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2301B -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2301B
CN115622301B CN202211319663.0A CN202211319663A CN115622301B CN 115622301 B CN115622301 B CN 115622301B CN 202211319663 A CN202211319663 A CN 202211319663A CN 115622301 B CN115622301 B CN 115622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otor
module
permanent magne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96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22301A (zh
Inventor
沈燚明
李焱鑫
卢琴芬
方攸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22113196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22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22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2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22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2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7Sta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包括动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定子模块保持固定,动子模块相对于定子模块沿运动方向可直线运动;动子铁芯在朝向定子模块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开口齿槽并沿运动方向间隔布置,位于动子铁芯左右两个端部处的齿上绕制有自供电绕组,动子铁芯内侧剩余槽部的内端面均紧贴布置有动子永磁体;定子铁芯在朝向动子模块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半闭口齿槽并沿运动方向间隔布置,定子铁芯每间隔一个齿开设有凹槽,定子永磁体布置在凹槽内。本发明可同时利用两种励磁源,可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动子模块的自供电绕组可以感应出电动势,实现长行程下动子模块的无线缆供电。

Description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线电机技术领域的一种电机结构及其优化设置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直线电机兼具永磁电机和直线电机的优势,能够直接将电能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械能而不需要中间机械传动部分。因此,永磁直线电机具有高推力密度、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等显著优点,在高档数控机床、半导体加工、垂直升降输送系统、高速物流系统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永磁直线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当电枢绕组通入交流电时,会在气隙中产生电枢磁场。与此同时,永磁磁极在气隙中产生励磁磁场。上述电枢磁场与永磁励磁磁场共同构成气隙磁场。电机起动时拖动磁极或电枢,电枢行波磁场和永磁励磁磁场相对静止,从而电枢绕组中的电流在所述气隙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磁推力。如果电枢固定,则磁极在推力作用下牵入同步做直线运动;反之,则电枢牵入同步做直线运动。
在长行程柔性输送系统领域,由于电机运动的行程较长(通常几十米至几百米),传统永磁直线电机推广应用的一大制约在于永磁体的成本,因而通常采用长初级、短次级结构,即包含电枢绕组的长初级作为定子在整个行程范围内铺设,而包含永磁体的短次级作为动子进行直线运动。这种方式可以大幅降低永磁体的用量进而降低成本,但是由于动子仅包含永磁体无法进行供电,动子所能使用的应用场景较为有限。如专利CN108631540B、CN109217622B和CN113746298B所提出的结构,动子均无法供电。
在长行程柔性输送系统领域,另一种降低成本的办法是将永磁体和电枢均集中在初级一侧作为短动子,而次级仅由叠片铁芯构成并作为长定子,即初级励磁型永磁直线电机。初级励磁型永磁直线电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开关磁链型永磁直线电机:如专利CN101355289B、CN108155775B所提出的开关磁链型永磁直线电机,该拓扑结构把永磁体夹在电枢铁芯齿的中间位置,其永磁体用量较小且电枢长度较短;2、磁通反向型永磁直线电机:如专利CN101552535B所提出的磁通反向型永磁直线电机,该拓扑结构把永磁体放置在电枢铁芯齿靠近气隙的表面,其永磁体用量较小且电枢长度较短。上述两种类型的初级励磁型永磁直线电机的动子均需要利用线缆对电枢供电,在长行程下线缆供电较为复杂,且初级励磁型永磁直线电机的推力密度不如传统永磁直线电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通过构造动定子双励磁源共同励磁及设置动子自供电绕组,可以实现动子的无线缆供电。与此同时,通过合理选择动子极数,可均衡利用双励磁源下的基波磁动势和谐波磁动势,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一种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
包括动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动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平行间隔布置,定子模块保持固定,动子模块相对于定子模块沿运动方向可直线运动;
所述动子模块包括动子铁芯,动子铁芯在朝向定子模块的一侧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开口齿槽;
