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9030A -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9030A
CN115589030A CN202211204453.7A CN202211204453A CN115589030A CN 115589030 A CN115589030 A CN 115589030A CN 202211204453 A CN202211204453 A CN 202211204453A CN 115589030 A CN115589030 A CN 115589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output
voltage
parameter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44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硕
张美清
董明轩
赵明权
屈子森
辛凯
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44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9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9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903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2701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537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0Synchronising a generator for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or to another genera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构网型发电设备的频率同步速度。所述供电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新能源发电设备。新能源发电设备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并网点的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是由传统同步发电机支撑的。换句话说,传统电力系统中电压建立是通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实现的。同步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决定了电力系统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传统同步发电机固有的旋转转子/轴系的惯量、调速器控制及汽包蒸汽储能等为输出电压频率提供坚强的惯量、一次调频支撑,其励磁控制系统及强励能力,为输出电压的幅值提供坚强的无功支撑。
随着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发电设备规模逐步提高,新能源发电设备支撑电力系统电压幅值和频率的需求被提出。如何实现新能源发电设备支撑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频率同步速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新能源发电设备。其中,任意一个新能源发电设备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所述功率变换器可以通过并网点与电网耦合,该并网点可以是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供电系统的耦合点。所述功率变换器可以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功率变换器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便于控制装置基于该输出电压相位控制功率变换器的运行,如指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相位为所述输出电压相位或接近所述输出电压相位。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检测并网点电压。通常在电网中存在相位波动,输出电压相位与并网点电压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值也是变化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控制装置输出的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便于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可实现电网中相位波动较大时,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加快新能源发电设备与电网相位同步速度。
可选的,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所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一个示例中,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的情形中,所述功率变换器目标输出参数可以为有功功率基准参数。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的情形中,所述功率变换器目标输出参数可以为有功电流基准参数。又一个示例中,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所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的情形中,所述功率变换器目标输出参数可以为直流电压基准参数。又一个示例中,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的情形中,所述功率变换器目标输出参数可以为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基准参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为大于零的数值。可选的,所述预设数值为接近零的数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获取在第一时间点的所述并网点处的电压,以及获取在第二时间点的所述并网点处的电压,第二时间点在第一时间点后,且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间,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得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可以采用如下操作确定所述相位差值。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所述相位差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示例性的,所述控制装置可以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获取最近一次输出的输出相位。所述控制装置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最近一次确定出的输出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所述相位差值。实现确定电网中的相位跳变情况。所述相位差值可以反映相位跳变程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在所述输出电压相位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相位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时,可以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中相位波动较大,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相位差值,调整输出电压相位使得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与电网相位同步,控制装置可以将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设置为所述并网点电压相位与所述相位差值的总和,其中,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大于零;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中相位波动较小,控制装置调整输出电压相位,例如所述输出电压相位增加预设第一数值。可选的,第一数值可以为0,或者接近0的数值。可使输出电压相位接近并网点电压相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位差值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可反映处电网相位发生超前或者滞后的大相位跳变的故障。控制装置可以利用相位差值对向功率变换器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调整或者修正,使得调整或者修正后的输出电压相位接近电网相位,实现加快频率同步。而相位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相位阈值可以反映点电网相位未发生大相位跳变的故障,控制装置可以利用预设的第一数值对输出电压相位进行调整或者修正。可选的,第一数值可以为零。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控制装置确定输出电压相位复杂度。使得控制装置在电网未发生大相位跳变的情形下,以及控制装置在电网发生大相位跳变的情形下,可以采用相同的控制环路。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可以执行如下操作将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确定为参数偏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控制装置可以将所述输出相位作为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指令,提供给功率变换器,所述功率变换器对所述输出相位进行调制,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或者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的相位为所述输出电压相位。然后控制装置可以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实现调整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的闭环控制过程。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将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确定为参数偏差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确定参数偏差的方式。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将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参数偏差。
另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参数偏差。示例性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确定偏差修正量。并基于偏差修正量对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差值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
又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根据相位差值对参数偏差进行调整。示例性的,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第三相位阈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其中所述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例如基于相位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相位差值对应的偏差修正量。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表征相位差值与偏差修正量的对应关系。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所述参数偏差增加预设第二数值,对参数偏差调整。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确定输出频率的方式。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对参考偏差与虚拟惯量的比值,对该比值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
