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0232A -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0232A
CN115570232A CN202211373566.XA CN202211373566A CN115570232A CN 115570232 A CN115570232 A CN 115570232A CN 202211373566 A CN202211373566 A CN 202211373566A CN 115570232 A CN115570232 A CN 115570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plate body
integrated module
brazing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35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心宝
吴彦东
苏瑞而
李东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35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02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0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02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00Tools, devices, or special appurtenances for 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thods
    • B23K3/08Auxiliary devices therefor
    • B23K3/087Soldering or brazing jigs, fixtures or clam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008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08Soldering within a furn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钎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用于固定管路集成模块,工装包括夹具和加压组件,夹具具有夹持空间,夹具具有打开状态和夹紧状态,夹具设置成在打开状态下供管路集成模块放入至夹持空间内,以及设置成在夹紧状态下对位于夹持空间内的管路集成模块夹紧,加压组件设置在夹具的至少一侧,至少用于驱动夹具切换至夹紧状态。本发明中的工装,通过夹具的夹紧状态,可以形成对管路集成模块的夹持,通过加压组件对夹具的一侧施加压力,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钎焊过程中熔融的钎料挤向腔体中间隙的位置,形成对间隙的有效填充,使得腔体能够提高承压能力。

Description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钎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管路集成模块是通过两个板状钣金部件通过冲压工艺和焊接工艺后形成的集成独立的腔体的结构。这种腔体作为多个复杂的承压管路或承压部件集成方案,可以实现集成程度高、工艺步骤简单和加工费用低的优点。
炉中钎焊为管路集成模块的常见加工工艺。通常工艺为采用一定厚度的片状钎料置于两个板状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使用点焊、螺栓缩紧或压紧工装等方式固定,然后进行炉中钎焊。
由于采用冲压工艺,会在腔体内部形成间隙,这种钎焊方法无法形成对间隙的有效填充,使得腔体中间隙位置的承压能力降低,无法承受高压流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腔体的间隙进行有效填充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用于固定所述管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所述夹具具有夹持空间,所述夹具具有打开状态和夹紧状态,所述夹具设置成在打开状态下供所述管路集成模块放入至所述夹持空间内,以及设置成在所述夹紧状态下对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所述管路集成模块夹紧;
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夹具的至少一侧,至少用于驱动所述夹具从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夹紧状态;
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夹具的至少一侧,至少用于驱动所述夹持空间切换至所述夹紧状态。
本发明中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通过夹具的夹紧状态,可以形成对管路集成模块的夹持,通过加压组件对夹具的一侧施加压力,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钎焊过程中熔融的钎料挤向腔体中间隙的位置,形成对间隙的有效填充,使得腔体能够提高承压能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相反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的材质为不锈钢、陶瓷和石墨中的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面向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3.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压组件包括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夹具上的所述配重块的数量可调;
和/或者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弹性压力部,所述弹性压力部的施加力为可调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基于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所述钎焊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
将钎料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接触面上;
使用所述夹具夹持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
对所述夹具的至少一侧施加压力,并将承受所述压力的夹具,以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放入炉中钎焊;
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加热和保温,完成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
