将步骤五中完成绘景的画稿用淡墨进行补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方法还包括:
绘点景物:
在步骤四中完成上色的画稿上绘制点景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景物使用工笔画法,配合白色或与景物色系不同的的国画颜料和/或3D颜料绘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后的金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处理后的金箔为:在布/纸上叠加金箔,然后在金箔上覆盖湿纱布,并在湿纱布上使用硫磺涂抹,最后使用熨斗熨烫湿纱布1-3分钟,熨烫完成后得到的金箔,所述处理后的金箔以粘贴的方式绘制出点景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景物绘制颜料还包括:处理过的敦煌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处理过的敦煌土为:使用体积比为黄土:水:胶=1:8:1的黄土、水和胶混合制成的颜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还包括取画稿用的宣纸并对宣纸进行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宣纸的预处理包括,将宣纸使用胶矾水进行均匀刷涂,之后晾干,所述胶矾水为的体积比为胶:矾:水=1:3:500配制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景物为山体,所述山体轮廓使用90%浓度的墨色绘制,所述山体轮廓内结构使用60%浓度的墨色绘制,所述远景区域轮廓使用30%浓度的墨色绘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使用彩墨上色前使用底色彩墨将绘制好的景物轮廓图刷一遍,所述底色彩墨使用胭脂红颜料:水=1:300-500的体积比调配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宝石结构的横截面对应山体结构顶面,宝石结构侧面和正面对应山体结构的侧面和正面,并选取侧面或正面的其中一面为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任意一项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结构为标准圆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水面和天空使用的彩墨颜色与山体颜色为冷暖色系对比,且水面和天空颜色面积:山体颜色面积=2:8。
CN202211247241.7A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Active CN115648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7241.7A CN115648849B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7241.7A CN115648849B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8849A true CN115648849A (zh) 2023-01-31
CN115648849B CN115648849B (zh) 2024-04-26

Family

ID=8498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7241.7A Active CN115648849B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88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4489Y (zh) * 1995-11-27 1997-01-08 王守才 金丝镶嵌珠宝玉石砂画
CN102189890A (zh) * 2010-03-11 2011-09-21 陈国再 中国漆彩画
CN103303057A (zh) * 2013-06-05 2013-09-18 高伟毅 墨彩双面画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115649A1 (zh) * 2015-01-21 2016-07-28 马德松 一种墨、石、油彩画的加工方法
CN114953827A (zh) * 2022-01-24 2022-08-30 朱汉云 一种褶皱山石皴的画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4489Y (zh) * 1995-11-27 1997-01-08 王守才 金丝镶嵌珠宝玉石砂画
CN102189890A (zh) * 2010-03-11 2011-09-21 陈国再 中国漆彩画
CN103303057A (zh) * 2013-06-05 2013-09-18 高伟毅 墨彩双面画及其制作方法
WO2016115649A1 (zh) * 2015-01-21 2016-07-28 马德松 一种墨、石、油彩画的加工方法
CN114953827A (zh) * 2022-01-24 2022-08-30 朱汉云 一种褶皱山石皴的画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慧颖;金英福;: "山水画美学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国画家, no. 06, 10 November 2018 (2018-11-10), pages 77 - 7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8849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nnum Digital painting evolution: A multimedia technological platform for expressivity in fine art painting
CN111563951A (zh) 贴图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459719B (zh) 一种立体油画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15648849A (zh) 一种宝石结构的彩墨画绘制方法
CN106476522B (zh) 多层写实剪纸画的制作方法
CN104608545A (zh) 一种衍纸的加工方法及衍纸作品
CN103241058A (zh) 双彩画制作工艺
CN106080009B (zh) 一种多层次写实风格剪纸画制作方法
CN207190539U (zh) 利用uv喷墨机作出具多层次阶调立体感效果的复制油画
CN101571956A (zh) 矢量电脑工笔画制作方法
US20070159493A1 (en) Computer System for Converting Pictures and Designs into Line Drawings and Reproducing the Drawings on Substrates
CN102975561B (zh) 一种立体油画及其制作方法与制作组件
Li et al. Design of dig-art imitating batik pattern
CN204586305U (zh) 一种衍纸作品
CN110039951A (zh) 一种彩色线描画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50748A (zh) 一种用彩色铅笔制成具有炫彩效果装饰画的制作方法
CN100364788C (zh) 仿真工艺油画石生产加工工艺
CN108859590A (zh) 一种多层套色剪纸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84115A (zh) 漆画刻漆装饰制作方法
KR101340936B1 (ko) 팝아트 초상화 기법
KR100614605B1 (ko) 종이 캔버스 및 상기 종이 캔버스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7116954A (zh) 一种铁画手工制作方法
Gifford Esaias van de Velde's technical innovations: translating a graphic tradition into paint
Streeter Essential Fashion Illustration: Digital
McKinnon Textured Art: Palette knife and impasto painting techniques in acryl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