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8937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8937A
CN115578937A CN202211386715.6A CN202211386715A CN115578937A CN 115578937 A CN115578937 A CN 115578937A CN 202211386715 A CN202211386715 A CN 202211386715A CN 115578937 A CN115578937 A CN 115578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adhesive layer
display panel
layer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67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益生
叶佳俊
林冠峄
萧博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 Ink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Ink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E Ink Holdings Inc
Priority to CN2022113867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8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8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8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3Structures for supporting or mounting cel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5Substrat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密封胶与第一补强结构。挠性显示面板包含下基板、上基板与位于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下基板与上基板各具有边缘区。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平行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密封胶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之间。第一补强结构位于密封胶、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之间。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补强结构,且第一补强结构的弹性模量大于密封胶的弹性模量。当显示装置弯折时,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7月19日、申请号为201910653346.4、发明名称为“显示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挠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已广泛地应用挠性显示面板作为电子产品的显示荧幕,例如电子纸。挠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介质层主要是由电泳液以及掺于电泳液中的白色、黑色粒子所构成。通过施加电压于显示介质层,可以驱动白色、黑色粒子移动,以使各个像素区分别显示黑色、白色或灰阶。由于挠性显示面板是利用入射光线(例如太阳光或室内环境光)照射显示介质层而反射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因此不需背光源,可节省电力消耗。
然而,当具有挠性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弯折时,由于显示装置自身厚度的关系,其内圈边缘的与外圈边缘之间会产生错位。也就是说,内圈的层会较外圈的层内缩。若是仅在显示装置的单边发生错位,则易累积应力应变而导致脱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密封胶与第一补强结构。挠性显示面板包含下基板、上基板与位于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下基板与上基板各具有边缘区。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平行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密封胶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之间。第一补强结构位于密封胶、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之间。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补强结构,且第一补强结构的弹性模量大于密封胶的弹性模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结构为热固化胶或光固化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强结构的弹性模量在3GPa至4GPa的范围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上保护层与黏胶层。黏胶层位于上保护层与上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二补强结构。第二补强结构位于上保护层、黏胶层与上基板的边缘区之间,且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二补强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下保护层与黏胶层。黏胶层位于下保护层与下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二补强结构。第二补强结构位于下保护层、黏胶层与下基板的边缘区之间,且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二补强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具有空气间隙,空气间隙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显示介质层、上基板的边缘区与黏胶层之间,且空气间隙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空气间隙中与下基板的边缘区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导轨与多个第二导轨。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彼此枢接,且第二导轨其中两个枢接于第一导轨的相对两侧,挠性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其中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的硬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导轨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二补强结构。第二补强结构位于第一导轨与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补强结构,且第一补强结构的弹性模量大于密封胶的弹性模量,因此当显示装置弯折时,下基板的边缘区与上基板的边缘区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上保护层、第一黏胶层、下保护层与第二黏胶层。挠性显示面板包含下基板、上基板与位于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平行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第一黏胶层位于上保护层与上基板之间。