本发明中的钎焊方法,通过夹具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的外侧,可以形成对管路集成模块的夹持,通过加压组件对夹具的一侧施加压力,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钎焊过程中熔融的钎料挤向腔体中间隙的位置,形成对间隙的有效填充,使得腔体能够提高承压能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呈正相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F的计算公式为k*t,0.5≤k≤30,其中,t为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单位为mm,所述压力F的单位为g/mm2,其中,k的单位为g/mm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的步骤中,通过冲压工艺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的边缘为所述夹具的内端部;
使用所述夹具夹持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时,所述内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第一凸弧半径为R,-0.5R≤L≤R,其中,所述夹具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重合时,L=0;
所述夹具的内端部比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更靠近腔体时,L为负数;
所述夹具的内端部比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更远离所述腔体时,L为正数;
其中L和R的单位均为mm。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加压组件未图示);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处于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在三个不同的压力下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缝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为夹具;11为第一夹板;111为第一避让口;12为第二夹板;121为第二避让孔;
20为加压组件;
30为管路集成模块;
31为第一板体;311为第一凹槽;313为进气口;314为第一冲压倒角;315为第一凸弧;316为第一凸包;317为回油口;
32为第二板体;321为第二凹槽;322为第一通孔;323为第二凸包;324为第二冲压倒角;325为第二凸弧;326为导流部;327为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如图1至图4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加压组件20未图示),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夹板1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夹板1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工装用于焊接管路集成模块30的时候使用,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包括夹具10和加压组件20,夹具10具有夹持空间,夹具10具有打开状态和夹紧状态,夹具10设置成在打开状态下供管路集成模块30的放入,以及设置成在夹紧状态下对位于夹持空间内的管路集成模块30夹紧;加压组件20设置在夹具10的至少一侧,至少用于驱动夹具10切换至夹紧状态。
本发明中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通过夹具10具有夹紧状态,可以形成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夹持,通过加压组件20对夹具10的一侧施加压力,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将钎焊过程中熔融的钎料挤向腔体中间隙的位置,形成对间隙的有效填充,使得腔体能够提高承压能力。其中,关于间隙的位置参见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间隙位置的填充量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善。
夹具具有打开状态和夹紧状态,可以改变夹具10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作用状态,方便取出管路集成模块30,或者对放入夹持空间的管路集成模块30进行夹持,从而方便对夹具施加压力,使得压力作用在管路集成模块30的接触面位置,对管路集成模块30在钎焊过程中进行加压钎焊,更好地填充间隙,使得间隙位置的钎缝厚度更厚,这里的钎缝厚度为图4中的钎缝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加压组件20可以设置于夹具10的一侧,从一侧对夹具10施加压力,也可以设置于夹具10的两侧,从夹具10的两侧同时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对熔融钎料的加压效果,实现对间隙位置的填充,并实现对接触面的焊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夹具10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分别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相反两侧。也就是说,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分别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上侧或者下侧,从而实现从两个方向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夹持。
本发明中采用分体结构,可以方便焊接前的安装,在焊接前,将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中的一个放置在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上表面,另一个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下表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其中,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的外轮廓的尺寸大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外轮廓尺寸,通常,管路集成模块30的外轮廓呈矩形,因此,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整体上是呈矩形的板状结构。
