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3557B -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3557B
CN115643557B CN202211670758.7A CN202211670758A CN115643557B CN 115643557 B CN115643557 B CN 115643557B CN 202211670758 A CN202211670758 A CN 202211670758A CN 115643557 B CN115643557 B CN 115643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network access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707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3557A (zh
Inventor
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 Yu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 Yu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 Yu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 Yu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707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3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3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3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组网申请信息,基于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网络的属性信息,向用户端发送属性信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所述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将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本申请具有实现多用户端之间的通信以及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之间的通信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组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玩具设备间组队及通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游戏是用户在日常使用中的一种常用的场景,无线遥控玩具属于游戏的一种;市面上现有的无线遥控玩具大都以无线射频收发模块为核心进行数据通信,这些无线射频收发模块通常包括 315MHz的无线通信模组、433MHz的无线通信模组,2.4GHz的无线通信模组,以及常见的蓝牙和WiFi通信模组。采用上述通信模组能够实现用户端(遥控或移动终端)对设备端(下文统称为服务端)的控制,即实现了用户端与服务端的直接通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多个用户端需要组队来共同完成游戏时,上述通讯方式仅能实现单个用户端与其直接通信的服务端之间的单独通信,通信方式单一,无法实现用户端之间的通信以及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通信方式的通信方式单一,无法实现用户端之间的通信以及服务端之间的通信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本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端,所述服务端通信连接有用户端,且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用户端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服务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包括: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所述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所述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所述信息列表,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任一服务端均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的组网申请从而创建网络,也可以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的入网申请从而申请加入其它服务端创建的网络;加入同一网络的服务端共同维护信息列表,通过信息列表以及自身的无线通信模组来与该网络内的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实现了服务端间的通信,而由于每一服务端均可以与其直接通信连接的用户端进行通信,因此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各自的服务端作为中介来实现,即任一用户端作为起始用户端所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将经过该起始用户端直接通信的服务端,以及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之后,被传送至目的用户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包括:
创建网络,确定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
若存在,则生成带有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向所述组网申请信息所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存储所述属性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公开了两种组网申请方式,用户端可以自行定义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也可以通过服务端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
可选的,所述组网申请信息还包括网络状态,所述网络状态至少包括公开状态和私密状态;所述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包括:
若不存在,且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私密状态,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若不存在,且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公开状态,则生成网络名称,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的属性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开状态的网络相对于私密状态的网络来说的区别在于没有入网密钥,即无需密钥即可进入,从而提高了入网速度。
可选的,所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包括: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存在入网密钥,则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既不存在入网密钥也不存在入网验证码,则自动生成入网验证码,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带有所述入网验证码的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再次发送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入网密钥,且存在入网验证码,则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某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端发出了入网申请信息,且入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入网密钥,则说明用户端所加入的是公开状态的网络,为了防止多个用户端同时申请加入同一公开状态的网络而导致信息拥堵,特生成入网验证码,并将入网验证码回传至对应的用户端,以使得用户端在原有入网申请信息的基础上再次输入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由于用户输入入网验证码时手速有快有慢,因此上述反馈过程可以延缓该用户加入网络的时间,使得在多个用户想要同时入网时,可以错开提出入网申请的时间,减少出现多个用户端集中申请加入同一网络而导致网络信息拥堵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包括:
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将所有所述第一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对应的复申验证码添加至预设的复申列表中,向每一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带有所述复申验证码反馈信息,以使得第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端再次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其他服务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对应的用户端;
