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98881A -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98881A
CN115598881A CN202211498211.3A CN202211498211A CN115598881A CN 115598881 A CN115598881 A CN 115598881A CN 202211498211 A CN202211498211 A CN 202211498211A CN 115598881 A CN115598881 A CN 115598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ide wall
edge
bottom wall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982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智
赵俊义
李荣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982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988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98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98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而发明。该背板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底壁边缘处的侧壁,底壁与侧壁围成用于容纳光学组件的容纳腔,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两个第三侧壁;沿第一方向,第一侧壁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的一侧边缘处,第二侧壁设置于底壁的另一相对侧的边缘处;两个第三侧壁分别设置于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两侧的边缘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两个第三侧壁中的每一者远离底壁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承载壁用于与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相连接。本申请可应用于液晶电视等显示装置中。

Description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今的显示设备中。
相关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中框(也可称为前壳)、背板、光学组件、侧入式光源等。显示装置在组装时,先将光学组件装配在背板上后,将背板与中框装配,以对光学组件限位固定,然后再将显示面板装配在中框上。然而,将背板与中框装配,使得显示装置的装配较为繁琐,耗时较长,不利于显示装置装配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将背板的一侧侧壁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光学组件的装配;同时在背板的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以方便显示面板的连接以及对光学组件的限位,从而使得背板能够兼具背板和中框的功能,省去中框这个部件,至少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板,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底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边缘处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成用于容纳光学组件的容纳腔,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两个第三侧壁;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壁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壁的一侧边缘处,所述第二侧壁设置于所述底壁的另一相对侧的边缘处;两个所述第三侧壁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壁沿第二方向相对两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以及两个所述第三侧壁中的每一者远离所述底壁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所述承载壁用于与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三侧壁可拆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底壁可拆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三侧壁可拆卸卡接,并且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底壁可拆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的相接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柱和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侧壁二者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一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三侧壁二者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卡柱与所述第一卡孔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支撑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台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边缘的限位壁,所述支撑台用于与所述光学组件相抵接,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光学组件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设置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底壁的相接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第二卡柱和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柱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壁二者中的一个上;所述第二卡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底壁二者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卡柱与所述第二卡孔相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位置处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呈板状,且伸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底壁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组件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供所述光学组件上的凸起插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壁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止挡凸缘,所述第一止挡凸缘向所述承载壁的外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所连接的所述承载壁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止挡凸缘,所述第二止挡凸缘向所述承载壁的外侧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止挡凸缘上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供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连接的柔性电路板穿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组件、光源以及第一方面中所述的背板,所述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容纳腔中;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侧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方面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背板的承载壁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两个第三侧壁中的每一者远离底壁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承载壁,这样承载壁不但可以用于连接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保证了显示面板和背板之间的稳固连接,也可以对容纳腔内的光学组件和光源等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光学组件和光源等窜出容纳腔;通过将第一侧壁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的一侧边缘处,这样在背光模组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侧壁拆离底壁,然后将光学组件、光源等从第一侧壁的位置处装入容纳腔中,最后将第一侧壁安装在底壁的边缘处,从而实现将光学组件、光源等容纳腔内部的部件的组装。