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6807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6807A
CN115616807A CN202211056265.4A CN202211056265A CN115616807A CN 115616807 A CN115616807 A CN 115616807A CN 202211056265 A CN202211056265 A CN 202211056265A CN 115616807 A CN115616807 A CN 115616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polarizer
layer
panel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62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6807B (zh
Inventor
辛兰
杨军
耿玉旭
邓勇
李哲
栗鹏
孙志丹
王景余
李晓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62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68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6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6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6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6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改善显示装置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该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偏光片、调光面板、第二偏光片、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吸收轴。调光面板设置于第一偏光片的一侧。第二偏光片设置于调光面板远离第一偏光片的一侧。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吸收轴,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和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在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配合下,调光面板能够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二偏光片远离调光面板的一侧。其中,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补偿层。补偿层用于补偿穿过调光面板的光线的相位延迟。上述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像。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脑、平板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地铁、高铁等公共场所办工、利用移动设备打磨时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移动设备时,因移动设备的显示装置的视角广且画面显示质量高,除使用者外的其他人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易造成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泄漏,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改善显示装置侧视角下的色偏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偏光片、调光面板、第二偏光片和显示面板。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吸收轴。调光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且能够对穿过所述调光面板的部分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调光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吸收轴,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配合下,所述调光面板能够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补偿层。所述补偿层用于补偿穿过所述调光面板的光线的相位延迟。
上述显示模组中,通过设置调光面板,在调光面板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并对第一偏光片的第一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的第二吸收轴进行设置,使得第一吸收轴与第二吸收轴平行,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的一者将穿过其自身的光线调制为线偏振光。在需要将观看区域的其中一个区域调整为不可视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调光面板对穿过其自身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节,并利用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的另一者对穿过调光面板的线偏振光进行选择,使得偏振方向不同的光被吸收,从而使得该部分区域调整为不可视区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光面板处于防窥状态。在不需要在观看区域中设置不可视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使调光面板对穿过其自身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基本不进行调节,使得偏振方向不改变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的另一者,从而使得观看区域不存在不可视区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光面板处于分享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调光面板的分享状态和防窥状态的切换。
而且,因为在防窥状态下,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后会产生相位延迟而导致色偏,本公开通过在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中的至少一者设置补偿层,不仅可以利用补偿层对穿过调光面板的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减小侧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与正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之间的色偏,改善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还可以避免在显示模组中另外设置补偿膜,从而可以简化显示模组的结构,减小显示模组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偿层包括多个第一液晶分子,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第二液晶分子。所述第二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所述补偿层为+A型补偿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为△n1,△n1<0。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为△n2,△n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液晶分子中,nx1>ny1=nz1。在所述第二液晶分子中,nx2=ny2<nz2。其中,nx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 ny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Z 向的折射率,nx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及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的情况下,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防窥状态。