由于夹具10需要放置在钎焊炉中进行使用,因此,夹具10的材质需要具有耐高温性能,能够在高温下不熔化且不变形,因此,可选地,夹具1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陶瓷和石墨中的一个,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夹具10面向管路集成模块30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3.2,如粗糙度可以为Ra2.5或者Ra1.6等,夹具10的表面粗糙度会影响管路集成模块30的表面状态,若夹具10的表面粗糙度太大,会损伤管路集成模块30的表面状态,但是,夹具10的表面粗糙度太小,会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因此,夹具10的表面粗糙度略小于Ra3.2即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压组件20包括配重块和/或者弹性压力部,弹性压力部的施加力为可调结构,其中,配重块是通过增加不同数量的配重块来实现压力的调整,在配重块的数量确定后,压力就不会再变动。而弹性压力部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调整压力,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调压力部件来实现。
在图4中,第一夹板11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上部,第二夹板12设置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下部,从两个方向对管路集成模块30进行固定,加压组件20则设置在第一夹板11的上侧,从第一夹板11的上侧对管路集成模块30施加压力。
为了方便安装夹具10,夹具10设有避让口,避让口的边缘为夹具10的内端部,具体地,第一夹板11设有第一避让口111,第一避让口111的边缘为第一夹板11的内端部,第二夹板12设有第二避让口121,第二避让口121的边缘为第二夹板12的内端部,通过设置第一避让口111和第二避让口121,可以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两个凹槽形成的腔体进行避让,且可以节省夹具10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避让口111与腔体的外轮廓是存在差异的,在图4中,可以看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可以只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部分接触面进行加压,第一夹板11的内端部与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之间的距离为L,相应地,第二夹板12的内端部与第二冲压倒角324的趾端之间的距离也为L,其中,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为第一凸弧315在水平方向的端部,第二冲压倒角324的趾端为第二凸弧325在水平方向的端部。
第一冲压倒角314的第一凸弧315的半径与第二冲压倒角324的第二凸弧325的半径是相同的,均为R,这里要求L为负0.5R至R之间的范围,假如说R为5mm,则L为-2.5mm至5mm之间的距离。当L为0的时候,第一夹板11对管路集成模块30的接触面实现全覆盖,可以对所有的钎料进行挤压。
在图4中的这种状态时,L为正数,也就是说第一夹板11的内端部与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夹板11的内端部与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之间具有重叠的部分时,这种状态对应的距离L为负数。当第一夹板11的内端部与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在竖直方向对齐时,L为0。
相反地,如果L大于R,则焊接过程中未施加到压力的位置会由于应力释放和高温软化,会产生变形导致间隙增大或者不均匀,使得间隙的钎缝厚度不足,这里的厚度是指在管路集成模块30厚度方向的焊缝尺寸。但是,如果L小于-0.5R,会导致高温状态下的管路集成模块30的腔体出现变形,设计尺寸不易保证;另外,高温状态下材料的抗拉强度急剧下降,容易导致材料开裂,这里的材料为管路集成模块30的材质,一般为不锈钢,可以是308不锈钢或者2209不锈钢等。
此外,关于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的厚度,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的厚度长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且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均为仿形的形状,第一夹板11的厚度略大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腔体外径的一半,第一夹板11的长度略大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长度,第一夹板11的宽度略大于管路集成模块30的宽度。
继续参照图5至图7所示,其中,图5为图1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30处于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板体31沿着其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311,第一凹槽311在槽口的端部具有第一冲压倒角314。这是由于第一凹槽311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因此,在第一凹槽311的槽口的端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压倒角,这里将第一凹槽311在槽口的端部的冲压倒角称为第一冲压倒角314。
与此类似,第二板体32在其厚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21,第二凹槽321在槽口的端部具有第二冲压倒角324,这是由于第二凹槽321是采用冲压工艺制成的,因此,在第二凹槽321的槽口的端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压倒角,这里将第二凹槽321在槽口的端部的冲压倒角称为第二冲压倒角324。
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盖合设置,且第二凹槽321与第一凹槽311对应设置并合围形成腔体,腔体在第一冲压倒角314和第二冲压倒角324之间具有间隙。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通孔322,第一通孔322的数量为多个,可以通过第一通孔322和对钎缝进行补焊,方便后续对管路集成模块30进行维修和保养,例如,当出现流体泄漏时,根据流体泄漏的位置,通过泄漏位置附近的第一通孔322进行补焊。
这里的第一通孔322围绕着腔体的周围呈周向设置,方便进行补焊。当然,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同时在第二板体32上设置通孔,且该通孔与第一通孔322错开设置,这里不再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凸弧315是指的第一冲压倒角314朝向腔体内部的表面,第二凸弧325是指的第二冲压倒角324朝向腔体内部的表面,第一凸弧315和第二凸弧325是对称且对应设置的方式,如果第一冲压倒角314和第二冲压倒角324之间没有间隙,则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21合围形成的腔体的横截面是呈规则的圆形,然而由于间隙的存在,会使得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21合围形成的腔体的横截面是呈不规则的圆形,因此,需要对非圆部分对应的间隙进行填充,使得腔体的横截面更加接近圆形,从而提高腔体的耐压及耐疲劳性能。
另外,这里的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采用不锈钢材质相比较于铜合金而言,成本较低,且冲压性能较好,可以降低空调室外机的成本。如可以采用308不锈钢或者2209不锈钢等。
