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6089A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6089A
CN115576089A CN202211203012.5A CN202211203012A CN115576089A CN 115576089 A CN115576089 A CN 115576089A CN 202211203012 A CN202211203012 A CN 202211203012A CN 115576089 A CN115576089 A CN 115576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zoom lens
power
zoom
foc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30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圣棠
万彦男
唐国豪
陈文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Zhongru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030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6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6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6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02B15/17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fnow<2;fnot<3.5;ft/fw>7.5;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变焦镜头能够同时在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均实现较小的光圈数,实现了变焦镜头较大的光圈,增强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
随着变焦镜头的日益普及,其在监控、视讯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了其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变焦镜头以使用玻璃镜片为主,越来越难以满足监控镜头日益增长的低成本、低重量、高成像质量需求。
目前,小型的变焦镜头通常均为前群较大,后群较小,对于一些孔径较小的位置,上述变焦镜头难以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变焦镜头能够同时在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均实现较小的光圈数,实现了变焦镜头较大的光圈,增强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w<2;
fnot<3.5;
ft/fw>7.5;
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实现了中倍率的变焦镜头的限定,变焦镜头能够同时在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均实现较小的光圈数,实现了变焦镜头较大的光圈,增强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优选地,第一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组成,第一固定透镜和第二固定透镜胶合。
优选地,第一变倍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组成,第三变倍透镜和第四变倍透镜胶合。
优选地,第二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第六固定透镜、第七固定透镜和第八固定透镜组成三胶合透镜。
优选地,聚焦透镜群由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及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二聚焦透镜胶合而成,或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
和/或
第二变倍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至多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减小非球面透镜的使用,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同时若使用非球面透镜时也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变焦镜头的慧差和像差,增加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内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非球面透镜的使用,且能够增加非球面透镜对成像质量的校正效果。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fw>0.45;
其中,D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较厚的第一变倍透镜的设置,增大了第一变倍透镜的变焦能力,减少了变焦透镜内透镜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Cb1)/fw<0.04;
其中,C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边缘的厚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变倍透镜边缘的厚度的限定,减小了由于第一变倍透镜厚度过大带来的像差及慧差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Rb11+Rb12)/(Rb11-Rb12)|<4;
其中,Rb1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1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变倍透镜两侧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差异,减小了光线通过第一变倍透镜后,光路突变的可能,增加了变焦镜头变倍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5/fw>0.4;
其中,Db5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五变倍透镜厚度的限定,减小了第二变倍透镜群内透镜的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SG2/fw<2;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第一变倍群组有合适的移动距离,变焦镜头有较大的变焦范围,同时也不会造成较大的体积,能够实现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4/SG2<0.5;
其中,S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聚焦透镜群移动距离的限定,增加了聚焦透镜群聚焦的精度,继而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5/SG2<0.8;
其中,S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变倍透镜群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对变焦镜头体积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了成像的慧差及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5<DOI/TTL<0.45;
其中,DOI为所述光阑与所述像面之间的间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第二固定透镜群、聚焦透镜群及第二变倍透镜群能够更好地校正成像的慧差及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实现了中倍率的变焦镜头的限定,变焦镜头能够同时在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均实现较小的光圈数,实现了变焦镜头较大的光圈,增强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2、通过减小非球面透镜的使用,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同时若使用非球面透镜时也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变焦镜头的慧差和像差,增加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3、通过第一变倍透镜边缘的厚度的限定,减小了由于第一变倍透镜厚度过大带来的像差及慧差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慧差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慧差图。
附图标号说明:G1、第一固定透镜群;G2、第一变倍透镜群;G3、第二固定透镜群;G4、聚焦透镜群;G5、第二变倍透镜群;G6、辅助组件;a1、第一固定透镜;a2、第二固定透镜;a3、第三固定透镜;a4、第四固定透镜;a5、第五固定透镜;a6、第六固定透镜;a7、第七固定透镜;a8、第八固定透镜;b1、第一变倍透镜;b2、第二变倍透镜;b3、第三变倍透镜;b4、第四变倍透镜;b5、第五变倍透镜;c1、第一聚焦透镜;c2、第二聚焦透镜;STO、光阑;CG1、第一保护玻璃;CG2、第二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w<2;
fnot<3.5;
ft/fw>7.5;
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实现了中倍率的变焦镜头的限定,变焦镜头能够同时在广角状态与望远状态均实现较小的光圈数,实现了变焦镜头较大的光圈,增强了变焦镜头的夜视效果。
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第一固定透镜a1和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负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第三变倍透镜b3和第四变倍透镜b4胶合。
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正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负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正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第六固定透镜a6、第七固定透镜a7和第八固定透镜a8组成三胶合透镜。
