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22167A -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22167A
CN115622167A CN202210796074.5A CN202210796074A CN115622167A CN 115622167 A CN115622167 A CN 115622167A CN 202210796074 A CN202210796074 A CN 202210796074A CN 115622167 A CN115622167 A CN 115622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voltage value
voltage
value
upper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6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元平晖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2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22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1DC charging controlled by the charging station, e.g. mode 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45Authentication, i.e. circuits for check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one component, e.g. a battery or a battery charger, and another component, e.g. a powe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8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battery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以及充电系统。本公开所涉及的车辆用来自充电设备的电力对所搭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中,所述车辆具备:通信部,取得表示充电设备能够输出的能够输出电压值(V0)的第1电压值;以及处理部,在表示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值的第2电压值(V2)大于第1电压值时,将第1电压值以下的第3电压值(V3)作为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发送给充电设备。

Description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设置于车辆外部的充电设备、和包括蓄电装置的车辆的充电系统(日本特开2019-47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充电系统,在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大于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时,充电设备有时不开始充电。但是,作为车辆,有时希望将蓄电装置充电至可能的范围。
本公开是鉴于如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搭载于车辆的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大于充电设备的最大输出电压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充电设备开始充电的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本公开的车辆是用来自充电设备的电力对所搭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车辆,具备:通信部,取得表示所述充电设备能够输出的能够输出电压值的第1电压值;以及处理部,在表示所述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值的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将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的第3电压值作为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本公开的充电系统具备:车辆,搭载有蓄电装置;以及充电设备,对所述蓄电装置供给电力,其中,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车辆发送表示所述充电设备能够输出的能够输出电压值的第1电压值,所述车辆在表示所述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值的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将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的第3电压值作为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案以及优点根据与添附的附图关联地理解的本发明的接下来的详细的说明将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的框图。
图2是示出探测电路62的框图。
图3是示出从各连接器被连接至开始充电的充电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从各连接器被连接至开始充电的充电流程的流程图。
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A的框图。
图6是示出充电流程的概要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地示出充电系统1B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至开始充电为止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充电参数阶段S404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电系统以及车辆。在图1至图10所示的结构中,对同一或者实质上同一结构,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的框图。充电系统1具备车辆2以及充电设备3。
充电设备3包括充电电缆11、设备侧连接器12、变换器13、ELB(漏电切断器)14、通信部15、控制部16、控制电源17、继电器18、19、光耦合器20、以及输入部21。
充电电缆11具有一对充电用线缆31、一对通信用线缆32、以及控制用线缆33。
充电用线缆31、31是对车辆2供给充电电力的电力线。通信用线缆32、32是用于与车辆2进行通信的通信线。控制用线缆33包括一对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34、连接器连接确认线缆35、充电禁止许可线缆36、以及接地线缆37。
