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34405A -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34405A
CN115634405A CN202211376943.5A CN202211376943A CN115634405A CN 115634405 A CN115634405 A CN 115634405A CN 202211376943 A CN202211376943 A CN 202211376943A CN 115634405 A CN115634405 A CN 115634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annular
pressing plate
bomb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69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34405B (zh
Inventor
李贵乾
王振
王新凯
牛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yang Falco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yang Falco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yang Falco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yang Falco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69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4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34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34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34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弹头、弹筒和弹尾,弹筒两端分别与弹头和弹尾相连接,弹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抛洒孔,弹筒设有第一活动腔,第一活动腔内设置有环形套筒,环形套筒内填充有灭火干粉,环形套筒开设有第二活动腔,第二活动腔内设置有沿环形套筒轴向滑动的动力筒,动力筒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室,弹尾内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引爆导线与气体发生室相连接;环形套筒和动力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通过高压气体产生的冲击使得第二抛洒孔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保证灭火干粉及气体发生剂不直接接触,进而使得灭火干粉通过连通的抛洒孔快速向外抛洒,解决了破片式抛洒的不安全及抛洒效率低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灭火弹灭火剂的抛洒动力源多为火药爆炸或爆燃产生的高压气体,动作过程会产生高速碎片,不带抛撒孔外壳的灭火弹所产生的高速碎片极易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带有抛撒孔外壳的灭火弹所产生的碎片,极易造成抛撒孔的堵塞,进而影响灭火剂抛撒不均匀,灭火剂剩余率高。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109945748B公开了一种灭火弹,灭火弹接收到起爆信号,增压装置内的雷管和导爆索起爆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使外壳、内隔离管破裂,实现灭火剂的抛撒,尽管外壳、内隔离管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爆炸后产生的高速碎片对被困人员依然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灭火药剂与火药或气体发生剂爆炸、爆燃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接触会导致灭火药剂结块,剩余率高。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0694207B公开了一种灭火弹,其中内胆用于充填灭火剂;抛撒壳体上设有供灭火剂喷出的抛撒孔,抛撒孔构成灭火剂的抛撒通道;药柱被点燃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作用在灭火剂上,灭火剂能够冲破内胆,从抛撒孔释放到灭火弹外部。
而且,现有灭火弹多为单发单爆的形式(也即一次发射一枚灭火弹,单枚灭火弹飞到灭火区域后自行起爆),灭火效能受限,因此提出一种多发统一起爆(单枚灭火弹飞到灭火区域后,暂不起爆,等灭火区域有多枚灭火弹时再集中引爆)的方式。另外,第一枚灭火弹飞到指定区域后距集中引爆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需要考虑并解决灭火弹弹体的隔热问题。
而且,带有飞行动力源、机械结构触发方式的灭火弹,其飞行时间与其内置火药或气体发生剂爆炸、爆燃时间不易精确匹配;如果灭火弹飞行过程中,弹头触碰到玻璃,机械结构触发内置火药或气体发生剂,此时灭火弹仍具有飞行动力,极易导致灭火弹乱飞,偏离预定弹道。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式灭火弹,适用于通过无人机上的弹射装置进行弹射发射的方式。
例如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0585630A公开了一种以燃气作为动力驱动灭火剂抛撒的灭火弹,灭火弹接收到发射命令后,动力装置启动,为灭火弹飞行提供动力,灭火弹顶部的碰撞感应模块启动并实时检测碰撞强度,一旦撞击强度大于所设阈值,点火装置发出点火信号引爆燃气发生剂,产生的高压气体冲破燃气发生剂空心管作用于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冲破外壳所开设的预制孔,完成灭火剂的抛撒。由于灭火剂是通过外壳壳体上的抛撒孔抛洒到外界的,所以被高压冲破的内胆或空心管碎片会因外壳壳体上的抛撒孔而限制在外壳壳体内部,可大大减小因爆燃产生的高速碎片对被困人员二次伤害的概率。