另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输出频率。这样的设计中,控制装置对参考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可使调整处理后的输出频率与电网频率接近。控制装置对调整处理后的输出频率进行积分得到输出电压相位,可使输出电压相位的变化接近电网相位变化,进一步加快频率同步速度。
又一个示例中,控制装置可以基于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确定预设多个频带的电压。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以及各频带的电压,调整所述输出频率。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全部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统和各频带的电压,确定各频带对应的输出频率调整量。根据各频带的输出频率调整量的总和对输出频率进行调整,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强对预设频带的振荡的阻尼作用。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中,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大于零,使得所述功率变换器具有较高稳定性。若将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入调节指令,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由大于零向小于零变化。可选的,在第一时间段内之前的一段时长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逐渐增大。在第一时间段内之后的一段时长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也逐渐增大。从而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呈“Z”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控制新能源发电设备中功率变换器的运行。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设计中供电系统中控制装置的功能或者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构网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新能源发电设备。所述新能源发电设备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所述功率变换器通过并网点与电网耦合,所述功率变换器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执行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还包括: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得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还包括: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相位差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包括: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基于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输出相位,调整值为所述相位差值,其中,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大于零;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所述输出相位增加预设第一数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预设阈值大于零。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所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包括: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所述功率变换器对所述输出相位进行调制,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时,还包括: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参数偏差。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还包括: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三相位阈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其中所述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所述参数偏差增加预设第二数值。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还包括: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还包括:基于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确定预设多个频带的电压;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以及各频带的电压,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大于零;若将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入调节指令,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由大于零向小于零变化。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控制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设计供电系统中控制装置的功能或操作,或者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及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设计供电系统中控制装置的功能,或者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三方面及其任一设计提供的方法。
以上第二方面到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请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构网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5为一种确定输出电压相位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输出电压相位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示意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加以介绍。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案可以应用于构网发电系统,该构网发电系统包含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和交流电力系统。其中,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新能源发电设备可指包括发电系统和功率变换器的设备。功率变换器可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一些示例中,新能源发电设备中的发电系统可以为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可以为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逆变器向电网输入功率。另一些示例中,新能源发电设备中发电系统可以为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同步电机、双馈电机等。功率变换器可以为背靠背式的功率变换器。
新能源发电设备中,功率变换器可以作为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口,发电系统通过功率变换器并网到交流电力系统。具体地,发电系统可以通过直流电容,向功率变换器提供直流电能。电力电子设备与交流电力系统给的连接点通常可以称为并网点。功率变换器可以将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输出至交流电力系统。交流电力系统可以为负载供电。具体地,交流电力系统可以是为负载提供工频交流电的交流电网,本申请中可简称为电网。
可选的,新能源发电设备中可以包含储能系统。储能系统可以存储发电系统提供的电能。储能系统也可以存储交流电力系统提供的电能。
现有交流电力系统中,交流电力系统的电压幅值和频率一般由同步发电机支撑。换句话说,同步发电机主导交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幅值和频率。但随着新能源发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增大,新能源发电设备支撑电网幅值和频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现有新能源发电设备一般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输出电压的频率(ω)和输出电压的幅值(E)发生机制以实现构网能力。新能源场站通过公共接入点,或者公共连接(pointof common coupling/connection,PCC)点,接入电网。新能源发电设备通过并网点接入新能源场站。可见,新能源发电设备也会通过PCC点接入电网。
图2中示出一种新能源发电设备构网控制的实现过程。图2中黑色圆点M可以表征功率变换器的并网点,并网点处的电压可以称为机端电压。一般的,并网点可指功率变换器的输出滤波器靠近交流电网侧的位置。可选的,若功率变换器的输出滤波器为L型滤波器,并网点可以视为是L型滤波器靠近电网侧的位置。若功率变换器的输出滤波器为LC型滤波器,或LCL型滤波器,并网点可以视为是输出滤波器滤波电容C上的位置。
新能源发电设备中采集电路可以采集并网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并网点处的电压也即三相电压,分别为A相电压,B相电压,C相电压。便于介绍,本申请中将三相电压简记为uabc。并网点处的电流,也即三相电流,A相电流,B相电流,C相电流,本申请中将三相电流简记为iabc。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公共接入点(如图2中的PCC)与并网点M之间的传输线等效电抗记为X。
图2中的虚线框1中示出新能源发电设备现有构网控制过程,可以由新能源发电设备中的处理器、控制器或者控制装置执行。下面以控制装置执行现有构网控制过程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根据并网点处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得到功率变换器实际输出的有功功率,简称为有功功率的反馈值Pfeedback。控制装置可以执行确定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的处理流程,如图2中的虚线框2中示出的控制过程。控制装置根据有功功率的反馈值和有功功率的参考值,确定有功功率的反馈值Pfeedback与参考值Pref之间的偏差,也即有功功率偏差值。控制装置可以基于有功功率偏差值和输出电压频率(内频率)发生器,计算得到内频率。控制装置基于内频率和相位(相位角)发生器,计算得到构网相位(相位角)θm,也即得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指令),功率变换器可以根据控制装置提供的输出电压相位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如功率变换器基于输出电压相位通过对电能调制的方式,改变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且该输出电压的相位为所述输出电压相位。
一般的,控制装置可以基于构网电压幅值E(也即输出电压幅值)、构网相位θm(也即输出电压相位),以及基于脉冲宽度调节控制技术等功率变换器控制方式,控制功率变换器的运行。可选的,构网电压幅值E可以为预设的电压幅值。或者,输出电压幅值可以通过外环控制来实现。示例性的,控制装置可以根据并网点处电压参考值、并网点处电压反馈值、无功功率参考值或者无功功率反馈值,并通过幅值发生器计算得到构网电压幅值(输出电压幅值)E。一些示例中,控制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对输出电压幅值E和构网相位θm的内环控制来实现闭环调节。然后再基于脉冲宽度调节控制技术等功率变换器控制方式,控制功率变换器的运行。示例性的,内环控制一种实现形式可以为基于电压控制和基于电流控制的双环控制。
一般的,输出电压(内电势)的位置可以通过控制装置配置,或者控制装置可以将某个位置的电压视为输出电压。可选的,输出电压的位置可以与并网点位置相同,或者不同。