设备侧连接器12设置于充电电缆11的前端。在设备侧连接器12中,包括与充电用线缆31连接的端子、与通信用线缆32连接的端子、与控制用线缆33连接的端子、与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连接的端子、与连接器连接确认线缆35连接的端子、与充电禁止许可线缆36连接的端子、以及与接地线缆37连接的端子。
在设备侧连接器12中,设置有闭锁器45、和闭锁器保持电路44。闭锁器45通过设备侧连接器12连接到车辆侧连接器52,卡合到车辆侧连接器52,防止设备侧连接器12从车辆侧连接器52脱落。闭锁器保持电路44在充电中保持利用闭锁器45的卡合状态,以防止设备侧连接器12从车辆侧连接器52脱落。
变换器13与AC输入电源40连接。AC输入电源40具备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绝缘变压器、以及AC/DC整流器。
电压计41设置于设备侧连接器12的端子与AC输入电源40之间,测定充电用线缆31、31彼此之间的电压。电压计41将测定的电压值发送给控制部16。电流计42设置于一方的充电用线缆31。电压计41将测定的电压值发送给控制部16。接地探测器43与各充电用线缆31、和接地线缆37连接。接地探测器43将探测结果发送给控制部16。
变换器13将从AC输入电源40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ELB14配置于变换器13与AC输入电源40之间,将变换器13以及AC输入电源40电连接或者切断。
通信部15根据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等通信协议,与车辆2进行通信。
控制部16进行变换器13、ELB14、通信部15、继电器18、19、以及光耦合器20等的控制。
控制部16包括存储部22。在存储部22中,储存有能够输出电压值V0等。
控制电源17是对通信部15、控制部16、继电器18、19、以及光耦合器20等供给驱动电力的电源。
继电器18连接于控制电源17的正极侧、与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之间,根据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电源17的正极和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的连接以及切断。
继电器19连接于控制电源17的负极(接地电压)、与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之间,根据来自控制部16的控制信号,进行控制电源17的负极和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的连接以及切断。
光耦合器20将与连接器连接确认线缆35的可否导通对应的事先准备确认信号S7传送给控制部16。光耦合器20在输入侧的发光元件中流过导通电流时,输出侧的受光元件将事先准备确认信号S7输出给控制部16。
输入部21是用户操作的接口,例如是触摸面板等。用户通过按压显示于输入部21的充电开始按钮,能够开始充电。在输入部21中按压充电开始按钮后,充电开始触发S0被发送给控制部16。
接下来,说明车辆2。
车辆2包括车辆侧连接器52、蓄电装置53、通信部54、控制部55、控制系统电源56、继电器57、58、光耦合器59、60、开关61、以及探测电路62。
另外,车辆2包括一对充电用线缆71、一对通信用线缆72、以及控制线缆73。控制线缆73包括一对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74A、74B)、连接器连接线缆75、充电许可禁止线缆76、以及接地线缆77。在车辆侧连接器52中,设置有与各线缆对应的端子。
在对车辆侧连接器52连接设备侧连接器12时,设置于设备侧连接器12以及车辆侧连接器52的各端子被连接。由此,充电用线缆31和充电用线缆71、通信用线缆32和通信用线缆72、充电开始停止线缆34和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连接器连接确认线缆35和连接器连接线缆75、充电禁止许可线缆36和充电许可禁止线缆76、以及接地线缆37和接地线缆77被电连接。
蓄电装置53是对包括使车辆2行驶的驱动用马达以及逆变器的驱动装置供给电力的二次电池。通信部54根据CAN等通信协议,与充电设备3进行通信。
控制部55控制通信部54、控制系统电源56、继电器57、58、以及光耦合器59等的驱动。控制系统电源56是对通信部54、控制部55、以及控制系统电源56等各机器供给电力的电源。
控制部55包括存储部67,在存储部67中,储存有包括蓄电装置53的电池最大电压值V1、和电池耐力上限值V4的信息。电池最大电压值V1是指,例如满充电时的蓄电装置53的电压。此外,电池最大电压值V1例如也可以是SOC为80%时的蓄电装置53的电压值。
电池耐力上限值V4是车辆2为了保护蓄电装置53而停止充电的电压。
继电器57进行充电用线缆71与蓄电装置53之间的连接以及切断。继电器57在通常的状态下是开放的。在继电器58、继电器18以及继电器19成为闭合状态时,从充电设备3的控制电源17对继电器57供给驱动电力。
在对继电器57供给驱动电力时,继电器57成为闭合状态,蓄电装置53以及充电用线缆71被连接。
继电器58的一端连接到与继电器18连接的一方的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A,继电器58的另一端连接到与继电器19连接的另一方的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B。而且,通过继电器18、19以及继电器58成为闭合状态,对继电器57供给驱动电力,继电器57成为闭合状态。
光耦合器59在连接器彼此被连接的状态下,继电器18成为闭合状态时,向控制部55发送事先准备信号S1。具体而言,光耦合器59包括与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A以及接地电位连接的发光元件、和连接于控制部55以及控制系统电源56之间的受光元件。
在连接连接器的状态下,继电器18成为闭合状态时,发光元件发光,受光元件受光。而且,受光元件向控制部55发送事先准备信号S1。
光耦合器60在各连接器被连接的状态下,根据继电器18、19的开闭状态,将充电开始信号S2发送给控制部55。具体而言,包括与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A以及充电开始停止线缆74B连接的发光元件、和与控制系统电源56以及接地电位连接的受光元件。
而且,在各连接器被连接的状态下,继电器18、19成为闭合状态时,发光元件发光,受光元件受光。而且,受光元件将充电开始信号S2发送给控制部55。
开关61在各连接器被连接的状态下,从控制部55供给导通电流时,使连接器连接线缆75电气地导通。
具体而言,开关61连接于连接器连接线缆75以及接地电位之间。在从控制部55对开关61供给导通电流时,开关61将连接器连接线缆75连接到接地电位。
图2是示出探测电路62的框图。探测电路62在设备侧连接器12以及车辆侧连接器52被连接的状态下,将连接器连接确认信号S3发送给控制部55。探测电路62包括开关63、光耦合器64、以及开关65。在车辆2的点火开关成为ON时,从控制部55对开关63供给导通电流,开关63成为ON。在开关63成为ON时,开关65成为闭合状态,开关65将连接器连接线缆75以及光耦合器64电连接。光耦合器64包括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
在开关65成为闭合状态时,对发光元件供给来自控制电源17的驱动电力而发光。受光元件对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进行受光,向控制部55发送连接器连接确认信号S3。
图3以及图4是示出从各连接器被连接至开始充电的充电流程的流程图。此外,在说明书以及图3等中,“S”意味着“Step(步骤)”。
在设备侧连接器12以及车辆侧连接器52被连接的状态下,控制部16接收到充电开始触发S0时(S10),控制部16使继电器18成为闭合状态(S12)。在继电器18成为闭合状态时,从光耦合器59向控制部55发送事先准备信号S1。此外,通过用户的操作,从输入部21向控制部16发送充电开始触发S0。