但是,因其抛撒孔直径较小,爆炸后的碎片极有可能造成抛撒孔的阻塞,使灭火剂抛撒不均匀、不彻底,灭火剂剩余率高;同时,爆炸或爆燃产生的高压力作用于灭火弹弹体时,如果有抛撒孔被堵,极易造成弹体受力不平衡,进而影响弹体的状态稳定性(比如由此造成的弹体移动、旋转等),其精确点灭火性能能力也将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通过第一抛洒孔、第二抛洒孔及第三抛洒孔的布置形式,在起爆时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产生的冲击使得第二抛洒孔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保证灭火干粉及气体发生剂不直接接触,进而使得灭火干粉通过连通的抛洒孔快速向外抛洒,大大提高了灭火弹抛洒灭火干粉抛洒的安全性、抛洒效率,并且灭火干粉抛洒均匀,灭火干粉残留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灭火弹,包括弹头、弹筒和弹尾,所述弹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弹头和所述弹尾相连接,所述弹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抛洒孔,沿所述弹筒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弹筒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置有沿所述弹筒轴向滑动的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内填充有灭火干粉,沿所述环形套筒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环形套筒的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置有动力筒,所述动力筒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室,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引爆导线与所述气体发生室相连接;
所述弹筒通过连接机构与弹头相连接,所述动力筒内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环形套筒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机构内,所述环形套筒和所述动力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所述第一抛洒孔与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相配合,以用于所述联动机构在所述动力筒内的高压气体推动下沿所述连接机构轴向同步带动所述环形套筒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抛洒孔、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环形压板和第二环形压板,沿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轴向之间贯穿设置有连接筒,所述第一环形压板与所述弹头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与所述弹筒相连接,所述弹头和所述弹筒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第二环形压板内的空腔内设置有减震胶圈;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压板和所述连接筒内。
优选地,所述动力筒与第二环形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动力筒与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之间形成活动通道,所述联动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连接筒穿设在所述活动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内,且所述导向件上活动设置有两组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连接筒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与所述环形套筒活动连接。
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之间空腔内的所述连接筒外周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筒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连杆的杆体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和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在所述连接筒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筒内向外伸出,且所述导向杆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皮塞,所述皮塞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且所述皮塞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推动所述导向杆沿所述连接筒轴向移动;位于所述皮塞和所述连接筒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皮塞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外侧套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安装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皮塞之间设置有间隙,以用于所述皮塞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套筒抵靠时,所述环形套筒上所述第二抛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抛洒孔以及所述第三抛洒孔对应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压板、所述第二环形压板和所述环形套筒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加注孔,且对应的所述加注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环形套筒上的加注孔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环形套筒内灭火干粉外漏的锁紧螺栓。
