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1503A - 透明板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板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1503A
CN115611503A CN202211318158.4A CN202211318158A CN115611503A CN 115611503 A CN115611503 A CN 115611503A CN 202211318158 A CN202211318158 A CN 202211318158A CN 115611503 A CN115611503 A CN 115611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late
cooling assembly
air
cooling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181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江星
陈碧珠
何必贵
陈和兴
刘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181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1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1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1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透明板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腔室、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及控制单元;加工腔室至少包括加工段;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加工段,用于对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成型透明板以第一条件冷却;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加工段,用于对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成型透明板以第二条件冷却;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缓冲件,缓冲件邻近成型透明板设置,用于在成型透明板与缓冲件接触时,缓解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冷却组件对成型透明板吹风,或者控制第二冷却组件对成型透明板吹风。缓冲件有效缓解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提高了成型透明板的加工良率。

Description

透明板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加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等透明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车窗玻璃、建筑玻璃等,对于不同的透明板来说,由于其功能不同,对于强度、生产设备的需求也会不同。举例而言,热强化透明板的厚度较薄、强度较小,通常使用烘弯炉或压制炉生产;而钢化玻璃的厚度较厚、强度较大,通常使用钢化炉生产。
由于热强化透明板的厚度较薄、强度较小,若采用钢化炉加工生产热强化透明板,则可能造成热强化透明板出现裂纹,导致良率下降等问题,因此,目前无法实现同一加工设备加工多种透明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能够解决采用钢化炉加工生产热强化透明板,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包括:
加工腔室,所述加工腔室至少包括加工段;
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一条件冷却;
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二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设置,用于在所述成型透明板与所述缓冲件接触时,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配合件、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配合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固定于所述配合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多个定位孔及多个定位槽,所述配合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固定件配合固定,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卡接配合固定,从而分别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配合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本体、隔板及真空管道接口,所述本体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缓冲件围设于所述多个通孔,当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成型透明板时,所述缓冲件、所述隔板及所述成型透明板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真空管道接口开设于所述本体,并连接于气泵,用于通过所述通孔抽取所述密封空间中的气体,从而控制所述密封空间中的真空度,使所述成型透明板吸附于所述缓冲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吹风管道接口,所述吹风管道接口连接于气泵,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范围为3mm-50mm。
可选的,所述缓冲件和所述成型透明板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缓冲件和所述成型透明板互相接触的宽度范围为10mm-20mm。
可选的,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梭子,所述梭子上设置有成型环,当所述成型透明板承载于所述成型环上时,所述梭子位移并带动所述成型环位移至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使所述成型透明板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
可选的,所述梭子上还设置有第一接臂和第二接臂,所述第一接臂和所述第二接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臂和所述第二接臂能够在相对设置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实现承载所述成型透明板或释放所述成型透明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风栅及第二风栅,所述第一风栅和所述第二风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栅和所述第二风栅分别与所述成型透明板邻近的一侧表面互相吻合。
可选的,所述加工腔室还包括加热段、成型段及传输段;
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
加热件和传输件,所述加热件和所述传输件设置于所述加热段,所述加热件用于对透明板加热,所述传输件用于将所述透明板由所述加热段传输至所述成型段;及
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成型段相对的两侧,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用于将传输至所述成型段的所述透明板压合成型,得到所述成型透明板;
所述传输件还设置于所述传输段,用于传输冷却后的所述成型透明板。
与传统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腔室、第一冷却组件、第二冷却组件及控制单元,所述加工腔室至少包括加工段;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一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二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设置,用于在所述成型透明板与所述缓冲件接触时,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本申请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从而能够实现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同时,由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时,所述成型透明板的强度较低,所述缓冲件能够有效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提高了所述成型透明板的加工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装置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装置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梭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系统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透明板加工装置-1、加工腔室-11、加工段-111、加热段-112、成型段-113、传输段-114、第一冷却组件-12、第一风栅-121、第二风栅-122、第二冷却组件-13、缓冲件-131、本体-132、隔板-133、通孔-1331、真空管道接口-134、气泵-135、吹风管道接口-136、控制单元-14、配合件-15、第一连接件-16、定位孔-161、定位槽-162、第二连接件-17、定位孔-171、定位槽-172、梭子-18、成型环-181、第一接臂-182、第二接臂-183、加热件-19、传输件-1a、凸模-1b、凹模-1c、成型透明板-21、透明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1,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装置框架示意图。