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9892A -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89892A CN115589892A CN202211265093.1A CN202211265093A CN115589892A CN 115589892 A CN115589892 A CN 115589892A CN 202211265093 A CN202211265093 A CN 202211265093A CN 115589892 A CN115589892 A CN 1155898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tea
- laser
- supplementing
- m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μmol·m‑2·s‑1,且控制单日辐照时长≤18 h。本发明通过激光替代常见的LED光源和/或白炽光源以及遮光膜等方式形成的光质,通过精准特定的波长配合和光强比配合,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茶叶品质的改善,并对于茶树的增产具有显著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种茶和饮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在我国和众多热带、亚热带国家中广泛种植。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成分,如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绿茶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尤为重要。目前在茶叶中已经鉴定出 26 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茶氨酸是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体部分,被认为是茶树的特征性氨基酸,在茶树新稍中占游离氨基酸的 70%左右,其不仅具有降压、安神、抗肿瘤等功效,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绿茶的鲜爽滋味。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可引起植物的多种化学组分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对茶树的品质产生影响。通过控制光合作用而影响茶树生理和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从而影响茶树生长和氨基酸的含量,不仅成本低而且见效快。
最初,人们通过采用不同颜色遮光膜的方法对茶树不同光质下的光合作用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其中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展,人工光源被逐渐用于植物照明领域。然而LED光源的光电转换效率低,能耗高等缺点也限制了它的应用。
激光作为新型的人工光源,具有其他光源所不具备的特点,如高相干性,高光电转换效率,低能耗等,同时由于其相干性的特点也使得激光光源在植物补光生长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性能。
为了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利用激光具有波长精准、方向性好、亮度高、能量大、光电转换效率高、节能等特点,改善现有技术局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茶树光合效率及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叶的酚氨比,提高茶叶发芽率,提升茶叶品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茶叶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茶树补光方案采用LED光,而LED光利用率低、能耗大且实际补光效果有限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一、改变补光光场所用光质,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针对茶树不同的发育阶段制定相应的补光策略,优化得到最佳补光方案;
三、通过补光实现茶树发芽率,以及茶叶的感官品质以及营养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
所述方法包括:
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设置激光光场,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
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
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
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
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
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 μmol·m-2·s-1,且控制单日辐照时长≤18 h。对于本发明技术方案而言,首先即是确立茶树需要补光的三大阶段。
其中,以茶树的成年为界限划分首先形成茶树幼年期和茶树成年期,通常茶树的幼年期是在茶树苗移栽后至第一次结实前,通常多年生茶树该周期有3~5年,而处于江浙一带的茶叶幼年期通常为三年左右,在三年会开始结实。
而在幼年期中又可细分为幼苗生长期和成熟生长期,对这两个阶段进行细分的主要原因即在于对茶树的生长进行有效的引导。本发明所述幼年生长期即对应茶树幼年期中的幼苗生长期,而成年生长期则对应茶树幼年期中成熟生长期至茶树成年期这一个跨阶段时间范围。
其中,在茶树幼年期,由于茶树刚进行移栽,在缓苗期后其根系发育得到一定的补全,使其能够正常的存活,但实际根系在整个幼年期间乃至于成年期均需要进行不断的发育。而对于茶树根系的发育,会对最终的茶树生长趋势以及结实所得的茶叶品质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对于茶树的幼年期,根系的发育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全周期茶树的生长发育情况。
对此,在移栽缓苗后的一段时间内,将其归回幼苗生长期,在该期间进行激光补光的目的主要是在于根系的促发育。而在成熟生长期至茶树成年期,随着茶树根系的发育初步完善,则需要偏向于植物的茎部发育引导,以及根分化引导。而在茶叶采摘前,激光补光处理的目的则在于茶叶酚氨比的控制,通过对茶叶氨酚比的控制实现茶叶的提质。
而本发明选用激光作为补光光源,主要是因为激光与常见补光系统所用的LED光源等普质光源相比,还具有特殊的显著区别,即在于激光的高相干性且能量密度是远远高于常见的普质光源,因此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也是远远不同的。如普质光源的蓝光穿透能力弱,通常无法被植物叶绿体直接吸收,需要经过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转化后才能够传递给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在激光光源下,蓝光穿透浅的缺陷被弥补,可被叶绿体直接吸收,能够更加有效地直接促进植物地生长。