接收对应用户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用户在输入入网验证码以完成入网申请信息时,手速有快有慢,因此会存在以下情况:A用户相对B用户率先获知了某一网络的存在,但A用户在输入入网验证码时的手速较慢,B用户虽晚于A用户获知上述网络的存在,但是B用户的手速快于A用户,因此A用户和B用户同时完成了入网验证码的输入,导致最终同时提出了入网申请信息,此时,创建网络的服务端同时接收到A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所发出的入网申请,以及B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所发出的入网申请,此时同样会造成信息拥堵,为此,可以再次向对应的服务端发出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重新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此时上述不同手速的用户将同时开始输入复申验证码,由于手速不同,那么上述用户势必不会同时完成输入,从而进一步错开接收入网申请信息的时间,减少集中收到多个入网申请信息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包括:
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其中,所述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大于前一接收时间所对应的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同时接收到多个入网申请信息,可以生成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反馈信息,并将上述反馈信息发送给每一第二服务端,以使得第二服务端再次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且对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进行了限定,由于用户输入复申验证码的手速有快有慢,因此复杂度越大,可以进一步拉大同时开始输入复申验证码的用户完成输入的时间差距,进一步减少集中收到多个入网申请信息的情况。
可选的,创建网络的服务端为组网服务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切换申请信息,其中,所述切换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以及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确定切换前的用户端所加入的网络,向创建所述网络的服务端转发所述切换申请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所述切换申请信息,将所述切换后的用户端加入所述网络,在对应的信息列表中,用所述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替换所述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用户端与对应的服务端实现一一对应的通信连接关系之后,且加入某一网络之后,若此时用户想要切换用户端,如从手机切换为平板,那么此时用户需要重新建立用户端与服务端的一一对应的通信连接关系,用户端通信信息可以为用户端ID或用户端用户名,此时用户可以先通过切换前的用户端提出切换申请信息,切换前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接收到上述切换申请信息之后,服务端将断开与切换前用户端的一对一连接关系,并基于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搜寻切换后的用户端,并与其建立一对一通信连接,再将该切换申请信息转发至所加入的网络的组网服务端,以使得该组网服务端基于切换申请信息更新信息列表,并向网络内所有服务端广播更新后的信息列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系统,包括服务端和用户端,服务端通信连接于用户端,且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用户端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服务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服务端用于: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所述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所述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所述信息列表,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任一服务端均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的组网申请从而创建网络,也可以接收对应的用户端的入网申请从而申请加入其它服务端创建的网络;加入同一网络的服务端共同维护信息列表,通过信息列表以及自身的无线通信模组(WIFI模组)来与该网络内的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实现了服务端间的通信,而由于每一服务端均可以与其直接通信连接(BLE连接)的用户端进行通信,因此用户端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各自的服务端作为中介来实现,即任一用户端作为起始用户端所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将经过该起始用户端直接通信的服务端,以及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之后,被传送至目的用户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场景,该场景中包括多个用户端和多个服务端,用户端与服务端一一对应,用户端具体可以为遥控或如智能终端(如手机、平板),服务端与对应的设备端通过BLE通信方式实现通信;服务端为本申请中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执行主体,其包括处理器和服务器,且自带有可以与其他服务器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本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组具体为WiFi模组。
如图1所述,本申请以组网的方式实现多个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而由于各服务端可通过BLE蓝牙实现与各自对应的用户端的通信,因此,同一网络下的所有用户端之间可通过对应服务端作为中介来实现通信。结合上述内容可知,一个服务端既可以以组网者的身份创建网络,也可以以申请入网者的身份申请加入其它服务端所创建的网络。
下文将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具体流程做详细说明:
S100,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
在实施中,当用户想要申请组队时,该用户即为组网者,此时该用户可以打开预设于用户端的APP,选择APP页面所显示的网络创建选项,此时则触发并生成了组网申请信息,该组网申请信息将从该用户端传输至对应的服务端,此时该服务端即为组网服务端;服务端的WiFi模组将接收该组网申请信息,并基于该组网申请信息启动一个WiFi热点,WiFi热点即为所创建的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属性信息具体包括网络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接着服务端通过WiFi模组和BLE通信方式将创建成功的属性信息反馈给对应的组网者用户端,以使得用户端显示上述属性信息,进而使得用户可以获知上述属性信息后,将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以口述或短信的形式转告给其他用户。
可选的,本申请提供了两种组网方式,相应的,S100中的“基于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网络的属性信息”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101,创建网络,确定组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
S102,若存在,则生成带有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S103,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S104,向组网申请信息所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属性信息,存储属性信息。
在实施中,结合上述子步骤可知,组网者在其用户端选择网络创建时,用户端显示输入框,用户可以选择在输入框内输入自定义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并点击预设的确认按钮后,即可生成组网申请信息,此时,当组网服务端接收到上述组网申请信息后,即可将组网者自定义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作为该网络的属性信息。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不在输入框内输入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此时,组网服务端所接收到的组网申请信息中则不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组网服务端将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网络密码,具体可以根据组网者的用户端账号或创建时间等信息进行随机创建。
可选的,组网申请信息还包括网络状态,所述网络状态至少包括公开状态和私密状态;S103具体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不存在,且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私密状态,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若不存在,且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公开状态,则生成网络名称,生成带有网络名称的属性信息。
在实施中,私密状态的网络是指包括具体入网密钥的网络,公开状态的网络是指无需入网密钥即可加入的网络;用户在其用户端APP申请创建网络时,可以在对应输入框选择所创建的网络的网络状态,之后,组网服务端将根据接收到的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来确定是否需要在属性信息中添加入网密钥,具体的,若网络状态为公开状态,则组网服务端将无需向属性信息中添加入网密钥,只生成带有网络名称的属性信息。