所述定子模块包括定子铁芯和电枢绕组,定子铁芯在朝向动子模块的一侧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半闭口齿槽,定子永磁体的齿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
所述动子模块还包括动子永磁体和自供电绕组,动子铁芯上除了左右两个端部所在的齿槽以外的剩余齿槽内设置有动子永磁体,且动子永磁体和齿槽的内端面紧贴布置,位于动子铁芯左右两个端部处的齿上绕制有自供电绕组;
所述定子模块还包括定子永磁体,定子铁芯每间隔一个齿的齿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设置定子永磁体。
所述的动子铁芯和定子铁芯均由硅钢片层叠构成且为整体冲片式齿槽结构,硅钢片沿垂直于运动方向且垂直于动子铁芯和定子铁芯的齿方向叠压而成。
所述的动子永磁体和定子永磁体均采用矩形结构且两者充磁方向相同,充磁方向均垂直于运动方向,其中动子永磁体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动子铁芯的齿槽的几何中心线,定子永磁体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定子铁芯的齿的几何中心线。
位于定子模块上的定子永磁体的数目是定子铁芯齿槽数的一半。
所述的动子模块上的动子铁芯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其中kNph表示定子铁芯的齿槽数,k表示齿槽数系数,Nph为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
位于动子模块上的自供电绕组外接同位于动子模块上的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自供电绕组的输出端和动子模块连接,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将自供电绕组感应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进行存储并为动子模块进行供电。
包括多个定子模块,多个所述定子模块沿着运动方向沿同一直线方向拼接布置。
二、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设置动子模块不设有齿槽和动子永磁体的情况下,建立定子模块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tator(x),表示为:
其中,Bstator(x)表示定子模块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α为定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g为动子模块和定子模块之间的气隙长度,μr为永磁体的相对磁导率,Br为永磁体的剩磁,hm1为定子永磁体在充磁方向上的长度,lp为定子铁芯中的相邻半闭口齿槽之间的周期槽距,定子铁芯齿宽设置为0.8倍的lp,Npm为定子永磁体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的槽数,x表示定子模块沿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i表示各次谐波倍数;
步骤2:以极对数等于定子永磁体个数下的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和三倍定子永磁体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作为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以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定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
步骤3:在设置动子模块设有齿和齿槽情况下,根据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Nph预先设置齿槽数系数k,定子铁芯的齿槽数设置为kNph,进而设置动子铁芯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
步骤4:在设置动子模块设有齿和齿槽情况下,建立动子铁芯的磁导解析模型,表示为:
其中,τ为动子铁芯相邻两齿之间的距离,wst为动子铁芯的齿宽,μ0为真空磁导率,Ns为动子永磁体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的槽数,Vs为动子模块相对于定子模块的运动速度,xs0为动子模块相对于定子模块的初始位置;Λs(x,t)表示时间t下动子模块沿运动方向移动了距离x情况下的磁导函数,t表示时间;Λs0表示0阶磁导值,Λs1表示1阶磁导值,β表示变化系数;
步骤5:根据步骤2获得定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代入步骤1建立的定子模块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中获得定子模块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的最优值,再结合动子模块的磁导解析模型获得的磁导函数,代入以下公式建立动子模块有齿槽结构下的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lotted(x,t),以求解获得气隙磁通密度:
其中,Bslotted(x,t)表示有齿槽结构下的气隙磁通密度;
步骤6:通过步骤5的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lotted(x,t)计算所有不同极对数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然后经快速傅里叶变换之后再求和并以气隙磁通密度之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铁芯的齿宽wst的最优值;
步骤7:在获得动子铁芯的齿宽wst的最优值基础上,建立动子模块在不同动子永磁体宽度下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mover(x),表示为:
其中,γ为动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动子铁芯齿宽与动子永磁体宽度之和的比例,g为动子模块和定子模块之间的气隙长度,μr为永磁体的相对磁导率,Br为永磁体的剩磁,hm2为动子永磁体在充磁方向上的长度,lp为定子铁芯中的相邻半闭口齿槽之间的周期槽距,Ns为动子永磁体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的槽数,x表示动子模块沿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i表示各次谐波倍数;
