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2031A -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2031A
CN115572031A CN202211336419.5A CN202211336419A CN115572031A CN 115572031 A CN115572031 A CN 115572031A CN 202211336419 A CN202211336419 A CN 202211336419A CN 115572031 A CN115572031 A CN 115572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y sludge
chemical treatment
water
oil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364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华群
孟德龙
刘文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3364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20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2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20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6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oxidation or electro-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oxidation
    • C02F11/08Wet air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32Hydrocarbons, e.g. o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2Specific form of oxidant
    • C02F2305/026Fenton's reag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含油污泥,加入水混合均匀,进行流化预处理获得泥水混合物;将泥水混合物放入生物反应桶中,加入微生物菌落,搅拌至充分混合,进行反应获得混合溶液;微生物菌落组成为芽孢杆菌属、萄球菌属、微杆菌属和微量元素;调节混合溶液的pH,加入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分别获得水、泥、油。本发明利用的微生物菌群对含油污泥进行洗脱处理,提高了油泥的分离降解速率,实现安全、高效、无害化与低成本资源化处理含油污泥。

Description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解石油类污染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中含油量大,其中以石油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而含油污泥中混有大量的原油、成品油、渣油等成分,还包含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和腐蚀产物等,混合后变成难以处理的较稳定且流动性很差的悬浮乳状的污泥。含油污泥具有高含水率、体积大、有毒有害成分含量高、热波性明显的特点。其灰分高、粘结性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性,不仅阻碍石油行业发展,而且油泥中原油类有毒物质会在重力作用下渗透到地表,易发生土壤板结现象,阻碍植物根部呼吸及营养的吸收,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影响土壤及微生物的组成与结构。尤其是石油中多环芳烃类有害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的健康,被许多国家视为一种危险废物。因此,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是石油发展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目前,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对油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思路并应用于工业化的实际生产使用中。针对含油污泥的处理工艺提出热化学清洗工艺、溶剂萃取工艺、固化工艺、电化学分解工艺、高级氧化降解工艺、热脱附工艺、高温焚烧工艺以及比较前沿的生物处理工艺等。而萃取法在大规模油泥处理过程中,所需大量的萃取溶剂;焚烧焦化法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处理法油泥普适性不强,且技术不够成熟,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较大;三相分离法油泥处理量比较低、分离时间较长;热解法处理过程复杂。以上传统的处理技术成本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实现完全无害化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土著微生物或者外源功能微生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进行同化降解,分解和转化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变为无害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加快修复污染土壤,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微生物处理方法虽然耗能低、经济、无二次污染,但由于受生物特性的限制,周期长,不适合用于高含油量、大规模的油泥处理。
综上,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联合生物和化学方法用于处理含油污泥的工艺技术,实现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高效、无害化与低成本资源化处理以解决含油污泥资源化及无害化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含油污泥,加入水混合均匀,进行流化预处理获得泥水混合物;加水至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达到均质无异物,在水冲释的作用下,油泥乳化悬浮体系会分解,泥质会吸附蜡质和胶沥质,蜡质和胶沥质粘联,聚集成大粒径的“团粒结构”,增加注入水渗流阻力,使注入水改变渗流方向,提高注入水波和体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S2.将所述泥水混合物放入生物反应桶中,加入微生物菌落,搅拌至充分混合,进行反应获得混合溶液;所述微生物菌落组成为芽孢杆菌属为80%、萄球菌属15%、微杆菌属3%,其他为微量元素;调节搅拌速率使油泥与菌落充分混合反应;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加入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分别获得水、泥、油;利用芬顿反应对生物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处理,氧化含油污泥的水样,降低COD和去除剩余的石油类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含油污泥与水的体积比为1:5~7。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按照泥水混合物体积的3~6%接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pH为3~5,反应时间3~5h。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60r/min。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的培育过程具体为:取油泥土壤样品过筛2mm,称取5.0g样品加入到含有50mLPBS缓冲液和2mL Tween 80的150mL三角瓶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30min,吸取5mL培养液至10mL离心管,将培养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将稀释后的培养菌液转移至富集培养基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1d,吸取2mL离心管中的培养菌液至新鲜的富集培养基,连续转接培养3次,再采用平板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微生物菌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培养过程中加入氮、磷营养物,温度为20~35℃。控制充氧、温度、营养物质和pH值以保证最佳的培养环境,使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速度较其他生物处理过程更快。
进一步的,所述硫酸亚铁浓度为0.4~0.8g/L。
进一步的,含油污泥的降解率达95%。