控制装置根据构网相位θm、输出电压幅值E,对功率变换器控制。为便于说明构网输出电压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071
与电网电压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072
的关系,此处假设输出电压位置被配置为与并网点位置相同,如图2中黑色原点M。则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的关系可以记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073
其中,Ug为电网电压幅值,θg为电网电压相位(相位角),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074
表示公共接入点处的三相电压在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X可以为PCC点对应的位置与并网点之间的电抗。
请结合图2中的虚线框2,假设当前电网突增负荷,频率变慢,也即电网相位θg变化速率相对变慢,使得功率变换器输出有功功率增大,即有功功率的反馈值变大。进而有功功率偏差值变小,通过内频率发生器得到的输出电压频率减小,导致相位发生器输出的构网相位变化速率也相对减速。可见,控制装置确定出的构网相位可以跟随电网相位变化减速而减速。反之,假设当电网突减负荷,频率变快,也即电网相位θg变化速率相对加速,使得功率变换器输出有功功率减小,即有功功率的反馈值变小。进而有功功率偏差值变大,通过内频率发生器得到的输出电压频率增大,导致相位发生器输出的构网相位变化速率也相对加速。可见,控制装置确定出的构网相位可以跟随电网相位变化加速而加速。
由于控制装置确定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变化速率可以跟随电网相位变化速率变化而变化,相位是频率对时间积分的结果,相位变化速率即频率,可见虚线框2中的算法流程为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得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频率与电网频率逐渐接近。控制装置多次执行虚线框2中的算法流程,可实现频率同步,可使功率输出达到稳态。
而新能源发电设备中作为并网接口的功率变换器,在上述控制算法作用下,使功率变换器具有电压源特性,但在电网故障情况下,易导致电流幅值跃升,存在过流风险。且上述构网控制算法中新能源发电设备输出电压频率是依赖于有功功率参考值与有功功率实际值偏差驱动惯性、阻尼环节产生,且具有相对较慢的动态响应特性,其输出电压频率或输出电压相位将很难与电网电压的频率或相位快速实现同步,将可能造成新能源发电设备的暂态稳定问题,即出现暂态失步,导致新能源发电设备输出功率大幅波动或脱网,影响电网安全稳定。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可以在电网发生故障的情形下,实现快速频率同步能力。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构网控制方法。本申请中,电网发生故障可以包括电网出现大扰动的工况,例如输电线路电路故障等。
如图3所示,供电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新能源发电设备。任一新能源发电设备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便于介绍,以新能源发电设备300作为举例。新能源发电设备300可以包括功率变换器302和控制装置301。所述功率变换器302通过并网点与电网耦合,所述功率变换器302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301的控制下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控制装置301可以调整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电压的相位。本申请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可以由控制装置301。控制装置301可以应用于包括功率变换器的构新能源发电设备,控制装置301可以确定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并提供给功率变换器。以便于功率变换器在输出电压相位的指示下输出电压,且功率变换器所输出电压的相位等于或者接近控制装置301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
新能源发电设备中可以包括电力参数采集电路,如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等。电压采集电路可以采集功率变换器302的并网点处的电压,如三相电压。可选的,电压采集电路也可以采集直流电容处电压,以便控制装置301可以获取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电压。电流采集电流可以采集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的电流,如三相电流。
基于上述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相关介绍,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进行介绍。图4示出一种构网控制方法,可以由控制装置301执行,所述构网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控制装置301可以获取到功率变换器302的并网点处的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以便计算或者获取到功率变换器302向电网输入的有功功率、有功电流。
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mfeedback),以及目标输出参数(mref)确定输出电压相位。其中,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表征有功功率。可选的,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可以为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个: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的平方值。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假设功率变换器302向电网输出功率,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的有功功率升高,则有功电流升高。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的有功功率降低,则有功电流降低。从而有功电流的变化可以间接表征有功功率的变化。类似地,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的有功功率增大,则功率变换器302直流侧的直流电压降低。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的有功功率减小,则功率变换器302直流侧的直流电压升高。从而功率变换器302直流侧的直流电压的变化可以间接表征有功功率的变化。或者,直流电压的平方值的变化,也可以间接表征有功功率的变化。
目标输出参数mref也可以称为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的目标值。目标输出参数mref一般用于控制装置301以目标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对功率变换器302进行控制,使得功率变换器302向电网输入功率后,输出参数mfeedback等于或接近基准参考值mref。以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有功功率作为举例,控制装置301可以以有功功率的基准参考值Pref作为控制目标,对功率变换器进行控制,使得功率变换器实际输出的有功功率,也即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输出的有功功率Pfeedback等于或者接近有功功率的基准参考值Pref
示例性的,控制装置301可以获取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并网点的三相电压uabc、三相电流等电力参数。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三相电压uabc、三相电流确定输出参数mfeedback。或者控制装置301可以获取到输出参数mfeedback。输出参数mfeedback可以为如下中的任意一个参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的平方值。
示例性的,目标输出参数一般也称为输出参数的参考指令,或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并网点输出参数的控制目标值。用于指示控制装置301控制功率变换器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时,输出参数等于或者接近该目标输出参数。
步骤S102,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
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所述功率变换器302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以及目标输出参数,计算得到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偏差,可以称为参数偏差me1。示例性的,参数偏差me1、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关系可为me1=mref-mfeedback,或者me1=mfeedback-mref,此处不做过多限定。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参数偏差me1,获得输出电压频率ω1。基于所述输出电压频率ω1,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θ1。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1在步骤S102的算法流程可以如图5所示:图5中,控制装置301中第一加法器单元501、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一同实现控制装置301在步骤S103中的操作。图5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参数偏差。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偏差,得到参数偏差me1。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得到输出电压频率(ω)。可选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利用输出的有功电流与有功电流基准参考值之间的偏差,计算得到参考输出电压频率。或者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利用输出的直流电压与直流电压基准参考值之间的偏差,计算得到输出电压频率。或者,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利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有功功率基准参考值之间的偏差,计算得到输出电压频率。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有功输出的功率与有功功率基准参考值之间的参数偏差Pe1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091
进行积分处理,到输出电压频率ω1。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电势频率ω1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电压相位θ1。
步骤S103,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一些示例中,控制装置301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取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间。根据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得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可选的,第二时间点可以在第一时间点之后。