控制部55在接收到事先准备信号S1时,判断是否接收到连接器连接确认信号S3(S112)。
控制部55在判断为未接收到连接器连接确认信号S3时(在S112中“否”),控制部55对充电设备3通知异常通知(S113)。
控制部55在判断为接收到连接器连接确认信号S3时(在S112中“是”),控制部55经由通信用线缆72以及通信用线缆32,将连接器连接完成信号S4发送给控制部16(S114)。
控制部16判断是否在预定期间内接收到连接器连接完成信号S4(S14)。控制部16在判断为在预定期间内接收到连接器连接完成信号S4时(在S14中“是”),控制部16经由通信用线缆32以及通信用线缆72,向控制部55发送充电器CAN数据D0。在充电器CAN数据D0中,包含充电设备3的能够输出电压值V0。
控制部55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以上(S116)。控制部55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电池最大电压值V1以上时(在S116中“是”),控制部55向控制部16发送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及电池耐力上限值V4(S118)。此时,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电池最大电压值V1。此外,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作为蓄电装置53的最大电压值从控制部55发送给控制部16的值。
控制部55在判断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在S116中“否”),控制部55向控制部16发送充电电压上限值V2和电池耐力上限值V4(S120)。此时,充电电压上限值V2被设定为最大电压值V3,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的值。此外,也可以将最大电压值V3设定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
控制部16在接收到充电电压上限值V2时,进行判定处理(S22)。
具体而言,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S22)。控制部16在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能够将蓄电装置53充电至满充电。
另一方面,控制部16在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的情况下,判断为无法将蓄电装置53充电至满充电。
因此,控制部16在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的情况下,将异常通知发送给控制部55(S13)。也可以在该异常通知中,包括表示无法将蓄电装置53充电至满充电的电池不适合通知。而且,控制部16不开始充电。
控制部16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时(在S22中“是”),计算能够输出电流值I0(S26)。
能够输出电流值I0根据电池耐力上限值V4以及能够输出电压值V0中的较小的电压值计算。控制部16向控制部55发送能够输出电流值I0(S28)。
控制部55在接收到能够输出电流值I0时(S122),使开关61成为ON(S124)。在开关61成为ON时,光耦合器20的发光元件发光,光耦合器20的受光元件受光。光耦合器20的受光元件向控制部16发送事先准备确认信号S7。由此,控制部16接收事先准备确认信号S7(S30)。
在图4中,控制部16在接收到事先准备确认信号S7时,进行闭锁器保持(S32)。具体而言,使闭锁器保持电路44驱动,保持闭锁器45的锁定状态。
然后,控制部16确认继电器57是否为开放状态(S34)。具体而言,在从电压计41取得的电压值是预定电压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57开放,在判断为从电压计41取得的电压值大于预定电压时,判断为继电器57是闭合状态。
控制部16在判断为继电器57是闭合状态时(在S34中“否”),控制部16向控制部55发送异常通知(S36)。
控制部16在判断为继电器57是开放状态时(在S34中“是”),控制部16实施绝缘诊断(S38)。
具体而言,驱动变换器13,输出预定电压。而且,根据从电流计42取得的电流值、和来自接地探测器43的输出值,进行充电设备3侧的绝缘诊断。
控制部16在绝缘诊断的结果判断为有异常时(在S38中“否”),向控制部55发送异常通知(S36)。
控制部16在绝缘诊断的结果判断为没有问题时(在S38中“是”),使继电器19成为闭合状态(S40)。继电器18已经是闭合状态,继电器19成为闭合状态,从而光耦合器60的发光元件发光,光耦合器60的受光元件受光。而且,光耦合器60的受光元件将充电开始信号S2发送给控制部55。由此,控制部55接收充电开始信号S2(S126)。
控制部16发送车辆可充电标志S5(S42)。车辆可充电标志S5经由通信用线缆32和通信用线缆72,被发送给控制部16。
控制部55判断是否接收到充电开始信号S2以及车辆可充电标志S5(S128)。控制部55在接收到车辆可充电标志S5以及充电开始信号S2时(在S128中“是”),使继电器58成为闭合状态(S130)。
在此,在继电器58成为闭合状态时,从控制电源17对继电器57供给驱动电力。由此,继电器57成为闭合状态(S132)。
控制部16确认继电器57是闭合状态(S44)。具体而言,在继电器57成为闭合状态时,对电压计41施加蓄电装置53的电压。因此,控制部16在从电压计41取得的电压值是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继电器57是闭合状态。
控制部55将充电指令值发送给控制部16(S134)。控制部55将充电指令值S6设定为比能够输出电流值I0小的值。控制部16在判断为继电器57是闭合状态时(在S44中“是”),根据充电指令值S6开始充电。
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中,控制部55在S116~S120中判断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作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发送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的最大电压值V3。
因此,在充电设备3的控制部16中,能够抑制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而不开始充电。其结果,开始充电,能够对蓄电装置53进行一定程度的充电。
(实施方式2)
图5是示意地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A的框图。
充电系统1A具备车辆102和充电装置103。车辆102具备蓄电装置110、充电插座113、电力布线114、以及车辆控制器137。
充电插座113包括DC(+)端子150、DC(-)端子151、PE端子152、S(+)端子153、S(-)端子154、CC1端子155、CC2端子156、以及框体157。各端子150~156收容于框体157内,各端子被绝缘。
车辆102包括车辆控制器137、DC(+)布线130、DC(-)布线131、PE线132、S(+)信号线133、S(-)信号线134、CC1通信线135、CC2通信线136、车辆控制器137、接触器K5、K6、以及开关SW2、SWv。
DC(+)布线130以及DC(-)布线131与蓄电装置110连接。DC(+)布线130与DC(+)端子150连接,DC(-)布线131与DC(-)端子151连接。PE线132是地线,与PE端子152连接。
