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1450A -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81450A
CN110381450A CN201910651916.6A CN201910651916A CN110381450A CN 110381450 A CN110381450 A CN 110381450A CN 201910651916 A CN201910651916 A CN 201910651916A CN 110381450 A CN110381450 A CN 110381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arget terminal
management entity
mark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1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81450B (zh
Inventor
张伦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19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81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381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81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81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通过群组通信方式,共享数据文件。

Description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广泛使用微信、QQ等社交类软件进行通信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还会分享不同格式、不同大小的数据文件。
但通过这些社交类软件分享数据文件时,通常都需要分享者先上传到第三方服务器(例如:社交类软件的服务器)上,然后被分享者再从该第三方服务器下载该数据文件,以达到分享的目的,其中,分享者所使用的终端与被分享者所使用的终端不在同一种通信网络下,例如:分享者使用的是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而被分享者使用的是第四代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若分享者需要分享的数据文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太大,则在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器时,会受到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限制,即上传的文件大小超过了第三方服务器的流量预设阈值,导致无法上传该数据文件至第三方服务器,使得分享者无法分享该数据文件,被分享者也无法接收到该数据文件,客户体验度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第三方服务器的流量限制而导致的处于不同网络类型的两类用户无法分享数据文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数据管理实体,方法包括: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其中,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步骤,包括:接收第一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一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接收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二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根据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最终反馈结果;根据最终反馈结果,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其中,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确认消息均包括:接受邀请标识,或,拒绝邀请标识;根据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最终反馈结果步骤,包括:若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且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一反馈结果,第一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和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若确定仅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二反馈结果,第二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若确定仅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三反馈结果,第三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若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拒绝邀请标识,且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拒绝邀请标识,则获得第四反馈结果,第四反馈结果中无接受邀请的终端;根据第一反馈结果、第二反馈结果、第三反馈结果和第四反馈结果,确定最终反馈结果。
其中,根据最终反馈结果,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步骤,包括:若确定获得第一反馈结果,则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一反馈结果;若确定获得第二反馈结果,则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二反馈结果;若确定获得第三反馈结果,则向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三反馈结果;若确定获得第四反馈结果,则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失败消息,其中,群组建立失败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其中,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第二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
其中,在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或,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或,向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还包括:发送群组的业务鉴权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响应于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返回的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确定群组成功建立会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包括: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根据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其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其中,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包括:发送查询请求给第一类目标终端所属的签约服务器;响应于签约服务器返回的查询响应,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查询响应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群组建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建立群组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群组建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发送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其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包括以下模块: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建立群组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在接收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时,能够发送邀请消息给处于不同网络类型的两类终端,即发送给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进而在获得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时建立群组,使得第一类目标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能够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就建立群组,并通过该群组进行通信及数据文件的分享;并且这种数据文件的分享是在移动通信网络内部实现的,不会受到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方法流程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装置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装置方框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群组建立系统流程方框图。
在附图中:
401:第一接收模块 402:生成模块
403:第一发送模块 404:建立群组模块
501:第二接收模块 502:获取模块