一些示例中,控制装置301可以检测并网点电压,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控制装置301可以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可以是最近一次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所述相位差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控制装置301可以获取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并网点的三相电压uabc。控制装置301可以确定所述三相电压uabc在前一次步骤103中调整后的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对应的旋转坐标系中的投影信息。旋转坐标系也即直(d)轴-交(q)轴坐标系,三相电压uabc在d轴的投影(也是d轴分量),本申请中简称为d轴电压ud。三相电压uabc在交轴的投影(也是q轴分量),本申请中简称为q轴电压uq。如前所述,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控制算法或者软件配置功率变换器302产生构网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包括输出电压幅值和输出电压频率(相位),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位置可以被配置为与并网点相同或者不同。一种实现方式,输出电压位置被配置为与并网点位置相同。控制装置301将并网点的机端电压控制为输出电压,可以理解为,在达到稳态时,并网点电压的幅值即为输出电压的幅值,并网点电压的相位即为输出电压的相位。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并网点的三相电压采样数据uabc在前一次步骤S102中确定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应的旋转坐标系中的投影信息,即上述ud和uq,确定相位偏差Δθ。相位偏差可以表征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与并网点电压相位的偏差,可以反映电网的相位跳变情况。可选的,相位偏差Δθ与所述d轴电压ud以及所述q轴电压uq之间的关系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01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1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可能超前并网点处电压相位,或者所述输出电压相位可能滞后并网点处电压相位,从而所述输出电压相位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相位的相位偏差Δθ具有正负性。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便于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控制装置301可以判断相位偏差Δθ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也即|Δθ|。区分相位偏差和相位差值,将相位偏差记为Δθ,将相位差值记为|Δθ|。
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所述相位差值|Δθ|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示例性的,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所述相位差值|Δθ|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控制装置301输出的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便于功率变换器可以基于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调整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且该输出电压的相位等于或接近所述输出电压相位。可选的,预设阈值等于或者接近零,可见控制装置301可以在输出相位与并网电压相位存在差异时,调整控制装置301输出的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相位差值|Δθ|大于第一相位阈值,第一相位阈值为大于零的数值,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控制装置301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以使功率变换器调整输出电压的相位。
一个示例中,若相位差值|Δθ|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可有所述相位偏差Δθ大于第一相位阈值,或者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第二相位阈值。第二相位阈值为小于零的数值,且第二相位阈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相位阈值。相位偏差Δθ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可以反映出电网发生超前的大相位跳变。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第二相位阈值,可以反映出电网发生滞后的大相位跳变。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所述相位偏差Δθ,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确定的),也即对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301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具体地,若所述相位偏差Δθ大于第一相位阈值,或者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第二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发生大相位跳变故障,控制装置301可以将所述相位偏差Δθ作为相位调整量(或调整值)。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相位调整量对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进行调整。示例性的,将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与相位调整量的总和,确定为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控制装置301可以向功率变换器302输出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功率变换器302可以对控制装置301提供的输出电压相位进行调制,实现调整功率变换器302的输出电压的相位。便于区分调整前的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以及调整后的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步骤S102中输出的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为θ1,步骤S103中,调整后的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为θ2。
另一个示例中,若相位差值|Δθ|小于第一相位阈值,可有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且大于所述第二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未发生大相位跳变故障,控制装置301可以将预设的第一数值确定为所述相位调整量。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相位调整量对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进行调整。示例性的,将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与相位调整量的总和,确定为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功率变换器302进行控制,实现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
可选的,第一相位阈值为60°,第二相位阈值为-60°。可选的,预设的第一数值可以为0或者接近0的数值。
可选的,若所述相位差值等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相位阈值,控制装置301可以将所述相位差值确定所述相位调整量,或者将所述第一数值确定为所述相位调整量。
通过上述介绍可见,控制装置301可以在电网发生滞后的或者超前的大相位跳变时,可以对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θ1,可使调整后的输出电压相位θ2的变化程度与电网相位的变化程度接近,实现加快频率同步,防止大相角跳变失步问题。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预设相位调整算法(或函数),实现上述步骤S103。可选的,相位调整函数可以包括非线性函数、或线性函数、或分段函数、或滞环、或滤波等一种或多种组合。相位调整函数可实现相位调整量随着电网电压信息如d轴电压、q轴电压自适应调整。
示例性的,图6中一种示出调整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的算法流程。控制装置301中的第一相位跳变计算单元601、第一低通滤波单元602、第一滞环比较单元603、第二加法器单元604以及三相转两相计算单元605可以一同实现控制装置301实行步骤S103中的操作。
控制装置301中三相转两相计算单元605可以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与前一次确定出的输出电压相位的旋转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确定当前并网点处的三相电压在前一次确定出的输出电压相位的旋转坐标系中的d轴电压ud和q轴电压uq。
第一相位跳变计算单元601可以根据所述d轴电压ud或者所述q轴电压uq,确定相位偏差Δθ,并输入至第一低通滤波单元602。第一低通滤波单元602可以对相位偏差Δθ进行低通滤波处理,用以滤波采样噪声或者高频扰动,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
第一滞环比较单元603可以对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进行滞环比较处理,并向第二加法器单元604输出的相位调整量。例如,第一滞环比较单元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并且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大于所述第二相位阈值时,向第二加法器单元604输出的相位调整量为预设的第一数值。示例性的,第一数值为0。
第一滞环比较单元603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时,向第二加法器单元604输出Δθflt。第一滞环比较单元603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或等于第二相位阈值时,向第二加法器单元604输出Δθflt。可选的,第一相位阈值为60°,第二相位阈值为-60°。
第二加法器单元604可以对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θ1与第一滞环比较单元输出的相位调整量进行加和处理,输出电压相位θ2。
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所述相位差值|Δθ|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步骤S102中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功率变换器进行控制。可选地,在所述相位差值|Δθ|等于所述预设阈值的场景中,控制装置301可以执行所述相位差值|Δθ|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的操作。或者控制装置301可以执行所述相位差值|Δθ|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限定。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明晰,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01可以采用相同控制环路,实现前述步骤S102和步骤S103中的功能。可以不需要根据电网相位波动情况,切换控制环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02中,控制装置301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时,可以将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确定为参数偏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
为进一步加快频率同步速度,控制装置301可以对参数偏差me1进行调整处理。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步骤S102中对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加快电网故障或大扰动情况下的频率同步。图7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构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构网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步骤S201,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
便于区分调整前的参数偏差和调整后的参数偏差,将调整前的参数偏差记为me1,将调整后的参数偏差记为me2。