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未形成电场的情况下,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分享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调光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在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调光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第一支撑层、偏光层、第二支撑层及保护层。所述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靠近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或,所述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靠近所述粘接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面板一侧的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三偏光片具有第三吸收轴,所述第三吸收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面板的防窥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为长方形,所述防窥方向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面板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第一配向层、第二配向层及液晶层。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相对设置。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第二衬底的一侧。第二配向层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衬底的一侧。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之间,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第二液晶分子。其中,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同,且均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或,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
上述显示装置具有与上述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模组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2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图;
图2b为图2a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左视图;
图2c为图2a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主视图;
图3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3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4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结构图;
图4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结构图;
图4c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又一种第一偏光片或第二偏光片的结构图;
图5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调光面板的结构图;
图5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调光面板的结构图;
图6a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调光面板在防窥状态下的一种光线传播路径图;
图6b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调光面板在共享状态下的一种光线传播路径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一些验证例中的验证结果的一种CIE LUV色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本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 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的厚度和区域的面积。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0。该显示装置 1000可以是显示不论运动(例如,视频)还是固定(例如,静止图像)的且不论文字还是的图像的任何装置。更明确地说,预期所述实施例可实施在多种电子装置中或与多种电子装置关联,所述多种电子装置例如(但不限于)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游戏控制台、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上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外壳、设置于上述外壳内的显示模组100、电路板、数据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 以及其他电子配件等。
示例性的,上述外壳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为设置于外壳内的部件提供保护。例如,外壳的材料包括塑料。
示例性的,显示模组100用于显示图像。
作为一个示例,在显示模组100为水平放置的屏幕的情况下,图2a为显示模组100的俯视图,图2b为图2a所示的显示模组100的左视图,图2c为图2a所示的显示模组100的正视图。
显示模组100具有观看区域S,其中,观看区域S为可以看到显示模组 100的显示图像的区域,也即人们在处于观看区域S的情况下可以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具体地,如图2a所示,在显示模组100的俯视图中,观看区域S包括:主视区S0、第一侧视区S1、第二侧视区S2、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其中,如图2b所示,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位于主视区S0在沿第一方向A上相对的两侧,如图2c所示,第三侧视区S3和第四侧视区S4位于主视区S0在沿第二方向B上相对的两侧。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均平行于显示模组100所在的平面,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之间具有夹角。
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设置为相互垂直,将第三方向C设置为垂直于显示模组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可以认为主视区S0为显示模组100的正前方的区域,对应地,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为显示模组100的正前方的左右两侧区域,第三侧视区S3和第四侧视区S4为显示模组100的正前方的上下两侧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第一偏光片 1、调光面板2、第二偏光片3及显示面板4。其中,调光面板2设置于第一偏光片1的一侧,第二偏光片3设置于调光面板2远离第一偏光片1的一侧。显示面板4设置于第二偏光片3远离调光面板2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4为非自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4可以为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简称ADS)显示面板。显示面板4自身并不发光,而是通过控制由其他发光部件(例如下述的背光模组5)发出的光线中从显示面板4透过的光线的多少,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4包括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发光部件发出的光线在透过不同子像素的出光区后变为不同颜色的光线,例如,从红色子像素射出后变为红色光线、从绿色子像素射出后变为是绿色光线、从蓝色子像素射出后变为蓝色光线,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的不同透过量合成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即决定了该像素显示的颜色。显示面板4的多个像素相互配合,从而实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背光模组5。