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包括加工腔室11、第一冷却组件12、第二冷却组件13及控制单元14;所述加工腔室11至少包括加工段111;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设置于所述加工段111,用于对成型透明板21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以第一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设置于所述加工段111,用于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以第二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包括缓冲件131,所述缓冲件131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21设置,用于在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与所述缓冲件131接触时,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21受到的压力;所述控制单元1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
需要说明的是,要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具有一定曲率的形状,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首先需要对透明板进行加热,使其可塑性变强,再改变所述透明板的形状,形成所述成型透明板21。在所述成型透明板21转移至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进行吹风之前,所述成型透明板21仍具有较高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条件的不同,例如风速压力、吹风面积、气流温度等因素,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可以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在所述第一条件下快速冷却以达到钢化的效果,较大的增加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强度,或者,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可以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在所述第二条件下较为缓慢的冷却以达到热强化的效果,较小的增加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强度,即综合情况下,所述第二条件小于所述第一条件。可以理解的,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所需的透明板的形状、强度也会不同。举例而言,汽车玻璃主要包括前挡玻璃、后挡玻璃、天窗玻璃、侧窗玻璃等。前挡玻璃通常是热强化玻璃,其厚度薄、强度低、表面应力小(通常在0MPa-10MPa);而后挡玻璃、侧窗玻璃、天窗玻璃等多采用钢化玻璃,其厚度厚,强度高,表面应力大(通常在35MPa-110MPa)。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板的强度标准可以体现在,对所述透明板的中心位置从零Pa开始施加压力,直至所述透明板产生裂纹或裂开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参考国际测试标准,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在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冷却的过程中,可能会与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中的一些部件产生接触,由于在所述第二条件下冷却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强度较低,因此,为了避免所述成型透明板21在吹风冷却的过程中产生裂纹等情况,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包括所述缓冲件131,由于所述缓冲件131通常采用柔软、耐高温的材料,在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冷却的过程中,所述缓冲件131能够有效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21受到的压力,从而不易产生裂纹等,提高了产品的良率。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进行吹风,使其在所述第一条件下快速冷却并钢化,其强度足够大,即使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与加工装置1中的一些部件产生接触,也不易产生裂纹等。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4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从而能够实现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同时,由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时,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强度较低,所述缓冲件131能够有效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21受到的压力,提高了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加工良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在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位移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单元14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互不影响。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间隔设置,不需要在所述加工段111更换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可以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装置框架示意图。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还包括配合件15、第一连接件16及第二连接件17,所述配合件15设置于所述加工段111,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6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一侧,所述配合件15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6或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另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固定于所述配合件15。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与上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不同时位于所述加工段111内工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人为方式,也可以通过机械控制方式将所述第一连接件16或所述第二连接件17分别拆卸/安装于所述配合件15,从而达到分别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固定于所述配合件15,使得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工作于所述加工段111,实现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6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风栅121,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拆卸/安装的步骤,仅需要将所述第一风栅121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进行更换,即可实现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目的。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工段111的其他位置还设置有所述配合件15,所述第二风栅122也连接固定于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6,从而也可以将所述第二风栅122与所述第一风栅121一并拆卸/安装于对应的所述配合件15,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配合件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固定,从而分别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和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固定于所述配合件15,可以实现缩小所述加工段111的占用空间,进而在不影响同时生产多种不同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情况下,缩小整个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的占用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均包括多个定位孔161/171及多个定位槽162/172,所述配合件15包括第一配合部(图中未示出)及第二配合部(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孔161/17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固定件配合固定,所述定位槽162/172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卡接配合固定,从而分别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固定连接于所述配合件15。