步骤8:以极对数等于动子永磁体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动子永磁体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二次谐波幅值,以基波幅值和二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动子铁芯齿宽与动子永磁体宽度之和的比例γ的最佳值,进而完成对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最后可以按此优化设置制造永磁直线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永磁体非对称励磁结构,在相同永磁体用量下可以产生较高幅值的谐波磁动势,通过合理选择动子极数,可均衡利用基波磁动势和谐波磁动势,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
(2)本发明采用动定子双励磁源及动子自供电绕组结构,自供电绕组可从定子励磁源有效感应出反电动势,进而实现动子的无线缆供电,有效扩大了动子的应用场景。
(3)本发明采用基于气隙磁通密度解析函数的快速数值优化策略,针对双励磁源下最关键的定子永磁体宽度比例、动子铁芯齿宽度及动子永磁体宽度比例进行设置,可避开复杂的有限元优化,并快速计算最优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定子铁芯结构图;
图3是动子铁芯结构图;
图4是铁芯与永磁体安装示意图;
图5是自供电绕组感应电动势示意图;
图6是单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
图7是定子模块三相绕组接线图;
图8是定子模块无槽气隙磁通密度波形和谐波分布图;
图9是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定子永磁体宽度比例的变化图;
图10是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动子铁芯齿宽比例的变化图;
图11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动子永磁体宽度与动子槽距之比的变化图;
图12是双励磁源和动子单励磁源下电机平均推力的对比图。
图中:动子模块(1)、动子铁芯(11)、动子永磁体(12)、自供电绕组(13);定子模块(2)、定子铁芯(21)、定子永磁体(22)、电枢绕组(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的电机包括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均呈条状、沿运动方向布置,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平行间隔布置,具体地动子模块1安装于定子模块2之上并留有气隙,定子模块2保持固定,动子模块1相对于定子模块2沿运动方向可直线运动。
动子模块1包括动子铁芯11、动子永磁体12和自供电绕组13,动子铁芯11在朝向定子模块2的一侧面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开口齿槽,也即多个开口齿槽并沿运动方向间隔布置;动子铁芯11上除了左右两个端部所在的齿槽以外的剩余齿槽内均设置有动子永磁体12,且动子永磁体12和齿槽的内端面紧贴布置,仅位于动子铁芯11左右两个端部处的齿上绕制有自供电绕组13。
定子模块2包括定子铁芯21和电枢绕组23、定子永磁体22,定子铁芯21在朝向动子模块1的一侧面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半闭口齿槽,也即开设有多个半闭口齿槽并沿运动方向间隔布置,定子永磁体22的齿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23,绕组结构为单层集中绕组结构;定子铁芯21在齿部每间隔一个齿的齿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设置定子永磁体22,定子永磁体22紧贴布置在凹槽内。
动子铁芯11和定子铁芯21均由硅钢片层叠构成且为整体冲片式齿槽结构,硅钢片沿垂直于运动方向且垂直于动子铁芯11和定子铁芯21的齿方向叠压而成。
动子永磁体12和定子永磁体22均采用矩形结构且两者充磁方向相同,充磁方向均垂直于运动方向,其中动子永磁体12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各自所在动子铁芯11的齿槽的几何中心线,定子永磁体22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各自所在定子铁芯21的齿的几何中心线。
位于定子模块2上的定子永磁体22的数目是定子铁芯21齿槽数的一半。
动子模块1上的动子铁芯11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其中kNph表示定子铁芯21的齿槽数,k表示齿槽数系数,Nph为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
位于动子模块1上的自供电绕组13外接同位于动子模块1上的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自供电绕组13的输出端和动子模块1的用电设备连接,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将自供电绕组13感应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进行存储并为动子模块1上的用电设备供电。
包括多个定子模块2,动子模块1仅设置一个,多个定子模块2根据运动行程沿着运动方向沿同一直线方向拼接布置。
本发明的永磁直线电机下设置了单边动定子配合结构,且在此基础上在定子每间隔一齿的齿端面上设置定子永磁体形成双永磁体结构,以及在动子的两端额外设置可自供电的绕组结构,能够巧妙实现动子的无线缆供电,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
具体实施以三相定子铁芯槽数Np=12为例,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结构示意图。该电机包括动子模块1和两个定子模块2,动子模块1利用直线导轨安装在两个定子模块2之上并留有一定的气隙,通常气隙大小在0.8~1.5mm之间。动子模块1沿着直线导轨运动,在气隙中完成机电能量转换,将电磁能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械能。定子模块2的个数可根据运动行程的需要进行增减。