作为优选,
所述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的具体补光处理为:
将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0.5~6:1,总光强为0.1~1.5 μmol·m-2·s-1;
所述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的幼年生长期补光进行30~180 天。
在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采用上述的红蓝光比主要是在于控制并促进茶树的根系发育情况。对于一年生茶树和多年生茶树,实际所需的补光条件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如一年生茶树本身根系发育速率较高,因而在短期内垂直根即会自发性地形成快速发育,且实际一年生茶树对于根系地深度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对于一年生茶树,早该阶段需要施加相对较强的红光,控制红蓝光光强比为3~6:1,在该阶段内,实现对垂直根一定程度的发育抑制,并促进水平根的快速发育,以实现幼苗早期的茎部发育生长,使其形成更加粗壮的茎部和水平根系,水平根系的形成更加有利于茶树苗对于茶树吸收养分后用于地上部的生长和转化,即促进茎部发育。而对于多年生茶树,垂直根系得发育能够起到更优得“扎根”作用,使得茶树产生更强得长期发育优势,且促进垂直根系得发育能够一定程度抑制地上部的开花结果,形成早期发育优势,因而多年生茶树可适当提高蓝光光强比例。
作为优选,
所述成年生长期具体补光处理为:
茶树成年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1~8:1,总光强为0.5~2.0 μmol·m-2·s-1;
所述成年生长期补光于茶树移栽并缓苗至少30天后开始,至茶树采摘前15~180天结束。
茶树的成年生长期主要是进行茶树地上部的发育。在早期,通过本发明方法,无论对于一年生茶树还是多年生茶树,均可建立其相应所需的根系优势。对于该阶段而言,本发明主要基于协调根系对茶树地上部发育,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进行作用,从而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
如对于一年生茶树,由于其发育特点以及早期形成的发育优势,需要调整其红蓝光光强比为1~3:1,以相较于在早期形成的水平根系发育优势,一年生茶树在前期已累积足够的地上部生长优势,因而为确保其进一步的生长发育,需要调节降低红蓝光光强比,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引导水平根系和垂直根系的均衡发育,而由于茶树的垂直根系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着发育优势,因而仍需要控制红光略强于蓝光。
而对于多年生茶树,在早期建立了垂直根系快速发育,形成显著的垂直根系发育优势后,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如120~150 d后,转用高红光的激光光场,以促进茶树水平根系发育优势的形成。水平根系发育优势的形成后能够更加有效地形成健康地根网,有利于地上部更加顺利地向生殖生长转化。且在该激光光场的作用下,使得地上部合成的营养物质更加优先供给水平根系的发育。因而实现了地上部和水平根系的协同促进发育,大大提高了多年生茶树的发育效果,使其茎部更加粗壮、能够更加有效地实现营养物质输送。另一方面,多年生茶树由于需要经过多个秋冬旱、冷季节,而一年生茶树几乎没有过冬需求,因而本发明在引导根系发育方面,使得对于一年生茶树作用较小的、表土层30 cm以下的深层根发育受到限制,而在春夏多雨季节更加活跃的、表土层30 cm以内的面层根发育更加有效,而多年生茶树深层根确保发育有效的情况下再引导进行面层根的发育,使得茶树具备更强的对环境的适应性。
作为优选,
所述采摘前补熟期具体补光处理为:
于茶树采摘前至少15 d,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1~10:1,总光强为0.5~2.0 μmol·m-2·s-1;
所述采摘前补熟期补光进行至茶叶采摘前1~2 d。
对于补熟期,主要是对于茶叶内含营养物质进行有效调节。其中,最为重要的即茶叶的酚氨比。在前期的补光方案中,茶树的生长可以在激光诱导下形成足够的记忆效应,以符合需求的最佳形式进行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和发育。但是对于茶叶的物质累积和转化,则需要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进行再次的把控和调节。在该阶段,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树进行相应的调节。
作为优选,
所述激光光场的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光源。
半导体激光光源根据激光场所设定数量,确保实现均匀的出光布局。采用顶照、侧照或斜照的方式进行照射,激光光源可以根据需要组装成各种形态灯具,包括但不限于直管灯、飞碟灯、环形灯、投射灯。所述的激光照射光源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现有光源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
所述激光光场的光源与茶树叶冠顶端距离≥0.5 m。
激光光源具有较高的能量,距离秧苗生长阶段的水稻距离过近,容易对水稻造成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激光替代常见的LED光源和/或白炽光源以及遮光膜等方式形成的光质,通过精准特定的波长配合和光强比配合,能够非常有效地实现茶叶品质的改善,并对于茶树的增产具有显著的效果;
2)通过激光替代现有LED光源和/或白炽光源等常见现有的补光光源,降低了能耗比、提高了光利用率,对于农业种植补光领域,能够节约超60 %的能源,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节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原料均为市售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用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0.5米高度,顶照方式,每盏灯照射面积6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茶树苗(福云六号)移栽缓苗一天后,选用波长450 nm的蓝光、波长660 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0.5:1,激光初始光强0.1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每天4小时,阴天每天补光不超过12小时;以后光强每3天增加0.1 μmol·m-2·s-1,直至0.8 μmol·m-2·s-1稳定状态就不在增加,共进行180天补光;
3)茶树移栽180天后至茶树采摘期的120天前,激光光源红蓝比为8:1,激光光强0.5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至采摘前30天停止该阶段补光;
4)茶叶采摘前30天,采用纯红激光,激光光强2.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8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于采摘前2天停止补光。
