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7316A - 压淬工装 - Google Patents

压淬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7316A
CN115637316A CN202211483438.0A CN202211483438A CN115637316A CN 115637316 A CN115637316 A CN 115637316A CN 202211483438 A CN202211483438 A CN 202211483438A CN 115637316 A CN115637316 A CN 115637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fixing seat
thin
oil cylinder
conic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34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民
倪军
许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Yuant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Yuant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Yuant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Yuantong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834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73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7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7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淬工装,压淬工装包括油缸以及与所述油缸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固定座,第一模固定座通过所述油缸可移动地连接多根导向杆,每根所述导向杆的一部分连接第一固定板,导向杆的另一部分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模固定座远离油缸输出端的一部分连接第一模,第二模固定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在第二模固定座上设置第二模;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储油箱内。通过在第一模上设置第一锥面,在第二模上设置第二锥面,提高了对薄壁环类零件的定位精准度,同时利用油缸在足够压力下胀圆已加热的薄壁环零件,使得在压紧状态下直接淬火,不仅保证了薄壁环零件的圆度,还减少了加工余量,提高了加工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压淬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涉及薄壁环的压淬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轴承、减速机行业,薄壁环类零件使用需求量较大,这种薄壁环类零件由于壁厚较薄(最小壁厚仅为4mm),直径较大(φ100mm~φ1000mm),并且在淬火时由于需要900℃以上的高温,因此对该种薄壁环类零件的整体淬火所产生的变形控制较难,现有技术一般在后续采取加大加工余量精交给你个的方式里解决变形余量,但是上述方式存在问题如下:
(一)由于加工余量的加大,导致企业在材料的成本上相应增加。
(二)淬火后的加工余量不均匀,作业人员需要对薄壁环类零件上所有余量反复精加工,无形之中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现有的压淬工装对于薄壁环类零件的定位不精准,无法满足圆度要求。
(四)现有压淬工装无法保证零件周围淬火介质的充分进入,使得淬火后薄壁环类零件整体硬度的均匀性无法得到保障,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不良率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压淬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压淬工装,所述压淬工装包括油缸以及与所述油缸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固定座,所述第一模固定座通过所述油缸可移动地连接多根导向杆,每根所述导向杆的一部分连接第一固定板,所述导向杆的另一部分连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模固定座远离油缸输出端的一部分连接第一模,第二模固定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模固定座上设置第二模;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储油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远离第一模固定座的一部分具有第一锥面,在所述第一锥面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一槽。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槽沿径向的开设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槽沿径向的开设长度不同。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锥面沿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第二槽,每个所述第二槽与每个所述第一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远离第二模具固定座的一部分具有第二锥面,在所述第二锥面上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三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面的锥度与所述第一锥面的锥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一)通过在第一模上设置第一锥面,在第二模上设置第二锥面,提高了对薄壁环类零件的定位精准度,同时利用油缸在足够压力下胀圆已加热的薄壁环零件,使得在压紧状态下直接淬火,不仅保证了薄壁环零件的圆度,还减少了加工余量,提高了加工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二)进一步的,通过开设第一槽以及第二槽,并且第一槽沿径向开设在第一模上,第二槽沿径向开设在第二模上,其可以实现淬火介质的充分进入,使得薄壁环类零件的整体硬度均匀性得到保障,有效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压淬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第一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油缸;100、活塞;2、第一固定板;3、导向杆;4、第一模固定座;5、第一模;500、第一槽;501、第一锥面;502、第二槽;6、薄壁环零件;7、第二模;700、第三槽;701、第二锥面;8、第二模固定座;9、第二固定板;10、淬火介质;11、储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压淬工装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请参考图1,所述压淬工装包括油缸1以及与油缸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固定座4,具体的,所述油缸1的输出端为活塞100,通过所述活塞100与第一模固定座4连接,所述第一模固定座4通过油缸1可移动地连接多根导向杆3,具体的,所述导向杆3在本实施例所述压淬工装中共有四根,每根所述导向杆3的上半部分连接第一固定板2,每根所述导向杆3的下半部分连接第二固定板9。通过所述油缸1的活塞100可驱动所述第一模固定座4沿导向杆3沿上下方向作直线移动。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第一模固定座4远离活塞100的一部分连接第一模5,所述第二模固定座8连接于第二固定板9,在所述第二模固定座8上设置第二模7,所述第二固定板9设置于储油箱11内,所述储油箱11的内部填充有淬火介质。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为了保证薄壁环类零件的定位精准度,所述第一模5远离第一模固定座4的端还具有第一锥面501,所述第一锥面501上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一槽500,所述第一槽500的开设可以使得淬火介质在该第一槽500内充分流通,使得薄壁环类零件内部的淬火介质分布均匀,以此保证薄壁环类零件整体硬度的均匀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压淬工装中第一模5由柱形结构和锥形结构一体构成,其中第一锥面501形成于锥形结构上。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每个所述第一槽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槽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可延伸至柱形结构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槽