503:第二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方法。用于使两种不同网络类型的终端能够通过群组通信的方式共享数据,即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就能共享数据,避免了因第三方服务器的流量限制而分享不了大数据文件的问题。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群组建立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群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根据接收到的该配置信息,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可获知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以方便后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与第一类目标终端进行通信。
具体实现时,第一类目标终端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4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中的终端,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是4G网络中的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可以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4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中的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实体,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可以是兼具有UDM功能和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功能的数据管理实体,即HSS+UDM实体。并且,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具有跨网通信的功能,即可以实现4G网络和5G网络之间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UDM实体还可以根据HSS+UDM实体的标识(例如设备编号、设备地址等)识别出HSS+UDM实体是一个具有跨网通信功能的实体。
在步骤102中,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
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目标终端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再将该群组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能够根据该群组建立请求中的信息,生成该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Internal-GroupIdentifier,IGI)。例如,第二类目标终端为5G终端,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为5G通信网络中的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则5G终端将群组建立请求发送给AMF,AMF经过重新定向后,发送该群组建立请求给5G通信网络中的HSS+UDM实体,HSS+UDM实体根据该群组建立请求生成IGI,其中的IGI是用来唯一标识该群组的标识。其中,该群组建立请求包括5G终端的标识、4G终端的标识、5G终端的网络类型和4G终端的网络类型。需要说明的是5G终端的网络类型为5G,而4G终端的网络类型为4G。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终端的标识可以使用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Permanent Identifier,SUPI)、订阅隐藏标识符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用户电话号码、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中的任意一种标识来替代。
在接收该群组建立请求之前,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是需要进行重定向的,具体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重定向请求,该重定向请求中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使得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获知需要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而不是第二数据管理实体。例如,AMF接收UDM发送的重定向请求,该重定向请求中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HSS+UMD实体的标识;则AMF就会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HSS+UMD实体。
在步骤103中,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
其中,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二元组(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来表示群组与主叫终端的对应关系,并且发送的邀请消息中包括该二元组,使得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都能够获知该群组的主叫终端的网络类型。
例如,邀请消息中包括二元组A(IGI,SUPI_5GUE),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接收到该二元组A时,可知该群组的标识为IGI,主叫终端是一个5G通信网络的终端。
在步骤104中,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接收第一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一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接收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二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根据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最终反馈结果;根据最终反馈结果,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获得最终反馈结果,进而确定是否建立群组成功。其中的最终反馈结果包括多种可能结果,根据不同的结果,来具体确定建立群组成功或建立群组失败。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若根据最终反馈结果确定建立群组成功,则发送群组的业务鉴权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响应于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返回的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确定成功建立群组对应的会话。
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鉴权请求是为了使群组能够通过会话管理实体的鉴权,使得该群组合法化;当接收到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返回的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即表示该群组已通过了会话管理实体的鉴权,该群组能够在网络中进行合法通信。
具体实现时,第二会话管理实体可以是同时具有会话管理实体(SessionManagement Function,SMF)功能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控制面(Packet Data NetworkGateway Control plane,PGW_C)功能的实体,即SMF+PGW_C实体。HSS+UDM实体发送选择策略请求给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实体,PCF为该群组选择会话策略,并将会话管理功能实例的入口地址发送给AMF和MME。以使PCF实体能够为该群组设置会话管理功能实例,进而将该群组对应的会话交由第二会话管理实体进行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在接收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时,能够发送邀请消息给处于不同网络类型的两类终端,即发送给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进而在获得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时建立群组,使得第一类目标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能够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就建立群组,并通过该群组进行通信及数据文件的分享;并且这种数据文件的分享是在移动通信网络内部实现的,不会受到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最终反馈结果包括第一反馈结果、第二反馈结果、第三反馈结果和第四反馈结果,根据以上四种反馈结果,确定是否成功建立群组。
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群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202中,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
在步骤203中,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04中,接收第一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一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接收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第二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