优选地,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环形套筒以及所述动力筒相抵靠,所述支撑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从所述弹筒上开设的限位槽内向外伸出。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通过减震垫分别与所述环形套筒和所述动力筒相抵靠,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压板相抵靠,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筒活动连接,且所述支撑套筒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所述导流板相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从所述限位槽内向外伸出;所述第三环形压板设置在所述弹尾内,所述第三环形压板与所述弹筒相连接;所述弹尾内设置有第四环形压板和封盖,沿所述支撑套筒、所述第三环形压板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轴向贯穿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用于穿设引爆导线,所述第三环形压板通过所述安装筒与所述第四环形压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三环形压板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之间形成中控区,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中控区内,所述第四环形压板与所述封盖相连接。
一种灭火弹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灭火弹抛投:将灭火弹挂载在灭火无人机上,灭火无人机飞行至灭火区域周围时,灭火无人机将灭火弹抛投至灭火区域内;
S2、喷洒灭火干粉:待群发灭火弹发射完毕,灭火弹引爆时间终止,灭火弹中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启动引爆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皮塞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快速推动导向杆沿连接筒轴向移动,当皮塞移动至与限位套筒抵靠时,环形套筒同步移动,且环形套筒上第二抛洒孔分别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环形套筒内的灭火干粉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通过第二抛洒孔和第一抛洒孔快速向灭火区域喷洒,灭火干粉喷洒完成后,皮塞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同时环形套筒在导向杆的带动下同步复位,完成灭火干粉喷洒;
S3、灭火弹循环利用:在灭火完成后,灭火弹回收后,将弹头拆掉,随后将环形套筒的锁紧螺栓拧掉,利用加注漏斗插入到加注孔内,完成对环形套筒内灭火干粉补充,加注完成后,依次将锁紧螺栓和弹头安装到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整体采用无破片式设计结构,在引爆后通过高压气体产生的冲击使得第二抛洒孔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实现灭火干粉通过弹筒上的第一抛洒孔向外喷洒,大大提高了灭火干粉喷洒时的安全性,同时环形套筒设置在弹筒内侧,使得环形套筒内灭火干粉隔热性能提高,适合多发同步起爆发射模式;
2、通过弹筒、环形套筒及动力筒三层包围设计结构,分别在环形套筒内填充灭火干粉,在动力筒内设置气体发生室,在气体发生室内引爆时,灭火干粉不与引爆时产生的高温气体直接接触,避免灭火干粉出现结块,减少灭火干粉残留在环形套筒内;
3、通过在第一环形压板、第二环形压板和环形套筒上设置对应的加注孔,在灭火完成后,可将整体灭火弹回收利用,仅需将弹头拆卸后,并且将环形套筒上的锁紧螺栓拧掉,通过加注漏斗向环形套筒重新加入灭火干粉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灭火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灭火弹A-A向剖视图Ⅰ。
图3是本发明中灭火弹A-A向剖视图Ⅱ。
图4是本发明中灭火弹(不包括弹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Ⅰ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弹筒的结构示意图。
1为弹头,2为连接机构,3为弹筒,4为导流板,5为支撑机构,6为封盖,7为连接筒,8为第一环形压板,9为减震胶圈,10为第二环形压板,11为锁紧螺栓,12为环形套筒,13为动力筒,14为支撑套筒,15为减震垫Ⅰ,16为第四环形压板,17为引爆导线,18为安装筒,19为第三环形压板,20为第二压缩弹簧,21为减震垫Ⅱ,22为螺栓,23为皮塞,24为第一压缩弹簧,25为限位套筒,26为导向杆,27为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火弹,包括弹头1、弹筒3和弹尾,所述弹筒3两端分别与所述弹头1和所述弹尾相连接,沿所述弹筒3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弹筒3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置有沿所述弹筒3轴向滑动的环形套筒12,所述环形套筒12内填充有灭火干粉。也就是说,在弹筒3内活动设置有环形套筒12,环形套筒12内用于储存灭火干粉,同时在灭火弹抛洒灭火干粉时,环形套筒12沿弹筒3轴向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此时环形套筒12上第二抛洒孔与弹筒3上的第一抛洒孔对齐,进而环形套筒12内的灭火干粉可通过第二抛洒孔和第一抛洒孔向外喷洒,灭火干粉喷洒均匀,并且取代了传统炸药爆炸弹筒炸开抛洒灭火干粉模式,整体灭火干粉喷洒更加安全,并且可进行回收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具体地,沿所述环形套筒12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环形套筒12的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置有动力筒13,所述动力筒13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室,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引爆导线17与所述气体发生室相连接,所述弹筒3通过连接机构2与弹头1相连接,所述动力筒13内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环形套筒12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机构2内。也就是说,在环形套筒12内设置有动力筒13,动力筒3内布置气体发生室,在多发灭火弹完成后,通过定时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室内通电起爆,气体发生室瞬间产生大量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动力筒内的联动机构快速移动,联动机构同步带动环形套筒12沿弹筒3轴向移动,进而将弹筒3上的第一抛洒孔、环形套筒12上的第二抛洒孔与动力筒13上的第三抛洒孔连通。