S(+)信号线133、S(-)信号线134、CC1通信线135、以及CC2通信线136与车辆控制器137连接。S(+)信号线133与S(+)端子153连接,S(-)信号线134与S(-)端子154连接。CC1通信线135与CC1端子155连接,CC2通信线136与CC2端子156连接。
接触器K5设置于DC(+)布线130,接触器K6设置于DC(-)布线131。对CC1通信线135连接电阻R4,开关SW2与电阻R4串联地连接到CC1通信线135。开关SWv设置于CC2通信线136。车辆控制器137进行接触器K5、K6、和开关SW2、SWv的ON/OFF的切换控制。
在车辆控制器137中,设置有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138。
充电装置103包括充电器122、DC(+)布线160、DC(-)布线161、PE线162、S(+)信号线163、S(-)信号线164、CC1通信线165、CC2通信线166、接触器K1、接触器K2、开关S1、电压测定装置145、分压电路146、IMD(绝缘监视装置:Insulation monitoring device)147、以及充电器控制器173。
插头120包括DC(+)端子180、DC(-)端子181、PE端子182、S(+)端子183、S(-)端子184、CC1端子185、CC2端子186、以及框体187。各端子收容于框体187内。
DC(+)布线160和DC(-)布线161与充电器122连接。DC(+)布线160与DC(+)端子180连接,DC(-)布线161与DC(-)端子181连接。PE线162是地线,PE线162与PE端子182连接。
S(+)信号线163、S(-)信号线164、以及CC1通信线165与充电器控制器173连接。S(+)信号线163与S(+)端子183连接,S(-)信号线164与S(-)端子184连接。
CC1通信线165与CC1端子185连接。CC2通信线166的一端与PE线162连接,另一端与CC2端子186连接。
接触器K1设置于DC(+)布线160,接触器K2设置于DC(-)布线161。在CC1通信线165中设置有电阻R1,开关SW1以与电阻R1并行的方式与CC1通信线165连接。
电压测定装置145以连接DC(+)布线160以及DC(-)布线161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连接于DC(+)布线160中的DC(+)端子180以及接触器K1之间、和DC(-)布线161中的DC(-)端子181以及接触器K2之间。
IMD47在充电器122以及接触器K1、K2之间,以连接DC(+)布线160以及DC(-)布线161的方式设置。进而,IMD147与PE线162也连接。分压电路146在充电器122以及接触器K1、K2之间,以连接DC(+)布线160以及DC(-)布线161的方式设置。
在对充电插座113连接插头120的状态下,DC(+)端子150和DC(+)端子180被连接,DC(-)端子151和DC(-)端子181被连接。PE端子152与PE端子182连接,S(+)端子153与S(+)端子183连接。S(-)端子154与S(-)端子184连接,CC1端子155与CC1端子185连接。CC2端子156与CC2端子186连接。
车辆控制器137周期性地监视检测点P2、P3,充电器控制器173周期性地监视检测点P1。
充电器控制器173进行充电器122、开关SW1的ON/OFF切换控制、以及接触器K1、K2的ON/OFF切换控制。
车辆控制器137进行开关SW2以及开关SWv的ON/OFF切换控制、和接触器K5、K6的ON/OFF切换控制。
在如上所述对充电插座113连接插头120时,执行用于实施充电的各种控制。
图6是示出充电流程的概要的流程图。在图6中,充电流程包括连接确认阶段(S210)、粘接检查阶段(S211)、绝缘试验阶段(S212)、充电握手阶段(S213)、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充电阶段(S215)、以及充电结束阶段(S216)。
在此,在连接确认阶段中,确认充电插座113以及插头120是否连接。
在图5中,在未连接状态T0(充电插座113以及插头120未连接的状态)下,开关SW1、SW2、SWv、接触器K1、K2、以及接触器K5、K6是断开状态。此时,检测点P1的电压例如是12V。检测点P2的电压是0V。
在连接状态T1(将插头120插入到充电插座113的状态)下,开关SW1、SW2、SWv、接触器K1、K2、以及接触器K5、K6是断开状态。检测点P1是2.95V,检测点P2是2.25V,检测点P3是0V。即,通过将插头120嵌合到充电插座113,检测点P1的电压从12V变化为2.95V,检测点P2的电压从0V成为2.25V。
而且,充电器控制器173通过探测检测点P1的电压变动,能够探测插头120被插入到充电插座113这一情况。车辆控制器137通过探测检测点P2的电压变动,能够探测插头120被插入到充电插座113这一情况。
在连接状态T1后的唤醒T2,开关SW1成为闭合状态。而且,充电器控制器173在检测点P1的电压成为8.98V时,开始充电握手消息的发送。此外,经由S(+)信号线163以及S(+)信号线133、和S(-)信号线164以及S(-)信号线134执行各种消息。
车辆控制器137检测出检测点P2是8.28V,确认CC1通信线136和CC1通信线166连接。然后,车辆控制器137与充电器控制器173开始消息的发送接收。
在唤醒T2后的唤醒T3,充电器控制器173使开关SWv成为闭合状态。之后,车辆控制器137检测检测点P3的电压,根据检测点P3的电压,判断所连接的充电装置的版本。例如,在检测点P3的电压是6V的情况下,车辆控制器137判断为连接到ChaoJi充电器。
车辆控制器137在判断连接到充电插座113的充电装置的版本后,使开关SWv成为断开状态。
在唤醒T3后的唤醒T4,车辆控制器137使电子锁成为ON,将充电插座113和插头120锁定。这样,连接确认阶段(S210)完成。
接下来,说明粘接检查阶段(S211)。在粘接检查阶段中,检测接触器K5、K6是否粘接。具体而言,接触器K5以及接触器K6是断开状态(OFF)的状态,充电器控制器173使接触器K1以及接触器K2成为断开状态(OFF),电压测定装置145测定电压。而且,在电压测定装置145测定的电压例如未超过10V的情况下,充电器控制器173判断为接触器K5以及接触器K6未粘接。
接下来,说明绝缘试验阶段(S212)。
车辆控制器137使接触器K1、K2成为闭合状态(ON)。此外,接触器K5以及接触器K6是断开状态(OFF)。然后,充电器控制器173从充电器122输出电力,使用IMD147实施绝缘试验。例如,确认DC(+)布线160以及PE线162之间的绝缘、和DC(-)布线161以及PE线162之间的绝缘。
而且,充电器控制器173在确认各绝缘状态没有问题时,充电器控制器173使分压电路146驱动,之后,使接触器K1以及接触器K2成为断开状态(OFF)。这样,结束绝缘试验阶段。
返回到图6,在握手阶段(S213)中,BMS138以及充电器控制器173交换版本消息、放电互换性信息、识别消息。
接下来,说明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在充电握手阶段完成后,充电器控制器173以及BMS138发送接收各种充电各种要素消息,判断可否双向充电。图7是示出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的流程图。
BMS138向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动力蓄电池的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Step220)。
在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中,包括表示蓄电装置10的充电电压上限值(最高容许充电总电压)V2、最高容许充电电流值、以及最高容许温度等的信息。在此,作为初始值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被设定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
