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7817A -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7817A
CN115567817A CN202210178433.0A CN202210178433A CN115567817A CN 115567817 A CN115567817 A CN 115567817A CN 202210178433 A CN202210178433 A CN 202210178433A CN 115567817 A CN115567817 A CN 11556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user
information
st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8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67817B (zh
Inventor
陈彦桦
刘秋冶
柯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84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78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67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涉及智能设备领域,能够解决用户需要手动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工作模式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画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在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站点信息;目标数据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电子设备根据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用户状态信息用于描述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用户状态信息和耳机模式的映射关系;电子设备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目标工作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 earphone,TWS)耳机大多设置有不同的耳机模式(如降噪模式)。当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时,TWS耳机会使用有效的降噪手段,降低环境音对TWS耳机播放的声音数据的影响。
但是,目前用户想要切换TWS耳机的耳机模式时,需要繁琐的操作。例如,需要用户长按或者连续按两次按键才能切换到对应的模式,从而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用户需要手动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工作模式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出行辅助系统中,出行辅助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电子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之间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画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在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站点信息;目标数据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电子设备根据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用户状态信息用于描述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用户状态信息和耳机模式的映射关系;电子设备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目标工作模式。
基于第一方面,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目标用户在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站点信息和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进站、等车、乘车、到站、下车、换乘、下车以及出站等);而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最后电子设备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目标工作模式,以使得音频输出设备可以执行目标工作模式的功能。这样一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自主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设置,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数据包括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二目标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包括目标位置信息;画像信息包括目标站点信息;电子设备根据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当目标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目标站点信息指示的站点相匹配时,若第二目标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目标状态。
在该实现方式中,当目标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即用户当前的位置)与目标站点信息指示的站点相匹配时,若第二目标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目标状态,有利于降低设备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包括起始站、终点站、以及途径站或换乘站;起始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上车的站点,终点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下车的站点;第二目标数据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扫码信息、目标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场景信息;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进站扫码、出站扫码、静止状态、走路状态、乘车状态、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目标状态包括等车、乘车、到站、进站、下车、换乘以及出站。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目标站点信息包括起始站、终点站、以及途径站或换乘站;第二目标数据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扫码信息、目标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场景信息;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进站扫码、出站扫码、静止状态、走路状态、乘车状态、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目标状态包括等车、乘车、到站、进站、下车、换乘以及出站,因此能够使得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确定出用户状态信息更加准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等车;目标站点信息为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乘车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乘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到站;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预设条件为出站扫码、走路状态和室外场景;目标状态为出站。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进站;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扫码进站、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下车或换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乘车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消除环境音,将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当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出站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和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换乘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三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传入目标用户耳内。