其中,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确认消息均包括:接受邀请标识或拒绝邀请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接受邀请标识或拒绝邀请标识,用以表示第一类目标终端是否接受邀请;同样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中也携带有接受邀请标识或拒绝邀请标识,用以标识第二类目标终端是否接受邀请。
例如,第一数据管理实体为HSS+UDM实体,当第一类目标终端为4G终端时,若HSS+UDM实体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接受邀请标识,则表示该4G终端接受了邀请,加入到群组中,进行群组通信;否则,若HSS+UDM实体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拒绝邀请标识,则表示该4G终端拒绝了邀请,不想加入该群组。
同样地,当第二类目标终端为5G终端时,若HSS+UDM实体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接受邀请标识,则表示该5G终端接受了邀请,加入到群组中,进行群组通信;否则,若HSS+UDM实体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拒绝邀请标识,则表示该5G终端拒绝了邀请,不想加入该群组。
具体实现时,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是MME,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是AMF。
在步骤205中,若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且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一反馈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获得了第一反馈结果,则需要同时执行步骤209和步骤210,用以通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建立群组成功。
其中,第一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和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第二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可表示为多元组(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其中,SUPI_目标4GUE1表示被叫4G终端1,SUPI_目标4GUE2表示被叫4G终端2,……,SUPI_目标4GUEm表示被叫4G终端m,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可表示为多元组(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其中,SUPI_目标5GUE1表示被叫5G终端1,SUPI_目标5GUE2表示被叫5G终端2,……,SUPI_目标5GUEn表示被叫5G终端n也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则第一反馈结果可表示为多元组(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
此时,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一反馈结果。可使用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来表示第一反馈结果对应的群组建立成功消息。
在步骤206中,若确定仅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二反馈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获得了第二反馈结果,则执行步骤209,用以通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建立群组成功。
其中,第二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
此时,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二反馈结果。可使用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来表示第二反馈结果对应的群组建立成功消息。
在步骤207中,若确定仅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三反馈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获得了第三反馈结果,则执行步骤210,用以通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建立群组成功。
其中,第三反馈结果包括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
此时,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主叫终端的标识和第三反馈结果;可使用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来表示第三反馈结果对应的群组建立成功消息。
在步骤208中,若确定接收到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拒绝邀请标识,且接收到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拒绝邀请标识,则获得第四反馈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获得了第四反馈结果,则执行步骤211,用以通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建立群组失败。
其中,第四反馈结果中无接受邀请的终端;群组建立失败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具体实现时,可使用二元组(IGI,SUPI_5GUE)来表示第四反馈结果对应的群组建立失败消息。
在步骤209中,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
具体实现时,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是AMF实体。
在步骤210中,向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
具体实现时,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是MME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完步骤209,和/或,执行完步骤210之后,还需要发送群组的业务鉴权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响应于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返回的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确定群组成功建立会话。
具体实现时,其中的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可以是兼具有SMF功能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控制面(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Control plane,PGW_C)功能的实体,即SMF+PGW_C实体;通过发送群组的业务鉴权请求给SMF+PGW_C实体,并接收到SMF+PGW_C实体返回的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完成群组的业务鉴权,并确定群组成功建立会话。
在步骤211中,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失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使用多元组来表示各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表示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说明,其他未举例的对应关系的表示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反馈结果、第二反馈结果、第三反馈结果和第四反馈结果的不同,确定是否成功建立了群组,以及该成功建立的群组中具体包括了哪些终端,使得不同网络类型的终端之间能够进行群组通信,不需要经过第三方服务器的转发,就能分享数据文件,避免了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群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第二数据管理实体。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
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在接收到群组建立请求后,会查询该群组建立请求中所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表示期望建立的群组是一个跨网通信的群组,否则,若网络类型相同,则期望建立的群组不需要进行跨网通信。
例如,第一类目标终端为4G终端,第二类目标终端为5G终端,则以上两种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期望建立的群组需要进行跨网通信,则执行步骤302。
在步骤302中,根据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发送查询请求给第一类目标终端所属的签约服务器;响应于签约服务器返回的查询响应,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查询响应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发送给所属的签约服务器,使得该签约服务器能够查询到该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具体地,该配置信息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以方便后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通过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与第一类目标终端进行通信。
例如,将4G终端的IMSI发送给对应的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使得HSS能够查询到该4G终端对应的MME的标识,进而使HSS+UMD实体能够通过MME来与该4G终端进行通信。