具体地,所述弹筒3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抛洒孔,所述环形套筒12和所述动力筒13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所述第一抛洒孔与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相配合,以用于所述联动机构在所述动力筒13内的高压气体推动下沿所述连接机构2轴向同步带动所述环形套筒13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抛洒孔、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在多发灭火弹抛投至灭火区域后,灭火弹中的定时控制器根据设定起爆时间,定时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室通电起爆,气体发生室瞬间产生大量高压气体,大量高压气体通过动力筒13推动联动机构移动,联动机构沿连接机构2轴向移动,同时带动环形套筒12移动,进而第一抛洒孔、第二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环形套筒12内的灭火干粉与动力筒之间产生压差,使得灭火干粉通过第一抛洒孔和第二抛洒孔向灭火区域喷洒灭火干粉,进而完成灭火。
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环形压板8和第二环形压板10,沿所述第一环形压板8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轴向之间贯穿设置有连接筒7,所述第一环形压板8与所述弹头1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与所述弹筒3相连接,所述弹头1和所述弹筒3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8和第二环形压板10内的空腔内设置有减震胶圈9;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和所述连接筒7内。也就是说,利用第一环形压板8和第二环形压板10整体形成一个转接结构,利用转接机构将弹头1和弹筒3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在第一环形压板8和第二环形压板10之间穿设连接筒7,联动机构穿设在连接筒7内,同时联动机构穿过第二环形压板10和连接筒7分别与环形套筒12连接,进而联动机构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沿连接筒7快速移动,联动机构移动的同时带动环形套筒12沿弹筒3轴向同步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轻高压气体产生的瞬间对弹头1和弹筒3之间的影响,在弹头1和弹筒3之间的间隙内套设有减震胶圈9,进而提高整体灭火弹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动力筒13与第二环形压板10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动力筒13与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之间形成活动通道,所述联动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连接筒7穿设在所述活动通道内。也就是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灭火弹内部的结构稳定性,将第二环形压板10和动力筒13设计为一体式结构,第二环形压板10和动力筒13之间形成的活动通道,可便于联动机构沿活动通道稳定移动。
具体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7内,且所述导向件上活动设置有两组连杆27,所述连杆27穿过所述连接筒7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与所述环形套筒12活动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将导向件活动穿设在活动通道和连接筒7之间,同时导向件两侧通过连杆27分别与环形套筒12连接,在灭火弹引爆时,动力筒13内的高压气体推动导向件沿活动通道和连接筒7移动,导向件移动的同时带动连杆27同步动作,连杆27同步带动环形套筒12沿弹筒3轴向移动,进而将第一抛洒孔和第二抛洒孔连通,第二抛洒孔与第三抛洒孔连通,同时在连杆27移动过程中,连杆27穿设在连接筒7和第二环形压板10内,进而限制连杆27出现周向偏转,保证环形套筒12定向稳定移动,进而保证第一抛洒孔和第二抛洒孔能够对齐喷洒灭火干粉。
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8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之间空腔内的所述连接筒7外周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筒7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连杆227的杆体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和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连杆27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周向偏转,因此在连接筒7外周面上和第二环形压板10上分别开设有轴向限位通道,进而保证连杆27沿连接筒7轴向动作。