进一步的,所述水可以循环利用,泥用于铺垫井场和道路,油可以回收。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微生物菌群对含油污泥进行洗脱处理,提高油泥的分离降解速率,实现安全、高效、无害化与低成本资源化处理含油污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现有的含油污泥处理工艺:萃取法在大规模油泥处理过程中,所需大量的萃取溶剂;焚烧焦化法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处理油泥普适性不强,且技术不够成熟,对地下水流系统影响较大;三相分离法油泥处理量比较低、分离时间较长;热解法处理过程复杂。以上传统的处理技术成本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实现完全无害化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土著微生物或者外源功能微生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石油烃类作为碳源进行同化降解,分解和转化有机污染物,将其转变为无害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加快修复污染土壤,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微生物处理方法虽然耗能低、经济、无二次污染,但由于受生物特性的限制,周期长,不适合用于高含油量、大规模的油泥处理。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含油污泥,加入水混合均匀,进行流化预处理获得泥水混合物;加水至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达到均质无异物,在水冲释的作用下,油泥乳化悬浮体系会分解,泥质会吸附蜡质和胶沥质,蜡质和胶沥质粘联,聚集成大粒径的“团粒结构”,增加注入水渗流阻力,使注入水改变渗流方向,提高注入水波和体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S2.将所述泥水混合物放入生物反应桶中,加入微生物菌落,搅拌充分混合,进行反应获得混合溶液;所述微生物菌落组成为芽孢杆菌属为80%、萄球菌属15%、微杆菌属3%,其他为微量元素;调节搅拌速率使油泥与菌落充分混合反应;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加入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分别获得水、泥、油;利用芬顿反应对生物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处理,氧化含油污泥的水样,降低COD和去除剩余的石油类物质。
进一步的,所述含油污泥与水的体积比为1:5~7。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按照泥水混合物体积的3~6%接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pH为3~5,反应时间3~5h。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60r/min。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的培育过程具体为:取油泥土壤样品过筛2mm,称取5.0g样品加入到含有50mLPBS缓冲液和2mL Tween 80的150mL三角瓶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30min,吸取5mL培养液至10mL离心管,将培养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将稀释后的培养菌液转移至富集培养基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1d,吸取2mL离心管中的培养菌液至新鲜的富集培养基,连续转接培养3次,再采用平板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微生物菌落。
更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落培养过程中加入氮、磷营养物,温度为20~35℃。控制充氧、温度、营养物质和pH值以保证最佳的培养环境,使烃类物质的生物降解速度较其他生物处理过程更快。
进一步的,所述硫酸亚铁浓度为0.4~0.8g/L。
进一步的,含油污泥的降解率达95%。
进一步的,所述水可以循环利用,泥用于铺垫井场和道路,油可以回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的流程图。
微生物菌种的培育过程具体为:取油泥土壤样品过2mm筛,称取5.0g土壤样品加入到含有50mL PBS缓冲液和2mL Tween 80的150mL三角瓶中,30℃、150rpm条件下振荡培养30min,吸取5mL培养液至10mL离心管,将培养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将稀释后的培养菌液富集培养基中,30℃、150rpm的摇床条件下振荡培养1d,吸取2mL离心管中的培养菌液至新鲜的富集培养基,按照30℃、150rpm的培养条件连续转接培养3次,再采用平板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纯化菌株。
实施例1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辽河油田油污泥土壤,筛掉大颗粒物质,再加水进行流化预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S2.将上述处理了的泥水混合物加入到生物反应桶中,加入从含油污泥中驯化的芽孢杆菌属、萄球菌属、微杆菌属进行反应;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为3,加入硫酸亚铁0.4g/L,再加入2%的双氧水,充分反应4h,油的去除率38%。
实施例2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辽河油田油污泥土壤,筛掉大颗粒物质,再加水进行流化预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S2.将上述处理了的泥水混合物加入到生物反应桶中,加入从含油污泥中驯化的芽孢杆菌属、萄球菌属、微杆菌属进行反应;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为4,加入硫酸亚铁0.6g/L,再加入2%的双氧水,充分反应4h,分别获得水、泥、油,油的去除率达到45%。
实施例3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辽河油田油污泥土壤,筛掉大颗粒物质,再加水进行流化预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S2.将上述处理了的泥水混合物加入到生物反应桶中,加入从含油污泥中驯化的芽孢杆菌属、萄球菌属、微杆菌属进行反应;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为5,加入硫酸亚铁0.8g/L,再加入2%的双氧水,充分反应4h,分别获得水、泥、油,油的去除率达到40%。
对照实验一
分别取上述3组6g油泥进行流化预处理搅拌7天,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为4,加入4.2uL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搅拌均匀反应后取样品测含油率,结果如表1所示。
对照实验二
分别取上述3组6g油泥进行流化预处理后加入微生物菌种搅拌均匀反应7天,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为4,加入4.2uL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搅拌均匀反应后取样品测含油率,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各实验组含油率结果
Figure BDA0003915490580000071
表2各实验组含油率结果
Figure BDA0003915490580000072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含油污泥,加入水混合均匀,进行流化预处理获得泥水混合物;
S2.将所述泥水混合物放入生物反应桶中,加入微生物菌落,搅拌至充分混合,进行反应获得混合溶液;所述微生物菌落组成为芽孢杆菌属为80%、萄球菌属15%、微杆菌属3%,其他为微量元素;
S3.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加入硫酸亚铁,再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分别获得水、泥、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污泥与水的体积比为1:5~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落按照泥水混合物体积的3~6%接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pH为3~5,反应时间3~5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6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落的培育过程具体为:取油泥土壤样品过筛2mm,称取5.0g样品加入到含有50mLPBS缓冲液和2mLTween 80的150mL三角瓶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30min,吸取5mL培养液至10mL离心管,将培养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将稀释后的培养菌液转移至富集培养基中,30℃、150rpm下振荡培养1d,吸取2mL离心管中的培养菌液至新鲜的富集培养基,连续转接培养3次,再采用平板稀释涂布的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微生物菌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落培养过程中加入氮、磷营养物,温度为20~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亚铁浓度为0.4~0.8g/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油污泥的降解率达9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可以循环利用,泥用于铺垫井场和道路,油可以回收。