具体的,所述定位孔161/171分别邻近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端与端的连接部分设置,所述定位槽162/172分别邻近所述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一端的中间部分设置。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端与端的连接部分通常需要以固定强度较大的固定方式固定,避免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相较于所述配合件15容易发生偏移;而所述定位槽162/172分别邻近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一端的中间部分以固定强度较小的固定方式固定,避免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相较于所述配合件15在安装/拆卸的过程中,端部由于受到较大的力而发生形变。因此,此种设置方式可以较好的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于所述配合件15。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161/17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可以通过螺栓配合固定,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螺孔,且所述定位孔161/171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对应的螺纹。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161/171与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固定件固定,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件15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6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7的组合方式还可是其他组合方式,举例而言,所述配合件15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6具有磁性,从而使得所述配合件15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6通过磁力互相配合固定,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包括本体132、隔板133及真空管道接口134,所述本体132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隔板133,所述隔板133开设有多个通孔1331,所述缓冲件131围设于所述多个通孔1331,当所述缓冲件131抵接所述成型透明板21时,所述缓冲件131、所述隔板133及所述成型透明板21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真空管道接口134开设于所述本体132,并连接于气泵135,用于通过所述通孔1331抽取所述密封空间中的气体,从而控制所述密封空间中的真空度,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吸附于所述缓冲件131。
具体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可以在抵接于所述缓冲件131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也可以是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结束后,所述成型透明板21抵接于所述缓冲件131,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32为一个中空的气室,换句话说,所述真空管道接口134通过所述本体132和所述通孔1331与所述密封空间连通,所述缓冲件131中空,且围设于多个所述通孔1331,从而将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表面显露于所述通孔1331。所述成型透明板21先承载于一个可以显露出所述成型透明板21表面的载体上,转移至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应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可以通过所述通孔1331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之后,为了转移所述成型透明板21,通过控制所述密封空间中的真空度,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吸附于所述缓冲件131,从而可以在转移载体位移至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应的位置时,控制所述密封空间中的真空度,将所述成型透明板21由所述缓冲件131释放至转移载体上。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实现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转移,能够避免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磕碰,降低产生裂纹等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还包括吹风管道接口136,所述吹风管道接口136开设于所述本体132,并连接于气泵135,用于通过所述通孔1331向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
具体的,所述吹风管道接口136通过所述本体132和所述通孔1331连通,所述气泵135通过所述吹风管道接口136向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鼓风,从而形成由所述通孔1331吹向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气流,以实现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331限制了气流的大小,可以有效缓解吹风时所述成型透明板21受到的气压,避免过大的气压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产生裂纹等。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1331的直径范围为3mm-50mm,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331的直径范围为20mm-30mm。
具体的,所述通孔1331的直径可以是4mm、7.2mm、21mm、36.5mm等,进一步的,所述通孔1331的直径可以是22mm、26mm、27mm、29mm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可以理解的,通过控制所述通孔1331的直径大小,可以使得所述通孔1331在所述隔板133上均匀分布,从而使得通过所述通孔1331向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的气流均匀,有利于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冷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与所述缓冲件131抵接时,为了减小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之间产生的压力,根据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压力的关系,当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时,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之间的压力较小。
具体的,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可以是对应位置处,所述缓冲件131邻近于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一侧表面的曲率,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邻近所述缓冲件131一侧表面的曲率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宽度范围为10mm-20mm。
具体的,根据压强公式,受力面积与压力关系成反比,也就是说,通过增大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面积,可以有效降低所述缓冲件131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之间产生的压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宽度可以是11.2mm、13mm、17mm、19.5mm等,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梭子结构示意图。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1还包括梭子18,所述梭子18上设置有成型环181,当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承载于所述成型环181上时,所述梭子18位移并带动所述成型环181位移至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使所述成型透明板21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