在该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不同的目标工作模式;由于在第一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消除环境音,将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即第一模式为降噪模式;在第二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和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即第二模式为透传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即第三模式为关闭模式。在此基础上,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乘车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享受音频输出设备中的音频,不受外界环境音的干扰;当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出站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留意目标交通工具内到站播报,避免坐过站以及使得用户可以关注道路周围环境,保护自身安全;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换乘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三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听到进站安检信息,地铁站信息等周围环境以及关注换乘站的周围环境。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式为降噪模式;在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来自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噪声级别;所述噪声级别是由音频输出设备根据环境音的噪声数据确定出的;当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一降噪模式;当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第一模式设置为第二降噪模式;其中,第一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大于第二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
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即降噪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噪声级别,设备不同的降噪模式;由于当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一降噪模式;当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第一模式设置为第二降噪模式;第一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大于第二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即噪声级别越高,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越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指示音频输出设备发出音频提示信息;音频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或者,电子设备发出文字提示信息,文字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指示音频输出设备发出音频提示信息以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或者,电子设备也可以发出文字提示信息以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包括语音操作或者点击操作中的一种;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切换目标工作模式。
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用户不满意电子设备确定出的目标工作模式,则用户可以自行切换目标工作模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当用户切换目标工作模式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切换后的目标工作模式,更新预设规则。
在该实现方式中,若用户在某个用户状态信息下经常多次切换电子设备设置的目标工作模式,则说明用户在该用户状态信息不满意电子设备确定出的目标工作模式,因此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切换后的目标工作模式,更新预设规则,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画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在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站点信息;目标数据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电子设备根据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用户状态信息用于描述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用户状态信息和耳机模式的映射关系;电子设备向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目标工作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数据包括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二目标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包括目标位置信息;画像信息包括目标站点信息;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当目标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目标站点信息指示的站点相匹配时,若第二目标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目标状态。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包括起始站、终点站、以及途径站或换乘站;起始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上车的站点,终点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下车的站点;第二目标数据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扫码信息、目标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场景信息;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进站扫码、出站扫码、静止状态、走路状态、乘车状态、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目标状态包括等车、乘车、到站、进站、下车、换乘以及出站。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等车;目标站点信息为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乘车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乘车。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到站;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预设条件为出站扫码、走路状态和室外场景;目标状态为出站。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进站;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扫码进站、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目标状态为下车或换乘。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乘车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在第一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消除环境音,将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当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出站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在第二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和耳机音频传入目标用户耳内;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换乘时,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三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下,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传入目标用户耳内。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式为降噪模式;在电子设备设置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接收来自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噪声级别;所述噪声级别是由音频输出设备根据环境音的噪声数据确定出的;当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一降噪模式;当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第一模式设置为第二降噪模式;其中,第一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大于第二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指示音频输出设备发出音频提示信息;音频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或者,电子设备发出文字提示信息,文字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目标工作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第一操作包括语音操作或者点击操作中的一种;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切换目标工作模式。