CN202211336419.5A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Pending CN1155720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6419.5A CN11557203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36419.5A CN11557203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2031A true CN115572031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36419.5A Pending CN115572031A (zh) 2022-10-28 2022-10-28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203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46301A (ko) * 2006-11-22 2008-05-27 에스케이에너지 주식회사 유류 오염 토양의 정화용 미생물 액상 조성물, 이의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류 오염 토양의 정화방법
CN102604924A (zh) * 2012-03-02 2012-07-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一种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制备
CN106190891A (zh) * 2016-07-11 2016-12-07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过硫酸钠复合物氧化与微生物菌群生物强化联合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或油泥的方法
CN108998497A (zh) * 2018-05-28 2018-12-14 广州富诺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埋型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检测方法
CN112250267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521034A (zh) * 2022-10-28 2022-12-27 中南大学 一种无害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修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46301A (ko) * 2006-11-22 2008-05-27 에스케이에너지 주식회사 유류 오염 토양의 정화용 미생물 액상 조성물, 이의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류 오염 토양의 정화방법
CN102604924A (zh) * 2012-03-02 2012-07-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一种海洋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制备
CN106190891A (zh) * 2016-07-11 2016-12-07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过硫酸钠复合物氧化与微生物菌群生物强化联合处理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或油泥的方法
CN108998497A (zh) * 2018-05-28 2018-12-14 广州富诺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埋型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量检测方法
CN112250267A (zh) * 2020-09-22 2021-01-22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521034A (zh) * 2022-10-28 2022-12-27 中南大学 一种无害化联合处理含油污泥的修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u et al. Isolation of aerobic denitrifiers and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bioremediation of oligotrophic ecosystem
CN102464438B (zh) 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井场含油污泥的方法
CN109161499B (zh) 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在煤/石油化工废水中原位削减多环芳烃的应用
Ke et al. Biotreatment of oil sludge containing hydrocarbons by Proteus mirabilis SB
CN110922010A (zh)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1055B (zh) 一种兰炭废水多级处理工艺
CN107244746B (zh) 吡啶和苯酚降解菌及其在含吡啶和苯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7475144B (zh) 一种潘多拉菌及其使用方法
Er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closed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by using Brevibacillus panacihumi strain ZB1
CN104724886A (zh) 一种兰炭废水脱碳脱总氮处理工艺
CN112358125A (zh) 垃圾渗透液微藻处理净化及资源化方法
Kumar et al. Bioremediation of sewage using specific consortium of microorganisms
CN115572031A (zh) 一种联合生物-化学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
Sun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slurry remediation technology for organic contaminated soil
Ubani Compost bioremediation of oil sludge by using different manur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CN112679057B (zh) 一种炼化厂含油污泥的海洋微生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工艺
CN102249428B (zh) 一种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CN108002547B (zh) 一种基于活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方法
CN108101227B (zh) 一种固化载体微生物的污水处理剂及制备方法
Shi et al. Effects of biochar immobilized microorganisms on the enzyme activity and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in contaminated soil
Shertate et al. Biotransformation of a textile azo dye acid yellow 25 by Marinobacter gudaonensis AY-13
CN108410754B (zh) 一种高盐重金属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及抗菌除臭的高效jm菌技术
Wenyu et al.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Zhang et al. Synergetic effects of pyrrhotite and biochar on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itrate and phosphate in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system
Yang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cold-resistant mixed bacteri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wastewater treat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