第二黏胶层位于下保护层与下基板之间,其中靠近中心线位置的第一黏胶层与第二黏胶层的至少其中一个的黏性或弹性大于远离中心线位置的黏性或弹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保护层具有接触第一黏胶层的凹部或凸部,且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凹部或凸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基板具有接触第一黏胶层的凹部或凸部,且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凹部或凸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下保护层具有接触第二黏胶层的凹部或凸部,且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凹部或凸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具有空气间隙,空气间隙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显示介质层、上基板的边缘区与第一黏胶层之间,且空气间隙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空气间隙中与下基板的边缘区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导轨与多个第二导轨。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彼此枢接,且第二导轨的其中两个枢接于第一导轨的相对两侧,挠性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其中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的硬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导轨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补强结构。补强结构位于第一导轨与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靠近挠性显示面板中心线位置的第一黏胶层或第二黏胶层的黏性或弹性大于远离挠性显示面板中心线位置,因此当显示装置弯折时,上保护层与下保护层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上保护层、第一黏胶层、下保护层与第二黏胶层。挠性显示面板包含下基板、上基板与位于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平行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第一黏胶层位于上保护层与上基板之间。第二黏胶层位于下保护层与下基板之间。上保护层、上基板与下保护层的至少其中一个具有凹部或凸部,凹部或凸部接触第一黏胶层与第二黏胶层其中一个,且中心线通过凹部或凸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具有空气间隙,空气间隙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显示介质层、上基板的一边缘区与第一黏胶层之间,且空气间隙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空气间隙中与下基板的边缘区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第一导轨与多个第二导轨。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彼此枢接,且第二导轨的其中两个枢接于第一导轨的相对两侧,挠性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其中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的硬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导轨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补强结构。补强结构位于第一导轨与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上保护层、上基板与下保护层可具有凹部或凸部,凹部或凸部可接触第一黏胶层与第二黏胶层且由中心线通过,因此当显示装置弯折时,上保护层、上基板与下保护层在各自凹部或凸部的位置可接触比其他区域更多的黏胶层,使得上保护层、上基板与下保护层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第一导轨、多个第二导轨与补强结构。挠性显示面板具有平行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的中心线。挠性显示面板的中心线通过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彼此枢接,且第二导轨的其中两个枢接于第一导轨的相对两侧。挠性显示面板容置于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中,其中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的硬度。补强结构位于第一导轨与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的材质为金属,第二导轨的材质为橡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具有空气间隙,空气间隙位于下基板的边缘区、显示介质层、上基板的边缘区与第一黏胶层之间,且空气间隙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还包含支撑件。支撑件位于空气间隙中与下基板的边缘区上。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中心线通过的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的硬度,且补强结构位于第一导轨与挠性显示面板之间,因此当显示装置弯折时,显示装置在邻近中心线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沿线段2-2的剖面图;
图3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沿线段3-3的剖面图;
图4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沿线段4-4的剖面图;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4相同;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7绘示图6的显示装置沿线段7-7的剖面图;
图8绘示图6的显示装置沿线段8-8的剖面图;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0绘示图9的显示装置沿线段10-10的剖面图;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2绘示图11的显示装置沿线段12-12的剖面图;
图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4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4B绘示图14A的显示装置沿中心线L的剖面图;
图15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5B绘示图15A的显示装置沿中心线L的剖面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显示装置,110、110a-挠性显示面板,112、112a、112b-下基板,113-边缘区,114-上基板,115-边缘区,116、116a-显示介质层,120-密封胶,130、130a、130b、130c-补强结构,140、140a-上保护层,150a、150b、150c、150d-黏胶层,160、160a-下保护层,170-支撑件,180a-第一导轨,180b-第二导轨,192、192a、192b-凹部,194-凸部,2-2、3-3、4-4、7-7、8-8、10-10-线段,A1、A2、A3-区域,D、D1、D2-方向,G-空气间隙,L-中心线,O1、O2-开口,S1、S2-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图2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线段2-2的剖面图。图3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线段3-3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至图3,显示装置100包含挠性显示面板110、密封胶120(例如封装框胶)与补强结构130。挠性显示面板110包含下基板112、上基板114与位于下基板112与上基板114之间的显示介质层116。下基板112的材质可包含聚酰亚胺(Polyimide;PI),且设有薄膜晶体管阵列(TFTarray)。显示介质层116包含胶体与具有带电粒子的微胶囊。显示介质层116可用来反射入射光线。带电粒子例如黑色与白色粒子,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胶体可以为感压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