上述步骤2)至步骤4)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1。
对比例1
步骤2)至步骤4)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1-1。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1-2。
步骤3)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1-3。
步骤4)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1-4。
步骤2)至步骤4)以等光强的LED光替代补光处理,作为CK1-5。
对BG1和CK1-1~5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 / 天 | 新梢密度 / 个·0.1m<sup>-2</sup> | 一芽两叶百芽重 / g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1 | +7 | 83 | 40.24 | 24.97 | 2.05 |
CK1-1 | - | 75 | 38.37 | 25.22 | 1.98 |
CK1-2 | -1 | 79 | 39.36 | 25.02 | 2.01 |
CK1-3 | +8 | 76 | 38.29 | 24.95 | 2.03 |
CK1-4 | +7 | 84 | 40.11 | 25.43 | 1.95 |
CK1-5 | - | 76 | 38.40 | 25.31 | 1.99 |
表中: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为正数表示提前,为负数表示延后,以CK1-1组为标准,“-”表示同天。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使得新梢萌动期提前7天,新梢密度增加10.7%,百芽重提高4.9 %,BG1组相较于CK1-1组茶叶产量提高41 %,酚氨比有所降低,茶多酚含量略有提高,茶叶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实施例2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2米高度,侧照方式,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6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1年生茶树苗(龙井43号)移栽并缓苗12 小时后,选用波长440nm的蓝光、波长670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6:1,激光光强1.5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1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不超过12小时,共补光30天;
3)茶树移栽缓苗30天后进行激光补光,激光光源红蓝比为1:1,激光光强2.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于采摘前15天停止该阶段补光;
4)茶叶采摘前15天,采用纯蓝激光,激光光强0.5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1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8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采摘时不需要停止补光,采摘后持续补光有助于茶树营养供给,采摘后补光采用步骤2)所述补光条件。
上述步骤2)至步骤4)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2。
对比例2
步骤2)至步骤4)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2-1。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2-2。
步骤3)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2-3。
步骤4)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2-4。
步骤2)至步骤4)以等光强的LED光替代补光处理,作为CK2-5。
对BG2和CK2-1~5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 / 天 | 新梢密度 / 个·0.1m<sup>-2</sup> | 一芽两叶百芽重 / g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2 | +4 | 58 | 22.69 | 18.96 | 3.36 |
CK2-1 | - | 52 | 21.78 | 21.20 | 2.98 |
CK2-2 | - | 48 | 22.03 | 19.19 | 3.39 |
CK2-3 | +3 | 46 | 21.86 | 18.81 | 3.25 |
CK2-4 | +5 | 57 | 22.66 | 22.02 | 2.94 |
CK2-5 | +1 | 51 | 21.69 | 21.36 | 3.03 |
表中: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为正数表示提前,为负数表示延后,以CK2-1组为标准,“-”表示同天。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使得新梢萌动期提前4天,新梢密度增加11.5%,百芽重提高4.2 %,BG2组相较于CK2-1组茶叶产量提高37 %,酚氨比降低了20.7 %,茶多酚含量略有提高,茶叶品质得到明显的提升。
实施例3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2米高度,斜照方式,角度60度,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6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以已自然生长5年茶树(多年生龙井)为样本,选用波长445nm的蓝光、波长650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6:1,激光光强1.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至采摘前60天停止该阶段补光,共计补光126天;
3)茶叶采摘前60天,激光光源红蓝比为4:1,激光光强1.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采摘时不需要停止补光,采摘后持续补光有助于茶树营养供给,采摘后补光采用步骤2)所述补光条件。
上述步骤2)至步骤3)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3。
对比例3
步骤2)至步骤3)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3。
对BG3和CK3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 / 天 | 新梢密度 / 个·0.1m<sup>-2</sup> | 一芽两叶百芽重 / g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3 | +3 | 67 | 24.58 | 20.74 | 3.20 |
