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2399A -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42399A
CN115642399A CN202211652799.3A CN202211652799A CN115642399A CN 115642399 A CN115642399 A CN 115642399A CN 202211652799 A CN202211652799 A CN 202211652799A CN 115642399 A CN115642399 A CN 1156423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connecting piece
base
wall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27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42399B (zh
Inventor
叶方全
陈金光
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sh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sh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sh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sheng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527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42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42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23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42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423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与辐射单元非紧密地机械联结的外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连接件将底座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支撑件连接于罩体内壁,支撑件的刚度大于罩体的刚度,提高了罩体的横向刚度。本申请中,底座连接件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当天线组件中的电器元件有损坏时,可以将底座连接件与雷达的底座拆卸,即将天线罩从雷达的底座上拆卸下来,露出天线罩内部的天线组件,并对损坏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了雷达的维护难度。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与辐射单元非紧密地机械联结的外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天线罩的材料大多是玻璃钢、工程塑料等。天线罩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的天线组件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无人机户外用的天线罩应用于户外环境,由于天线组件要接收和发射无线电,为防止周围建筑物或者植物遮挡影响天线组件的发射和接收性能,所以一般选择将天线罩安装在相对周围环境较高的位置,这样天线罩会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相对恶劣天气因素的影响。同时安装在相对高的位置,对其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罩的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天线罩的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天线罩的竖向的罩体内壁连接;
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
通过所述底座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罩体内壁上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罩体连接件,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并沿所述罩体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
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用于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罩,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供所述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天线罩的竖向的罩体内壁连接;
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
通过所述底座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罩体内壁上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罩体连接件,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并沿所述罩体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
第一增强纤维穿过所述凹入部并被所述上限位部限位以及所述下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凹入部,涂覆于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及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形成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涂覆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栓及所述第二增强纤维的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包括:
底座;
天线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以及
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的天线罩。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天线罩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增强纤维制成罩体形状的胚体;
将连接组件与所述胚体配合;包括:支撑件设置有供所述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胚体的内壁连接;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胚体的内壁连接并沿所述胚体的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
将连接槽与所述胚体配合;包括:在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将第一增强纤维穿过所述凹入部并被所述上限位部限位以及所述下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凹入部;
在所述胚体上涂覆第一基体材料并固化;包括:涂覆于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及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形成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进一步地,天线罩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
将连接孔与所述胚体配合;包括:在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在所述胚体上涂覆第二基体材料并固化;包括:涂覆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栓及所述第二增强纤维的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底座连接件将底座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支撑件连接于罩体内壁,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提高了罩体的横向刚度。本申请中,底座连接件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当天线组件中的电器元件有损坏时,可以将底座连接件与雷达的底座拆卸,即将天线罩从雷达的底座上拆卸下来,露出天线罩内部的天线组件,并对损坏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了雷达的维护难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并沿所述罩体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即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位置高于所述支撑件的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体的横向刚度。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组件为倒置状态;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连接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天线罩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位于罩体底部的罩体开口,图中虚线用于表示连接组件的连接位置为罩体内壁;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天线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天线罩为倒置状态,连接组件位于罩体的内部;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天线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天线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天线罩;
100-连接组件,110-支撑件,111-支撑件开口,120-底座连接件,121-底座连接孔,130-罩体连接件,131-连接槽,132-连接孔;
200-罩体,210-罩体开口,220-罩体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许多细节以助于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可能的技术实现,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并非全部实现可能。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部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申请中“或/和”、“和/或”表示对象至少为其中之一,“或”表述对象为其中之一。