示例性的,背光模组5用于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由背光模组5射出的光线沿朝向显示面板4的方向射出。
示例性的,背光模组5包括背光源和导光板,背光源可以为点光源或线光源,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转换为面光源,并从导光板射出,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背光模组5位于第一偏光片1远离调光面板2的一侧;或,如图3b所示,背光模组5位于显示面板4远离调光面板2 的一侧。
如图3a所示,在背光模组5位于第一偏光片1远离调光面板2的一侧的情况下,相比于调光面板2,位于第二偏光片3远离调光面板2一侧的显示面板4更远离背光模组5,由背光模组5射出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偏光片1、调光面板2、第二偏光片3、显示面板4后最终射出。
如图3b所示,在背光模组5位于显示面板4远离调光面板2的一侧的情况下,相比于调光面板2,位于第二偏光片3远离调光面板2一侧的显示面板 4将更靠近背光模组5,由背光模组5射出的光线依次通过显示面板4、第二偏光片3、调光面板2、第一偏光片1后最终射出。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背光模组5的两种设置方式均可以实现显示装置1000 的显示功能。
本公开为了说明方便,下述实施例以在背光模组5位于第一偏光片1远离调光面板2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偏光片1具有第一吸收轴。第二偏光片3具有第二吸收轴。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和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偏光片1仅可以透过偏振方向与第一吸收轴方向垂直的光线,第二偏光片3仅可以透过偏振方向与第二吸收轴方向垂直的光线。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可以透过的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调光面板2能够对穿过调光面板2的部分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的配合下,调光面板2能够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调光面板2的结构可以包括多种,可以使调光面板2能够对穿过调光面板2的部分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即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显示模组100具有第一可视区域A1,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显示模组100具有第二可视区域A2,第一可视区域A1包含第二可视区域A2。
显示模组100的可视区域为能够清楚的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的区域,相应地,显示模组100的不可视区域为不能清楚的看到或不能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的区域。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显示模组100的第一可视区域A1较大,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显示模组100的第二可视区域A2较小。
示例性的,调光面板2通过调节显示模组100的可视区域的大小实现在分享状态和防窥状态之间的切换。
例如,调光面板2在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由背光模组5射出的光线在通过第一偏光片1后转换为第一线偏振光,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垂直,调光面板2不对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第一线偏振光在穿过调光面板2后的偏振方向基本不改变,因此可以穿过第二偏光片3并穿过显示面板4射向观看区域S。如图2a所示,人们可以在显示模组100的观看区域S的主视区S0、第一侧视区S1、第二侧视区S2、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清晰地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因此,显示模组100的第一可视区域A1包括主视区S0、第一侧视区S1、第二侧视区S2、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可以实现显示模组100的分享功能。
例如,调光面板2在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由背光模组5射出的光线在通过第一偏光片1后转换为第一线偏振光,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垂直,调光面板2对部分第一线偏振光(例如该部分光线的出射方向指向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该部分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后的偏振方向发生改变,因此该部分光线难以穿过第二偏光片3并穿过显示面板4射向部分观看区域S(例如难以射向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如图2a所示,人们将难以在显示模组100的该部分观看区域S(例如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清晰地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因此,显示模组100的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将变为不可视区域,显示模组100的第二可视区域A2将包括主视区 S0、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该第二可视区域A2包含在第一可视区域A1内。可以实现显示模组100的防窥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调光面板2还可以改变出射方向为其他区域(如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使其他区域(如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变为不可视区域,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综上,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的配合下,调光面板2可以调节显示模组100的出光区域,从而调整显示模组100的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以实现显示模组100的分享功能和防窥功能。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调光面板包括液晶层,液晶层中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公式为: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091
其中,nx为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为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为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θ为侧视角度,侧视角为人们的视线与垂直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由上述公式可知,随着侧视角度θ的不断增大,Δn不断增大,在调光面板的液晶层的厚度为d1的情况下,侧视角光线与正视角光线之间将会存在Δnd1的相位延迟值,这将导致人们在侧视角下看到的显示模组的图像,与人们在正视角(视角与显示模组所在平面垂直)下看到的显示模组的图像之间具有色偏,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且上述一种实现方式中的调光面板在配合上下两个偏振方向相同的偏光片后,对光线的透过率为Tr,Tr满足公式: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101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102