聚焦透镜群G4由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c1及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二聚焦透镜c2胶合而成,或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c1;
和/或
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b5。
所述变焦镜头至多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小非球面透镜的使用,降低了变焦镜头的成本,同时若使用非球面透镜时也能够一定程度的改善变焦镜头的慧差和像差,增加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内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非球面透镜的使用,且能够增加非球面透镜对成像质量的校正效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fw>0.45;
其中,D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较厚的第一变倍透镜b1的设置,增大了第一变倍透镜b1的变焦能力,减少了变焦透镜内透镜的数量。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Cb1)/fw<0.04;
其中,C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边缘的厚度。
通过第一变倍透镜b1边缘的厚度的限定,减小了由于第一变倍透镜b1厚度过大带来的像差及慧差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Rb11+Rb12)/(Rb11-Rb12)|<4;
其中,Rb1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1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变倍透镜b1两侧曲面的曲率半径的差异,减小了光线通过第一变倍透镜b1后,光路突变的可能,增加了变焦镜头变倍的可靠性。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5/fw>0.4;
其中,Db5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b5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五变倍透镜b5厚度的限定,减小了第二变倍透镜群G5内透镜的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SG2/fw<2;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
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第一变倍群组有合适的移动距离,变焦镜头有较大的变焦范围,同时也不会造成较大的体积,能够实现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4/SG2<0.5;
其中,S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
通过聚焦透镜群G4移动距离的限定,增加了聚焦透镜群G4聚焦的精度,继而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5/SG2<0.8;
其中,S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移动距离。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变倍透镜群G5移动距离的限定,在对变焦镜头体积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了成像的慧差及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5<DOI/TTL<0.45;
其中,DOI为所述光阑STO与所述像面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参数的限定,第二固定透镜群G3、聚焦透镜群G4及第二变倍透镜群G5能够更好地校正成像的慧差及像差,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及辅助组件G6。
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第一固定透镜a1和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负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第三变倍透镜b3和第四变倍透镜b4胶合。
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正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负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正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第六固定透镜a6、第七固定透镜a7和第八固定透镜a8组成三胶合透镜。
聚焦透镜群G4由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c1及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二聚焦透镜c2胶合而成。
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b5。
辅助组件G6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玻璃CG1和第二保护包括。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表1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2,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2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3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1】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11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21
【表2】
WIDE TELE
D1 1.40 36.71
D2 36.62 1.310
D3 1.17 11.79
D4 9.67 21.30
D5 24.69 2.44
【表3】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22
本实施例中,fnow=1.85,fnot=3.85,TTL=144.98mm,fw=21.2mm,ft=176.9mm,ft/fw=8.34;
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Db1=10mm,DB1/fw=0.47;
其中,D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Cb1=9.55mm,(Db1-Cb1)/fw=0.021;
其中,C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边缘的厚度。
Rb11=33.47mm,Rb12=16.66mm;
|(Rb11+Rb12)/(Rb11-Rb12)|=2.98;
其中,Rb1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1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Db5=9.57mm,Db5/fw=0.45;
其中,Db5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b5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SG2=35.31mm,SG2/fw=1.67;
SG4=10.62mm,SG4/SG2=0.3;
SG5=22.25mm,SG5/SG2=0.63;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S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S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移动距离。
Db5Imin=5.49mm;
其中,Db5Imin为所示第五变焦透镜与像面之间的最小间距。
DOI=67.54mm,DOI/TTL=0.38;
其中,DOI为所述光阑STO与所述像面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3
如图6至图10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G3,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第一固定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a1,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a2,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a3,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a4,第一固定透镜a1和第二固定透镜a2胶合。
第一变倍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b1,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b2,负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b3,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b4,第三变倍透镜b3和第四变倍透镜b4胶合。
第二固定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a5,正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a6,负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a7,正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a8,第六固定透镜a6、第七固定透镜a7和第八固定透镜a8组成三胶合透镜。
聚焦透镜群G4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c1。
第二变倍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b5。