具体地,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26,所述导向杆26穿设在所述连接筒7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27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杆26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筒7内向外伸出,且所述导向杆26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皮塞23,导向杆26通过螺栓22与皮塞23连接,所述皮塞23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且所述皮塞23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推动所述导向杆26沿所述连接筒7轴向移动;位于所述皮塞23和所述连接筒7之间的导向杆27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24,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7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4的另一端与所述皮塞23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24外侧套设有限位套筒25,所述限位套筒25安装在所述连接筒7上,所述限位套筒25与所述皮塞23之间设置有间隙,以用于所述皮塞23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套筒225抵靠时,所述环形套筒12上所述第二抛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抛洒孔以及所述第三抛洒孔对应连通。也就是说,在灭火弹需要喷洒灭火干粉时,动力筒13内气体发生室通电起爆瞬间产生大量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皮塞23,皮塞23推动导向杆26沿连接筒7和活动通道动作,同时导向杆26同步带动连杆27动作,连杆27带动环形套筒12动作,当皮塞23移动至与限位套筒25抵触时,导向杆26停止移动,环形套筒12移动到位,此时环形套筒12上的第二抛洒孔分别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环形套筒12内的灭火干粉在动力筒13内的压力作用下向外抛洒,进而完成灭火干粉的高效喷洒。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压板8、所述第二环形压板10和所述环形套筒12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加注孔,且对应的所述加注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环形套筒12上的加注孔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环形套筒12内灭火干粉外漏的锁紧螺栓11。也就是说,还在第一环形压板8、第二环形压板10以及环形套筒12上开设加注孔,在灭火弹灭火完成后,可将灭火弹回收,将灭火弹上的弹头1螺钉拆除,随后利用工具依次穿过环形压板上的加注孔后将环形套筒12上的锁紧螺栓11拧掉,然后插入加注漏斗,加入灭火干粉即可,加入完成后,将锁紧螺栓11安装到位,随后装上弹头1即可。
具体地,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与所述环形套筒12以及所述动力筒13相抵靠,所述支撑机构5上活动设置有导流板4,且所述导流板4从所述弹筒3上开设的限位槽内向外伸出。也就是说,在弹尾内设置支撑机构5,利用支撑机构5作为环形套筒12和动力筒13的支撑点,可便于环形套筒12在后续抛洒灭火干粉时更加稳定,同时支撑机构5上的导流板4作为弹翼可有助于灭火弹飞行平衡。
具体地,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套筒14,所述支撑套筒14的一端通过减震垫Ⅰ15分别与所述环形套筒12和所述动力筒13相抵靠,所述支撑套筒14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压板19相抵靠,所述第三环形压板19设置在所述弹尾内,所述第三环形压板19与所述弹筒3相连接,所述导流板4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筒14活动连接,且所述支撑套筒14通过第二压缩弹簧20与所述导流板4相连接,所述导流板4的另一端从所述限位槽内向外伸出。也就是说,环形套筒12和动力筒13与支撑套筒14之间还布置有减震垫Ⅰ15,减轻环形套筒12在抛洒灭火干粉复位时对筒体的冲击,在支撑套筒14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压板19连接,整体结构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导流板4的一端铰接在支撑套筒14的凸出部分上,而且导流板4通过第二压缩弹簧20与支撑套筒14连接,在灭火弹安装完成时,导流板4从限位槽内向外伸出,在进行将弹筒组装到灭火弹上时,需要将导流板4向下挤压贴紧支撑套筒14,以便于将弹筒3套设在灭火弹上。
需要注意的是,导流板4常态为打开状态,在装入弹筒3时,将第二压缩弹簧20挤压贴紧支撑套筒14,灭火弹发射后靠第二压缩弹20簧弹力自动展开,同时利用限位槽对导流板4进行限位,同时第二环形压板10与弹筒之间同样利用径向限位方式,即在弹筒3内开设有限位槽,第二环形压板10上的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穿设在限位槽内,防止第二环形压板出现周向偏转;同时第二环形压板10与弹筒3同样也采用径向限位方式,支撑套筒14与安装筒18之间也采用径向限位方式,环形套筒12和支撑套筒14之间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径向限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各部件结构之间采用径向限位方式,保证各部件之间稳定轴向移动,避免发生周向旋转,保证灭火弹中第一抛洒孔、第二抛洒孔以及第三抛洒孔对齐喷洒灭火干粉。
具体地,所述弹尾内设置有第四环形压板16和封盖6,沿所述支撑套筒12、所述第三环形压板19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16轴向贯穿设置有安装筒18,所述安装筒18内用于穿设引爆导线17,所述第三环形压板19通过所述安装筒18与所述第四环形压板16相连接,且所述第三环形压板19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16之间形成中控区,第四环形压板与中控区之间还设置有减震垫Ⅱ21,进而对中控区内的电子元件进行防护,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中控区内,所述第四环形压板16与所述封盖6相连接。也就是说,在弹尾内设置有安装筒18,利用安装筒18一方面进行安装引爆导线17,另一方面利用安装筒18可作为弹尾为其它部件的连接支撑点,进而使得弹尾内部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实施例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灭火弹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灭火弹抛投:将灭火弹挂载在灭火无人机上,灭火无人机飞行至灭火区域周围时,灭火无人机利用现有抛投机构将灭火弹抛投至灭火区域内;也就是说,在进行多发灭火弹时,灭火无人机通过控制现有抛投机构将灭火弹抛投至灭火区域,待所有灭火弹全部抛投至灭火区域时,灭火弹内设定引爆时长可同步引爆喷洒灭火干粉。