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当用户切换目标工作模式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切换后的目标工作模式,更新预设规则。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行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状态信息与耳机模式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软件框架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五;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的界面示意图六;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真无线立体声:即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TWS。TWS技术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或者是音响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TWS技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连接主耳机,主耳机通过无线连接副耳机,以实现蓝牙左右声道分离。
降噪模式:主要应用于耳机中,在开启降噪模式的情况下,耳机会采取一定的降噪策略降低外界环境音对耳机播放效果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采用的降噪策略具体为:TWS耳机首先检测外界环境音的声波,然后通过降噪系统播放与外界环境音的声波的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的降噪声波。因为环境音的声波与降噪声波叠加会相消,所有这一降噪策略便可以消除外界环境音对耳机播放效果的响应。
透传模式:主要应用于耳机中,在开启透传模式的情况下,耳机可以将外界声音传入用户耳内,可以使得用户在佩戴耳机时能够听到尽可能接近未佩戴耳机时外界的声音。在透传模式下,用户可以戴着耳机与别人交谈。
需要说明的是,降噪模式和透传模式的区别在于:降噪模式指的是耳机能够过滤外界环境音,使用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仅能够听到耳机播放的音频。透传模式指的是耳机将外界声音传入耳内,使得用户既可以听到外界声音,也可以听到耳机播放的音频。
由背景技术可知,目前用户在使用TWS耳机的不同耳机模式时,需要繁琐的操作。如用户需要手动操作耳机然后设置耳机模式,或者用户手动在与TWS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如手机)上设置耳机模式。另外,当用户想要关闭耳机模式或者由一种模式(如降噪模式)切换为另一种模式(如透传模式)时,就需要用户再次手动关闭或者切换,这样一来,便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尤其是当用户处于地铁场景中时,用户需要扫码进站,以及时刻关注地铁信息,从而无法实时的手动去操作耳机设置耳机模式(或者切换耳机模式)。在这种场景下,用户便无法体会到TWS耳机的不同模式带来的不同体验效果,使得用户的体验感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频输出设备模式的设置方法,该方法通过电子设备自主判断用户处于地铁环境中的用户状态信息,并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自动切换耳机模式,从而能够解决用户需要手动设置TWS耳机(或称音频输出设备)的耳机模式(或称目标工作模式)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多个需要自动切换耳机模式的场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出行辅助系统中。该系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包括左耳塞200a和右耳塞200b),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之间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连接)。
在该方法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在用户进入地铁站或者即将进入地铁站的情况下,控制TWS耳机02设置与用户状态信息(包括进站、等车、乘车、到站、下车、换乘、下车以及出站等)对应的耳机模式。基于该方法对应的技术方案,不需要用户任何操作(电子设备自主判断用户处于地铁环境中的用户状态信息),便可以享受TWS耳机200提供的各种耳机模式的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地铁场景下,用户状态信息与耳机模式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具体的,在地铁场景下,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到站、换站信息智能切换TWS耳机的耳机模式,不同的耳机模式对应的播放效果不同,从而当用户佩戴TWS耳机乘坐地铁从进站到出站的过程中,可以享受不同耳机模式带来的播放效果。参考图2所示,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者乘车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TWS耳机设置降噪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享受TWS耳机中的音频,不受外界环境音的干扰。当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者出站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TWS耳机设置透传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留意地铁内到站播报,避免坐过站以及使得用户可以关注道路周围环境,保护自身安全。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者换乘时,电子设备可以控制TWS耳机设置关闭模式(即不开启降噪模式,也不开启透传模式);或者,也可以设置为透传模式,以使得用户可以听到进站安检信息,地铁站信息等周围环境以及关注换乘站的周围环境。
另外,当用户状态信息不同时,用户的运动状态也不相同。其中,运动状态包括静止、走路、跑步以及乘车。仍如图2所示,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换乘、出站时,用户的运动状态为走路。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乘车、到站时,用户的运动状态为静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状态信息为乘车时,用户的运动状态为乘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能涉及到的出行辅助系统具体架构可参照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其中,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之间的距离较近(例如电子设备100在用户手中或衣服口袋中,TWS耳机200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之间可以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在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为首次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示例性的,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可以分别响应于用户开启蓝牙的操作,分别开启蓝牙功能。然后,电子设备100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TWS耳机200的蓝牙连接。或者TWS耳机200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电子设备100的蓝牙连接。在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首次建立蓝牙连接之后,电子设备100和TWS耳机200只要均开启了蓝牙功能,且距离小于一定阈值,便会自动建立蓝牙连接。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上网本或者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具体的,参考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麦克风140、扬声器150、无线通信模块160、天线、电源170以及传感器180等部件。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指挥电子设备100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协调工作的决策者。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麦克风140,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用户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