此外,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作为蓄电装置110的最大电压,从BMS138发送给充电器控制器173的值。此外,电池最大电压值V1例如是蓄电装置110为满充电时的蓄电装置110的电压。此外,电池最大电压值V1也可以是蓄电装置110的SOC为80%时的蓄电装置110的电压值。
充电器控制器173在接收到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时(S250),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充电器时间同步信息消息CTS、充电器最大输出能力消息CML、以及充电器充放电方向请求消息CCD(S252)。
在充电器时间同步信息消息CTS中,包括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给BMS138的时间同步信息。
在充电器最大输出能力消息CML中,包括表示能够输出电压值(最高输出电压)V0、最低输出电压值、最大输出电流值、以及最小输出电流值的信息。
在充电器充放电方向请求消息CCD中,包括表示从充电装置103的充放电方向的信息。例如,“00”表示充电,“01”表示放电。
BMS138根据包含于充电器最大输出能力消息CML的能够输出电压值V0,进行判定处理(S224)。具体而言,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在此,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初始值被设定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在最初的判定处理中,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以上。
在此,BMS138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时(在S224中“是”),发送充电准备完成消息BRO(S230)。
充电准备完成消息BRO是表示BMS138对充电装置103完成充电的待机的消息。BMS138在成为待机状态时,使接触器K5、K6成为闭合状态(ON)(S232)。然后,BMS138结束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
充电器控制器173在发送充电器时间同步信息消息CTS等之后,进行判定处理(S254)。具体而言,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此外,储存于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初始值是电池最大电压值V1。因此,在最初进行判定处理时,充电器控制器173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以上。
充电器控制器173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电池最大电压值V1)以上时(在S254中“是”),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充电器输出准备完成消息CRO。充电器输出准备完成消息CRO是表示充电装置103对BMS138完成充电的待机的消息。然后,充电器控制器173使接触器K1、K2成为ON(S262)。
在此,BMS138在上述S224中,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电池最大电压值V1)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在S224中“否”),BMS138判断是否发送了重试消息S10(S225)。
BMS138在判断为未发送重试消息S10时(在S225中“否”),BMS138将最大电压值V3设定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S226)。具体而言,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初始值被设定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BMS138将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值更新为最大电压值V3。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的值。此外,也可以作为最大电压值V3,设定能够输出电压值V0。
BMS138在将充电电压上限值V2更新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值之后(S226),发送重试消息S10(S228)。
然后,BMS138再次发送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S220)。此时,包含于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最大电压值V3。
BMS138再次接收充电器时间同步信息消息CTS等(S222),进行判定处理(S224)。具体而言,BMS138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此时,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最大电压值V3。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
因此,BMS138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最大电压值V3)以上时(在S224中“是”),发送充电准备完成消息BRO(S230),使接触器K5、K6成为ON(S232)。
在上述S254中,充电器控制器173在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在S254中“否”),充电器控制器173判断是否接收到重试消息S10(S256)。此外,在充电器控制器173最初进行判定处理的情况下,将电池最大电压值V1设定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
充电器控制器173在判断为接收到重试消息S10时(在S256中“是”),充电器控制器173从BMS138接收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S250)。
此时,BMS138将包含于充电各种要素消息BCP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更新为最大电压值V3。
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充电器时间同步信息消息CTS、充电器最大输出能力消息CML、以及充电器充放电方向请求消息CCD(S252)。
然后,充电器控制器173再次进行判定处理(S254)。具体而言,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此时,充电电压上限值V2成为最大电压值V3,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的值。
因此,充电器控制器173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
充电器控制器173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时(在S254中“是”),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充电器输出准备完成消息CRO。充电器输出准备完成消息CRO是表示充电装置103对BMS138完成充电的待机的消息。而且,充电器控制器173使接触器K1、K2成为ON(S262)。