其中,Ф是指液晶分子长轴与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π是常数,Δneff是指液晶分子的有效双折射率,d是指液晶层的厚度,λ是穿过液晶层的光线的中心波长。由公式可知,在sin(2Ф)最大时,透过率Tr可以最小,求得Ф=45°,也即液晶分子长轴与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时,调光面板具有最好的防窥效果。
在调光面板的液晶分子长轴与偏光片的吸收轴的夹角为45°的情况下,上述透过率Tr的公式可以简化为: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103
由公式可知,在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104
的情况下,透过率Tr可以最小,也即
Figure RE-GDA0003947566530000105
已知的,蓝色光线的中心波长、绿色光线的中心波长、红色光线的中心波长依次增大,因此随着侧视角不断增大,侧视角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量逐渐增大,蓝色光、绿色光、红色光的透过率Tr依次达到最小值,也即蓝色光线、绿色光线、红色光线依次被调光面板遮挡,因此,根据波长颜色特性,在侧视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人们观察到的显示模组的色偏依次变为偏黄、偏粉、偏蓝。
基于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补偿层6。补偿层6用于补偿穿过调光面板2的光线的相位延迟。
在一些示例中,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调光面板2对侧视角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与补偿层6对侧视角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相反。
示例性的,在调光面板2对侧视角光线产生正向的相位延迟的情况下,补偿层6对侧视角光线产生负向的相位延迟;在调光面板2对侧视角光线产生负向的相位延迟的情况下,补偿层6对侧视角光线产生正向的相位延迟。因此,补偿层6可以减小或者抵消调光面板2对侧视角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
通过设置补偿层6,可以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减小侧视角光线与正视角光线之间的相位延迟值,从而可以减小侧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与正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之间的色偏,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将补偿层6设置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的至少一者中,可以利用偏光片中的支撑层和保护层为补偿层6提供支撑及保护作用,还可以避免在显示模组100中另外设置补偿膜,相应地减少了在补偿膜中重复设置支撑层和保护层,从而可以简化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减小显示模组 100的厚度。
由此,本公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通过设置调光面板2,在调光面板2 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并对第一偏光片1的第一吸收轴与第二偏光片3的第二吸收轴进行设置,使得第一吸收轴与第二吸收轴平行,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一者将穿过其自身的光线调制为线偏振光,在需要将观看区域S的其中一个区域调整为不可视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调光面板2对穿过其自身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节,并利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另一者对穿过调光面板2的线偏振光进行选择,使得偏振方向不同的光被吸收,从而使得该部分区域调整为不可视区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光面板2处于防窥状态。在不需要在观看区域S中设置不可视区域的情况下,可以使调光面板2对穿过其自身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基本不进行调节,使得偏振方向不改变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另一者,从而使得观看区域S不存在不可视区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调光面板2处于分享状态。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调光面板2的分享状态和防窥状态的切换。
而且,因为在防窥状态下,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后会产生相位延迟而导致色偏,本公开通过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至少一者中设置补偿层6,不仅可以利用补偿层6对穿过调光面板2的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减小侧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与正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之间的色偏,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利用偏光片中的支撑层和保护层为补偿层6提供支撑及保护作用,避免在显示模组100中另外设置补偿膜,相应地减少了在补偿膜中重复设置支撑层和保护层,从而可以简化显示模组100的结构,减小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7、第一支撑层8、偏光层9、第二支撑层10及保护层20。如图4a所示,补偿层6位于第一支撑层8靠近偏光层9的一侧,或,如图4b所示,补偿层6位于第一支撑层8靠近粘接层7 的一侧。
示例性的,粘接层7用于将偏光片粘接在其他部件上。例如,在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均包括粘接层7的情况下,第一偏光片1可以通过粘接层7粘接在调光面板2的靠近背光模组5的一侧,第二偏光片3可以通过粘接层7粘接在调光面板2的远离背光模组5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偏光片1或第二偏光片3未与其他部件粘接之前,如图4c所示,第一偏光片1或第二偏光片3的粘接层7上贴附有离型膜 (Release Film,简称RF)30,离型膜30可以对粘接层7进行防护,防止粘接层7粘附异物。在将第一偏光片1或第二偏光片3与其他部件(例如调光面板)粘接前,需要将离型膜30去除以暴露粘接层7。
例如,粘接层7的材料可以为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简称 PSA)。
示例性的,第一偏光片1中的第一支撑层8、第二支撑层10用于对第一偏光片1进行支撑,第二偏光片3中的第一支撑层8、第二支撑层10用于对第二偏光片3进行支撑,这样可以使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具有一定的强度且不易变形。
例如,第一支撑层8和第二支撑层10中任一者的材料可以包括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简称TAC)等。
示例性的,第一偏光片1的偏光层9可以使偏振方向与第一吸收轴垂直的光线透过,阻止其他偏振方向的光线透过;第二偏光片3的偏光层9可以使偏振方向与第二吸收轴垂直的光线透过,阻止其他偏振方向的光线透过。
例如,偏光层9的材料可以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Vinylalcoholpolymer,简称PVA)。
示例性的,第一偏光片1的保护层20可以对第一偏光片1进行保护,第二偏光片3的保护层20可以对第二偏光片3进行保护。
例如,保护层20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简称PET)。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补偿层6包括多个第一液晶分子61,第一液晶分子61的光轴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示例性的,多个第一液晶分子61可以涂布在第一支撑层8上以形成上述补偿层6。