CK3 | - | 62 | 23.43 | 21.09 | 3.09 |
表中: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为正数表示提前,为负数表示延后,以CK3组为标准,“-”表示同天。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使得新梢萌动期提前3天,新梢密度增加8.1%,百芽重提高4.9 %,BG3组相较于CK3组茶叶产量提高25 %,酚氨比降低了5.0 %,茶多酚含量略有提高,茶叶口感改善,苦涩味减弱,品质提升。
实施例4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1米高度,斜照方式,角度45度,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3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1年生茶树苗(中茶108)于移栽并缓苗1天后开始激光补光,选用波长455nm的蓝光、波长665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3:1,激光光强1.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每天4小时,阴天每天补光不超过14小时,至茶叶采摘前15天停止该阶段补光;
3)茶叶采摘阶段,关闭激光光源。
上述步骤2)至步骤3)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4。
对比例4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4。
对BG4和CK4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 / 天 | 新梢密度 / 个·0.1m<sup>-2</sup> | 一芽两叶百芽重 / g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4 | - | 51 | 24.95 | 22.07 | 3.31 |
CK4 | - | 48 | 24.52 | 22.13 | 3.22 |
表中: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为正数表示提前,为负数表示延后,以CK3组为标准,“-”表示同天。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使得新梢密度增加4.2 %,百芽重提高1.6 %,BG4组相较于CK4组茶叶产量提高10 %,酚氨比几乎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5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1米高度,斜照方式,角度45度,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3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以已自然生长、收获7年的茶树(白叶1号)为样本,于采摘前半年开始进行成年生长期的激光补光,选用波长450nm的蓝光、波长660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6:1,激光光强1.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1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该阶段补光于采摘前90天停止,共计补光89天;
3)茶叶采摘阶段前90天,关闭激光光源。
上述步骤2)至步骤3)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5。
对比例5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5。
对BG5和CK5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具体如下表所示。
组别 | 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 / 天 | 新梢密度 / 个·0.1m<sup>-2</sup> | 一芽两叶百芽重 / g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5 | +1 | 57 | 25.32 | 19.07 | 5.84 |
CK5 | - | 53 | 24.46 | 19.38 | 5.68 |
表中:新梢萌动期提前天数为正数表示提前,为负数表示延后,以CK3组为标准,“-”表示同天。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使得新梢萌动期提前1天,新梢密度增加7.5%,百芽重提高3.5 %,BG3组相较于CK3组茶叶产量提高20 %,酚氨比几乎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6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1米高度,斜照方式,角度45度,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3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以已自然生长、收获7年的茶树(白叶1号)为样本,于采摘前120天开始进行采摘前补熟期的激光补光,选用波长460nm的蓝光、波长670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10:1,激光光强1.5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6小时,于采摘茶叶前1天结束补光。
上述步骤1)至步骤2)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6。
对比例6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6。
对BG6和CK6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其中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如下表所示。
组别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6 | 17.15 | 6.04 |
CK6 | 19.38 | 5.68 |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仅在采摘前补熟期进行有效的激光处理,也能够极大程度地实现茶叶品质的改善,使得茶叶氨酚比下降16.8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极大的改善。
实施例7
一种激光光照促进茶树增产提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激光光源布置于茶树种植场所,距离鲜叶表面1米高度,斜照方式,角度45度,两侧对照,每盏灯照射面积30平方米,调整光源投射角度,使光场分布均匀;
2)以已自然生长、收获9年茶树(中茶108)为样本,茶叶采摘阶段前20天开始进行采摘前补熟期的激光补光,选用波长450nm的蓝光、波长655nm的红光激光光源,调节红蓝比为1:1,激光光强1.0 μmol·m-2·s-1,在环境光强低于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补充光照时间每天6小时,阴天每天补光最长不超过18小时,采摘时不需要停止补光,采摘后持续补光有助于茶树营养供给,采摘后补光采用步骤2)所述补光条件。