S2、喷洒灭火干粉:待群发灭火弹发射完毕,灭火弹引爆时间终止,灭火弹中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启动引爆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皮塞23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快速推动导向杆26沿连接筒7轴向移动,当皮塞23移动至与限位套筒25抵靠时,环形套筒12同步移动,且环形套筒12上第二抛洒孔分别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环形套筒12内的灭火干粉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通过第二抛洒孔和第一抛洒孔快速向灭火区域喷洒,灭火干粉喷洒完成后,皮塞23在第一压缩弹簧24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同时环形套筒12在导向杆26的带动下同步复位,完成灭火干粉喷洒;也就是说,在灭火弹需要喷洒灭火干粉时,动力筒13内气体发生室通电起爆瞬间产生大量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皮塞23,皮塞23推动导向杆26沿连接筒7和活动通道动作,同时导向杆26同步带动连杆27动作,连杆27带动环形套筒12动作,当皮塞23移动至与限位套筒25抵触时,导向杆26停止移动,环形套筒12移动到位,此时环形套筒12上的第二抛洒孔分别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环形套筒12内的灭火干粉在动力筒13内的压力作用下向外抛洒,进而完成灭火干粉的高效喷洒。
S3、灭火弹循环利用:在灭火完成后,灭火弹回收后,将弹头1拆掉,随后将环形套筒12的锁紧螺栓11拧掉,利用加注漏斗插入到加注孔内,完成对环形套筒2内灭火干粉补充,加注完成后,依次将锁紧螺栓12和弹头1安装到位。也就是说,还在第一环形压板8、第二环形压板10以及环形套筒12上开设加注孔,在灭火弹灭火完成后,可将灭火弹回收,将灭火弹上的弹头1螺钉拆除,随后利用工具依次穿过环形压板上的加注孔后将环形套筒12上的锁紧螺栓11拧掉,然后插入加注漏斗,加入灭火干粉即可,加入完成后,将锁紧螺栓安装到位,随后装上弹头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灭火弹,包括弹头、弹筒和弹尾,所述弹筒两端分别与所述弹头和所述弹尾相连接,所述弹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抛洒孔,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弹筒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弹筒的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置有沿所述弹筒轴向滑动的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内填充有灭火干粉,沿所述环形套筒轴向开设有贯穿所述环形套筒的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置有动力筒,所述动力筒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室,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引爆导线与所述气体发生室相连接;
所述弹筒通过连接机构与弹头相连接,所述动力筒内设置有联动机构,且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环形套筒相连接,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连接机构内,所述环形套筒和所述动力筒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所述第一抛洒孔与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相配合,以用于所述联动机构在所述动力筒内的高压气体推动下沿所述连接机构轴向同步带动所述环形套筒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抛洒孔、所述第二抛洒孔和所述第三抛洒孔处于同一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环形压板和第二环形压板,沿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轴向之间贯穿设置有连接筒,所述第一环形压板与所述弹头相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与所述弹筒相连接,所述弹头和所述弹筒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第二环形压板内的空腔内设置有减震胶圈;所述联动机构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压板和所述连接筒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筒与第二环形压板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动力筒与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之间形成活动通道,所述联动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连接筒穿设在所述活动通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所述导向件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内,且所述导向件上活动设置有两组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连接筒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与所述环形套筒活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之间空腔内的所述连接筒外周面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筒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第二环形压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通道,所述第一限位通道与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连杆的杆体活动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