在上述S224中,BMS138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在S224中“否”),进而判断为已经发送重试消息S10时(在S225中“是”),BMS138发送差错消息(S234)。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BMS138不发送第2次的重试消息S10。
在上述S254中,充电器控制器173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在S254中“否”),判断为未接收到重试消息S10时(在S256中“否”),发送差错消息(S258)。
而且,在充电各种要素配置阶段S214中,接触器K1、K2、K5、K6成为ON时(在S232、S262),转移到充电阶段S215。
在充电阶段S215中,BMS138向充电器控制器173发送需要电压(V)以及需要电流(A),充电器控制器173根据接收到的需要电压(V)以及需要电流(A),对车辆102供给电力。
而且,在蓄电装置110的SOC成为目标SOC时,BMS138以及充电器控制器173结束充电,转移到充电结束阶段S216。
在充电结束阶段S216中,BMS138以及充电器控制器173相互发送接收统计数据。例如,充电器控制器173向BMS138发送半导体基板的累积充电时间等信息。
(实施方式3)
使用图8等,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充电系统1B。
图8是示意地示出充电系统1B的示意图。
充电系统1B包括车辆201和充电设备202。
车辆201包括蓄电装置210、充电连接器211、电力线212、CPLT线(control pilotline,控制导引线)213、以及EVCC(electric Vehicle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电动车辆通信控制器)214。
电力线212与蓄电装置210以及充电连接器211连接。CPLT线213与充电连接器211以及EVCC214连接。
充电设备202包括变换器230、充电线231、充电插头232、电力线233、CPLT线234、以及SECC(supply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Controller,供电设备通信控制器)235。
变换器230与外部电源236连接。变换器230将从外部电源236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充电插头232设置于充电线231的前端。
电力线233与变换器230以及充电插头232连接。CPLT线234与SECC235以及充电插头232连接。
图9是示出至开始充电为止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充电流程包括通信调试阶段S400、服务发现阶段S401、服务选择阶段S402、认证阶段S403、充电参数阶段S404、电缆检查阶段S405、预充电阶段S406、充电阶段S407、充电结束阶段S408、熔接检查阶段S409、以及会话结束阶段S410。
在通信调试阶段S400中,确立EVCC214与SECC235之间的数据链接。
在服务发现阶段S401中,EVCC214取得充电设备202提供的服务内容。
在服务选择阶段S402中,EVCC214选择以及确定从充电设备202接受的服务内容。
在认证阶段S403中,EVCC214将收费方式和电力合同信息发送给SECC235。SECC235由外部的辅助参与者认证电力合同信息内容。
在充电参数阶段S404中,在与EVCC214以及SECC235之间,交换与各种充电参数有关的信息。
图10是示出充电参数阶段S404的流程图。
EVCC214将充电参数发现请求(charge Parameter Discovery Req)S20发送给SECC235(S500)。在该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中,包括充电电压上限值V2、最大充电电流值、以及最小充电电流值。在此,充电电压上限值V2的初始值是电池最大电压值V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电池最大电压值V1与“EV Maximum Voltage(EV最大电压)”相当。
SECC235在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时(在S600中“是”),进行判定处理(S602)。在该判定处理中,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
然后,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时(在S602中“是”),发送充电参数发现响应(ChargeParameterDiscoveryRes)S21(S604)。该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包括响应代码(Response Code)S22,响应代码S22储存表示“OK”的代码。
另一方面,SECC235在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在S602中“否”),发送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S606)。此时,储存于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的响应代码S22为“否”。
而且,SECC235在判断为未经过预定期间时(在S608中“否”),反复上述S600~S606。此外,SECC235判断是否从最初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起经过了预定期间。
在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中,包括能够输出电压值V0、最大充电电力值、以及最大充电电流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输出电压值V0与“EVSE Maximum Voltage(EVSE最大电压)”相当。
EVCC214在发送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之后,在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之前等待(S501)。EVCC214在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时(在S501中“是”),进行判定处理(S502)。具体而言,判断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否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此外,在初始状态下,充电电压上限值V2被设定为电池最大电压值V1。
而且,EVCC214在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时(在S502中“是”),再次发送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S503)。该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是电池最大电压值V1。然后,转移到电缆检查阶段S405。
EVCC214在判断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大于能够输出电压值V0时(在S502中“否”),EVCC214将最大电压值V3设定为充电电压上限值V2(S504)。此外,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的值。此外,也可以使最大电压值V3成为与能够输出电压值V0相同的值。