辅助组件G6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玻璃CG1和第二保护包括。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表4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5,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5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6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4】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51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61
【表5】
WIDE TELE
D1 4.60 36.73
D2 33.18 1.05
D3 0.10 12.31
D4 12.44 21.09
D5 23.69 2.83
【表6】
Figure BDA0003870643710000162
本实施例中,fnow=1.85,fnot=3.78,TTL=145mm,fw=20.4mm,ft=183.6mm,ft/fw=9;
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TTL为所述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Db1=10mm,DB1/fw=0.49;
其中,D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Cb1=9.23mm,(Db1-Cb1)/fw=0.038;
其中,C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边缘的厚度。
Rb11=33.32mm,Rb12=16.39mm;
|(Rb11+Rb12)/(Rb11-Rb12)|=2.94;
其中,Rb1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1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b1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Db5=9.02mm,Db5/fw=0.44;
其中,Db5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b5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SG2=32.13mm,SG2/fw=1.58;
SG4=12.21mm,SG4/SG2=0.38;
SG5=20.87mm,SG5/SG2=0.65;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G2的移动距离,S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G4的移动距离,S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G5的移动距离。
DOI=63.7mm,DOI/TTL=0.439;
其中,DOI为所述光阑STO与所述像面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群,负光焦度的聚焦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群组成;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fnow<2;
fnot<3.5;
ft/fw>7.5;
其中,fno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光圈数,fno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光圈数,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第一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固定透镜组成,第一固定透镜和第二固定透镜胶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第一变倍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变倍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三变倍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变倍透镜组成,第三变倍透镜和第四变倍透镜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第二固定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五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固定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七固定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八固定透镜组成,第六固定透镜、第七固定透镜和第八固定透镜组成三胶合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聚焦透镜群由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及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二聚焦透镜胶合而成,或聚焦透镜群为一枚负光焦度的第一聚焦透镜;
和/或
第二变倍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第五变倍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至多包含一枚非球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内的透镜为非球面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fw>0.45;
其中,D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1-Cb1)/fw<0.04;
其中,Cb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边缘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2<|(Rb11+Rb12)/(Rb11-Rb12)|<4;
其中,Rb11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靠近物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Rb1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靠近像面侧曲面的曲率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Db5/fw>0.4;
其中,Db5为所述第五变倍透镜在主光轴上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SG2/fw<2;
其中,SG2为所述第一变倍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4/SG2<0.5;
其中,SG4为所述聚焦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SG5/SG2<0.8;
其中,SG5为所述第二变倍透镜群的移动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35<DOI/TTL<0.45;
其中,DOI为所述光阑与所述像面之间的间距。
16.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
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CN202211203012.5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Pending CN115576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3012.5A CN115576089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3012.5A CN115576089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6089A true CN115576089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2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3012.5A Pending CN115576089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60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8773B (zh) 变焦透镜和具有变焦透镜的图像拾取装置
CN100504491C (zh) 变焦透镜
US9778446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7310192B2 (en) Zoom lens
CN113589504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3589505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3296251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520166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EP1666945A1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113296250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3394624B2 (ja) ズームレンズ
JP3360779B2 (ja) 高変倍ズームレンズ系
CN113885184B (zh)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JPH05281470A (ja) 小型の2群ズームレンズ
CN114815192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1650734B (zh) 一种大广角摄像装置和变焦镜头
CN100368857C (zh) 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15576089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JP2006171039A (ja) ズームレンズ
CN113655603B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4740609B (zh) 一种前置增倍镜和成像装置
CN114153104B (zh) 一种大倍率防抖摄像装置和变焦镜头
CN115576090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6841023A (zh) 一种双光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15308888A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