扬声器150,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接收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的通信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由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它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LTE,5G新无线通信(New Radio,NR),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传感器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等。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轴,y轴和z轴)的角速度,以得到电子设备100的运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运动状态相当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户状态,即陀螺仪传感器可以获取用户状态(如走、跑、骑、乘)。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100的姿态,如横屏状态,竖屏状态等。
环境光传感器用户检测环境光亮度。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结合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环境光传感器等进行室内外感知,即确定用户当前处于室内还是室外,从而确定用户处于地铁站内还是地铁站外。
示例性的,参考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WS耳机200的耳塞(左耳塞或者右耳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参考图4所示,TWS耳机200的耳塞(如左耳塞200a)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传感器230、无线通信模块240、扬声器250、麦克风260、电源27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280。
其中,存储器220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如用于与TWS耳机200的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200b)建立无线连接,以及使得耳塞与电子设备100进行配对连接的应用程序代码。处理器210可以控制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200的耳塞功能。
存储器220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该耳塞的蓝牙地址,以及存储有TWS耳机200的另一个耳塞的蓝牙地址。另外,该存储器220还可以存储有与该耳塞之前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100的连接数据。例如,该连接数据可以为与该耳塞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100的蓝牙地址。基于该连接数据,该耳塞能够与电子设备自动配对,而不必配置与其之间的连接,如进行合法性验证等。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传感器230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耳塞可以通过该传感器230确定是否被用户佩戴。例如,耳塞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来检测耳塞附近是否有物体,从而确定耳塞是否被用户佩戴。在确定耳塞被佩戴时,耳塞可以打开扬声器25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骨传导传感器,结合成骨传导耳机。利用该骨传导传感器,耳塞可以获取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指纹,识别用户身份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的亮度,自适应调节一些参数,如音量大小。
无线通信模块240用于支持TWS耳机200的耳塞与各种设备(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块240可以为蓝牙收发器。TWS耳机200的耳塞可以通过该蓝牙收发器与上述电子设备100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
扬声器250也可以称为“听筒”,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播放。例如,桑TWS耳机200的耳塞作为上述电子设备100的音频输出设备时,扬声器250可以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播放。
麦克风260也可以称为“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电信号。例如,当TWS耳机200的耳塞作为上述电子设备100的音频输入设备时,在用户说话(如通话或发语音消息)的过程中,麦克风260可以采集用户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电信号。
电源270可以用于向TWS耳机200的耳塞包含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270可以是电池,如可充电电池。
通常,TWS耳机200会配有一耳塞盒。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TWS耳机200的左右耳塞。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TWS耳机200的左耳塞200a和右耳塞200b。另外,该耳塞盒还可以为TWS耳机200的左右耳塞充电。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耳塞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280。输入/输出接口280可以用于提供TWS耳机200的耳塞与耳塞盒之间的任何有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280可以为电连接器。当TWS耳机200的耳塞置于耳塞盒中时,TWS耳机200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器与耳塞盒(如与耳塞盒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在该电连接建立后,耳塞盒可以为TWS耳机200的耳塞的电源270充电。在该电连接建立后,TWS耳机200的耳塞还可以与耳塞盒进行数据通信。例如,TWS耳机200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接收来自耳塞盒的配对指令。该配对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200的耳塞打开无线通信模块240,从而使得TWS耳机200的耳塞可以采用对应的无线通信协议(如蓝牙)与电子设备100进行配对连接。
当然,上述TWS耳机200的耳塞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接口280。在这种情况下,耳塞可以基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240与耳塞盒建立的无线连接,实现充电或者数据通信功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塞盒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并由耳塞盒的处理器来控制执行,以实现耳塞盒的功能。例如,当用户打开耳塞盒的盒盖时,耳塞盒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代码,可以响应于用户打开盒盖的操作向TWS耳机200的耳塞发送配对命令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TWS耳机200的耳塞的具体限定。其可以具有比图4中所示的更多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例如,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示灯(可以指示耳塞的电量等状态)、防尘网(可以配合听筒使用)等布局。图4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TWS耳机200的左右耳塞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TWS耳机200的左右耳塞可以都包括图4中所示的部件。或者,TWS耳机200的左右耳塞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TWS耳机200的一个耳塞(如左耳塞200a)可以包括图4所示的部件,而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200b)可以包括图4中除麦克风260以外的其他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的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软件结构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和语音助手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5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薄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模式的设置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图1所示的出行辅助系统,参照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模式的设置方法可以包括S301-S306。
S301、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
其中,用户画像(或称画像信息)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习惯性(或称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信息。示例性的,用户画像包括目标站点信息。目标站点信息包括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起始站、途径站、换乘站或者终点站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画像还可以包括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其它信息,上述仅仅是对用户画像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对于用户画像的其它信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起始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上车的站点,终点站用于指示目标用户乘坐目标交通工具时下车的站点。