定子铁芯21在气隙侧开有Np=12个半闭口齿槽,由于直线电机边端效应的影响,定子铁芯21的齿数比槽数多1,位于两个边端处的齿为半齿结构。与此同时,定子铁芯21在齿部表面每间隔一个齿开设有一个凹槽,用于安装定子永磁体22。因此,定子永磁体的个数为定子铁芯槽数的一半,即Npm=6。单层集中绕组绕制在含有定子永磁体的定子齿上,绕组的数量也为6个。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定子铁芯结构图,定子铁芯由硅钢片构成且为整体冲片式齿槽结构,其沿垂直于运动方向且垂直于定子铁芯21的齿方向叠压而成,可用激光焊等方式在叠压方向进行少量焊接加固,保证铁芯结构可靠性。
动子铁芯11在气隙侧开有开口齿槽,当定子铁芯的槽数Np=12时,动子铁芯11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其中kNph表示定子铁芯21的槽数,k表示槽数系数,Nph为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在本实施例中,动子铁芯的齿数为20个,动子永磁体的个数为17个,因此动子极数Ns=17。自供电绕组有两个,分别绕制在动子铁芯靠近左右边端的两个铁芯齿上。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动子铁芯结构图,动子铁芯由硅钢片构成且为整体冲片式齿槽结构,其沿垂直于运动方向且垂直于动子铁芯的齿方向叠压而成,可用激光焊等方式在叠压方向进行少量焊接加固,保证铁芯结构可靠性。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铁芯与永磁体安装示意图,动子永磁体12和定子永磁体22均采用矩形结构且两者充磁方向相同,充磁方向均垂直于运动方向,其中动子永磁体12的几何中心线对准动子铁芯11的槽的几何中心线,定子永磁体22的几何中心线对准定子铁芯21的齿的几何中心线。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自供电绕组感应电动势示意图,随着动子模块1的运动,定子永磁体22所产生的励磁磁场会在动子铁芯11处发生交变,因而可以在自供电绕组上感应出反电动势。由图5可知,自供电绕组上感应电动势的电周期约为电枢绕组电周期的2.5倍,同时感应电动势的幅值与有效值动子模块1运动的速度相关,速度越高,感应电动势的幅值与有效值越大。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单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自供电绕组通过连接该不控整流电路模块,可将感应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而可利用锂电池等储能模块进行储能,为动子模块上的位置传感器、通讯模块等供电,实现动子模块的无线缆供电。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定子模块三相绕组接线图,根据磁场调制原理,绕组极对数Pa=|Ns-Np|=5,因此当采用单层集中绕组时共有6个线圈,相邻线圈的电角度相差60度。
本发明方法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Nph预先设置槽数系数k,定子铁芯的槽数设置为kNph,动子铁芯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
例如,当相数为3相,定子铁芯的槽数为2Nph,即k=2,动子模块1中动子铁芯的齿数为(4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为4Nph±1;当定子铁芯的槽数为4Nph,即k=4,动子模块1中动子铁芯的齿数为(6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为6Nph±1;定子铁芯的槽数为6Nph,即k=6,动子模块1中动子铁芯的齿数为(8Nph+3)±1,动子永磁体的个数为8Nph±1,并以此类推。这样能够获得动子模块1中动子铁芯齿数和动子永磁体个数的最佳数目。在本实施例中,k取4,即定子铁芯的槽数为12,此时取动子永磁体个数为17,动子铁芯齿数为20。
表1所示为不同动子永磁体个数下相反电动势的基波幅值,可以看出,当动子永磁体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时,相反电动势可比其他永磁体个数下的幅值更高,由此可以验证步骤1的有效性。
表1不同动子永磁体个数下相反电动势基波幅值
动子极数/永磁体个数 13 14 16 17 19 20 22 23
相反电动势基波幅值(V) 57.8 60.7 64.4 71.2 68.4 53.5 47.8 42.6
步骤2:在设置动子模块(1)不设有齿槽和动子永磁体(12)的情况下,建立定子模块(2)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tator(x),表示为:
步骤3:以极对数等于定子永磁体(22)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和三倍定子永磁体(22)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作为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以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定子永磁体(22)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
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定子模块无槽气隙磁通密度波形和谐波分布图,由图可知,本实施例定子模块无槽气隙磁通密度的基波极对数为6,二次、三次、四次谐波的幅值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定子永磁体和定子铁芯齿非对称所额外引入谐波磁动势。由于定子铁芯槽数和动子永磁体个数的配合,极对数为12和极对数为18的谐波磁动势对反电动势和推力的贡献最大,因而在优化定子永磁体和定子铁芯齿宽的最佳比例时,需以极对数为12和极对数为18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定子永磁体宽度比例的变化图,有图可知,当定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为0.52时,极对数为12和极对数为18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幅值之和最大。