此外,若组网服务端创建的是公开状态的网络,那么,组网服务端可以实时监控加入该网络的用户数量,当用户数量达到指定数量之后,组网服务端可以自动生成入网密钥,并将该入网密钥添加至该网络的属性信息中,再向已经加入网络的所有服务端广播上述属性信息,以限制加入该网络的用户数量。
S200,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
在实施中,若某用户想要加入某一网络,那么该用户则可以作为入网者,通过其用户端的APP上的入网申请按钮触发入网申请,并在预设的输入框中输入想要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此时该用户的用户端即生成了入网申请信息,该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在接收到上述入网申请信息之后,则会作为入网服务端来执行S200的具体步骤。
具体的,入网服务端将在接收到入网申请信息时,通过其自身的WiFi模组开启WiFi热点扫描,检索周围是否存在与属性信息相对应的网络。
可选的,S200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入网申请信息中存在入网密钥,则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若入网申请信息中既不存在入网密钥也不存在入网验证码,则自动生成入网验证码,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再次发送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入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入网密钥,且存在入网验证码,则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在实施中,入网服务端接收到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后,将判断该入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入网密钥,若存在,则说明申请加入的网络为私密状态的网络,此时则直接通过WiFi模组开启WiFi热点扫描与入网申请信息中相一致的网络名称,在扫描到对应网络之后,则用入网申请信息中的入网密钥申请加入该网络,入网服务端申请加入该网络的过程即为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组网服务端的过程,相应的,此时组网服务端将接收到入网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入网申请信息不存在入网密码,则说明用户申请加入的是公开状态的网络,此时为了避免多个用户同时申请加入该网络而导致网络拥堵,申请入网的用户的入网服务端将先确定入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入网验证码,入网验证码为入网服务端自动生成的,以字符形式存在的信息;若不存在入网验证码,那么入网服务端将会自动生成一个入网验证码,并向入网者服务端发送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在接收到上述反馈信息时,告知用户将该入网验证码增加至入网申请信息中,并使得用户端回传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上述让用户输入入网验证码的操作延缓了用户加入网络的时间,即错开了各用户加入网络的时间,减少出现入网申请信息集中转发至组网服务端的情况。
若入网服务端接收到的入网申请信息中包含入网验证码,即接收了该入网申请信息为入网用户端回传的入网申请信息,此时入网用户端可以验证上述入网验证码与原先生成的入网验证码是否一致,也可以不确认是否一致,直接删除入网验证码,再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给对应的组网服务端。
S300,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
在实施中,S300的执行者为组网服务端,当接收到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时,组网服务端将比对入网申请信息中的入网密钥和组网服务端在创建网络时所存储的属性信息中的入网密钥,若比对无误,则将上述入网申请信息中的服务端通信地址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通信地址具体可以包括服务端名称和IP地址;此外,每当组网服务端对信息列表进行添加或删除等操作的更新时,组网服务端都会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以广播的形式发送至该信息列表中所存储的所有服务端,成功加入该网络的每一服务端均会存储上述信息列表,且对上述信息列表进行更新维护,将信息列表发送并显示于对应的用户端。
此外,信息列表中还包括预设的组别号,成功加入网络的服务端(即网内服务端)将上述信息列表显示于对应的用户端,提示用户选择组别号,当用户选择组别号时,网内服务端将会在信息列表中的对应服务端信息处添加所选的组别号,实现信息列表的更新,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可以以广播的形式再次发送给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以使得所有服务端对信息列表进行更新,从而使得网内用户实时知晓分组情况,以便新入网的用户选择想要加入的组别。
可选的,S300中的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S301,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将所有第一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对应的复申验证码添加至预设的复申列表中,向每一第一服务端发送带有复申验证码反馈信息,以使得第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端再次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还包括:
接收其他服务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对应的用户端;
接收对应用户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在实施中,S301的执行者为组网服务端,若组网服务端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该服务端认定为第一服务端,由于组网服务端需要一一核准上述入网申请信息,那么核准期间则增大了第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的等待是否成功入网的结果的时长,为此,组网服务端将生成复申验证码,复审验证码的具体生成方式可以和入网验证码的生成方式一样,在此不再赘述;接着,组网服务端将带有复申验证码反馈信息发送给入网服务端,以使得入网服务端告知对应的用户端的用户输入复申验证码,并回传带有复审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通过输入复申验证码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避免用户因等待时间过长而频繁提出入网申请的情况。
相应的,在此过程中,入网服务端将会接收组网服务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该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对应的用户端;同样的,当接收到对应用户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时,也会将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再次转发至组网服务端。
可选的,S301中的“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具体包括:
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其中,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大于前一接收时间所对应的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
在实施中,当组网服务端初次接收到多个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时,其会自动生成一个复申验证码,并进行存储,而在此之后,若组网服务端又同时收到多个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那么此时,组网服务端将基于原先生成的复申验证码,重新生成一个复杂度高于原先复申验证码复杂度的复申验证码,并用后生成的复申验证码替换原先的复申验证码进行存储,其中,复杂度可以具体表现为复申验证码的字符长度。
可选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还包括:
接收切换申请信息,其中,切换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以及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确定切换前的用户端所加入的网络,向创建所述网络的服务端转发切换申请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所述切换申请信息,将切换后的用户端加入所述网络,在对应的信息列表中,用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替换所述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在实施中,入网申请信息还可以包括入网服务端的ID、对应用户端的通信连接标识、用户名等,因此信息列表中也将包含上述信息;若某用户在成功加入某网络之后,想要使用另一用户端代替当前用户端实现与对应服务端的BLE连接,如当前用户端为智能手机,用户想要用平板替换智能手机,此时用户可以先打开切换后的用户端的蓝牙,然后通过切换前的用户端提出切换申请信息,具体的提出方式为:选择预设于用户端APP上的切换申请按钮,并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切换后的用户端的通信连接标识,该通信信息具体可以为切换后用户端在进行蓝牙连接时的ID号。对应服务端收到上述切换申请指令后,断开与该用户端的蓝牙连接,并扫描切换后的用户端的通信连接标识,建立与切换后用户端的BLE蓝牙连接;再向所在网络的组网服务端发送切换申请信息,该切换申请信息中包含了切换前、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组网服务端根据切换申请信息,将在对应的信息列表中,用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替换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此外,用户也可以切换用户端用户名,在切换时,只需再提出切换申请的输入框内输入切换前后的用户端用户名,并在点触预设的确认按钮之后,即可生成切换申请信息,此时对应服务端将会将该切换申请信息转发至所处网络的组网服务端,组网服务端在接收到切换申请信息之后更新信息列表,并向网络内所有服务端广播更新后的信息列表,以使得所有服务端对更新后的信息列表进行维护。