示例性的,第一液晶分子61的光轴方向为第一液晶分子的长轴的延伸方向。第一液晶分子61的光轴方向与第一方向A垂直,且第一液晶分子61的光轴方向位于补偿层6所在的平面内。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液晶分子的特性,本公开中所述液晶分子的光轴的方向与其他平面或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或平行,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示例性的,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情况下会产生第一相位延迟,补偿层6中的多个第一液晶分子 61可以对上述侧视角光线产生第二相位延迟,第一相位延迟的方向和第二相位延迟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二相位延迟可以部分抵消上述第一相位延迟。因此,这样设置,可以使补偿层6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对侧视角光线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
下面为了说明方便,将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定义为与第一方向A相同,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3可以透过偏振方向与第二方向B相同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和图5b所示,调光面板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21和第二衬底22,及位于第一衬底21和第二衬底22之间的液晶层 23,液晶层23包括多个第二液晶分子231。
示例性的,第一衬底21和第二衬底22用于对设置在第一衬底21和第二衬底22之间的部件(例如第二液晶分子231)提供支撑及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第一衬底21和第二衬底22中至少一者的材料包括玻璃。
示例性的,第二液晶分子231的类型可以为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简称TN)型液晶分子或者电控双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简称ECB)型液晶分子。
示例性的,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双折射率Δn2较大,从而可以使透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产生更大的相位延迟,这样可以使液晶层23具有更好的对光线的调制作用,增强调光面板2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的能力。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液晶分子231为正性液晶分子,补偿层6为+A型补偿层。
示例性的,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正性液晶分子可以对侧视角光线产生正向的相位延迟,+A型补偿层可以对侧视角光线产生负向的相位延迟,这样补偿层6可以减小或者抵消调光面板2对侧视角光线产生的相位延迟,减小侧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与正视角下看到的图像之间的色偏,改善显示模组1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调光面板2还包括:位于第一衬底21靠近液晶层23一侧的第一电极24,及位于第二衬底22靠近液晶层23一侧的第二电极25。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形成电场的情况下,调光面板 2切换为防窥状态。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未形成电场的情况下,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
示例性地,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为面状电极,或者,第一电极24 和第二电极25为条状电极。
示例性地,第一衬底21中设置有与第一电极24电连接的走线,第二衬底22中设置有与第二电极25电连接的走线。
示例性地,调光面板2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为正性液晶分子,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形成电场的情况下,电场的方向垂直于调光面板 2所在的平面,第二液晶分子231的长轴将朝着平行于电场的方向旋转,电场最终可以使第二液晶分子231的长轴方向偏转为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使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未形成电场的情况下,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可以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使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
这样设置,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电场,使调光面板2在共享状态和防窥状态之间切换,可以使调光面板2的状态切换更加简便。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a所示,调光面板2还包括第一配向层26和第二配向层27。第一配向层26位于第一衬底21靠近第二衬底22一侧。第二配向层27位于第二衬底22包括靠近第一衬底21一侧。其中,第一配向层26的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层27的配向方向相同,且均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配向层26位于第一电极24靠近第二衬底22的一侧,第二配向层27位于第二电极25靠近第一衬底21的一侧。这样可以使第一配向层26、第二配向层27直接与液晶层23中的第二液晶分子231接触,有利于第一配向层26、第二配向层27对第二液晶分子231排列方向的控制。
示例性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未形成电场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第一配向层26、第二配向层27可以使第二液晶分子231的长轴方向与第一配向层26的配向方向或第二配向层27的配向方向相同,且可以使第二液晶分子231的长轴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即第一方向A)垂直,这样即使第一线偏振光P1从不同方向射向第二液晶分子 231,第二液晶分子231也基本不会对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行改变,也就可以使上述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可以穿过第二偏光片3,并穿过显示面板4射向观看区域S的所有区域,使显示模组100的主视区S0、第一侧视区S1、第二侧视区S2、第三侧视区S3、第四侧视区S4均为可视区域,进而可以使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如图5b所示,且第二液晶分子 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其中,第一夹角α大于第二夹角β。
示例性的,85°≤α≤90°,例如第一夹角α可以为:85°、86°、87°、89°、 90°。这样可以方便对第二液晶分子231状态的控制,以及可以使第二液晶分子231对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具有良好的调制作用。
示例性的,0°≤β≤10°,例如第二夹角β可以为:0°、2°、5°、8°、10°。这样可以方便对第二液晶分子231状态的控制,以及可以减少第二液晶分子231 对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影响。
在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的情况下,根据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如图6a所示,背光模组5射出的部分光线在穿过第一偏光片1后变为第一线偏振光P1,第一线偏振光P1 以不同的入射方向穿过液晶层23的第二液晶分子231,根据液晶分子的偏光特性,沿第二液晶分子231光轴方向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不改变,仍然为第一线偏振光P1,因此能够穿过吸收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 1相同的第二偏光片3,并最终射向显示面板4,用于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在上述光线射出显示面板4后在显示模组100的观看区域S形成可视区域。而未沿第二液晶分子231光轴方向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会改变,也即具有侧视角度的第一线偏振光P1在穿过第二液晶分子231后偏振方向改变,变为第二线偏振光P2,且第二线偏振光P2的偏振方向与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不同,因此,第二线偏振光P2难以穿过吸收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相同的第二偏光片3,也就无法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因此在显示模组100的部分观看区域S形成不可视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α的情况下,对应调光面板2的防窥状态,显示模组 100的观看区域S同时具备可视区域和不可视区域。