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板兼具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背板和中框的功能,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就可以省去中框这一部件,这样带来了以下三点好处:(1)减少了装配步骤,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的人力成本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装配效率;(2)可以省去制作中框的原材料,从而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3)中框占用显示装置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就可以被压缩,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液晶电视)拆去后壳之后的前侧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背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背板的爆炸图;
图6为图5中的背板100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背板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右下角的局部视图;
图9为图8中的显示装置C-C截面视图;
图10为图8中显示装置的B-B截面视图;
图11为图2中的显示装置右上角的局部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显示装置的D-D截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板100;光学组件200;凸起210;导光板201;反射片202;扩散膜203;棱镜膜204;增亮膜205;显示面板300;柔性电路板400;弹性粘接层500;背光模组600;电路板700;底壁1;侧壁2;第一侧壁21;第一连接部211;支撑台212;限位壁213;第二连接部214;第二侧壁22;限位孔221;第三侧壁23;容纳腔3;承载壁4;第一止挡凸缘41;第二止挡凸缘42;避让口421;第一卡接结构5;第一卡柱51;第一卡孔52;第二卡接结构6;第二卡柱61;第二卡孔62;设置空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液晶电视、计算机显示器、广告屏、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器等具有显示面板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以液晶电视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其它类型的显示装置具体可参照液晶电视中的设计构思来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液晶电视)拆去后壳之后的前侧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背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600和显示面板300,显示面板300设置于背光模组600的一侧。
背光模组600包括背板100、光学组件200和光源(图中未示出)。
背板100包括底壁1,以及设置于底壁1边缘处的侧壁2,底壁1与侧壁2围成用于容纳光学组件200的容纳腔3。
其中,光学组件200包括导光板201、设置于导光板201背侧的反射片202以及设置于导光板201出光侧的光学膜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光学膜片包括沿远离导光板201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膜203、棱镜膜204和增亮膜205。
当然,光学膜片也不限于上述膜片,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实现其它功能的膜片,比如准直膜等。在导光板201的背面(也就是导光板201靠近底壁1的一侧表面)镀有反射层时,上述反射片202也无需设置。
光源设置于容纳腔3中,且位于光学组件200的侧向,比如图3所示,光源可以设置于光学组件200的下侧。其中,光源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板,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光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700,电路板700设置于背板100的背侧,显示面板300通过柔性电路板400(也称为覆晶薄膜,英文简称COF)与电路板700电连接。
显示装置还包括后壳(图中未示出,也可称为后盖),后壳扣在背板100上,以用于遮挡背板100的侧壁2和底壁1,后壳与背板100之间形成第一空间,第一空间内用于容纳电路板700以及至少部分柔性电路板400。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图4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背板的爆炸图。
背板100的侧壁2包括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以及两个第三侧壁23。
沿第一方向Y,第一侧壁21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1的一侧边缘处,第二侧壁22设置于底壁1的另一相对侧的边缘处。
两个第三侧壁23分别设置于底壁1沿第二方向X相对两侧的边缘处;第二方向X与第一方向Y相垂直。
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以及两个第三侧壁23中的每一者远离底壁1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4,也就是:第一侧壁21远离底壁1的边缘处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4,第二侧壁22远离底壁1的边缘处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4,每个第三侧壁23远离底壁1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4。承载壁4用于与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区域相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板100,通过在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以及两个第三侧壁23中的每一者远离底壁1的边缘处分别设有承载壁4,这样承载壁4不但可以用于连接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区域,保证了显示面板300和背板100之间的稳固连接,也可以对容纳腔3内的光学组件200和光源等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防止光学组件200和光源等窜出容纳腔3;通过将第一侧壁21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1的一侧边缘处,这样在背光模组600装配时,可以先将第一侧壁21拆离底壁1,然后将光学组件200、光源等从第一侧壁21的位置处装入容纳腔3中,最后将第一侧壁21安装在底壁1的边缘处,从而实现将光学组件200、光源等容纳腔3内部的部件的组装。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背板100兼具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背板和中框的功能,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就可以省去中框这一部件,这样带来了以下三点好处:(1)减少了装配步骤,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的人力成本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装配效率;(2)可以省去制作中框的原材料,从而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3)中框占用显示装置厚度方向上的空间就可以被压缩,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从而有利于显示装置的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图5中的背板100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的背板1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侧壁2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5与第三侧壁23可拆卸卡接,并且第一侧壁21通过第二卡接结构6与底壁1可拆卸卡接。