本申请中“上”、“下”、“竖向”、“内”、“外”、“高”、“低”是以图3为基准叙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现有的天线罩10的材料大多是玻璃钢、工程塑料等,其中工程塑料类的天线罩10的固定是将天线罩10直接和底座用胶密封和粘接,使得天线罩10和底座完全融为一体,如果内部电子元器件损坏,则无法拆开天线罩10维修。这种结构只适用于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设备。若在天线罩10上打孔、通过螺丝安装在雷达的底座上,则存在以下缺点:罩体外的螺丝影响整体的美观性,破坏设备的一体性;螺丝为点固定,强度差;天线罩在户外长时间暴晒和雨淋,材料老化脆性强,稳定性很差,很容易失效损坏,加上螺丝的点受力,容易脱落砸伤行人。对于大口径的天线罩10,由于壁厚对无线信号有影响,壁厚要求要薄,长薄壁结构的横向刚度低,容易横向变形,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给装配配合造成困难。玻璃钢材质的天线罩10的制造工艺是手糊,尺寸精度相对较低,配合尺寸较差。
基于以上考虑,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罩10的连接组件100。
实施方式1,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天线罩10的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用于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连接件120通过底座连接孔121与螺栓配合实现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
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底座连接件120将底座与支撑件110固定连接,通过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从而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本申请中,底座连接件120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当天线组件中的电器元件有损坏时,可以将底座连接件120与雷达的底座拆卸,即将天线罩10从雷达的底座上拆卸下来,露出天线罩10内部的天线组件,并对损坏的电器元件进行维修或更换,降低了雷达的维护难度。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连接件120的数量为六个,罩体连接件130的数量为六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数量的底座连接件120或罩体连接件130。或者作为一种可选方案,在不影响天线组件接收和发射无线电性能的情况下,将罩体连接件130设置为一个整体,例如与罩体200形状相匹配的环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组件100选择为金属结构,通过机械加工工艺确保了连接组件100的精度,提高了连接组件100与罩体200和雷达的底座的配合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10的外侧面的形状与罩体内壁220的形状相适应,这样支撑件110通过外侧面与罩体内壁220为面固定,相比于例如使用螺丝的点固定方式,提高了连接强度。
实施方式2,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天线罩10的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用于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用于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并且,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即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位置高于支撑件110的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实施方式3,连接组件100包括:
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天线罩10的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用于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用于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如图1所示,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槽1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参考图3和图4,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用于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并且,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即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位置高于支撑件110的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在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后,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受到罩体连接件130的限制,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相比于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在竖向发生移动两者结合面减小导致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减小的设计,本实施方式中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即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凸出于凹入部,罩体内壁220难以相对于连接槽131在竖向发生移动,增加了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牢固性,维持了增设罩体连接件130后提高的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未设计罩体连接件130时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实施方式4,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天线罩10的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用于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用于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并且,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即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位置高于支撑件110的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在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后,罩体内壁220在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受到罩体连接件130的限制,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相比于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在竖向发生移动两者结合面减小导致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减小的设计,本实施方式中罩体内壁220难以相对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在竖向发生移动,增加了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牢固性,维持了增设罩体连接件130后提高的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未设计罩体连接件130时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并且,螺栓位于罩体200内部,保证了天线罩10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并且减少了雨水等因素对螺栓的侵蚀,提高了天线罩10的密封能力。
实施方式5,连接组件100包括:
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天线罩10的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用于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用于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如图1所示,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槽1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参考图3和图4,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用于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并且,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即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位置高于支撑件110的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在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后,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受到罩体连接件130的限制,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相比于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在竖向发生移动两者结合面减小导致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减小的设计,本实施方式中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即上限位部与下限位部凸出于凹入部,罩体内壁220难以相对于连接槽131在竖向发生移动,增加了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牢固性,维持了增设罩体连接件130后提高的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未设计罩体连接件130时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在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后,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受到罩体连接件130的限制,提高了罩体200的横向刚度。相比于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在竖向发生移动两者结合面减小导致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减小的设计,本实施方式中罩体内壁220难以相对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在竖向发生移动,增加了罩体内壁220与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牢固性,维持了增设罩体连接件130后提高的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提高了未设计罩体连接件130时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撑件110、底座连接件120、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孔132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从而为制造大口径的天线罩10提供了条件,且在包装运输过程中不会变形而影响装配。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罩10。