下基板112与上基板114分别具有边缘区113与边缘区115,边缘区113、115可视为挠性显示面板110的外围封装区。密封胶120位于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与上基板114的边缘区115之间。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平行挠性显示面板110的短边,换句话说,中心线L垂直挠性显示面板110的长边。在本实施方式中,靠近中心线L的区域设置补强结构130。补强结构130的弹性模量大于密封胶120,仍具有密封特性,可以为另一种密封胶。补强结构130位于密封胶120、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与上基板114的边缘区115之间。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通过补强结构130,且补强结构130的弹性模量(Young's modulus)大于密封胶120的弹性模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强结构130可以为热固化胶或光固化胶,具有高黏性与高弹性。补强结构130的弹性模量可以在3GPa至4GPa的范围中,而密封胶120的弹性模量约在1GPa以下。显示装置100(或挠性显示面板110)可沿长边弯折或卷绕。当显示装置100弯折时,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与上基板114的边缘区115在邻近中心线L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100相对两侧(如图1的上下两短边),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在本文中,所述“弯折”包含卷绕,合先叙明。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还包含上保护层140、黏胶层150a与补强结构130a。黏胶层150a位于上保护层140与上基板114之间。补强结构130a位于上保护层140、黏胶层150a与上基板114的边缘区115之间,且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通过补强结构130a。相似地,显示装置100还可包含下保护层160、黏胶层150b与补强结构130b。黏胶层150b位于下保护层160与下基板112之间。补强结构130b位于下保护层160、黏胶层150b与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之间,且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通过补强结构130b。补强结构130a、130b的材质与补强结构130的材质可以是相同的。黏胶层150a、150b可以为透明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或感压胶(PSA),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当显示装置100弯折时,上保护层140与下保护层160在邻近中心线L的位置较为稳固,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100相对两侧(如图1的上下两短边),以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材料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
有关以上的设计是在显示装置100的长边中心区域提升层间稳固性,在以下叙述中,将描述在显示装置100的短边提升层间稳固性的设计。
图4绘示图1的显示装置100沿线段4-4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4,显示装置100具有空气间隙G。空气间隙G位于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显示介质层116、上基板114的边缘区115与黏胶层150a之间,且空气间隙G的延伸方向平行中心线L。在显示装置100短边处的下基板112凸出显示介质层116与上基板114,以供上保护层140利用黏胶层150a贴合。也就是说,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的一部分未被显示介质层116与上基板114覆盖。如此一来,当显示装置100弯折时,空气间隙G可容许上保护层140与挠性显示面板110产生些许位移,避免层间位移向显示装置100邻近中心线L的区域集中而发生脱层。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4相同。与图4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图5的显示装置100还包含支撑件170。支撑件170位于空气间隙G中与下基板112的边缘区113上。支撑件170沿空气间隙G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制作图5的显示装置100时,可先设置支撑件170于下基板112的短边以定义出预留空间。如此一来,当上保护层140通过黏胶层150a下压贴合时,会因支撑件170抵接而让黏胶层150a的贴合位置更靠近下基板112的侧面,留下预留空间而形成空气间隙G。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170可以为细长条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胶带或聚酰亚胺(Polyimide;PI)胶带,但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a的侧视图。图7绘示图6的显示装置100a沿线段7-7的剖面图。图8绘示图6的显示装置100a沿线段8-8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6至图8,显示装置100a包含第一导轨180a、多个第二导轨180b与图1的显示装置100。第一导轨180a与第二导轨180b可安装于机壳。第一导轨180a与第二导轨180b覆盖显示装置100的底面与侧面,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显示装置100的顶面。第一导轨180a与第二导轨180b其内分别具有容置空间S1、S2,以容置包含挠性显示面板110(见图3)的显示装置100。第一导轨180a与第二导轨180b分别具有开口O1与开口O2,开口O1连通容置空间S1,开口O2连通容置空间S2。当显示装置100以方向D卷动时,可顺着第二导轨180b的容置空间S2移动。第一导轨180a的开口O1与第二导轨180b的开口O2裸露显示装置100的顶面的显示区,以供使用者观看。
此外,显示装置100a还包含补强结构130c。补强结构130c位于第一导轨180a与显示装置100之间。更详细地说,参阅图3,补强结构130c位于第一导轨180a与上保护层140之间与第一导轨180a与下保护层160之间。换句话说,补强结构130c位于第一导轨180a与挠性显示面板1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轨180a设置在中心线L(亦可参见图1)通过的位置。第二导轨180b彼此枢接,且第二导轨180b的其中两个枢接于第一导轨180a的相对两侧,未被中心线L通过。第一导轨180a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180b的硬度。举例来说,第一导轨180a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例如不锈钢),第二导轨180b的材质可以为橡胶。