上述步骤1)至步骤2)过程中,茶树生长期间水肥管理、除草、除虫等正常管理均正常进行。
本组别标记为BG7。
对比例7
步骤2)以自然光替代,不进行补光处理,作为CK7。
对BG6和CK6组的茶树的生长及茶叶品质进行评测。其中茶多酚和茶氨酸含量如下表所示。
组别 | 茶多酚 / % | 茶氨酸 / % |
BG6 | 19.21 | 3.65 |
CK6 | 21.35 | 3.26 |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对于茶树生长不同阶段的激光补光处理,均能够产生相应的特征效果。而进行最为合适的补光处理后,仅在采摘前补熟期进行有效的激光处理,也能够极大程度地实现茶叶品质的改善,使得茶叶氨酚比下降19.6 %,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极大的改善。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茶叶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补光处理,能够对茶树的生长发育和茶叶的品质产生极大的改善效果。
Claims (6)
1.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在茶树三阶段生长期至少一个生长期中设置激光光场,并在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场对茶树进行补光处理;
所述三阶段生长期依次为: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成年生长期和采摘前补熟期;
所述激光光场由红光激光和蓝光激光构成;
所述蓝光激光波长为440~460 nm;
所述红光激光波长为650~670 nm;
所述激光光场总光强为0.1~2.0 μmol·m-2·s-1,且控制单日辐照时长≤18 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树苗移栽后的幼年生长期的具体补光处理为:
将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0.5~6:1,总光强为0.1~1.5 μmol·m-2·s-1;
所述茶树苗移栽并缓苗后的幼年生长期补光进行至少3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年生长期具体补光处理为:
茶树成年后,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1~8:1,总光强为0.5~2.0 μmol·m-2·s-1;
所述成年生长期补光于茶树移栽并缓苗至少30天后开始,至茶树采摘前15~180天结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摘前补熟期具体补光处理为:
于茶树采摘前至少15 d,当环境光强≤200 μmol·m-2·s-1时,启动激光光源,调节红蓝光光强比为1~10:1,总光强为0.5~2.0 μmol·m-2·s-1;
所述采摘前补熟期补光进行至茶叶采摘前0~2 d。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光场的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光场的光源与茶树叶冠顶端距离≥0.5 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65093.1A CN115589892A (zh) | 2022-10-17 | 2022-10-17 |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65093.1A CN115589892A (zh) | 2022-10-17 | 2022-10-17 |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89892A true CN115589892A (zh) | 2023-01-13 |
Family
ID=84846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65093.1A Pending CN115589892A (zh) | 2022-10-17 | 2022-10-17 |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8989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69083A (zh) * | 2023-06-02 | 2023-07-04 | 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光伏种植方法 |
-
2022
- 2022-10-17 CN CN202211265093.1A patent/CN11558989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69083A (zh) * | 2023-06-02 | 2023-07-04 | 浙江长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激光光伏种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97784B (zh) | 一种诱导火龙果反季节成花的栽培方法 | |
CN106171809B (zh) | 北方日光温室葡萄头茬果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 |
CN105993562A (zh) | 一种茄子的育苗方法 | |
CN103609441B (zh) | 一种蓝莓育苗方法 | |
CN106613114B (zh) | 一种秋石斛花期调控方法 | |
CN107771554B (zh) | 一种利用蓝紫光led间断补光提高苗菜品质的方法 | |
CN107278792A (zh) | 一种智能温室内红芭拉蒂葡萄一年两熟种植方法 | |
CN107311719B (zh) | 一种羊肚菌的大棚种植方法 | |
CN115589892A (zh) | 一种茶树补光培育方法 | |
CN107114098A (zh) | 一种大棚蚕豆与大蒜间作早熟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6258329A (zh) | 一种红枣树间作紫花苜蓿的栽培方法 | |
CN110169349A (zh) | 一种枣树的反季节栽培方法 | |
CN106665065B (zh) | 一种提高迷你南瓜结瓜率与商品率的方法 | |
CN109042136A (zh) | 一种软枣猕猴桃的培育方法 | |
CN114557210A (zh) | 促进缺光环境甜瓜生长的光调控方法 | |
CN111480559B (zh) | 一种容器栽培蓝莓花色改变的方法 | |
CN109548589B (zh) | 一种提高设施栽培甜椒产量与品质的方法 | |
CN102763584A (zh) | 一种提高蜜柚投产树产量和效益的修剪方法 | |
CN112166928A (zh) | 一种凤梨释迦产期调节的方法 | |
CN113491216A (zh) | 一种可降低裂果率的甜樱桃种植方法 | |
CN114847101B (zh) | 一种提高黄瓜耐弱光性的栽培方法 | |
CN115486361B (zh) | 一种高品质番茄水培方法 | |
CN115104441B (zh) | 一种蓝莓嫩枝扦插高效的生根方法 | |
CN107129396A (zh) | 一种提升葡萄苗木高存活率育苗方法 | |
CN113475327B (zh) | 提高设施农业叶菜类蔬菜中叶绿素α的光肥互作种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