示例性的,该目标交通工具例如可以为地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基础信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其中,基础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目标用户的导航信息(如通过电子设备的GPS获取到的导航信息)、电子设备连接的无线局域网(如Wi-Fi)、位置区码、移动国家码、移动网络码以及目标用户乘车时的扫码记录。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根据GPS获取到的导航信息、电子设备连接的Wi-Fi、位置区码、移动国家码以及移动网络码等确定目标用户家/公司的位置、离开/到达家的时刻,以及到达/离开公司的时刻。例如,在早上九点前,电子设备根据GPS获取到的位置,以及电子设备连接的家庭Wi-Fi确定目标用户家的位置;在早上九点以后,电子设备根据GPS获取到的位置以及电子设备连接的公司Wi-Fi确定目标用户公司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根据家庭Wi-Fi断开的时间确定目标用户离开家的时刻;电子设备根据连接公司Wi-Fi的时间确定目标用户到达公司的时刻。相应的,在下午六点后,电子设备根据Wi-Fi断开的时间确定目标用户离开公司的时刻;电子设备根据连接上家庭Wi-Fi的时间确定目标用户到达家的时刻。
又示例性的,电子设备根据GPS获取到的导航信息,以及目标用户乘车时的扫码记录,确定目标用户乘车的地铁起始站、地铁终点站的地地铁站名;同时根据GPS获取到的导航信息确定目标用户乘车的途径站,换乘站以及终点站的地铁站名。
乘车另外,深度学习算法例如可以为聚类算法或者统计算法。其中,聚类算法可以为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Noise,DBSCAN)、或者K-means聚类算法。统计算法例如可以为基于相似度模型(如Rocchio、K-近邻)算法、基于概率模型(如贝叶斯)的算法、基于线性模型(如线性最小平方拟合(linear least-square fit,LLS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基于非线性模型(如决策树、神经网络)的算法、以及基于组合模型的算法。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根据目标用户的基础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适用于用户长期惯性的场景,从用户的习惯中(如用户在固定时间上下班,以及在上下班途中固定乘坐某一趟地铁)才能够确定出用户画像。针对于单次的乘车场景,无法确定出用户画像。
S302、电子设备获取目标数据。
其中,目标数据用于指示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示例性的,出行信息包括目标位置信息(即当前位置)、扫码信息、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室内外信息等。示例性的,目标位置信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的GPS获取,即通过GPS获取目标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即当前位置)。扫码信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安装的第三方应用的扫码数据获取。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第三方应用(如微信、支付宝)上的出行二维码进行扫码乘车,而后,电子设备通过第三方应用的扫码数据获取扫码信息。或者,扫码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安装的NFC的扫码数据获取。例如,用户可以通过NFC进行扫码乘车,而后,电子设备通过NFC的扫码数据获取扫码信息。用户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传感器获取。例如,结合上述实施例,电子设备通过陀螺仪传感器获取用户的运动状态。室内外信息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多个传感器相互结合获取。例如,电子设备结合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以及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室内外信息,即确定目标用户当前处于室内还是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室内指的是目标用户处于地铁站里面,室外指的是目标用户处于地铁站外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对目标数据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对于目标数据可以包括的其它信息,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S303、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
其中,用户状态信息用于表示目标用户的出行状态。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进站、等车、乘车、到站、下车、换乘、下车以及出站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对用户状态信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用户状态信息包括的其它状态,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进行决策,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示例性的,参考图7所示,电子设备决策的输入为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输出为用户状态信息。换言之,电子设备输入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进行决策,然后输出用户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包括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二目标数据;第一目标数据包括目标位置信息(即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信息)。第二目标数据包括:扫码信息、目标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场景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的,当目标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目标站点信息指示的站点相匹配时,若第二目标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电子设备确定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目标状态。其中,预设条件包括:进站扫码、出站扫码、静止状态、走路状态、乘车状态、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目标状态包括等车、乘车、到站、进站、下车、换乘以及出站。
示例性的;当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时,目标状态为等车。当目标站点信息为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乘车状态和室内场景时,目标状态为乘车。当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时,目标状态为到站。当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预设条件为出站扫码、走路状态和室外场景时,目标状态为出站。当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预设条件为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时,目标状态为进站。当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预设条件为扫码进站、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时,目标状态为下车或换乘。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输入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进行决策,输出用户状态信息的过程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519716400000131
参照表1所示,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当前位置对应的地铁起始站指的是地铁站的一定范围内;同样,用户画像中的地铁起始站指的是地铁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用户当前位置对应的地铁起始站与用户画像中的地铁起始站的范围大致相同。类似的,用户当前位置对应的地铁途径站/换乘站与用户画像中的地铁途径站/换乘站的范围大致相同;用户当前位置对应的地铁终点站与用户画像中的地铁终点站的范围大致相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所述的扫码信息包括进站扫码和出站扫码。其中,进站扫码指的是除第一次电子设备感知用户扫码进站的操作以外,之后都是感知用户已经完成扫码进站的操作;相应地,出站扫码指的是除第一次电子设备感知用户扫码出站的操作以外,之后都是感知用户已经完成扫码出站的操作。