S400,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信息列表,将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S500,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在实施中,当网络内某用户想与网络内其余用户进行通信,用户通过用户端APP选择通信请求按钮,并基于信息列表,在用户端APP页面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想要通信的用户端(即目的用户端)用户名以及具体通信内容,点击预设的确认按钮后,则触发并生成了通信请求信息,该用户对应的服务端即成为通信请求服务端,通信请求服务端在接收到通信请求信息后,将基于信息列表,确定目的用户端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并将该通信请求信息转发给目的用户端的服务端,再由目的用户端的服务端转发给目的用户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系统,玩具设备组队通信系统包括服务端和用户端,服务端通信连接有用户端,且服务端与用户端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服务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服务端用于: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属性信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所述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信息列表,将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创建网络,确定组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若存在,则生成带有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向组网申请信息所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属性信息,存储属性信息;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在组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且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私密状态时,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还用于在组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且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公开状态,则生成网络名称,生成带有网络名称的属性信息。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还用于在入网申请信息中存在入网密钥时,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还用于在入网申请信息中既不存在入网密钥也不存在入网验证码,则自动生成入网验证码,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带有所述入网验证码的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再次发送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还用于在入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入网密钥,且存在入网验证码时,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在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时,将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将所有第一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对应的复申验证码添加至预设的复申列表中,向每一第一服务端发送带有复申验证码反馈信息,以使得第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端再次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服务端还用于接收其他服务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对应的用户端;接收对应用户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在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时,将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其中,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大于前一接收时间所对应的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
可选的,服务端还用于接收切换申请信息,其中,切换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以及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还用于确定切换前的用户端所加入的网络,向创建网络的服务端转发所述切换申请信息;还用于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所述切换申请信息,将切换后的用户端加入网络,在对应的信息列表中,用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替换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服务端,服务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申请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服务端,所述服务端通信连接有用户端,且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用户端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服务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包括: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所述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所述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所述信息列表,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所述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包括:
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将所有所述第一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对应的复申验证码添加至预设的复申列表中,向每一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带有所述复申验证码反馈信息,以使得第一服务端所对应的用户端再次提出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其他服务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对应的用户端;
接收对应用户端发出的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带有复申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所述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包括:
若同时接收到多个服务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则将所述服务端确定为第一服务端,生成复申验证码,其中,所述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大于前一接收时间所对应的复申验证码的复杂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包括:
创建网络,确定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是否存在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
若存在,则生成带有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向所述组网申请信息所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存储所述属性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还包括网络状态,所述网络状态至少包括公开状态和私密状态;所述若不存在,则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包括:
若不存在且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私密状态,自动生成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和入网密钥的属性信息;