这里钎焊用的钎料层可以是固体的,也可以是膏状的,如采用箔状钎料或者采用膏状钎料,均可以实现这些功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当腔体用于油分离场景的情况时,第一凹槽311上设置有进气口313,进气口313连接有进气管,通过进气口313将气体输送到腔体的内部。另外,在第一凹槽311的一端还形成有第一凸包316,通过第一凸包316对流体的流向进行改变,在第一凹槽311的另一端还形成有回油口317,通过回油口317连接的回油管,实现对油分离后的润滑油进行转运。相应地,在第二凹槽321上设置有第二凸包323,第二凸包323和第一凸包316对应设置,第二凸包323上设置有出气孔327,通过出气孔327与出气管进行连接。这里的第一凸包316和第二凸包323均呈圆形结构,也可以设置为方形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21与进气口313对应的位置还设置有导流部326,导流部326采用冲压工艺制成,可以对从进气口313进入的气体进行导流,使得气体能够顺畅地进入腔体的内部。相应地,为了避免夹具10对气体产生影响,在夹具10上还设置了冲压口,冲压口形成了避让口的一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集成模块30的钎焊方法,应用上面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30用工装实现,钎焊方法包括:
S11、制备具有第一凹槽311的第一板体31以及具有第二凹槽321的第二板体32;
S12、将钎料片设置于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之间的接触面上;
S13、使用夹具10夹持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
S14、对夹具10的至少一侧施加压力,并将承受压力的夹具10,以及夹具10夹持的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放入炉中钎焊;
S15、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加热和保温,完成管路集成模块30的钎焊。
在S15中,这里的设定参数主要是温度,范围为1110摄氏度至1135摄氏度之间,加热速率可以快,也可以慢,保温时长可以根据厚度进行确定,具体可以根据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的总厚度进行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夹具10的至少一侧施加压力可以通过配重块的方式来实现,将配重块放置在第一夹板11或者第二夹板12上,方便操作且容易对压力进行控制。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力与第一板体31的厚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压力与第一板体31呈近似于正比的关系,当第一板体31的厚度较大时,压力可以较大,从而避免压力会导致第一板体31发生变形。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力F的计算公式为k*t,0.5≤k≤30,其中,t为第一板体31的厚度,单位为mm,压力F的单位为g/mm2,这里的常数的单位为g/mm3。若压力F过小在钎料熔化后,起不到将熔融钎料挤到间隙位置的效果,但是若压力F过大会导致制造夹具10的成本增加,另外会存在平面接触的部位钎缝间隙不足的风险。
例如,当第一板体31的厚度为3mm时,压力F的范围在1.5至9g/mm2之间,选择这个范围内的压力都可以,当然,压力越大,对间隙的填充效果越好,例如压力F可以选择为3、4或者5g/mm2等均可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压力F单位采用的是单位面积的质量来衡量的,相比较于国际单位制中的牛顿,采用这种方式更加容易计算,且更加直观并容易衡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制备具有第一凹槽311的第一板体31以及具有第二凹槽321的第二板体32通过冲压工艺制备,冲压工艺制备凹槽为常见的方式,成本较低,且效率高。
使用夹具10夹持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时,内端部与第一板体31的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之间的距离为L,第一冲压倒角314的第一凸弧315的半径为R,-0.5R≤L≤R,其中,夹具10的内端部与第一板体31的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重合时,L=0;夹具10的内端部比第一板体31的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更靠近腔体时,L为负数;夹具10的内端部比第一板体31的第一冲压倒角314的趾端更远离腔体时,L为正数;这里的第一凸弧315也可以选择第二凸弧325来代替。其中L和R的单位均为mm。
下面将以实验来对比不同压力下的填充效果,参照图7和图8所示,图,7为在三个不同的压力下管路集成模块30的钎缝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所示的管路集成模块30的钎缝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这三种试验的钎焊温度为1130摄氏度,钎焊层为铜箔,除了压力外,其他均是处于同样的试验条件下。
从图7中可以看到,在压力为0.2g/mm2时,对间隙的填充效果相对较差,在压力为0.33g/mm2时,对间隙的填充效果居中,在压力为0.66g/mm2时,对间隙的填充效果最好,但是,就是在压力0.2g/mm2时,对间隙的填充效果也明显比没有压力的效果更好。
从图8中可以看到,钎缝的厚度从左至右依次为0.947mm,1.327mm和2mm,钎缝的厚度明显变厚,对间隙的填充更加明显,采用不加压的钎焊方法,钎缝的厚度为0.3至0.5mm,可以看到,通过加压钎焊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钎缝的厚度。
对应的抗拉强度依次为344MPa,362MPa和411MPa,强度明显增强。无论是哪种试验数据,填充厚度均大于0.94毫米,抗拉强度大于紫铜标准中的抗拉强度195MPa,上面所提到的抗拉强度均为室温状态下的数据。
另外,第一板体31和第二板体32在成型过程中会存在内应力和平面度不良的问题存在,会使得装配后钎焊过程中缝隙不均匀,当钎料熔化后会存在浸润不均匀的现象,采用本发明中的这种夹具10和加压组件20,可以降低这种缺陷对钎焊的影响。
另外,采用直接钎焊的方法,钎料层的厚度需要大于等于0.05毫米,使得焊接后的钎缝的间隙大,钎缝的强度低,而采用本发明中的这种加压的钎焊方法,可以使得焊接后的钎缝厚度小于钎料片的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钎缝的强度。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知道,本发明通过对钎焊过程中施加压力,可以消除冲压板平面度不好以及冲压内应力对钎焊造成的不利影响,且能够使得钎缝在接触面之间的厚度变小、熔融钎料被挤向间隙的位置处,有效提升对间隙的填充效果,且可以提高钎缝的抗拉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用于固定管路集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所述夹具具有夹持空间,所述夹具具有打开状态和夹紧状态,所述夹具设置成在打开状态下供所述管路集成模块放入至所述夹持空间内,以及设置成在所述夹紧状态下对位于所述夹持空间内的所述管路集成模块夹紧;