步骤4:在设置动子模块设有齿和齿槽情况下,建立动子铁芯磁导解析模型,表示为:
步骤5:根据步骤3获得定子永磁体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代入定子模块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中,再结合动子模块磁导解析模型,代入以下动子模块有齿槽结构下的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lotted(x,t),进行求解获得气隙磁通密度:
步骤6:按照步骤5的公式计算不同极对数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经快速傅里叶变换之后的幅值,其中极对数分别为1,5,7,11,23,29,35和41,将上述极对数的气隙磁通密度幅值之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铁芯的齿宽作为最优值。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动子铁芯齿宽比例的变化图,由图可知,当动子铁芯齿宽与动子极距的比例约为0.38时,有效谐波幅值之和最大。
步骤7:在动子铁芯的齿宽最优值的基础上,建立动子模块在不同动子永磁体宽度下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mover(x),表示为:
步骤8:以极对数等于动子永磁体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动子永磁体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二次谐波幅值,以基波幅值和二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永磁体的宽度比例γ最佳值,进而完成对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有效谐波幅值之和随动子永磁体宽度与动子槽距之比的变化图,由图可知,当动子永磁体宽度与动子槽距之比约为0.88时,有效谐波幅值之和最大。
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双励磁源和动子单励磁源下电机平均推力的对比图,由图可知,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增加一定数量的定子永磁体,在相同体积下可以提高约50%的推力。由此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励磁源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
由此可见,本发明可同时利用两种励磁源,可有效提高电机的推力密度,动子模块的自供电绕组可以感应出电动势,实现长行程下动子模块的无线缆供电。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对于本发明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方法采用的永磁直线电机包括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平行间隔布置,定子模块(2)保持固定,动子模块(1)相对于定子模块(2)沿运动方向可直线运动;
所述动子模块(1)包括动子铁芯(11),动子铁芯(11)在朝向定子模块(2)的一侧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开口齿槽;
所述定子模块(2)包括定子铁芯(21)和电枢绕组(23),定子铁芯(21)在朝向动子模块(1)的一侧沿运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半闭口齿槽,定子永磁体(22)的齿上均绕制有电枢绕组(23);
所述动子模块(1)还包括动子永磁体(12)和自供电绕组(13),动子铁芯(11)上除了左右两个端部所在的齿槽以外的剩余齿槽内设置有动子永磁体(12),且动子永磁体(12)和齿槽的内端面紧贴布置,位于动子铁芯(11)左右两个端部处的齿上绕制有自供电绕组(13);
所述定子模块(2)还包括定子永磁体(22),定子铁芯(21)每间隔一个齿的齿端面上开设有一个凹槽,凹槽内设置定子永磁体(22);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设置动子模块(1)不设有齿槽和动子永磁体(12)的情况下,建立定子模块(2)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tator(x),表示为:
其中,Bstator(x)表示定子模块(2)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α为定子永磁体(22)的宽度占定子铁芯(21)齿宽的比例,g为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之间的气隙长度,μr为永磁体的相对磁导率,Br为永磁体的剩磁,hm1为定子永磁体(22)在充磁方向上的长度,lp为定子铁芯(21)中的相邻半闭口齿槽之间的周期槽距,Npm为定子永磁体(22)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21)的槽数,x表示动子模块(1)沿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i表示各次谐波倍数;
步骤2:以极对数等于定子永磁体(22)个数下的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和三倍定子永磁体(22)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作为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以二次和三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定子永磁体(22)的宽度占定子铁芯(21)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
步骤3:在设置动子模块(1)设有齿和齿槽情况下,根据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Nph预先设置齿槽数系数k,定子铁芯(21)的齿槽数设置为kNph,进而设置动子铁芯(11)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
步骤4:在设置动子模块(1)设有齿和齿槽情况下,建立动子铁芯(11)的磁导解析模型,表示为:
其中,τ为动子铁芯相邻两齿之间的距离,wst为动子铁芯(11)的齿宽,μ0为真空磁导率,Ns为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21)的槽数,Vs为动子模块(1)相对于定子模块(2)的运动速度,xs0为动子模块(1)相对于定子模块(2)的初始位置;Λs(x,t)表示时间t下动子模块(1)沿运动方向移动了距离x情况下的磁导函数,t表示时间;Λs0表示0阶磁导值,Λs1表示1阶磁导值,β表示变化系数;
步骤5:根据步骤2获得定子永磁体(22)的宽度占定子铁芯齿宽的比例α最佳值代入步骤1建立的定子模块(2)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中获得定子模块(2)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Bstator(x)的最优值,再结合动子模块(1)的磁导解析模型获得的磁导函数,代入以下公式建立动子模块(1)有齿槽结构下的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lotted(x,t),以求解获得气隙磁通密度:
其中,Bslotted(x,t)表示有齿槽结构下的气隙磁通密度;
步骤6:通过步骤5的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slotted(x,t)计算不同极对数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然后经快速傅里叶变换之后再求和并以气隙磁通密度之和最大化为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铁芯(11)的齿宽wst的最优值;
步骤7:在获得动子铁芯(11)的齿宽wst的最优值基础上,建立动子模块(1)在不同动子永磁体(12)宽度下的无槽气隙磁通密度解析模型Bmover(x),表示为:
其中,γ为动子永磁体(12)的宽度占动子铁芯齿宽与动子永磁体宽度之和的比例,g为动子模块(1)和定子模块(2)之间的气隙长度,μr为永磁体的相对磁导率,Br为永磁体的剩磁,hm2为动子永磁体(12)在充磁方向上的长度,lp为定子铁芯(21)中的相邻半闭口齿槽之间的周期槽距,Ns为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Np为定子铁芯(21)的槽数,x表示动子模块沿运动方向移动的距离,i表示各次谐波倍数;
步骤8:以极对数等于动子永磁体(12)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基波幅值,同时以极对数等于两倍动子永磁体(12)个数的气隙磁通密度Bmover(x)作为二次谐波幅值,以基波幅值和二次谐波幅值之和最大为优化目标,优化求解获得动子永磁体(12)的宽度占动子铁芯齿宽与动子永磁体宽度之和的比例γ的最佳值,进而完成对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子铁芯(11)和定子铁芯(21)均由硅钢片层叠构成且为整体冲片式齿槽结构,硅钢片沿垂直于运动方向且垂直于动子铁芯(11)和定子铁芯(21)的齿方向叠压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子永磁体(12)和定子永磁体(22)均采用矩形结构且两者充磁方向相同,充磁方向均垂直于运动方向,其中动子永磁体(12)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动子铁芯(11)的齿槽的几何中心线,定子永磁体(22)的几何中心线位于定子铁芯(21)的齿的几何中心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定子模块(2)上的定子永磁体(22)的数目是定子铁芯(21)齿槽数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子模块(1)上的动子铁芯(11)的齿数设置为(kNph+2Nph+3)±1,动子永磁体(12)的个数设置为(kNph+2Nph)±1,其中kNph表示定子铁芯(21)的齿槽数,k表示齿槽数系数,Nph为永磁直线电机的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动子模块(1)上的自供电绕组(13)外接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自供电绕组(13)的输出端和动子模块(1)连接,单相不控整流电路模块将自供电绕组(13)感应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进行存储并为动子模块(1)进行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直线电机的优化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定子模块(2),多个所述定子模块(2)沿着运动方向沿同一直线方向拼接布置。
CN202211319663.0A 2022-10-26 2022-10-26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Active CN115622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9663.0A CN11562230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9663.0A CN11562230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2301A CN115622301A (zh) 2023-01-17
CN115622301B true CN115622301B (zh) 2023-08-04

Family

ID=84865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9663.0A Active CN115622301B (zh) 2022-10-26 2022-10-26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2230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2994A (ja) * 2001-05-07 2003-01-31 Tsubakimoto Chain Co リニアモータ
JP2011199936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itachi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CN105207446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江苏大学 一种内嵌式混合磁材料容错圆筒直线电机