通道和所述第二限位通道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穿设在所述连接筒内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从所述连接筒内向外伸出,且所述导向杆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皮塞,所述皮塞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通道内,且所述皮塞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推动所述导向杆沿所述连接筒轴向移动;位于所述皮塞和所述连接筒之间的导向杆上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筒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皮塞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外侧套设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安装在所述连接筒上,所述限位套筒与所述皮塞之间设置有间隙,以用于所述皮塞移动至与所述限位套筒抵靠时,所述环形套筒上所述第二抛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抛洒孔以及所述第三抛洒孔对应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压板、所述第二环形压板和所述环形套筒上分别开设有对应的加注孔,且对应的所述加注孔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环形套筒上的加注孔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环形套筒内灭火干粉外漏的锁紧螺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尾内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环形套筒以及所述动力筒相抵靠,所述支撑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导流板,且所述导流板从所述弹筒上开设的限位槽内向外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灭火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一端通过减震垫分别与所述环形套筒和所述动力筒相抵靠,所述支撑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压板相抵靠,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套筒活动连接,且所述支撑套筒通过第二压缩弹簧与所述导流板相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从所述限位槽内向外伸出;所述第三环形压板设置在所述弹尾内,所述第三环形压板与所述弹筒相连接;所述弹尾内设置有第四环形压板和封盖,沿所述支撑套筒、所述第三环形压板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轴向贯穿设置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用于穿设引爆导线,所述第三环形压板通过所述安装筒与所述第四环形压板相连接,且所述第三环形压板和所述第四环形压板之间形成中控区,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中控区内,所述第四环形压板与所述封盖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灭火弹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灭火弹抛投:将灭火弹挂载在灭火无人机上,灭火无人机飞行至灭火区域周围时,灭火无人机将灭火弹抛投至灭火区域内;
S2、喷洒灭火干粉:待群发灭火弹发射完毕,灭火弹引爆时间终止,灭火弹中控制器控制气体发生器启动引爆产生大量高压气体,皮塞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作用下快速推动导向杆沿连接筒轴向移动,当皮塞移动至与限位套筒抵靠时,环形套筒同步移动,且环形套筒上第二抛洒孔分别与第一抛洒孔和第三抛洒孔连通,环形套筒内的灭火干粉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通过第二抛洒孔和第一抛洒孔快速向灭火区域喷洒,灭火干粉喷洒完成后,皮塞在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同时环形套筒在导向杆的带动下同步复位,完成灭火干粉喷洒;
S3、灭火弹循环利用:在灭火完成后,灭火弹回收后,将弹头拆掉,随后将环形套筒的锁紧螺栓拧掉,利用加注漏斗插入到加注孔内,完成对环形套筒内灭火干粉补充,加注完成后,依次将锁紧螺栓和弹头安装到位。
CN202211376943.5A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Active CN115634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6943.5A CN115634405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6943.5A CN115634405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405A true CN115634405A (zh) 2023-01-24
CN115634405B CN115634405B (zh) 2023-06-06

Family

ID=8494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6943.5A Active CN115634405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344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9141A (zh) * 2023-03-15 2023-05-12 王静 一种自爆式消防炮弹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9143A (en) * 1959-02-13 1962-10-24 Marxen Friedrich A rocket for distributing oil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a
KR20110047177A (ko) * 2011-04-04 2011-05-06 박진환 소방용 폭탄