若不存在且所述组网申请信息中的网络状态为公开状态,则生成网络名称,生成带有所述网络名称的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包括: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存在入网密钥,则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既不存在入网密钥也不存在入网验证码,则自动生成入网验证码,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带有所述入网验证码的反馈信息,以使得对应的用户端再次发送带有入网验证码的入网申请信息;
若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不存在入网密钥,且存在入网验证码,则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网络的服务端为组网服务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切换申请信息,其中,所述切换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以及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确定切换前的用户端所加入的网络,向创建所述网络的服务端转发所述切换申请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所述切换申请信息,将所述切换后的用户端加入所述网络,在对应的信息列表中,用所述切换后的用户端通信信息替换所述切换前的用户端通信信息。
6.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端和用户端,服务端通信连接于用户端,且所述服务端与所述用户端一一对应通信连接,所述服务端设有用于与其他服务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模组,所述服务端用于: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组网申请信息,基于所述组网申请信息创建网络,生成并存储所述网络的属性信息,向对应的用户端发送所述属性信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所述入网申请信息转发至创建对应网络的服务端;其中,所述入网申请信息中至少包括申请入网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所需加入的网络的属性信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入网申请信息,将核准无误的入网申请信息添加至预设的信息列表中实现更新,将更新后的信息列表发送给所述信息列表中的所有服务端;
接收对应的用户端发出的通信请求信息,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至少包括发起通信的用户端及其对应的服务端的通信地址,以及待接收所述通信请求信息的目的用户端;基于所述信息列表,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转发至所述目的用户端所对应的服务端;
接收其他服务端转发的通信请求信息,将所述通信请求信息发送至对应的目的用户端。
7.一种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211670758.7A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643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0758.7A CN115643557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0758.7A CN115643557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3557A CN115643557A (zh) 2023-01-24
CN115643557B true CN115643557B (zh) 2023-04-18

Family

ID=8494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70758.7A Active CN115643557B (zh) 2022-12-26 2022-12-26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355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489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53231C1 (ru) * 2016-12-16 2018-05-0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Иридиум"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бъединения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бъектами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CN109150981B (zh) * 2018-07-26 2022-02-2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网络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98818B (zh) * 2018-11-13 2021-09-21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在线用户以及跨流媒体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17896B (zh) * 2019-07-31 2022-01-2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云的区块链动态组网的系统及方法
US20210211417A1 (en) * 2020-01-07 2021-07-08 Nicolas Souty Methods and systems to automatically interconnect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over multi-cloud providers and on-premise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489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验证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3557A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6949B (zh) 即时消息设备/服务器协议
US8909790B2 (en) Method, server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 virtual role
CN101232467A (zh) 一种实时传讯业务中应用时间戳获取信息的方法
CN112448873B (zh) 设备的绑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05998B1 (ko) 네트워크에 노드를 가입시키는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12202877B (zh) 网关联动方法、网关、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US11979247B2 (en) Message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967732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10982A (zh) 一种无线异构网络中终端聚合与重构方法
CN114158030B (zh) 会话绑定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CN11666851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43308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本地通讯录的即时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3242462B (zh) 一种实现融合终端的投屏方法和装置
WO2009124498A1 (zh) 一种融合呼叫中心和第三方行业应用服务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46129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WO2017071567A1 (zh) 无线保真WiFi热点的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07003101A1 (fr) Procédé,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sauvegarde d’un message instantané
CN115643557B (zh) 一种玩具设备组队通信方法及系统
JP2006227763A (ja) データ共有システム、データ共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104472B (zh) 区块链网络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87011A (zh) 一种远程访问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055341A (zh) 一种低功耗蓝牙Mesh网络的组网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381450A (zh)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4125883B (zh) 智能设备的入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40754A (zh) 虚拟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