CN105720784A (zh) * 2016-04-13 2016-06-29 邹宇 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
CN106253529A (zh) * 2015-11-04 2016-12-21 焦作市华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励磁调节高效大推力双边直线电机
CN106712332A (zh) * 2015-08-04 2017-05-24 香港理工大学 励磁直接控制交直轴自解耦的宽转速调速电机
CN113794350A (zh) * 2021-09-13 2021-12-14 浙江大学 一种非对称多谐波励磁的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4900011A (zh) * 2022-05-24 2022-08-12 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动圈式直驱环线及其系统、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2994A (ja) * 2001-05-07 2003-01-31 Tsubakimoto Chain Co リニアモータ
JP2011199936A (ja) * 2010-03-17 2011-10-06 Hitachi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の電機子構造
CN106712332A (zh) * 2015-08-04 2017-05-24 香港理工大学 励磁直接控制交直轴自解耦的宽转速调速电机
CN105207446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江苏大学 一种内嵌式混合磁材料容错圆筒直线电机
CN106253529A (zh) * 2015-11-04 2016-12-21 焦作市华鹰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励磁调节高效大推力双边直线电机
CN105720784A (zh) * 2016-04-13 2016-06-29 邹宇 对称双面永磁辅助式直线开关磁阻电机
CN113794350A (zh) * 2021-09-13 2021-12-14 浙江大学 一种非对称多谐波励磁的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4900011A (zh) * 2022-05-24 2022-08-12 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 动圈式直驱环线及其系统、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内置永磁体双励磁直线同步电机的设计与优化;黄明星等;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4卷(第3期);544-54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2301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81735B2 (en) Flux-switching linea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 with yokeless translator
CN110165852B (zh) 一种双定子相组集中绕线聚磁式永磁直线电机
CN110932521B (zh) 一种初级永磁双边直线磁场调制电机及其低磁阻设计方法
CN101783574A (zh) 环形绕组分段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CN109687616B (zh) 新型永磁助磁式同步磁阻电机
CN110572003A (zh) 一种初级halbach永磁型直线电机
CN111082548A (zh) 一种定子模块化混合励磁交替极磁通反向电机
CN106953497A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容错永磁游标直线电机
CN115833431A (zh) 多动子双边永磁直线电机及其分段供电方法
CN105871171B (zh) 一种变磁通直线同步电动机
CN104242596A (zh) 一种不对称双边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CN105356720A (zh) 一种双永磁体横向磁通直线永磁电机
Chen et al. A stator-PM transverse flux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generator for direct drive wave energy converter
CN107465327B (zh) 电励磁双凸极直线电机
CN105406682B (zh) 一种平板型直线开关磁链电机及其错齿位移选择方法
CN105356722A (zh) 一种双磁路e型结构横向磁通直线开关磁阻电机
CN111509946B (zh) 低定位力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
Yang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axial-flux brushless dc wheel motors for electric vehicles-Part II: Optimal current waveforms and performance test
CN210053325U (zh) 双定子相组集中绕线聚磁式永磁直线电机及驱动机构
CN112953154A (zh) 一种用于直驱式波浪发电的定子永磁横向磁通直线发电机
CN108880182A (zh) 一种分裂齿模块化游标永磁直线电机
CN115622301B (zh) 动子可自供电的双励磁源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3794350B (zh) 一种非对称多谐波励磁的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115622300B (zh) 磁极错位型双励磁源双边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优化设置方法
CN213547339U (zh) 一种双定子裂齿式圆筒型直线电机及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