具体的,如图5所示,所述成型环181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所述内环和外环的连接线组成,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承载于所述内环上,所述外环连接于所述梭子18。当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承载于所述成型环181上时,所述成型透明板21相对的两个表面能够显露于所述成型环181,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至少一个表面有效的吹风。
可以理解的,所述梭子18可以沿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和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相对设置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在所述成型环181上承载有所述成型透明板21时,所述梭子18位移使得所述成型透明板21对准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或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吹风。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5,所述梭子18上还设置有第一接臂182和第二接臂183,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能够在相对设置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实现承载所述成型透明板21或释放所述成型透明板21。
具体的,当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承载于所述成型环181,并在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结束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通过气流由所述成型环181吸附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者通过真空吸附由所述成型环181吸附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再由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释放承载于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从而跟随所述梭子18转移传输。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承载所述成型透明板21时,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成型透明板21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成型透明板21能够承载于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当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释放所述成型透明板21时,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成型透明板21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所述成型透明板21能够由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释放,从而能够将冷却完成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转移传输。
举例而言,可以是所述第一接臂182向所述第二接臂183位移,或者背离所述第二接臂183位移,从而改变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接臂183向所述第一接臂182位移,或者背离所述第一接臂182位移;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同时朝向对方位移,或者背离对方位移,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包括第一风栅121及第二风栅122,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分别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邻近的一侧表面互相吻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分别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两个表面吹风,从而使得所述成型透明板21快速冷却,以达到钢化的效果。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结束后,所述成型透明板21在所述第二风栅122的气流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风栅121抵接,并在转移载体位移至所述成型透明板21对应的位置时停止所述第二风栅122的气流,从而使得所述成型透明板21能够承载于所述转移载体上进行转移。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之间产生的压力,根据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压力的关系,当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时,所述缓冲件131和所述成型透明板21之间的压力较小。并且,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分别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邻近的一侧表面互相吻合,可以使得在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分别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两个表面吹风时,产生的气流能够更加均匀的分别传导至所述成型透明板21的两个表面,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栅121和所述第二风栅122分别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邻近的一侧表面互相吻合,可以是对应位置处,所述第一风栅121或所述第二风栅122邻近于所述成型透明板21一侧表面的曲率,与所述成型透明板21邻近所述第一风栅121或所述第二风栅122一侧表面的曲率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透明板加工系统框架示意图。所述加工腔室11还包括加热段112、成型段113及传输段114;所述透明板22加工装置1还包括加热件19、传输件1a、凸模1b及凹模1c,所述加热件19和所述传输件1a设置于所述加热段112,所述加热件19用于对透明板22加热,所述传输件1a用于将所述透明板22由所述加热段112传输至所述成型段113;所述凸模1b和所述凹模1c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成型段113相对的两侧,所述凸模1b和所述凹模1c用于将传输至所述成型段113的所述透明板22压合成型,得到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所述传输件1a还设置于所述传输段114,用于传输冷却后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
具体的,所述加热件19可以是加热丝,设置于所述传输件1a的相对两侧,所述传输件1a可以是传输辊,可以理解的,相邻两个所述传输件1a的间距小于所述透明板22对应两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所述透明板22能够在所述传输件1a上传输。当所述透明板22在所述传输件1a上传输时,分布于所述传输件1a相对两侧的所述加热件19对所述透明板22均匀加热,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加热条件根据所述透明板22的需求会有所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加以限制。
所述透明板22经所述传输件1a传输至位于所述成型段113的所述成型环181上,并经过所述凸模1b和所述凹模1c压合成型,形成所述成型透明板21。所述梭子18位移并带动所述成型环181位移,从而带动承载于所述成型环181上的所述成型透明板21位移至所述钢化段的所述第一冷却组件12或者所述第二冷却组件13对应位置处,在对所述成型透明板21吹风冷却结束后,转移至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上。所述成型透明板21随所述梭子18位移至所述传输段114,所述第一接臂182和所述第二接臂183释放所述成型透明板21至设置于所述传输段114的所述传输件1a,进一步冷却传输,最终加工完成。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包括:
加工腔室,所述加工腔室至少包括加工段;
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一条件冷却;