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在调光面板2的防窥状态下,如图6a所示,显示模组100的不可视区域在第一方向A上,结合图2a,显示模组100的主视区 S0在沿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的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所在的区域内无法看到或无法清楚的看到显示模组100的显示图像,即,主视区S0的沿第一方向A上的两侧的第一侧视区S1和第二侧视区S2为不可视区域,显示模组100在沿第一方向A上的可视区域仅包括主视区S0,从而实现显示模组 100在沿第一方向A上防窥。而本公开中将第一偏光片1的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偏光片3的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定义为与第一方向A相同,因此,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调光面板2的防窥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另一方面,在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垂直,且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背光模组 5射出的部分光线在穿过第一偏光片1后变为第一线偏振光P1,第一线偏振光P1以不同的入射方向穿过液晶层23的第二液晶分子231,根据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第一线偏振光P1穿过液晶层23的第二液晶分子231后的偏振方向基本不改变,因此,大部分第一线偏振光P1能够穿过吸收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相同的第二偏光片3,并最终射向显示面板4,用于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这样可以使显示模组100的观看区域S均为可视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光轴方向与调光面板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β的情况下,对应调光面板2的分享状态。
综上,通过调整第二液晶分子231的状态,可以使调光面板2在分享状态和防窥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可以在显示装置1000的防窥方向上切换为可视区域或不可视区域,实现显示装置1000的分享功能及防窥功能。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显示模组100为长方形,上述防窥方向与上述长方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相应的,调光面板2也为长方形,这样可以方便人们识别防窥方向,并便于装配调光面板2。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层6的第一液晶分子61的双折射率为△n1,△n1<0。调光面板2的第二液晶分子231的双折射率为△n2,△n2>0。
示例性的,补偿层6的厚度为d2,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的厚度为d3。在调光面板2切换为防窥状态后,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补偿层6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为△n1d2,△n1d2<0。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为△n2d3,△n2d3>0。因此,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补偿层6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可以对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进行补偿,减小或者消除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进而可以减小侧视角下显示装置1000的色偏,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液晶分子61中,nx1>ny1=nz1。在第二液晶分子231中,nx2=ny2<nz2。其中,nx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nx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
这样设置,可以使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补偿层6后产生的相位延迟与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相反,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补偿层6后产生的相位延迟,可以对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进行补偿,减小或者消除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进而可以减小侧视角下显示装置1000 的色偏,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晶分子61的双折射率△n1<0,第二液晶分子231 的双折射率△n2>0。
这样设置,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补偿层6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可以对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进行补偿,减小或者消除侧视角光线在穿过调光面板2的液晶层23后产生的相位延迟量,进而可以减小侧视角下显示装置1000的色偏,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液晶分子61中,1.550<nx1<1.554,或者,1.547<ny1<1.550,或者,1.547<nz1<1.5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显示面板4远离调光面板2一侧的第三偏光片40。第三偏光片40具有第三吸收轴,第三吸收轴的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偏光片40仅可以透过偏振方向与第三吸收轴方向(即第二方向B)垂直的光线,也即第三偏光片40仅可以透过偏振方向与第一方向A平行的光线。因此,如图6a和图6b所示,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在穿过第二偏光片3后仍为第一线偏振光P1,且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即第一方向A)垂直,即第一线偏振光 P1的偏振方向为第二方向B,第一线偏振光P1射向显示面板4后,显示面板4可以调整射入的第一线偏振光P1的不同透过量,从而实现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功能。
例如,显示面板4的一个子像素可以将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由第二方向B调整为第一方向A,这样在调整偏振方向后的光线即可全部透过第三偏光片40,从而使该子像素显示为最亮态。
又如,显示面板4的一个子像素可以不改变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也即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仍然为第二方向B,这样第一线偏振光P1 不能透过第三偏光片40,从而使该子像素显示为最暗态。
又如,显示面板4的一个子像素可以将第一线偏振光P1的偏振方向由第二方向B调整为介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之间,这样在调整偏振方向后的光线即可部分透过第三偏光片40,从而使该子像素显示的亮度介于最亮态和最暗态之间。