在步骤303中,发送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
其中,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该重定向请求使得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能够获知需要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而不是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同时,把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也发送给了第一数据管理实体,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可以同时接收到第一类目标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响应消息,进而获知有哪些终端接受了该群组建立的邀请,确定该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例如,AMF接收UDM发送的重定向请求,该重定向请求中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HSS+UMD实体的标识;则AMF就会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HSS+UMD实体。使得HSS+UMD实体能够同时接收到4G终端和5G终端的响应消息,进而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其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具体作用及交互流程已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加入到群组中的各个终端可以通过主动挂机的方式退出该群组,进而释放无线链路资源。或者通过SMF设置空闲计时器的方式来释放无线链路资源,例如,设定定时器的时长为5秒,若该群组内没有数据传输的时长超过5秒,则SMF会通知该群组内的各个终端执行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链路连接重配置消息,以自动释放无线链路资源,但仍然保持呼叫会话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使得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能够获知需要发送群组建立请求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而不是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同时,把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也发送给了第一数据管理实体,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可以同时接收到第一类目标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响应消息,方便进行跨网组建群组,进而实现不同网络类型的终端之间的群组通信。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两个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生成模块402,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建立群组模块404,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的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但不局限于第三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其中,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获取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第二发送模块503,用于发送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
其中,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包括以下模块: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生成模块402,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邀请消息包括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建立群组模块404,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群组建立系统,如图6所示,该系统具体包括:第二类目标终端701(5G终端),第二移动管理实体702(AMF),第二数据管理实体703(UMD),第一数据管理实体704(HSS+UMD),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705(SMF+PGW_C),分组数据网的用户面706(UPF+PGW_U),策略控制实体707(PCF),归属服务器708(HSS),第一移动管理实体709(MME),第一类目标终端710(4G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1(5G终端)711。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的HSS+UMD实体表示兼具有UDM功能和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功能的数据管理实体;SMF+PGW_C表示兼具有SMF功能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控制面(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Control plane,PGW_C)功能的实体;UPF+PGW_U表示兼具有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用户面(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User plane,PGW_U)功能的实体。
在步骤601中,5G终端发送建立群组请求给UDM。
其中,建立群组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群成员(即4G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类目标群成员(即5G终端)的标识。
在步骤602中,UDM发送查询请求给4G终端所对应的HSS。
需要说明的是,UDM通过查询该建立群组请求,发现其中包括有4G终端的标识,UDM发送查询请求给4G终端所对应的HSS,用于查询该4G终端的配置信息。
在步骤603中,HSS返回查询响应给UDM。
其中,查询响应中包括该4G终端的配置信息,并且,该配置信息中包括该4G终端当前归属的MME。
在步骤604中,UDM将获得的配置信息发送给HSS+UDM;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AMF。
其中,重定向请求中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HSS+UMD实体的标识,其中HSS+UMD实体表示同时具有HSS功能和UMD功能的数据管理实体。
在步骤605中,AMF发送建群请求给HSS+UDM实体。HSS+UDM实体在收到该建群请求后,建立二元组(IGI,SUPI_5GUE)。
需要说明的是,二元组(IGI,SUPI_5GUE)用于标识该群组与5G终端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IGI表示该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用来唯一标识该群组的,SUPI表示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SUPI_5GUE表示具有订阅永久标识符的第五代通信网络中的主叫终端(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_The 5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ser,SUPI_5GUE),其中的SUPI也可以使用订阅隐藏标识符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TMSI)、用户电话号码、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中的任意一种标识来替代。
在步骤606中,HSS+UDM实体通过与AMF、5G终端进行交互,即发送邀请消息给各个5G终端,并接收各个目标5G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若在该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中仅包括建立群组成功标识,即“同意加入群组”,则建立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元组中的SUPI_5GUE表示主叫终端,即图6中的第二类目标终端1(711),而SUPI_目标5GUE1表示被叫5G终端1,SUPI_目标5GUE2表示被叫5G终端2,……,SUPI_目标5GUEn表示被叫5G终端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在步骤607中,与步骤606同时进行,即在等待接收各个目标5G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的同时,向目标4G终端对应的MME发送邀请消息。
其中,邀请消息中包括二元组(IGI,SUNum_UE1),SUNum表示订阅编号(Subscription Number,SUNum),SUNum_UE1表示发起建立群组的5G主叫终端订阅编号。
在步骤608中,MME将接收到的邀请消息,转发给目标4G终端。其中,该邀请消息与步骤607中的相同,同样包括二元组(IGI,SUNum_UE1)。
在步骤609中,目标4G终端在接收到邀请消息后,向该目标4G终端的所属用户发出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醒该目标4G终端的所属用户,使得用户做出决定,是否加入到该群组中。
在步骤610中,4G终端向MME返回用户的操作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操作结果包括接收邀请并加入群组或拒绝邀请,不进行群组通信。