具体地,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输出参数以及目标输出参数,计算得到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偏差,可以称为参数偏差me1。示例性的,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关系可为me1=mref-mfeedback,或者me1=mfeedback-mref,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步骤S202,调整参数偏差。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偏差调整量对参数偏差me1调整,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
具体地,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q轴电压和预设的偏差修正函数,确定偏差修正量Δme。监测偏差修正函数可以包括非线性函数、或线性函数、或分段函数、或滞环函数、或滤波函数等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多种偏差修正函数具体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前述偏差修正函数可以为第一线性函数(或者称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可以表征q轴电压与偏差修正量的对应关系。一些示例中,第一对应关系可以为Δme=KP1×x+b1,其中KP1为预设的变量系数,或者称第一比例系数,b1为预设的常数,x表征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确定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对应的偏差修正量Δme。可选的,b1可以为零。
控制装置301可以将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的总和确定为目标参数偏差me2。在电网中发生相位跳变的情形下,控制装置301对输出参数与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整处理,可以加快频率同步。
一个示例中,输出电压的位置被配置为与并网点位置相同。电网频率变慢的情形下,电网相位滞后,并网点电压在q轴的投影uq为负值,也即q轴电压为负值。步骤S202中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Δme用于减小参数偏差me1,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小于参数偏差me1。从而使输出频率变慢。相反地,电网频率变快的情形下,电网相位超前,并网点电压在q轴的投影uq为正值,也即q轴电压为正值。步骤S202中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Δme用于增大参数偏差me1,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大于参数偏差me1,从而使输出频率变快。
实现方式二、
控制装置301可以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三相位阈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其中所述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所述参数偏差增加预设第二数值。
一个示例中,若相位差值|Δθ|小于第三相位阈值,可有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第三相位阈值,且所述相位偏差Δθ大于第四相位阈值。第四相位阈值为小于零的数值,且第四相位阈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三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发生未小相位跳变故障,另一个示例中,若相位差值|Δθ|大于第三相位阈值,可有所述相位偏差Δθ大于第三相位阈值,或者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第四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发生小相位跳变故障。
偏差修正函数可以包括滤波函数、滞环函数。可选的,偏差修正函数还可以包括线性函数或者非线性函数,用于确定相位偏差。控制装置301根据所述d轴电压和所述q轴电压计算电网的相位偏差Δθ。相位偏差Δθ可以表征电网中电压的相位跳变情况。可选的,相位偏差Δθ与所述d轴电压ud以及所述q轴电压uq之间的关系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31
偏差修正函数中的滤波函数可以用于对相位偏差Δθ滤波采样噪声或者高频扰动,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其中滤波函数处理的相位偏差Δθ可以是步骤S101中确定出的相位偏差Δθ或者偏差修正函数中线性函数或者非线性函数确定出的相位偏差Δθ,本申请对此不作过多限定。
偏差修正函数中的滞环函数,可以比较相位偏差Δθ与第三相位阈值、第四相位阈值的关系,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偏差修正量Δme。
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控制装置301可以比较相位偏差Δθ与第三相位阈值、第四相位阈值的关系,并且所述相位偏差Δθ大于或等于第三相位阈值,或者所述相位偏差小于或等于第四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发生小相位跳变故障。其中,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第四相位阈值小于零。可选的,第三相位阈值为10°,第四相位阈值为-10°。在此情形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预设的第二线性函数和相位偏差Δθ,计算得到偏差修正量Δme。第二线性函数也可称为第二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表征相位偏差Δθ与偏差修正量Δme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二对应关系可以为Δme=KP2×x+b2,其中KP2为预设的变量系数或者第三比例系数,b2为预设的常数,x表征所述相位偏差Δθ,或者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可选的b2可以为零。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和所述相位偏差Δθ或者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确定所述相位偏差Δθ或者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对应的偏差修正量Δme。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q轴电压,计算得到偏差修正量Δme。
另一种可能的情形中,控制装置301可以比较相位偏差Δθ与第三相位阈值、第四相位阈值的关系,并且所述相位偏差Δθ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且大于所述第四相位阈值,可反映电网发生未小相位跳变故障,控制装置301可以将预设的第二数值确定为所述偏差修正量Δme。可选的,第二数值可以为零。
控制装置301可以将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的总和确定为目标参数偏差me2。在电网中发生相位跳变的情形下,控制装置301对输出参数与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整处理,可以加快频率同步。
步骤S203,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
控制装置301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41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
步骤S204,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取输出相位。
控制装置301可以对参考输出频率ω1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θ1,可称为输出相位。控制装置301向功率变换器302提供输出相位,指示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电压的相位为该输出相位。功率变换器302可以对输出相位进行调制,并输出电压,且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电压的相位为控制装置301提供的输出相位。
步骤S103,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输出相位与所述并网点电压相位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构网控制方法相同之处,如步骤S101、步骤S103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步骤S202中的实现方式一的构网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图8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8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er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执行上述步骤S201。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考参数偏差me1。第一线性比例单元7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上述第一对应关系,计算偏差修正量Δme。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也即修正后的参数偏差。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目标参数偏差me2,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目标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42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参考输出频率ω1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相位θ1。
图9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步骤S202中的实现方式二的构网控制方法算法流程。图9与图6中相同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9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的参考参数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第二相位跳变计算单元703、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一同实现控制装置301实行步骤S202中的操作。第二相位跳变计算单元703可以根据所述d轴电压ud或者所述q轴电压uq,确定相位偏差Δθ,并输入至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可以对相位偏差Δθ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滤波采样噪声或者高频扰动,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
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对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进行滞环比较处理。例如,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且大于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0。或者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或者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q轴电压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或者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θflt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可选的,第三相位阈值为10°,第四相位阈值为-10°。