补强结构130c可与显示装置100相黏贴。当显示装置100a以方向D卷动时,处于容置空间S1中的显示装置100无法移动,仅处于容置空间S2的显示装置100可顺着第二导轨180b移动。在显示装置100a完全展开的长度1/2处(即中心线L通过的位置),补强结构130c可将上保护层140与下保护层160固定在第一导轨180a中。此固定方式限制第一导轨180a中的上保护层140与下保护层160的相对位置不论在显示装置100a展开或收卷时完全不变。如此一来,当上保护层140与下保护层160因弯折发生层间位移时,只会往显示装置100的两短边(即图6的左右两侧)方向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补强结构130c的材质可以为树脂(Epoxy),但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中心线L通过的第一导轨180a的硬度大于第二导轨180b的硬度,且补强结构130c位于第一导轨180a与包含挠性显示面板110(见图3)的显示装置100之间,因此当显示装置100a弯折时,在邻近中心线L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100a相对两侧,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b的俯视图。图10绘示图9的显示装置100b沿线段10-10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9与图10,显示装置100b包含挠性显示面板110、上保护层140、黏胶层150c、下保护层160与黏胶层150d。挠性显示面板110包含下基板112、上基板114与显示介质层116a。与图1、图3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黏胶层150c与黏胶层150d的至少其中一个的黏性或弹性往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的方向D1、D2逐渐增加,且省略补强结构130、130a、130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线L通过区域A1,因此区域A1中的黏胶层150c(或黏胶层150d)黏性或弹性大于区域A2中的黏胶层150c(或黏胶层150d),区域A2中的黏胶层150c(或黏胶层150d)黏性或弹性大于区域A3中的黏胶层150c(或黏胶层150d)。上述区域的数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制作时,可使用梯度差的固化的方式对黏胶层150c与黏胶层150d的至少其中一个进行处理。举例来说,若黏胶层150c与黏胶层150d为热固化或紫外光(UV)固化胶,在中心线L通过的区域A1使用较高的能量(高功率或长时间)固化黏胶层150c、150d,则在邻近中心线L的区域(例如区域A1)的黏胶层150c、150d的黏性或弹性便会高于两侧(例如区域A3),使得显示装置100b在弯折时优先向两边(如图9的上下两短边)发生错位。
由于黏胶层150c、150d的黏性或弹性可往挠性显示面板110的中心线L的方向逐渐增加,因此当显示装置100b弯折时,上保护层140与下保护层160在邻近中心线L的位置较为稳固。如此一来,因弯折产生的应变可分散于显示装置100b相对两侧(如图9的上下两短边),可避免发生单边错位与脱层的情形。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c的俯视图。图12绘示图11的显示装置100c沿线段12-12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1与图12,显示装置100c包含挠性显示面板110、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下保护层160a与黏胶层150b。挠性显示面板110包含下基板112、上基板114与显示介质层11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黏胶层150b与下保护层160a皆具有凹部192,上保护层140a的凹部192与下保护层160a的凹部192分别接触黏胶层150a、150b,且中心线L通过凹部192。
当上保护层140a与下保护层160a各自与挠性显示面板110贴合时,上保护层140a与下保护层160a在邻近中心线L的区域会有较多的贴附面积,可提升稳固性。此外,显示装置100c在弯折(或卷绕)时产生的层间应变会在邻近中心线L的区域遇到上保护层140a与下保护层160a的凹部192几何上的阻力。如此一来,层间应变只能往两边(如图11的上下两短边)移动,避免层间应变往单边集中造成脱层。
图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d的俯视图。显示装置100d包含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下保护层160a与黏胶层150b与图11的挠性显示面板110。与图11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显示装置100d的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下保护层160a与黏胶层150b皆具有凸部194,且中心线L通过凸部194。上保护层140a的凸部194与下保护层160a的凸部194分别接触黏胶层150a、150b,且中心线L通过凸部194。这样的设计,也可具有前述图11的凹部192的功效。
图14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e的俯视图。图14B绘示图14A的显示装置100e沿中心线L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4A与图14B,显示装置100e包含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下保护层160a、黏胶层150b与挠性显示面板11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基板114与显示介质层116内缩于下基板112a,换句话说,下基板112a凸出上基板114与显示介质层116。如此一来,上基板114与显示介质层116的边缘可共同形成凹部192a,且中心线L通过凹部192a。在本实施方式中,黏胶层150a由外至内依序与黏胶层150b、下基板112a、上基板114接触,因此可增加额外的贴附面积,在卷绕显示装置100e时于中心线L附近区域形成几何阻力。如此一来,层间应变只能往两边(如图14A的上下两短边)移动,避免层间应变往单边集中造成脱层。
图15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f的俯视图。图15B绘示图15A的显示装置沿中心线L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5A与图15B,显示装置100f包含上保护层140a、黏胶层150a、下保护层160a、黏胶层150b与挠性显示面板110a。与图14A、图14B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挠性显示面板110a的上基板114、显示介质层116与下基板112b的边缘大致对齐。如此一来,上基板114、显示介质层116与下基板112b的边缘可共同形成凹部192b,且中心线L通过凹部192b。在本实施方式中,黏胶层150a由外至内依序与黏胶层150b、上基板114接触,因此可增加额外的贴附面积,在卷绕显示装置100f时于中心线L附近区域形成几何阻力。如此一来,层间应变只能往两边(如图15A的上下两短边)移动,避免层间应变往单边集中造成脱层。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独立或搭配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元件与结构,依设计者需求而定。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挠性显示面板,包含下基板、上基板与位于所述下基板与所述上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层,其中所述挠性显示面板的一中心线平行所述挠性显示面板的短边;
上保护层;
第一黏胶层,位于所述上保护层与所述上基板之间;
下保护层;以及
第二黏胶层,位于所述下保护层与所述下基板之间,其中所述上保护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保护层至少其中一个具有凹部或凸部,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接触所述第一黏胶层与所述第二黏胶层的其中一个,且所述中心线通过所述凹部或所述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空气间隙,所述空气间隙位于所述下基板的边缘区、所述显示介质层、所述上基板的边缘区与所述第一黏胶层之间,且所述空气间隙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支撑件,位于所述空气间隙中与所述下基板的所述边缘区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一导轨,其中所述挠性显示面板的所述中心线通过所述第一导轨;以及