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夹具的至少一侧,至少用于驱动所述夹具从打开状态切换至所述夹紧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相反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的材质为不锈钢、陶瓷和石墨中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面向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包括配重块,设置在所述夹具上的所述配重块的数量可调;
和/或者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弹性压力部,所述弹性压力部的施加力为可调结构。
7.一种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钎焊方法包括:
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
将钎料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接触面上;
将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设置在所述夹具;
对所述夹具的至少一侧施加压力,并将承受所述压力的夹具以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放入炉中钎焊;
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加热和保温,完成所述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呈正相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F的计算公式为k*t,0.5≤k≤30,其中,t为所述第一板体的厚度,单位为mm,所述压力F的单位为g/mm2,其中,k的单位为g/mm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的步骤中,通过冲压工艺制备具有第一凹槽的第一板体以及具有第二凹槽的第二板体。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的边缘为所述夹具的内端部;
使用所述夹具夹持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时,所述内端部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第一凸弧半径为R,-0.5R≤L≤R,其中,所述夹具的内端部与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重合时,L=0;
所述夹具的内端部比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更靠近腔体时,L为负数;
所述夹具的内端部比所述第一冲压倒角的趾端更远离所述腔体时,L为正数;
其中L和R的单位均为mm。
CN202211373566.XA 2022-10-31 2022-10-31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Pending CN1155702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3566.XA CN115570232A (zh) 2022-10-31 2022-10-31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3566.XA CN115570232A (zh) 2022-10-31 2022-10-31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0232A true CN115570232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3566.XA Pending CN115570232A (zh) 2022-10-31 2022-10-31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02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5381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luminum tubes rolled into an aluminum tube support
US10578376B2 (en) Fin for a plat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6544662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of brazed multi-channeled structures
TWI427258B (zh) 熱交換器
CN107167000B (zh) 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
CN112935507B (zh) 一种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的扩散焊接工艺
CN110102847B (zh) 一种铝合金列管式散热器芯体的加工方法
US2014011009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eat exchang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 heat exchang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1136134B (zh) 用于获取弯曲状带筋壁板的成型装置及其成型工艺
NO851863L (no) Fremgangsmaate ved varmpressvesing.
CN211866818U (zh) 一种钎焊加工工装
CN115570232A (zh) 制备管路集成模块用工装及管路集成模块的钎焊方法
CN108941837B (zh) 一种针对铝合金冷板钎焊的底座
CN108088300B (zh) 一种块状流体分配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48014A (ja) 熱交換器用扁平多孔管
CN116026021A (zh) 管路集成模块、空调室外机及管路集成模块的制备方法
CN201314419Y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制冷剂侧的管接头
US11578926B2 (en) Corrosion resistant heat exchanger and tube sheet l'herefor
CN218936610U (zh) 管路集成模块、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系统
CN105806777A (zh) 压剪模具及检测钎焊式铝钢复合带材界面结合强度的方法
CN111842849B (zh) 工件加工模具、工件加工方法及埋管结构
JP2006336942A (ja) コールド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コールドプレート
CN110756979A (zh) 液冷散热冷板的夹紧工装及方法
WO2020022046A1 (ja) アルミナ分散強化銅のろう付接合方法
CN213006654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热熔焊接机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