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显示面板的不同子像素显示不同的亮度,从而可以使显示装置1000显示不同亮度的图像。
本公开的发明人对本公开中补偿层6对侧视角光线的相位延迟的补偿效果进行了验证,验证过程及结果如下:
验证例1:在显示装置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均未设置补偿层6的情况下,通过模拟软件TECHWIZ对显示装置的不同侧视角度观察到的色坐标进行模拟,并将模拟出来色坐标标记在图7中的CIE LUV色度图中,如图 7中的黑色实心点,就可以查看到对应的颜色,这种颜色就是色偏后呈现的颜色。通过对CIE LUV色度图中各模拟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在侧视角度为45°的情况下,模拟数据点位于粉色接近蓝色的区域,颜色呈现蓝紫色;在侧视角度为60°的情况下,模拟数据的点位于蓝色区域,颜色呈现蓝色。
在显示装置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至少一者中设置补偿层6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得到CIE LUV色度图后,如图7中的空心圆点,在对CIE LUV色度图中各模拟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在侧视角度为45°和60°时的模拟数据点位都非常接近中心点位,颜色也接近正视角的颜色。
验证例2:在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中均未设置补偿层6 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侧视角下实测笔记本电脑的色偏效果。通过实测结果发现:随着侧视角度变大,笔记本电脑显示图像的色偏由偏黄逐渐变为偏粉,之后逐渐变为偏蓝。
在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至少一者中设置补偿层6的情况下,在不同的侧视角下实测笔记本电脑的色偏效果。通过实测结果发现:随着侧视角度变大,笔记本电脑在侧视角下的显示效果与正视角下的显示效果一样,笔记本电脑显示图像中未出现色偏。
综上,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偏光片中设置补偿层6后,可以减小或者消除显示装置1000的色偏现象,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偏光片,具有第一吸收轴;
调光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能够对穿过所述调光面板的部分光线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
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调光面板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具有第二吸收轴,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在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配合下,所述调光面板能够在分享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及,
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偏光片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补偿层;所述补偿层用于补偿穿过所述调光面板的光线的相位延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层包括多个第一液晶分子,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及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第二液晶分子;
所述第二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所述补偿层为+A型补偿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为△n1,△n1<0;
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双折射率为△n2,△n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液晶分子中,nx1>ny1=nz1
在所述第二液晶分子中,nx2=ny2<nz2
其中,nx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1为所述第一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nx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X向的折射率,ny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Y向的折射率,nz2为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沿Z向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电极,及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二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的情况下,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防窥状态;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未形成电场的情况下,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分享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防窥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调光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
在所述调光面板切换为分享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液晶分子的光轴方向与所述调光面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
其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为:还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第一支撑层、偏光层、第二支撑层及保护层;
所述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靠近所述偏光层的一侧,或,所述补偿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靠近所述粘接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面板一侧的第三偏光片;
所述第三偏光片具有第三吸收轴,所述第三吸收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面板的防窥方向,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为长方形,所述防窥方向与所述长方形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
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第二衬底一侧的第一配向层;
位于所述第二衬底靠近所述第一衬底一侧的第二配向层;及,
位于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第二液晶分子;
其中,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同,且均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模组;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或,
所述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调光面板的一侧。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1056265.4A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6168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65.4A CN115616807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6265.4A CN115616807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6807A true CN115616807A (zh) 2023-01-17
CN115616807B CN115616807B (zh) 2024-04-16