在步骤611中,MME将接收到的4G终端用户的操作结果,转发给HSS+UDM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HSS+UDM根据接收到的操作结果,创建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其中,SUPI_5GUE表示主叫5G终端,SUPI_目标5GUE1表示被叫5G终端1,SUPI_目标5GUE2表示被叫5G终端2,……,SUPI_目标5GUEn表示被叫5G终端n,SUPI_目标4GUE1表示被叫4G终端1,SUPI_目标4GUE2表示被叫4G终端2,……,SUPI_目标4GUEm表示被叫4G终端m,其中,n和m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在步骤612中,HSS+UDM发送选择策略请求给PCF,以使PCF能够给该群组设置会话管理功能实例,使得该群组对应的会话由SMF+PGW_C进行管理。
在步骤613中,若4G终端和5G终端都同意加入以IGI作为标识的群组,则HSS+UDM同时向AMF和MME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此时多元组可表示为(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m);
若4G终端都拒绝加入该群组,但有5G终端同意加入该群组,则只向AMF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此时多元组可表示为(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若步骤606中的所有目标5G终端都拒绝加入该群组,但有4G终端同意加入该群组,则只向MME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因为此时该群组中至少还有一个主叫终端是5G终端,此时多元组可表示为(IGI,SUPI_5GUE,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n);
若所有的4G终端和5G终端都拒绝加入该群组,,则向AMF发送群组建立失败消息,此时多元组即为二元组,可表示为(IGI,SUPI_5GUE)。
在步骤614中,AMF和MME分别与PCF交互获得会话管理功能实例的入口地址。
具体地,PCF根据在步骤612中创建的会话管理功能实例,为该群组选择会话策略,并将会话管理功能实例的入口地址发送给AMF和MME。
在步骤615中,AMF和MME分别向SMF+PGW_C发送会话建立请求。
其中,会话建立请求包括多元组(IGI,SUPI_5GUE,SUPI_目标5GUE1,SUPI_目标5GUE2,……,SUPI_目标5GUEn,SUPI_目标4GUE1,SUPI_目标4GUE2,……,SUPI_目标4GUEn)。
在步骤616中,SMF+PGW_C与HSS+UDM进行交互,完成该群组的业务鉴权。
在步骤617中,SMF+PGW_C与UPF+PGW_U进行交互,建立该群组对应的会话。
在步骤618中,SMF+PGW_C发送群组会话建立成功消息给AMF和MME。
其中,群组会话建立成功消息包括该群组对应的会话标识(即SID)。
在步骤619中,AMF发送群组会话建立成功消息给主叫5G终端和目标5G终端,同时MME发送群组会话建立成功消息给目标4G终端。
其中,群组会话建立成功消息包括该群组对应的SID。
在步骤620中,主叫5G终端、目标5G终端和目标4G终端可以经由UPF+PGW_U进行群组数据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数据管理实体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配置信息,使得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在接收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时,能够发送邀请消息给处于不同网络类型的两类终端,即发送给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二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进而在获得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时建立群组,使得第一类目标终端和第二类目标终端能够不经过第三方服务器就建立群组,并通过该群组进行通信及数据文件的分享;并且这种数据文件的分享是在移动通信网络内部实现的,不会受到第三方服务器的数据流量限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数据管理实体,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所述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所述群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且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发送邀请消息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邀请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转发的、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返回的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
根据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最终反馈结果;
根据所述最终反馈结果,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二类邀请确认消息均包括:
接受邀请标识,或,拒绝邀请标识;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最终反馈结果步骤,包括:
若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所述接受邀请标识,且所述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所述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一反馈结果,所述第一反馈结果包括: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和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
若确定仅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所述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二反馈结果,所述第二反馈结果包括: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
若确定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包括所述接受邀请标识,则获得第三反馈结果,所述第三反馈结果包括: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
若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所述拒绝邀请标识,且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仅包括所述拒绝邀请标识,则获得第四反馈结果,所述第四反馈结果中无接受所述邀请的终端;
根据所述第一反馈结果、所述第二反馈结果、所述第三反馈结果和所述第四反馈结果,确定所述最终反馈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终反馈结果,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步骤,包括:
若确定获得所述第一反馈结果,则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所述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所述主叫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一反馈结果;
若确定获得所述第二反馈结果,则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所述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所述主叫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反馈结果;
若确定获得所述第三反馈结果,则向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其中,所述群组建立成功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所述主叫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三反馈结果;
若确定获得所述第四反馈结果,则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失败消息,其中,所述群组建立失败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和所述主叫终端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
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所述接受邀请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
接受所述邀请的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名单,包括:
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个数,和,所述接受邀请的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或,所述向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或,所述向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群组建立成功消息步骤之后,还包括:
发送所述群组的业务鉴权请求给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
响应于所述会话管理实体的控制面返回的所述群组的业务鉴权成功消息,确定成功建立所述群组对应的会话。
7.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数据管理实体,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所述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用于:
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
发送邀请消息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邀请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群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包括:
发送查询请求给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所属的签约服务器;
响应于所述签约服务器返回的查询响应,获得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查询响应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9.一种群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其中,所述群组建立请求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邀请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建立群组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10.一种群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主叫终端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群组建立请求包括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第二类目标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标识,且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与所述第二类目标终端的网络类型不同;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标识,获得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类目标终端对应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配置信息给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同时发送重定向请求给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重定向请求包括群组建立请求和所述第一数据管理实体的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管理实体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数据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类目标终端的配置信息;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重新定向后发送的群组建立请求,生成群组的内部组标识符;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邀请消息给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所述邀请消息包括所述内部组标识符和主叫终端的标识;
建立群组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类邀请响应消息和第二类邀请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群组是否建立成功。
CN201910651916.6A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0381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916.6A CN110381450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1916.6A CN110381450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450A true CN110381450A (zh) 2019-10-25
CN110381450B CN110381450B (zh) 2021-10-22

Family

ID=68253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1916.6A Active CN110381450B (zh) 2019-07-18 2019-07-18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814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0360A (zh) * 2020-11-04 2021-02-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广告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4466319A (zh) * 2020-11-09 2022-05-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的分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269A (zh) * 2017-02-07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系统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9673031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90123922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content delivery
CN109729125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64497A (zh) * 2018-02-09 2019-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1269A (zh) * 2017-02-07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跨系统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9673031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US20190123922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cast content delivery
CN109729125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64497A (zh) * 2018-02-09 2019-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0360A (zh) * 2020-11-04 2021-02-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广告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2330360B (zh) * 2020-11-04 2023-09-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广告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4466319A (zh) * 2020-11-09 2022-05-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终端的分组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81450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7202B (zh) 一种多终端时业务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768135B (zh) 集群通信
CN101156393B (zh) 在ims网络中根据初始过滤规则处理注册消息的方法
CN108833181A (zh) Ng-cn网络切片系统及网络切片选择方法
CN104683608A (zh) 实现分布式呼叫中心的方法和分布式呼叫中心及相关装置
WO2007033546A1 (fr)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e carte avec plusieurs services de numeros
CN110336683A (zh) 一种会话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4369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089333B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组派接实现方法
CN105282730A (zh) Ims网络中终端通信状态获取方法与系统和应用服务器
WO2003081887A1 (en) Globally unique identification of groups of user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0381450A (zh) 一种群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9462619A (zh) 呼叫处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7222846B (zh) 一种核心网设备及其集群通信方法
CN102077561B (zh) 电信系统中管理多个主叫方身份的方法
CN109548021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971475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1459897A (zh) 一种前转业务中的媒体协商方法
CN110267212B (zh) 移动网络建立群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81451B (zh) 移动网络建立群组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738089B (zh) 一种用户号码局间传递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06461B (zh) 基于短消息的多电话终端群集控制方法
CN112054953A (zh) 多媒体即时通信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740273A (zh) 一种多终端时业务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924993B (zh) 一种多终端时业务消息处理方法、系统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