EVCC214再次发送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S506)。此时,包含于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的充电电压上限值V2被设定为最大电压值V3。
在此,SECC235反复上述S600~S606,直至从最初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起经过预定期间为止。
因此,SECC235在再次接收到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后,进行判定处理(S602)。
此时,充电电压上限值V2被设定为最大电压值V3,最大电压值V3是能够输出电压值V0以下。
因此,SECC235判断为能够输出电压值V0是充电电压上限值V2以上(在S602中“是”),SECC235发送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S604)。此时,响应代码S22是“OK”。
SECC235在判断为经过预定期间时(在S608中“是”),SECC235判断最终的响应代码S22是否为“OK”(S610)。
然后,在判断为最后发送的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的响应代码S22是“OK”时(在S610中“是”),正常地转移到电缆检查阶段S4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最后发送的充电参数发现响应S21的响应代码S22为“否”时(在S610中“否”),SECC235发送差错消息(S612)。在该情况下,SECC235不转移到电缆检查阶段S405。
然后,返回到图9,在EVCC214以及SECC235转移到电缆检查阶段S405后,EVCC214以及SECC235进行电缆检查。具体而言,EVCC214将CableCheckReq(电缆检查请求)信号发送给SECC235。然后,SECC235回送CableCheckRes(电缆检查响应)信号。然后,EVCC214以及SECC235确认充电插头232以及充电连接器211是否良好地连接。
在预充电阶段S406中,从充电设备202对车辆201以低电力供给电力。
具体而言,EVCC214发送PreChargeReq(预充电请求)信号。在该PreChargeReq信号中,包含目标电压值等。SECC235发送PreChargeRes信号。这样,通过进行事先充电,预先确认在各部件中是否有问题。
然后,在充电阶段S407中,进行正式充电。具体而言,EVCC214发送PowerDeliveryReq(电力传递请求)信号以及CurrentDemandReq(电流需求请求)信号。此时,在PowerDeliveryReq信号中,包括请求充电开始的“Start”标志。在CurrentDemandReq信号中,例如,包括最大充电电力(EVMaximumChargePower)、最大充电电流(EVMaximumChargeCurrent)、充电电压上限值V2(最大充电电压(EVMaximumVoltage))、以及目标充电电力(EVTargetEnergyRequest)。充电电压上限值V2在上述S506中重发充电参数发现请求S20的情况下,设定为最大电压值V3。
然后,SECC235发送PowerDeliveryRes(电力传递响应)信号以及CurrentDemandRes(电流需求响应)信号。在PowerDeliveryRes信号中,包括意味着开始充电的OK标志。在CurrentDemandRes信号中,包括输出电压(EVSEPresentVoltage)、输出电流(EVSEPresentCurrent)、能够输出电压值V0(最大输出电压(EVSEMaximumChargeVoltage))、最大输出电流(EVSEMaximumChargeCurrent)、以及最大输出电力(EVSEMaximumChargePower)。
然后,在充电完成后,EVCC214发送PowerDeliveryReq信号。在该PowerDeliveryReq信号中,包括请求充电停止的“Stop”标志。
SECC235回送PowerDeliveryRes信号。在PowerDeliveryRes信号中,包括表示结束充电的OK标志。然后,EVCC214结束充电。
在熔接检查阶段S409中,EVCC214以及SECC235进行熔接检查。之后,在会话结束阶段S410中,EVCC214以及SECC235结束相互的通信。
根据上述充电系统1B,在充电参数阶段S404中,EVCC214根据能够输出电压值V0,调整充电电压上限值V2,抑制不开始充电这一情况。
由此,车辆201能够从充电设备202接受电力,能够对蓄电装置210进行充电。
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中仅为例示而不应认为限制于此。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来自充电设备的电力对所搭载的蓄电装置进行充电,其中,所述车辆具备:
通信部,取得表示所述充电设备能够输出的能够输出电压值的第1电压值;以及
处理部,在表示所述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值的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将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的第3电压值作为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处理部在所述第2电压值是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时,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辆,其中,
所述第3电压值是所述第1电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之前,所述处理部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
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而所述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所述处理部将所述第3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再次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其中,
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之前,所述处理部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
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而所述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所述处理部发送重试消息,
所述处理部在发送所述重试消息之后,将所述第3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再次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6.一种充电系统,具备:
车辆,搭载有蓄电装置;以及
充电设备,对所述蓄电装置供给电力,
其中,
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车辆发送表示所述充电设备能够输出的能够输出电压值的第1电压值,
所述车辆在表示所述蓄电装置的最大电压值的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将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的第3电压值作为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在所述第2电压值是所述第1电压值以下时,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