Family

ID=8485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6265.4A Active CN115616807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680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7819A (zh) * 2023-04-03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466524A (zh) * 2023-04-03 2023-07-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8434A (en) * 2009-11-20 2011-06-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ed the polarizer
KR20160059318A (ko) * 2014-11-18 2016-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보상필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316022A1 (en) * 2016-10-25 2018-05-02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viewing angle controllable display apparatus
US20190331944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Coretron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202004277A (zh) * 2019-10-18 2020-01-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窺顯示裝置
WO2020018552A1 (en) * 2018-07-18 2020-01-23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switchable directional display
CN112859450A (zh) * 2021-02-26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11600A (zh) * 2020-02-26 2021-08-2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8434A (en) * 2009-11-20 2011-06-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ied the polarizer
KR20160059318A (ko) * 2014-11-18 2016-05-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보상필름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EP3316022A1 (en) * 2016-10-25 2018-05-02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viewing angle controllable display apparatus
US20190331944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Coretronic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WO2020018552A1 (en) * 2018-07-18 2020-01-23 Reald Spark, Llc Optical stack for switchable directional display
TW202004277A (zh) * 2019-10-18 2020-01-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防窺顯示裝置
CN113311600A (zh) * 2020-02-26 2021-08-27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859450A (zh) * 2021-02-26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7819A (zh) * 2023-04-03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047819B (zh) * 2023-04-03 2023-06-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466524A (zh) * 2023-04-03 2023-07-2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466524B (zh) * 2023-04-03 2024-05-0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6807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3030B2 (en) Reflective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US8384853B2 (en) Display and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used for same
JP4928608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視野角制御素子
US7705933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728801B2 (en) Adjustable-viewing-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5616807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7400367B2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A3089476A1 (en) Reflective optical stack for privacy display
CA3073352A1 (en) Optical stack for switchable directional display
US7760301B2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00060824A1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l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635010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18221413A1 (ja) 表示装置
US8054433B2 (en)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08018212A1 (fr) Dispositif d&#39;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et module de commande de l&#39;angle de visualisation
JP589325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8304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retardations of optical films and liquid crystal layer
KR20120112063A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211014954U (zh) 液晶显示面板、对向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H11194353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US83309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providing side view luminance enhancement
KR100749113B1 (ko) 액정 장치, 투사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9019438B2 (en) Polarization system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299280A (ja) 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視野角制御装置
KR10076368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