KR20190094029A (ko) * 2018-02-02 2019-08-12 서강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단계 투척용 소화장치
CN110694207A (zh) * 2019-10-22 2020-01-1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载灭火弹及灭火方法
CN210228950U (zh) * 2019-05-06 2020-04-03 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
CN111672044A (zh) * 2020-06-12 2020-09-18 周素文 一种悬浮式二氧化碳灭火球
CN112038043A (zh) * 2020-08-25 2020-12-04 贵州鑫彤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防火装置
DE202021000330U1 (de) * 2021-01-29 2021-03-24 Alexey Kovalevskiy Zweikomponentenprojektil - Feuerlöscher
CN213872715U (zh) * 2020-10-30 2021-08-03 维尔凯德(天津)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脱硝喷枪
CN216245873U (zh) * 2021-11-23 2022-04-08 黄荣燊 爆气箭头
CN216986143U (zh) * 2022-04-01 2022-07-19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灭火弹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09143A (en) * 1959-02-13 1962-10-24 Marxen Friedrich A rocket for distributing oil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a
KR20110047177A (ko) * 2011-04-04 2011-05-06 박진환 소방용 폭탄
KR20190094029A (ko) * 2018-02-02 2019-08-12 서강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단계 투척용 소화장치
CN210228950U (zh) * 2019-05-06 2020-04-03 河南省猎鹰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火工品作为推进和释放动力的超细干粉灭火弹
CN110694207A (zh) * 2019-10-22 2020-01-1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机载灭火弹及灭火方法
CN111672044A (zh) * 2020-06-12 2020-09-18 周素文 一种悬浮式二氧化碳灭火球
CN112038043A (zh) * 2020-08-25 2020-12-04 贵州鑫彤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压器防火装置
CN213872715U (zh) * 2020-10-30 2021-08-03 维尔凯德(天津)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焚烧电厂脱硝喷枪
DE202021000330U1 (de) * 2021-01-29 2021-03-24 Alexey Kovalevskiy Zweikomponentenprojektil - Feuerlöscher
CN216245873U (zh) * 2021-11-23 2022-04-08 黄荣燊 爆气箭头
CN216986143U (zh) * 2022-04-01 2022-07-19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灭火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9141A (zh) * 2023-03-15 2023-05-12 王静 一种自爆式消防炮弹
CN116099141B (zh) * 2023-03-15 2024-01-30 新疆探索真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爆式消防炮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405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171733A (en) Practice projectile
CN105890473A (zh) 一种人雨弹引信装置
CN113405413B (zh) 小口径旋转炮弹弹头机械触发引信
CN102878870A (zh) 一种灭火子母火箭弹
US2697400A (en) Projectile with shaped charge and point initiating fuze
CN115634405A (zh) 一种灭火弹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75298A (zh) 一种人工新型防雹增雨弹
CN111359125B (zh) 一种用于高楼灭火的电磁弹射灭火弹
NO316339B1 (no) Br degree nnr degree rfritt, ballistisk sprengprosjektil
CN107953999A (zh) 一种用于降落伞快速开伞的射伞火箭装置
CN113432494B (zh) 具备反恢复功能的刚性剪切后坐保险机构及引信
CN106323102B (zh) 一种手掷式子母式发烟催泪弹
CN110631433B (zh) 一种剪切螺钉式头罩分离机构
CN201851099U (zh) 投放式起爆装置
RU2722193C1 (ru) Отделяющаяся осколочно-фугасная головная часть снаряда
RU77037U1 (ru)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ий патрон к гранатомету
CN102003164B (zh) 投放式起爆装置
CN113883979A (zh) 井下上向孔底起爆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85630A (zh) 以燃气驱动灭火剂弥散的灭火弹
CN211383573U (zh) 一种消防用灭火破甲弹
CN109708534B (zh) 具有三级分离机构的手投多响多功能防暴弹
CN202974074U (zh) 一种灭火子母火箭弹
CN209027374U (zh) 催泪型增程防暴枪榴弹
CN113686207A (zh) 一种横向爆裂的穿甲复合子弹头
CN2385302Y (zh) 迫击炮灭火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