实施方式1,天线罩10包括:
罩体200,罩体200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1的天线罩10具有第一方面中实施方式1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2,天线罩10包括:
罩体200,罩体200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本实施方式2的天线罩10具有第一方面中实施方式2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方式3,天线罩10包括:
罩体200,罩体200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槽1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第一增强纤维穿过凹入部并被上限位部限位以及下限位部限位于凹入部,涂覆于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及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形成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其中,罩体200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本实施方式3除具有实施方式2中天线罩10的技术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增强纤维穿过凹入部并被上限位部限位以及下限位部限位于凹入部,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增强纤维脱出凹入部,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涂覆于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及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罩体连接件130通过连接槽131能够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实施方式4,天线罩10包括:
罩体200,罩体200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包括:
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天线罩10的竖向的罩体内壁220连接;
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内壁220连接并沿罩体内壁220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通过底座将底座连接件12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将支撑件110固定、支撑件110连接于罩体内壁220上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
罩体连接件130开设有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涂覆于连接孔132、螺栓及第二增强纤维的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其中,罩体200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本实施方式4除具有实施方式2中天线罩10的技术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效果:
在罩体200成形前,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增加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的连接牢固性,能够防止罩体200成形后螺栓打孔对罩体200造成的碎裂等破坏。
实施方式5,天线罩10包括本实施例中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4技术特征的组合,具有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4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雷达。
雷达包括:
底座;
天线组件,与底座连接并位于底座的上方;以及
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天线罩10并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罩10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1:如图5所示,天线罩10的制造方法包括:
S101,将增强纤维制成罩体200形状的胚体。
S102,将连接组件100与胚体配合;包括: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胚体的内壁连接;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与胚体的内壁连接并沿胚体的内壁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
S103,将连接槽131与胚体配合;包括:在罩体连接件130开设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槽1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将第一增强纤维穿过凹入部并被上限位部限位以及下限位部限位于凹入部。
S104,在胚体上涂覆第一基体材料并固化;包括:涂覆于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及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形成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其中,罩体200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实施方式2:如图6所示,天线罩10的制造方法,包括:
S201,将增强纤维制成罩体200形状的胚体。
S202,将连接组件100与胚体配合;包括:支撑件110,支撑件110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罩体200的支撑件开口111,支撑件11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支撑件110与胚体的内壁连接;底座连接件120,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将支撑件110固定,底座连接件12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罩体连接件130的刚度大于罩体200的刚度,罩体连接件130的底端与支撑件110连接以被支撑件110固定,罩体连接件130与胚体的内壁连接并沿胚体的内壁在竖向延伸,且罩体连接件130的顶端并高于支撑件110。
S203,将连接槽131与胚体配合;包括:在罩体连接件130开设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槽131;连接槽13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凹入部相对上限位部、下限位部向罩体连接件130的中心凹入;将第一增强纤维穿过凹入部并被上限位部限位以及下限位部限位于凹入部。
S204,将连接孔132与胚体配合;包括:在罩体连接件130开设贯通罩体连接件130的连接孔132,连接孔132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
S205,在胚体上涂覆基体材料并固化;包括:涂覆于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及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形成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插入罩体内壁220并与罩体内壁220固定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涂覆于连接孔132、螺栓及第二增强纤维的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罩体连接件130与罩体200连接来限制罩体内壁220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罩体200的横向刚度;其中,罩体200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本申请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玻璃钢。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罩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供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天线罩的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天线罩的竖向的罩体内壁连接;
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
通过所述底座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罩体内壁上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罩体连接件,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并沿所述罩体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
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用于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5.一种天线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内部用于安装天线组件;以及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供所述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天线罩的竖向的罩体内壁连接;