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执行上述步骤S203,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目标参数偏差me2,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目标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51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并输出至相位发生器503。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参考输出频率ω1进行积分处理,得到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θ1。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步骤S102中对输出频率ω1进行调整处理。图10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构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构网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步骤S301,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
便于区分调整前的参数偏差和调整后的参数偏差,将调整前的参数偏差记为me1,将调整后的参数偏差记为me2。
具体地,控制装置301可以利用输出参数以及目标输出参数,计算得到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偏差,可以称为参数偏差me1。示例性的,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输出参数mfeedback与目标输出参数mref之间的关系可为me1=mref-mfeedback,或者me1=mfeedback-mref,此处不做过多限定。
步骤S302,根据所述参数偏差,确定输出频率。
具体地,控制装置301可以对参数偏差me1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52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可以理解的图10中示出的方法中,可以不涉及对参数偏差调整的操作。
步骤S303,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便于区分调整前的输出频率和调整后的输出频率,将调整前的输出频率记为输出频率ω1,将调整后的输出频率记为输出频率ω2。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频率调整量对输出频率ω1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
具体地,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所述三相电压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q轴电压和预设的输出频率修正函数,确定频率修正参数Δmω。输出频率修正函数可以包括非线性函数、或线性函数、或分段函数、或滞环函数、或滤波函数等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举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多种输出频率修正函数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A、
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输出频率。前述输出频率修正函数可以为第三线性函数(或者称第三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可以表征q轴电压与频率修正参数的对应关系。一些示例中,第三对应关系可以为Δmω=KP3×x+b3,其中KP3为预设的变量系数或者第二比例系数,b3为预设的常数,x表征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预设的第三对应关系和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确定所述三相电压的q轴电压对应的频率修正参数Δmω。可选的,b3可以为零。
在电网发生故障的场景中,q轴电压也相应发生变化,利用频率修正参数Δmω确定目标输出频率,具有增强阻尼的作用。假定输出位置被配置为与并网点位置相同,则在电网频率变慢的情形下,电网相位变化滞后,并网点电压(所述三相电压)在q轴的投影uq为负值,也即q轴电压为负值。步骤S303中计算得到的频率修正参数Δmω用于减小输出频率ω1,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小于输出频率ω1,也即使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电压的频率变慢。相反地,电网频率变快的情形下,电网相位变化超前,并网点电压(所述三相电压)在q轴的投影uq为正值,也即q轴电压为正值。步骤S303中计算得到的频率修正参数Δmω用于增大输出频率ω1,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大于输出频率ω1,也即使功率变换器302输出电压的频率变快。
控制装置301可以将频率修正参数Δmω和输出频率ω1的总和,确定为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
实现方式B、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确定预设多个频带的电压。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以及各频带的电压,调整输出频率ω1。输出频率修正函数可以包括多个频带滤波函数,其中多个频带是预设的。控制装置301基于输出频率修正函数可以实现如下过程:
控制装置301可以基于q轴电压,确定预设n个频带fi的电压udi,n为正整数,fi表征n个频带中第i个频带,i取遍1至n。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Kfi以及各频带的电压ufi,计算得到各频带fi的频率修正参数dfi。一些示例中,频率修正参数dfi与fi的电压udi的关系为dfi=ufi×Kfi
根据全部频带的频率修正参数dfi的总和以及输出频率ω1,计算得到输出相位。示例性的,控制装置301可以根据各频带的频率修正参数,确定n个频带的全部频率修正参数总和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61
从而控制装置301可以确定频率修正参数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62
控制装置301可以将频率修正参数Δmω和输出频率ω1的总和,确定为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
步骤S304,基于调整后的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
控制装置301可以对参考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相位,也即输出电压相位θ1。控制装置301可以将输出相位提供给功率变换器302,使得指示功率变换器301输出电压,且输出电压的相位等于或者接近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θ1。
步骤S103,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控制方法相同之处,如步骤S101、步骤S103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图11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步骤S303中的实现方式A的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图11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1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参考参数偏差me1,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参考参数偏差me1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63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
第二线性比例单元8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上述第三对应关系,计算频率修正参数Δmω。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相位θ1。
图12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步骤S303中实现方式B的控制方法的算法流程。图12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2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
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参考参数偏差me1,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参考参数偏差me1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71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多频带滤波单元803可以基于q轴电压,确定预设n个频带fi的电压udi。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Kfi以及各频带的电压ufi,计算得到各频带fi的频率修正参数dfi。将n个频带的全部频率修正参数总和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72
确定为频率修正参数Δmω。
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参考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相位θ1。
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301可以在步骤S103中对输出参数的参考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及对参考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图1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构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构网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步骤S401,将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确定为参数偏差。
步骤S402,调整参数偏差。
步骤S403,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
具体地,步骤S401、步骤S402以及步骤S403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201、步骤S202以及步骤S203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04,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步骤S405,基于调整后的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
具体地,步骤S404、步骤S405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步骤S303、步骤304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03,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控制方法相同之处,如步骤S101、步骤S103可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图14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一对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及实现方式A对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的算法流程。图14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4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第一线性比例单元7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计算偏差修正量Δme。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得到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73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第二线性比例单元8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所述第三对应关系,计算频率修正参数Δmω。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相位θ1。