相较于第一侧壁21通过紧固件与底壁1、第三侧壁23螺纹连接,第一侧壁21与底壁1、第三侧壁23可拆卸卡接,这样可以省去拧紧和拧松紧固件的时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装配效率。而且第一侧壁21与底壁1、第三侧壁23均可拆卸卡接,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侧壁21产生晃动,从而使得第一侧壁21的固定更加稳固。
当然,除了上述设置之外,第一卡接结构5、第二卡接结构6两者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就是:第一侧壁2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5与第三侧壁23可拆卸卡接;或者,第一侧壁21通过第二卡接结构6与底壁1可拆卸卡接,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侧壁21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壁1的一侧边缘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图8为图1中的显示装置的右下角的局部视图。第一侧壁2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211设置于第一侧壁21与第三侧壁23的相接处。
第一卡接结构5包括第一卡柱51和第一卡孔52,第一卡柱5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1上,第一卡孔52设置于第三侧壁23上,第一卡柱51与第一卡孔52相卡接。
通过将第一卡接结构5设置为第一卡柱51与第一卡孔52,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卡接结构5的结构简单,方便制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将第一连接部211设置于第一侧壁21与第三侧壁23的相接处,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连接部211与第三侧壁23相邻且相对设置,从而方便第一卡接结构5的设置。
当然,上述第一卡柱51与第一卡孔5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也就是:第一卡柱51设置于第三侧壁23上,第一卡孔5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211上,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侧壁21与第三侧壁23之间的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卡柱51为弹性卡柱。这样在第一侧壁21的装配时,第一卡柱51可以通过发生弹性变形伸入到第一卡孔52中,从而方便第一卡柱51和第一卡孔52的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图9为图8中的显示装置C-C截面视图。第一连接部211包括支撑台212,以及设置于支撑台212靠近第三侧壁23的一侧边缘的限位壁213,支撑台212用于与光学组件200相抵接,以在第一侧壁21与光学组件20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设置空间7。
通过设置支撑台212对光学组件200的支撑,可以在第一侧壁21与光学组件200之间形成设置空间7,这样光源就可以充分利用设置空间7,从而避免占用容纳腔3中的其它空间,使得容纳腔3中的布局更加紧凑。通过设置限位壁213,这样限位壁213可以对光学组件200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限制了光学组件200在第二方向X上的运动,从而减小了光学组件200的运动对显示面板300显示所造成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21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21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处。这样可以更好地支对光学组件200起到限位的作用,以避免光学组件200在第二方向X上出现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卡接结构5与第三侧壁23可拆卸卡接。这样可以使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受力保持平衡,从而使第一侧壁21与第三侧壁2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侧壁2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4,第二连接部214位于第一侧壁21与底壁1的相接处。
第二卡接结构6包括第二卡柱61和第二卡孔62,第二卡柱61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14上,第二卡孔62设置于底壁61上,第二卡柱61与第二卡孔62相卡接。
通过将第二卡接结构6设置为第二卡柱61与第二卡孔62,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卡接结构5的结构简单,方便制作,从而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将第二连接部214设置于第一侧壁21与底壁1的相接处,这样可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14与底壁1相邻且相对设置,从而方便第二卡接结构6的设置。
当然,上述第二卡柱61与第二卡孔62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对调,也就是:第二卡柱61设置于底壁1上,第二卡孔62设置于第二连接部214上,这样也可以实现第一侧壁21与底壁1之间的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卡柱61为弹性卡柱。这样在第一侧壁21的装配时,第二卡柱61可以通过发生弹性变形伸入到第二卡孔62中,从而方便第二卡柱61和第二卡孔62的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图10为图8中显示装置的B-B截面视图。底壁1在靠近第一侧壁21的位置处形成有凹槽11,第二连接部214呈板状,且伸入凹槽11中,第二连接部214远离底壁1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与光学组件200相抵接。
通过将第二连接部214伸入凹槽11中,这样可以减小第二连接部214挤压光学组件200在Z向(Z向为均垂直于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X的方向)上的设置空间。同时,将第二连接部214设置为板状且第二连接部214远离底壁1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与光学组件200相抵接,这样第二连接部214可以起到Z向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光学组件200稳固地设置在背板100的容纳腔3中。
其中,凹槽11可以通过一部分底壁1向外侧凸起形成(如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通过去除一部分底壁1的材料形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214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部214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处。这样可以更好地支对光学组件200起到Z向限位的作用,以使得光学组件200更加稳固地设置在背板100的容纳腔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卡接结构6与底壁1可拆卸卡接。这样可以使第一侧壁21沿第二方向X的两端受力保持平衡,从而使第一侧壁21与底壁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图2中的显示装置右上角的局部视图,图12为图11中的显示装置的D-D截面视图。第二侧壁22上设有限位孔221,限位孔221用于供光学组件200上的凸起210插入。