所述第3电压值是所述第1电压值。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之前,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
所述车辆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而所述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将所述第3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再次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之前,将所述第2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发送,
在取得所述第1电压值而所述第2电压值大于所述第1电压值时,发送重试消息,
在发送所述重试消息之后,将所述第3电压值作为所述充电电压上限值再次发送给所述充电设备。
CN202210796074.5A 2021-07-13 2022-07-06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Pending CN1156221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5661A JP2023012174A (ja) 2021-07-13 2021-07-13 車両および充電システム
JP2021-115661 2021-07-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22167A true CN115622167A (zh) 2023-01-17

Family

ID=82403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6074.5A Pending CN115622167A (zh) 2021-07-13 2022-07-06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18075A1 (zh)
EP (1) EP4119389A1 (zh)
JP (1) JP2023012174A (zh)
CN (1) CN11562216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64052T2 (hu) * 2021-01-28 2024-02-28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Eljárás teljesítményátalakító eszköz elõtöltésére és teljesítményátalakító eszköz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306B2 (ja) 2017-09-05 2021-09-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7087983B2 (ja) * 2018-12-19 2022-06-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充電システム
JP2021035202A (ja) * 2019-08-27 2021-03-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7383347B2 (ja) 2020-01-24 2023-11-20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切屑回収装置
DE102020120383A1 (de) * 2020-08-03 2022-02-0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ufladen einer Traktionsbatterie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20125970A1 (de) * 2020-10-05 2022-04-0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Aufladen einer Traktionsbatterie eines Elektrofahrzeugs mittels einer Ladesäule und Ladesystem
CN112886687A (zh) * 2021-04-09 2021-06-01 深圳云动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方法、装置、系统、充电器、介质及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19389A1 (en) 2023-01-18
JP2023012174A (ja) 2023-01-25
US20230018075A1 (en)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7351B1 (en) Vehicle, charger,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charger, and abnormality diagnosis method for charger
US10081261B2 (en) High-voltage battery off-board chargers
EP3514916A1 (en) Battery system
US10144298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of vehicle
EP3514000B1 (en) Battery system
US9114715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05103396A (zh) 车辆用电力装置
CN111332139B (zh) 车辆充电系统
WO2011065037A1 (ja) 充電システム、充電器、電動移動体、および電動移動体用バッテリの充電方法
CN113246794B (zh) 电动车辆以及电动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09562700B (zh) 包括机动车和连接机构的布置结构,机动车和连接机构
US11427084B2 (en) Vehicle
US11254232B2 (en) Control apparatus of vehicle, vehicle includ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CN115622167A (zh) 车辆以及充电系统
JP2014082825A (ja) 充放電装置
US11912152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JP2015097441A (ja) 充放電装置
KR20180128603A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및 충전 방법
US20230091946A1 (en) Vehicle and charging system
CN220570344U (zh) 低压直流充电系统及交直流充电切换系统
US20230278447A1 (en) Vehicle
EP4094976A1 (en) Vehicle and charging system
JP2020092506A (ja) 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