仍如表1所示,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地铁起始站时,符合用户画像中的地铁起始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当扫码信息为进站扫码、运动状态为静止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又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途径站/换乘站时,符合用户画像中的途径站/换乘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当扫码信息为进站扫码、运动状态为乘车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乘车。又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地铁终点站时,符合用户画像中的地铁终点站或者地铁途径站/换乘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当扫码信息为进站扫码、运动状态为静止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又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地铁起始站时,符合用户画像中的地铁起始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当无扫码信息、运动状态为走路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又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地铁终点站时,符合用户画像中的地铁终点站、地铁途径站/换乘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当扫码信息为进站扫码,运动状态为走路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内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下车/换乘。又例如,当用户当前位置为地铁终点站,符合用户画像中的地铁终点站的一定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扫码信息为出站扫码、运动状态为走路以及室内外信息为室外时,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信息为出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表1中所示的“Y”指的是“Yes”,即“是”。
S304、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与预设规则相对应的TWS耳机的目标模式。
其中,预设规则用于指示用户状态信息与耳机模式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状态信息与耳机模式的对应关系如下述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519716400000141
参照上述表2所示,示例性的,当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者乘车时,电子设备将TWS耳机的耳机模式设置为降噪模式(或称第一模式),以使用户在等车或者乘车时能够享受耳机中的音频业务,不受外界干扰。当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者出站时,电子设备将TWS耳机的耳机模式设置为关闭模式(或称第三模式),以使用户在到站或者出站时能够留意地铁内到站播报,避免过站,减少损失,以及关注马路等周围环境,保证自身安全。当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换乘时,电子设备将TWS耳机的耳机模式设置为透传模式(或称第二模式),以使用户能够关注进站后安检,地铁站信息等周围环境,以及关注换乘等地铁周围环境。
在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进行决策,设置TWS耳机的目标模式的情况下,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进行决策的输入为用户状态信息,输出为TWS耳机的目标模式。换言之,电子设备输入用户状态信息进行决策,然后输出TWS耳机的目标模式。仍如图8所示,目标模式包括降噪模式、透传模式以及关闭模式。
S305、电子设备向TWS耳机发送目标模式。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与TWS耳机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通过与TWS耳机建立的蓝牙连接的私有协议通道向TWS耳机发送目标模式。
S306、TWS耳机执行目标模式对应的功能。
示例性的,当目标模式为降噪模式时,TWS耳机执行降噪功能;当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时,TWS耳机执行透传功能。当目标模式为关闭模式时,TWS耳机执行关闭功能,即关闭TWS耳机的所有模式(如降噪模式和透传模式)。在关闭模式下,TWS耳机仅具有普通的播放音频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画像和目标数据,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之后,电子设备向TWS耳机发送用户状态信息。而后,TWS耳机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与预设规则相对应的目标模式,并执行与目标模式对应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TWS耳机中可以预置有预设规则,对于预设规则的举例说明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对于TWS耳机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与预设规则相对应的目标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与预设规则相对应的目标模式的举例说明,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用户画像以及实时获取到的目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用户状态信息;而后,电子设备根据用户状态信息设置与预设规则相对应的TWS耳机的目标模式,并向TWS耳机发送该目标模式,以使TWS耳机执行与目标模式对应的功能。这样一来,就不需要用户采用任何操作,便可以享受TWS耳机提供的各种耳机模式的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目标模式为降噪模式的情况下,TWS耳机获取当前环境音的噪声数据,并确定噪声数据对应的噪声级别。示例性的,噪声数据的范围例如可以为[0,100],单位为dB(分贝)。具体的,TWS耳机可以将噪声数据的范围划分为三个区间(如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其中,第一区间内噪声数据的最小值大于第二区间内噪声数据的最大值;第二噪声区间内的最小值大于第三噪声区间内的最大值。示例性的,第一区间例如可以为[65dB,100dB],第二区间例如可以为[35dB,64dB],第三噪声区间例如可以为[0dB,34dB]。在此基础上,当TWS耳机获取的噪声数据在第一区间内时,TWS耳机确定噪声数据对应的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当TWS耳机获取的噪声数据在第二区间内时,TWS耳机确定噪声数据对应的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当TWS耳机获取的噪声数据在第三区间内时,TWS耳机确定噪声数据对应的噪声级别为第三噪声级别。
而后,TWS耳机向电子设备发送噪声级别,电子设备根据噪声级别进行决策,设置不同降噪能力的降噪模式。示例性的,当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一降噪模式;当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二降噪模式;当噪声级别为第三噪声级别时,电子设备将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三降噪模式。其中,第二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小于第一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且大于第三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降噪模式也可以称为深度降噪模式,第二降噪模式也可以称为中度降噪模式,第三降噪模式也可以称为轻度降噪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当目标模式为降噪模式时,TWS耳机获取当前环境音的噪声数据,并确定噪声数据对应的噪声级别。而后,TWS耳机向电子设备发送噪声级别,电子设备根据噪声级别设置不同降噪能力的降噪模式。如,电子设备根据噪声级别将噪声数据设置为深度降噪模式,中度降噪模式或者轻度降噪模式,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结合上述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设置好目标模式后,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第一指令向用户提示目标模式。其中,第一指令可以包括语音指令(或称音频提示信息)和/或显示指令(或称文字提示信息)。
以第一指令包括语音指令为例,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指示TWS耳机发出语音对用户进行提示。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为例,如图9所示,智能手表可以指示TWS耳机播放类似“已开启透传模式”的语音。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手表与TWS耳机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如蓝牙连接),因此,智能手表可以指示TWS耳机向用户播放该音频提示信息。
以第一指令包括语音指令和显示指令为例,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在指示TWS耳机发出语音对用户提示之后,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提示界面(如弹窗)对用户进行提示。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为例,在智能手表在如图10中(a)所示的语音提示信息后,智能手表还可以显示如图10中(b)所示的弹窗401,以进一步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手表还可以通过振动+语音+弹窗的提示方式向用户显示透传模式。例如在播放语音信息的同时振动,而后显示弹窗。