图15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二对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及实现方式A对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的算法流程。图15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5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第二相位跳变计算单元703可以根据所述d轴电压ud或者所述q轴电压uq,确定相位偏差Δθ,并输入至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可以对相位偏差Δθ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滤波采样噪声或者高频扰动,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
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对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进行滞环比较处理。例如,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且大于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0。或者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或者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输出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q轴电压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或者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θflt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可选的,第三相位阈值为10°,第四相位阈值为-10°。
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得到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81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第二线性比例单元8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上述第三对应关系,计算频率修正参数Δmω。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相位θ1。
图16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二对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及实现方式B对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的算法流程。图16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6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考参数偏差me1。第二相位跳变计算单元703可以根据所述d轴电压ud或者所述q轴电压uq,确定相位偏差Δθ,并输入至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第二低通滤波单元704可以对相位偏差Δθ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滤波采样噪声或者高频扰动,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可以得到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
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对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进行滞环比较处理。例如,第二滞环比较单元705可以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且大于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0。或者在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Δθflt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或者相位偏差Δθflt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相位阈值时,向第三加法器单元702输出的输出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和q轴电压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或者输出的偏差修正量为基于上述第二对应关系和滤波处理后的相位偏差θflt计算得到的偏差修正量。可选的,第三相位阈值为10°,第四相位阈值为-10°。
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输出参数的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
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得到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91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电压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92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参考输出频率ω1。
多频带滤波单元803可以基于q轴电压,确定预设n个频带fi的电压udi。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Kfi以及各频带的电压ufi,计算得到各频带fi的频率修正参数dfi。将n个频带的全部频率修正参数总和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93
确定为频率修正参数Δmω。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电压相位θ1。
图17中示出控制装置301采用上述实现方式一对参考参数偏差进行调整处理,以及实现方式B对输出频率进行调整处理的算法流程。图17与图6中的相同之处可以参见图6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17中的虚线框中,mfeedback为输出参数,mref为目标输出参数,me1为输出参数和目标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
第一加法器单元501可以用于计算mref与mfeedback之间的差值,得到参数偏差me1。第一线性比例单元701可以基于所述q轴电压和上述第一对应关系,计算偏差修正量Δme。第三加法器单元702可以用于将输出参数的参考参数偏差me1和偏差修正量Δme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的惯量环节、阻尼环节,基于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得到输出频率ω1。示例性的,输出频率发生器502可以对调整后的参数偏差me2与虚拟惯量J的比值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94
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频率ω1。多频带滤波单元803可以基于q轴电压,确定预设n个频带fi的电压udi。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Kfi以及各频带的电压ufi,计算得到各频带fi的频率修正参数dfi。将n个频带的全部频率修正参数总和为
Figure BDA0003873148960000195
确定为频率修正参数Δmω。
第四加法器单元802可以用于将输出频率ω1和频率修正参数Δmω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相位发生器503可以对调整后的输出频率ω2进行积分处理,得到输出电压相位θ1。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偏差修正量对参考参数偏差修正,利用频率修正参数对参考输出频率修正,以及利用相位调整量对输出电压相位θ1后,利用计算得到的输出电压相位θ2,并将输出电压相位θ2提供给功率变换器302。功率变换器302基于输出电压相位θ2对直流电能进行调制输出电压,且输出电压的相位等于或者接近输出电压相位θ2。对功率变换器输出的阻抗进行扫描。功率变换器输出的阻抗相频特征将显著区别于传统基于锁相同步方式的输出阻抗相频特征,传统基于锁相同步方式的输出阻抗相频特性通常具有类似“Z”字型特征,具有次超同步范围的负阻区,且受电网强度强弱变化影响较大,而本申请呈现阻抗特征差异较大,几乎没有负阻区域,无锁相同步方式下典型的次同步范围及超同步范围的负阻特征。此外,电网强度由强到弱变化过程中,功率变换器输出的阻抗相频特征变化不大。
在一测试场景中,控制装置对功率变换器下发测试功率指令,测试功率指令可指示功率变换器跟踪实际功率反馈值,也即功率变换器以实际功率反馈值为目标,进行功率输出。此时有功功率的反馈值和有功功率的参考值相同,有功功率参考值和反馈值保持为零或者接近零,实现功率环路动态禁能。
通过模拟电源施加频率扰动,例如频率爬坡或频率阶跃。在电源频率具有扰动的场景中,功率变换器仍可以保持原状态运行,也即功率变换器可以跟踪实际功率反馈值。此时对功率变换器进行阻抗扫描。功率变换器输出的阻抗相频特征变化呈现锁相环同步方式下的显著相频特征,即有类似“Z”字型特征。
此外,控制装置改变功率变换器取消跟踪实际功率反馈值,例如,控制装置设置有功功率的参考值与有功功率的反馈值不同,有功功率的参考值和反馈值之间具有较大差异,使得功率环路使能。此时对功率变换器进行阻抗扫描。功率变换器输出的阻抗相频特征相对于此前有功功率环路动态禁能时变化较大,锁相环同步方式下典型的次超同步负阻抗特征消失。
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构网控制方法或者控制装置301执行的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4)

1.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新能源发电设备;所述新能源发电设备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
所述功率变换器通过并网点与电网耦合,所述功率变换器用于在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
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时,还用于:
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
获取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
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得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时,还用于:
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
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输出电压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所述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具体用于:
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基于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调整值为所述相位差值,其中,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大于零;
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所述输出电压相位增加预设第一数值。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大于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器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所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时,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
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
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