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用于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使所述成型透明板以第二条件冷却;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设置,用于在所述成型透明板与所述缓冲件接触时,缓解所述成型透明板受到的压力;及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或者控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对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配合件、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配合件设置于所述加工段,所述第一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所述配合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侧,以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固定于所述配合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多个定位孔及多个定位槽,所述配合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通过固定件配合固定,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卡接配合固定,从而分别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配合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本体、隔板及真空管道接口,所述本体邻近所述成型透明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缓冲件围设于所述多个通孔,当所述缓冲件抵接所述成型透明板时,所述缓冲件、所述隔板及所述成型透明板形成密封空间,所述真空管道接口开设于所述本体,并连接于气泵,用于通过所述通孔抽取所述密封空间中的气体,从而控制所述密封空间中的真空度,使所述成型透明板吸附于所述缓冲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组件还包括吹风管道接口,所述吹风管道接口开设于所述本体,并连接于气泵,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成型透明板吹风。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范围为3mm-5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和所述成型透明板互相接触的一侧表面的曲面互相吻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和所述成型透明板互相接触的宽度范围为10mm-2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梭子,所述梭子上设置有成型环,当所述成型透明板承载于所述成型环上时,所述梭子位移并带动所述成型环位移至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使所述成型透明板对准所述第一冷却组件或所述第二冷却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子上还设置有第一接臂和第二接臂,所述第一接臂和所述第二接臂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接臂和所述第二接臂能够在相对设置的方向上产生位移,以实现承载所述成型透明板或释放所述成型透明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第一风栅及第二风栅,所述第一风栅和所述第二风栅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栅和所述第二风栅分别与所述成型透明板邻近的一侧表面互相吻合。
13.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透明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腔室还包括加热段、成型段及传输段;
所述透明板加工装置还包括:
加热件和传输件,所述加热件和所述传输件设置于所述加热段,所述加热件用于对透明板加热,所述传输件用于将所述透明板由所述加热段传输至所述成型段;及
凸模和凹模,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成型段相对的两侧,所述凸模和所述凹模用于将传输至所述成型段的所述透明板压合成型,得到所述成型透明板;
所述传输件还设置于所述传输段,用于传输冷却后的所述成型透明板。
CN202211318158.4A 2022-10-26 2022-10-26 透明板加工装置 Pending CN115611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8158.4A CN115611503A (zh) 2022-10-26 2022-10-26 透明板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18158.4A CN115611503A (zh) 2022-10-26 2022-10-26 透明板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1503A true CN115611503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18158.4A Pending CN115611503A (zh) 2022-10-26 2022-10-26 透明板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150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7355A (ja) * 1999-05-13 2000-11-28 Asahi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支持リング
US6574992B1 (en) * 1997-10-22 2003-06-10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curving and tempering a glass sheet
CN208292858U (zh) * 2018-05-22 2018-12-28 临泉县强钢钢化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冷却风栅
CN109455915A (zh) * 2019-01-07 2019-03-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钢化设备及玻璃钢化工艺方法
CN208684767U (zh) * 2018-07-03 2019-04-02 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成型的玻璃出片装置
CN114085028A (zh) * 2021-11-09 2022-02-25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加工设备及玻璃成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4992B1 (en) * 1997-10-22 2003-06-10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Method and device for curving and tempering a glass sheet
JP2000327355A (ja) * 1999-05-13 2000-11-28 Asahi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支持リング
CN208292858U (zh) * 2018-05-22 2018-12-28 临泉县强钢钢化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钢化玻璃冷却风栅
CN208684767U (zh) * 2018-07-03 2019-04-02 洛阳兰迪玻璃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成型的玻璃出片装置
CN109455915A (zh) * 2019-01-07 2019-03-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钢化设备及玻璃钢化工艺方法
CN114085028A (zh) * 2021-11-09 2022-02-25 福耀集团(福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加工设备及玻璃成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7113B2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AU649674B2 (en) Glass sheet forming utilizing lower full surface vacuum mold and upper ring mold
KR900000753B1 (ko) 글라스시이트(glass sheets)의 형성방법 및 그 장치
EP2173675B1 (en) Glass bending process
US11572299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icking up, shaping, and placing a thin glass pane
US3573889A (en) Method for shaping,tempering and laminating glass sheets
US5108480A (en) Bend-shaping press mold, method of bend-shaping a glass plate and apparatus for bend-shaping a glass plate
CN105271654A (zh) 曲面玻璃的热压成型设备
KR20060060705A (ko) 가요성 바이어싱 표면 몰드, 시트 성형 장치 및 시트 성형방법
CN104843976A (zh) 一种3d曲面超薄玻璃弯曲成型装置和制造方法
TWI695818B (zh) 具有冷卻之輸送器滾子端部的玻璃片體加工系統
JP7037214B2 (ja) ガラスシート成形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真空金型シャトルシステム
CN205205013U (zh) 曲面玻璃的热压成型设备
JP6912096B2 (ja) ガラスシート成形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金型シャトル位置決めシステム
CN115611503A (zh) 透明板加工装置
KR20050109610A (ko) 판유리를 벤딩하는 방법과 디바이스
KR20020085799A (ko) 판상체 위치결정 장치 및 유리판 굽힘 성형 장치
CN217628112U (zh) 局部曲面玻璃加工模具和曲面玻璃热弯机
CN110818234A (zh) 一种大球面玻璃成型工艺
JP2021533071A (ja) シートを曲げ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10030859A (ja) ガラス板の曲げ成形装置及び曲げ成形方法
CN111792822B (zh) 热弯机
CN216039261U (zh) 一种新型双曲钢化炉
CN214060337U (zh) 一种钢化玻璃成型装置
CN212924792U (zh) 热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