以第一指令包括显示指令为例,示例性的,电子设备显示提示界面(如弹窗)对用户进行提示。例如,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为例,如图11所示,智能手表显示如图11所示的弹窗402。该弹窗402包括提示信息(如已开启透传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不想要电子设备设置的目标模式时,用户可以选择关闭该目标模式,或者切换该目标模式。例如,当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时,但此时用户想要降噪模式。而后,用户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以使电子设备控制TWS耳机由透传模式切换为降噪模式。或者,又例如,当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时,但此时用户不想要任何耳机模式。而后,用户可以执行相应的操作,以使电子设备控制TWS耳机关闭透传模式,或者切换为关闭模式。
仍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目标模式为透传模式为例,示例性的,智能手表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智能手表关闭或者切换目标模式。第一操作可以是语音操作、手势操作或触摸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任意可行的用户操作。
例如,以第一操作为语音操作为例,当用户需要TWS耳机进入降噪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指令唤醒智能手表的智能助手。然后用户便可以说出相应的语音指令,以使智能手表控制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智能手表在接收到用户的语音操作后,会向TWS耳机发送设置降噪模式的指令)。示例性的,智能手表可以响应于用户说出的唤醒指令(例如“你好,小智”),显示如图12中(a)所示的语音助手界面501。该语音助手界面501包括语音助手的提示信息502。该提示信息例如可以为“请说出您的命令!”。而后,智能手表接收用户说出的语音指令(例如“开启降噪模式”),并响应于语音指令,控制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同时,参考图12中(b)所示,智能手表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用户指令的文字。例如显示“开启降噪模式”
当然,用户的语音指令还可以为“切换为关闭模式”、或者“关闭透传模式”等,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又例如,以第一操作为点击操作为例,当用户需要TWS耳机进入降噪模式时,电子智能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对智能手表中用于开启降噪模式的控件的点击,使得智能手表控制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示例性的,智能手表响应于用户对“设置应用”的操作,显示如图13中所述的界面,该界面包括多个设置项。如Wi-Fi设置项、蓝牙设置项以及耳机设置项等。智能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对该多个设置项中的任意一个设置项的操作,开始与用户操作对应的设置项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响应于用户对耳机设置项的操作,显示如图14中(a)所示的界面。该界面包括多个耳机模式;如降噪模式,透传模式以及关闭模式等。而后,仍如图14中(a)所示,智能手表可以接收用户对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中的“降噪模式”的控件的点击操作,以使得智能手表通过该点击操作控制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另外,为了向用户表明降噪模式已开启,参考图14中(b)所示,智能手表的显示界面中“降噪模式”字样可以加粗,以便于突出显示。
当然,用户还可以点击智能手表显示界面中其他模式(如关闭模式)的控件,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设置好目标模式后,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控制TWS耳机关闭或切换该目标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在某一个用户状态信息下多次切换目标模式,则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在该用户状态信息下多次切换目标模式的操作,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学习,更新预设规则。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实施例及表2所示的预设规则中,在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的情况下,耳机模式为降噪模式。那么,当电子设备输出的用户状态为等车时,电子设备设置TWS耳机为降噪模式。但是,在一定时间(如一周、或者一个月)内,当用户在等车时,会经常将电子设备设置的降噪模式切换为透传模式。在此基础上,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将降噪模式切换为透传模式的操作,重新更新预设规则。例如,更新后的预设规则中,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对应的耳机模式为透传模式。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多次关闭或者切换目标模式的操作,通过AI学习更新预设规则,提高了TWS耳机设置目标模式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屏、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该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如图15所示,该芯片系统1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1802。其中,处理器1801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处理器110。接口电路1802例如可以为处理器110和外部存储器之间的接口电路;或者为处理器110和内部存储器之间的接口电路。
上述处理器1801和接口电路1802可通过线路互联。例如,接口电路1802可用于从其它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信号。又例如,接口电路1802可用于向其它装置(例如处理器180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接口电路1802可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将该指令发送给处理器1801。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18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手机180执行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执行的各个功能或者步骤。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出行辅助系统中,所述出行辅助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音频输出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音频输出设备之间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目标用户的画像信息和目标数据;所述画像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在历史出行时乘坐目标交通工具的站点信息;所述目标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当前的出行信息;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画像信息和所述目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所述用户状态信息用于描述所述目标用户的乘坐所述目标交通工具的状态;
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和预设规则,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所述预设规则用于指示所述用户状态信息和耳机模式的映射关系;
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送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数据包括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目标位置信息;所述画像信息包括目标站点信息;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画像信息和所述目标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包括:
当所述目标位置信息指示的位置与所述目标站点信息指示的站点相匹配时,若所述第二目标数据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用户状态信息为目标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包括起始站、终点站、以及途径站或换乘站;所述起始站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乘坐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时上车的站点,所述终点站用于指示所述目标用户乘坐所述目标交通工具时下车的站点;
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包括以下数据中的至少一种:扫码信息、所述目标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及场景信息;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进站扫码、出站扫码、静止状态、走路状态、乘车状态、室内场景或室外场景;