这样限位孔221可以限制光学组件200在第二方向X以及Z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光学组件200稳固地设置在背板100的容纳腔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2所示,导光板201的边缘处一体设有第一凸出部2011(也就是第一凸出部2011与导光板201为一体结构),反射片202的边缘处一体设有第二凸出部2021(也就是第二凸出部2021与反射片202为一体结构),光学膜片的边缘处一体设有边缘凸起部(也就是边缘凸起部与光学膜片为一体结构),第一凸出部2011、第二凸出部2021以及边缘凸起部层叠设置以形成凸起210,这样凸起210是由第一凸出部2011、第二凸出部2021以及边缘凸起部层叠形成,无需额外的安装,从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如图3和图12所示,当光学膜片包括扩散膜203、棱镜膜204和增亮膜205时,扩散膜203的边缘处一体设有第三凸出部2031(也就是第三凸出部2031与扩散膜203为一体结构),棱镜膜204的边缘一体设有第四凸出部2041(也就是第四凸出部2041与棱镜膜204为一体结构),增亮膜205的边缘处一体设有第五凸出部2051(也就是第五凸出部2051与增亮膜205为一体结构),第三凸出部2031、第四凸出部2041以及第五凸出部2051层叠设置,以形成上述边缘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11所示,限位孔221和凸起210对应设置多对,比如图2所示,限位孔221和凸起210对应设置七对。这样限位孔221可以更好地限制光学组件200在第二方向X以及Z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光学组件200更加稳固地设置在背板100的容纳腔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区域通过弹性粘接层500与背板100的承载壁4相连接。如此设计,弹性粘接层500不但可以对显示面板300起到粘接,而且还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安装显示面板300时,显示面板300与承载壁4直接接触造成的损伤。
其中,如图10所示,弹性粘接层500可以为泡棉胶层(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硅胶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承载壁4远离第一侧壁2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止挡凸缘41,第一止挡凸缘41向承载壁4的外侧延伸。这样第一止挡凸缘41可以对弹性粘接层500起到止挡的作用,避免弹性粘接层500窜出承载壁4的边缘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侧壁21所连接的承载壁4在靠近第一侧壁21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止挡凸缘42,第二止挡凸缘42向承载壁4的外侧延伸。如此设计,当显示装置竖直放置,且第一侧壁21位于第二侧壁22的下侧时,第二止挡凸缘42可以对显示面板300起到支撑止挡的作用,避免显示面板300在重力的作用下窜出承载壁4的边缘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第二止挡凸缘42上设有避让口421,避让口421用于供显示面板300上所连接的柔性电路板400穿过。如此设计,可以方便柔性电路板400向背板100的背侧弯折与电路板700电连接,避免柔性电路板400在第二止挡凸缘42处形成折角,使得柔性电路板400与显示面板300相接处的平滑。
其中,避让口421的数目与柔性电路板400的数目相对应,例如图1和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400的数目为四个,那么避让口421的数目也为四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附图中剖面线的不同线型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零部件,不应理解为对零部件材料的限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板,用于背光模组中,包括底壁(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壁(1)边缘处的侧壁(2),所述底壁(1)与所述侧壁(2)围成用于容纳光学组件(200)的容纳腔(3),所述光学组件(200)包括导光板(20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包括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以及两个第三侧壁(23);
沿第一方向(Y),所述第一侧壁(2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壁(1)的一侧边缘处,所述第二侧壁(22)设置于所述底壁(1)的另一相对侧的边缘处;
两个所述第三侧壁(2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壁(1)沿第二方向(X)相对两侧的边缘处;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Y)相垂直;
所述第一侧壁(21)、所述第二侧壁(22)以及两个所述第三侧壁(23)中的每一者远离所述底壁(1)的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内侧延伸的承载壁(4),所述承载壁(4)用于与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区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1)通过第一卡接结构(5)与所述第三侧壁(23)可拆卸卡接,和/或,所述第一侧壁(21)通过第二卡接结构(6)与所述底壁(1)可拆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1),所述第一连接部(21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21)与所述第三侧壁(23)的相接处;
所述第一卡接结构(5)包括:
第一卡柱(51),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所述第三侧壁(23)二者中的一个上;
第一卡孔(5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所述第三侧壁(23)二者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卡柱(51)与所述第一卡孔(52)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211)包括支撑台(212),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台(212)靠近所述第三侧壁(23)的一侧边缘的限位壁(213),所述支撑台(212)用于与所述光学组件(200)相抵接,以在所述第一侧壁(21)与所述光学组件(200)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光源的设置空间(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21)的内侧表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14),所述第二连接部(214)位于所述第一侧壁(21)与所述底壁(1)的相接处;
所述第二卡接结构(6)包括:
第二卡柱(61),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4)、所述底壁(1)二者中的一个上;
第二卡孔(62),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14)、所述底壁(1)二者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卡柱(61)与所述第二卡孔(62)相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1)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的位置处形成有凹槽(11),所述第二连接部(214)呈板状,且伸入所述凹槽(11)中,所述第二连接部(214)远离所述底壁(1)的一侧表面被配置为与所述光学组件(200)相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壁(22)上设有限位孔(221),所述限位孔(221)用于供所述光学组件(200)上的凸起(210)插入;
和/或,所述承载壁(4)远离所述第一侧壁(21)的边缘处设有第一止挡凸缘(41),所述第一止挡凸缘(41)向所述承载壁(4)的外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所连接的所述承载壁(4)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止挡凸缘(42),所述第二止挡凸缘(42)向所述承载壁(4)的外侧延伸;
或者,所述第一侧壁所连接的所述承载壁(4)在靠近所述第一侧壁(21)的边缘处设有第二止挡凸缘(42),所述第二止挡凸缘(42)向所述承载壁(4)的外侧延伸,所述第二止挡凸缘(42)上设有避让口(421),所述避让口(421)用于供所述显示面板(300)上所连接的柔性电路板(400)穿过。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板(100);
光学组件(200),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容纳腔(3)中;
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中,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200)的侧向。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600);