多个第二导轨,彼此枢接,且所述多个第二导轨其中两个枢接于所述第一导轨的相对两侧,所述挠性显示面板容置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多个第二导轨中,其中所述第一导轨的硬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二导轨的硬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多个第二导轨的材质为橡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补强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保护层皆具有所述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胶层与所述第二黏胶层皆具有凹部,且所述上保护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保护层的所述多个凹部与所述第一黏胶层与所述第二黏胶层的所述多个凹部在俯视方向上对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保护层皆具有所述凸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胶层与所述第二黏胶层皆具有凸部,且所述上保护层、所述上基板与所述下保护层的所述多个凸部与所述第一黏胶层与所述第二黏胶层的所述多个凸部在俯视方向上对齐。
CN202211386715.6A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78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6715.6A CN115578937A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3346.4A CN112242095B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CN202211386715.6A CN115578937A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3346.4A Division CN112242095B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8937A true CN115578937A (zh) 2023-01-06

Family

ID=7416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6715.6A Pending CN115578937A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CN201910653346.4A Active CN112242095B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3346.4A Active CN112242095B (zh) 2019-07-19 2019-07-1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57893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9094A (zh) * 2021-07-14 2021-10-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34250B (zh) * 2010-12-15 2014-04-11 Au Optronics Corp 可撓性顯示面板
US9333725B2 (en) * 2013-06-26 2016-05-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dhesive structure with hybrid adhesive layer
CN106652802B (zh) * 2017-02-27 2020-03-1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7578707B (zh) * 2017-10-20 2019-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070740A (ko) * 2017-12-13 2019-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208753324U (zh) * 2018-09-25 2019-04-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装置
CN109377887A (zh) * 2018-12-19 2019-02-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30184B (zh) * 2019-02-22 2021-04-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2095B (zh) 2022-11-29
CN112242095A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625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CD with separate polarizing plates
KR1003838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0954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pad in contact with a light guide and maintaining a distance between a panel guide and a backlight assembly
US20030071941A1 (en) LCD supporting structure
KR20200006646A (ko) 표시 장치
JP607039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222649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17029317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45281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05457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joint portion of a wiring substrate extending from an inside to an outside of the case
JP2017212039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1665654A (zh) 显示装置
CN113555412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913907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
WO2013118475A1 (ja) 表示装置
CN10827953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42095B (zh) 显示装置
US20150366082A1 (en) Display device
JP7086717B2 (ja) 光源装置、これを備え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628543A (zh) 显示装置
TWI711856B (zh) 顯示裝置
US10725232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257552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1740504B1 (en) Curved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