所述目标状态包括等车、乘车、到站、进站、下车、换乘以及出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所述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等车;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途径站或换乘站,所述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乘车状态和室内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乘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所述预设条件为进站扫码、静止状态和室内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到站;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所述预设条件为出站扫码、走路状态和室外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出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起始站;所述预设条件为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进站;
所述目标站点信息为终点站、途径站或换乘站;所述预设条件为扫码进站、走路状态和室内场景;所述目标状态为下车或换乘。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根据所述用户状态信息,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当所述用户状态信息为等车或乘车时,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消除环境音,将耳机音频传入所述目标用户耳内;
当所述用户状态信息为到站或出站时,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将环境音和耳机音频传入所述目标用户耳内;
当所述用户状态信息为进站、下车或换乘时,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三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将所述环境音传入所述目标用户耳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为降噪模式;在所述电子设备设置所述音频输出设备的目标工作模式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来自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送的噪声级别;所述噪声级别是由所述音频输出设备根据环境音的噪声数据确定出的;
当所述噪声级别为第一噪声级别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降噪模式设置为第一降噪模式;当所述噪声级别为第二噪声级别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模式设置为第二降噪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大于所述第二降噪模式的降噪能力。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指示所述音频输出设备发出音频提示信息;所述音频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发出文字提示信息,所述文字提示信息用于向用户提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语音操作或者点击操作中的一种;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切换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用户切换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的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时,所述电子设备根据用户切换后的目标工作模式,更新所述预设规则。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178433.0A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567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433.0A CN115567817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8433.0A CN115567817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817A true CN115567817A (zh) 2023-01-03
CN115567817B CN115567817B (zh) 2023-09-29

Family

ID=8473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8433.0A Active CN115567817B (zh) 2022-02-24 2022-02-24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781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8801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11510814A (zh) * 2020-04-29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噪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4174A (zh) * 2020-08-27 2020-11-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897663B1 (en) * 2019-11-21 2021-01-19 Bose Corporation Active transit vehicle class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8801A (zh) * 2017-12-21 2018-04-2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耳机
US10897663B1 (en) * 2019-11-21 2021-01-19 Bose Corporation Active transit vehicle classification
CN111510814A (zh) * 2020-04-29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降噪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04174A (zh) * 2020-08-27 2020-11-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817B (zh) 2023-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9760B (zh) 无线短距离音频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22529033A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接続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20062159A1 (zh) 无线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415A1 (zh) 实现立体声输出的方法及终端
WO2021000817A1 (zh) 环境音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0006711A1 (zh) 一种消息的播放方法及终端
US20230379615A1 (en) Portable audio device
CN115729511A (zh) 一种播放音频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50032011A (ko) 전자 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921002A (zh) 一种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95712A1 (zh) 数据分享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301544B (zh) 一种音频设备间语音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13391743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218196A1 (zh)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5567817B (zh) 一种音频输出设备工作模式的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2089563A1 (zh) 一种声音增强方法、耳机控制方法、装置及耳机
CN109155803B (zh) 音频数据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167802A (zh) 一种音频切换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708059A (zh) 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91064A (zh) 一种双路投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10040500A (ko) 오디오 출력기기와 근거리 통신을 이용하여 연결가능한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제어방법
CN116700556B (zh) 卡片生成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911057B (zh) 音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239396A1 (en) Incoming Call Prompt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130007348A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