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
通过所述底座将所述底座连接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支撑件连接于所述罩体内壁上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罩体连接件,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内壁连接并沿所述罩体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
第一增强纤维穿过所述凹入部并被所述上限位部限位以及所述下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凹入部,涂覆于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及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形成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有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螺栓配合将第二增强纤维固定,涂覆于所述连接孔、所述螺栓及所述第二增强纤维的第二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9.一种雷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天线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以及
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罩。
10.一种天线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增强纤维制成罩体形状的胚体;
将连接组件与所述胚体配合;包括:支撑件设置有供所述天线组件穿过以进入所述罩体的支撑件开口,所述支撑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胚体的内壁连接;底座连接件一端用于与雷达的底座可拆卸地连接以被所述底座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底座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罩体连接件的刚度大于所述罩体的刚度,所述罩体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支撑件连接以被所述支撑件固定,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胚体的内壁连接并沿所述胚体的内壁在竖向延伸,且所述罩体连接件的顶端并高于所述支撑件;
将连接槽与所述胚体配合;包括:在所述罩体连接件开设贯通所述罩体连接件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限位部、凹入部、下限位部,所述凹入部相对所述上限位部、所述下限位部向所述罩体连接件的中心凹入;将第一增强纤维穿过所述凹入部并被所述上限位部限位以及所述下限位部限位于所述凹入部;
在所述胚体上涂覆第一基体材料并固化;包括:涂覆于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及所述第一增强纤维的第一基体材料固化后将所述罩体连接件与所述罩体连接,形成所述上限位部、所述凹入部、所述下限位部插入所述罩体内壁并与所述罩体内壁固定连接来限制所述罩体内壁在横向的移动以及纵向的移动,以提高所述罩体的横向刚度;
其中,所述罩体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括基体材料和增强纤维。
CN202211652799.3A 2022-12-22 2022-12-22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Active CN1156423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799.3A CN115642399B (zh) 2022-12-22 2022-12-22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799.3A CN115642399B (zh) 2022-12-22 2022-12-22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2399A true CN115642399A (zh) 2023-01-24
CN115642399B CN115642399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948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2799.3A Active CN115642399B (zh) 2022-12-22 2022-12-22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4239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3522A (ja) * 2009-05-11 2010-11-18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アンテナ取付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CN103000995A (zh) * 2012-12-12 2013-03-27 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天线罩
JP201603946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70309996A1 (en) * 2016-04-20 2017-10-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dvanced radome designs with tailorable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280391A1 (en) * 2018-03-07 2019-09-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flector antenna arrangement
US20200076068A1 (en) * 2018-08-28 2020-03-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 radomes with non-uniform wall thickness
CN113937484A (zh) * 2021-09-25 2022-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宽带机载共形低rcs天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63522A (ja) * 2009-05-11 2010-11-18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アンテナ取付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CN103000995A (zh) * 2012-12-12 2013-03-27 洛阳双瑞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天线罩
JP2016039466A (ja) * 2014-08-07 2016-03-22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20170309996A1 (en) * 2016-04-20 2017-10-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Advanced radome designs with tailorable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280391A1 (en) * 2018-03-07 2019-09-1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flector antenna arrangement
US20200076068A1 (en) * 2018-08-28 2020-03-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Base station antenna radomes with non-uniform wall thickness
CN113937484A (zh) * 2021-09-25 2022-01-1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宽带机载共形低rcs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42399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38C (zh) 机动车天线装置及机动车天线
US20080122708A1 (en) Vehicle-mount antenna assemblies having snap-on outer cosmetic covers with compliant latching mechanisms for achieving zero-gap
EP3646406B1 (en) Method for reinforcing a stealth pole
US11843164B2 (en) Antenna assembly, vertical tail, horizontal tail, wing, aircraft, and method
CN115642399B (zh) 连接组件、天线罩、雷达和制造方法
CN201336367Y (zh) 一种天线多方向引向器
CN117117485B (zh) 一种天线罩体密封结构及天线
EP3821123B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wind turbine blades
US7202834B2 (en) Feedhorn, radio wave receiving converter and antenna
CN111664746A (zh) 发射箱联装接口温度自适应装置
CN107196058B (zh) 大型天线外罩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4843747B (zh) 一种金属和复材耐极低温防水共形天线罩制备方法
US9419331B1 (en) Flexible antenna with weatherproof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weather proofing and adding a flexible feature to existing antennas
CN220439882U (zh) 一种用于天线单元安装的天线罩
CN202308270U (zh) 具有保护隔层的汽车外置天线
CN220526081U (zh) 一种机载光电设备超半球气密球罩组件
CN218731731U (zh) 一种5g天线
KR20100078693A (ko) 원통형 기체에 장착되는 패치형 안테나 장치
CN216981157U (zh) 一种建筑电气设备用抗老化装置
CN217086873U (zh) 一种室外5g全向玻璃钢天线
CN209923984U (zh) 一种井盖天线的抗压防水结构
CN214849602U (zh) 一种预制舱舱体与顶盖的连接结构
CN208889847U (zh) 一种分体式管道监控天线
CN210296632U (zh) 高功率手持式信号屏蔽器
CN21820693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舱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