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可延伸至柱形结构与锥形结构的连接处,根据实际淬火的工况,若第一模5与薄壁环零件6的接触面积大时,所述第一槽500的延伸长度长,反之,第一槽500的延伸长度短,进而可实现针对不同尺寸薄壁环零件6的压淬,保证整体硬度的均匀性。
相应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槽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也可以不同,其只要实现薄壁环类零件内部淬火介质10分布均匀即可。
同样的,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第二模7原理第二模固定座8的一端具有第二锥面701,所述第二锥面701上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三槽700,每个所述第三槽7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也可以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三槽700的与所述第一槽500的功能相同。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第二锥面701的锥度与所述第一锥面501的锥度相同,通过设置第一锥面501以及第二锥面701,其可以实现薄壁环零件6中心的快速定位,薄壁环零件6内孔的上端面具有与所述第一锥面501配合的倒角,同样的,薄壁环零件6内孔的下端面也具有与所述第二锥面701配合的倒角,由此可实现薄壁环零件6的快速定位。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请参考图1,薄壁环零件6加热后,放在第二模7上,通过薄壁环零件6下端的倒角定位,此时气动油缸1,油缸1的活塞100带动第一模5下行,使第一模5的第一锥面501与薄壁环零件6上端的倒角定位,在油缸1压力的驱动下将薄壁环零件6撑圆以及压紧,此时在储油箱11内浸入淬火介质10,在储油箱11内设置搅拌机构,通过搅拌机构充分搅拌淬火介质,由于第一槽500、第三槽700的设置,使薄壁环零件6周围的淬火介质10充分浸入,淬火结束后,油缸1的活塞100回退,其带动第一模5上行,离开薄壁环零件6,便于作业人员取出薄壁环零件6。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大部分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在所述第一锥面501沿圆周方向还开设至少一个第二槽502,每个所述第二槽502与每个所述第一槽500连通,通过将第一槽500与第二槽502连通,使得第一模5的中心四周都能受到淬火介质的充分浸入,使得第一模5的受热温度均匀,保证了第一模5的整体硬度的均匀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淬工装包括油缸(1)以及与所述油缸(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模固定座(4),所述第一模固定座(4)通过所述油缸(1)可移动地连接多根导向杆(3),每根所述导向杆(3)的一部分连接第一固定板(2),所述导向杆(3)的另一部分连接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一模固定座(4)远离油缸输出端的一部分连接第一模(5),第二模固定座(8)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9),在所述第二模固定座(8)上设置第二模(7);所述第二固定板(9)设置于储油箱(1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5)远离第一模固定座(4)的一部分具有第一锥面(501),在所述第一锥面(501)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一槽(5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槽(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槽(500)沿径向的开设长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锥面(501)沿圆周方向开设至少一个第二槽(502),每个所述第二槽(502)与每个所述第一槽(501)连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7)远离第二模具固定座(8)的一部分具有第二锥面(701),在所述第二锥面(701)上沿径向开设多个第三槽(7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淬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面(701)的锥度与所述第一锥面(501)的锥度相同。
CN202211483438.0A 2022-11-24 2022-11-24 压淬工装 Pending CN1156373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438.0A CN115637316A (zh) 2022-11-24 2022-11-24 压淬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3438.0A CN115637316A (zh) 2022-11-24 2022-11-24 压淬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7316A true CN115637316A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48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3438.0A Pending CN115637316A (zh) 2022-11-24 2022-11-24 压淬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73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0418A (zh) 旋压辊压方法及装置
CN103264263A (zh) 错距旋压筒形件的工艺方法
US7131311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forging blank
US4360189A (en) Quench press
CN115637316A (zh) 压淬工装
CN111790802A (zh) 一种用于薄壁筒形件的错距反向旋压加工工艺
CN201239879Y (zh) 用于加工超长径比轴、异型轴的可调支撑套
CN209831431U (zh) 基于零间隙配合的精密胀芯夹具
CN103962466A (zh) 薄壁管材扩口方法和装置
US961128A (en) Machine for forming seamless tubes.
CN105436382A (zh) 一种圆筒形锻件精确芯轴扩孔装置
CN111774457A (zh) 一种超细长波纹管成型装置
US2309828A (en) Die set
CN1003429B (zh) 一种长金属管局部扩径装置
CN205236928U (zh) 一种圆筒形锻件精确芯轴扩孔装置
JPH11244983A (ja) 軸受素形材の製造方法
JP3839790B2 (ja) 鍛造用素材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5598331A (zh) 一种圆筒形锻件精确芯轴扩孔方法
CN212826412U (zh) 一种滑轮模具
CN115404321B (zh) 一种薄壁齿圈零件的扩张式压淬模具
CN108080434A (zh) 一种阶梯深孔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冲压模具
CN114161312B (zh) 一种伺服阀阀套径向孔挤压珩磨去毛刺工装及方法
US3621534A (en) Tool set assembly for powder compacting press and the like
CN212094706U (zh) 一种标准化磨齿工装
CN210306903U (zh) 一种离心泵外圆筒装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