所述功率变换器对所述输出相位进行调制,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时,还用于: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参数偏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三相位阈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其中所述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
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所述参数偏差增加预设第二数值。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时,还用于: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11.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确定预设多个频带的电压;
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以及各频带的电压,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大于零;
若将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入调节指令,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由大于零向小于零变化。
13.一种构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功率变换器和控制装置的新能源发电设备,所述功率变换器通过并网点与电网耦合,所述方法用于控制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功率变换器的目标输出参数和在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检测并网点电压,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相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还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
获取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
所述第一时间点与第二时间点的间隔小于所述阈值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与所述第二时间点的并网点电压,获得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还包括:
获取所述并网点的三相电压;
确定所述三相电压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相位对应的直轴-交轴坐标系中的电压矢量;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确定相位差值;
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包括:
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一相位阈值,基于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输出相位,调整值为所述相位差值,其中,所述第一相位阈值大于零;
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一相位阈值,所述输出相位增加预设第一数值。
17.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阈值大于零。
18.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并网点的输出参数为如下参数中的任意一个:
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功率、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的有功电流、所述功率变换器直流侧的直流电压、所述直流电压的平方值。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与所述输出参数的差值,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相位,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
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
基于所述输出频率,获得输出相位;
所述功率变换器对所述输出相位进行调制,输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时,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一比例系数,调整所述参数偏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输出参数和所述输出参数之间的偏差,获得参数偏差,还包括:
若所述相位差值大于第三相位阈值,根据所述相位差值,调整所述参数偏差,其中所述第三相位阈值大于零;
若所述相位差值小于所述第三相位阈值,所述参数偏差增加预设第二数值。
22.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还包括:
根据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和预设的第二比例系数,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23.如权利要求19-2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参数偏差,获得输出频率,还包括:
基于所述电压矢量的交轴分量,确定预设多个频带的电压;
根据各频带对应的比例系数以及各频带的电压,调整所述输出频率。
24.如权利要求13-2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大于零;
若将所述并网点的输出功率作为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入调节指令,在所述并网点的电压在阈值时间内的相位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功率变换器的输出阻抗由大于零向小于零变化。
CN202211204453.7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589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4453.7A CN115589030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PCT/CN2023/102701 WO2024066537A1 (zh) 2022-09-29 2023-06-27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4453.7A CN115589030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9030A true CN115589030A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4453.7A Pending CN115589030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9030A (zh)
WO (1) WO20240665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37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44871B1 (ko) * 2020-08-06 2021-04-27 국제전기주식회사 V/f 드룹 병렬 운전 인버터 이중화 장치 및 방법
CN114142529A (zh) * 2021-12-02 2022-03-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功率变换器并网运行的功率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5065068A (zh) * 2022-05-18 2022-09-16 华中科技大学 用于源端无储能配置的光伏系统的虚拟同步机控制方法
CN115589030A (zh) * 2022-09-29 2023-01-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537A1 (zh) * 2022-09-29 2024-04-04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6537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1208B (zh) 风电机组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双模自适应协调控制方法
US11043817B2 (en) Method for feeding electrical power into an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network
Amrane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field oriented control for grid-connected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via hysteresis rotor current controller
Nian et al.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under distorted grid voltage
EP2043241B1 (en) Motor Drive Using Flux Adjustment to Control Power Factor
JP3435474B2 (ja) 変速風車
CN108462203B (zh) 一种海上风电场接入常规高压直流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0611331B (zh) 一种并网电力电子设备对电网频率的支撑方法
WO1993011604A1 (en)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with reduced power fluctuation and a static var mode of operation
CN114944663B (zh) 一种基于构网型变流器的储能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193797B (zh) 一种基于同步发电机和虚拟同步发电机并联微网的惯性匹配方法及控制系统
US11774994B2 (en) Method for current limitation of a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Abokhalil Grid connection control of DFIG for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s under turbulent conditions
JP2021191225A (ja) 三相交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11525595A (zh) 一种配电网柔性开关装置的虚拟同步控制系统
WO2024066537A1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构网控制方法
CN109193609A (zh) 一种基于vsg控制的直流电网直流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JP6437807B2 (ja) インバータ回路を制御する制御回路、および、当該制御回路を備えた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3964858B (zh) 一种基于对偶同步原理的三相逆变器并网控制系统
CN113193605B (zh) 电压控制型新能源变流器的有功功率直接控制方法
CN115579944A (zh) 一种具有自限流保护能力的构网型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Song et al. Comparison of resonant current regulators for DFIG during grid voltage distortion
CN109861280A (zh)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变流器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
Campos et al. Control of a PMSG based wind power system using abc-frame under distorted and asymmetrical voltage conditions
Song et al. Direct power control for DFIG under unbalanced and harmonically distorted grid voltage in stationary fr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