显示面板(300),所述显示面板(300)的边缘区域与所述背板(100)的承载壁(4)相连接。
CN202211498211.3A 2022-11-28 2022-11-28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988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8211.3A CN115598881A (zh) 2022-11-28 2022-11-28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98211.3A CN115598881A (zh) 2022-11-28 2022-11-28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98881A true CN115598881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52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98211.3A Pending CN115598881A (zh) 2022-11-28 2022-11-28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98881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705A (zh) * 2004-10-25 2006-05-0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
CN1837929A (zh) * 2006-04-24 2006-09-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1109862A (zh) * 2006-07-20 2008-01-2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框架
KR20080047177A (ko) * 2006-11-24 2008-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몰드 프레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206334A (zh) * 2006-12-22 2008-06-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1295098A (zh) * 2007-04-25 2008-10-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014015A1 (en) * 2008-07-21 2010-01-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Bended Reflector Sheet and Display Pane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96218A (zh) * 2010-12-02 2011-06-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一体成型背板
CN102231022A (zh) * 2011-06-28 2011-11-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
CN214896125U (zh) * 2021-04-14 2021-11-26 江苏领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屏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6705A (zh) * 2004-10-25 2006-05-03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组件
CN1837929A (zh) * 2006-04-24 2006-09-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1109862A (zh) * 2006-07-20 2008-01-2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框架
KR20080047177A (ko) * 2006-11-24 2008-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몰드 프레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206334A (zh) * 2006-12-22 2008-06-25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1295098A (zh) * 2007-04-25 2008-10-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20100014015A1 (en) * 2008-07-21 2010-01-2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Bended Reflector Sheet and Display Pane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96218A (zh) * 2010-12-02 2011-06-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一体成型背板
CN102231022A (zh) * 2011-06-28 2011-11-0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模组
CN214896125U (zh) * 2021-04-14 2021-11-26 江苏领视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屏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6781B2 (en) Frame and bezel structure for backlight unit
JP503453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502933B2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fixed and removable 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 same
US834517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US7891859B2 (en)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03167235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組み立て構造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7656470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first ear (tab) with structure for holding second ear of optical film localized (locked) by the first ear and LCD for same
US927435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chassis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US11092737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04001819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0540529A (en) Illumination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22193670A1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8430553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2008002700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5416206U (zh) 显示装置
TWI327667B (en) Backlight module
JPH117000A (ja) 収納部材支持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42370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5598881A (zh) 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8184232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CN214795498U (zh) 背板、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5298694U (zh) 显示装置
CN111399269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6125703A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